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琛0932 张琛0932
关注数: 151 粉丝数: 328 发帖数: 28,657 关注贴吧数: 26
海内外千名李氏宗亲“寻根”甘肃陇西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4-9-21   中新社兰州9月21日电(记者 冯志军 刘玉桃) 从台北到兰州,再辗转至陇西,年逾八旬的台湾老人李琳妹21日在其儿子陪同下“回乡”寻根拜祖。这是她第一次踏上魂牵梦绕的故土,看到人山人海的祭祖“亲戚”让她不停念叨着“好”,拄着拐杖的手亦显得有些颤抖。  “回到陇西拜谒祖先,一直是母亲多年的梦想,但由于年事已高,今年我退休后特意陪她前来一探祖先生活的地方”,由于听力衰退,李琳妹的儿子临时客串起“翻译”,他告诉中新社记者,除寻根问祖,此行还希望领略一下中国西北的大好河山和民众生活变化。  21日上午,第三届世界李氏文化旅游节在甘肃定西市“李姓郡望之地”陇西县启幕。此次祭祖大典吸引了来自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美国、加拿大、台湾、香港等15个国家及地区和内地近千名李氏宗亲。  10时许,鸣礼炮十八响后,在盛唐乐曲声中,供奉着“李氏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李氏先祖李琼公”之位的正堂“龙门”徐徐开启。身着唐装的“侍者”和婀娜端庄的“宫女”端着祭品列队向陇西堂晋献时果、牢醴、馔肴。  接下来,诵读李氏祖文,“十八学士”公颂礼赞,祭祖大典由此开始。“列阵”于盛唐宫廷古建筑群——李家龙宫院内的数千李氏宗亲身着各式华丽唐装,后在“引赞”引导下,按次序步入陇西堂祭祖。  祭祖完毕的台湾李氏宗祠访问团团员李太源此行亦有自己的期待。“李姓在台湾排第二大姓,有很多李氏宗亲都希望有机会来祖先发源之地陇西祭祖圆梦。”他说,由于当初从大陆去台湾的李氏后人都分散了,目前尚无准确的族谱,希望此次能从陇西的宗谱中“寻根”并整理后带回台湾。  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会长李维平认为,本次大会是全球李氏族人寻根、敦亲、睦族、寻找宗族情感归宿的一次盛会。希望世界李氏宗亲总会能够进一步加强与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和陇西的交流合作,不断密切海内外李氏宗亲的沟通联系。  甘肃陇西被认为是李姓起源之地,有“天下李氏,根在陇西”之说。1992年陇西建立李氏文化研究会,开始向海内外征集李氏族谱,目前已征集李氏族谱800多册,其中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韩国等国李氏族人寄来的族谱。  陇西李家龙宫始建于公元627年,属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唐末遭毁,宋、元时期部分修复,明代重建,其中大部分建筑在清朝时期毁于战火。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李家龙宫”而蜚声海内外,目前遗存有11座古建筑。
【陇西新闻】我县加强国省道维修管养【316】 改善道路通行条件 我县加强国省道维修管养 改善道路通行条件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4-4-30    (康应祥 柴宏文)316国道首阳段,长期以来,由于交通路况条件比较差,给车辆通行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不便。今年,陇西公路管理段积极争取项目,决定对国道316线实施养护维修,目前这项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有望在5月初完成全部工程。  316国道是贯穿我县西南的交通干线。近年来,由于部分路段年久失修、过往车辆增多、排水渠道不畅等原因,造成国道路面破损,首阳段尤为突出。  为了有效改善国道通行条件,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同省交通主管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协调争取资金1500多万元,对我县境内国道316线鸭儿峡口至渭源县三河口段实施养护维修。工程全长44公里,其中对15公里路段实施油路重铺,29公里进行沥青碎石罩面。  国道316线养护维修工程自今年3月底开工以来,陇西公路管理段先后组织投入人力500多人,各类机械车辆120多台,已全面完成路面病害处治,完成底基层铺筑16公里,面层铺筑4公里,占工程总任务量的80%左右,剩余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当中。  与此同时,县交通部门着眼优化全县路网结构,改善道路通行状况,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目前已争取到陇西至漳县公路陇西段灾后重建工程,计划维修改造三级公路6公里,重铺沥青路面44100平方米;争取到西二十铺至五竹公路碧岩段维修改造工程14.7公里,重新铺筑沥青路面13.2万平方米;另外,首阳至漫洼公路陇西段改善提高通村道路灾后重建工程正在编制施工图设计,待设计审批后进行施工。陇西县文峰镇至武山县草滩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通过省发改委评审,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有望明年开工建设。
☆☆☆吉尔吉斯斯坦卫生部部长率代表团来陇西考察☆☆☆ (记者王谦虚)3月19日,吉尔吉斯斯坦卫生部部长萨金巴耶娃·迪娜拉率代表团赴陇西县考察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吴振斗,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正锋,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刘维忠等陪同考察。   市委副书记、市长唐晓明,副市长陈国栋及市政府秘书长金钟陪同考察。   考察团一行来到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认真参观了中医药交易展销市场和全国药材盈文峰中药材物联电子交易市场等,详细了解了陇西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仓储物流、专业市场建设、电子价格交易等情况。随后,萨金巴耶娃·迪娜拉与于文明签订了有关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   近年来,陇西县抢抓国家把甘肃列为全国首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以及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药都”和创建“绿色道地”品牌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全县中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了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仓储规模化、市场专业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格局。2013年,全县中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230亿元,实现税金2.3亿元,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155元。   考察团对陇西县近年来依托自然地理、区位交通及中药材道地资源等优势,狠抓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和仓储物流等,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认为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雄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大,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动中医药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据悉,萨金巴耶娃·迪娜拉一行此次来甘肃是为了落实中吉两国关于中医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就落实工作开展具体商讨。去年9月,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签署了关于中医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科学研讨、临床科研、药用植物研发、举办展览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中医医疗机构,为当地民众提供中医药临床医疗和预防养生保健服务。其中,甘肃省被确定为中吉中医药领域合作执行省份。
【陇西新闻】--台湾国民党中常委李全教带团考察我县中医药产业 台湾国民党中常委李全教带团考察我县中医药产业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4-2-18     (安耀忠 报道)2月15日,台湾国民党中常委李全教带团来我县考察中医药产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牛兴民、副市长刘富春、县上领导鲁泽、包志宏、陈彦吉、郭志萍等陪同考察。  李全教一行先后深入到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首阳分园、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和李家龙宫,对我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和李氏文化产业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李全教对陇西大手笔打造“中国药都”和“世界李氏文化中心”的举措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认为陇西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加工储藏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在国际国内市场享有盛誉,是名副其实的强县富民产业。  鲁泽在向台湾客人介绍我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时说,陇西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都适宜于多种中药材的生长,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黄芪、党参、当归等地道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和“西部药都”之美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把甘肃列为全国首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以及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药都”和创建“绿色道地”品牌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狠抓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和仓储物流等重点工作,全县中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了种植标准化、加工精神化、仓储规模化、市场专业化、产品品牌化的格局,产业效益日益提高。鲁泽说,近几年,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中药材品种逐年增多,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生产的白条党参、柴胡、甘草、黄芪等中药材以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鲁泽同时还表示,陇西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强化措施,以全力打造“中国药都”为目标,坚持以“种植标准化、加工精神化、物流现代化、研发高端化、产业循环化”为方向,力争“十二五”末,将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成国家级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基地和全国产业链条最全的中医药循环经济园,把陇西建成全国最大的种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初步加工基地、中药材产地交易市场、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以及西北最大、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价格形成和信息发布中心。  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31354ab36700623b79fdd52456f26b14fd7cf7e4&urlrefer=34a0f74190bb028a58bcd1769c7236b5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