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蟹 皇帝蟹
目前是一名历史系学僧,方向为世界史。养过鱼鳖虾蟹,追过星,画过画唱过歌,乱七八糟事情搞了不少可惜样样不精,费拉不堪
关注数: 302 粉丝数: 341 发帖数: 26,075 关注贴吧数: 84
所有带壳动物的天敌----海獭 海獭 海獭Enhydra lutris分类:食肉目Carnivora 鼬科Mustelidae 海獭属Enhydra海獭是稀有动物,只产于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 海獭的身上长有动物界中最紧密的毛发(每平方寸有一百万根)。 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海獭是由栖息于河川中的水獭,在大约五百万年前才移居海边而进化成海兽。 因此,海獭并不像生存在于海水中已有三千五百万年的老前辈—-海狗—那样善于潜水,同时也缺乏一层厚厚的皮下脂肪以抗寒。海獭的抗寒本领是来自体内和体外两项遗传变异,体外变异就是上述的盛长密集毛发,而体内变异则是消耗大量海鲜以盛产热能。是故 ,海獭不但是动物界中特有最佳的毛皮兽, 同时也是地球上食量最大的动物,通常一天要消耗其体重的三分之一那么多的海鲜。换句话说,成熟海獭的体重大约是六、七十磅,所以平均每 一头一天就要吃十几磅甚至二十几磅的海鲜。海獭是肉食兽中唯一的海栖动物。成年雄海獭体长1.47米,体重45千克。雌海獭体形娇小,体长约1.39米,体重约33千克。海獭的尾巴长约30~40厘米。它的头很小,身躯肥胖,前肢短而裸露,后肢长而扁平,趾件间有蹼,成鳍状,适于游泳和潜水。海獭主要生活在海中,仅休息和生育时上岸,甚至睡觉时也在海里漂浮。海獭是海兽中会利用工具捕食的动物。海獭具有一层厚密的体毛。它的皮毛是哺乳动物中的密度最高的。 早在260年前,人们发现海獭的皮毛是御寒的珍品,于是大量捕猎。在阿拉斯加,据说当时有一个俄国人一次就捕获上万头海獭,取皮去肉,高价出售,牟取暴利。到1911年,海獭的数量仅剩下1000头。后来,经过保护,海獭的数量才有所回升。海獭擅长潜水,经常潜到3~10米处活动,有时潜到50米深的海底寻找食物,它们几乎不到陆地上活动,也从不远离海岸。夜晚,它们能在海面上过夜睡觉。与其它海兽相比,海獭的游泳速度算是比较慢的,每小时仅10~15千米。 海獭的食物大部分是海底生长的贝类、鲍鱼、海胆、螃蟹等,有时也吃一些海藻和鱼类。它们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海胆,但海胆的壳很坚硬,靠牙齿是绝对咬不开的,海獭就想出了一个很聪明的办法:在水下拣起海胆把它们夹在前肢下边松弛的皮囊中,很快地浮上水面,四条腿朝上仰游着,把从海底拣来的拳头大小的石块放在胸前当砧石,用前肢夹着海胆在石块上撞击,一旦发现壳敲破了,海獭便马上将里面的肉质部分吸食出来。吃饱之后,它们会将石头保存下来,反复使用。这一点海獭胜过类人猿。 海獭身上对人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它的皮毛。用海獭皮制成的衣服是御寒的极品。海水的传热比空气要快4倍,而海獭没有像鲸那样厚厚的皮下脂肪层可以保暖,它的皮下脂肪仅占体重的1.8%,但是海獭有一身厚厚的皮毛,每平方厘米有毛12万5千根,同时皮毛上还有一层脂肪,即使在深水里也能滴水不透。
古老的节肢动物----鲎 鲎(音hòu),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肢口纲(Arthrropoda) 剑尾目(Xiphosura ) 鲎科(Limulidae),鲎属(Tachypleus)。俗称三刺鲎、两公婆、海怪,因其长相既像虾又像蟹,因此人们又称之为“马蹄蟹”,是一类与三叶虫 (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鲎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 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 ·形态特征  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 色,包被硬质甲壳。身体由头胸部、腹部和剑尾三部分组成。头胸部和腹部均向背面隆起,前面较圆厚,往后趋向扁平,后面延长在剑尾,沿腹部外缘并排着侧缘棘,构成鲎的特殊体形。鲎雌雄异体。以及呈长纺锤形,位于头胸部背甲心区下面的围心腔内;心脏的背面和侧面在8对心孔。·生物学特性   为暖水性的底栖节肢动物,栖息于20-60米水深的砂质底浅海区,喜潜砂穴居,只露出剑尾。食性广,以动物为主,经常以底栖和埋木本的小型甲壳动物、小型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星虫、海豆芽等为食,有时也吃一些有机碎屑。中国鲎在中国福建沿海从4月下旬至8月底均可繁殖。自立夏至处暑进入产卵盛期。大潮时多数雄鲎抱住雌鲎成对爬到砂滩上挖穴产卵。福州平潭每到农历六月,就有大量的鲎爬上岸,当地有民谚称:六月鲎,爬上灶.  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 【地域分布】 美洲鲎分布于墨西哥湾沿尤卡坦半岛到美国的缅因州沿岸;南方鲎,分布于印度、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圆尾鲎,分布于印度、孟加拉。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广西钦洲地区沿海也有分布。【药用价值】  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   此外,鲎的肉、卵均可食用。其壳、尾、卵、肉和血均可入药。【别名】三刺鲎、鲎鱼、中国鲎、三叶虫、王蟹【来源】肢口纲剑尾目鲎科动物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以尾状刺及其腹内鲎珠入药。洗净晒干。【性味归经】   鲎尾炭:咸,温。  鲎珠:涩,凉。【功能主治】   鲎尾炭:止血。用于肺结核咯血,胃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  鲎珠:清热解毒。用于咽喉痛。【用法用量】   鲎尾炭:1~2钱;外用适量。  鲎珠:1~2分,水冲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禁杀“生物活化石”——鲎 【保护繁殖】  北海市山口镇渔民阿海有一身徒手入海捉鲎的本领,但现在却无法施展了——中国政府最近采取严厉措施制止滥捕滥杀有“生物活化石”之称的中国鲎。   上个月以来,执法部门在北海查获了不法分子捕捉的上万支活中国鲎,同时查获了近三吨死鲎。“对任何形式的中国鲎经营行为,将不再审批发证。”北海市渔政部门负责人说。  广西渔政部门最近在检查中发现,滥捕滥杀这种珍贵动物的现象在沿海地区非常严重。中国鲎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  鲎是一种海洋节肢动物,出现在古代泥盆纪,4亿年来形态不改,因此被称为“生物活化石”。鲎主要产于中国北部湾和墨西哥湾,分别被称为“中国鲎”和“美洲鲎”。由于受到海洋环境污染的威胁,鲎在日本等国沿海正在消失。但这种动物面临的真正危险却来自不法之徒。
字纹弓蟹 学名 Varuna litterata命名者 (Fabricius, 1798) 中文名 字纹弓蟹 科名 方蟹科Grapsidae 栖息环境 多栖息在河口域或河川下游,以岩礁岸半淡咸水池较常见 栖息潮位 中高 俗名 扁蟹仔 最大体长 雌( 8.0 ) 雄( 8.5 )公分 主要分布 少量分布 洞口密度 没有筑洞特性 洞口特性   型态特徵 身体呈墨绿或黑色,背甲方形有点圆,身体非常扁平。背甲宽约4公分,四对足都有长长的毛而且扁平应善於游泳,没有筑穴的现象,螯足前端呈白色、两螯同大。其体型有点像绒螯蟹,但大螯无绒毛生长。形态特徵 头胸甲四角形,扁平,表面光滑。额宽大於甲宽三分之一,钝切,向前下倾,侧缘与背内眼窝角无界限。眼窝小而深。前侧缘含外眼窝角共见3齿,第 1齿最大,第3齿最小、。后侧缘呈下倾斜面。螯足等称,表面光滑.长节腹内缘列生小齿。两性成体螯足差异大,雄性甚大於雌雄。步足扁平,前节及指节之后缘密生软毛。头胸甲近圆方形,扁平。甲面有对称的隆起,额缘平整,前侧缘含眼窝外齿共三齿。额缘平直,甲后侧缘有一斜面。步足的指节及前节呈扁平状,背腹缘都有绒毛。整体呈黑褐色,螯足色较淡而黄 。 特殊习性 息於河囗、内湾半咸水地区,亦可侵入水田中,远离河囗的河川中、上游亦有其踪迹,有时附於海藻或海边的木材等漂流物之上。本种蟹的大眼幼体於夏季溯溪时,群集於河囗,有时密集攀爬於出水面的岸壁,个体多层重叠, 蔚为奇观。 观察重点 栖地迁移特性,蟹类体型与四对步足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