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士
易道士128
愿世界充满爱!
关注数: 86
粉丝数: 946
发帖数: 71,098
关注贴吧数: 16
进入抢菜模式~ 一大早去盒马弄了一大包菜回来。 结果还挨批评,全是火锅材料、没有锅底。
倡玄呵呵呵 倡玄大道渊源,高真隐秘,风流岂可知闻。先天一气,清浊自然分。不识坎离颠倒,谁能辨、金木浮沉?幽微处,无中产有,涧畔虎龙吟。壶中,真造化,天精地髓,阴魄阳魂。运周天水火,燮理寒温。十月脱胎丹就,除此外、皆是傍门。君知否,尘寰走遍,端的少知音。
内涵 内涵 “太乙初分两翼象,始演乾坤卦八分。 内蕴木金水火土,外象周天三百六。 腹为汪洋大屯囤,背脊如为出海口。 四肢八节比河闸,二十指趾为昆仑。” 解析:太乙,即太极。 两翼,即两仪之别称。 水喻内劲。劲基小腹丹田-腰脊两仪-肩胯四象-八节八卦-十指、十趾。 昆仑之水,奔涌而下,沿四肢八节,奔入背脊、汇入丹田。 丹田(大海)之水,又蒸腾成云,下降为雨雪,落至昆仑之巅。 如此循环往复,犹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样。
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十三式手法起原图 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一书中有“太极拳十三式手法起源图如上图。 此十三式为: 圆、上、下、开、合、进、退、出、入、领、落、迎、抵。 1,圆。一圆打基础。解释为画圆圈。 2,上下。上下求贯串。解释为一起贯穿。 3,进退。进退练步法。 4,开合。开合练身法。 5,出入。出入练渗透。 6,领落。领落练呼吸。 7,迎抵。迎抵练粘随。 以上为杜元化书中对十三式的解释。 这个手法起源图,在别家太极拳典籍中并未出现过。 其实,这个图是来自内家拳古谱,略有变化。 原谱中的图,并不是上下对称的,而是从下往上,到八卦为止,没有上半截。 在八卦末尾,坤卦画一条曲线,绕回到最下的”太极“,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不休。 而杜元化对此图的解释,也是大相径庭。 此图原名为”行功图”。就是和拳式动作紧密相连的。 每一个图式都对应一个(一套)动作。 一圆,即起势。氣沉丹田。 两仪:蹦起来完成动作。即天、地。(杜元化简化为上、下,有一定道理。古谱把蹦起来在空中完成的动作称为 天、落下了称为地)。 蹦起来在空中完成动作,也叫“凌空劲”。 四象:也是一套动作。包括太阴、少阳、少阴、太阳四个动作。 八卦:每一卦对应三个动作(三个爻)、有五种练法。 八卦重叠,为六十四卦、384爻。 与明初李浩《三迤随笔》中所记载的张三丰创周天太极拳、剑384式吻合。 杜元化的解释虽然有许多不符和错谬,但更容易理解、掌握。 不知是杜故意隐去真相, 还是到他那已经是传成这样了, 不得而知。
发现贴吧可以拉黑了。 对于聊不到一起去的、奇葩怪异者、神经偏执者,可以拉黑,免得浪费时间。
近几十年来天空中的飞碟不断增多 我想就是让地球人逐渐熟悉、接受、适应外星人存在这个事实。 人一旦突然遇到超出自己认知的事物,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严重的危及生命。
谁是正宗? 当然是杨家。 太极拳从楊露禅始,杨无敌英名至今。 杨家老谱三十二目,太极拳论,行功心解,犹如太极拳界的九阴真经 m。习太极而不参研这些经典,必是假大师。 但陈家沟不服了。 凭什么你杨家从我沟出去就功成名就? 况且我沟百十年耳濡目染也窥得一二。 于是乎陈鑫绞尽脑汁、耗费十年,弄出个草稿太极图说。 太极图说,虽是大半错谬,在太极拳界也有一席之地,而且比杨家32目更好唬人-谁也看不懂。 所以,太极图说犹如欧阳锋得到的九阴真经-哈虎文依、哈拉少托钵。。。颠倒阴阳、纠缠一团,名为缠丝,越缠越精。。。 书归正传。 太极拳传到今天,早已失真。 杨家偏于″知觉″、"乃文"。缺失"运动″、"乃武″。 以健身为主了。去年有一段傅钟文的发劲片段,那才是太极拳″乃武″的部分。还有杨家的八段锦也属此类。 我猜傅钟文是具备太极拳搏击能力的。 陈家偏于"乃武",但此武是外家拳之武,而不是杨家32目中的乃武。杨家32目承张三丰而来。 陈家的乃武,发力模式偏少林外家、扭臀曲腰。但近些年陈家也在向柔化转变。 几百年的文化,互相交融、互有渗透。 传至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谁是正宗,已难说清。 假大师只会故意弄乱利于混水摸鱼,搞点钱花。 真练拳应该拨乱反正勇于探究真相,自身受益。
谁是正宗? 当然是杨家。 太极拳从楊露禅始,杨无敌英名至今。 杨家老谱三十二目,太极拳论,行功心解,犹如太极拳界的九阴真经。习太极而不参研这些经典,必是假大师。 但陈家沟不服了。 凭什么你杨家从我沟出去就功成名就? 况且我沟百十年耳濡目染也窥得一二。 于是乎陈鑫绞尽脑汁、耗费十年,弄出个草稿太极图说。 太极图说,虽是大半错谬,在太极拳界也有席之地,而且比杨家32目更好唬人-谁也看不懂。 所以,太极图说犹如欧阳锋得到的九阴真经-哈虎文依、哈拉少托钵。。。颠倒阴阳、纠缠一团。 书归正传。 太极拳传到今天,早已失真。 杨家偏于″知觉″、"乃文"。缺失"运动″、"乃武″。 以健身为主了。去年有一段傅忠文的发劲片段,那才是太极拳″乃武″的部分。还有杨家的八段锦也属此类。 我猜傅钟文是具备太极拳搏击能力。 陈家偏于"乃武",但此武是外家拳之武,而不是杨家32目中的乃武。杨家32目承张三丰而来。 陈家的乃武偏少林外家。但近些年陈家也在向柔化转变。 几百年的文化,互相交融、互有渗透。 传至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谁是正宗,已难说清。 假大师只会故意弄乱利于混水摸鱼,搞点钱花。 真练拳人应拨乱反正勇于探究真相,自身受益。
抱月桩 来这里玩这么久了, 送给大家一个桩功。 抱月桩: 两脚比肩宽, 两手抬起环抱于身前、上方。 身体后仰、胸椎以上前伸竖直。 两臀前贴。 十趾、指略扣紧。 双目可睁、可闭。 氣沉丹田、自然呼吸。 每次站几分钟即可。 整个姿势,如同天边有一轮明月, 两臂遥遥做抱月之状。 收功:两脚收回并步,两手随之划弧合拢于头顶上方、 两手不停,缓缓下落于丹田、分开到两侧、自然落下,静立片刻。
说说化脑子 李仲轩老人在他的《逝去的武林》中, 有提到化脑子。 什么是化脑子? 化脑子,是道艺练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内景。 通了周天后,真气入脑, 整个头颅里面,温温、暖暖, 象融化了一样, 舒服,清明、透澈。 如醉如痴。 功夫到此,象开了智一样。 头脑思维敏捷, 记忆力超好。 这就是所谓的化脑子。 这种功景,其实前人有专用名词:还精补脑。 有网络喷子把还精补脑理解成精液去补脑, 由此下断论:精液不可能补脑。
不招不架,就是一起 不招不架,就是一下。 犯了招架,就是十下。 为什么? 无中生有、有能生无。 不招不架,一下子就打倒了(其实一般一出手就是三下五下,如狂风暴雨,) 一旦招架,就被对方借力了,转换了打击方向位置,霹雳啪啦又是三五下。
春天来了 今早上打了趟太极拳。 好久没练太极拳,形意拳了。 还是得多养、是正道。 过于追求武功了。
说说势子之高低 我去年发过一个帖子,论述三体式、弓箭步、马步之利弊。 结论是:内家拳步子不能太低,太低则断劲。 主要原因是,大、小腿夹角过小(以120度为基准),导致 膝关节处受力状态为悬臂梁受力状态, 费力,脚下的力返不上来,同时膝关节所受分力又最大, 导致膝关节负荷过重,久了伤膝。 今天发现在内功四经中,有相似论述: "高步之劲在于足,中步之劲在于胁,下步之劲在于背,此又自然之理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高架子时,足为劲的根节。 中架子时,胁为劲的根节。 底架子时,背为劲的根节。 所谓胁、背为劲的根节,也就是脚上的劲不能很好地返上来。 由于此时,膝关节角度过小导致受力大,也就是有较多劲力从膝关节泄掉了。
说说背骨呵呵呵 背骨,很少有人说。 内功经上有一处说到。 背骨,就是动作时,违背了人体关节的本来活动方向、活动范围。久之就会对关节、韧带造成创伤。 人体运动时,顺着各关节的固有活动范围、活动方向的,我称为顺骨。 看到形意拳吧那个小孩打炮拳想到的,不知道别派有没有这方面说法。
略说河图、洛书 诗云:"轩辕黄帝战蚩尤, 逐鹿经年苦未休。 偶梦天神授符诀, 登坛致祭谨虔修。 神龙负图出洛水, 彩风衔书碧云里, 因命风后演成文, 遁甲奇门从此始。 一千八百当时制, 太公删成七十二。 殆于汉代张子房, 一十八局为精益。″ 黄帝是中国人始祖。 大洪水之后,地球生命全被抹去。只有挪亚一家乘宇宙飞船而去,得以留存。 洪水怎么可能把生命全部抹去的? 水中生物、飞禽,按常理推算应该可以存活一些。 但,确实是全抹去了,因为不是普通洪水,是外星科学家发射核弹,引发的大洪水。洪水肯定是高温,高速,高空。比地球上最高的山还要高。 洪水之后,又重新创造生命和人。 女娲、伏羲即是此次的人祖(猜测不是亚当夏娃的那个第一次创世时的人祖)。 黄帝便是那时的中国人人王。 河图洛书,即是创世初期外星科学家向被创造物传授天文地理、四季气候变化规律的一套学科。 人们掌握了这个知识,就能在耕种、人事活动、军事活动等方面大大提升效率。 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现在的阴阳五行、八卦体系。 中国现有历法,是世界上最长的,没有中断过的历法。 历法在人类生存中至关重要,什么时候迁徙,什么时候耕耘、什么时候打猎、什么时候收获。。。。 到今天,反倒是最源本的河图、洛书没有人能说清楚了。 到后来,修炼界圣贤以此理论为框架,创造出内家拳、剑,薪火代延,流传不绝。 河图十数,演万物生成之理。 洛书九数。推万物变化之极。
三教从来一祖风 “儒门释户道想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其实何止三教,所有教门,都是同源。 都是传播生存哲学、人生真理。 王重阳能开山立派,确实智慧高远。
“一线之力在眉尖。” 煞手,发力攻击。 煞手时。 今天看到花花再说眉尖, 我也凑个热闹。 两人对垒,未出手时,如风吹杨柳,柔软无力。 及至出手时,如天神下界一般,浑身如铁而不可犯。 双眉带蹙,牙根似咬,眉如山之陡来。 一身如石之坚固,而又非若努筋面赤者之妄用其力也。 其用力也在煞手一刻,其神处在眉尖一线。 所谓“一线之力在眉尖。” 在形意拳谱里叫“啮裂目凸”。 此为聚神之法。
说说"防护″ 说到前脚那么一撇,想起防护这个话题。 前脚那么连续撇着进步,在黄百家那个时期叫连枝步。 上面万字手,下面连枝步,直接硬打硬进。 不用刻意,周身上下,法密如笼。 又想起福尔曼那个独特的上肢防护,竟然和内家拳古传暗合,黄百家称之为"斗门″。 "祐神通背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豪″ 就是这个斗门,水渠上的一种闸门。 。。。
再说内家拳的步法 内家拳五步,进退顾盼定。 在技击运动中,既要保持整劲,又要有迅捷的速度。 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 现在已经很少看到有人能练出内家拳的步法了。 内家拳的步法倒底什么样? 和拳击步法类似。 你打过乒乓球吗? 和乒乓球的步法基本一样。 只是和打乒乓球相比, 拳法上,移动的同时,更大追求手上的发力。
互反相成呵呵呵 “道始阴阳混沌,玄开两氣分迁。 其生宇宙二神监,互反相成物遍。 气化名为天道,自然字为太玄。 起一分二二生三,是道无为天产。” 互反,阴和阳,属性相反,一刚一柔,一强一弱。 相成,阴和阳,又相吸、互补、融合。
气法指要呵呵呵 “气法指要 紧闭牙关口莫开,口开气泄力何来,须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体,翻复回旋身辗动,煞手休将气放怀,终朝习练常如是,体坚胜似铁钢胎。〞 内三合有几个人会合的?这段气法指要,是练气摘要。存气怎么充腹?筋骨怎么贯通?你练得体坚胜似铁钢胎了吗?
万字手啊手
一步N拳啊 哈兄的一步五拳,与前贤创拳暗合,真是下了功夫了。佩服。
万字手呵呵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十字手,两手阴一阳交叉,进入功态(气沉丹田等),一口气打出。动作类似于心意拳的鹰捉虎扑,但心意拳是分成一、二、三打出了。这里要一口气打出、瞬间完成。
一步N拳啊 所谓的一步几拳,实质是一出手连续几手的问题。也就是小组合。三丰发明内家拳以卦演拳,一手含三爻为一卦。一含含六爻为复卦。每一手之间的连接要圆滑、顺畅,称之为“生〞,即瓜熟蒂落、自然形成之意。这样才能快。才能劲不断。哈兄的一步五拳,与前贤创拳暗合,真是下了功夫了。佩服。
分享视频
骨力、筋力、皮力、毛力、气力 杨露禅说他的三个徒弟各得筋、骨、皮, 实际意思是指三个徒弟功夫水平很一般。 太极拳功夫分五层,即骨、筋、皮、毛、气。 骨力,即磕格碰撞之力,可以说还没入内家之门。 身备五弓为筋力。此为初步入门。 皮打抖弹震死牛,弹抖劲威力己然很大了。 毛发惊弹手三阳,惊弹劲更进一层。 气形化一归无象,气指内)形指外,气形化一,即内外三合, 阴阳交感通天下,能阴阳互济,打遍天下无人敌。
说说"谬论错解″ 许多人对拳的理解,望文生义,甚至是谬论错解。 久而久之,以错为对,以假做真,而尚不自知。 我学形意拳时,也听到有攥拳如卷饼的说法,把拳头捏得紧紧的死死的。但看师父打拳,并不是总是捏得紧紧的,有时是半握空拳。 后来,接触到道门练法,才知道把拳头捏死是错误的。 内家拳练筋。十指空握如鹰爪,含有涨力,始终抻拨着如弓张。如果是握紧,反倒手指没有了抻拨之势了。 空握,才能出内劲,才能有抓、拿、打之变化。 空握,比握死,打击力更大,同时还能起保护手不受伤。 杜元化著作,把两仪,解释成上下,也是似是而非,望文生义。 两仪的练法,是蹦起来在空中完成。 所以,攥拳如卷饼,要拳着东西,无论是卷肉,还是卷菜。而不是卷成死心的。
十字手。。。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十字手,两手阴一阳交叉,进入功态(气沉丹田等),一口气打出。动作类似于心意拳的鹰捉虎扑,但心意拳是分成一、二、三打出了。这里要一口气打出、瞬间完成。
易,阴阳之变也 日月为易,阴阳变也。地球自身,不停的旋转,以24小时为周期。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做公转、以365天为周期。太阳,又带领着九大行星,围着银河系中心旋转,周期2.2亿年。银河系又围绕着室女座超星系以几十亿年的周期公转。超星系又。。。。公转。如此以至于无穷。所以,小小的地球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没有不变的事物。永恒的,是物质本元,即氣。变幻的,是物质表象,即色。但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又希望美好的事物,是永恒的、不变的。比如希望生命永恒、不死。希望爱情永生不易。这些,只是幻想而已。昨日之我,亦非今日之我。今日之我,更非明日之我。。。。。。。。所以,黄xx和bb离婚,是顺应自然。是解放了思想。是遵从人性。
平凡的世界 三十年前,一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在宿舍里二十四小时排队抢着看。 书里的人物、事体,早已变得模糊不清。 今天,偶然发现了《平凡的世界》拍成了电视剧。 竟然比小说更精彩! 只是发现了一个问题: 一旦看到感人的场面, 就会禁不住、泪流满面。。。 真是老了。
内家拳以武入道 道,就是客观世界的本原规律。 太极拳,练的也是人的固有良能。 什么是固有良能?知觉、运动。 虽然固有,得之也不易。 运极而动,觉盛而知。 人,性近习远,失迷固有。 要想还我固有,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 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原。 乃文、乃武,即强化知觉、运动之练法。 又称道艺、武艺, 或武火、文火。 以拳入道,乃内家拳独有之功能。 深广博远,不可等闲视之。
按肩以练步 肩要按住。无时无刻不按住。 按肩靠两手,所以用按,含主动之意。 为什么与练步同说? 上面按住,脚下如果不撑膝、挺胯,就白按了, 上下分成2截了。
练气 “气法指要 紧闭牙关口莫开,口开气泄力何来,须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体,翻复回旋身辗动,煞手休将气放怀,终朝习练常如是,体坚胜似铁钢胎。〞 这段气法指要,是练气摘要。存气怎么充腹?筋骨怎么贯通?你练得体坚胜似铁钢胎了吗?这个<拳经拳法备要>,与形意拳谱,基本是一致的。
我是一只小小鸟 封禁二十天,今天终于出来遛哒了。 我犹如挪亚放出来的那只鸽子,四处暸望,查看洪水是否退去。。。
一气统三为正宗 所谓的一步几拳,实质是一出手连续几手的问题。也就是小组合。三丰发明内家拳以卦演拳,一手含三爻为一卦。一手含六爻为复卦。 每一手之间的连接要圆滑、顺畅,称之为“生〞,即瓜熟蒂落、自然形成之意。这样才能快。才能劲不断。 哈兄的一步五拳,与前贤创拳暗合,真是下了功夫了。佩服。 这贴子也删。。。。。无语。
说说四梢 十大要论云: 〝然捶以由内而发外, 气本诸身而发梢。 气之为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 不行于梢,则实而仍虚; 梢亦可弗讲乎!〞 内家拳以劲为拳之本。气为劲之源。 气以身为本,气达于梢是验证气贯全身的标准。 梢者有四,云筋、骨、血、肉之梢甲、齿、发、舌。。 血为气之海,肉为气之馕,气生于骨而连于筋。 所以,齿与断筋、发欲冲冠、甲欲透骨、舌欲催齿,方为气贯四梢,乃气贯周身之验。
说说〝明三书” 十大要论云: “即莫非三节之所,即莫非着意之处。 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 中节不明,满腔是空。 下节不明,颠覆必生。 由此观之,身三节部,岂可忽也。 至于气之发动,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 若合而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 十要论中,此篇最难理解。 似乎都是空话。唯“稍节起,中根随、根节催”一句可以具体操作,但又不知如何含义。。。 个人认为,明三节即懂三节在每一拳式中怎么动。 文中用起、随、催,比较含混。 过去赶大车用一种鞭子,俗称大鞭。 梢头用细竹辨成,系一米多长皮绳。 细竹固定在一根长木杆上。 我们把皮绳称为稍节,细竹称之为中节,木木杆称之根节。 木杆+细竹约二米多。 一般没有练过的人,别说用来打马、拿稳了也不容易。 大鞭的用力模式,和内家拳用劲要求类似。
拳法备要 〝拳法备要 总诀歌曰:舒形在势袖填拳,掌按阴阳次第间,审势分明知躲闪,防身斜侧识正偏,进攻推托步偷半,插打搬拿学贵全,临场欲忌心手乱,闲居发奋读兹篇。” 形要舒展。 掌分阴阳。仰为阴、俯为阳。 左为闪、右为躲。 斜为步、侧为身。
临阵切要 拳经飞拳法备要云:“临场切要 眼要分明,认势、认手、认脚,身要圆活,宜侧、宜斜、宜正,手要健利,或披、或削、或冲, 步要轻固,要刚、要准、若嶷,腿能飞腾,能高、能低、能平, 掌要快便,似雷、似电、似风。 至于两相对敌,拳脚交攻,正是身心摄乱之际,必要凝神定性,放出生平所学,方无败北之羞也。 若夫彼进我退,彼退我攻,彼急我缓,彼乱我静,又在暇时习练纯熟,临敌无忘,其自然神清气壮,不致手忙脚乱。 如果快练认身,硬练活手,利练健步,坚练轻腿,重练飞掌,便饶他大声喝我,我也不惊,任被狠手打来,我也不须迎,让他势过,略斜身步,双手轻舒必中。大凡对敌比拼,要在见隙而攻,乘虚而进,更欲胆大,为最总之百般诀窍。说与吾辈知音,诚然一语千金,宁不深信乎?”
力贯四梢 封闭训练半月,感觉在力贯十指上做的有进步。 以前发一个视频@步小点容易扯蛋 兄指出我手指劲力不够,还略有不服。。。 练到才知,功夫阶进,此言不虚。
能得入内家修炼之门是福报。 内家修炼,裨益身、心。 提升生活质量。 能得其门而修,是生来的福报, 要珍惜。 得人身不易,得修道更难。
原谅 原谅并不是宽恕他们的行为, 原谅是避免他们的行为摧毁你的心。
封闭十天了。 人,处于封控、禁足条件下,心理会焦躁、易怒。 其根源无非恐惧。 恐惧染病、恐惧死亡、恐惧缺吃少喝。。。 恐惧会令人心理扭曲,但并不能改变什么。 并不能因此就不染病,不死亡。 相反,恐惧会令人免疫力下降,会令人举止失措,反而不利于应对疫情。 心经云: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湼盘。。。 保持乐观,爱心,善念,是对付一切度病的无上法宝。
西元二零二二年元日,祝武友的快乐、幸福、好运常随!
神、意、气、劲 神燧思柴意火,体炉腹龠息风。 通膛煮沸劲岚生,万药混汤一瓮。 掁燧集柴点火,熊炉鼓龠调风。 风兼火势火攻烹饪,老子清心侍奉。
正是练功好机会 居家办公,封户禁足。 趁此良机,急修内功。 拳打花狸,脚踢柴狗。 掌捉檐燕,身若鱼游。 强身健体,增强免疫。 内外兼修,君子惕惕。 只待华山,再次论技。
内家拳特征 太极拳论中有"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之句,说的正是内家拳的特征,虽然用的是反诘句式。 翻译:"我见过8、90岁的高手能打好几个人,单凭快怎么可能呢? 看拳谱上说的四两拨千斤的句子,明显不单靠力大。" 结论:内家拳既要快,又要力大,才能克敌制盛。 练拳需要文化知识, 用嘴可以上天入地。 练拳需要有传承、老师, 否则容易误入歧途。
说说"内劲″ 内劲一词,拳谱中并不多见。 一般只是说″劲″。 象杨家32目、九要论中,并无内劲、内功一词。 只有《内功四经》中,有提到内劲、内功。 内劲,其实就是整劲,就是内外三合后形成的"全局之力”。 内功四经上称之为"十二大力",所谓″大力″,"全局之力″,就是整。 力大了,内家拳才是一招致敌。 离开了整,什么劲也没用。 整,内、外合成一势。 1,底炼之劲。劲,源于腹、腰,起于脚,形于手。 所以,脚在整劲中的作用尤其重要。也是内家桩功的主要锻炼内容。练法很简单,十趾抓地,但熟练并不容易,要在行拳中做到、同时要挺膝、裹胯等一起配合。
萃精神 练神而能飞、练气而能壮。 神怎么练?萃之。 就是收敛。 神宜內敛,气宜鼓荡。 上、下鼓、荡。 吸则上鼓,呼则F荡。
36宫跳步练法 混元剑经,元明人毕坤留下的练剑古谱。 说是练剑,也是需要从道艺开始。 练气、练拳,最后才是练剑。
说说-“方圆” 杨家清代传抄老谱32目之"太极正功解": "太极者,圆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圆也。 太极者,方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方也。 圆之出入,方之进退,随方就圆之往来也。 方为开展,圆为紧凑,方圆规矩之至,其孰能出此以外哉。 如此得心应手,仰高钻坚,神乎其神,见隐显微,明而且明,生生不已,欲罢不能矣!" 郭云深公《能说形意拳经》云: "一、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运转要和顺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 而不可散乱。 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 二、暗劲: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圆通、活泼而不可滞。 拳经云:圆者 以应其外,即此意也。" 方:併船也。意指两条倂拢在一起的船。寓意整齐。 圆:全也。完整、封闭的弧圈。 这里,形意拳、太极拳都是要求方中有圆、圆里含方。 方、圆,就是指阴阳。 方为阳,圆为阴。 以上,意即阴阳相济。
功出自然 功出自然法成于道,就理合易列卦八分。 乾兑离震始从阴降,巽坎艮坤皆是阳升。 钻翻拧裹螺旋棚展,产于四正午酉秋冬。 压榨轰崩惊弹抖擞,出在天罡卯子春夏。
脱枪为拳 王自诚作《拳论质疑序》。这是继《姬际可自述》之后最早的传世墨本。《序》云:“拳之种类不同,他端亦不知创自何人,惟此六合拳则出自山西姬龙、姬凤,二师乃系明末人也,精于枪法,人皆以为神,而先生犹有虑焉。以为吾处乱世,出则可操兵,归则执枪可自卫,若当太平之日,刀兵鞘伏,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于是将枪法为拳法,会其理为一本,通基形于万殊,名其拳曰六合。” 这就是“脱枪为拳”的来由。 脱枪为拳,就是姬际可为了方便,在枪法中提炼出拳法。 脱枪为拳的所有者,唯有姬际可。 前提是姬际可精于枪术。
在意不在形 在哈兄点拨下,解开了我一个问题。。。 重心先动而显形,反而失整、慢了。 ″随身换步″,在意不在形。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边" 。。。。。 意在神集常道, 心司欲往凡天。 息风劲水体如莲, 腹藕头梢四干。 大统乾施巽起, 飐将浪鼓荷翻。 飚情往复坎恒前, 根动节拨尽撼。
时空的无限性 时空,物质运运的属性。 宇宙中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 运动产生时空概念。 时、空本来是没有间、是连续的,是人为设定的间。 时空具有无限性。比如地球绕太阳一周称为一年,地球自转一周称为天。。。 相对于空间的无限,时间无限更难理解。 因为人的一生,从某个时间出生,到某个时间死去,只是一小段。他希望宇宙中每一件事都像他一样只拥有一小段有限的时间、对于任何事情,甚至宇宙本身,可以是永恒的概念,是难以接受的。 现今的科学家仍然是墨守成规,去度量宇宙多少公里宽,,,,因为人只是在自己能感知的范围去测量宇宙的一小部分。 任何想寻找时间和空间原点的想法都是愚蠢的行为。 无论是物质的形态,还是能量的形态,都是永恒的。 包括构成我们身体的物质,也是永恒的。
多些爱吧,令世界更和谐! 随着咨询发达、各种平台潮涌, 上网展示自己的条件越来越好了。 这样能很轻松地展示自己、学到以前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金钱所学到的东西。 但同时,接触到的人员构成也更复杂。 很多没文化、素质低下、缺少教养的人, 随时可能蹦出来你面前。 这类人在现实中多是不得志、倍受排挤, 所以性格扭曲,乖戾。 以粗口为荣,以低俗为美。 其实质是内里五脏之气不中和、失衡, 他越是偏激,就会越发助动五脏的乖戾之气生发。 加速身体和心理上的老化、崩溃。 这样的人一般是从小缺爱造成的、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你若果去和他争吵,也会激发你的真气转化为戾气。 所以, 尽量去给予他们爱吧, 只有爱,能治愈心灵的创伤。 如果个人功力不够,也不必与之针锋相对。 避开他就是了。 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这就够了。
寒冬已至,春天还有多远? 今天开会,降薪了。 降多少,还不知道。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到底有多远? 且行且珍重,快乐每一天。
薛颠的三种呼吸 1.努力呼吸 努力呼吸与自然呼吸,并无大异,唯呼息吸息稍微用力于下腹部耳。开始行功之时,须将身体立正,面微仰,目斜上视,先从口中念『呵』字(念时切莫有声,有声反损心气),然後再用鼻子吸入空中新鲜清气,使肺中十分充满,则横膈膜向下,以意力向下腹用力,徐徐送至丹田,时间停止少许,谓之停息。嗣後将腹内之气,从鼻中微微呼出,使横膈膜次第向上,而胸部肺底之浊气可以排泄而出。以上呼息吸息二法,循环为之,其呼吸机能顺通,乃移于丹田神意呼吸,偈曰:一呼一吸,通乎气机,一动一静,通乎造化,正是此意也。 解析:此应为武艺练法。即充丹田、沉丹田、固丹田,只是这里没有披露放丹田之法。 2.丹田呼吸 丹田呼吸,此法与前努力呼吸所异者,呼息气下入丹田,而谓之源;吸息气闭而上昇谓之开,又谓阴阳相交。易曰: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即明心见性。呼息下贯丹田,吸息上至心脑,谓之水火既济,以心意而存于心肾,使气上下而往返,则精气透泥丸。偈曰:三田(泥丸,黄庭,土釜)往返调生息,混元二气造化机,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往来通乎二源,久行此功,则丹田气充而精凝,精凝则性灵,性灵则神合一,呼吸之息如无呼吸状态,功夫至此然後可进论体呼吸法矣。 解析:吸息氣上升至上腹。此应为努力呼吸中的内容。 3.体呼吸 体呼吸者,乃呼吸最上乘法。前两步呼吸,不过为达此步之途径,虽由丹田呼吸渐进而至体呼吸,但体呼吸乃是周天之呼吸,此呼吸全不赖呼吸器而出气息,从全体八万四千毛孔云蒸雾起而为呼吸。然此呼吸,实为呼吸最终之目的,最上乘之法门。故习此道者,不可不恒心努力达此境域,盖真要充实气力于下腹,以意在内换气,呼吸从尾闾,上昇透脊骨,过玉枕,入泥丸,而至下鹘桥,度重楼,过黄庭至丹田,而谓之一周天。转以意力,由脐轮向左从小而大,再向右转脐轮,由大而小,由中达外,中全外,由外至中归无极。此节功夫,乃是精神真正呼吸,非有真传难入其道,非有恒心难达其境,学道者,勉力为之,以期达此境域是为至盼。 解析:此为真正进入道艺的修丹层次。 总之,呼吸的练法,薛颠的著作中阐述的比较混乱,包括武艺、道艺的练法、划分,也是含糊不清。 包括徐骏峰的<高术莫用》,也是没有解析清楚。 可能薛颠并没有学到完整的练法。 这里总结一下道家的息氣: 1,鼻吸满,到上腹。(一次不够就连吸几次直到吸满)(配以出手阴劲) 2,短暂闭息、放松小腹令氣下。(阴中之阳) 3,鼻徐徐出气发哼音、使丹田更坚固。(阳中之阴) 4,口急发嘿嘿之音(配以出手阳劲。)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