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柒华 于柒华
愿岁月长佑这片山河喜乐安康久,愿你我所爱者皆得人世温柔,愿人间不见离愁愿行山踏海皆自由,愿你我执手将万山赏透,愿万山载雪人间长相守。
关注数: 186 粉丝数: 131 发帖数: 3,104 关注贴吧数: 108
慕尼黑安全会议前主席:德国可能因“紧急按钮”放弃F-35A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信息来源)莫斯科3月9日电』慕尼黑安全会议前主席沃尔夫冈·伊申格尔表示,如果华盛顿决定在美国F-35A战斗机上安装远程控制的“紧急开关”,即像向基辅提供的“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那样,德国可能撕毁与美国采购35架该型战斗机的合同。 据德国《图片报》报道,在美国远程关闭了已经交付给基辅的“海马斯”系统的目标探测和截获能力后,欧洲担心华盛顿可能会远程禁用其部署在本土的武器。该报指出,价值83亿欧元的35架美国F-35A战斗机在德国“处于担忧的中心”:美国可能会在其中安装远程使用的“紧急开关”。此外,购买战斗机所需的基础设施,柏林还需要再花费数十亿欧元。 《金融时报》3月5日报道,美国已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情报。天空新闻电视台援引乌克兰消息人士称,美国已全面停止与基辅分享情报,而非选择性地。英国《每日邮报》还报道说,美国禁止英国与基辅分享美国情报。五角大楼告诉卫星通讯社,美国国防部不准备就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情报的报道发表评论。 对此,美国国防部曾向卫星通讯社表示,莫斯科时间3月4日凌晨2点,美国国防部接到命令,暂停对乌克兰的所有援助。五角大楼的一名官员告诉卫星通讯社,暂停武器供应的决定主要涉及当时正在前往乌克兰的武器。
米格15战斗机 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 米格-15战斗机,于1947年开始研制,1947年6月首飞成功,1948年批量生产、装备苏联空军。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中,首次大规模投入空战,显示了良好的飞行和作战性能。米格-15各型总产量超过18000架,曾装备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中国、保加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等38个国家,是苏联制造数量最多的一型喷气式战斗机。 衍生型号 米格-15比斯:是米格-15的最主要改进型,该型换装了推力2700千克的的克里莫夫VK-1型发动机,飞行性能有所提高,整机重量有所增加,机体尺寸稍有变化。外形上,米格-15比斯翼刀带有一个缺口,而米格-15没有这个缺口。米格-15比斯可携带多种武器(航弹或57毫米火箭弹),完成复杂气象甚至夜间良好天候情况下的截击、护航、侦察、战术轰炸等多种任务。 乌米格-15 米格-15双座教练型,又称“乌米格-15”(уMИГ-15,MiG-15UTI)。 型别概览 I-310:米格-15原型机研制编号 米格-15:第一型量产单座战斗机 米格-15P:米格-15bis的单座全天候拦截机 ,为安装雷达而拆除37航炮,仅保留2门23毫米口径航炮。 米格-15SB:单座战斗轰炸机 米格-15SP-5:米格-15UTI的双座全天候截击机 米格-15T:靶机牵引机 米格-15bis:改进型单座战斗机 米格-15bisR:单座侦察机 米格-15bisS:单座护航机 米格-15bisT:单座拖靶训练机(机上拖机枪射击用的练习靶) 米格-15UTI:双座教练机 中国米格15:中国仿制的米格-15,单座战斗机 中国米格15教练机:中国仿制的米格-15UTI,双座教练机 Lim-1:波兰生产的米格-15 单座战斗机 Lim-1A:波兰生产的米格-15侦察机,装有AFA-21 摄影机 Lim-2:波兰生产的 米格-15bis Lim-2R:波兰生产的米格-15bis对地攻击侦察机,摄影机装在座舱罩内前端 Lim-2A:波兰生产的改进对地攻击侦察机 SB Lim-1:波兰生产的米格-15UTI训练机,装有RD-45引擎 SB Lim-2:波兰生产的米格-15UTI训练机,装有VK-1引擎(怎么有种波兰骂人的感觉) S-102: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米格-15战斗机 S-103: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米格-15bis战斗机
歼-5战斗机 是中国沈阳国营112厂(现称:中航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工业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仿制的单座单发第一代战斗机,是中国制造并装备空军的第一种高亚音速喷气战斗机。 该机参照苏联米格-17Φ(米格-17F)型战斗机研制,采用机头进气的后掠式中单翼气动布局。飞机全金属结构,体积小,重量轻、低空机动性能好,装配中国仿制“涡喷-5”型发动机。 歼-5研制从1954年10月开始,1956年7月13日全部采用中国自制零件的第一架歼-5完成总装。1956年7月19日,歼-5原型机由试飞员吴克明驾驶首次试飞成功。歼-5自1956年9月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到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767架。在歼-5的基础上,成都飞机厂研制歼-5甲和歼教-5飞机,分别于1964年11月和1966年试飞成功。歼-5的研制装备,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能够成批生产喷气战斗机的国家之一。 衍生型号 歼-5甲(J-5A):是在歼-5基础上改进研制的全天候型战斗机 歼教-5(JJ-5,FT-5):歼教-5是在歼-5甲的基础上改型设计的全天候双座喷气教练机。而在苏联,米格-17/19没有教练型,飞行员要在米格-15的教练型上训练。 靶-5(Ba-5)靶机:是以歼-5为基础研制的无人机。该靶机将驾驶员座舱内原来的飞行员座椅移除后的空间,用于安装自动化飞行控制系统。 歼侦-5型侦察校射飞机:是在歼教-5飞机基础上改型设计的,主要用于侦察、观察和校正弹着点,以提高地面炮兵对敌打击的精度和效率。
守护领空50年的英雄——歼-6战斗机 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工业公司研制的一型单座双发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 歼-6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前线局部制空权,也可执行一定的对地攻击任务。该机是中国根据前苏联米格-19仿制和发展的制空战斗机,1958年初开始研制,1960年投入批生产,1964年首批歼-6战斗机交付中国空军使用,到1983年停产,共生产了5205架。 2010年6月12日歼-6战斗机正式退出中国空军装备序列。 衍生型号 歼-6甲:全天候战斗机,即米格-19P,头部机炮取消,可带两枚霹雳-1空空导弹,空速管在右翼尖。进气道上端和隔板中央加装了RP-1测距雷达(搜索距离2千米)。 歼-6Ⅰ高空截击型:由沈阳飞机厂于1966年研制成功,提高了升限,三航炮,进气口有铝制整流锥。换装了推力更大的涡喷6甲发动机,增大了机翼和襟翼的面积,减少了不必要的设备和结构重量,取消了翼根航炮,只保留了机头右下方的1门。 歼-6Ⅱ:是歼-6Ⅰ进一步发展的昼间高空截击型,具有高空高速拦截能力,实用升限17500米。用于打击美高空无人侦察机。 歼-6Ⅲ高空高机动型:1969年8月5日首飞,换装三门30mm航炮,进气道同歼-6Ⅱ,减速伞舱移到垂尾底部。换装涡喷-6甲发动机,使全机推重比提高到0.988。增设两级可调进气调节锥。减小了翼展,延长翼弦,增加翼面积,使翼载减小6千克/平方米。 歼-6ⅢG:是沈阳飞机厂针对歼-6Ⅲ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改进设计型号。1974年5月开始研制,1975年8月1日首飞成功。仅生产2架原型机。后歼-6ⅢG的编号赋予按照该型号标准进行改进的歼-6Ⅲ飞机。 歼-6Ⅳ夜间截击型:针对目标是夜间高空侦察机。由沈阳飞机厂于1970年开始设计,1970年9月首飞,1971~1974年共生产7架。 歼侦-6战术侦察机:用于对浅近纵深、宽大正面目标进行照相侦察,获取战役战术情报。 歼教-6:歼-6系列的双座教练型。1966年10月,第三机械工业部批准了歼教-6改型方案。1967年沈阳飞机厂投入试制工作。1970年11月6日歼教-6在王春友操纵下首飞成功。1973年11月,歼教-6设计定型并投入批生产。至1986年停产,总产量615架。 变稳BW-1:BW-1即“变稳1号”,是中国第一代变稳机,歼教-6用于科研试飞的重要改型。 弹射试验机:1970年前后,歼教-6弹射试验机开始研制,至1973年11月定型,主要用于弹射救生系统空中弹射试验。
运-5运输机 是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型运输机,由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负责,其原型为苏联40年代设计的安-2运输机。尽管运-5服役已有65年之久,但它飞行稳定、运行费用低廉,仍是中国最常见的运输机。运-5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它可以以非常低的速度稳定飞行,且起飞距离仅仅为170米。运-5原型机1957年12月定型并首飞,1957年12月23日获批准在苏联专家和图纸的指导下成批生产。1958年由320厂成批生产,当年即生产了90架,共生产了728架,其中78架援外,连续生产达10年之久。运-5广泛应用在训练、跳伞、体育、运输和农业任务中。 衍生型号 运-5B:是运-5N型飞机的改进型,保持了运-5总体气动布局,对飞机功能内部结构和设备进行了改进,符合中国民航CCAR-23部适航标准。舱内装新型环控系统、密封舱门。部分电子装置和仪表改进。运-5B换装一台从波兰进口的ASz-62IR活塞式发动机,功率为735千瓦(1000马力)。1000马力、九缸星型排列。AW-2型4叶、变距螺旋桨。油箱容积1240升,滑油箱容积115升。 运-5甲:1958年改装设计了5座旅客机,同年试制成功,大部用于空军。后按民航要求将旅客机改为11座。第二年试制成功。1959年两种旅客机进行鉴定,投入成批生产。以后命名为运-5甲。共生产交付114架,供民航地方航线使用。 运-5乙:生产中解决了夏天座舱温度过高问题,基本满足了中国南方使用要求,在大江南北广大农材和林区受到普遍欢迎,后被命名为运-5乙。 运-5丙:1960年8月改装设计了可乘坐7人的专机一架,准备作为国礼赠给越南胡志明主席,当月完成改装工作。1960年,根据民航要求改装设计人工降雨机1架,曾在南昌青云谱地区进行试验。1961年11月起,改装设计赠尼泊尔国王专机一架和大臣用7座专机2架,试制完成后经验收,分别于1962年5月和1963年4月运往国外。1964年,根据海军要求利用苏联铝合金结构浮筒改装水上飞机两架,同年在青岛试飞成功。1966年又改装3架,被命名为运-5丙。 运-5丁:1958年空军为训练领航、轰炸人员,提出改装领航轰炸教练机的战术技术要求。320厂据以进行改装设计,同年改装4架交付使用。后根据使用单位意见三次进行改装设计,1962年试制成功,6月份鉴定投入批生产,命名为运-5丁,共生产交付116架。 运-5飞机主要适用于运输、航空拍摄、广告表演、文化体育活动等,业务范围已覆盖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新疆、辽宁、黑龙江等地区(民用的好东西)
苏22攻击机 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研制的单座变后掠翼战斗/攻击机,是在苏-17基础上改进的出口型,于1976年开始生产。 发展型号 苏-22U“装配匠-E”基本相当于换装R-29BS-300发动机的苏-17UM,该机总产量45架 苏-22“装配匠”F 是苏-17“装配匠”D的出口型,机头下的电子舱稍有修改。装P-29B涡喷发动机,加力推力为112.8千牛(11500公斤)。后机身直径加大,每侧翼根可带“环礁”空-空导弹。向秘鲁出口的飞机装作用范围较小的“警笛”2雷达告警器,基本上无导航功能,而敌我识别设备又与该国的SA-3地空导弹不兼容。在1976~1979年间生产了90架。苏-22采用苏-17M2的降档航电。 苏-22UM3/UM3K“装配匠”G 与苏-17“装配匠”G相应的出口型,装P-29B发动机。该机为双座型,具有作战能力,垂尾较窄且加高了,顶端平直;腹鳍较短,可拆卸;仅右侧有机炮;装有激光寻的器。 苏-22M“装配匠”J 与苏-17“装配匠”H相似,后开式座舱盖后的背鳍加宽加高了,以改善气动外形和增大载油量,腹鳍可拆卸。不带外挂时最大速度为M2.17,海平面最大速度为M1.06。机翼外侧挂副油箱和2000千克武器载重时,作战半径为(低-低-低)435公里,(高-高-高)675公里。内部载油量达6270升,背鳍角度更陡,出口利比亚。该机总产量272架。 苏-22M4“装配匠-K”是苏-17M4的出口型,安装AL-21F发动机。该机总产量166架,多数装备华约国家,北约代号仍是“装配匠-K”。 大家想找的: 2015年4月16日越南《青年报》报道,越南两架苏-22型战机16日在南海进行训练演习时在空中相撞坠毁。报道称,坠毁地点距离越南富国岛大约6海里,两架飞机在当地时间上午10时40分左右失去联系。当前救援人员找到了3个油箱和一些降落伞碎片。 2015年,一架苏-22在南海坠毁,2名飞行员弹射逃生。 2018年,一架苏-22在越南中部一次类似的训练中坠毁,造成2名飞行员死亡。 2023年1月31日,越南空军一架军机当天在该国北部训练时坠毁,造成一名飞行员丧生。
雀2反串的最爱——Su-57战机 是俄罗斯空军单座双发隐形多功能重型战斗机,是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西方国家称为第四代战斗机)。是俄罗斯空天军装备的第一款隐身战机。 能实现飞行性能和隐身性能的良好结合,具备空中格斗和对地攻击能力,具备隐身性能好、起降距离短、超机动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点。 苏-57战斗机由俄罗斯“PAK FA”计划发展而来,其原型机T-50于2010年1月首飞成功。2017年8月11日被正式命名为苏-57;2020年正式列装首架量产苏-57战机。(坑了世界大国印度不少钱) 祖传机炮:装有一门30毫米GSh-30-1航空机炮 苏-57的主翼为三角形,其后掠角为48°,机翼后缘的后掠角为10°,这两者加装了两组双侧升降副翼。整体水平尾翼的外形与主翼相似,双垂直尾翼也为整体式设计,尺寸较小,向外侧倾斜约26°。苏-57的活动喷管保证了其具有与苏-30MKI相当的推力矢量,活动喷管和其它活动面都由莫斯科航空电子公司开发的KSU-50飞行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这些特征使苏-57也能够从短跑道上起飞。 从气动布局看,就是把苏27拍扁 动力系统:采用两台土星公司生产的AL-41F1-117S喷气发动机,未来会换装产品30(土星留里卡公司生产的AL-51F发动机) 出口型号:苏57E(阉割了一些隐身性和航电) (说点无关的,其实二雀也没多喜欢苏57之类的俄罗斯战斗机,牠喜欢的就是拿各种战斗机来拉踩歼20和歼10,说鸭翼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或者就是根据起飞时间距离就推断出歼20发动机不行。这种,美殖思维)
英国、德国和意大利20世纪70年代联合研制变后掠翼战斗机。是帕那维亚(Panavia)飞机公司(英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研制的双座双发超音速变后掠翼战斗机。 列装入役 1969年3月,英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联合成立了帕那维亚飞机公司,开始设计。 1973年12月,狂风战斗机首架原型机试飞。 1976年,狂风战斗机投入批量生产。 1980年7月,狂风战斗机开始服役。 1992年,狂风战斗机停产。 衍生型号 对地攻击型(IDS)基本型:装备英、德、意、沙特空军及德国海军。主要任务是对地攻击,同时兼顾侦察、空战和电子对抗等任务。1980年交付英、德、意空军使用,1986年3月至1987年10月交付沙特空军的订货。共生产736架。 改进型(FULL MLU):改进计划也在研究之中。此外,“金牛座”(Taurus)撒布器也在装备之列,射程350千米,可携带450千克弹头,有末制导头。德国将在2004~2009年采购600枚,瑞典仍在决定是否进行采购。2003年3月,英国皇家空军的狂风战斗机在对伊拉克的“震慑”行动中,首次使用了“风暴阴影”导弹。 防空截击型(ADV):是在基本型IDS基础上发展的防空截击型。装备英国和沙特空军。1985年开始交付使用。ADV型总共生产197架。与基本型相比,具有更好的爬高率和加速性能,能携带更多的电子设备,内部燃油量也增加了10%。 电战/侦察型:(ECR)由对地攻击型改型而成,装备法国空军35架,意大利空军16架。该型取消了两门机炮,但保留了对地攻击能力。装高速反雷达导弹(HARM)和空中发射反雷达导弹(ALARM),电子对抗/反电子对抗吊舱及新的座舱显示装置。机上还装有红外成像系统。该型于1990年5月开始交付。
中国高空高速截击机项目——歼-9 歼-9 是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所制造的截击机,其设计方案几经波折,最后因为指标要求过高,技术条件无法实现而于1980年取消计划。 歼-9的研发历程曲折坎坷,设计方案数易其稿。为满足“双25”指标,成飞军工团队特别为歼-9配备了推力达到13.8吨的涡扇6发动机,并首次在国产战机中采用了鸭式布局。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世界上尚未有任何一款战机采用鸭式布局,因此歼-9成为该领域的先驱者。 成飞在歼-9的研发中获得了极佳的创作平台,其设计影响后来的各种前卫机型,预见到了歼-10和歼-20的雏形。经过多次测试验证,成飞最终确定了鸭式布局加两侧进气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敲定后,上级要求制造5架原型机,并计划在1980年进行首飞。歼-9的研发历程充满曲折,但它为我国航空事业的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这并非仅仅是发动机性能不足的问题,还牵涉到材料的挑战。当战机速度达到2.5马赫后,飞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障效应,导致机体瞬间高温,而当时大多数战机采用铝合金材料,面临着熔化的威胁。 此外,成飞负责歼-9研发的同时,还承担了歼-7战机改进的任务,这使得歼-9的研发进度受到了严重拖延。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项目停滞不前,1980年,空军被迫调整战略,歼-9项目不得不夭折。这一历程成为我国航空发展史上的一段遗憾,然而,歼-9的技术经验也为未来的军用航空研发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是日本航空自卫队隶下的主要战斗机之一,也是接替F-1战斗机任务的后继型号。由三菱重工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以F-16为基础共同研制,于1995年完成原型机并于2000年开始服役。 F-2在世代上属于第三代战斗机。 (放大版F16,不必要在意,奥特曼都不用这个战斗机的模型) 生产型号 XF-2A:单座原型机,生产两架,作为飞行实验用; 编号63-8501/502(旧编号63-0001/003)。 XF-2B:双座原型机,生产两架,作为飞行实验用; 编号63-8101/102(旧编号63-0002/004) F-2A:单座战机版,预定生产62架; 编号03-8503~507/509、13-8508/510~521、33-8522/523、43-8524~530、53-8531~533/535、63-8534/536/541、73-8542/543 F-2B:双座战机版,预定生产32架; 编号63-8103~106、23-8107~115、33-8116~124、43-8125~129、53-8130/131、73-8132/133 来点大家爱看的: 2007年10月31日,一架编号43-8126的F-2B(2004年服役)在爱知县名古屋机场进行飞行试验时起飞失败,飞机随后着火焚毁,两位飞行员成功跳伞仅受轻伤。 2011年3月11日,18架隶属于松岛基地的F-2因东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海啸淹至机场遭到水害,由于松岛基地除了一般业务外还担负F-2战机的转换教育作业,因此损失的型号以F-2B为主;防卫省而后认为这批战机仍在可修复的范围,因此将培训人员转移至三泽基地继续课程,基地人员则在4月17日开始对这些战机进行维修,先期维修的经费在2011年第一次预算修正案提出,分解检查这些战机的经费预计为150亿日元。5月18日防卫省公布的检查结果表示可修复机体只有6架,将会用5年的时间将这6架飞机修复,每架的修复经费约为50-60亿日币,维修经费将在在2011年第二次预算修正案提出,修复后的F-2B将继续担负训练任务。 2021年10月10日0时50分左右,日本福冈县朝仓市东部上空,一架F2战机上约90公斤的座舱盖意外掉落。掉落的部件是覆盖在F2战机驾驶席上的座舱盖,制作材料为铝及丙烯玻璃,长约150公分,宽90公分,高80公分。这架战机隶属航空自卫队筑城基地第8航空团第6飞行队。该机在驾驶席暴露在外的状态下紧急着陆,驾驶员未受伤。座舱盖预估掉落在朝仓市山林间,截至当地时间10日下午6时,座舱盖未找到,也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