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琛0932 张琛0932
关注数: 151 粉丝数: 328 发帖数: 28,657 关注贴吧数: 26
调查称7成人不满明年放假安排 挪假致过度疲劳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2-12-18 (记者 孙震) 92.5%受访者直言现在“缺假”   60.5%的人认为“挪假”容易造成节前节后过度疲劳  全国假日办刚刚出台的2013年放假安排,让上海某高校研究生张晨露感到很为难。她一个朋友2013年元旦结婚,本以为会放12月30日、31日和1月1日三天,就把婚礼定在了12月31日这天,张晨露也早早订好了机票。可现在放假安排变了,“一下子搞得我们很被动,所有计划都打乱了。大家只好赶紧请假,请不了假的只好放弃参加婚礼了。“   不仅元旦放假安排打乱了很多人的出行计划,不少网友还发现,放假安排中,2013年全年29天的假期中,“真材实料”的假日只有11天,剩下的18天都是从周末“挪假”而来。网友纷纷抱怨公共假期不够,让人很难有足够时间进行充分休息。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网和民意中国网,对2068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觉得怎样放假更幸福”的调查显示,73.4%的受访者对2013年的放假安排“不满意”。92.5%的受访者直言自己现在“缺假”。  60.5%的人认为“挪假”会“造成节前节后过度疲劳”   调查中,有73.4%的人对2013年放假安排不满意。主要原因依次有:“假期和工作日安排不均衡”(63.1%)、“总体天数少”(54.7%)、“假期短”(40.0%)、“假期不能自主调节”(43.1%)等。  “我家的出行计划全被打乱了。”北京某事业单位员工罗女士说,“我们是按照国家法定假日放假的,而我先生在日企,从12月30日放到1月1日。这种放假安排,不是硬拆‘鸳鸯’吗?还不如不放呢。”   对于将周六、周日挪到法定假日中来放假的“挪假”做法,调查显示,60.5%的人认为会“造成节前或节后过度疲劳”,57.5%的人表示“全民集中休假出行容易造成拥堵”,45.6%的人感觉会“打乱正常的工作学习安排”。也有29.7%的人认为“挪假”有益于“营造假日气氛,刺激旅游经济”,33.0%的人表示会“使假日化零为整,方便出行安排”。  安徽宿松县小学教师赵俊说,“假期挪来挪去,让很多人觉得不如不放。毕竟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无法落实灵活的带薪休假制度,80%以上的人都指望着法定假日可以多休息一下,结果安排得‘刻板’又‘吝啬’,完全达不到好好休息的目的。”   中国闲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翔表示,综观其他国家的做法,基本都是“少挪”或“不挪”,“原来日本挪得也比较多,但后来研究显示,国家如果在宏观层面挪动比较多,就会对人的经济行为、身体状况和交通状况产生很大影响,比如说假日综合征。”   专家建议通过转移支付来鼓励企业给员工放假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应该恢复“五一”黄金周,再增加两个法定假日。今年的法定假日大多在工作日,为了一个小长假不得不连上七八天班的情况将反复出现。“小长假能做的事一般周末也可以做,多出来的一天只有量变没有质变,根本达不到黄金周的效果。而我国10年之内,难以完全落实带薪休假,靠向老板请假拼长假不现实,人们对长假会一直非常渴求。在这种情况下,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放假是最符合民情的。”   魏翔介绍,在美国,假期分三个层次:公休假114天,比我国少1天;州假,7~10天浮动;再就是各行业的“企业假”。算起来,美国人的休假时间会比我们多1/3左右,其中“企业假”是主体。“我国的法定假日已经足够多,问题是现在各省的很多企业,不愿意给职工放假。”   他说,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继续强制落实带薪休假,二是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来鼓励企业给员工放假。“比如,企业给员工放假,国家就折算成企业的减免税。”但是由于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力成本升高,施行带薪休假才刚刚迎来契机,落实还需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目前的政策呼喊者和制定者主要是国企央企,他们员工的休假相对比较充分。而容纳大量劳动力的中小企业,员工的休假权有时很难得到保障,得到的政策支持却很少。  调查中,高达92.5%的人直言自己“缺假”,其中50.4%的人表示自己“非常缺”。  如何让放假放得更幸福?  如何才能让放假放得更幸福?调查中,66.2%的人表示要“落实带薪休假,增加人们的休假自主性”,61.6%的人希望 “假日办应以‘休息’而非‘刺激旅游’为目的,合理安排假期”,51.9%的人希望“单位保障员工‘放假’权利,不变相加班加点”,46.3%的人呼吁“以后假期安排广泛征询意见再出台政策”,46%的人提出可以“增加假期数量”。  江苏南京的王女士总感觉,现在的假期过得太累。“想让平时蓄积的压力得以释放,可难得的假期总有太多的事要做:老人小孩需要照料,兄弟姐妹想好好聚聚,平时没空处理的琐事也想在假期中处理,还想抽空上街买点菜,让平时总吃快餐的家人尝尝家里的饭菜。这样整天忙忙碌碌,没时间休息,没时间舒心,感觉好累!”   魏翔说,有研究表明,中国人在消极的、静态的休闲活动中,如看电视、上网,获得的幸福感更高。很多人诟病中国人的休闲质量不如老外,但是人的“幸福”是分阶段的。在经济水平处于中低阶段,人们的休闲行为追求的是“功效性幸福”,也就是“做一件事能带给我好处,我就幸福”,而收入水平上升以后,就会追求“享乐性幸福”,即“觉得快乐就幸福”。  “我们现在处于追求‘功效性幸福’的阶段,中国人大多觉得休闲活动应该对工作、人际或前途起作用。” 魏翔说,“所以,放假时做你喜欢的又能积累人脉资本的活动,你就会幸福。比如说阅读,看一场电影,或者做一些和工作沾点边但又有兴趣的事情。”   在当下,休假对于人们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调查中,70.8%的人表示能够“舒缓压力,增加幸福感”,66.9%的人认为可以“缓解疲劳,有助于身心健康”,62.3%的人表示“有助于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60.3%的人认同“休息好才能工作好”。
驾考新规:"五门必考"取代电子桩和“九选三” 未过科目下月起将按新规考  驾考新规下月起执行 “五门必考”取代电子桩和“九选三”   根据**部驾考新规123号令,从下个月起,新规将全面实施,最大的变化是,科目二“五门必考”取代了电子桩加“九选三”,科目一考试拆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作为科目三的考试项目之一,放在路考后进行。记者从相关驾校了解到,对于今年正在学车但未考完的学员而言,从下个月起,尚未考过的科目将一律执行新标准。不过,已经通过的部分科目与新规定之间如何衔接,车管部门目前仍未给出详细的解释。   未明   已过桩考成绩是否有效?   据了解,日前市区各驾校已经接到车管部门的通知,从2013年1月1日起,广州将按照**部123号令新规开始考试,其中“五门必考”(即倒车入库、半坡起步、侧方位停车、曲线行驶和直角转弯)将取代目前的电子桩和“九选三”,要求一次性预约五门考试并全部考完。  据悉,明年1月1日后所有未全部完成科目二考试的学员都要参与“五门必考”。由于之前电子桩和“九选三”考试是分开预约的,有部分考生已经考完了电子桩而未考“九选三”,还需要按照新标准再考一次倒桩吗?  记者从部分驾校了解到,今年12月31日前通过电子桩考的,明年参加“五门必考”时可免考倒车入库,直接考另外四项。此前也有消息称,如果年底未过“九选三”,电子桩考过也是白考,但此消息暂时无法得到证实。  目前可以确认的是,今年没考完的科目到明年1月1日起,肯定是按照新规定来考试。但对于已考过的科目成绩是否有效,明年是否仍需要按照新规重考,到目前为止,广州市车管部门并未对这一消息予以确认和作出权威解释。   科目二、科目三   可考5次 每次可补考1次   如不合格,其他科目已考成绩作废   根据新规,驾驶准考证明在有效期内,科目二、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的预约次数不得超过5次;每个科目考试不合格的,可以补考一次,即科目二和科目三各有10次考试机会。如果第5次预约考试仍不合格的,已考试合格的其他科目成绩将作废。同时,科目二、科目三考试不合格的,重新申请考试的预约时间由20日缩短为10日。  科目一和科目三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则没有预约次数的限制,科目三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不合格的,已通过的道路驾驶技能考试成绩有效。   倒车入库   杆变线 不能停莫压线   考试中一旦停下,即判考试不通过   据了解,目前桩考和侧方位停车考试中,均在固定的场地上,立有杆和地面标线结合作为参照物。  新规实施后,小型汽车桩考改为倒车入库,两个桩位之间的移库被取消。考试中用规划标线替换标杆,学员考试时,要求车轮不压碰车道边线、库位边线。  “将来学员开车上路时,路上没有杆,靠对车辆熟悉程度来把握,所以取了标杆感觉更真实。改造后,考试场地将以标线代替路沿石,标线下埋设地感电圈,这要求考生对车身有全面把握,并学会看后视镜。”驾校培训人士说。  与此同时,在科目二的5项考试中,都要求不得压边线,不得中途停止,保持连续运行的状态。学员在考试中一旦停下,就会判考试没通过
陇西李氏文化的研发现状与对策思考 文章来源:西部药都网上陇西    陇西李氏文化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1992年以来,在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关怀重视与海内外李氏族人及社会各界同仁的鼎力支持下,陇西县按照 “ 旅游搭台、文化唱戏、经贸受益 ” 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陇西李氏文化研究和遗址遗迹修复工作和打造“寻根问祖观光游”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把陇西李氏文化作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 “ 窗口 ” ,加强同海内外联谊活动,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及经贸洽谈活动,广交朋友,推介陇西,发展旅游文化事业,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陇西的知名度,促进了陇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一、陇西李氏文化的研发现状 一是广泛宣传,扩大了对外影响。通过信 ( 函 )往来、资料交流、新闻媒体介绍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影响较大的宣传活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甘肃日报》、《民主协商报》、《甘肃广播电视报》、《羊城晚报》、《兰州晚报》、《青海经济日报》、《定西日报》、《香港商报》、《南洋商报》、《菲律宾报》、中央电视台、北方电视台、甘肃电视台、定西电视台、广西南宁 “ 世界李氏网 ” 、兰州大学网站、县政府信息网站等 30 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参与了陇西李氏文化报道宣传工作。 2004年 7月 17日,国家邮政局在李氏故里——陇西隆重举行了根据唐代陇西人李朝威著《柳毅传》创编的《民间传说 ——柳毅传书》特种邮票首发式,并出版发行了《陇西李氏文化系列邮资明信片》 3套 7千多册 ,先后向海内外散发了 4万多份《李氏 “ 根 ” 在陇西》、《致全世界李氏同胞的一封信》、《陇原名城一陇西》等宣传材料。编排的《风云陇西堂》节目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演出。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舆论宣传,使陇西李氏文化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是深入挖掘,推广了研究成果。陇西在国内外聘请了 30多位专家学者从事陇西李氏文化史料的搜集、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特别是先后召开了 “ 陇西李氏文化第一次全国研讨会 ” 、 “ 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观光节 ” 和 “ 陇西李氏文化第二次全国研讨会暨西部大开发陇西经贸洽谈会 ” 等 3次大型的 “ 研讨会 ” 和 “ 观光节 ” , 2
中国李姓发祥地甘肃陇西推动姓氏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 打开丝绸版“李氏源流表”,全球第一大姓李姓的起源和发展一览无遗;翻开配有中英文注释的李氏名人剪纸手工画册,古往今来知名李姓人物的形象逼真再现;摊开以绢带相连接的精雕细琢的《道德经》竹简,老子李耳的思想神韵让人茅塞顿开……   这些精致优美、富含李氏文化底蕴的工艺品,是中国李姓发祥地甘肃省陇西县李氏文化传承、联络全球李氏宗亲的“缩影”。   陇西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李氏发祥地,历史上名人辈出。据传,汉代名将李广、唐太宗李世民、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本人或先祖都出自陇西,有“天下李姓出陇西”之说。陇西李氏文化已成为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甘南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   近年来,陇西越来越重视对李氏文化的弘扬,通过集聚民间资本和加大政府投入等方式,力图把陇西打造为世界李氏旅游观光、寻根祭祖圣地,在弘扬李氏文化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作为甘肃唯一一家李氏文化传播民营企业,陇西李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就充分利用陇西李氏文化优势,不断吸引海内外李氏宗亲寻根问祖祭拜先贤,极大地推动了李氏文化的传播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该公司董事长李世俊介绍,公司现已研发了有关李氏文化的工艺品43大类500多个品种,面向海内外李氏宗亲及游客销售两万余件。“这些产品既能让全球李氏宗亲及游客直观感受李氏文化的源远流长,又能拉动陇西这个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除了以工艺品为载体弘扬李氏文化,这家企业还做了大胆尝试,从2011年起刊印涉及李姓历史探究、名人追踪等内容的季刊《李唐文化》,每期印刷2000册,全部赠阅给海内外李氏宗亲。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理事李森林说,陇西还开发了多条李氏文化寻根祭祖及旅游观光线路,这些措施成为海内外李氏宗亲赴陇西旅游人数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现在,当地政府也正积极努力,为弘扬李氏文化,为李氏后裔寻根祭祖创造最为优越的条件,为李氏同族追根溯源提供平台,全面提升地方文化 产业 升级。   从1992年起,陇西先后举办了五次全国性李氏文化研讨会、经贸洽谈等活动,参加福建、台湾、江西、河南等地的李氏宗亲联谊活动和研讨会,并与 泰国 海南李氏宗亲会、台湾桃园县李氏宗亲会、香港新界李氏宗亲会等取得了紧密联系,还对陇西堂、太白故里、李贺墓等一批李氏文化遗址进行了修复保护。   李森林介绍说,去年在陇西政府投入500万元、李氏客商捐资1300万元的支持下,陇西重修了天下李氏族人祭祀先祖宗祠、因李世民御笔亲书而闻名海内外的李家龙宫。   他说,这个重修项目仅是总投资13.5亿元的陇西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一个。全球现有1.3亿李氏后裔,其中可挖掘的经济潜能更大。通过多种方式得以弘扬,李氏文化带来的经济效益日益突显。   从2008年至今,李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每年经济收入均在400万元以上。每年有10多万名来自国内各地和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 美国 、 韩国 等海外李氏族人及游客来陇西寻根问祖。“陇西正在通过弘扬李氏文化实现着文化孕育经济,经济反哺文化的良性互动。”
陇西 名优特产 文章来源: 陇西小吃很有名,客人吃过有好评。 烧鸡粉、卤鸡蛋,荞粉酿皮饸饹面。 牛肉羊肉担担面,桂花元宵羊肉串。 酥饼锅盔大肉面,想吃炒菜进饭店。 想吃一碗饸饹面,馋得涎水往下咽。 浇汤扯面味道鲜,吃上一碗想一碗。 甜醅子、甜又凉,花钱不多尝一尝。 吃了一碗忍不住,酒味甜香再操上。 韭菜包子刚出笼,端着上来热腾腾。 抹上猪油醋辣子,吃上一口还想吃。 腊羊肉的味道怪,吃了还给家里带。 巩昌三绝有传授,火腿口条金钱肉。 说起腊肉更为美,陇西特产猪火腿。 色鲜味香营养高,经久耐放销四海。 口条味美更为香,请客下酒款排场。 金钱肉的味道精,高级食品待外宾。 麻式子、味道怪,大肉爆炒加蒜苔。 擀面皮、吃是柔,各样调料加清油。 麻辣粉、配料杂,香油椒料加芝麻。 豆腐、素鸡、蘑菇串,味道清香胜鱼虾。 刀削面、技术高,一手拿面一手刀。 削在锅里水面漂,汤滚沸腾如龙蛟。 炒面烩面客安排,粉条、豆腐、大肉肥。 清香可口味道好,吃上一次还想来。 糯米粽子很有名,抹上蜂蜜四角楞。 解渴消暑人爱吃,端午佳节送人情。   陇西曾是历史上郡、州、府治之地,陇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古丝绸之路必经之道。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陇西饮食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陇西菜肴。   一、 宴席类 传统的陇西宴席有水八碗、八碗、全十道、十二体、十四体、十八体、二十四体之分。以西北风味为主,酸、辣突出,甜、咸、麻、鲜各异,具有色香味形俱佳之特点。他有荤有素,荤素搭配;有蒸有炒,蒸炒结合;有热有凉,热凉交错;有浓有淡,浓淡相间。纯朴丰盛,雅俗共赏,四季皆宜。 "陇原三绝系列宴"丰富了宴席菜肴,此宴以"陇西火腿腊肉"、"陇西金钱肉"、"陇西腊羊肉"为主要原料烹饪而成,制作工艺精细、配料考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如宴席内的"八卦拼盘"、"金钱鱼翘"、"青龙散金钱"、"鲜党鸳鸯乳鸽"等都造型逼真,使人赏心悦目。"羊十道",用一只羊的不同部位肉做一桌宴席,即十道菜、十种花样、十种风味,名曰"羊十道"。   二、小吃类   陇原三绝:    金钱肉——又名蝴蝶肉,形似金钱,纹展蝴蝶,色艳味鲜,具有滋补强精之特殊功能。相传唐代就为朝庭供品。金钱肉以驴鞭为原料经特殊腌制而成。    火腿——肥者晶莹透亮,食而无腻,瘦者烂若红霞,滋味醇正。火腿腌制始于乾隆年间,历史上销于兰州、西安、新疆,现在已远销美国、韩国等地。曾荣获甘肃名优特产称号。    口条——柔韧脆香,回味悠长,为美食家、好饮者津津乐道。   腊羊肉——腊羊肉,是甘肃传统上乘食品之一,成品肉红亮美观,膘白如玉而不腻,肌红如霞而不膻,香醇可口,味美余长,是馈赠佳宾的理想食品。本品选用西北高原的无公害净区的健壮羊肉为原料,经科学配方、传统工艺研制而成。具有高营养低脂肪无污染的特点,肥而不腻,瘦而不膻,味鲜色艳,醇香可口,为佐酒佳品,可以存放半月而不变味,因其肉味鲜美而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