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和谐
书剑和谐
关注数: 445
粉丝数: 435
发帖数: 25,987
关注贴吧数: 6
换个视角看大足2 换个视角看大足2
换个视角看大足 不一样的视角看大足
简谈“且喜且怜之”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易中天《韩信成败之谜》:“刘邦从前方回到京城以后,吕后向他报告,韩信被我杀了,刘邦的态度,司马迁用了这几个字来形容叫“且喜且怜之”,司马迁是非常地伟大,他往往几个字就传神了,又高兴,又同情,又叹息,又可惜,非常准确地说出了刘邦的矛盾心理和微妙心理。” 有些学者或者网友在易中天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刘邦在取得天下后,只要韩信存在,他就总是心怀恐惧。所以当他听到吕后杀了韩信的消息时是“且喜且怜之”。“喜”什么?长期以来压在他心上的一块大石头,今天终于搬掉了,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怜”什么?因为韩信的确有冤枉。杀韩信,他们心有愧。
(转“此号纪念过程”) 皇权、外戚、朝廷、异姓王 皇权、外戚、朝廷、异姓王,这四个是平衡的状态。 汉初,皇权比任何一个势力都强,但无法抵挡两个势力。 为何吕后杀韩信要萧何帮忙?因为外戚和朝廷任何一个单独势力都无法对付异姓王,而且皇权为了保持平衡,肯定要保护韩信,所以只有刘邦在外时才能杀。 韩信是异姓王的代表,曹参、周勃是朝廷的代表。
浅谈刘邦夺军与援军 韩信,在楚汉相争中,叱咤风云,屡建奇功。刘邦总结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夺韩信军非常精彩,司马迁也在不少地方记述了刘邦对韩信的支援,由于比较分散,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韩信整理兵学资料 在楚汉相争的历史舞台上,韩信叱咤风云、纵横捭阖,谱就了辉煌的历史篇章,其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和博大精深的军事谋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军事科学,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是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
淮阴侯韩信避祸 韩信为楚王之后,刘邦诏令他逮捕锺离昧,但韩信公然抗旨不办。韩信初到楚国太张扬,巡行所属县邑,进进出出都带着大批武装卫队。从刘邦与陈平交谈可知,韩信已使新楚军的实力超过皇家军队,达到精兵强将的地步,陈平都为刘邦的安危而担忧。汉六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高帝问询将领们,将领们说:“赶紧发兵活埋这小子。”高帝默默不语。刘邦采纳陈平的计谋,假托天子外出巡视会见诸侯,逮捕了韩信,大赦天下,借机“赦免了韩信的罪过,”由楚王改封为淮阴侯。
关于垓下之战的一点看法 最近再次欣赏《亮剑》,对军事怪才李云龙指挥的一次撤退军事行动感到震惊。日军精锐部队进攻八路军总部,李云龙所在团负责掩护撤退。日军气焰嚣张,准备趁势突破正面防线,直接打击八路军首脑机关。李云龙成功阻击日军完成掩护任务,接到总部命令后撤,日军指挥官非常狡猾,想在李云龙后撤时发动猛烈进攻,乘虚而入。没想到李云龙反常并不执行后撤命令,反而发动进攻,用剩余的两发炮弹击中要害,使日军指挥官被炸死,日军群龙无首,阵脚大乱。李云龙率兵从正面突围,保证了兄弟部队安全,自己所在团队也安全撤回。李云龙不听军令仍被彭德怀撤职,当个被服厂厂长。
韩信说汉王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这里的韩信是指哪个? ◇集解徐广曰:“韩王信,非淮阴侯信也。” ◇集解韦昭曰:“若有罪见迁徙。” □正义跂音丘赐反。说文云:“跂,举踵也。”司马彪云:“跂,望也。”
对刘邦与韩信见面过程的疑惑 我看了《史记·淮阴侯列传》后,对刘邦与韩信见面过程感到疑惑。 我对当时的客观实情表示怀疑,对刘邦反应如此迟钝很不理解。 下面我根据《史记》的有关记述,从横纵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讨论。
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所产生的疑问 ⒈“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这句话常被翻译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对“贫无行”、“人多厌之者”究竟应该怎样翻译才恰当?
韩信为什么不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 韩信率兵开辟北方战场,横渡西河,俘虏赵王,生擒夏说,带领军队夺取井陉,杀死成安君,攻占了赵国,以声威镇服燕国,平定安抚齐国,向南摧毁楚国军队二十万,向东杀死楚将龙且。 楚军失去龙且后,项王害怕了,派盱眙人武涉前往规劝齐王韩信反汉与楚联和,三分天下自立为王。武涉提起项羽和韩信的旧交情,韩信非常反感,韩信伤心的说:“我侍奉项王,官不过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背楚归汉。”然后让武涉替他“辞谢项王的盛情。” 武涉走后,齐国人蒯通知道天下胜负的关键在于韩信,想出奇计打动他,就用看相的身份规劝韩信,当韩信感到有趣时就进入主题:“我愿意披肝沥胆,敬献愚计,只恐怕您不采纳啊。果真能听从我的计策,不如让楚、汉双方都不受损害,同时存在下去,你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形成那种局面,就没有谁敢轻举妄动。”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于是谢绝了蒯通。蒯通的规劝没有被采纳,就假装疯癫做了巫师。
引水灌废丘与韩信有关吗? 汉二年六月,汉军引水灌废丘,废丘降汉,章邯自杀。 韩信爱玩水,从所用计策来看,好象是韩信的一贯做法。 如果是韩信在指挥,为什么《淮阴侯列传》中没有记载呢?
韩信在汉一年八月至汉二年四月期间在干什么?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听了韩信“汉中对策”后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汉一年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 秦汉二年,兵出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汉王又联合齐王、赵王共同攻击楚军。四月,到彭城,汉军兵败,溃散而回。韩信又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因此楚军始终不能西进。 司马迁虽然对韩信的一些事情写得很仔细,但也省略了韩信的一些经历。韩信在汉一年八月至汉二年四月期间在干什么?我在《史记》中却找不到明确的答案。
刘邦对北方战场的关注 读《史记·淮阴侯列传》后,感觉韩信经常派兵支援荥阳前线,而刘邦还多次“收其精兵”。 但认真读读《史记》,我们不难发现刘邦也多次派精兵良将支援韩信,对北方战场非常关注。
【资料】汉军的骑兵将领 根据《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的记载: 信武侯靳歙:以中涓从起宛、朐,入汉,以骑都尉定三秦,击项羽,别定江陵,侯,五千三百户。以车骑将军攻黥布、陈豨。 清阳侯王吸:以中涓从起丰,至霸上,为骑郎将,入汉,以将军击项羽功,侯,三千一百户。 阳陵侯傅宽:以舍人从起横阳,至霸上,为骑将,入汉,定三秦,属淮阴,定齐,为齐丞相,侯,二千六百户。 广严侯召欧: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连敖,入汉,以骑将定燕、赵,得将军,侯,二千二百户。 颍阴侯灌婴:以中涓从起砀,至霸上,为昌文君。入汉,定三秦,食邑。以车骑将军属淮阴,定齐、淮南及下邑,杀项籍,侯,五千户。 阳都侯丁复:以赵将从起邺,至霸上,为楼烦将,入汉,定三秦,别降翟王,属悼武王,杀龙且彭城,为大司马;破羽军叶,拜为将军,忠臣,侯,七千八百户。 都昌侯朱轸:以舍人前元年从起沛,以骑队率先降翟王,虏章邯,功侯。 武强侯庄不识:以舍人从至霸上,以骑将入汉。还击项羽,属丞相宁,功侯,用将军击黥布,侯。 肥如侯蔡寅:以魏太仆三年初从,以车骑都尉破龙且及彭城,侯,千户。 魏其侯周定:以舍人从沛,以郎中入汉,为周信侯,定三秦,迁为郎中骑将,破籍东城,侯,千户。 任侯张越:以骑都尉汉五年从起东垣,击燕、代,属雍齿,有功,侯。为车骑将军。 宣曲侯丁义:以卒从起留,以骑将入汉,定三秦,破籍军荥阳,为郎骑将,破钟离昧军固陵,侯,六百七十户。 乐成侯丁礼:以中涓骑从起砀中,为骑将,入汉,定三秦,侯。以都尉击籍,属灌婴,杀龙且,更为乐成侯,千户。 阳河侯卞欣:以中谒者从入汉,以郎中骑从定诸侯,侯五百户,功比高胡侯。 涅阳侯吕胜:以骑士汉王二年从出关,以郎将击斩项羽,侯,千五百户,比杜衍侯。 中水侯吕马童:以郎中骑将汉王元年从起好畤,以司马击龙且,复共斩项羽,侯,千五百户。 杜衍侯王翳:以郎中骑汉王三年从起下邳,属淮阴,从灌婴共斩项羽,侯,千七百户。 赤泉侯杨喜:以郎中骑汉王二年从起杜,属淮阴,后从灌婴共斩项羽,侯,千九百户。 吴房侯杨武:以郎中骑将汉王元年从起下邽,击阳夏,以都尉斩项羽,有功,侯,七百户。 繁侯强瞻:以赵骑将从,汉三年,从击诸侯,侯,比吴房侯,千五百户。 汾阳侯靳强:以郎中骑千人前二年从起阳夏,击项羽,以中尉破钟离眛,功侯。 高陵侯王周:以骑司马汉王元年从起废丘,以都尉破田横、龙且,追籍至东城,以将军击布,九百户。 戚侯季必:以都尉汉二年初起栎阳,攻废丘,破之,因击项籍,别属韩信破齐军,攻臧荼,迁为将军,击信,侯,千户。 纪侯陈仓:以中涓从起丰,以骑将入汉,以将军击籍,后攻卢绾,侯,七百户。
【资料】配合韩信作战的汉军功臣侯者 根据《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的记载: 曹参: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侯。以将军入汉,以左丞相出征齐、魏,以右丞相为平阳侯,万六百户。 傅宽:以舍人从起横阳,至霸上,为骑将,入汉,定三秦,属淮阴,定齐,为齐丞相,侯,二千六百户。 灌婴:以中涓从起砀,至霸上,为昌文君。入汉,定三秦,食邑。以车骑将军属淮阴,定齐、淮南及下邑,杀项籍,侯,五千户。 孔藂:以执盾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为将军,三以都尉击项羽,属韩信,功侯。 陈贺:以舍人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用都尉属韩信,击项羽有功,为将军,定会稽、浙江、湖阳,侯。 王翳:以郎中骑汉王三年从起下邳,属淮阴,从灌婴共斩项羽,侯,千七百户。 杨喜:以郎中骑汉王二年从起杜,属淮阴,后从灌婴共斩项羽,侯,千九百户。 卢罢师:以齐将汉王四年从淮阴侯起临淄,击籍及韩王信于平城,有功,侯,千二百户。 高邑:以客从起啮桑,以上队将入汉,以将军定魏太原,破井陉,属淮阴侯,以□度军击籍及攻豨,侯,八百户。 季必:以都尉汉二年初起栎阳,攻废丘,破之,因击项籍,别属韩信破齐军,攻臧荼,迁为将军,击信,侯,千户。 赵将夜:以赵将汉王三年降,属淮阴侯,定赵、齐、楚,以击平城,侯,七百户。 卢卿:以齐将汉王四年从淮阴侯起无盐,定齐,击籍及韩王信于代,侯,千户。
劝降齐国的尝试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王之出荥阳入关,收兵欲复东。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原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汉王从其计。 汉王逃出荥阳进入关中,收集士兵准备再次东进。袁生游说汉王说:“汉与楚在荥阳相持不下好几年,汉军常陷于水利的因境。希望汉王出武关,项羽一定率军南下,那时大王加高壁垒,不出战,让荥阳、成皋一带得以休息。派韩信等去安抚河北赵地,把燕国、齐国连结起来,那时大王再兵进荥阳也不晚。这样,楚军就要多方防备,力量分散,而汉军得到了休整,再跟楚军作战,打败楚军,就确定无疑了。”汉王听从了他的计策。 袁生希望“派韩信等去安抚河北赵地,把燕国、齐国连结起来。”这里包含安抚、劝降措施。
韩信“收赵兵未发者击齐”考 王立群教授反复说刘邦夺韩信定赵后的20万大军,命韩信收集赵国还没有发往荥阳的部队去攻打齐国。这符合史实吗?
劝降齐国的尝试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王之出荥阳入关,收兵欲复东。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原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汉王从其计。 汉王逃出荥阳进入关中,收集士兵准备再次东进。袁生游说汉王说:“汉与楚在荥阳相持不下好几年,汉军常陷于水利的因境。希望汉王出武关,项羽一定率军南下,那时大王加高壁垒,不出战,让荥阳、成皋一带得以休息。派韩信等去安抚河北赵地,把燕国、齐国连结起来,那时大王再兵进荥阳也不晚。这样,楚军就要多方防备,力量分散,而汉军得到了休整,再跟楚军作战,打败楚军,就确定无疑了。”汉王听从了他的计策。 袁生希望“派韩信等去安抚河北赵地,把燕国、齐国连结起来。”这里包含安抚、劝降措施。
韩信上书希望暂代齐王时刘邦在荥阳吗?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
韩信是怎样确立为齐王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说淮侯。淮阴侯弗听。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既:“项王听说淮阴侯韩信已经攻克了河北,打败了齐、赵两国,而且正准备向楚军进攻,就派龙且前去迎击。淮阴侯与龙且交战,汉骑将灌婴也赶来了,把楚军打得大败,杀了龙且。韩信趁此机会自立为王。项王听到龙且军败的消息,心里害怕了,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淮阴侯,劝他联楚背汉,与楚汉三分天下。淮阴侯不听。这时候,彭越又返回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 这里记载的是“韩信趁此机会自立为王。”
【资料】平定齐国 秦二世一年【集解】徐广曰:“壬辰。”【正义】七月,陈涉起陈。八月,武臣起赵。九月,项梁起吴,田儋起齐,沛公初起,韩广起燕。十二月,魏咎起魏,陈王立之。二年六月,韩成起韩,项梁立之也。 九月 齐王田儋始。儋,狄人。诸田宗强。从弟荣,荣弟横。【索隐】二世二年六月,章邯杀儋。儋立十月死。齐立田假。二世二年八月,田荣立儋子市为王。项羽又立市为胶东王,封田都为临淄王,安为济北王。田荣杀田市、田安,自立为王。羽击荣,平原人杀之。田横立荣子广为王也。——《秦楚之际月表》
对赵国争夺战的疑问 我虽然写过“赵国争夺战”这个贴子,但仍存在一些疑问,特地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并讨论。
韩信在修武为什么见难不救?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听说汉王在宛县,果然率军南下。汉王加固壁垒,不跟他交战。这时候,彭越渡过睢水,和项声、薛公在下邳交战,彭越大败楚军。于是项羽就率军东进去攻打彭越。汉王同时也就率军北进,驻扎在成皋。项羽打跑了彭越,听说汉王又驻进了成皋,就率军向西,攻下了荥阳,杀死了周苛、枞公、并且俘虏了韩王信,接着包围了成皋。汉王逃走,只和滕公共乘一车从成皋北面的玉门逃去,往北渡过黄河,驱马跑到夜晚,留宿在修武。他自称是使者,在第二天清晨,冲入张耳,韩信的军营,夺了他们的军权。又派张耳往北到赵地去大量收集兵卒,派韩信东进攻打齐国。 这里产生一个疑问,项羽包围成皋,韩信在修武为什么见难不救?
赵国争夺战 汉二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渡过西河,俘虏魏豹。 韩信然后使人请权王:“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王与兵三万人,遣张耳与俱,进击赵、代。 破代,禽夏说阏与。《史记·淮阴侯列传》说,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人马夺取井陉,背水作战,杀死成安君,生擒赵王歇,攻占了赵国。于是派人报告汉王,并请求立张耳为赵王,用以镇抚赵国。汉王答应了他的请求,就封张耳为赵王。
刘邦在韩信平定魏国后就收其精兵属实吗? 王立群教授多次讲刘邦在韩信平定魏国后就收其精兵,这符合史实吗?
韩信攻打赵国的兵力 ⒈信遂虏豹,定河东,使人请权王:“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王与兵三万人,遣张耳与俱,进击赵、代。 ——《汉书·韩彭英卢吴传》 汉王乃令张耳与韩信遂东下井陉击赵,斩陈馀、赵王歇。其明年,立张耳为赵王。 ——《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为什么不烹刘太公? 项羽真的想烹杀刘太公吗? http://tieba.baidu.com/p/1989740908 我用过去所写的一个贴子回答,请大家参考。
魏国的覆灭 秦国灭亡魏国,就把魏豹的哥哥魏国宁陵君魏咎,放逐外地废作平民百姓。 陈胜起义称王,魏咎前往追随他。 陈王派魏国人周市带兵夺取魏国的土地,魏地被攻占后,经周巿一再请求,陈王才答应把魏咎放回去立为魏王。
汉军在京索之战前的防御措施 转向相持:楚汉京索之战初探(ZT) http://tieba.baidu.com/f?kz=412552082
韩信攻打赵国的兵力 ⒈信遂虏豹,定河东,使人请权王:“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王与兵三万人,遣张耳与俱,进击赵、代。 ——《汉书·韩彭英卢吴传》 汉王乃令张耳与韩信遂东下井陉击赵,斩陈馀、赵王歇。其明年,立张耳为赵王。 ——《史记·高祖本纪》
张良说:“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我们在这里不谈张良说英布、彭越的依据,专题讨论张良说韩信部分:“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毛主席对刘邦的评价比较恰当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确定他们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意义和作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如此。毛主席是个研究历史的人,他对刘邦的评价是比较恰当的。下面举几例说明。
从一个侧面看项羽、韩信和刘邦的性格(十) 我写“从一个侧面看项羽、韩信和刘邦的性格”,并没有什么新花样,主要意图是从某个侧面挑起事端,从而引发大家围绕话题展开讨论,使贴吧更加红火。 但事与愿违,效果不佳。 现在我只有草草收场,做个了结。 既然我是在《史记》中找出的材料,所以,我还是用司马迁的写作动机和赞评来作为总结吧。
从一个侧面看项羽、韩信和刘邦的性格(九) 《项羽本纪》记载,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原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楚、汉长久相持,胜负未决。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军旅生活,老弱也因水陆运输而十分疲惫。项王对汉王说:“天下纷纷乱乱好几年,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我希望跟汉王挑战,决一雌雄。再不要让百姓老老小小白白地受苦啦。”汉王笑着回绝说:“我宁愿与你斗智谋,也不与你拼力量。” 项羽的勇猛是大家公认的,在当世无人敢与匹敌。但作为西楚霸王、楚军的最高统帅,却率性像武侠小说中的武士侠客,公然“原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从一个侧面看项羽、韩信和刘邦的性格(八) 《项羽本纪》记载,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於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 项王派人向怀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怀王说:“就按以前约定的那样办。”于是项王给怀王一个徒具虚名的尊贵称号叫义帝。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将相为王,并对他们说:“天下发动起义之初,暂时立诸侯的后代为王,为的是讨伐秦朝。然而身披坚甲,手持利兵,带头起事,暴露山野,三年在外,灭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靠各位将相和我项籍的力量啊。义帝虽说没有什么战功,但分给他土地让他做王,本来也是应该的。”诸将都说:“好。”于是就分封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担心沛公据有天下,然而鸿门之会已经和解了,又不乐意违背当初的约定,怕诸侯背叛,于是暗中谋划道:“巴、蜀两郡道路险阻,秦朝流放的人都居住在蜀地。”又说:“巴、蜀也算关中的地盘。”因此就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又把关中分为三块,封秦朝三名降将为王以阻断汉王的东出之路。 项羽“霸天下而臣诸侯”。他要保证自己的军事实力、政治地位不被义帝所夺,实行分封制,既尊义帝而又抑其权,架空义帝,以自身的实力称霸诸侯。
从一个侧面看项羽、韩信和刘邦的性格(七) 《项羽本纪》记载,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 汉元年四月,诸侯受封已毕,在大将军的旗帜下罢兵,分别前往各自的封国。项王出了函谷关,来到自己的封国,派人去让义帝迁都,说:“古时候帝王拥有的土地是纵横各千里,而且一定要居住在河流的上游。”让使者把义帝迁徙到长沙郴县去。使者催促义帝起程,左右群臣渐渐叛离了他,项王于是秘密派衡山王、临江王把义帝截杀于大江之中。韩王成没有军功,项王不让他到封国去,带他一起到了彭城,废为侯,不久又杀了他。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义帝是项羽拥立的,义帝也是项羽消灭的,他又杀害韩王并侵夺韩王的地盘,把梁、楚之地并在一起据为已有,真是出尔反尔。太史公说:“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司马迁还一针见血的指出:项羽“诛婴背怀,天下非之。”
从一个侧面看项羽、韩信和刘邦的性格(六) 《项羽本纪》记载,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於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军帐中,斩下了他的头,出来向军中发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处死他。”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没有谁敢抗拒,都说:“首先把楚国扶立起来的,是项将军家。如今又是将军诛灭了叛乱之臣。”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追到齐国境内,把他杀了。项羽又派桓楚去向怀王报告。楚怀王无奈,让项羽作了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属项羽。 项羽矫杀卿子冠军宋义,斩草除根追杀宋义之子,使众将领畏服不敢抗拒,再派人报告楚怀王,迫使楚怀王正式确立项羽为上将军。
从一个侧面看项羽、韩信和刘邦的性格(五) 《项羽本纪》记载,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就在这个时候,彭越几次往返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项王为此深感忧虑。他做了一张高腿案板,把汉王父亲太公搁置在上面,向汉王宣告说:“现在你如果不赶快投降,我就把太公煮死。”汉王说:“我和项羽作为臣子一块接受了怀王的命令,曾说‘相约结为兄弟’,这样说来,我的老子也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老子,就希望你能分给我一杯肉汤。”项王大怒,要杀太公。项伯说:“天下事还不知道怎么样,再说要夺天下的人是不顾及家的,即使杀了他也不会有什么好处,只会增加祸患罢了。”项王听从了项伯的话。 项羽在深感忧虑时,准备烹手中人质刘太公来威胁迫使刘邦投降。项伯看得清楚,刘太公就是被烹了也没什么好处,只能增加祸患。
从一个侧面看项羽、韩信和刘邦的性格(三) 《项羽本纪》记载,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项羽在自度不得脱的情况下,还自夸战功,竭力施展勇猛善战能力,决不检讨其作战过错。
从一个侧面看项羽、韩信和刘邦的性格 《项羽本纪》记载,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次日早晨,沛公只带随从骑士百余人,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战于河北,我战于河南。但是我自己也没想到能先入关攻破秦国,而能再和将军在这里相见。现在,有小人之言,使将军和我之间有嫌隙。”项羽说:“这是沛公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何至于如此?”项羽当即留沛公一同饮酒。 项羽轻而易举的说出曹无伤,导致“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刘邦起义 ⒈【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集解徐广曰:“九月也。”骃案:汉书音义曰“旧楚僭称王,其县宰为公。陈涉为楚王,沛公起应涉,故从楚制称曰公”。 唐颜师古引孟康云:“陈涉为楚王,沛公起应涉,故从楚制,称曰公。” 这就是说,刘邦为沛公,是响应陈胜,反从楚制,尊从“民望”,对秦的“县令”蔑视与摒弃,走反秦起义道路的明显表现。
项羽霸天下而臣诸侯 项羽矫杀宋义,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使桓楚报命於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钜鹿大战后,“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章邯率军投降后,“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 鸿门宴后,项羽与刘邦“业已讲解”。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种种迹象表明,项羽在获得军事上的支配权之后,逐步走向“霸天下而臣诸侯”之路。
刘邦之义 查百度百科: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 维基百科:义,一般指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为。 “义者,宜也。”(《中庸》) 《释名》:“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 《说文》:“义,己之威仪也。(注)臣铉等曰:与善同意。” “义”是儒家五德(仁、义、礼、智、信)之一。儒家注重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孔子的中心思想为“仁”,孟子的中心思想为“义”。西汉董仲舒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 义气是由义所衍生的概念,在中国民间普偏用以表示朋友之间的情谊与关心。在武侠小说及黑社会里,便经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义气。 换个角度来说,“义气”的意涵比“义”来得狭,可以称为“小义”。
国士 士,古时候对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的称谓。 但当时社会上认可的“士”却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那就是绅士风度和侠肝义胆。
刘邦放手让将领们独立作战 秦末汉初的战地空间辽阔,规模巨大,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是一场全局的战争,联动的战争。刘邦所指挥的军队需要多战场多方向的协调作战。刘邦意识到只有多种战场、多种手段、多种力量的配合,才取得了战争全局上的优势和胜利。战争的全过程,实际上也是人才流动和转移的过程。刘邦用人之特点为唯才是用。“综观历史,用人有如刘邦之魄力者殊不多觏,故历史中人才有如刘邦之盛者亦遂罕见也。”下面举例,使大家了解刘邦是怎样放手让将领们独立作战的。
逮捕韩信的一点探讨 《高祖本纪》记载,六年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於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 执:捉拿,拘捕。
曾担任郡守的汉军将领 根据《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记载,可以查找出部分曾担任郡守的汉军将领。
对项羽“天亡我”的理解 项羽在东城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在乌江边也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项羽本纪》○索隐述赞:“战非无功,天实不与。”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总评中说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项羽这里所说的“天”是指什么?
吾能用之(二) 吾能用之 http://tieba.baidu.com/p/1281870340 如果看了此贴,会感觉评论多。 现在,我再补充点事实供大家参考。
刘邦的影响力 中国幸福学认为,人是时代的产品,时代是包含能影响人们意识的所有的因素。影响力就是时代某因素或诸因素决定人们意识改变大小的力度。 我曾经写过《刘邦在楚国中的影响力》,现在想把刘邦的影响力扩大一点书写。
随刘邦反秦的功臣侯者 酂侯萧何 沛丰人也,为沛主吏掾 清阳侯王吸 以中涓从起丰 广平侯薛欧 以舍人从起丰 安国侯王陵 以客从起丰 斥丘侯唐厉 以舍人从起丰 猗氏侯陈□ 索隐□音速。以舍人从起丰 博阳侯周聚 以卒从起丰 纪侯陈仓 以中涓从起丰 张侯毛泽 以中涓骑从起丰 鄢陵侯朱濞 以卒从起丰 煮枣侯赤 索隐煮枣端侯棘朱。以越连敖从起丰
秦将赵贲的顽抗 《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曹参追击败逃的敌军,向西到了开封,进击赵贲的军队,打败了它,把赵贲围在开封城中。 曹参升为执珪跟随沛公攻打阳武,拿下轘辕、缑氏,封锁黄河渡口,回军进击赵贲的军队,在尸乡的北面打败了他。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周勃在尸乡北面攻打赵贲的军队。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樊哙在开封以北又大败赵贲的军队,因为在战斗中英勇杀敌,率先登城,杀死一个侦察兵的头目,斩敌首六十八级,俘虏二十七人,被赐卿爵。 樊哙向东攻打尸乡一带的秦军,又向南攻打犨邑的秦军。 夏侯婴曾指挥兵车跟从高祖在开封袭击赵贲的军队。 灌婴跟随沛公在阳武以西至洛阳一带与秦军交战,在尸乡以北地区击败秦军,再向北切断了黄河渡口。 《史记·傅靳蒯成列传》记载,傅宽随沛公在开封攻打秦将赵贲的军队。 靳歙在亳(Bó,博)县南和开封东北攻打秦军,斩杀一名千人骑兵的长官,斩获五十七首级,俘虏七十三人,受沛公所赐爵位,封号为临平君。
秦南阳郡守齮的决择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沛公与秦军在洛阳东面交战,战事不利,退回到阳城,聚集军中的骑兵,在南阳县东面和南阳郡守齮(yǐ,倚)交战,打败了秦军,攻取了南阳郡,南阳郡守齮逃跑了,退守宛城。沛公率兵绕过宛城西进,听张良进谏,连夜率兵从另一条道返回把宛城紧紧围住。南阳郡守想要自刎。他的门客陈恢说:“现在自刎还太早。”于是越过城墙说服沛公,沛公封宛城郡守为殷侯,封给陈恢一千户。于是沛公率兵继续西进,所经过的城邑没有不降服的。 《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曹参跟随沛公向南攻打犨(chōu,抽)邑,在阳城外城以东与南阳郡郡守齮交战,攻破了齮军队的阵列,夺取了宛县,俘虏了齮,完全平定了南阳郡。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沛公于是让韩王成在阳翟留守,自己和张良一起南下,攻打宛县,向西进入武关。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进攻长社,周勃又是最先登城。进攻颍阳、缑(gōu,勾)氏,切断了黄河的渡口。在尸乡北面攻打赵贲的军队。又南下攻打南阳郡守齮的军队,攻破武关、峣关。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樊哙跟随沛公攻打长社、轘(huán,环)辕,断绝了黄河渡口,向东攻打尸乡一带的秦军。又向南攻打犨邑的秦军。在阳城打垮了南阳郡郡守齮的军队。再向东攻打宛城,率先登城。 郦商跟随沛公攻打缑氏,封锁了黄河渡口,在洛阳东面大破秦军。跟着沛公攻取宛、穰两地,另外又平定了十七个县。自己单独率军攻打旬吴,平定汉中。 夏侯婴曾经指挥兵车跟从高祖在洛阳以东袭击秦军。他驾车冲锋陷阵,奋力拼杀,高祖赐与他滕公的封爵。接着又指挥兵车跟从高祖攻打南阳,在蓝田、芷阳大战,他驾兵车奋力冲杀,英勇作战,一直打到了霸上。 灌婴跟随沛公在阳武以西至洛阳一带与秦军交战,在尸乡以北地区击败秦军,再向北切断了黄河渡口,然后又领兵南下,在南阳以东打垮了南阳郡郡守齮的军队,这样就平定了南阳郡。再往西进入武关,在蓝田与秦军交战,因为英勇奋战,一直打到霸上,被赐与执珪的爵位,号为昌文君。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载,秦二世三年六月,攻南阳守齮,破之阳城郭东。七月,降下南阳,封其守齮。
秦将杨熊之死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沛公率兵向西,与秦将杨熊在白马打了一仗,又在曲遇东面打了一仗,大破秦军。杨熊逃到荥阳去了,秦二世派使者将他斩首示众。 《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曹参向西在曲遇进击秦朝将领杨熊的军队,打败了它,俘虏了秦朝的司马及御史各一人。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樊哙在曲遇,随沛公攻破杨熊的军队。 夏侯婴曾指挥兵车跟从高祖在开封袭击赵贲的军队,在曲遇袭击杨熊的军队。在战斗中,夏侯婴俘虏六十八人,收降士兵八百五十人,并缴获金印一匣。 灌婴跟随沛公在亳县以南及开封、曲遇一带与秦军交战,因奋力拼杀,被赐与执帛的爵位,号为宣陵君。 《史记·傅靳蒯成列传》记载,傅宽随沛公进攻安阳、杠里,在开封攻打秦将赵贲的军队,以及在曲遇、阳武击溃秦将杨熊的军队,曾斩获敌人十二首级,沛公赐给他卿的爵位。 靳歙在亳县南和开封东北攻打秦军,斩杀一名千人骑兵的长官,斩获五十七首级,俘虏七十三人,受沛公所赐爵位,封号为临平君。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载,秦二世三年三月,攻开封,破秦将杨熊,熊走荥阳,秦斩熊以徇。
秦泗川郡守壮之死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二世二年,秦朝泗川郡监名叫平的率兵包围了丰邑。两天之后,沛公率众出城与秦军交战,打败了秦军。沛公命雍齿守卫丰邑,自己率领部队到薛县去。泗川郡守壮在薛县被打败,逃到戚县,沛公的左司马抓获泗川郡守壮并杀了他。 ◇集解文颖曰:“泗川,今沛郡也,高祖更名沛。秦时御史监郡,若今刺史。平,名也。”○索隐如淳云:“秦并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尉、监,故此有‘监平’,下有‘守壮’,则平、壮皆名也。”◇集解如淳曰:“壮,名也。” 《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汉高祖做沛公开始起事时,曹参以中涓的身份跟随高祖。曹参率军进击胡陵、方与,攻打秦朝郡监的军队,大破敌兵。他向东拿下薛县,在薛县外城的西面进击泗水郡郡守的军队。然后又攻打胡陵,夺取了它。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再次平定沛县,在薛县西部,击败了泗水郡守所带领的军队。 当初高祖带领他的徒众准备攻打沛县的时候,夏侯婴以县令属官的身份与高祖去联络。就在高祖降服沛县的那天,高祖立为沛公,赐给夏侯婴七大夫的爵位,并任命他为太仆。在跟随高祖攻打胡陵时,夏侯婴和萧何一起招降了泗水郡郡监平,平交出胡陵投降了,高祖赐给夏侯婴五大夫的爵位。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载,秦二世二年十月,击胡陵、方与,破秦监军。十一月,杀泗水守。拔薛西。周市东略地丰沛闲。
秦三川郡守李由之死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娶的是秦国的公主。 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 秦二世时,赵高与李斯争权夺利,赵高乘机对秦二世说:“丞相的大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楚地强盗陈胜等人都是丞相故乡邻县的人,因此他们才敢公开横行,经过三川时,李由只是守城而不出击。我曾听说他们之间有书信来往,但还没有调查清楚,所以没敢向陛下报告。更何况丞相在外,权力比陛下还大。” 二世认为赵高的话没错,想法办丞相,但又担心情况不实,就派人去调查三川郡守与盗贼勾结的具体情况。 等二世派的使者到达三川调查李由时,刘、项所率楚军已经将他杀死。使者返回时,正当李斯已被交付狱吏看押,赵高就编造了一整套李由谋反的罪状。
刘邦务实的行政建制 沛县父老率子弟共杀沛令,立刘邦为沛公。 ◇集解徐广曰:“九月也。”骃案:汉书音义曰“旧楚僭称王,其县宰为公。陈涉为楚王,沛公起应涉,故从楚制称曰公”。 刘邦初期的建制循楚制。
菜九段作品:古史杂识之 项羽败亡原因新探(授权千秋悠客转帖) 菜九段作品:古史杂识之 项羽败亡原因新探(授权千秋悠客转帖) http://tieba.baidu.com/p/1416059240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