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琛0932 张琛0932
关注数: 151 粉丝数: 328 发帖数: 28,657 关注贴吧数: 26
黄芪第一出陇西   由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审定之后正式命名陇西为“中国黄芪之乡”。陇西县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大宗药材黄芪、党生、柴胡、板兰根质优量大,畅销全国并出口海外,梁代医药学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黄芪第一出陇西,色黄白,味甜美,今亦难得。”可见, 黄芪为陇西地道珍贵药材,并以根条粗大、质坚而绵、粉性足、药用成份含量高而成为芪中精品,具有“补气升阳、益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效,因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用途不断拓展。中国中药50强如扬子、汇仁、广中一、中汇、地奥等企业多使用陇西黄芪。   陇西药材资源丰富,人工野生兼备。人工种植的中药材主要有党参、当归、黄芪、红芪、柴胡、板兰根、三七、大黄、桔梗等,野生中药材主要有柴胡、甘草、秦艽、地骨皮、续断、丹皮、贝母、冬麦草、冬花等。其中党参、当归、红芪、黄芪是陇西中药材的“拳头”产品,质量好,产量高,种植广。特别是党参根条通直,色泽光白,容汁饱满,质量上乘;当归种植历史悠久,与岷归齐名;红芪、黄芪不但药用价值高,而且是很好的补药,俗称“小人参”,是享誉国内国际市场的名产。以甘肃参参保健饮品有限公司和龙飞中药材加工厂、穆斯林药材加工厂为龙头,带动480户多家药材加工户。以文峰、首阳两大中药材市场为依托,带动近千户药材贩运户,推动了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开发。
陇西云阳板舞是陇西县民间团体舞蹈,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以柔美娇健、干脆飒爽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板长约三尺,宽二寸五,四片为一副,内贯铜钱,装饰有精美图案,拍击脆响。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陇西仁寿山都要举行万人朝山盛会,云阳板舞便是朝山庙会的主要内容。这一天,男女老少倾城而出,四乡农民也远道而来,仁寿山上人流如云,热闹异常,云阳板舞便是朝山庙会的主要内容。城里各村都要组织云阳板表演队上山表演,表演队由8人组成,队员都是精选出来的青年武术好汉。   他们头梳双髻,身穿五彩斑斓,类似仙童的装饰,披云肩,系战裙,足登蓝线编织的战鞋,足尖一颗大红缨,步履轻盈,装束洒脱。舞者手持云阳板作舞器,双手各持两片下端,排成双行,两人一列,作对称式挥舞行进。旗队前导,锣鼓队奏拍,舞者随乐器节奏,大跨三步向前对齐,拍板举成“人”字形时,一足蹬空鹤立,接着大锣“咣”的一响,足即落地,舞板随之齐拍“啪嗒”,节奏整齐,极有韵致,时而舞板着地,铿锵有力;时而舞板互拍,金戈齐鸣;时而舞板划空,风声呼啸,好似天兵天将下凡,八阵图再现,令人眼花缭乱。   现在,陇西县对云阳板舞蹈进行了挖掘整理,重新演练,并组成了100多人的陇西云阳板演出队,为广大群众献演,多次参加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活动。改编后的陇西云阳板舞继承了单手鞭杆、双手鞭杆、扑手亮相、小刀花翻身、飞脚卧鱼、吸腿深海、交叉对板、展翅占步、各自击板、互相对板和绕身转板等传统云阳板舞蹈的动作和步法,表现了黄土高原民间舞蹈的风采。全部舞蹈由祈雨、丰收和欢庆三篇组成。祈雨篇表现了劳动人民虔诚寄托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再现了人民群众辛勤耕耘,引水灌溉,克服困难的情景;丰收篇表现了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换来的金色丰收;欢庆篇展现了陇原儿女祝福的壮美图画。
李姓的溯源与堂号 木有本,水有源,我国最古老的姓氏,其木本水源,就是所谓的郡望。“郡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世族,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人所仰望(《辞海.郡望》).秦始皇统一 中国,实现郡县制,汉袭秦制,这就为郡望一词打下了基础。汉朝“文景之治”,全国空前的繁荣了起来,汉武帝开疆拓土,使汉朝成为空前强大的封建帝国。在创造这些伟业的过程中,各郡都会涌现一批出类拨萃的人物,他们的姓氏便函成了大姓,也就是所谓的“郡姓“。李氏的郡姓也是在这个时候形成了,并且一直是陇西最显贵的世族。李世民登基后,下诏天下的李姓的郡望,均为陇西。所以南宋郑樵辑《通志》时,便在李氏源流的结语中说:”故言李者称陇西“。这从甘肃史料中足可得到佐证。台北出版的《李氏源流》一忆中称:“李氏族繁衍布四方,人口之多为姓氏族之冠,且我族源出于一,凡我国各地,所有李姓无不冠‘陇西郡’三字,足证李氏宗族肇始于陇西,源出于同血系,殆无疑义“。由此看来,世界各地均认为李氏的”根“在陇西,共尊“陇西”为郡望,陇西堂为堂号。 在众多姓氏中,郡望、堂号取郡名者实属罕见,而堂号只有一个称谓者,也只有李姓的“陇西堂”而已,这个独特现象,有它深远的历史渊源。陇西作为一个宗族的共同标识和世代相袭的郡望,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地域的名称,而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现象,无怪乎散居世界各地的李姓同胞,对“陇西”二字怀有如此深切的亲情。lxw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