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remeEngine
ExtremeEngine
关注数: 0
粉丝数: 502
发帖数: 2,503
关注贴吧数: 1
对于立志成为汽车设计师的同学的十点忠告 喂鱼
Sketchbook Designer实在是一个过于奇葩的东西…… 绘图工具用了千千万了,从Painter到SAI到PS,也用过Autodesk以前出的SBP和Alias的Paint模块,不过用了一回Sketchbook Designer之后实在是感慨。。这东西绝对是我所用过的最奇葩的绘图软件。 简要言之就是它对耍数位板的功底要求基本为0。对数位板的性能要求也低得一塌糊涂(其实用鼠标也行)。其几何辅助功能之强大堪称开挂级别的。和常见的绘图工具相比,这东西最奇葩的地方就在于它并不是基于图像的,而是基于图形的。换言之,和AI、CDR是同一基础,但是它又有极其强大的位图渲染功能,这个大致可以理解为AI+PS,或者说在PS里面画路径然后Stroke,不过SBD的路径创建比PS要灵活得多,而且是自动重绘的。因为是基于图形的,所以线条画错了可以轻易修改路径将其纠正过来而不必吭哧z重画,又因为有位图功能,其表现效果又比常见的图形工具好得多。再加上本身又有非常强大的智能平滑工具,于是就造成了不太会用数位板、没有好数位板甚至……就没有数位板都可以创作出相当吓人的东西出来。 不过,唯其有如此强大的几何辅助功能,对于初学者练习数位板实在是一个相当不好的东西。会过度依赖于矢量几何辅助而不利于技巧的练习。所以初期还是在Painter、PS这样几乎没有几何辅助或者SAI这样有有限抖动辅助的系统上打好基础为好。熟练之后为了追求更精确的图形、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再用Alias Paint或者SBD。
墙外面的筒子们,帝都的360政策准备怎么应对? MS墙外的不太多。不过还是有必要讨论一下。。尤其是一年Master计划的会非常郁闷。 简要说来,就是必须要在就学地点逗留累计360天,以签证时间计,扣除中途离开的时间。惟其如此,方可享受留学归国人员关于落户与购车的优惠政策。 帝都是这个规定。上海只是非常模糊地定了“一年”而没有确定是否为360天。上海市劳保局网站上没有确定的说明。 所以现在在纠结需不需要待到9月份。。。。太蛋疼了。。
竞赛信息:I Draw Cars暑期手绘竞赛 喂熊
Concept RAY 算是做完了。。。 Annual Show占据Workshop那么长时间,将整个做模型的时间压缩到了只有两周,快挂掉了。。。。
依稀记得很久很久以前吧里办过吧内设计竞赛? 要不要让它原地满血复活?
[竞赛]Peterbild RIG2卡车设计大赛 Local Motors与顶级重型卡车厂商Peterbilt发起了一项新的设计大赛——RIG2,(Road Icon Generation 2),寻求创新的卡车设计。 其主题是"为传统重型卡车准备的创新外饰设计,同时具备优化的空气动力学造型与现代元素"。 RIG2. 截止日期2012-06-26. 奖项:一等奖,7500美元 二等奖:2500 三等奖:1500 4-10名:500
N久没动过数位板了。 今天练笔一回。15分钟小练习。
其实吧……莫要为老师接外活愤愤不平了 刚刚从设计年展回来。想到很多人为自己的BOSS接外活而愤愤然,其实大可不必。这也不是国内如何如何的问题,因为……全球都是如此。 老衲的BOSS 80年代在ACCD的时候就曾经跑到GM去设计概念车,二BOSS 90年代在ACCD的时候跑去Ford设计Mustang(目测应该是第四代的Mustang),老衲的Course Leader刚刚出版书,三BOSS直接就是某设计公司的BOSS(真BOSS)跑过来是做兼职的…… 所以,真正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是做不好设计的。同理,也做不好设计专业的BOSS,因为缺乏市场上的经验,缺乏和客户、消费者打交道的经验,没有这样经验的BOSS教出来的学生也会缺乏这样的意识。 另外,BOSS的作用,其实点拨重于教学。除了大票的系统知识(话说这玩意也是自学的比较多吧),更多地还是靠自己。 其实我想说的是,踏进大学那一刻起,就不要对BOSS们抱什么希望了,中学教师是列位遇到的最后一批非常负责的教师,从今以后,靠自己去打拼吧。
b'Twin Velomobile单车设计大赛 b'Twin与Local Motors合作发起了Velomobile单车设计竞赛。要求设计者设计一种轻量化的三轮车,可以使用电驱动。截至日期为2012年5月15日。 可以安装两种驱动方式,包括电驱动,其他的特征包括可以与智能机相连接,而且可以折叠。 第一阶段的工作是工业设计,接下来的两个阶段则是工程开发。前三名将于5月31日宣布,奖金分别为7500、5000和2500美元。优胜者将被BTwin选中,进入工程开发阶段,工作将在2012年7月开始。
Adrian van Hooydonk访谈 喂熊
F1官网被干掉了 刚看到的消息。 此时F1官网暂时无法访问,登录后显示黑屏。 犯事的就是那个Anonymous。
Mint Debian &显卡驱动 笔记本是NVIDIA Optimus的,安装Mint的时候可以用Ironhide搞定双显卡,后来懒得搞双显卡,也不玩游戏,直接就是将NV的驱动给干掉,直接使用核显。 现在的问题就是LMDE刚刚安装上去之后,使用的是什麽类型的显卡驱动?核县还是类似于Mint那样已经在后台悄悄装上闭源驱动了? LMDE似乎没有Jockey啊……
BMW设计流程 BMW集团发布了一份关于其设计流程的官方报告,从最初的概念到最后的成品模型。 下面的这份报告解释了新的量产车开发的不同阶段,并且就今天的汽车工业如何设计新的车型提供了思路。 新车型的开发前后需要耗时五年左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一切从接受公司的新车型开发委托开始。 Adrian van Hooydonk,BMW Design的高级副总裁和他的跨学科团队将会为设计流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人提供一份简报。 这一概念框架给设计师、开发人员和工程师最好的新车型的开发工具。 基础 在项目初始阶段,其任务是确立关键的属性,在这一基础上,设计师会设计新车型的第一个比例模型。 与其他产品一样,确立比例是汽车设计流程当中高度重要的一个环节。完美的比例是和谐美学的关键。 设计师从绘制汽车的侧视图开始,勾画出车辆的基本线条。 在最初的草绘之后,便是所谓的“胶带图”阶段,以确立布局设计。胶带图是一种绘制在网格商的1:1图形,包括了所有的技术和结构要素。 设计师用弹性胶带描述出布局设计的基本要素,并对比例线条进行强调。 在最终完成的胶带图商,侧视图与轮廓已经表达了最终车辆的特征。在设计师与CAD模型师之间的定案讨论中,新车型的3D模型被建立起来。 第一阶段的目标是获得所有可能对设计产生影响的要素的一个中立的理解。 在早期阶段,一些关键元素如轴距、行李箱尺寸、发动机规格、内饰宽度与安全装置已经被确立下来,并且写入设计简报。 此时,一个可以有效合作的设计-技术团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可用技术需要通过一种终端用户可以接受的方式加以呈现——不仅功能完好,而且保证美观。 竟争 BMW Design在汽车工业独树一帜的地方在于其内部的高度创新——设计师之间会互相竟争。整个外饰与内饰设计团队在同一个设计领队的管理下,每个设计师通过草图、渲染等方式独立发展概念,随后生成实物油泥模型。 在坚持既定比例的前提下,不同的概念所阐述设计语言最终会走向融合。 设计简报会要求创造一种创新的设计模型,并且拥有高度美观的比例与曲面。 油泥模型的时间与预算都非常紧张,只有极少数的厂商会如此重视1:1的油泥模型——一种设计师使用的特殊工具——并且如此细致地对其进行发展。 通过在油泥模型上覆盖一种特殊的钛银色薄膜,可以评估模型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的表现。 油泥模型可以持续用于开发工作,因为所有的变动都可以很快添加到其上并且将之可视化。 在这一阶段,油泥模型的数量会逐步减少,这取决于管理层的决定。 作为设计的一部分,设计师会绘制最终的外饰与内饰效果图。最终定案是在量产之前的三年左右进行的。 对于一个设计师——通常是年轻的设计师,这是他们设计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时刻,这意味着他们赢得了竟争,并且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现实产品。 细节工作 一旦最终的设计方案确定下来,就需要着手进行细节上的工作——在整个开发流程当中,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阶段,BMW Group Design成立了专门的细节设计团队,他们的任务就是调整最终的外饰与内饰元素,保证最终设计的完美。 这一阶段,设计师、工程师与制造专家会紧密合作,保证每一个细节的精确性——精确到百分之一毫米。 通过这种方法,BMW保证了面世的每件产品都是高质量的——从曲面质量到最细微的部分。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手工制作的完美模型才会被输出为可以用机器大规模复制的格式。在CAD阶段,激光扫描仪将模型扫描为3D模型。 与此同时,多种虚拟技术投入使用,保证开发的效率和执行的精度。 在本阶段,设计师紧张地将终端用户的要求转化为产品中的使用体验,哪怕是数年之后都是完美的。 Adrian van Hooydonk,BMW Group Design高级副总裁这样解释: 在设计流程当中,我的任务是最大程度地激发团队的创造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将设计简报做得尽可能开放,甚至独立的设计师都会被邀请来提交自己与相关的想法——用文字或者图像。随后我的任务就是选择一些最好的方案,对于我而言,这是整个设计流程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调查】关于开高速 度娘是不是饿坏了……这是第三遍了。
Chromium保存图片响应慢 Chromium 17,右键保存图片的时候,点完菜单项总需要等很长一段时间文件保存对话框才会弹出来。 之前从Chrome 14时就有这个问题,现在仍然如此,Windows Linux都是这样,有么有解决方法?
Viper ACR-X跑了7.03.058 公路合法量产车破7分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正在从你二B上往下拽视频服务墙内观众。 和JM持相同看法的退散……
给推荐个Distro吧……主要是别那么烫的 先说下机器,ThinkPad,i7 2630QM,16G内存,Quadro 1000M显卡,配备60G MSATA(也就是linux的家),机械硬盘里装着Win跑设计软件得用。 正常上网与文档处理Win下的温度是40度左右(气温20度不到)。 Ubuntu系的都好热,就算是跑LXDE都能有50度,更吐血的是不开X都有47度…… 有没有像Win那样凉快的Distro…… 双显卡是有些头疼。
正在翻译H-Point,求鼓励 众所周知的汽车设计经典教材。还没有中文版,目前正在翻译,已经到了大约三分之一多的地方。OTZ,翻译真是件累死人的活……
谁有封IP的权限?
应景,放歌 不了解的直接拖到1.30处勾起痛苦的回忆
Lubuntu怎么干掉X 进入tty1,但是不论是sudo service gdm stop还是sudo init 3啥的都没用。 查了一下gdm是Gnome的,Lubuntu里面没有这一服务(LXDE桌面)。
【科普贴】CAID与CAX模型入门之一 CAID与CAX模型入门之一——何谓CAID与CAX?+番外篇:动漫界的乱入 又开始写科普贴了…… 没办法,新来的Green hands太多了。而根据我在本科的经验,那帮老师的水准……也就那样。如果上课上到你一头雾水,那不妨静下心(注意这三个字),好好看看本文,作为CAID与CAX系统的入门教程。 何谓CAID与CAX? 我们都知道CAD,也就是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有款软件估计用过的人不少,也就是传说中的AutoCAD,这是Autodesk的拳头产品。事实上,CA啥啥的,曾经是 热炒的概念,比如CAI,也就是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但是,这些东西现在几乎没有人提起了,也就在中学的计算机教材上还有这些老古董。但是,有三个概念却在制造业蓬 勃发展,除了众人皆知的CAD,另外两个就是CAE和CAM,分别代表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和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制造)。 所谓的CAE,其实很简单。我们在设计零件的时候,常常需要对零件进行各种测试。比如一个螺栓,我们需要测试它能承受多大的拉力或者剪力。在CAE 还没出现的时候,我们苦逼的设计师就必须要根据材料参数和载荷算出螺栓的最小许用尺寸,然后再在GB里面翻出合适尺寸的标准螺栓(估计这行绝大多数人都没 上过机械设计吧,算这玩意真是能算到三日不知肉味)。然而,CAE出现之后,瞬间解脱了。只要将相应的模型给出,让电脑自己去计算即可。这里有一个非常重 要的算法就是有限元。有限元的基本概念就是将实体分成有限的若干小部分,然后根据载荷进行模拟运算,事实上可以将它理解为类似于微分的某种东西。反正还是 以螺栓为例,只要将螺栓导入CAE系统,然后加载载荷,就可以给出各个部分的受力状况。这就是CAE。当然,CAE的范畴远远超出载荷分析,除了计算载 荷,它还可以用于注塑分析,看看某个模型用注塑方法可否正常加工(因为注塑如果冷却太快的话,是注塑不了的)。然后就是CAM,CAM和另一个概念——NC密不可分。NC不是某部位残疾的意思,而是Numberic Control,也就是数控。给出模型,数控加工中心就可以根据模型将零件加工出来。非常简单。 CAD、CAE和CAM堪称是现代机加技术的核心。然而,这三者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比如CAM-I对于CAM的定义就是“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 计算机与企业的物质资源或人力资源的联接界面,把计算机技术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管理、控制和加工操作。“也就是说,CAD和CAE事实上被这帮做CAM的 也包含在内了。帮派斗争姑且放一边,CAD、CAE和CAM的融合事实上是一个大趋势。我们常说的三大CAD系统——UG NX、CATIA、Pro|Engineer,都是同时兼具CAD/CAE/CAM功能的。对于这种大型系统,我们有一个外延更广的概念去称呼他们—— CAX系统。话说让我想起了CAXA,我航出这个有年头了。CAXA事实上就是一套完整的CAX工具集,从2D的电子图板,到3D的实体设计(里面包含了CAE 的功能),到制造端的各种玩意(话说当年用这个在工训中心C了不少东西),从线切割到数控车到制造工程师等等。而所有这些功能,在三大CAX系统当中也是
辛向阳要去江南了 现在交互那帮人整天累得孙子似的,主要就是因为辛明年要去江大,结果把一年的交互理论课都排到了上学期,后果是极为恐怖的。。。 不知江大挖过之后,究竟会对国内交互设计的格局有什么影响。 各位可以发表一下看法。
Keyshot不支持CUDA……Orz,筒子们注意了 前段时间因为Keyshot在Quadro上跑会报错跳出的问题找了Keyshot的Support,结果那边的回复如下(翻译了一遍): 么事。KS在跑的时候是严格调用CPU资源的,GPU并不参与其中,所以您完全可以在集成的Intel核芯显卡上跑KS,这两者唯一的区别就会在于移动对象的时候Intel显卡可能会出现显示暂时错位之类的问题,它并不影响渲染性能和最终的渲染效果。 关于CUDA加速的问题,我们在以后版本的KS会考虑加入。 ================ 好吧……你们赢了。 老子以后决定用Showcase开跑,至少Autodesk还是支持CUDA的,至少CPU+GPU肯定是比单独CPU死磕的性能要强的……
啥叫“Design Hijack” 从字面上理解可以翻译为“设计劫持”,这个究竟是什么意思?
【求助】关于Quadro的驱动 计划近期入手一台ThinkPad W520,那台机器装备的是Quadro 1000M显卡,结果今天到NV的官网上看了一下驱动,发现有N多个Download Type,有Quadro Graphics Driver,有Quadro Performance Driver,有Partner Certified Driver,还有面向AutoCAD和3Ds Max的Driver,最后还有一个Mosaic Utility。GeForce的驱动下载就只有一个,Quadro的这么些个驱动究竟是干嘛用的?是选择自己使用的软件类型下载专门的驱动还是可以将所有的驱动下下来都装上?这之间会不会有冲突?And我平时使用的主要工具是Alias和Showcase,Max和ACAD偶尔用。
工业设计,用什么机器? 有鉴于这个问题近期出现得实在是太过于频繁,接近日经,而且看出来各路小白和各种流言实在不少。所以特别写了这个科普贴,来让近期有购机计划的童鞋参考。 首先,虽然电子类产品更新换代极其迅速,但是有句话叫以不变应万变。事实上在机器的选购方面,有很多原则性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只要遵从这些就可以购买到合适的机器。当然,还是得提醒一下:工业设计是非常烧机器的行业,所以,首先需要做好的思想准备就是机器不会便宜,而且即便是买回来的机器性能非常强,用一段时间也会觉得在那些惨无人道的任务面前,性能是永远不够用的。 言归正传。 第一回 设计师需要什么样的机器 翻一翻百度知道,以前不少人回答工业设计师用什么机器的时候总是脱口而出——苹果。 的确,苹果的产品在工业设计方面是做得不错,然而,苹果的机器本身却不太容易成为设计师的首选。除了MacPro。对于工作用机,首要的并不是它有多么漂亮的外观,甚至不是性能有多强大,最重要的是稳定性。 如果有一台机器,双Xeon8核+Quadro,这个性能是没得说的,但是不定期抽风蓝屏,有人愿意用不?肯定没有。 性能好,说明机器干活快,稳定性好,说明机器能把活干完。干完活那是前提,至于干多快,那就能多快就多快,所以,稳定性毫无疑问是排在第一位的。之后才是性能,这一切都是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比如我要将原本的Quadro 2k换成Quadro 4k,然后将内存换成ECC的16G,CPU也从Xeon E3换成E7,这么一折腾,性能毫无疑问是上去了,但是我们也要注意,绝对不是这么就完了。新的部件带来的能耗增加和发热量的增加就要求用户必须对电源、散热器甚至机箱等外围元件也进行适当的调整。绝对不能机器性能上去,稳定性下来,那样还不如别升级。 主力机是稳定性第一,性能第二,第三大概就是用着是不是舒服了。干工业设计的自然对这里的人机工程学非常清楚,长期在电脑前面坐着,如果键盘鼠标之类的不好使唤那就太不爽了,一台好键盘和好鼠标也是必不可少,这个虽然不和机器干活的效能直接相关,却和设计师干活的效能直接相关。比如Microsoft Ergonomics键盘就是不错的产品。 至于机器的外观,这实在是无足轻重的了。MacPro虽然是将稳定性、性能等方面都做得相当不错而且也很漂亮,但是那个价格实在是比较BT,比较实惠的组装机就不要指望能有多美观,这就要自己权衡荷包和各方面的要求来决定了。 第二回 笔记本vs台式机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做设计,台式机比笔记本有优势得多。虽然现在说这个不少人都笑而不语,因为笔记本的性能发展之迅速,足以和台式机相媲美。 是吗? 我还想说,笔记本性能突飞猛进的同时,台式机也在突飞猛进。现在的精锐笔记本,用起来的性能,放到台式机里面也就是中下游水平。更何况,性能不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笔记本有一点是绝对的硬伤,这是它的结构所注定了无法和台式机相抗衡的——稳定性。尤其是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笔记本狭小的内部空间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散热水平和台式机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记住第一回里提到的,稳定性第一位。笔记本的硬伤,恰恰是在稳定性上。虽然很多人担心组装机会因为零部件之间的不兼容而导致稳定性下降,但是我敢在这里说,只要你找来装机器的人不是小白,没把LGA1156的CPU往LGA1366的主板里死摁,一般是不会有兼容性问题的。至少我装了那么多的机器,没有一台是因为零部件兼容性出问题的,甚至连零部件故障导致的不稳定都没有过。现在的电子产业标准化程度已经到了极高的程度,以前我们组建双通道的时候要求还特高,必须要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同一批次的内存,结果前两天我家的台式机升级8G,没法保证同一批次的,就又买了一根不同品牌同规格的内存,结果插上去之后竟然成功建立了双通道。所以,担心零部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实在是比较多余的。当然,如果有特殊的要求,还是得注意一下的,比如要用SLI,就不要用P55以前的Intel Chipset了,那是组不了的。
【标题党】车停在一辆Bugatti旁边我亚历山大 还是厚道点……注明是标题党。 上次的Zonda是弱爆了。这次真正祭出爆狗眼的上古神器。
【实拍】学校门口的Zonda 自备狗眼。这是在是光芒万丈啊啊啊啊啊啊啊
Em……今年八月,TG要出木奉版 翻译: TG正在试图拿下亚洲市场,TGCN只是第一步,现在,很多新闻媒体都在报道,TGKR即将浮出水面。 TG木奉将由前职业车手Kim Jin-Pyo(谁告诉我这家伙是谁?)、汽车和摩托车发烧友Kim Kap-Soo(这又是谁??)和名人赛车圈子里的一员Yeon Jung-Hoon(谁???)主持,计划在8月播出,优先考虑在XTM频道播出。 第一季的13集将出现他们自己的Stig和挑战系列,比如和KTX高速列车的竞赛,以及从首尔到港口城市釜山。 ============================================== 我不得不说,除了电视台、主持人一个都不认识之外,这尼玛还没一点想象力(汽车vs火车、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先看看再说吧,万一TGCN不再是最XX的TG系列了呢
没事做着玩
Audi R8 GT Spyder原厂手稿 Audi在24h of Le Mans表现优异,摘得第十胜。 于是Audi在比赛结束后迫不及待的在la Sarthe赛道发布了2012 R8 GT Spyder. 放出一些原厂手稿:最后还是表示:虽然原厂手稿很彪悍,但是我们稍加练习,照样是可以练出来的。
刚才那一瞬间的F1赛场上的红色SLS AMG是啥车? 现在正在RedFlag,Race Suspended。 但是突然间转播当中出现了一台闪着警示灯、但是没有任何FIA和F1标志的红色SLS AMG,那是啥玩意?注意车身上啥都没有,红色的。 雨也忒大了些。 现在在犹豫要不要去睡觉……
Audi第十胜! 没看错的话,这是唯一的一台R18TDI,剩下来的两台在前12小时就RET了。 2号 R18 TDI赢得勒芒24小时。 超过Ferrari的9次了。 之后是一串908.
2012款Corvette ZR1刷新北环圈速 新圈速达到了7.19.63. Well done!
这么久就没人看出1301的FXX就是Evo么??? 之前JM在介绍的时候说这台车的功率是860PS,那就说明测试的那台就是FXX Evo了。 标准的FXX是800PS,FXX Evo才有860PS的功率。
香港理工大学申请及其体会 我对这张滤纸的质量表示严重赞同,各种XX词提示。 TM怎么不去SHI? ============================================== 直接贴链接吧: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xtrtbcn.wordpress.com%2F2011%2F05%2F28%2F%25E9%25A6%2599%25E6%25B8%25AF%25E7%2590%2586%25E5%25B7%25A5%25E5%25A4%25A7%25E5%25AD%25B8%25E8%25A8%25AD%25E8%25A8%2588%25E5%25AD%25B8%25E9%2599%25A2%25E7%2594%25B3%25E8%25AB%258B%25E5%2592%258C%25E4%25BD%2593%25E4%25BC%259A%2F&urlrefer=e4a2bff3acd5af170e2d0ea5d4ba9479
再泄漏一张……
内饰一张
一张汽车
做模型累得孙子似的…… 能不能花个几千块钱买个专用的油泥台? 现在每次开始做模型,前三天光就在那边做工作台了,哪有心思专注于模型? 诅咒学校那帮抠门的。
Peugeot EX1跑纽北去了 圈速9.01.338 Good News……最快的纯电动车圈速。
这个其实是从某些厂商发布新车之前弄的那些个图片过来的…… 不过确实还远没有达到完成的程度,比如,只有半边……
仰天长啸……为啥俺不会意大利语???? Domus给AD了。四个半月没动静我还以为这所学校消失了。 但是我完全不会意大利语啊……现学基本可以肯定是来不及了。
越来越冷清了……扔两张草图
会面Chris Bangle 这大爷确实很搞笑…… 昨晚在央美红座厅听了三个多小时,质量非常高。 而且我终于发现30年代车最漂亮这句话,认同的还有这位大神。 他说30年代以前车子是满足基本需求的,到了30-60年代,上升为艺术品的高度,再往后到现在,再次跌落到基本需求的水准。 对于BOSS没空让我代去出席的事情,老衲表示:赚了。 说到底,他的思想就是设计应当独立于功能、艺术与制造,而是一辆车的整个的灵魂所在。 PS:才知道最新版的Z4竟然是两个MM设计的,汽车工业史上第一次。
Michelin Design Challenge今日开始 已经关注的童鞋、已经预注册的童鞋可以正式注册参赛了。
Kuark 小车一枚 和以往的车一样,起源于乱涂乱画
FXX输了!DBR9也输了! 1604果然测试了Zonda R。 1.08.5的惊人成绩终于揭开了FXX vs Zonda R的谜题。 FXX落后两秒多(当年是1.10.7) 而且,更重要的是,DBR9作为FIA GT1,也比Zonda R慢0.1秒. 不可思议。绝对的不可思议。
CDN 2011汽车设计大赛启动了 都快一个月了才注意到……罪过罪过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ardesignevents.com%2F&urlrefer=2b224cb38ebf9be3040ee8956f123dea 有兴趣的报名玩玩吧,应该是目前国内最顶级的汽车设计竞赛了
理工的开始了,Aalto的即将开始 PolyU HK已经在28号可以申请了。 Aalto申请开始时间是1月3号。 回头猛然发现之前申CU和DA的MA用的PS都是狂写汽车设计的,现在……老老实实重写吧。抽了
磨掉了半根笔尖 练成这样了
海飞丝搞啥啊…… 全是此类广告。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竞赛之类的。 很抱歉虽然广告和工业设计有一定联系,但是请将它们做得更精良一些, 德二叔……Make sure you understand this message。
我的Behance开通了 斗胆在强手如林的Behance上面开了个Online Portfolio。 欢迎围观: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behance.net%2Fgarygu&urlrefer=1d1610b718604cf12e5f00f2e3baaf37
知道在Firefox当中显示又不正常了 Firefox版本号3.6.13. 木有挂代理 教育网 北京 打开页面堪称神速,然后一看,无数的元素都不显示,比如下方的Web Hi状态条、问题页面的文本框。用Firebug一开发现N多的脚本都无法载入。 Opera和Chrome测试都没有问题。
其实Alias的功能很强大 RT。 很多人都以为Alias就是一基于NURBS的CAID系统,真这样的话,那和Rhino混到一个层次上了,对不起那个价格。 事实上Alias是一个从草图到决策与输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当然就输出端,有点对不起,不如各路渲染诸侯。然而,除了引以为傲的NURBS建模,Alias的草绘也是相当强劲的。 2L就是样例。 晚上一个小时画出来的。
【问】高铁车头导向轮 就是车头的最前方的一对轮,为何几乎所有高速车都是外露的?是技术上必须外露还是方便检修什么的?或者是基于成本的考虑? 有没有可能将其包在车身内部?
Fxxk……收学费了…… 北欧各国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收学费。 点太背了,啥事都让我们赶上了……
去逛了一趟汽车设计吧 然后……我还是回来了。谁去谁知道……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