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花果9999
有花果9999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228
粉丝数: 275
发帖数: 16,273
关注贴吧数: 180
分享视频 分享视频
最牛的背影
乱世真人,按你说的,一个人不能超过五个帖子。 达到十个帖子,有人给你一顶,你就霸屏了。只要你有十个帖子,惹到一个人,你就会霸屏。
铁山靠不好使,就来个蛤蟆功。
我练太极十年,重点放在松骨,身体提高,满满的获得感。 直,活,透。身体的提高,看得见,摸得着。当然,过程很不容易。
太极如吃宴席~十几个菜呢,喜欢啥就来点啥,没必要一盘菜都吃光。 一桌子菜,你非要吃完一盘鱼,而我只想吃一口。
想练真功,需要摒弃三个梦~一要摒弃武侠梦,二要摒弃发财梦, 三要摒弃馅饼梦。相反,要紧紧抓住一个核心,就是松骨为核心。 最常见的诱导因素就是这三个梦。什么八门五法技击攻防,练好了,你就会武术了,用武侠梦来诱导大家。把套路练好,然后就能到处去挣钱。班班培训发财了,用发财梦来诱导大家。一个套路里边啥都有,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只要把这个东西一练好,你就啥都有了,把真功夫说的如同天上能掉馅饼一样,用馅饼梦来诱导他家。 把这些扯淡的东西通通抛弃,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就是松骨这个核心。骨头没有搞好,其他一切免谈。
套路之研究~什么技击攻防八门五法通通滚蛋,动态松骨与极限松骨! 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于太极拳来说,松骨能力就是皮,什么技击攻防八门五法等等都是毛。就像一个人一样,健康生命,那就是1,什么才能财富都是后边那一串0,1都没有,要那串零有毛用?所以你要真想有功夫,有能力,那首先就是把骨头松好,其他一切都免谈。 太极拳套路作为一个傻瓜的锻炼模式,他本身就是给不求甚解的人预备的,啥都有,必然啥都缺,百事通,自然百事不通。一个零件用啥是地方都好使,万能零件他必然是能力差的,广必然不精。所以你真想有能力的话,研究套路也得从松骨出发。 当然,作为一个套路来讲,他也不是一无是处,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就像臭豆腐一样,他哪能一点好处没有?我把太极拳套路和瑜伽比较了一下,发现一个问题,瑜伽是搞出一个pose,一种极限动作,极限拉伸松骨,这是非常必要的。而太极拳套路它包含两个东西,一个是走向极限的一个过程,它是动态松骨,另一个是形成一个pose,极限松骨。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他比瑜伽全面,但是他就没有瑜伽专精。因此,为了搞好松骨,对于太极拳的套路,要进行动态松骨和poss极限松骨两个方面来进行。 Pose可以进行极限的抻筋拔骨,但是他毕竟不是你运动的状态,人平时你是要运动的,极限状态的抻筋拔骨和你平时运动状态是有矛盾的,所以要学习一下太极拳套路的运动过程。极限与过程都练了,套路的松骨作用就发挥了。
电子技术的发达,导致学习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电子技术,视频录像,最近这些年发展的特别快。前些年能照相就感觉到很好了,现在录像视频随手就能,手机录的效果都非常好。为啥传武包括太极拳特别重视套路?咱们先不说太极拳套路这种傻瓜式启发功能,只是就武术套路而说套路,古代时候别说录像,连照片都没有。所以光靠写书画图,那是很不准的,因此他在练习套路的时候就特别的下功夫,不然光靠嘴说图画,从张三传到李四那里,可能就不全不是那个东西了。而现在不是这样,你作为练到身上的那种套路是一回事儿,作为启发性的东西完全是另一回事,标准的视频有的是,随手就可以找来翻看,照大师的东西根本就不走样,甚至大师本人的录像也有的是。也就是说,现在的条件,如果你不是想非得把套路如何,你只是把套路用作一个启发参考,像参考书一样,那么你根本不用自己费多大劲去努力练,稍微会一点,然后看大师的录像,边看边琢磨事儿就可以了。古人对于套路也是两方面,一方面是真要搞套路,另一方面是用套路来启发做参考书,但是由于文字和画图传播,顶多照片,条件所限,导致必须当面把套路练好,你才能把这个东西带走,否则你带走的东西就会走样。而现在,由于电子技术高度发达,如果套路只是用作参考启发,自己没必要会的太多,有个大概齐就可以。但是他不耽误看着视频录像来研究这里边的东西,因为现在的视频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荀子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物换星移,时代变迁,学习当中,要善于运用事物的变化,让自己学习效率更高,而不是一切墨守成规,让自己更费劲,让自己更低效,甚至无效反效。
普通中老年人,形正骨顺需要多少年?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最低十年! 如果有人说,我找捏架子的师傅交钱,得多少年?我可以告诉你说,这辈子你就别指望了。没有人能中短期在别人的指导帮助下完成松骨,必须靠自己努力才行,这也就是修行在个人。真想形正骨顺,艰苦努力十年,甚至这辈子能完成,你都算好家伙。
如果不是钱有的是,交一把钱捏一次架子,那你就是上当了。 属于钱被人家骗走了。能捏架子的师傅,说的东西都是真的,但是只有一个事儿是假的,那就是一次根本没啥用,需要十次百次甚至千次。如果知道这个,傻子也不会去交钱。交过这种钱的人,你就是受骗了。
交一次钱,然后就能进入赚钱阶段,这样的想法是非常幼稚可笑的。 正骨是一个非常复杂艰苦长期的系统工程,交一次钱,整一点,根本就到不了哪里。
武术唤醒脊柱视频。 内家拳。
瑜伽唤醒脊柱的教学视频。 许老师瑜伽。
进程缓慢,但是不停留,不倒退,贴吧很多人理论和实践都长足进步。 屁股分阴阳,唤醒脊椎骨。。。很多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突飞猛进,对拳论的研究也很深入,只有少量套路党坐井观天画地为牢,理论和实践都没有任何一丁点的进步。
其实根本没有很多人贬低别人,而是实事求是说出了你是低手的事实。 弓腰驼背,堆里堆遂,你就是低。绝大多数人说的是事实,大家自己也知道是事实,只是想指鹿为马而已。
老年人家里受宠,居然还想到社会上指鹿为马。 几个菜喝的?
要求舆论关怀,是人全面老化的典型表现。老小孩儿一览无余。 我弟弟的孩子三岁的时候上了幼儿园,他回来以后总是很奇怪,你说我能打过我爸,能打过我大爷,能打过我爷爷,我咋就打不过我们班王二宝呢?人到老了,会和小孩儿一样成为老小孩儿,家里各种儿孙后辈哄着来,于是就也想把自己家里的事情推广到社会。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把功夫真的练好,远胜祈求临终关怀。 啥都不行,你想让别人说好,又能说多好?老年人在家里都是大家哄着的对象,但是在社会上不是这样,还是要树立实事求是的基本理念。
昨天下午开会,大门口被两个小女同志拦住,非要合影。 要退休的老同志,这么精神!她们感到我越来越有精神,是本单位老年健康明星。但是我自己看照片,不咋精神,很一般般啊。
任督二脉,只是借用武侠小说的说法,实质内容是圆通背。 太极拳来自内家拳和通背拳,通背拳那部分的核心是圆通背,任督二脉实际说的是圆通背,并不是什么经脉。什么背丝扣啊,什么脊椎唤醒啊,什么中定啊。。。各种说法不一而足,实际核心都是圆通背。 有人讲大周天小周天,周天这个词特别的鞋教化,但是实际意思并没有任何问题,它的核心实质内容仍然是圆通背。 功夫的这个东西,千条江河归大海,万种说法一核心,太极拳的角度,一切一切的核心都是圆通背。
唤醒椎骨,实际上等于唤醒全身骨头都差不多了。 属于彻底觉悟,难度是顶级的。
不少人知道唤醒椎骨,这基本就是敲响了“套路骗钱党”的丧钟。 普通人很多知道了真功夫是啥,就更不好骗了。
“唤醒椎骨”,太重要了!贴吧大家研究深度值得赞扬。 越来越多的人懂行了。
背丝扣是个秘密~我体会到了,一说谁都知道,不说不知道。 所以谁体会到了都不说。
道理论~每个道理都有道理,但道理不可推广,至少不可简单推广。 举个例子,中国人习惯用筷子,但你要让他只习惯用叉子,把筷子丢掉,那恐怕得很多年。 另一个例子,秦始皇他妈赵姬,跟吕不韦生了秦始皇,跟嫪毐就生了别人,生的孩子和秦始皇肯定有些相像,但和吕不韦绝对不像。 你如果根据第一个例子就说第二个例子,赵姬不管是跟谁生孩子,跟谁都像,那就不成立了。 功夫的东西最好还是就功夫论功夫,不要多用道理来类比,比来比去,一个失神,就会有道理,但不对。
真的太极功夫,在张三丰之前,而不是之后。 张三丰只是发明了一个傻瓜练法。张三丰之前就没太极?不叫太极也有实质是太极的那个东西,原始社会也能有。没有套路之前,大家是咋练的,那就该咋练。春秋战国那么辉煌的历史,是战争中创造的。而有了套路之后,北宋汉族在中国范围内不是主要作用,元朝清朝是被别的民族统治,明朝靠的是火器。自北宋有了套路以后,除了明朝一个朝代,中国的汉族就没好过。
太极拳的载体并不是套路,而是太极尺和太极球。 张三丰之前就没有太极拳了?我估计太极拳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有。太极尺和太极球,你得会练,这样练出东西是真的。套路什么的,那都是后来的。
背丝扣~一个新颖又古老的功夫理念。 这东西光猜不行,主要靠身体能力够级,然后一听你就知道咋回事儿了,并不用看别人怎么弄怎么说。修行在个人,背丝扣自己能修行了以后的一种理念。有个故事,给三岁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各一盆水,过半个小时你来看,小男孩儿玩船呢,小女孩擦玻璃呢。身体能力不够级的人,咋整你也是那个小女孩,天性就是擦玻璃,而不是玩轮船。
在你没发现自己骨病惨不忍睹之前,一切练法和成绩都是毫无意义的。 真别说,那个魔法对于骨病问题有一点点觉悟,但是不多。他的错误在于,只以为别人有问题,那就没啥大用了,发现自己有大问题,才有真正的价值。
不可能练尽所有功夫,但是功夫万变不离其宗:骨肉分离揉身功! 揉身功,骨肉分离。敌人十路来,我只一路去。骨骼程度乃一切之根源,一通百通。随着骨骼水平的进展,各门各派所说的话,就能听懂了。原先看不见的,也看见了;原先听不懂的,也懂了。这些东西,不能用耳朵听,不能用眼睛看,而是用身体悟。骨骼水平到了足够高的程度,在八种场合下说一句话,一句话分成二十个地方说,就像藏宝图一样,你就都看出来了。骨骼水平足够,你能看见不同事物之间不同场合之间,那根隐隐约约的线路。骨骼水平不够,你就看不见。 汉光武帝刘秀复兴汉室,建立东汉,牛耕技术极大推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他的祖先汉武帝横扫匈奴,到了霍去病的时候就是一万军队,打的匈奴望风而逃。啥原因?好马好钢,汉武帝打败匈奴,靠的也是科技的发展。唐太宗贞观之治,盛唐无敌,丝绸之路,农业技术,纺织技术,独步天下。 实际上,强盛的朝代,都是在发展科学技术。抓住科技这条主线,你可以看懂中国的历史。想想这些,与沿着骨骼的脉络来看待功夫,其实是一个道理。你非得要偷工减料,想走捷径,非得要偏离骨骼这个核心去搞急功近利,那你看问题就乱七八糟了。
少林心意把中的金刚捣锥。
形容词如中正安舒等,都是练好骨头以后的话,大家理解为一练就是。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人们自动忽略了百炼,感觉一练就是绕指柔。各种形容词,没说啥程度啥形容,说多了,就以为无条件就是那样好。这也被办班赚钱的人利用,导致误读。
可以确认杨澄甫不能打,当然不等于别人也不能,别的途径。 他后来花钱雇个陪练,练了一些实战,基本上属于摔跤什么的,和太极拳就没啥关系了。现在很多人也是,杨澄甫都练不出来战斗力的太极拳, 别人还能练出啥?但是不等于说这些人一点儿不能打,别的途径,练出的什么东西,和太极拳没有关系。
研究人体,窍门在于,观察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关键。 一说研究人体,很多人都觉得蒙圈,什么细胞学生理学力学各种东西就都来了。那样搞就太复杂了,而且也不一定对,人们心里没底,就只好搞得复杂,然后觉得复杂了就概率高。这都是错误的,其实人体的研究非常容易,最主要的就是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的寻找,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比。有这样的话,所有的动物都是功夫大师,折算成相同体重,比任何运动能力,人类都差的很远。那么,从人类的身体结构,什么地方长的和动物不一样?尤其是特殊明显的不一样,那这个地方就是最好的切入点。说到这里,可以考一考大家,你发现人和动物哪里身体长的最不一样吗?我估计就这么简单的问题,100%会把大家蒙住。不是大家不聪明,而是大家没有这个观察人与动物区别之处的习惯。陈景润算数学那是天才,但是对体育就是个傻子。一个人换一个领域,换一种思维,有可能最聪明的人会变成最笨的人。人类就是这样,谁也没有办法。
套路不可能带来高级功夫~原因在于身体的下意识自我保护。 举个例子,侧躺睡觉,睡着后右侧在下多,怕压着心脏。看,身体自己是有下意识的自我保护意识的。除非极特殊的主动努力,脑袋心脏等超级要害的部位都会选择少动甚至不动。所以大家就会发现,套路你刚开始练的时候是进步大的,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要害部位不爱动,别的地方动的多,他就会造成你身体运动的不平衡。时间长了,温水煮青蛙,你就会适应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大家都觉得自己是灵活的,实际上,你只有发现自己是笨拙的,你才会进步。总觉得自己是灵活的,那么你实际上就正相反,你已经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了。
参悟杨拳抽丝,悟透骨肉分离真谛,这次质变意义特别重大。 参悟能力极大提高,一般的秘密都看的透彻了。
陈拳也是骨肉分离,两头卷曲的最高境界是骨肉分离。 陈拳和杨拳都没有明说,但是他的主要练法和要领都隐含着骨肉分离的核心内容。不明说的用意是诱导更多的人去参加,而不是他们不是骨肉分离技术。
力由脊发,可以证明中定是低级趣味。中定就是一个方向。 而我们需要的是活劲儿。万向劲儿,螺旋劲儿。。。这就都需要椎骨的龙行运动能力。万象龙脊才能发出自由的劲。这道理应该太浅显了!
来点高层次的~换劲是低级趣味,换人才是真谛。骨肉分离是换人。 当然了,如果不换人的话,换劲也不可能是真的,但是很多人稍微换了一点劲儿,就感觉已经完成任务了。人还是这个人,但是由于骨骼肉体都改变了,相当于换人了,这个事儿只有骨肉分离才能做到,别的东西一律白扯。为高级的东西而努力,但是我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不一定能做到多少,但是我已经明白了这个事儿。当然,我也相信很多人都明白了,但是不敢承认。或者不利赚钱骗人,或者不利意淫自娱。
套路的启发作用,如同童话。三岁孩子不懂道理,妈妈讲龟兔赛跑。 通过童话故事启发孩子的正确认识。但是你不能80岁了,还靠儿歌童话才能理解正确的道理吧?好几十岁的人了,啥事想不明白,妈妈给我讲童话!你不觉得怪怪的吗?
不要以为模仿杨拳你就能会,以抽丝为骨肉分离的练法你不懂。 练太极拳照猫画虎,对图摆拍,那是不行的。
拳论=太极拳论+十三势歌。太极拳的练法,松,分,拳论都有记载。 十三势歌是对太极拳论的补充。 我们所说的拳论,实际上是太极拳论加十三势歌两篇文章。全论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松是有记载的,腹内松净气腾然,这是十三势歌讲的。动之则分,分,骨肉分离,动之则分是太极拳论里记载的。这松与分二字,就是太极拳的核心练法。无论陈拳的缠丝,还是杨拳的抽丝,都是拳论松和分的具体措施。不懂这些,你就是不懂陈拳和杨拳。
分享视频 分享视频
杨拳抽丝就是骨肉分离,为了保密用的隐喻秘诀,不知道就是没入门。 杨拳抽丝就是骨肉分离,这里边是有秘诀的,秘诀级别高不高低不低,中等难度,一般人是难以破解的。我破解了这个秘诀,但是为了尊重杨拳高人,我也不乱说。练杨拳的居然不知道骨肉分离就是抽丝,这杨拳基本就是白练了,也就是练了个花架子,没有任何实质东西。
再次声明,我啥也不会,就是发现了真相:太极功夫=骨肉分离。 拳论曰:动之则分。分,骨肉分离。练法有了。我就这点小本事,微不足道。
太极功夫=骨肉分离。我啥水平也没有,就是发现了真相。 气死了吧?有啥办法?
骨肉分离技术在太极拳当中的两大根据:一是吴拳,二是拳论。 同志们,太low了,练了几十年,对骨肉分离毫无所知,居然以为是我凭空编造的。我哪有那么高的水平啊,我只是学了一点皮毛。在太极拳当中的依据是吴拳,吴拳有明确的骨肉分离技术。太极拳论也讲了练法,动之则分,分,这个分就是骨肉分离。无论现实还是理论,骨肉分离都是有根据的成熟技术,你不知不会是因为你太low。
动之则分~分~吴拳骨肉分离技术在拳论当中是有绝对根据的。 分阴阳,分两仪,这样的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大家都是把注意力放在了阴阳两仪,有选择的共同忽略了那个分。这个分才是真正的练法,太极功的根本练法就是这一个字:分!研究30年拳论,但是对拳论里边真正的练法视而不见,这就是大家的事实。骨肉分离的分,就是拳论中动之则分的分。太极拳就是分,最高级的技术是骨肉分离。
太极功咋练?吴拳骨肉分离技术!很多人开始认识到了。 学习吴拳骨肉分离技术,真正练好太极功夫。
吴拳骨肉分离被越来越多的人发掘认可,证明不练功一场空就是真理。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不可违背的绝对真理。什么套路党、拳论党、鬼神党,想违背这个真理,都只能是自己坑害自己。
套路和功夫,不死抠套路,练功练啥、咋练?骨肉分离!答案明确。 太极是啥?太极功夫练啥、咋练?骨肉分离!很多探索者按照吴拳的道路,终于开始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骨肉分离本来只是吴式太极拳的说法,如今为何要覆盖全部? 我以前多次说过,现在人的骨骼水平不如古人。其原因多方面社会变化,比如说不再骑马等,颠簸松骨不再是社会普遍现象,因此现代人的骨骼水平突然就降到了极低的状态。在此情况之下,吴式太极拳的骨肉分离说法,特别有利于恶补基本功的不足,因此,骨肉分离成了很多人共同的练法,不仅局限于吴式太极拳了。当然,即使在古代,骨肉分离的说法也不只是太极拳才有,很多内家拳都有这种说法,不同的是形式和程度各有各的特点。
太极拳是骨肉分离技术。为啥敢称国宝?普及与高难并存。 如果不管谁。随便比划几下广播操,就国宝了,那还能是国宝吗?作为国宝,就必有他的高难之处。而普及性的简单,那只是领着大家玩一玩而已,还当真了?
理解和学会骨肉分离技术,需要兼收并蓄多方比较,不可坐井观天。 太极拳者进步慢,最大的问题就是坐井观天。古书甚至小说上有无数的玄学描述,整天陷在这里不可自拔,一晃就是几十年,其实真正有用的东西并没有多少。现在很多门类的功夫都非常的现代化,我的体会最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健身房里的功夫,另一种是瑜伽系列功夫。这两种功夫特别具有表演性,多观察,多尝试,多研究,会从中发现很多有用的东西。太极拳里当做门内秘传的东西,实际上在其他一些现代的功夫里都是很普通的大路货。瑜伽是古老的功夫,但是他的现代化程度极高,演示和锻炼都可以十分明显的展示出来,特别具有参考价值。
练功目的是修身。有人讲修炼,但是或修仙或修道,都搞成了假大空。 比如炒菜,很多人一点不练烹饪技术,做的东西非常难吃,一辈子没有得到过任何享受。有人学习烹饪技术,什么开水白菜,满汉全席,目标太虚,结果什么也没学到,或者学到很少,平时的生活没什么像样的提高。 练功也是这样,目标是修身,具体,有效,够高。你非要搞什么修仙修道,把能力都浪费了,结果没啥大收获。没有比较高级的目标不行,目标太高又不行。 而修身的工具就是骨肉分离技术,比如雕塑的刻刀。没有骨肉分离技术这把刻刀,你就没法进行雕刻。
何为太极?太极=骨肉分离。太极拳就是骨肉分离。 尽快地领悟基础性的骨肉分离技术,练习中不断提高,这就是练太极拳的唯一目的。非此,一律错误。
太极功的巅峰~督脉缠丝劲。中定太低,必须上升到任督才够高级。 这事儿可以不会,但不可不知。练了好几十年,吹牛都不知道吹个啥,那就不好了。 椎骨,我们常说龙骨。椎骨可以像游龙那样盘旋游走,这才能叫龙骨。
骨肉分离并不需要特殊练法,太极拳招式完全可以启发入门。 比如起式,多次反复练习以后,就可以启发出骨肉分离的入门思维。实际上,骨肉分离技术就在你的身边围绕,一时一刻都未曾远离。你没发现,是因为你自己的思维禁锢,并不是说骨肉分离技术离你多远,也不是说有多么高难。由此我想起一个短篇小说,某人被困在了芦苇荡中,想尽各种办法脱困,拼死拼活努力了好些天。终于脱困以后,回头一看,他离芦苇荡的边缘只有20米远,随便走几步就可以出来。
骨肉分离入门是简单的,最关键是找准试验田。 啥叫实验田?就是对一个小的局部进行骨肉分离的练习,取得经验,然后你就可以全身到处推广了。这个实验田的要点,一是微小,二是次要,三是常用,四是简单,五是典型。找到一个微小的局部,一身兼具这五个要素,然后在这里练习骨肉分离。食髓知味,在一个微小的地方体会到了,然后你就好办了。这东西就怕练了30年,一点味儿都没舔到,那就难整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