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琛0932 张琛0932
关注数: 151 粉丝数: 328 发帖数: 28,657 关注贴吧数: 26
国家现场评估组来我县调研《渭河源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 文章来源: (何立刚)10月23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农村经济与地区发展业务部主任何平带领由部分专家教授组成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现场评估组来我县,就《渭河源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进行调研。   副市长陈国栋、市政府秘书长金钟、县委副书记汤晓春、副县长邵鹏以及省市县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县按照建设渭河上游生态保护屏障的目标要求,加大生态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累计完成造林面积55万亩,青贮氨化池55万立方米,用户沼气池1.97万个,梯田建设70万亩,淤地坝64座,谷坊1500座,沟头防护15公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据了解,《渭河源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覆盖陇西县17个乡镇,规划区面积2411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水源地保护、植被保护与建设、水土保持、防灾减灾和中小河流治理等五大建设工程,规划静态总投资18.88亿元,占全市总投资的23.70%,这次受国家法改委委托,由具有权威性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进行调研和现场评估,将在今后逐年分阶段实施。   评估组一行先后参观了我县栾家川流域治理,并进村入户,检查了“一池三改”工程,详细了解了我县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情况,重点就《渭河源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涉及我县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调研。   评估组认为,陇西县面对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条件,坚持不懈的开展以水平梯田、荒山造林、植被保护等为主的生态保护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这对改善流域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评估组建议,尽管陇西县在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自然条件差,治理水平低,全县生态环境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善。通过现场调研来看,《渭河源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非常切合陇西实际,陇西县实施《渭河源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势在必行。陇西县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举全县之力,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比较完善的渭河上游生态综合防护体系,通过兴修梯田、营造水保林、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建设水窖、沟头防护等工程措施,减轻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威胁,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陇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陇西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建设项目,改善了基层基础文化设施,扩大了文化覆盖面。全县先后争取到陇西李氏文化遗址遗迹维修资金528万元,引进了总投资13.5亿元的陇西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该县投资102万元完成了城域网光缆、支干线电缆改造的改造,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组织完成了60000多户农村群众的卫星接收设施转星工作,投资360万元完成了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工程10824户,投入62万元添置数字摄像机10台,新购置和升级改造非线性编播系统4套,全县广播电视台实现了广播电视数字化管理;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全县亮化美化工程。全县建成了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内设舞厅、剧场、展厅等功能室的县文化馆并免费开放。总投资228万元的图书馆综合楼现有读者座席500个,阅览座席300个,馆藏古籍、图书等视听文献资料达到6.9万册,并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项目,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二级图书馆”。如今该馆年接待读者10万多人次,流通文献13万多册次。全县先后投资526万元,按照“四室一厅”(图书阅览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文化科技培训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的标准为11个乡镇建成了综合文化站,并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投资537万元建成215个农家书屋,并现已全部投入使用。全县以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先后创作了歌曲《相聚陇西》、《腾飞吧!定西》、《吊辫子》、《黄芪谣》等,摄制形象宣传片《魅力陇西》;编撰出版《魅力陇西(美文卷、文物卷、书画卷、摄影卷)》、《陇西金石录》等充满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新编大秦腔《梦回陇西堂》、大型情景剧《故里明月》以陇西李氏故里为背景,在近期举办的首届中国·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节期间演出,极大地增强了陇西的知名度和文化的软实力。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