level 13
在焦岗湖叠被子的刺槐
楼主
转载,太原张玉虎的博客。非常喜欢这位老先生写的文章,各种太原旧事风俗。他很喜欢琢磨方言,有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
在小店方言中,咸盐的咸字有两种读法,说起咸盐这种东西来时,读为(xiān)。可若说到咸盐这种东西的味儿来时,则不读(xiān),而读为(hān)。饭菜里放得盐多了,咸味重了,小店人不说(xiān)了,而说是(hān)了。用咸盐腌制的咸菜,小店人也不说(xiān)菜,而说是(hān)菜。
原来,我以为小店方言中的这个(hān)字,不应该写作“咸”,可能另有其字。但查了半天辞书查不出个结果来,倒是在日常说话时,又发现了小店方言中的两个将普通话中读(xiān)的字读为(hān)的例子:
其一是“涎”。“涎”字,辞典上的注音为(xián),释义为“唾沫,口水。”在小店方言中,涎字的词义与普通话是一样的,但读音却为(hān)。将人们不由自主地从嘴里遗漏出来的唾沫和口水叫作(hān)水。流涎水的现象以幼儿为甚,手巧的农妇们为防小孩的涎水太多湿了衣裳,便专门绣制出精美的“涎(hān)水襻襻”,围在幼儿脖子上。襁緥中的幼儿脖子上花花绿绿的“涎(hān)水襻襻”是旧时农村街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二是“衔”。“衔”字,辞典上的注音与涎字一样为(xián),“衔”字除“军衔”和“衔接”这两个义项之外,还有一个最常用的义项就是“用嘴含着或用嘴叼着”。在“用嘴叼着”的这个义项上,“衔”字小店方言里的读音也与涎字一样为(hān)。小狗从街上叼回一块骨头来,人们就说是“(hān)回一圪瘩骨头来”,老头嘴里叼着个烟锅子,人们也说是“(hān)着个烟袋锅子”。由于“含”和“衔”是可以互训的近义词,这也可能是过去小店地区的先民们将“衔”读为(hān)的原因。继而也就将与“衔”同音的“咸”和“涎”都读为(hān)了。
总之“咸”、“涎”、“衔”这三个字,普通话都读(xiān),而太原南部的小店和晋源地区的人都读为(hān)。由此可见,将(xiān)读为(hān)是太原方言区的一个规律性的现象。

2016年05月30日 00点05分
1
=========================================
在小店方言中,咸盐的咸字有两种读法,说起咸盐这种东西来时,读为(xiān)。可若说到咸盐这种东西的味儿来时,则不读(xiān),而读为(hān)。饭菜里放得盐多了,咸味重了,小店人不说(xiān)了,而说是(hān)了。用咸盐腌制的咸菜,小店人也不说(xiān)菜,而说是(hān)菜。
原来,我以为小店方言中的这个(hān)字,不应该写作“咸”,可能另有其字。但查了半天辞书查不出个结果来,倒是在日常说话时,又发现了小店方言中的两个将普通话中读(xiān)的字读为(hān)的例子:
其一是“涎”。“涎”字,辞典上的注音为(xián),释义为“唾沫,口水。”在小店方言中,涎字的词义与普通话是一样的,但读音却为(hān)。将人们不由自主地从嘴里遗漏出来的唾沫和口水叫作(hān)水。流涎水的现象以幼儿为甚,手巧的农妇们为防小孩的涎水太多湿了衣裳,便专门绣制出精美的“涎(hān)水襻襻”,围在幼儿脖子上。襁緥中的幼儿脖子上花花绿绿的“涎(hān)水襻襻”是旧时农村街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二是“衔”。“衔”字,辞典上的注音与涎字一样为(xián),“衔”字除“军衔”和“衔接”这两个义项之外,还有一个最常用的义项就是“用嘴含着或用嘴叼着”。在“用嘴叼着”的这个义项上,“衔”字小店方言里的读音也与涎字一样为(hān)。小狗从街上叼回一块骨头来,人们就说是“(hān)回一圪瘩骨头来”,老头嘴里叼着个烟锅子,人们也说是“(hān)着个烟袋锅子”。由于“含”和“衔”是可以互训的近义词,这也可能是过去小店地区的先民们将“衔”读为(hān)的原因。继而也就将与“衔”同音的“咸”和“涎”都读为(hān)了。
总之“咸”、“涎”、“衔”这三个字,普通话都读(xiān),而太原南部的小店和晋源地区的人都读为(hān)。由此可见,将(xiān)读为(hān)是太原方言区的一个规律性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