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和谐
书剑和谐
关注数: 445
粉丝数: 435
发帖数: 25,987
关注贴吧数: 6
刘邦在彭城大战前、中、后 以下发言的根据是司马迁的《史记》。
刘邦厚道吗? 厚道没有固定的含义,只是某种精神的体现。 一般理解为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温厚,与人为善。 厚道也没有有固定的形式,是对生命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解释。 厚道不论作为人品还是作为德行,都是能打动人的。 很多人评价与厚道人打交道就象在洒满月光的湖面上泛舟,让人宁静而温馨。 这就是说厚道之人是有魅力的。
汉王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 《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载,秦二世二年后九月,怀王拜宋义为上将军。怀王封项羽於鲁,为次将,属宋义,北救赵。怀王封沛公为武安侯,将砀郡兵西,约先至咸阳王之。
砀郡长刘邦 刘邦曾为亭长、沛公、砀郡长、汉王和皇帝。
韩信说汉王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这里的韩信是指哪个? ◇集解徐广曰:“韩王信,非淮阴侯信也。” ◇集解韦昭曰:“若有罪见迁徙。” □正义跂音丘赐反。说文云:“跂,举踵也。”司马彪云:“跂,望也。”
矛盾的刘邦 一般人认为刘邦年青时游手好闲,浪荡成性,但刘邦也豪爽仗义、抱打不平,是信陵君的粉丝。
韩信在修武为什么见难不救?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听说汉王在宛县,果然率军南下。汉王加固壁垒,不跟他交战。这时候,彭越渡过睢水,和项声、薛公在下邳交战,彭越大败楚军。于是项羽就率军东进去攻打彭越。汉王同时也就率军北进,驻扎在成皋。项羽打跑了彭越,听说汉王又驻进了成皋,就率军向西,攻下了荥阳,杀死了周苛、枞公、并且俘虏了韩王信,接着包围了成皋。汉王逃走,只和滕公共乘一车从成皋北面的玉门逃去,往北渡过黄河,驱马跑到夜晚,留宿在修武。他自称是使者,在第二天清晨,冲入张耳,韩信的军营,夺了他们的军权。又派张耳往北到赵地去大量收集兵卒,派韩信东进攻打齐国。 这里产生一个疑问,项羽包围成皋,韩信在修武为什么见难不救?
道旧故为笑乐 陈涉称王之后,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常常跟人讲陈涉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这个故人杀死了。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陈涉一旦称王后,却将当初“苟富贵,无相忘”的承诺抛置脑后。究其原因,与他气量小、易忘本等劣迹也应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刘邦是怎么得到汉中土地的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曲周侯郦商者,高阳人。陈胜起时,商聚少年东西略人,得数千。沛公略地至陈留,六月馀,商以将卒四千人属沛公於岐。从攻长社,先登,赐爵封信成君。从沛公攻缑氏,绝河津,破秦军洛阳东。从攻下宛、穰,定十七县。别将攻旬关,定汉中。”
吾能用之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候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将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风舞榕木论刘邦 是啊,刘邦当然不是什么圣人。他基本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民,跟你我一样,喜欢钱喜欢美女。贪财好色,却约束自己,与民约法三章。你们说刘邦好杀,刘邦却一心休养生息。假惺惺也好,真心也好,总之他就是听从了建议,约束了自己,百姓收益。
高祖还乡的真相 哨遍·高祖还乡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aike.baidu.com%2Fview%2F3899084.htm&urlrefer=90c404190de6967572460079dc576eb7
【资料】配合韩信作战的汉军功臣侯者 根据《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的记载: 曹参: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侯。以将军入汉,以左丞相出征齐、魏,以右丞相为平阳侯,万六百户。 傅宽:以舍人从起横阳,至霸上,为骑将,入汉,定三秦,属淮阴,定齐,为齐丞相,侯,二千六百户。 灌婴:以中涓从起砀,至霸上,为昌文君。入汉,定三秦,食邑。以车骑将军属淮阴,定齐、淮南及下邑,杀项籍,侯,五千户。 孔藂:以执盾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为将军,三以都尉击项羽,属韩信,功侯。 陈贺:以舍人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用都尉属韩信,击项羽有功,为将军,定会稽、浙江、湖阳,侯。 王翳:以郎中骑汉王三年从起下邳,属淮阴,从灌婴共斩项羽,侯,千七百户。 杨喜:以郎中骑汉王二年从起杜,属淮阴,后从灌婴共斩项羽,侯,千九百户。 卢罢师:以齐将汉王四年从淮阴侯起临淄,击籍及韩王信于平城,有功,侯,千二百户。 高邑:以客从起啮桑,以上队将入汉,以将军定魏太原,破井陉,属淮阴侯,以□度军击籍及攻豨,侯,八百户。 季必:以都尉汉二年初起栎阳,攻废丘,破之,因击项籍,别属韩信破齐军,攻臧荼,迁为将军,击信,侯,千户。 赵将夜:以赵将汉王三年降,属淮阴侯,定赵、齐、楚,以击平城,侯,七百户。 卢卿:以齐将汉王四年从淮阴侯起无盐,定齐,击籍及韩王信于代,侯,千户。
【资料】汉军的骑兵将领 根据《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的记载: 信武侯靳歙:以中涓从起宛、朐,入汉,以骑都尉定三秦,击项羽,别定江陵,侯,五千三百户。以车骑将军攻黥布、陈豨。 清阳侯王吸:以中涓从起丰,至霸上,为骑郎将,入汉,以将军击项羽功,侯,三千一百户。 阳陵侯傅宽:以舍人从起横阳,至霸上,为骑将,入汉,定三秦,属淮阴,定齐,为齐丞相,侯,二千六百户。 广严侯召欧: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连敖,入汉,以骑将定燕、赵,得将军,侯,二千二百户。 颍阴侯灌婴:以中涓从起砀,至霸上,为昌文君。入汉,定三秦,食邑。以车骑将军属淮阴,定齐、淮南及下邑,杀项籍,侯,五千户。 阳都侯丁复:以赵将从起邺,至霸上,为楼烦将,入汉,定三秦,别降翟王,属悼武王,杀龙且彭城,为大司马;破羽军叶,拜为将军,忠臣,侯,七千八百户。 都昌侯朱轸:以舍人前元年从起沛,以骑队率先降翟王,虏章邯,功侯。 武强侯庄不识:以舍人从至霸上,以骑将入汉。还击项羽,属丞相宁,功侯,用将军击黥布,侯。 肥如侯蔡寅:以魏太仆三年初从,以车骑都尉破龙且及彭城,侯,千户。 魏其侯周定:以舍人从沛,以郎中入汉,为周信侯,定三秦,迁为郎中骑将,破籍东城,侯,千户。 任侯张越:以骑都尉汉五年从起东垣,击燕、代,属雍齿,有功,侯。为车骑将军。 宣曲侯丁义:以卒从起留,以骑将入汉,定三秦,破籍军荥阳,为郎骑将,破钟离昧军固陵,侯,六百七十户。 乐成侯丁礼:以中涓骑从起砀中,为骑将,入汉,定三秦,侯。以都尉击籍,属灌婴,杀龙且,更为乐成侯,千户。 阳河侯卞欣:以中谒者从入汉,以郎中骑从定诸侯,侯五百户,功比高胡侯。 涅阳侯吕胜:以骑士汉王二年从出关,以郎将击斩项羽,侯,千五百户,比杜衍侯。 中水侯吕马童:以郎中骑将汉王元年从起好畤,以司马击龙且,复共斩项羽,侯,千五百户。 杜衍侯王翳:以郎中骑汉王三年从起下邳,属淮阴,从灌婴共斩项羽,侯,千七百户。 赤泉侯杨喜:以郎中骑汉王二年从起杜,属淮阴,后从灌婴共斩项羽,侯,千九百户。 吴房侯杨武:以郎中骑将汉王元年从起下邽,击阳夏,以都尉斩项羽,有功,侯,七百户。 繁侯强瞻:以赵骑将从,汉三年,从击诸侯,侯,比吴房侯,千五百户。 汾阳侯靳强:以郎中骑千人前二年从起阳夏,击项羽,以中尉破钟离眛,功侯。 高陵侯王周:以骑司马汉王元年从起废丘,以都尉破田横、龙且,追籍至东城,以将军击布,九百户。 戚侯季必:以都尉汉二年初起栎阳,攻废丘,破之,因击项籍,别属韩信破齐军,攻臧荼,迁为将军,击信,侯,千户。 纪侯陈仓:以中涓从起丰,以骑将入汉,以将军击籍,后攻卢绾,侯,七百户。
项羽的光芒掩盖了他众多优秀的部下 我在《网评项羽的军事能力》中已指出,由于项羽太强大了,凡事喜欢亲力亲为,所以他的光芒掩盖了他众多优秀的部下,这些人的才能就显现不出来了。下面再补充资料说明。
网评项羽的军事能力 项羽是战神。 项羽以果敢骁勇善战著称。 项羽的精彩在于其霸气。 项羽精通阵前指挥,克敌制胜。 项羽依赖的是一种敏锐的战斗本能,就象一只猛虎一样,知道怎样去扑杀猎物。 观项羽领兵作战,可谓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令人神往。 项羽是兵家里“勇战系”的代表 善于以少胜多打击溃战。
刘邦如果没有韩信能还定三秦吗? 有不少人认为,如果没有韩信,刘邦只有老死汉中,根本不可能还定三秦。我认为不一定,理由如下:
对赵国争夺战的疑问 我虽然写过“赵国争夺战”这个贴子,但仍存在一些疑问,特地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并讨论。
刘邦与项羽之间的口水战 楚汉战争主要是项羽和刘邦在争斗。他俩不但在战场上打得死去活来,而且口水战也精彩纷呈。史实证明,项羽和刘邦的口才都很好,但刘邦的随机应变能力更强。
刘邦的人际交往能力 世界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自身的知识,而85%是靠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的强弱,主要由自己内在的人格品质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结合。刘邦具备常人少有的人格魅力,他沟通表达、交际应酬、维护拓展交际圈、整合人脉资源等人际交往能力是很强的。
刘邦的再生能力 人生所缺者不是才干,而是胆量;刘邦不是比萧何、曹参等会干,而是比这些人敢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是经过千锤百炼才成熟起来的,重要的是吸取教训,不犯或少犯重复性的错误。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刘邦这种“不放弃”,再生能力极强并坚持到底的人,才会到达辉煌的顶点。
刘邦作秀 不少人指责刘邦善于作秀。细想人生在世,不管是普通人或者是君王,都难免要作秀。一般人作秀是为了影响对方和打动对方,通过沟通赢得对方的信任。从现实可知,作秀是管理者的必备技能。刘邦善于作秀不假,效果也非常明显,有时也是实力、信心、悟性、智慧和胆量的综合体现。
只有刘邦才能在正面战场抵挡项羽吗? 彭城大战后,刘邦利用荥阳、成皋有利地形,分兵扼守险要,抵挡项羽从正面发动的凶狠攻势。刘邦虽然多次失败,仍顽强坚守在前线。有人认为只有刘邦在正面战场才能抵挡项羽的疯进攻。但细看史书记载,并不是这么回事。刘邦不在前线时,项羽所指挥的楚军也没有攻入关中。
刘邦的《罢兵赐复诏》 ◇ 罢兵赐复诏(五年五月) 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军吏卒会赦,其亡罪而亡爵及不满大夫者,皆赐爵为大夫,故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 七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诸侯子及从军归者,甚多高爵。吾数诏吏,先与田宅,及所当求於吏者,亟与。爵或人君,上所尊礼,久立吏前,曾不为决,甚亡谓也。异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与亢礼。今吾於爵非轻也,吏独安取此?且法以有功劳行田宅,今小吏未尝从军者多满,而有功者顾不得,背公立私,守尉长吏教训甚不善。其令诸吏善遇高爵,称吾意,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 ——(《汉书·高纪》下)
韩信上书希望暂代齐王时刘邦在荥阳吗?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
项羽胜败与粮草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古人也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军打仗,粮草是事关战争胜败的重要物资。后勤供给,是军事胜利的必要条件。古代有很多战争经常因为“粮草”问题而功亏一篑。读《史记·项羽本纪》后感觉项羽的胜败也与粮草有密切的关系。下面举几例说明。
引水灌废丘与韩信有关吗? 汉二年六月,汉军引水灌废丘,废丘降汉,章邯自杀。韩信爱玩水,从所用计策来看,好象是韩信的一贯做法。如果是韩信在指挥,为什么《淮阴侯列传》中没有记载呢?
浅谈刘邦夺军与援军 韩信,在楚汉相争中,叱咤风云,屡建奇功。刘邦总结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夺韩信军非常精彩,司马迁也在不少地方记述了刘邦对韩信的支援,由于比较分散,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转】从刘邦对北方战场的调度来揣测其将将思路(作者 skylyra ) 韩信曾经评价邦哥,说他善于将将,不过怎么将将法,则没有说明。现在,我就从邦哥对北方战场的调度,来揣测一下邦哥的将将思路。 汉二年四月,彭城大战,汉军战败,刘邦、曹参、灌婴、樊哙、靳歙、韩信等退守荥阳,吕泽守下邑,抵抗项藉军。五月,刘邦和韩信在荥阳南部的京县和索县之间击破追击的楚军,灌婴和靳歙也在荥阳东大破楚骑,暂时稳定了荥阳防线。六月,拔废丘,安定了关中。此时,汉军遭受了重大的兵力损失,诸侯背汉而去,西楚军主力也把进攻的重点从齐国转到了汉军身上,正面战场压力骤增。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汉王又应该怎么进行布置呢? 敌强我弱,再像原来那样正面进攻彭城,已经不可能了,最多形成相持;因此,有必要开辟多个战场,消弱敌人,强大自己。此时彭越据梁地,英布据九江,正好可以袭击楚军的后方和左翼,所以汉王任命两人为敌后战场与南方战场的主帅。同时汉王也打算开辟北方战场,他任命韩信作为北方战场的主帅。 汉王为什么要任命韩信为北方战场主帅,个人觉得可能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韩信有出色的军事才华,这是最基本的; 2.韩信在汉军集团中是个新人,虽然曾被任命为大将,不过之前除了与汉王在京索间击破楚军,并没有带兵的经验,有表现的动力,因此任命他为一方面军主帅,他的积极性会比较高;同时初生牛犊不怕虎,汉王也需要这种新人的锐气; 3.当时在荥阳一带汉军的高级将领有曹参灌婴樊哙靳歙等,其中灌婴和靳歙是骑兵将,需要在多个战场进行机动,不适合作为北方战场的统帅;同时在荥阳正面战场上,汉军将要承受楚军巨大的压力,因此象曹参樊哙这种汉军中的著名猛将,暂时不能考虑让他们长时间离开汉王身边;这也包括了正从关中赶往荥阳前线的周勃、郦商,以及还在下邑坚守的吕泽等; 因此,汉王认为韩信是北方战场主帅的最佳人选。 北方战场的第一战是攻魏之战,魏国正处于关中至荥阳一线的腰眼上,向西经阪蒲可以攻入关中,向南渡过黄河可以切断汉军关中与荥阳的联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这也是韩信第一次统率大军,首战胜利意义重大。因此汉王对此役十分重视,派出了步兵重将曹参和骑兵重将灌婴来辅助韩信,又派郦食其劝说魏王兼打探军情。在对比双方将领的能力,确信己方可以全面胜过敌人后,才放心。韩信曹参等果然也没有让汉王失望,汉二年八月出师,汉二年九月,虏魏王,平定魏地。 北方战场的第二战是攻代之战,此役曹参继续跟随韩信作战,汉王又增兵三万,派张耳一起出发,下代。(按前汉纪的说法貌似连张良都一起去了,汉王这次也真是够下血本。)此时大概是汉二年九月至汉三年十月间,估计楚军就在此时越过了吕泽镇守的下邑,逼近荥阳,于是汉王收韩信精兵,至荥阳抵抗楚军。 汉三年十月,张耳和韩信率领数万人进攻赵国。虽然赵军人多,但是由于汉军在赵军内部伏有间谍(估计是熟知赵国内情的张耳派的人),可以打探到赵军军事会议上的内容,因此汉军有巨大的情报优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韩信、张耳利用陈余骄狂地倾巢出击,背后袭击,大破赵军。 同时,在正面战场,汉军也取得了暂时的优势,丁义在荥阳击破项藉,周緤、陈濞等断绝楚军粮道,追杀士卒。于是汉王率领周緤从平阴渡过黄河,派遣靳歙攻打驻守在朝歌的赵将贲郝,大败贲郝,然后和靳歙会合,进攻安阳以东地区,直达棘蒲,拿下七个县,又攻克邯郸。然后派遣靳歙率兵拿下平阳,斩杀驻平阳的赵国代理相国,他所率领的士兵斩杀带兵郡守和郡守各一人,迫使邺投降。此时在荥阳一线镇守的大将,可能是吕泽。 在汉军对赵国发动进攻时,楚军数次派奇兵渡过黄河攻击赵国。大约在汉三年初,汉军对位于黄河南岸的楚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 靳歙于成皋南击破项籍军后,攻击楚军从荥阳开始到襄邑的粮道,击绝之;
刘邦西进的迂回曲折路线 秦二世三年十月,楚怀王命令刘邦率兵西进。再考查刘邦受命西进后的路线,会发觉有多次大的曲折曲折弯路,不是径情直遂的。先看下图:
项羽率兵到函谷关时才听说刘邦已经平定关中了? 《史记·高祖本纪》:汉一年“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由此可知,项羽在汉一年十一月中旬,率兵到函谷关时,才听说刘邦已经平定了关中。我认为该事件值探讨。
汉之于巴蜀、汉中就如周朝之于歧山 《汉书》中刘向说过,汉之于巴蜀、汉中就如周朝之于歧山,是大汉皇室的根基所在。刘邦心中十分明白巴蜀、汉中对于刘氏王朝的重要性,因此从他登基之日起,就把巴蜀、汉中作为皇家的自有之地,直接由朝廷掌控,不允许藩王插足。
再谈项羽分封的谋略 项羽分封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预谋已久。有些学者认为项羽不但早有分封的战略计划,甚至连如何分封都有一定的方案。早在未破章邯时就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定了下来。各路诸侯都是有势力有军队的人,没有利益怎么驱使为之服务? 《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秦二世三年七月,项羽与章邯期殷虚,章邯等已降,与盟,以邯为雍王。”项羽不顾及怀王之约,章邯投降的交换条件是封为雍王。 《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汉一年“十一月,羽诈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章邯虽然投降,但他所率的二十万秦军在项羽看来是潜在的威胁,“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这体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的真相。 《项羽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杀子婴,灭秦宗室亦是项羽之战略。刘邦想收买关中之人心,留下子婴,项羽不想在关中建都,情愿把咸阳破坏掉,断绝秦人复国之念。 《魏豹彭越列传》说:“项羽已破秦,降章邯。豹下魏二十馀城,立豹为魏王。豹引精兵从项羽入关。”“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於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项羽想拥有梁地,把东魏之地据为己有,又耍花样,使魏豹由魏王变为西魏王,真是哑吧吃黄连有苦难言。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道:“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人,而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能,可以立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项梁派张良寻找到韩成,把他立为韩王。《项羽本纪》:“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汉一年七月,“项羽诛成。”这样本来属于韩王成的颍川郡也控制在项羽的手中。 《项羽本纪》记载,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秦楚之际月表》记载此事曰:“(汉元年十二月,项)羽倍约,分关中为四国。” 《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尊怀王为义帝。”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义帝原来的地盘被项羽亲自取代之。 项羽对根深蒂固的旧贵族割据势力采用驱虎赶狼之策,把旧贵族调离自己地盘,而使亲善自己的新兴势力取而代之。如当阳君黥布做楚将,战功在楚军中一直属第一,因此立黥布为九江王,建都六县。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使燕将臧荼取燕地而代之;徙赵王歇为代王,使张耳取而代之。封盘踞河内之赵将司马昂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封盘踞南郡之楚柱国共敖为临江王。其实,项羽“具有挑起诸侯内斗,分诸侯之势以弱诸侯的深层次动机。”原来大的地盘分成几块由新旧诸侯掌握,必然使他们互相牵制,勾心斗角,无法对项羽构成威胁。 项羽三分齐地颇费心思,使齐地整体力量消弱。其中优越的济北郡和临菑郡分封给随自己作战的齐王建孙田安和齐将田都。项羽徒齐王田市为胶东王,胶东郡是偏远之地,无足轻重。田荣掌握齐地大权,心里肯定不服。项羽如此作为无非是驱狼吞虎之策,使齐人闹内讧,然后自己好出兵镇压。 有学者认为项羽分封失败既有必然因素又有偶然因素。必然因素是项羽处在乱世的旋涡之中心,注定要做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的完结者。偶然的因素是项羽的人力有无法完成无法算计的一面。人只能作到自己可以掌握的事情而无法作到自己无法掌握的事情。
刘邦闭关引起的争论 汉一年十月,刘邦入关,不杀子婴,封秦重宝财物府库,秋毫无犯,还军霸上,约法三章,秦人圞大喜,箪食壶浆,刘邦不受犒劳,秦人益喜,唯恐刘邦不为秦王。但有些专圞家教授认为刘邦派军圞队守住函谷关,是下的一步臭棋,差点引起灭圞顶圞之圞灾。下面,我们来看看事情的经过。
汉高祖与秦始皇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出行,允许百姓道旁观瞻,刘邦有幸挤进观瞻的行列当中,目睹了盛大的车马仪仗,精锐的步骑警卫,远远地仰望到了秦始皇的身影。刘邦身心受到极大的震动,无限感慨:“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从此秦始皇就建树于刘邦心中成为偶像。他想像秦始皇一样君临天下,在万人观瞻的车马出行中体验人生的满足。
刘邦的相貌 刘邦的相貌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集解 服虔曰:“准音拙。” 应劭曰:“隆,高也。准,颊权准也。颜,岩颡也,齐人谓之颡,汝南、淮、泗之间曰颜。” 文颖曰:“准,鼻也。” ○索隐 李斐云:“准,鼻也。始皇蜂目长准,盖鼻高起。” 尔雅:“颜,额也。”文颖曰:“高祖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长颈而高鼻。” 颜师古注:“在颐曰须,在颊曰髯。” □正义 河图云:“帝刘季口角戴胜,斗胸,龟背,龙股,长七尺八寸。” 合诚图云:“赤帝体为朱鸟,其表龙颜,多黑子。”按:左,阳也。七十二黑子者,赤帝七十二日之数也。木火土金水各居一方,一岁三百六十日,四方分之,各得九十日,土居中央,并索四季,各十八日,俱成七十二日,故高祖七十二黑子者,应火德七十二日之徵也。有一本“七十日”者,非也。许北人呼为“黡子”,吴楚谓之“志”。志,记也。 注释 隆准:高鼻梁。准,鼻梁。 龙颜:象龙一样的面貌。后代谀称皇帝的面貌为“龙颜”。 须髯:胡子。髯,两颊上的胡须。 股:大腿。黑子:黑痣。 翻译 高祖这个人,高鼻子,一副龙的容貌,一脸漂亮的胡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
刘邦弹击筑琴 《高祖本纪》记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翻译:高祖回京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在沛宫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挑选沛中儿童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酒喝得正痛快时,高祖自己弹击着筑(zhù,竹)琴,唱起自己编的歌:“大风刮起来啊云彩飞扬,声威遍海内啊回归故乡,怎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让儿童们跟着学唱。于是高祖起舞,情绪激动心中感伤,洒下行行热泪。
刘邦洗足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沛公西过高阳。郦食其为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於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刘邦虚张声势 刘邦善于因势利导,主动借助外在机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创造一种于已有利的态势,并且给予充分运用,使自己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进而取得胜利。刘邦除喜欢顺势、借势、造势、度势、择势和用势以外,也善于虚张声势。下面,根据史书选辑几段供大家参考。
刘邦语录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刘邦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刘邦的赞叹尽管含而不露,但显然话里有话,表面看他是赞叹秦始皇,可实际上抒发的却是自己远大的抱负。
张良是凄凉隐去的吗? 有人认为,刘邦建立汉朝后,张良前思后想、急流勇退、淡出政坛、凄凉隐去。这是事实吗?
刘邦在张耳家白吃白住几个月,张耳是被甘公忽悠才投刘邦的吗? 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之《大风歌》中说刘邦在张耳家白吃白住了几个月,张耳是被甘公忽悠才投刘邦的。如果是调侃所说的玩笑话,缓和一下讲坛氛围倒没有什么。但这些话没有合理的解释,很容易与“不择手段坑蒙拐骗”联系起来,其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七论刘邦“弃子” 有关刘邦“弃子”问题,我多次参与辩论。近几天围绕司马迁《史记》的相关记载又争论不休。我受齐东小哥“刘邦弃子之实情分析http://tieba.baidu.com/f?kz=1055707843”的启发,再以《史记》为基础,老话重谈,欢迎指正。
刘邦“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之《大风歌》中,反复强调刘邦在垓下之战后夺韩信30万大军。事件真相如何呢?
韩信“收赵兵未发者击齐”考 王立群教授反复说刘邦夺韩信定赵后的20万大军,命韩信收集赵国还没有发往荥阳的部队去攻打齐国。这符合史实吗?
刘邦在韩信平定魏国后就收其精兵属实吗? 王立群教授多次讲刘邦在韩信平定魏国后就收其精兵,这符合史实吗?
王立群百家讲坛之《大风歌》观后感 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解读史书记载的刘邦相关历史,我对前面各集都看了,总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但王教授有些个人观点却不能接受,只能在转入我心中历史过程中作为参考资料。
“这个强盗射中了我的脚趾!”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楚汉两军相持很久,胜负未决,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行军作战,老弱者由于运送粮饷疲备不堪。汉王和项羽隔着广武涧对话。项羽要跟汉王单独决一雌雄,汉王则一项一项地列举项羽的罪状,项羽十分恼怒,埋伏好的带机关的箭射中了汉王。汉王伤的是胸部,却按着脚说:“这个强盗射中了我的脚趾!”汉王因受箭伤而病倒了,张良硬是请他起来出去巡行,慰劳部队,以便稳定军心,不让楚军占胜利的威势压过汉军。汉王出去巡视军营,病情加重,立即赶回了成皋。汉王病愈后,西行入关,来到栎阳,慰问当地父老,摆设酒席,把原塞王司马欣的头悬挂在木杆上示众。汉王在栎阳停留了四天,又回到军中,部队驻扎在广武。这时候,关中的军队出关参战的也增多了。
丁公救了刘邦父子三条人命吗? 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大风歌》之(十九)冰火人生中,把司马迁记载刘邦推堕儿女“如是者三”再次理解为踹了十几次,而且明确肯定是丁公救了刘邦父子三条人命,以强调刘邦杀丁公的份量。我不知道王教授根据的是什么史实?
王立群百家讲坛之《大风歌》观后感 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解读史书记载的刘邦相关历史,我对前面各集都看了,总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但王教授有些个人观点却不能接受,只能在转入我心中历史过程中作为参考资料。
说说刘邦的运气 最近看王立群在百家讲坛讲《大风歌》,感觉他过于强调刘邦的运气。其实,王立群的这些观点在网上可以查到。
低调的刘邦 萧何认为刘邦爱说大话,其实不然,刘邦在很多场合是很低调的。下面略抄几段史书上的话来证明。
京索之战爆发的时间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二年“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这里没有具体指明京索之战爆发的时间。
刘邦在彭城大战后的兵力 如果没有认真看《史记》,就会认为刘邦在彭城大战失败后退守荥阳重又大振,一方面是萧何把关中没有载入兵役名册的老弱人丁全部都带到荥阳,另一方面是韩信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 其实不然,项羽虽然率领三万强大而精勇的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神速行动,给汉军以突然猛烈的打击,弥补了楚汉战争开始以来楚军的许多失误。但项羽也有很多难言之处,他兵力有限,汉军虽然被消灭一部分,但主力仍在,只是被打散。
彭越的山头主义 彭越的游击战在楚汉战争时期,有其积极合理的意义,其功绩与贡献不可否认。武装夺取政权,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到山上去,到丛林去等等都是游击战的精髓,在特定时期,确实无可厚非。
彭越对项羽的骚扰 彭越以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攻城略地,屡立战功,不怕挫折,辗转南北,一生轰轰烈烈。在楚汉战争中,彭越经常对项羽骚扰,导致项羽东奔西跑、焦头烂额。
刘邦借力打力 在刘邦成就帝业的历程中,他善于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借力打力,调动身边的资源,为自己开道。
【转】刘邦对北方战场的调度与其将将思路(作者:skylyra) 韩信曾经评价邦哥,说他善于将将,不过怎么将将法,则没有说明。现在,我就从邦哥对北方战场的调度,来揣测一下邦哥的将将思路。 汉二年四月,彭城大战,汉军战败,刘邦、曹参、灌婴、樊哙、靳歙、韩信等退守荥阳,吕泽守下邑,抵抗项藉军。五月,刘邦和韩信在荥阳南部的京县和索县之间击破追击的楚军,灌婴和靳歙也在荥阳东大破楚骑,暂时稳定了荥阳防线。六月,拔废丘,安定了关中。此时,汉军遭受了重大的兵力损失,诸侯背汉而去,西楚军主力也把进攻的重点从齐国转到了汉军身上,正面战场压力骤增。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汉王又应该怎么进行布置呢? 敌强我弱,再像原来那样正面进攻彭城,已经不可能了,最多形成相持;因此,有必要开辟多个战场,消弱敌人,强大自己。此时彭越据梁地,英布据九江,正好可以袭击楚军的后方和左翼,所以汉王任命两人为敌后战场与南方战场的主帅。同时汉王也打算开辟北方战场,他任命韩信作为北方战场的主帅。 汉王为什么要任命韩信为北方战场主帅,个人觉得可能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韩信有出色的军事才华,这是最基本的; 2.韩信在汉军集团中是个新人,虽然曾被任命为大将,不过之前除了与汉王在京索间击破楚军,并没有带兵的经验,有表现的动力,因此任命他为一方面军主帅,他的积极性会比较高;同时初生牛犊不怕虎,汉王也需要这种新人的锐气; 3.当时在荥阳一带汉军的高级将领有曹参灌婴樊哙靳歙等,其中灌婴和靳歙是骑兵将,需要在多个战场进行机动,不适合作为北方战场的统帅;同时在荥阳正面战场上,汉军将要承受楚军巨大的压力,因此象曹参樊哙这种汉军中的著名猛将,暂时不能考虑让他们长时间离开汉王身边;这也包括了正从关中赶往荥阳前线的周勃、郦商,以及还在下邑坚守的吕泽等; 因此,汉王认为韩信是北方战场主帅的最佳人选。 北方战场的第一战是攻魏之战,魏国正处于关中至荥阳一线的腰眼上,向西经阪蒲可以攻入关中,向南渡过黄河可以切断汉军关中与荥阳的联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这也是韩信第一次统率大军,首战胜利意义重大。因此汉王对此役十分重视,派出了步兵重将曹参和骑兵重将灌婴来辅助韩信,又派郦食其劝说魏王兼打探军情。在对比双方将领的能力,确信己方可以全面胜过敌人后,才放心。韩信曹参等果然也没有让汉王失望,汉二年八月出师,汉二年九月,虏魏王,平定魏地。 北方战场的第二战是攻代之战,此役曹参继续跟随韩信作战,汉王又增兵三万,派张耳一起出发,下代。(按前汉纪的说法貌似连张良都一起去了,汉王这次也真是够下血本。)此时大概是汉二年九月至汉三年十月间,估计楚军就在此时越过了吕泽镇守的下邑,逼近荥阳,于是汉王收韩信精兵,至荥阳抵抗楚军。 汉三年十月,张耳和韩信率领数万人进攻赵国。虽然赵军人多,但是由于汉军在赵军内部伏有间谍(估计是熟知赵国内情的张耳派的人),可以打探到赵军军事会议上的内容,因此汉军有巨大的情报优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韩信、张耳利用陈余骄狂地倾巢出击,背后袭击,大破赵军。 同时,在正面战场,汉军也取得了暂时的优势,丁义在荥阳击破项藉,周緤、陈濞等断绝楚军粮道,追杀士卒。于是汉王率领周緤从平阴渡过黄河,派遣靳歙攻打驻守在朝歌的赵将贲郝,大败贲郝,然后和靳歙会合,进攻安阳以东地区,直达棘蒲,拿下七个县,又攻克邯郸。然后派遣靳歙率兵拿下平阳,斩杀驻平阳的赵国代理相国,他所率领的士兵斩杀带兵郡守和郡守各一人,迫使邺投降。此时在荥阳一线镇守的大将,可能是吕泽。
汉军的军事包围 刘邦统率的汉军善于协调作战。汉军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既可打游击战又可打正规战,既可打速决战又可打持久战,既可打运动战又可打阵地战。当战略防御导向战略进攻时,汉军最终以军事包围的形式通过歼灭战解决战争命运。下面举几个实例来说明。
刘邦对北方战场的关注 读《史记·淮阴侯列传》后,感觉韩信经常派兵支援荥阳前线,而刘邦还多次“收其精兵”。但认真读读《史记》,我们不难发现刘邦也多次派精兵良将支援韩信,对北方战场非常关注。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