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5
《项羽本纪》记载,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就在这个时候,彭越几次往返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项王为此深感忧虑。他做了一张高腿案板,把汉王父亲太公搁置在上面,向汉王宣告说:“现在你如果不赶快投降,我就把太公煮死。”汉王说:“我和项羽作为臣子一块接受了怀王的命令,曾说‘相约结为兄弟’,这样说来,我的老子也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老子,就希望你能分给我一杯肉汤。”项王大怒,要杀太公。项伯说:“天下事还不知道怎么样,再说要夺天下的人是不顾及家的,即使杀了他也不会有什么好处,只会增加祸患罢了。”项王听从了项伯的话。
项羽在深感忧虑时,准备烹手中人质刘太公来威胁迫使刘邦投降。项伯看得清楚,刘太公就是被烹了也没什么好处,只能增加祸患。
2012年08月12日 09点08分
1
level 15
《淮阴侯列传》记载,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於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韩信已定临菑,遂东追广至高密西。楚亦使龙且将,号称二十万,救齐。
韩信领兵向东进发,还没渡过平原津,听说汉王派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归顺了。韩信打算停止进军。范阳说客蒯通规劝韩信说:“将军是奉诏攻打齐国,汉王只不过暗中派遣一个密使游说齐国投降,难道有诏令停止将军进攻吗?为什么不进军呢?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读书人,坐着车子,鼓动三寸之舌,就收服齐国七十多座城邑。将军率领数万大军,一年多的时间才攻克赵国五十多座城邑。为将多年,反不如一个读书小子的功劳吗?”于是韩信认为他说得对,听从他的计策,就率军渡过黄河。齐王听从郦生的规劝以后,挽留郦生开怀畅饮,撤除了防备汉军的设施。韩信乘机突袭齐国属下的军队,很快就打到国都临菑。齐王田广认为被郦生出卖了,就把他煮死,而后逃往高密,派出使者前往楚国求救。韩信平定临菑以后,就向东追赶田广,一直追到高密城西。楚国也派龙且率领兵马,号称二十万,前来救援齐国。
韩信明知郦食其说齐成功,却听从蒯通计策,不顾郦食其的生死,乘齐国撤除防备之机,突袭齐国成功。
2012年08月12日 09点08分
2
这个不怪韩信。他上面发布命令去攻打齐国,并没有受命停止。而李诗琪也去,明显是争功。只能说自己找死。
2012年08月13日 10点08分
回复 0人类保护者0 :念一机
2012年08月13日 12点08分
回复 0人类保护者0 :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载,韩信是知道郦生说齐成功,自己也打算停止进军了的。
2012年08月14日 09点08分
回复 0人类保护者0 :然后他接受了蒯通游说,为了争功,不想“不如一竖儒之功”,所以才袭击齐国,这直接导致了郦食其的惨死。
2012年08月14日 09点08分
level 15
《高祖本纪》记载,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
这时候,彭越带兵驻在梁地,往来袭击骚扰楚军,断绝楚军的粮食供给。田横前往梁地依附他。项羽多次攻击彭越等人,齐王韩信又进兵攻打楚军,项羽害怕了,就跟汉王约定,平分天下,鸿沟以西的地方划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划归楚。项羽送回了汉王的家属,汉军官兵都呼喊万岁,然后项羽回营别去。项羽罢兵回东方了,汉王也想率军回西方。但汉王采用张良、陈平的计策,乘楚军兵疲粮尽,索性就消灭它,于是进兵追赶项羽。
刘邦在“汉军士卒气盛,粮草充足,项王士卒疲惫,粮食告绝”的有利条件下,为救刘太公和吕后,与项羽谈判形成鸿沟协约。刘邦听张良、陈平劝说,忽视协约追击项羽。
2012年08月12日 09点08分
3
level 5
说明项羽是个能够纳谏的人,即使是在暴怒之下也能够听从他人劝告,只是需要注意方法。像韩生那样项羽稍微不听自己的,不是分析原因改变方法再次劝谏,而是开始骂娘,只能说自己找死。项羽能纳谏,且有自己的主见。
2012年08月12日 10点08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