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ftnt scftnt
关注数: 96 粉丝数: 374 发帖数: 20,409 关注贴吧数: 29
这样的民企牛掰的一塌糊涂:美国禁售华9吨振动平台 中国出口美… 9月21日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实施20周年的日子。但包括4位院士在内的几十位载人航天工程顶级专家却宁可放弃在北京参加庆典的殊荣,来到千里之外的苏州,参加一个他们期待已久的“宝贝”的诞生庆典。 名叫“50吨超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系统”的“宝贝”也的确值得他们这样做。因为这个“宝贝”的“哥哥”——“35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就作为关键设备参加了从“神五”到“神九”,从“天宫”到“嫦娥”的所有载人航天工程重要设备的力学动力冲击试验。 研制这一“宝贝”的是民营企业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别看东菱振动只有300多人,但却是全球力学振动行业赫赫有名的企业。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发来的贺信中表示:“欣闻50吨级世界首台超大型电动振动台自主研制成功,特向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表示热烈的祝贺!” 贺信中说,东菱振动自主研制的多型振动试验装置在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载人航天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超大型电动振动试验技术的重大突破为载人航天工程后续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虽然东菱振动早在2006年就研制成功当时世界最大的35吨级的振动平台,如今其自行研制成功的50吨级振动平台又通过了国家权威计量机构的鉴定;但具讽刺意义的是美国对华禁售产品名单中9吨以上级的振动平台仍赫然在列。 东菱振动董事长王孝忠说:“这反映了美国制定政策的滞后性。其实早在6年前,我们的16吨级产品就向美国出口了。当时我们要求美国购买方签订‘最终用户声明’,保证该产品不用于军事等领域时,美方代表一边签字一边说‘这是我第一次在买方位置上签字。’” 据东菱振动总工程师江运泰介绍,“由振动引起的产品故障占产品总故障的三成。所以,振动试验早已成为预计产品振动性能和检验产品可靠性的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在航天航空、航海、汽车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他说,在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设备方面,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了长达几十年的禁运和技术封锁。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是禁运1吨以上推力的振动平台,90年代后改为禁运5吨以上推力的振动平台,后又改为禁运9吨以上的。 在振动平台研制方面,身为民营企业的东菱振动担负起了国家队的重任,先后研制成功包括35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六自由度电力振动试验系统在内的国家重点新产品15项,其中十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不仅完全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禁运和封锁,而且使我国成为这一类产品的主要出口国。目前东菱振动的产品已出口35个国家和地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ifeng.com%2Fmil%2F2%2Fdetail_2012_09%2F27%2F17943512_0.shtml&urlrefer=318c6be73151e8001b7445f29305ad20
中国研发在南海建设160万吨千米级超大型海上平台 当前,我国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维护海洋权益,补给是个大问题。南沙岛礁面积狭小,海南岛又远在千里之外。 针对这一情况,中海油、中船708研究所和上海交大联合开展超大型海上浮式结构物的863项目研究,近期,研发成果顺利通过了国家部委的验收。 根据这一构想,未来在南海核心位置,有望出现一座超大型钢结构的港湾基地,作为人员、物资的转运基地和船只的避风港。请听报道: 超大型是个什么概念?有海上城堡之称的海洋石油981号平台,其尺度只有百米级,还谈不上“超大”,“超大”的门槛是千米以上。 在上海交大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记者看到了这座海上基地的设计方案,呈一个完整的圆环形,研究员肖龙飞介绍说: 【直径是400米,周长1000米以上,是八个模块拼接而成的,可以满足几十万吨物资储存能力,每个模块上面都有人员居住的设施,每一个模块上两个直升机平台,最多16架直升机同时靠泊。】 关于这座海上基地的每一个数字,听起来都是具有震撼力的。八个模块,每一个都重达20万吨,相当于两艘最大型的航空母舰,整个港湾额排水量超过160万吨。环内的水域作为船只的避风港,可供8艘6000吨以下的船只靠泊。 这座海上基地和冰山有一点很相似,海面上的部分已经足够壮观了,水下看不到的那部分其实更加宏大。肖龙飞说,整个钢结构垂直跨度近200米,其中150米深深插入水下。这样的设计,是出于安全考虑: 【一般的海洋工程都是以百年一遇海况作为基准来设计,超大型海上基地我们的要求是千年一遇的海洋环境条件。】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能否从构想变为现实,首先取决于工业领域的加工制造能力。上海目前是国内海洋工程研发制造的重镇,外高桥船厂、上海船厂都有钻井平台的制造经验,振华重工业务转型也瞄准了这一方向。近期,中远集团又加入其中,副总经理李云鹏说: 【中远集团将通过现有企业的搬迁,调整和产业升级,在长兴岛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及核心配套设备制造基地。】 通过走访、考察企业,肖龙飞认为,制造能力未来不会是最大的瓶颈。这座海上基地什么时候能出现在南海,要看油气开发何时全面铺开,同时决策部门也要制定长远规划,持续推进: 【从目前国家战略需求和南海石油天然气开发来看,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当然技术难度前所未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能要十年,甚至十几年。】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ifeng.com%2Fmil%2F2%2Fdetail_2012_09%2F18%2F17697442_0.shtml&urlrefer=a135b56ba2e652c4bd649eca6773e356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