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小巴 小区小巴
关注数: 115 粉丝数: 551 发帖数: 23,725 关注贴吧数: 7
怎样吃肉才健康——WHO将加工肉制品列入致癌物名单 2015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加工肉制品被列入致癌物名单,而且将红肉也列入可能致癌物名单。 白水煮鸡胸、酱牛肉还能不能吃?是不是我以后最好只吃新鲜生肉?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分辨什么是加工肉制品。 是加工肉制品的食物,要满足这两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用盐腌渍;添加了除了盐、味精之外的其他食品添加剂。 根据这个定义,加工肉制品包括:各种培根、火腿、灌肠、香肠、咸肉、腊肉、熏肉。因为他们都加了至少有食盐,然后经过了长时间的腌渍。 需要注意的是,你去超市等地方买来的卤牛肉、酱肘子、红烧肉等食物也是加工肉制品,因为它们可能已经在添加盐后存放了好长时间。即使你能确保它们是刚做熟的也不例外,因为它们很可能会添加了食品添加剂,例如亚硝酸盐。即使你买现成的生肉,例如超市冰柜里的生鸡肉串,厂家会事先进行腌渍。 不仅如此,餐馆里常见菜品里的肉,很有可能也是加工肉制品。例如西式快餐店卖的炸鸡腿,它是事先用汤料腌渍过的。尤其是品牌连锁店,不管是西式还是中式。他们的原料半成品会集中在加工场生产,从开始生产到送到营业店面,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即使是非连锁的餐馆,它使用的肉原料也许是前一天腌好的。 另外,还需要关注非肉类。这类食物虽然不是肉,但也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如果经过了加工,从营养学的食物分类上就与加工肉制品成了同类。 这些食物,有豆制品,例如豆腐丝、五香豆腐干,还有超市里常见的小袋装即食豆制品等等。 另外还有蘑菇制品,例如即食杏鲍菇片,还有连锁餐馆销售的蘑菇饭菜,它们很可能是事先在工厂加工好的带汤汁的蘑菇。这方面的一个实例是吉野家售卖的蘑菇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些蘑菇罐头虽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反而不算是加工肉制品,因为它们的原料里只有蘑菇和水,女孩儿们往往很爱吃以蘑菇为原料的饭菜,觉得蘑菇又营养又美容,但是她们不知道在家外面吃蘑菇饭菜,与吃她们一贯厌恶的卤猪头肉、烤香肠的效果会收到相似的效果。 可见,要想避免吃加工肉制品,可靠的方法是买新鲜或冷冻的生肉,回家自己做。只要你做的时候只放常见调料,并且尽快吃完。那么你吃到的就不是加工肉制品。
如何有效除掉蔬菜水果中的有害物质 蔬菜和水果是健美饮食的必需构成要素之一。然而,即使是最新鲜的,即使是号称的有机的,也会含有有害物质,例如亚硝酸盐。在吃它们之前,经过合适的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有害物的含量。营养学家们已经做过许多这方面的研究。 新鲜蔬菜水果的有害物质,主要有以下三类: 1、亚硝酸盐。 蔬菜和水果是喜爱氮营养素的植物。人工栽培的蔬菜水果,因为施用了大量肥料,体内的硝酸盐含量比较高。这些硝酸盐会慢慢转变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许多人习惯长时间浸泡蔬菜。然而一项研究发现,长时间浸泡反而会增加蔬菜中的亚硝酸盐。正确的做法是,清洗蔬菜时最好用流水冲洗3—4次,如果要浸泡,不要超过20分钟。营养学家的一些研究帮我们发现了减少亚硝酸盐的方法: 1). 叶类进行短时间的开水焯烫。 2). 根茎和瓜果类去除表皮,不要因为表皮的营养含量更高而吃它。 3). 凉拌蔬菜或水果时,加入蒜泥和柠檬汁。 4). 蔬菜水果不论生熟,越存放亚硝酸盐含量越高,因此应尽快食用。 5). 如果你需要把做熟的蔬菜水果保存一段时间再吃,那么在刚做熟时把要存放的部分趁热装到餐盒里密闭,放凉后放入冰箱保存。这么做能让其中的细菌最少,而细菌是产生亚硝酸盐的主力军。 6). 尽量不要吃腌制的蔬菜水果。实在要吃,在腌制时放入葱、姜、蒜、辣椒等佐料,能加快亚硝酸盐的分解。并且腌制要等至少两个月再吃。
红酒促进修复肌肉?得看喝多少 几十年前,科学家发现了红酒对延缓衰老的好处。持续不断的研究给红酒带来了“长生不老药”的绰号,而针对红酒的讨论也始终不曾偃旗息鼓。 红酒中富含白藜芦醇(resveratrol)。这个东西的确能加快细胞的修复,让你活得更长。但最近科学家发现,只有在剂量很小时才有这样的效果,如果摄入过多,它非但不会减慢衰老的速度,反而会使衰老加速。 科学家对这种化学物质与“卫星细胞”互动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卫星细胞”在修补受损肌肉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白藜芦醇根据其使用浓度的不同,起到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实验发现,小剂量的白藜芦醇可以加快细胞的修复进程,但大剂量则会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 该研究由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汉斯·迪根斯(Dr Hans Degens)博士带领。他们的研究结果势必在与心脏病、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斗争中掀起巨大巨大反响。 迪根斯博士表示:“强壮的的肌肉和强大肌肉修复能力对于健康的生活来说至关重要,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如此,因为老年人一旦发生肌肉衰退,将极大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所以我们分析了白藜芦醇在促进肌肉修复和减少氧化紧迫中起到的作用。发生氧化紧迫时,自由基将加速人体的老化进程。” “肌肉干细胞在修复受损肌肉、并最终融入受损肌肉纤维时,会经历一个循环过程,” “使用小剂量的白藜芦醇会促进这个再生过程。然而,如果剂量增大,白藜芦醇便无法减缓氧化紧迫和衰老速度,甚至对肌体的修复循环造成阻碍。” “结果显示,实验结果取决于白藜芦醇的剂量大小,但究竟要多少剂量,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我们说不清喝红酒和吃巧克力到底对修复肌肉有没有什么帮助。” 相关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使用肌肉干细胞进行了实验,并将结果发表在了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 他们还对肌肉的再生过程进行了测试。肌肉再生由肌肉前体细胞(即卫星细胞)的激活开始。 低剂量的白藜芦醇(10微克分子)能够促进卫星细胞的激活,而当剂量增加到40至60微克分子时,则会阻止卫星细胞的激活,甚至会对细胞造成损害。 白藜芦醇可以保护紫葡萄、可可豆和日本紫菀不受感染和干旱的伤害,10年来,专家一直认为,这也许可以帮助人类延长寿命。 去年12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报告也证实了白藜芦醇起到的积极作用,认为它会仿效一种保护性的酶,而这种酶此前从未被深入研究过。 科学家们在老鼠身上进行了实验,发现当将白藜芦醇和该种名为TyrRS的酶结合使用时——在自然条件下,生物体内也会发生这种情况——它们的组合便会仿效一种名为酪氨酸的氨基酸,对细胞修复起到积极作用。
美国发现中草“防己”提取物可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 新一期的《Science》于2015年2月27日出版发行。其中刊登了一篇论文,宣称发现了埃博拉病毒的细胞感染机制,并找到了一种可有效预防该病毒感染的中草药提取物。 这是美国得克萨斯生物医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的最新发现,作者称药物已经小鼠实验证实,无明显副作用和耐药性,有望成为一种防治埃博拉病毒的理想候选药物。 根据WHO的最新报告,埃博拉病毒已造成全球超过9400人死亡,且尚未呈现出减弱的迹象,目前在西非仍然有成千上万的感染者。这种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出血热,目前还没有经过批准的疗法或者疫苗。 得克萨斯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已经在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对埃博拉病毒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以期找到可靠的疫苗、疗法和检测病毒的方法。负责此项研究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科学家罗伯特·戴维和尤因·哈赛尔主要专注于在病毒侵入细胞与细胞因子互动之前对其进行阻断,因为这是打击感染的关键第一步。 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首先会通过与几种类型细胞表面蛋白结合进入细胞,然后通过内体途径或通过膜结合途径将病毒传送到其他细胞当中。在内体感染过程中,细胞中的钙信号能帮助细胞间通过生物电进行交流,但此前一直没有找到参与这个过程的方法。 戴维说,他们发现细胞中的两个孔隙通道(TPCs)是参与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重要钙传感器,而只有TPCs打开的情况下,病毒才能正常工作。这两个孔隙通道其实是内涵体在细胞中以及在细胞与环境中进行移动的一种并不常见的钙离子通道。研究团队因此确定这两个通道在埃博拉病毒感染中起到关键作用,而这种现象此前还没有在任何其他病毒感染中被发现过。 除了确定这个关键感染机制,研究小组还发现了一种具有一定疗效的潜在的治疗方法。通过与德国慕尼黑以及美国西南研究所合作,戴维的团队对多种小分子进行了测试,最终发现一种从中草药“防己”中提取的、被称为粉防己碱的小分子能够帮助小鼠抵御埃博拉病毒感染,且目前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这种药物在实验中几乎没有任何与细胞毒性相关的证据,所需剂量小,未表现出耐受性,可以说是目前最理想的测试药物之一。 戴维说:“当我们进行小鼠实验时,粉防己碱成功阻断了病毒的复制过程,显示出了在病毒侵入细胞前将其阻断的能力,完全切断了病毒的连续感染过程。我们很高兴这项研究为世界各地积极寻找有效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科学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接下来,我们将对这种药物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展开测试。” 注: 防己,又名粉防己、粉寸己、汉防己、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是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的干燥根。其含有多种异喹啉生物碱,主要有粉防己碱(tetrandrine )、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二甲基粉防己碱(dimethyltetrandrine)以及小檗胺(berbamine)等。
科学新发现:新爱滋病毒株发病缩短至3年 新的EBioMedicine期刊发表了一篇发现了会使感染者快速发病的CRF19爱滋病毒的论文。 国际研究人员最近在古巴患者身上发现一种新的爱滋病毒(HIV)株,感染3年内即可发展成爱滋病,患者甚至可能还没发现自己感染病毒就已经发病。研究人员表示,新病毒株的发病速度极快,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恐怕根本来不及治疗。 比利时鲁汶大学(University of Leuvan)医学教授范德姆(Anne-Mieke Vandamme)是在接获困惑的古巴卫生官员通知后,开始研究这种新的爱滋病毒。鲁汶大学临床暨流行病毒学实验室研究人员,从73名古巴爱滋病带原者身上采集血液样本,其中52人已确诊发病,另外21人则未发病。这73名患者3年前接受爱滋病毒检验时均呈阴性,也未接受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发病快 恐来不及治疗 接着,研究人员以这些样本与感染爱滋病毒逾3年后才发病的患者血液样本做比较,发现感染变种新爱滋病毒株的患者会在3年内发病,但感染一般爱滋病毒者在未治疗情况下,平均5到10年后才会发病。 爱滋病毒发病的速度快慢,通常与特定爱滋病毒亚型无关,而是取决于患者免疫系统的强弱,但在古巴发现的病毒情况并非如此。研究人员发现,这种侵略性强大、名为CRF19的新爱滋病毒株,实为爱滋病毒A、D和G等3种亚型的综合体。 新病毒罕见 古巴普遍 范德姆表示,「我们发现一种只在发病速度快的患者身上才有的突变爱滋病毒株,患者全都在感染3年内发病,其他2个对照组患者体内则未发现这种新病毒株。」感染新病毒株患者血液里的病毒数量,以及免疫系统为因应爱滋病毒所生产的防御性趋化激素RANTES数量都更高。 这种新病毒株曾在非洲出现过,但病例过少无法充分研究,在古巴则更为普遍。尽管这种侵略性强大的新病毒株对多数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有反应,但等到患者发现自己感染病毒时,多半为时已晚而药石罔效。 研究人员强调,有多名性伴侣且从事不安全性行为的民众,感染多种爱滋病毒株的风险也会增加,应尽早并经常做爱滋病毒检测。
美国打算撤除胆固醇的食用上限建议 美国联邦政府长久以来均警告民众,避免食用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不过,卫生官员透露,负责检讨「国家饮食指南」(National Dietary Guidelines)的专家小组,将在最新的报告中提出建议,废除胆固醇含量高饮食对健康威胁的警告。 几十年来,美国联邦政府一直警告民众要减少胆固醇含量高的饮食。不过,目前许多营养专家均相信,摄取胆固醇可能不会严重影响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或是让健康成年人升高心脏疾病的风险。 现行的2010年版指南建议一般人每天食用的胆固醇以300毫克为上限,亦即约一个鸡蛋内的胆固醇含量。不过,饮食指南顾问委员会在去年12月开会研讨后,已决定不再把蛋黄等食物含有的胆固醇,视为「关切的营养物」。 联邦卫生与福利部的官员表示,预期该委员将在几周内公布一份报告,以让联邦当局做为修订国家饮食指南的参考。而该委员会在报告公布之前,将不会对外发表评论。 卫生与福利部在声明中说:「今年的饮食指南顾问委员会目前正在完成提交联邦当局的最后报告,报告中将详细列出委员会的科学建议。」 对于一般视为「坏胆固醇」(LDL)的高标准,该委员会并未改变警告,因为坏胆固醇与心脏疾病有关,并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饮食指南顾问委员会的报告在送交卫生与福利部和其他联邦部门后,最后将由农业部决定哪些建议可纳入国家饮食指南。
两天喝水三公升 台北女婴水中毒 台北一名1岁7个月大的女童突然全身抽搐及眼珠上吊,被送至儿科急诊,血液检查结果为低血钠、低血清渗透压,原来她因肠胃炎而腹泻,家长担心脱水,两天内补充三公升水,竟引发癫痫。 三军总医院小儿部主治医师徐万夫指出,婴幼儿因肾脏尚未发育成熟,若在短时间内给予大量水分,肾脏无法即时排出水分,就可能造成血液中电解质被稀释,以致出现低血钠、低血清渗透压等问题。 徐万夫说,最近陆续收治两名癫痫幼儿患者,原因都与短时间喝太水有关,所幸即时治疗,并无大碍。这名1岁7个月大女童因全身抽搐及眼神上吊持续30分钟,被送急诊;家长主诉,宝宝近两日罹患肠胃炎,不停拉肚子,因担心脱水补充了三公升开水。 另一个案为八个月大的男婴,症状同为全身抽搐、眼神上吊,病童妈妈指出,孩子出现咳嗽、腹泻等轻微感冒症状,为了补充水分,特地在泡奶时多加一点开水。 徐万夫表示,平均每汤匙的奶粉应搭配30cc温开水,但病童妈妈却一口气增加八倍的水,一汤匙奶粉加入250cc开水,宝宝肾脏无法负荷,排出多馀水分,就会导致癫痫症状。 宝宝腹泻,该如何补充水分?徐万夫指出,宝宝如果脱水,会有黏膜皮肤乾燥、尿量减少等情形,还可能出现躁动不安、昏睡等症状,此时家长可采少量多次方式补充水分,最好在医师或药师指示下,口服电解质液比较安全。
高富帅青史,偶不,是情史 C罗和伊莲娜的分手,极有可能会成为本年度足坛的最大花边新闻。 在相恋五年之后,这对“金童玉女”也终于分道扬镳。至于分手的具体原因,媒体曝光称是C罗的母亲很看不惯伊莲娜,而C罗则是众所周知的“听妈妈的话”的好孩子,母亲的意见他肯定会充分考虑。 在和伊莲娜分手之后,高富帅的情史再次成为媒体感兴趣的话题,他到底睡过多少女人,也是人们非常希望知道的八卦内幕。 从当初的“纯屌丝”,到后来的“高富帅”,C罗在遇到伊莲娜之前,身边的女人犹如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这里面,既有一些社交名流大牌明星,让C罗享受了钓到“白富美”的乐趣,亦有一些别有用心希望借助其出名的女人,而风流倜傥的C罗即使做了“凯子”,似乎也不介意,毕竟你情我愿的事情谁也没资格说三道四。 那么C罗到底有过多少个女人?如果我们把C罗想象成对伊莲娜忠贞不渝的好男人的话,那么这个数字就应该是69。 因为在2011年的时候,德国《图片报》曾经爆料称,C罗一共和69名女子发生过关系,C罗认识伊莲娜是在2010年,以C罗对伊莲娜的感情,两人交往之后其出轨的次数似乎不大,所以这个数字应该不会有大变动。 结论:C罗一共睡过大约70-80个女人,肯定小于100人。从这个数字看,作为一名高富帅,C罗其实算是个不怎么花心的人。
爱吃鱼片粥中招 男子胆管取出20多条肝吸虫 广东珠海市民张先生几天前因右上腹部疼痛难忍,到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就诊。 当时,患者已出现轻度黄疸,查肝功能胆红素已经升高,该院外科主任蒋晓松经检查,发现张先生胆总管下段结石梗阻,在完善各项检查及术前准备后。蒋晓松主任为患者行急诊腹腔镜胆管手术。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手术过程中,蒋主任发现患者胆管内有许多正在蠕动的小黑虫,原来这些小黑虫为肝吸虫活体,这也是患者胆道感染的根本问题。 取出肝吸虫的过程十分考验技术,这不仅要求医生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高超的腹腔镜手术技巧,最终蒋晓松主任为患者取净所见肝吸虫并去除胆总管结石。当家属看到手术标本及肝吸虫虫体时都特别惊讶,十分感谢医生。 手术后,经医生了解,原来张先生8年来,一直喜欢在早餐档口吃生滚鱼片粥,鱼类为草鱼,淡水鱼的一种,他说“鱼片烹煮时间短,味鲜。长期食用,也没有发生腹痛症状。” 目前,经过术后的进一步杀虫治疗,该名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康复出院。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们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成虫寄生在肝内胆管系统,尤其在胆管的分支部分。轻度感染可无症状,重者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和侏儒症,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和胆管阻塞等。” 从病者胆管内取出的虫体:鱼肉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
新型饮食,特别适合健美吧友! 在饮食保健上,中西方观念有着巨大的差别。 西方对营养的看法一致遵循着理科生的方式:需要什么吃什么。有基于此,西方保健行业一直流行生产各种经过人工提纯货合成的营养制剂。 几十年来,西方营养学家们逐渐认识到人类应该从天然食物里获取营养,而不是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提取出来再吃。在今天,无论中外,最严格的给宇航员配制的饮食,也是以天然食物为主要原料、制作成的饭菜,不同的是经过了特殊包装。不过,理科生的观念依然盘固在西方消费者们的大脑里。他们的一日三餐虽然是用天然食物做成的美味饭菜,但是如果一旦认为自己需要补充某些营养素,西方人的第一反应仍然是去买这些营养素制品来吃。这不仅表现在微量营养素上,淀粉和蛋白粉就是最好的例子。油脂也不例外,有人会每天口服食用油,而不是用这些油去做菜吃。 美国新出现一家做食品的奇葩创业公司Soylent,说它奇葩是因为,Soylent 想改变人们吃东西的方式,它根据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以理科生的方式把各种营养素配齐,所用的原料都是标准化的产品,比如玉米淀粉、乳清分离蛋白、维生素C粉剂,配好之后打成粉末状包装。消费者可以直接从超市或者食品店里采购。要吃的时候加水搅拌均匀,一杯下肚,午饭解决了。 Soylent 的拥护者大都有种 Lifehacker 的范儿,在他们眼里,吃饭只是获取营养和能源的一种方式,色香味以及和谁一起在哪吃都是附加,相比起决定吃什么,准备食物,再花时间吃掉并清洗餐桌,生活中还有更美好的事情值得去追寻。 Lifehacker 还有一种特质,那就是喜欢有自己的版本。Soylent 官方公布了自己的配方,同时鼓励大家DIY出独家的版本一起分享。想减肥的,喜欢素食的,信奉酮体饮食法的,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Soylent。 除了提供极简的方便食品之外,Soylent 还有更大的梦想。Soylent 现在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其实还是来自于相对低效的传统农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食物问题。他们有宏大的规划,希望能研发出一种藻类,这种藻类可以直接生产出足量的营养元素,直接作为 Soylent 的原材料。如果能够成功,人类就不需要种田了,直接在水池里养这种藻类,食物问题就解决了。 这种想法是不是挺荒诞不经?一眼看去前面的坑无数,属于登月式的事业。然而,Soylent 最近拿到了 A16Z 领投的 1000 万美元第一轮融资,算是个不错的开始。 不过如何让人类放弃自身千万年来进化出来的对食物口味的味觉,变成喝汽油的机器人,Soylent大概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远的不说,只说在中国,要让人们改变自己的口味,往主食里增加一个新品种:土豆,就已经让专家们头痛不已了。
减肥脂肪减到哪里去了? “我减肥后减去的身体脂肪哪里去了?”这是健身者常问的一个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私人教练、营养师会这样回答你:“它们在你运动的时候被转化为热量。”,即使是医生,往往也会这么说。 这个问答看起来十分正常,没什么奇怪的地方。然而答案却是荒唐的。实际上,你只要知道中学物理的知识,就能找到它的荒谬之处:物质不可能消失而转化为能量,它们只能转化成另外的物质。物质不可能消失掉,脂肪肯定是变成了其他东西,被排出了体外。 《英国医学期刊》最近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者展示了减去10千克的脂肪需要吸入29千克的氧气,而这个代谢过程会产生28千克的二氧化碳和11千克的水。 “有关体重减轻的代谢过程竟然存在这么多无知和困惑,这真是令人感到惊讶,” 新南威尔士大学生物技术与生物分子科学系主任安德鲁·布朗(Andrew Brown)这样说道。“正确的答案是,大多数减轻的体重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呼吸排出身体外,进入空气里。”另一名作者、澳大利亚电视科学节目主持人物理学家鲁本·米尔曼(Ruben Meerman)这样说道。 米尔曼因个人经历而对体重减轻的生物化学机制感到很有兴趣。 “2013年,我减了15千克,我只想知道这些体重哪里去了?经过了自学生物化学的速成课,我意外发现了这一结果。随着全世界肥胖症危机的产生,我们应该知道这样一个简单问题的答案。竟然几乎没人知道正确答案这一事实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当我向安德鲁展示我的计算结果时,我们两人才意识到目前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实在有限。” 今年三月米尔曼在ABC电视台催化剂科学项目里采访布郎教授有关体重减轻的科学时,两人正式碰面。“鲁本对体重减轻的生物化学的创新方法是追踪减掉的脂肪里的每一个原子,而据我所知,他的结果在该领域是前所未有。”布朗教授说道。“他曝光了大众和健康专家对体重丢失的理解存在的一个意外黑洞。” 如果你追踪丢失的10千克脂肪,你会发现,8.4千克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肺呼出,剩下的1.6千克变成水,以尿液、排泄物、汗液、呼吸、眼泪和其它体液的形式排出。“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是不可见的。” 米尔曼说道。 在调查的150名医生、饮食学专家和私人教练中,超过50%的被试者认为脂肪被转化能量和热量。“这违反了物质守恒定律。我们怀疑这一误解是有关体重减轻能量进/能量出的口头禅所导致的。” 有些被试者认为脂肪的新陈代谢是通过排泄物排出,或者转化为肌肉。“我们在研究中所遇到的各种误解揭示了人们对人体基本工作原理的基本方面竟然是如此不可思议的不熟悉。”研究作者这样表示。 研究人员面临的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便是仅仅呼吸更多是否会减重。答案是否定的。超出人体代谢率所需要的频繁呼吸会导致换气过度,从而引发晕眩、心悸和失去意识。 被问得第二多的问题是体重减轻是否会引起全球变暖。“这显示了有关全球变暖所存在的误解,后者是由深埋地下的化石有机体里围困的古代碳原子被释放所致。人体呼出的碳原子仅仅是植物产生的食物被围困几个月或者几年后就被释放回大气层。” 米尔曼说道。 米尔曼和布郎教授建议将这些基本概念引入中学课本和大学生物化学课程里以纠正普通大众以及健康专家对体重减轻存在的广泛误解。
超导领域新发现——赝能隙会抑制物质的超导性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物质的神秘状态赝能隙与高温超导性相互竞争的首个直接证据:赝能隙“抢走”了高温超导体中的电子——这些电子本来可以配对并以百分之百的效率让电流通过超导材料。这项研究由斯坦福大学和美国能源部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科研人员主导,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新一期的《自然》期刊上。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科学家在氧化铜超导体的能谱中发现了一种令人困惑的能隙,并将之称为赝能隙。这种赝能隙看起来很像超导体中的电子留下的能隙,但是它是在十分温和的温度下出现,这种温度下不可能实现超导性。它是超导行为的导入阶段?还是一种将超导性抑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竞争状态?它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答案。 新研究发现,赝能隙是阻碍超导体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的“绊脚石”之一。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科学家桥本表示,他们发现了确凿的证据,证明赝能隙与超导性相竞争并抑制超导性。如果采取某种办法消除这种竞争关系,或更好地处理它,科研人员就可能提高超导体的工作温度。 他们使用了一种叫做“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的技术将电子从氧化铜材料中撞击出来。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22日报道,通过绘制这些被“驱逐”的电子的能量和动量的能谱,他们得以了解电子在材料内部的表现。最终,他们通过多种测量发现,在关键的临界温度点,赝能隙和超导性在为争抢电子而相互竞争。 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教授托马斯·德弗罗形象地解释说,赝能隙倾向于将那些试图进入超导状态的电子吞进去,电子忙着在赝能隙中跳舞,超导性试图插进来,电子却不让它加塞儿。之后,当材料进入超导状态时,赝能隙就缴械投降,把电子释放出来了。“这是我们获得的关于赝能隙和超导性相互竞争的最强烈证据。” 德弗罗说,科学家依然不知道是什么导致赝能隙的出现,这是这一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为显然它在阻止超导体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 但是科研人员认为这一研究结果为更深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桥本表示,现在他们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模拟出赝能隙和超导性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改变参数来弄明白赝能隙到底是什么。桥本认为,竞争可能仅仅是两者关系的一个方面,还有更多深奥的问题等待破解,比如,赝能隙对于超导性的出现是不是必要的?
这肌肉,吓尿! 43岁的巴西人阿林多·德索萨,拥有有维度为75厘米的肱二头肌!被誉为巴西“最强肌肉”,不过他的肌肉不光是锻炼的结果,还要注射一种油和酒精的混合物。 朋友因注射过量而死亡 巴西的一些健身者为了长肌肉,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注射一种油和酒精的混合物。这种填充剂能令肌肉膨胀,但德索萨也承认,它可能导致危险的感染,一些使用这种方法的健身者最终不得不截肢,还有一些甚至死掉了。 德索萨表示:“我的朋友保利尼奥就是这样送了命,我也用了这种填充剂,但我没有像他一样过量使用,我不建议任何人注射这种油和酒精的混合物。我已经不再注射它,但总有再次注射的想法,不过我还是控制住了自己。” 致命注射物很容易购买 德索萨在别人的建议下开始注射一种油和酒精的混合物来促进肌肉增大,但这种混合物有感染的危险。两年后,在看到一些使用者的副作用后,德索萨开始担心自己的健康。他的家人也非常担心,希望他能放弃健身,好好地去组织自己的家庭,因为很多女性并不喜欢硕大的肌肉。 德索萨注射的填充剂据称大部分成分是矿物油,也含有少量的酒精和麻醉剂。他表示,在网上和小药店里很容易买到这种填充剂,巴西和南美的健身界中这种填充剂很流行。 这就是名副其实的“死肌肉”?这形状,简直就是大瘤子啊。胳膊变形的太厉害了,很象一种海虾的钳子。。。
肥胖危害大:男子700斤,过胖死亡 阿根廷圣胡安省的36岁男子维克多,体重350公斤。几个月前,他的心脏因为无法承担长期的肥胖负担,发病而死。维克多因为过分肥胖几乎已经丧失了行动能力,一直躺睡在床上。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佳,住房破旧,他的兄弟使用铁件和木材为他特制了睡床。 维克多的母亲说,维克多从孩提时代就患有肥胖症,他尝试过好几次康复治疗,两年前他曾经成功地使自己的体重减轻了140公斤,再减掉50公斤体重就可以达到正常的标准了。但是当时因为腿部发生血栓,不得不暂时停止治疗。 当维克多决定再次进行身体锻炼时,却没有人愿意搬动他,因为他的身体实在太庞大了。出租车司机因为担心维克多有可能压坏车上的设施,要求他多付三倍的车费。这使维克多十分沮丧,体重又开始迅速增加。 去年10月时,维克多的家人为他称量体重时,发现他已经达到280公斤。医院的护士则估计维克多现在已有350公斤。 由于身体过分肥胖,维克多的健康状况十分糟糕。他在去世一个月前开始显得萎靡不振,他走路要扶着床,在床上不能翻身,就连喘气都很吃力。因为感到屈辱,他也不想吃东西,甚至都不愿意为了喝水而动一动手。 临终那日下午17点左右维克多感到身体不适,家人为他叫了救护车,但随车医生只给他打了一针镇静剂就驱车离去。维克多感到胸痛,出汗,在晚上23点时他的健康状况趋向开始恶化,终于在凌晨去世。 当地保险局负责人表示,他们需要能承受住维克多体重的病床。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们后来在一家医院找到了一张足够结实的床,但是医院的门不够大,这张床载上病人以后无法进入病房。
科学新发现:把白色脂肪转化成棕色脂肪? 哈佛干细胞研究所(HSCI)的研究人员在控制肥胖症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将之称为朝“研发可取代跑步机的减肥药片迈出了第一步”。当然这种药片不可能提供锻炼所带来的全部益处。 HSCI首席研究人员、哈佛大学干细胞和再生生物学系副教授Chad Cowan和来自哈佛大学以及哈佛大学附属机构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的项目小组成员表示,他们创造了一个利用人体干细胞的系统以调查潜在能够将白色“坏”脂肪细胞转变为棕色“好”脂肪细胞的化合物,他们目前已经发现了两种可能在人体细胞里完成这一转变的化合物。 将研究发现转变为安全有效的药物疗法并非易事,这些发现还需要其他研究小组进行重复试验,并被进一步改进才有可能转变为临床疗法。然而,Cowan表示目前发现的两种化合物“以相同的分子为目标,这些分子在炎症反应里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如果病人坚持长时间服用它们,他的免疫系统或可能受损。”这表明这些化合物需要经过改良才可以使用。然而,其中一种化合物已经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上市。 白脂肪细胞以脂类的形式存储能量,它在肥胖症、2型糖尿病和相关疾病,包括心脏疾病的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以老鼠作为实验对象的实验里,棕色脂肪细胞能够老鼠体内降低甘油三酸酯水平,减少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抗胰岛素性,并燃烧白脂肪。 当身体摄入过多能量,它会以脂类的形式存储在白脂肪细胞里。当有太多能量摄入而无法完全燃烧时,身体里的成年干细胞会产生更多白脂肪细胞,从而增加个体的脂肪负担。 Cowan的研究小组发现两种小分子能够将脂肪干细胞——一般只会产生白色脂肪——转变为类似棕色的脂肪细胞。这些类似棕色脂肪细胞能够燃烧过多的能量,从而减少白脂肪细胞的大小和数量。这项研究被发表在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上,这篇文章的首席作者是Cowan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安妮·穆瓦桑(Annie Moisan)。 Cowan表示,“我们真正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化合物被注射到动物身上时会产生相同的效应,但如果将它们移除,这种效应就消失了。但我们观察到的却是从白脂肪细胞到棕色脂肪细胞的稳定转变。” “你的身体在不断耗尽脂肪组织,”Cowan解释道。“因此如果你接受转变这些细胞的药物治疗,每一个新的脂肪细胞将更活跃的进行新陈代谢,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转换为棕色脂肪,”从而减少发展为2型糖尿病以及其它与脂肪堆积有关的疾病的可能性。 7年前Cowan就开始研究脂肪细胞,当时他创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后者最初隶属于MGH再生医学中心。“我希望利用源于干细胞的脂肪理解类型2糖尿病和肥胖症,这也是我的实验室目前仍在进行的研究。”Cowan表示。
哇塞!我的工资又被增长了~~ 隶属于联合国的国际劳工组织在其两年一度的工资报告书中指出,2013年亚洲工资平均增长6%,其中以中国9%的增幅最高。相比之下,2013年全球工资平均增幅为2%。 虽然亚洲整体工资自本世纪以来已取得近两倍半的增长,但仍有多个亚洲国家的薪酬回报远落后于发达经济体。报告书说:“亚洲三分之一的员工仍处于每天赚取不到二美元(约2.63新元)的国际贫穷线下。” 环球金融危机对工资增长的冲击在亚洲未完全消散,目前6%的工资涨幅仍低于2006年与2007年危机爆发前至少7%的增长水平。 东南亚工资增长5.3% 亚洲的工资增长主要归功于区域最大经济体中国,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去年的工资涨幅为7.1%,其他亚洲地区的表现则没那么亮眼,例如东南亚工资增长5.3%、南亚2.4%。 亚洲各国的平均工资水平也大相径庭,每月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包括尼泊尔(73美元)、巴基斯坦(119美元)、柬埔寨(121美元);处于另一端的高收入国家包括新加坡(3694美元)、日本(3320美元)。 就发达经济体而言,去年的工资涨幅仅0.2%,2012年为0.1%,这都比金融危机以前的大约1%的年增长来得低。 国际劳工组织副总干事波拉斯基说:“发达经济体的整体工资增长在过去两年里,放缓至接近于零,甚至有个别发达经济体的工资实际上出现了下降……这些经济体的家庭需求大多因此显得疲弱,欧元区面对越来越大的通货紧缩风险。” 去年实际工资不及2007年水平的发达国家包括希腊、爱尔兰、意大利、日本、西班牙和英国。 波拉斯基告诫,欧洲、日本的工资降低并不一定意味着钱转入了其他地区的劳工口袋里,因为很多人其实把钱收了起来,而不再投资于对劳工有利的领域中。 发达国家的薪资虽停滞不前,但劳动力却提升了,这显示经济增长成果分配不均,劳动者没获得应有的份额。 波拉斯基因此呼吁相关国家的政府通过制定或提高全国最低工资,并强化劳资集体谈判来纠正这方面的不平等。
新发现支持了海藻协助人体对抗炎症的功效 现代营养学认为,海藻、真菌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富含抗氧化剂、多酚、多糖类等对身体有益的营养素。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WHO在几年前曾建议人们多喝蘑菇汤,因为它富含多糖;在中国,做化疗的癌症病人会被医生建议多吃炖银耳。 均衡饮食德的一个原则就是: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进食的蔬菜类食物中要有20%以上选择海藻和真菌。 我国对健康老年人的饮食建议是:正餐中,菜肴的安排应该是:一荤、一素、一菇。意指:一道荤菜、一道素菜、一道海藻蘑菇菜。 最新一期的《SPOC ONE》综合卷发表了日本的一项研究成果。日本东京工科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波状网翼藻所含的藻醇能抑制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形成溃疡的大肠炎症,病因不十分明确,治疗非常棘手。 波状网翼藻这个名字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说到海带、裙带菜,几乎就人人都知道了。波状网翼藻是褐藻中的一类,多分布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北太平洋地区。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沿海居民常吃的海带和裙带菜就是其代表。 东京工科大学的佐藤拓已教授率领的研究小组,在利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鼠进行研究时发现,让实验鼠口服波状网翼藻所含的藻醇,实验鼠大肠中的溃疡明显得到抑制。此外,藻醇在试管内也明显抑制了炎症反应。 进一步分析发现,藻醇能对一种转录因子Nrf2的活化发挥作用,缓解炎症反应,从而抑制大肠溃疡发生。 溃疡性结肠炎一般认为与压力及免疫异常有关,会反复出现持续的腹泻及便血,也可能因此引发全身性疾病。目前只能利用美沙拉嗪、类固醇等治疗,如果没有效果则只能切除大肠。 研究人员认为,新发现将扩大褐藻类的利用范围。他们准备与制药公司和食品公司合作,将藻醇应用于药品和健康食品,开发溃疡性结肠炎新疗法。
美国蔓延一种新致命传染病,“新艾滋病” 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警告,美洲查加斯氏病(Chagas Disease)正肆虐美国,估计已有逾三十万人受感染。 该病由吸血昆虫引起,潜伏患者体内初期没有症状,一旦发展到出现症状,you可能导致心脏衰竭或其他致命疾病,因为这一发展特性与艾滋病毒(HIV)早期扩散的情况相似,故又称为“新艾滋病”。 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会学会研究员在近期的年度会议上指出,若及早发现美洲查加斯氏病尚可治愈,但往往病征后期才显现。 他们表示确诊人数之高感到惊讶,对美洲查加斯氏病引发心脏病的高病发率亦感意外。专家表示,许多医护人员不知道该病的流行程度,亦缺乏认知,故未能及时发现病人受感染。 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家加西亚(Melissa Nolan Garcia)说:“如果不及时治疗,这种疾病可以致命。” 他说:“感染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直到病情恶化到出现症状时治疗已起不到任何作用,我们称之为‘无声的疾病’。” 研究人员在2008至2012年间分析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献血者,地发现每6500人中就有1人患有美洲查加斯氏病,比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估计高出50倍。 美国疾控中心称,最初美洲查加斯氏病只在墨西哥及中南美洲被发现,但其后从南部边境通过人和动物传入美国,目前估计有超过30万美国人已经感染了这种可能致命的疾病。 美国疾控中心指出,目前虽有两种治疗该疾病的药物,但可能引发神经损伤、恶心、体重减轻等副作用,仍未获当局批准使用。
最新发现:每天喝大量牛奶对身体有害 你也许听说过源自国外的一种力量训练方法——每天只喝7~8升的牛奶,不吃其他任何食物。这个方法的发明者认为,既然奶是哺乳动物幼体的唯一食物,那么它足以满足所有需要的营养。 不过,这一看法并不正确,因为动物幼体对营养的需要与成体是不一样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膳食纤维。对新生的婴儿来说,膳食纤维是对肠胃有害的垃圾,而对成年人来说却是维持肠道健康的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一般认为,牛奶是营养非常丰富的食物。喝足量的牛奶能够补充钙质,减少骨折的风险,因为它含有钙和维生素D,这些对于骨骼强健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牛奶与健康的关系的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牛奶可以防止心胀病和中风,另一些研究得出的结果却相反。 最近,瑞典Uppsala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该团队调查了牛奶相比于酸奶、奶酪是否有潜在的危害机制。因为牛奶中含有的大量的乳糖和半乳糖乳糖和半乳糖,而酸奶、奶酪等奶制品中的乳糖和半乳糖却少得多。在动物研究中,人们已经发现摄入大量的乳糖和半乳糖会引起细胞损伤、免疫力受损和过早老化。 研究者们对由61433名女性和45399名男性组成的自愿者完成了食物食用频率的调查问卷,总共有96种常见食物,包括牛奶、酸奶和奶酪。对其中的女性进行了20年的追踪后发现,其中有15541人死亡、17252人髋部骨折。 研究发现,对于女性来说,喝大量的牛奶并没有降低骨折的风险。那些每天喝三杯牛奶(平均680ml)的人,比起那些每天喝少于一杯牛奶的人来说,死亡的风险高出了两倍。而对实验中的男性平均进行了11年的追踪,在这期间有10112人死亡,5066人出现了骨折,1166人出现了髋骨骨折。结果发现,男性喝过多的牛奶也会增加死亡的危险,虽然比女性小的多。 研究者对血液和尿液进行测试后发现摄入大量的牛奶与炎症和氧化压力有关。相反,多吃奶制品,如酸奶和奶酪——低乳糖含量会降低死亡率减少骨折,尤其是对女性来说。 该团队的带头人Michaëlsson教授表示,研究表明乳糖和半乳糖肯定脱不了干系,它们会加剧炎症和氧化压力,这可能会伤害身体内的细胞。结果需要谨慎解释,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英国萨里大学营养科学系主任Sue Lanham-New称这项研究有局限性。她说:“这个研究有个关键的局限,所有的瑞典牛奶中都含有维生素A,这可能是一个混淆因素。在英国,牛奶和乳制品为我们提供饮食中50-60%的钙。我们知道钙的摄入量过低会造成骨质疏松。应该鼓励个人均衡饮食,摄取5种关键的食品种类包括牛奶喝奶制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