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怡璇最可爱😄 银河的守护
正直,勇敢的我
关注数: 320 粉丝数: 427 发帖数: 18,863 关注贴吧数: 827
【挚爱小多】察尼的后代承丕 83岁的承丕老先生在沈阳市振兴街一代是小有名气的,记者一路打听,“老承家”、“承老爷子”的称呼不时出现在邻居口中。 邻居们知道的只是一位80多岁、身体硬朗的老先生,有文化有很高的离休金,明明有女儿却非要一个人住。邻居们不知道的则是,这位老先生姓爱新觉罗,他的先祖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尔衮的亲弟弟多铎。 迁回盛京的多铎后人 承丕老人的家,布置得简单干净,停留在90年代的装修,但是几乎没有灰尘。这与坐在记者面前的承丕老人很相符合,朴素精神。 老人出生于1923年,今年83岁,岁月的纹理在脸上留下了明显了痕迹,但是老人除了有点耳背以外,身体还很硬朗。在记者到达之前,他特意带好了助听器。在给记者倒好一杯精心准备的水以后,谈话自然而然从他的祖先开始。“我的先祖多铎的儿子察尼,多铎是努尔哈赤的第……”说到这里,老人走进里屋取了一个本子出来,翻开黑色的本皮,里边是老人手抄的家谱,原来的家谱早已经在一系列的动荡中散失了,这是他后来又整理的。他特意用右手食指在家谱上指给记者看,“……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 据史料记载,爱新觉罗多铎,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母大妃乌喇那拉氏。在很多清宫影视剧中,多铎最初给人留下印象,是当努尔哈赤去世、母亲阿巴亥也不得不殉葬时,痛哭流涕的小孩子。据说,努尔哈赤在世时,因为多铎年纪小且母亲身为大妃,因此自幼极受宠爱。但是父母双亡的事实让当时只有12岁半的多铎由此愈发狂放不拘,甚至成为他起落不定的人生伏笔。 承丕老人说,福临继承地位以后,多尔衮以摄政王之尊掌握了兵政大权,多铎也开始战功显赫,被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顺治六年因患痘症,不治病故,死时只有35岁。多尔衮身后削爵,多铎因是其同母弟之故,连累追降为郡王。 多铎的四个儿子拥有爵位,察尼就是其中之一,在平定三番之乱时曾经领兵沙场,“据说是因为察尼后来有厌战情绪,于是被免职,派回任奉天将军。”具体什么原因家里的长辈们都语焉不详,“老人们带着情绪的话说是‘回来守祖坟来了’。”
【挚爱小多】多铎八世孙麟书 麟书 ,道光九年生,字芝葊。多铎八世孙,善循之子,母为董鄂氏。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式文举人,补效力笔帖式。咸丰三年(1853)中式文进士,任宗人府后补主事。八年,授主事,任乡试同考官。同治年间,授理事官、任会试伺考官、张家口监督、内阁学士、盛京礼部侍郎。光绪年间,先后调任理藩院右侍郎、镶蓝旗汉军副都统、理藩院左侍郎、刑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正白旗满洲副都统、镶蓝旗护军统领、左翼总兵,户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镶白旗汉军都统、吏部尚书、步军统领、正红旗蒙古都统,又授会典馆、国史馆副总裁、正总裁、协办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考试御史阅卷大臣、殿试读卷大臣、贡士朝考阅卷大臣。二十四年(1898)卒,时年70岁。谥文慎,赠太子太保衔,入祀贤良祠。 《麟书》·一卷(通行本) 宋汪若海撰。若海号东叟,歙县人。靖康中为太学生。建炎中官至直秘阁,知江州。事迹具《宋史》本传。史称若海豁达高亮,深沉有度。金兵至汴,若海上书枢密曹辅,请立康王为大元帅。及京城失守,若海复述麟为书以献,即此本也。其书托麟为喻,以俪词作韵语,诡言鸱夷子授之磐固侯。大旨主用兵之是,斥和议之非。又言不当追回康王,而劝钦宗以死社稷,用意甚为剀直。因当时金人已破京城,故不敢显言而以廋词寄其意。后有邓肃、吕本中及其从父藻三跋,明人尝以此书及其围城中上曹辅书上**哈请存赵氏诸书,合编为《若海集》。此则别行之本,陈继儒刻入《秘笈》者也。
【挚爱小多】关于多铎我有印象的几件事(部分资料被人删掉了) 1天聪五年坠马这段在百度上被人删掉了 多铎有次出征应该是入关前的一次战役 是对明朝的小凌河一战没坐稳从马上摔下来差点死了 夺军校马乘以还但我却认为是多铎的马被人做了手脚他们后金军里面有明朝奸细或他政敌的奸细。 多铎22岁成为一军主帅但电视剧里面一直是副帅 招抚林丹汗遗孀和部下,斩刘应选,打败祖大寿 歼敌500 23岁二次攻朝鲜封豫亲王,在南山汉城让朝鲜签订君臣之盟这段也是 做了亲王之后要娶40多岁的范文程妻被皇太极组织人弹劾。 多尔衮出征既不去陪征也不送行在家开演唱会。 松锦战长达六个月和豪格联手俘虏洪承畴 1644年和李自成决战把李自成逼入深山协助阿济格完成军事任务,回京娶继福晋纳兰氏,然后准备大格格的出嫁事宜然后准备攻弘光政权《七剑下天山》的纳兰氏是怀了反清侠客杨云聪的孩子嫁给多铎,多铎在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情况下一样爱她还给女儿取名叫宝珠在《七剑下天山》里面多铎是被长大后的易兰珠捅死的是我的童年噩梦 此时史可法的部下为争夺权利屠江北(我记得是史可法的部下先屠的这段资料在百度和其他网站被删掉了) 1645年灭弘光政权并且拜谒明陵俘虏弘光帝回京 一路上弘光帝被扔石头。提出给南京改名江宁的建议 在南京听戏喝酒的时候江阴人因为剃发令反清了 。 1646年被封扬威将军和大舅子明安习礼一起围攻苏尼特部 1647年提出自己的政治意见被多尔衮否决掉,因为火锅超规模被多尔衮罚 1648年拒绝加入多尔衮的权利争端 但是把亲子多尔博过继给亲兄多尔衮 1649年费扬古出生 ,八县主出生 外孙石文炳出生 多铎死,三郡主死两个福晋自请殉葬此为正史 另外也有野史说多铎没在1649年死而是躲他的哥哥多尔衮在郊外隐居并在此和他的福晋们继续约会 并且生了没有入玉谍但是有另外爵位的铎姓后人 因为福晋们经常出入西郊所以被人跟踪了跟踪的人被打得鼻青脸肿但没死 后来顺治改了他的爵位为信亲王 因为受多尔衮阿济格所累亲王降郡王
【挚爱小多】索尼的女儿是多铎的儿媳 这是康熙吧的亲搜出来的 爱新觉罗·察尼(1641~1688年)清朝宗室,隶属满洲镶白旗,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豫通亲王多铎第四子,母侧福晋佟佳氏。顺治十三年,封多罗贝勒。康熙七年,授宗人府左宗正,任议政大臣。十二年,吴三桂反,从顺承郡王勒尔锦南征,参赞军务。十七年八月,贝勒尚善薨于军,命察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攻下岳州。二十四年,授奉天将军。二十七年,卒,追封辅国公,谥恪僖。 顺治十三年,封贝勒 [1] 。康熙七年,授宗人府左宗正,任议政大臣。十二年,吴三桂反,从顺承郡王勒尔锦南征,参赞军务。师次荆州,三桂已陷岳州。察尼偕将军尼雅翰舟师进,三桂将吴应麒引七万人自陆路来拒,击退之。师次七里山,发?沈其舟十馀。方暑,还驻荆州。十四年,佩靖寇将军印,援谷城。时南漳、兴山已陷,敌逼彝陵,踞镇荆山,掘壕为寨。察尼至彝陵,议增舟师,断饷道。击敌牛皮丫口,进攻黄连坪,焚其积聚,取兴山。十五年,三桂移南漳、彝陵兵往长沙,勒尔锦令察尼还荆州,渡江趋石首,据虎渡口,击敌太平街,斩三百馀级。翌日再出,遇伏,败还荆州。诏责其无能。十七年八月,贝勒尚善薨于军,命察尼代为安远靖寇大将军,规岳州。疏言:“舟师入湖,贼饷将绝。宜于湖水涸后,围以木栰,立椿列炮,以小舟徼巡,为久困计。”上善其言,令副都统关保济师。寻破敌南津港,斩千级。都统叶储赫等进攻岳州,复破敌万馀人。屡疏请增调水陆军合围,上皆许之。十八年正月,三桂将王度冲、陈珀等以舟师降,应麒弃城遁,遂复岳州。降官吏六百馀、兵五千馀,获舟六十五、六百四十有奇。二月,安亲王岳乐自长沙进取衡州,察尼发绿旗兵济师,寻复湘阴、安乡。四月,命自常德征辰龙关,澧州以南诸军听调度。十九年三月,克辰龙关,复辰州。疏言:“途中霪雨泥泞,士马须休养。”诏暂屯沅州。六月,诏以贝子彰泰率师下云南,察尼劳苦久,率满洲兵还京师。吏议退缩罪,削爵职、籍其家、幽禁,上念克岳州功,命但削爵。二十四年,授奉天将军。二十七年戊辰九月二十二日亥时卒,年四十八。卒,赐祭葬视辅国公,谥恪僖。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布达锡希布台吉之女;继福晋赫舍里氏,辅政大臣、一等文忠公赫舍里·索尼之女;妾伊尔根觉罗氏,副都统噶尔齐之女;妾纳喇氏,辛达礼之女;妾克伊克勒氏,拜祜之女;妾瓜尔佳氏,汉实惠祜之女;妾刘氏,刘绍德之女;妾戴氏,乌济马哈之女;妾韩氏,乃格之女;妾伊尔根觉罗氏,噶达浑之女;妾王氏,王凤之女;妾谢氏,编塞之女。
【挚爱小多】蒙古的土特翁部 蒙古人土默特部是个历史悠久的部落。她不论在蒙古民族发展史上,还是16世纪的中国史上,都占有突出的历史地位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漠南蒙古后,将各部划分为察哈尔、喀尔喀、兀良罕、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6个万户,分属左右两翼,土默特部为右翼三万户之一。约1509年,达延汗亲统左翼三万户征讨右翼永谢布、鄂尔多斯部封建领主亦卜刺等,平定右翼的叛乱后,达延汗任命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统领右翼三万户的济农。此后,右翼三大部便成了巴尔斯·博罗特及其子孙的势力范围。 巴尔斯·博罗特在位时,曾分封诸子:长子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据鄂尔多斯万户之地,次子阿勒坦汗据十二土默特之大部,三子拉布克台吉据土默特之乌古新(即元慎),四子巴雅斯哈勒据永谢布之七营喀喇沁,六子博迪达喇据阿速特、永谢布,而巴尔斯·博罗特之弟阿尔斯·博罗特则仍据有多罗土默特。阿勒坦汗成为土默特部的领主即源于此。从16世纪20年代末开始,土默特部在阿勒坦汗率领下,迅速强大起来。 1519(正德十四)年,巴尔斯·博罗特去世。墨尔根济农、阿勒坦汗、巴雅思哈勒兄弟作为右翼三万户的领主,开始大刀阔斧地施展其政治抱负。嘉靖初年,还不足18岁的阿勒坦汗,已显示出他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1524年,兀良罕部前来攻掠,他派遣图古凯诺延等率兵反击,获得胜利。从那以后的近20年里,阿勒坦汗在辅佐其兄墨尔根济农治理右翼三部的过程中,他领有的土默特部逐渐强大起来。他与墨尔根济农率领右翼诸部南征北战,曾先后四次征讨兀良罕,两次征讨卫刺特,屡建奇勋,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因而在他32岁时,中央汗庭博迪汗赐予他索多汗之号,成为名震长城内外的蒙古族首领。 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墨尔根济农去世后,阿勒坦汗成为右翼三大部的实际领袖。1547年,阿勒坦汗大会吉囊台吉(即诺延达喇济农)、把都台吉(即巴雅斯哈勒),戒“勿复入寇”明边。可见那时他已号令右翼诸部了。在继续削平敌对势力的过程中,阿勒坦汗将十二土默特完全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即将其叔父阿尔斯·博罗特领有的多罗土默特(多罗土蛮)及其三弟拉布克领有的兀慎部兼并(各部领主仍旧)。他所统辖的土默特部,不仅有强大的军队,任命了各级官长,还制定了自己的法律(即《阿勒坦汗法典》),俨然形成蒙古之内的一个政权,故而明人称之为“金国”。 阿勒坦汗的基本力量是十二土默特,其领地以大青山南北为中心,东达宣化镇边外,西至乌拉山前后,甚至远至甘、青地区也有部落驻牧。 土默特部是16世纪活跃在中国北方的一支重要力量,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活动,影响极其深远。 1、征讨兀良罕和卫刺特:兀良罕部是达延汗时期的左翼三万户之一,后叛走,居漠北。16世纪前叶,该部经常偷袭右翼各部,掠夺牲畜、财产和人口。卫刺特(瓦刺)被称为西蒙古,其封建领主额色库、额森(也先)曾经弑杀大汗,篡夺汗位。16世纪初,其大酋长亦卜刺等杀害右翼济农,被达延汗击败后西逃,但时刻不忘卷土重来。因而这两个部落成为右翼的肘腋之患,墨尔根济农、阿勒坦汗多次率众对它们进行征讨。在征讨兀良罕的各次战役中,以1533年那次的战果最著。此役是左右翼的联合行动,而以右翼为主力。这是决定性的一役,《明实录》记载阿勒坦汗“抢兀良哈,杀伤殆尽”。实际情形是,兀良罕“图类诺延、格埒巴拉特丞相、额勒都奈被迫投城”,“将其众多之民分拨至各户为奴”。凯旋后,博迪汗赐易阿勒坦“索多之号”,从此阿勒坦称汗。对卫刺特的征讨,于1532年给亦卜刺以歼灭性打击,使之再无力东进。 墨尔根济农去世后,阿勒坦汗继续率右翼三部征讨上述二部。约1542年,阿勒坦汗第三次讨伐卫刺特,将博喇海(卜儿孩)收服,并战胜希赖兀尔人。此役基本消除了来自卫刺特的威胁,因而博迪汗加封阿勒坦汗为土谢图彻辰汗。1544年,阿勒坦汗率众再次征伐兀良罕残部,收服莽吉尔丞相和莽海锡格津等,从而将兀良罕部彻底征服。解除后顾之忧之后,阿勒坦汗得以专力对付明朝,大力开发土默川,使土默特部在蒙古诸部中,保持了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优势。
【纠正】纠正一个史料的错误 最初科尔沁蒙古和大清的关系并不好。那是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科尔沁部首领明安和叶赫、辉发等九部组成联军,向努尔哈赤发动大规模进攻。由于努尔哈赤机动灵活的战术以及勇敢冲锋的精神,九部联军才被打败。明安的马陷在泥淖中,丢了马鞍,最后只穿条短裤,骑着无鞍马跑了。第二年,明安主动和努尔哈赤建立了友好关系。从此,科尔沁蒙古和清的联系一直不断。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科尔沁蒙古王公当福晋,科尔沁蒙古王公又把自己的女儿送给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作后妃。在皇太极的十五个后妃中,就有三个出自科尔沁部,而且还是姑侄两辈,她们是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敏惠恭和元妃。姑侄同侍皇太极,这在清代宫廷史上也是一件有趣的"佳话" 在这里说明安台吉穿短裤跑了其实说得不对 是明安台吉承诺把他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嫁给努尔哈赤,并且送上明安部的牛羊人口,努尔哈赤觉得条件不错所以把他放了。天命七年,明安台吉退掉了女儿博尔吉济特原来的婚约亲自把她送往建州和努尔哈赤结婚 努尔哈赤一看这位格格颇有风姿所以当天就举行了婚礼并且也送厚礼给明安台吉 后来由于这位格格不去花心血争宠所以很快就被努尔哈赤淡忘了,几年之后阿巴亥就成为了后金大妃 她则安静的过着淡泊一切与世无争的生活也许正因为不去争宠所努尔哈赤死她没有殉葬,平安的活到康熙四年。
【挚爱小多】多铎五世孙裕瑞 爱新觉罗·裕瑞(1771年-1838年),清朝宗室。字思元,豫亲王多铎五世孙,清朝和硕豫良亲王爱新觉罗·修龄次子,母嫡福晋富察氏,外祖父是承恩公傅文。他三次缘事获咎被皇帝发遣盛京,降级至革去四品顶戴、七品笔帖式,嘉庆十九年四月缘事永远圈禁。裕瑞读书广泛,作为宗室贵族,他除了经史之外,还对词曲、小说、话本、子弟书多有经营。他对《红楼梦》颇有研究,其治红学的入门书《枣窗闲笔》极为后世关注,他是研究《红楼梦》续书第一人。相传裕瑞的书斋窗外有一棵大枣树,故将他的这本著作命名为《枣窗闲笔》。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四月初六日卯时生。乾隆六十年(1795年)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任散秩大臣、镶白旗蒙古副都统。1800年受命管理火器营事务,1803年调镶红旗满洲副都统,1805年署正黄旗护军统领。1809年,因故被革去了一切官职。1811年,又任散秩大臣、正黄旗汉军副都统。1812年,又管理正白旗护军统领。1813年又因故被革去不入八分辅国公,改赏四品顶戴,任宗人府七品笔帖式,但同年又对手下人跟从天理教作乱之事失察而被革职,迁往盛京管理宗室事务。1814年,裕瑞又被揭发买有夫之妇为妾,被永久圈禁。道光十八年戊戍闰四月十六日酉时卒,年六十八岁。 裕瑞的嫡妻博尔济吉特氏是都统存泰之女,妾章氏是章明之女。裕瑞有三个兄弟先后承袭了豫亲王的爵位,但其中两个(裕丰、裕兴)被革爵。
【三思而睿】纳西族三思吉 在纳西族的传说中,纳西族的祖先为了争得玉龙山下这块 丰饶的土地,而与周边民族发生过无数次的争战。 终于有一天,和平降临这块饱经创伤却丰韵不减的高 原平坝。一切归于沉寂,在战争中幸免于难的老弱妇 孺,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了河边,人们静静地看着这条 曾经清澈见底的河流,河水已被鲜血染红…… 这支生生不息地流传在纳西族民间、带着浓厚咏叹情 感的歌谣,是对纳西族祖先勇敢守卫家园的无畏精神 的礼赞,更是对民族团结、世代和睦的祝愿与祈祷! 5.溜达(高拉) 今天休息没有什么事 信马由缰来逛古城 “入起当”过去就到了大石桥 有位老人架 鹰坐桥上 煎凉粉去四方街吧 酥油茶 去 四方街吧 想喝酒 去四方街吧 谈恋爱去 四方街吧 呃……老爷爷老奶奶在 跳“窝热热” 游客和老外也在看热闹 骑马拍照不亦乐乎 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走吧走吧不要往后看 走吧走吧前面更好玩 走吧走吧“五古坡” 走吧走吧牌坊巷 补子欧劳巷的下面是下面是新华街 新华街的酒吧 里的人真多 酒吧里的人客人真快活沉思聊天乐 在其中 品美酒 香醇醉人 品美酒畅快人生 品美酒 思绪飘飞 品美酒 快乐逍遥 走着走在着来到玉龙桥 潇潇洒洒又是半天 酒饭飘香 架鹰打跳 看来人们的生活还真 不错 然后呢 去哪里 然后呢 干什么 然后呢 观音堂 然后呢 龙王庙 去哪里其实都一样 好朋友在一起就很快乐 赶快邀约好朋友 商商量量去做点正事吧 6.家乡,她(丫果,她) 风云掠 红花开 女儿十八比花艳 穿新衣 清泪流 心上人儿在远方 长路遥 人生艰 未曾回家已三载 朝也思 暮也想 何日可以回家乡 在老地方等着我啊 心里的话儿说百遍 今天我回到你身边 今生今世不再分离 7.朋友(子若子米) 远方的朋友啊 你现在在哪里 今天朋友们聚在一起 唯独少了你 家乡的气候很好 家乡也又很多机会 今年的春节就快到了 你回不回家乡 好久不见了 在外面还好吗 那位喜欢你的姑娘 还在家里等着你 出门好久了 你的家人也很挂念你 现在这里一切都很好 还是回家乡吧 8.那姑娘(迷痴固) 东边的村子里有位姑娘名叫啊丽丽 且不说她勤劳又能干 都说人还长得很漂亮 村子里的人们说起她呀 总事赞不绝口 村子里到处开满鲜花呀 她比花还鲜艳 听说每天早上去打水 我在井边等着你 听说每天都要去割草 我在田野等着你 听说今天你去逛街了 我在半路等着你 听说今晚村里要打跳 不知你是否会来 啊丽丽……喂 你在怎样想 啊丽丽……喂 见不到你心不甘 9.幸福啦(斥神) 美丽的丽江迎来了好时光 到处呈现出欣欣 向荣的景象 四季花开 家家流水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老有所养 少有所为 物富民丰 其乐融融 在这样幸福的日子里也不要忘记 过去的艰难困苦啊! 10.披星戴月纳西女(嘿美歌早纳西美) 美丽的丽江啊 巴达花盛开 巴达花艳丽啊 比 不上动人的纳西姑娘 大城市里美丽聪明的女 孩啊 比不上披星戴月的纳西姑娘 能干的小伙 子快去追求她 美目黑葡萄 鼻子若悬胆 小嘴如瓜子 声言如 蜂鸣 没什么不会做 没什么不知道 心思 巧妙会赚钱 尊老爱幼守规矩 能干的小伙们
多尔衮乾隆之后有后代传承的 今天有帖子说多尔衮没有后代传承 但我得说下乾隆之后多尔衮是有后代传承的爵位还是睿亲王 著名的宗室诗人如松就是多尔博的后代,他的继福晋佟佳氏也是位诗人 如松死后佟佳氏坚强的活了下去把他们的儿子养大。 佟佳氏年轻时即嫁进宗室睿亲王府,成为多尔衮五世孙睿格亲王如松的继配福晋(夫人)。清代特有的宗室制度,使出身于爱新觉罗皇族的远近各支子弟,享有比一般的满洲旗人家族更加重要的社会地位。又因为第一代的睿亲王多尔衮是开国元勋,所以,睿亲王的封号,便在他的直系后代中间世袭传承,被世间称作“铁帽子王”。清朝的“铁帽子王”共有八家。本来,凡属于“铁帽子王”的家族,最初都不是以文化起家,而总是在创立清政权的过程中建有赫赫战功者,才能获得这样的荣耀。然而,满洲贵族在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之后,本身的文化水准也出现了一个迅速而且大规模的发展,许多贵族之家,在短短几十年到近百年间,便由尚武转向尚文。多尔衮的后代也是如此。佟佳氏,这位满族文化史上较早涌现出来的女诗人,她的出现,也显然与其所嫁进的家庭环境有关。她的丈夫如松,就是一位饶有名气的宗室诗人。如松和佟佳氏,不但是夫妻,也是文学上彼此切磋促进的文友。在他们的带动下,家里的文风很盛,连儿子淳颖,以及孙子禧恩、宝恩,也都具备诗才。这个家庭,是当时在满族上层有一定代表性的书香家庭中的一个。
首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