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mao2 alimao2
关注数: 263 粉丝数: 972 发帖数: 12,008 关注贴吧数: 1,646
甘肃省调整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政策 《甘肃省教育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将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我省将把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调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   《甘肃省教育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显示,在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我省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调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和人口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国家基础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按照国家基础标准的一定比例核定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市县可结合实际分档确定非寄宿生具体生活补助标准。免费提供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和免费为小学一年级新生提供正版学生字典,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承担;免费提供地方课程教科书,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承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教师相关经费由市县统筹安排,中央财政给予工资性补助;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所需经费由市县财政统筹安排,省级财政统筹中央相关专项按一定标准给予补助。   在学生资助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方案》提出,现阶段全省统一实施的学前教育免保教费补助政策,重点保障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在中央未出台国家幼儿资助制度前,由省级确定免保教费补助范围和标准,所需经费2020年前由省级财政承担,2021年起,较2020年增量部分,由省与市县分档分担,其中:第一档省级分担90%;第二档省级分担80%;第三档省级分担70%。中央出台国家幼儿资助制度后,按中央政策执行。国家统一实施的普通高中免学杂费补助和国家助学金,所需经费按照国家制定的免学杂费补助标准和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由中央与地方财政按照8∶2比例分担,地方承担部分,实行省与市县分档分担,其中:第一档,2020年前省级全部负担,2021年起省级分担90%;第二档省级分担80%;第三档省级分担70%。
第100台甘肃制造智能机器人下线 12月1日,在陇上“出生”的第100个智能机器人“创创”正式走下生产线,成为了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里贴上甘肃制造标签的又一“高精尖”产品。当天,记者受邀跟随甘肃建投四建集团带队的媒体采访团走进张掖智能产业园见证了这令人振奋的一幕。    张掖智能产业园坐落于张掖新区,采访团首先来到园区内的甘州产业公司。大厅内展示了园区已经签约入驻企业的产品,涉及无人机服务解决方案、人工AI应用解决方案、用户端体感解决方案、生态环保应用解决方案、全息影像技术应用解决方案等方面。   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入驻并实际投产运营。创泽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个,采访团来到该公司参观,刚进入公司,一个憨态可掬的机器人立刻引起了记者们的兴趣,他是来带记者参观公司的。原来这家生产智能机器人的公司来自于山东,于今年8月入驻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并开始生产,他们研发了丹丹、祁祁、创创等教育、医疗、党建机器人。   在生产车间,几十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对机器人进行最后的组装。“我们这批机器人‘创创’下线,将成为在甘肃生产的第100台机器人。”创泽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掖园区总经理李建兴奋地告诉记者。“人工智能刚刚兴起,我们也想快速占领市场,在甘肃建厂,周边省市也会过来学习,市场也就打开了。”公司在张掖目前已达到2000万元的产值,明年产值将达到一亿元。   “机器人制造、手机、无人机制造等这些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如今在陇原大地生根发芽,无疑为甘肃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希望,而正是甘肃建投四建集团的建设为企业孵化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甘肃建投甘州产业发展公司经理杨勇刚表示,这么多企业之所以选择落户在这里,看重的正是这座规划科学、配套完善的智能制造产业科技园。   杨经理介绍说,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是甘肃建投四建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扶贫政策,属于省列重点项目。园区规划占地910亩,总建筑面积79.67万平方米,总投资35.86亿元。
黄河古象发现始末 新生代时期(6500万——1万年前)是哺乳动物大发展的时期。甘肃境内曾有不少地方发现黄河古象的化石。要知道,1万年前,人类就已经出现了。试想一下,裹着树皮的人类和这些巨大的古象同在草原和沼泽地里奔跑觅食,是不是很“二次元”?   壹   200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一群黄河象,在一头年老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一下子兴奋起来,立马跑起来。   那头年老公象跑在最前头,第一个跑到了小河边,连忙伸长鼻子去吸河水。可是小河里的水位很低,它把鼻子伸得足够长了,却还是够不着,这真是太不运气了,都快渴死了,好不容易找到了水源,一时半会还喝不上。   没办法,那头年老公象只能又往前走了一步,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的老象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侧,载进河里。它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吓得顾不上喝水,四散逃跑了。   可怜了这头年老公象,原本只想跨进水里,美美地喝一顿,再洗个澡,好好享受一下,可是却深陷泥潭,难以自拔。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唐玄奘与吕洞宾让兰州白马浪充满了玄幻色彩 从兰州中山桥沿滨河路西行五六百米,就能看到一组人像雕塑,雕塑的内容是《西游记》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现代雕塑,把古老的神话故事一下拉到人们面前,矗立雕塑的地方叫“白马浪”。   白马浪地名的由来,传说与白龙马有关。当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返回时,在兰州遇到当年的通天河金鱼妖与东海龙王联手,设计夺取佛经和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后来太上老君、观音菩萨赶来相救,都不能降伏妖怪。这时白龙马现出原身舍身护法,奄奄一息。多亏上古圣人伏羲用先天八卦收服妖怪,助白龙马脱困,禳解了唐僧师徒的一次劫难。后人为纪念白龙马舍身护法,就把此地命名为白马浪。这个故事当然是后人编纂的。但是玄奘的确来过兰州,正是从这里渡河西去。   据记载,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于唐贞观三年西行取经,从长安出发与秦州(天水)僧人孝达相遇,于是两人结伴西行来到秦州。在秦州玄奘又遇到了一个到兰州的人结伴来兰,并在庄严寺住了一夜,第二天随送官马的人从白马浪渡过黄河,西去凉州(武威)。   白马浪一带黄河河面较宽,河床坚硬,河水平缓,是渡河的首选之地。这里是雷坛河汇入黄河之处,每到暴雨季节,从雷坛河冲下来的巨大石头被冲入黄河,在白马浪一带形成一片乱石滩,水石相激,便泛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远远望去,犹如万马奔腾。   玄奘从白马浪一带渡河有一定的可信度,北周时期,兰州白马浪一带就开设有渡口,到了唐初金城郡郡治迁到五泉县后,这里逐渐形成了金城津,成为丝绸之路上东来西去的要津。玄奘和送官马的人从此地渡河,有章可循。   白马浪的另外一个传说,令此地显得灵气十足。相传在明末清初,道教吕祖吕洞宾曾在白马浪一带显灵,留下仙迹。兰州乡绅纷纷请求修建一座祠堂,以“栖仰”吕祖之“灵”。这座祠堂就是现在白马浪附近的白云观,专事奉祀吕洞宾。《白云观碑记》记载:“嘉庆以来,吕洞宾屡次凌波徐行于白马波上,以至‘万目共瞻’。”   一僧一道,都与白马浪结缘,一段段神奇的传说与历史的痕迹交相辉映,让兰州白马浪充满了无限的玄幻色彩。
酒泉奇女子赵娥,十余年追凶报父仇名留青史 汉代是个快意恩仇的时代,士为知己者死,许多人轻死重义,故而司马迁为舍生取义者立传,有轻如鸿毛,重如泰山之说。   1900多年前,甘肃酒泉女子赵娥为报父仇,十余年追踪仇家,最后将仇家斩首在路上,主动投案自首,恳请:父仇已报,请就刑戮。   A 追踪十年,终于报父仇   这是东汉末年发生在酒泉的一件大事!这一天,酒泉郡禄福县(今酒泉肃州区)县衙,差役们手持器械,将一女子团团围住,双方对峙起来。   中年女子衣裙上鲜血点点,见惯了血迹的差役们,扫一眼就知道女子衣服上的血迹是人血,差役们心里直犯嘀咕:这下坏了,肯定是一起超大血案,但愿不是来找某个同事算账的。   女子衣裙上虽然血迹斑斑,但神色淡然,眼神宁静。面对围上来的差役,这位女子平静地说自己是来投案自首的。闻听此言,差役们算是把心放到肚子里了。一边飞速通报县长尹嘉,一边小心翼翼把女子带到了大堂。   一段十年前的大案,就此浮出了水面。   原来,这个女子名叫赵娥,为禄福县人氏,嫁到表氏县(县治在今张掖高台黑泉乡)庞家为人妇。十多年前,赵娥的父亲被县里一个土豪所杀。不幸的是,此后赵娥的三个兄弟也蹊跷地死亡了。杀害赵娥父亲的仇家,还为此举杯庆贺说赵家再也没有人来找他报仇了。   可是,这名土豪忘了赵家还有一个女子赵娥!为报父仇,赵娥身上时刻藏着利刃,或坐在有帷帐的车里,或守候在仇家的宅子四周,或者追踪仇家的行踪,等了十多年后,终于在路边和仇家相遇,并将仇家斩首在路上。   面对询问,赵娥说:“杀父之仇已经得报,请县长把我推出去,处刑吧!”《后汉书》原文,赵娥曰:父仇已报,请就刑戮。   这下县长陷入了两难境地。怎么办?是依法办事,还是想办法为赵娥开脱?三思后,县长做出了一个令人想不到的决定。县长首先赞扬了她的行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为父报仇是大孝的体现。但是,他作为县长,也不能徇私枉法。尹嘉思谋再三,决定辞官不做,护送赵娥逃亡。   不过,赵娥却反对县长的做法!在县衙的大堂上,她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段大义凛然的话,即便是千年后,也能感受出赵娥对国法人情之间的考量。赵娥说:“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语见《后汉书》)   仅凭这段话,赵娥就足以令后人敬仰。赵娥认为,虽报父仇而杀人,但愿意接受刑罚,不敢苟且偷生;处理刑罚冤狱案件,是县长的任务,不能徇私枉法。县长听了,派人强行把赵娥送回家,监视居住。   范晔的《后汉书》对赵娥的事迹,记载得比较简略。那么,赵娥这个弱女子是如何手刃杀父仇人的呢?   《三国志·魏书》中记载了这个弱女子手刃仇人的经过。
华池几片残瓦的背后,隐藏着范仲淹一段煌煌征战史  庆阳几名文博爱好者手中收藏着几块毫不起眼的宋代残瓦,瓦面有少量布纹痕迹,内壁为粗布纹,这是典型的宋代板瓦。一些瓦面上的“大顺城”“大顺城官”“官”等字样,表明这几块残瓦不同寻常的身份。   这些残瓦背后,不仅隐藏着一座千年古城,还有一位北宋名臣的影子,深入了解,从它们厚实坚硬的残躯中,我们仿佛还能听到一首耳熟能详的宋词《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正是范仲淹在庆州大顺城填写的。   1 塞外春风寒彻骨   1038年,位于西北地区的党项人李元昊从大宋疆域中裂土建国,建立西夏,从此宋夏交界的庆州、延州(今庆阳、延安)一带战火不断,沦为边塞之地。   面对李元昊裂土“创业”,北宋自然不答应,于是战事立起。然而北宋自建国后重文轻武,虽然到宋仁宗时期,全国常备军队从20万扩充到120余万众,但战力不强,面对战斗经验丰富的西夏骑兵,几乎是被压着打。   1040年初春,宋夏发生三川口之战,宋军大败。   1041年的春天,春寒料峭,来势汹汹的李元昊亲率10万大军进攻北宋泾原路,北宋以优势兵力与西夏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大战,结果中了李元昊的埋伏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好水川上血没腕,春风带寒寒彻骨。这股倒春寒很快刮进了北宋汴京城里,因为西北门户洞开,导致关中危急,宋廷震惊,朝堂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争论不休。   早在好水川之战前,范仲淹就到达西北前线,通过实地调查,根据国力和兵力的现状,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方针:反对深入西夏境内发动大规模的攻击战,主张训练边塞军队,巩固边防,持久防御。   危急时刻,北宋采纳了之前提出过以守代攻策略的范仲淹的主张,决心打一场持久的防御战。修城筑寨即是践行积极防御战略的措施之一。于是在环庆一代,北宋秘密酝酿建立一条以城、寨为支点的西北立体边防体系
“面壁”24年,麦积山石窟专职壁画临摹师只为做这一件事  时空穿越千年,当北魏、北周时期创作的精美壁画带着无可挑剔的传世之美,漂洋过海出现在眼光足够挑剔的异国艺术家面前时,他们兴奋甚至惊愕的丰富表情,以及模仿壁画人物的夸张动作,令麦积山石窟专职壁画临摹师杨晓东久难忘怀。   揭开神秘面纱,让麦积山石窟壁画“走出”窟龛,以更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国内甚至国际美学舞台上,演绎专属于“她”的绝世之貌,是致力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家们不变的情怀和职责所在,也是长期“面壁”临摹壁画24年的杨晓东坚守的初心。   1“经过上千年风雨剥蚀,现存壁画中斑驳残缺、模糊不清的地方需仔细审读,有时往往几天难以下笔,落笔也以毫厘计。”   11月24日,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让久负盛名的麦积山石窟瞬间白了头,素净而又温婉。   自后秦凿窟始,后续北魏、北周等10多个朝代的匠人们在这里或塑像或彩绘,一尊尊“薄肉塑”、一面面《说法图》《七佛图》等在这座形似麦垛的山上陆续问世。从春到冬年复一年,历经千年沧桑、千年积淀,窟内的千佛千弟子最终以令世人惊叹的姿态,守望代代乡民走到了今天。   曾听有人说,一个人在佛像云集的地方待久了,不但能沾上佛的智慧和灵气,其面相也会越来越佛性,今年47岁的杨晓东对此深信不疑。   作为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一位专业画家和壁画研究专家,近24年来他抢救性地临摹复制窟内壁画数百平方米,其中为了全部临摹127窟气势恢弘的北魏原作,仅这个窟一画就是10年。   11月24日,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素静如莲,杨晓东工作室墙面上,麦积山石窟4号窟“散花楼”第7龛顶部壁画的线描临摹已经结束,着色也已完成了80%。画面上的人物、建筑、树木、祥云、华盖等内容丰富,画作精美。临摹在一毫一厘间推进,杨晓东神情专注又淡然平和。   “第7龛总计13平方米壁画,表现的是一幅完整的佛与弟子说法场景,呈4个三角状陈列。画作上,部分北周原作被明代画作所覆盖,临摹的难度在于好多地方本就斑驳难辨,要在这种状态下清楚辨析作品上体现出的两代两层,充满挑战和考验。”杨晓东说。   在已完成的《说法图》中下端,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尊主佛的头部及两尊弟子的上半身的北周原作被色彩艳丽的明代画作遮挡,严格按与文物原作1∶1的比例,杨晓东忠实临摹的文物副本上,两层画作跃然纸上。   据他讲,2018年3月进入4号窟第7龛至今,从审读、线描到上色,自己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地画了近两年,第7龛壁画的临摹工作终于快结束了。明年起将进入第6龛。   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画了13平方米,也许有人会认为其速度如蜗牛爬,然而,对照壁画临摹标准任务量1.5平方米/年计,杨晓东的年完成量已超出标准量3倍,可谓速度惊人。   “经过上千年风雨剥蚀,现存壁画中斑驳残缺、模糊不清的地方需仔细审读,有时往往几天难以下笔,落笔也以毫厘计。”杨晓东说。
前十一月甘肃省属企业生产经营稳健向好 1-11月,全省省属企业工业生产势头良好,重点行业稳产稳销,规模效益保持了双快增长,生产经营继续保持稳健向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省属企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加强生产组织调度,优化资源统筹调配,1-11月预计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066亿元,同比增长11%。重点调度企业金川集团生产镍13万吨,同比增长10.44%,销售率107.28%;生产铜(本部)40万吨,同比增长19.05%,销售率91.08%。酒钢集团生产钢材679万吨,同比增长6.92%,销售率100.55%。白银集团、兰石集团工业产销率均在90%以上,实现稳产稳销。   通过积极拓展市场份额,提升产品附加值,努力增强盈利能力等措施,1-11月,省属企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90亿元,同比增长13%,已经连续八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实现利润总额93亿元,同比增长19.89%,净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22.89%。33户省属监管企业中,有29户企业盈利,盈利面87.88%;约六成企业效益增幅超过10%。   省属企业按照年初经营业绩考核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大力压降一年以上两金及不良资产处置,督促企业加快清应收、去库存,截至11月末,省属企业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36.28%,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加强债务风险管控,优化资本结构。截至11月末,省属监管企业资产负债率由年初的63.7%降至62.86%,较去年同期下降1.15个百分点,偿债能力持续增强。   1-11月,省属企业用于新产业研究和孵化的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实现新产品产值19.55亿元,同比增长52.59%;出口约10亿元,同比增长16.01%,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断加大,说明企业深入拓展新产品、新市场,发展动能逐渐增强,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甘肃省打造“一包如意走丝路”文旅平台 甘肃省与马蜂窝旅游网携手推出的“一包如意走丝路”IP,首期活动“如意游”圆满收官。 随着文旅融合进程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目的地开始关注自身文旅IP的打造。为此,甘肃省和蜂窝旅游网依托甘肃省特色丝路文化、自然地貌和马蜂窝旅游网的强大内容支持,丰富甘肃特色文旅形象,共同为游客营造良好的甘肃旅游体验。 本次“如意游”活动为期6天,参与活动的先锋体验官携带“如意环保包”横跨甘肃,深入体验甘肃旅游的文化内涵,并将自己的体验分享给所有游客。这次先锋体验官成员身份多元,有设计师、作家、旅行达人、摄影师等不同职业,他们从文化、自然、玩乐等多个不同维度进行分享,深度展现了甘肃千年以来的丝路文化和绚丽多彩的自然地貌。 在“如意游”旅途中,先锋体验官携带的“如意环保包”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其便携、耐磨等实用特质和极富甘肃文化的设计语言,与丝绸之路的大漠风光交相呼应。如意圆形双肩包、如意方形双肩包、如意圆饼包、如意单肩包、如意信封包这5款产品都各自蕴含一种甘肃省内最具代表性文化图腾的设计元素,令先锋体验官爱不释手。 本次“如意游”活动的圆满收官为“一包如意走丝路”IP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意环保包”系列产品正在马蜂窝官方周边店持续热销,并将于未来陆续开展店铺销售活动。同时,马蜂窝还将通过社交、电商、直播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对“如意环保包”进行全链路推广,持续打造“一包如意走丝路”IP,积极传递“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的旅游形象。
从“马背法庭”到“车载法庭” 甘肃省肃南县流动法庭受欢迎 一台车就是一个法庭,车子开到哪里,案子就审到哪里,法律服务就送到哪里。近日,张掖市肃南县人民法院发扬“马背法庭”的工作精神,以“车载法庭”为依托,深入田间地头、草原帐篷、牧区一线,就地调查取证、开庭审理、调解执行、以案讲法。肃南牧区真正从“马背法庭”步入了“车载法庭”。   此次案件原告与被告分别为肃南县大河乡和明花乡牧民,以前到法院起诉案件要两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为了方便牧民群众的法律诉求,法院将法庭搬到了他们家门口。   审判现场,审判长核对当事人身份情况,宣读法庭注意事项,随后进行取证指证,法庭组织调解,整个流程规范、严谨、有序。   过去为方便群众诉讼,车辆无法到达的地方,肃南县法院法官都是采用马驮、步行的方式到牧区开庭,减轻群众诉累。而这次使用的巡回审理车,是集诉讼服务、巡回审判、法制宣传、执行指挥于一体的小型法庭,车内设施齐备,功能完善,极大地方便了牧民群众的法律诉求。   肃南县明花乡牧民黄江告诉记者,以前他们是骑着摩托车往肃南走,途中还要搭班车,很不方便,现在县法院到农牧民居住点开庭,非常方便。   肃南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赵玥告诉记者:“从1954年的‘马背法庭’到现在巡回审判‘车载法庭’,设备的先进和巡回审判人员的组成极大方便了农牧民群众,减少了农牧民群众的诉累,方便农牧民群众解决民事纠纷。”   记者看到,“车载法庭”里桌椅、电子设备一应俱全,还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摄像头等,侧面车窗设有大型液晶显示器,庭审全程可同步播放,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型智能“袖珍法庭”。   肃南县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长安学明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我们进一步加大巡回审判的力度,进入冬季以后,仍然坚持巡回审理。”   据了解,肃南县法院2017年巡回审理案件209件;2018年巡回审理314件;2019年年初至今,巡回审理186件。每年有30%以上的民事案件都是通过巡回审理得到妥善化解。   如今,车载法庭巡回审判已经成为肃南县法院的司法品牌和亮丽名片。同时,为适应新时代农牧民群众的多元化司法需求,肃南县法院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步伐,巡回审判也被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和科技动力,并且形成了以“12368”诉讼服务热线平台为主的一系列便民、利民的具体措施和制度。
2019年中产家庭标准:300万基础线,你家在什么水平? 11月1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9胡润财富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显示了大中华“中产家庭”、“富裕家庭”、 “高净值家庭”、 “超高净值家庭”、 “国际超高净值家庭”的数量和地域分布情况。 “中产家庭” “中产家庭”标准是资产300万,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中产家庭有3320万户,1000万户以上新中产,拥有最多中产家庭的城市是北京,其次是上海。 “富裕家庭” 报告中,拥有600万人民币资产家庭为“富裕家庭”,大中华区 “富裕家庭”总财富达128万亿,是大中华区全年生产总值的1.3倍。截至2018年12月31日,大中华区拥有494万户“富裕家庭”,比上一年增加6万户,增长率1.2%。 拥有最多“富裕家庭”的城市依旧是北京,达到70.4万户,增幅1.2%;其次是广东,达到67.9万户,增幅1.3%;上海排第三。 “高净值家庭” “高净值家庭”为拥有千万资产家庭,截至2018年12月31日,大中华区“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98万户,比上一年减少3万户。 “高净值家庭”所在地区最多的是北京,达到28.8万户,比上年减少2%;其次是广东,达到28.5万户,比上年减少2.1%;上海第三。 “超高净值家庭” “超高净值家庭”为拥有亿元资产家庭,截至2018年12月31日,大中华区“超高净值家庭”达到12.7万户,比上一年减少6,000户。 北京拥有最多的“超高净值家庭”,达到18,900户,比上年减少5%;其次是广东,达到16,500户,比上年减少5.2%,上海第三。 “国际超高净值家庭” “国际超高净值家庭”为拥有3000万美金家庭,截至2018年12月31日,大中华区“国际超高净值家庭” 达到8.4万户,比上一年减少4,800户。 北京拥有最多的“超高净值家庭”,12,700户,比上年减少5.9%;上海第二,达到11,300户,比上年减少5.8%;广东随后。 你家在什么水平?
古人口中的玉门关,到底指哪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诗,让“玉门关”成为中国人心中的文学意境。   那么玉门关到底在哪里呢?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史书和文学作品中的玉门关,就在敦煌以西的荒漠之中。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霍去病两次出击匈奴,开拓河西之地,先后在河西走廊设四郡,列四关。四郡为张掖、酒泉、敦煌、武威,四关则是玉门关、阳关、悬索关、肩水金关。   玉门关在敦煌西南70多公里处,俗称小方盘城。2014年,小方盘城作为西汉的玉门关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实际上玉门关的具体地址,并不唯一。历史上其实存在过先后两座玉门关——西汉时代敦煌的玉门关和东汉至唐设在瓜州的玉门关,二者东西相距200多公里。前关只存在了160多年,而后关则存在了700多年。从东汉明帝以来,史、志、诗、文里凡是提到“玉关”或“玉门关”的事件,其实大多发生在后关,但是后人却把所有光环和荣誉都记在了前关。   历史资料显示,公元前110年前后,汉武帝在敦煌西北始建玉门关。公元51年,东汉光武帝罢废玉门关,此关只存在了160多年。   公元74年或75年,东汉明帝时,大将军窦固西征,开通了“新北道”。重新恢复了与西域的联系,于是在敦煌郡以东的冥安县境内(唐瓜州晋昌县,今酒泉市瓜州县),重建玉门关。   因为关名相同,两处玉门关发生的事件常常被人们误解。   如《后汉书·班超传》:班超久在西域,年老思归。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人们往往误认为是旧玉门关,事实上,敦煌西北的玉门关在班超上疏之前半个世纪已废,而新玉门关才建立30多年,班超所指唯此新玉门关。   而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地理情势与敦煌西北之旧玉门关完全相合,因唐代玉门关在瓜州,人们往往误以为岑参写的是新玉门关。   “玉门关”作为古代通西域必经之“口岸”,早已成为中国人心中“遥远边土”的代名词,所以,有许多古诗文虽然明写“玉门关”三字,却并不是实写玉门关。王之涣的诗实际上是一种虚指和臆想。犹如李白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一样,不是具体指哪一座玉门关,而是代指遥远的边地。
秦汉时期甘肃地区的科技成就  秦汉时期国家的政治中心在关中,陇右与关中毗邻,因此,甘肃的科技园地能得到京都的沾溉,百花竞艳,超逸拔群,尤其在天文历法、医药、纸的应用、金属冶铸以及农、牧、手工业生产等技术上,建树颇多。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确定季节,都需要天文知识。秦汉时期,甘肃作为一个农牧并存的经济区,人们对于天文的观察相当认真和细心。史书记载:汉安帝永宁元年(120年)七月初一日,发生日食,京师的天文学家没有观测到,后来,酒泉郡报告了这一现象。汉安帝延光四年(125年)三月初一日,又发生了日食,京都的天文学家还是没有发现,而是陇西、酒泉等郡向朝廷报告了情况。这两次日食,都是国家主管部门没有察觉,而由甘肃的地方官上报,可见这里的天文机构健全,设施先进,观测结果准确。   甘肃出土汉简中繁多的“年历”“月历”“日历”的记载,对于研究各种历法在边郡推行的情况、记时制度的演变及地区、边疆历史等,都是难得的资料,具有很高的科技史、政治史、边疆史研究价值。   栻(shì)盘,又作式盘,是古代占时占日的仪器。专用枣心木制造。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一件漆栻盘,由圆形的天盘和方形的地盘两部分组成。天盘架在地盘上,可以灵活地转动。天盘直径六厘米,厚一厘米,地盘边长九厘米。天盘中心镶有北斗七星,第二层阴刻十二月神,外层阴刻二十八宿,两盘边缘都刻有小圆点。天盘现存150多个刻度,地盘共有182个度点。据说栻盘的作用是配合日辰禁忌,占定时日,帮助人们“趋吉避凶”,有迷信的成分,但由于它需要观察和掌握星斗运转的情况,因而可以为今人研究天文、历法以及禁忌习俗提供实物的参考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