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士
易道士128
愿世界充满爱!
关注数: 86
粉丝数: 947
发帖数: 71,050
关注贴吧数: 16
七层功夫~ 赵堡,杜元化十三式手法起源图:1,一圆即太极。2,上下名两仪。3,进退呈四象。4,开合是乾坤。5,出入宗坎离。6,领落错震巽。7,迎抵推艮兑。七层功夫,实际是9套动作组合。
陈抟老祖太极阴阳说 两仪即太极也,太极即无极也。两仪未判,鸿濛未开,上而日月未光,下而山川未奠,一气交融,万气全具,故名太极,即吾身未生以前之面目。二仪者,人身呼吸之气也;鸿濛者,人身无想之会也;日月者,人身知觉之始也; 山川者,人身运动之体也。 故四者之用,运之则分为四象,静之则总归太极。故修玄无别法,只需冥心太无,体认生身受命之处,而培养之、扶植之、保护之而已。故曰归根、曰复命,要不出冥心凝神四字。所以必欲冥心凝神者,盖观法于天地而自得也。太上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夕。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所以,日月运久而昏荒,山川奠久而崩竭,人物历久而衰败,气化传久而舛错,总不如守一太极之可久也。此事本极平淡、极简易,而世人往往不能者,总坏于一点尘机,即是太极中一点动性。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生阴之静,非真静也,是动中舒缓处耳,亦动也。是以生生不息,变化万殊,万殊既成,吉凶出焉。圣人作《易》,所以指吉凶、推变化。要之,必以守真为主。故《易》者,戒动之书也。子等从此入门,庶不失高真妙旨。
太极拳十三势图 太极拳十三式手法起源图(源引杜元化《太极拳正宗》)
十三总势莫轻视 命意源头在腰隙。
太极拳首次出现的地理位置 “‘前明有父女从云南至山西,住汾州府汾河小王庄,将拳棒传与王氏(王宗岳)。河南温东刘村蒋姓得其传,人称仆夫(蒋仆夫)。此事容或有之” 太极拳首次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是始于云南。 云南-山西-河南-河北-北京_名扬天下。 为什么是云南这个偏远山区? 蒋仆夫明时人为什么到清中叶太极拳之名才显露? 种种疑问,你看了明初人李浩的巜三迤随笔》就明白了。 张三丰创周天太极拳、剑384式,为了暗护建文帝出逃云南,教了云南大理段氏、杨氏、张氏三家子弟太极拳、剑功夫。并嘱咐″不得树碑立传,以免遭灭门之祸。″ 故有明一代,太极拳只是口口相传而流传于世。 直到明末,才有文武大家黄宗羲落于文字。 这就是为什么落入俗世的太极拳起点在云南大理的原因。 而道门内还有其他的分支流传,比如松溪派、子午派、三丰派,不一而足。 此事由明初西平侯沐英帐下幕僚李浩以笔记形式记录下来了。 建文帝为什么远遁大理? 因为彼时大理是沐英的独立王国。 沐英和建文帝的父亲朱标是拜把子兄弟,沐英又是老朱义子。 所以,朱元璋才留下锦盒妙计,为建文出逃云南准备停当一切。 小小太极拳,竟然是和国家大事息息相关。 这也是后来为什么永乐一生苦苦寻找三丰真人的原因。 偷了人家的东西,食不甘味啊。 永乐偷了建文帝的江山, 谁偷了杨露禅的太极拳?
十三势手法起源图 【图片】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一书中有“太极拳十三式手法起源图如图。 此十三式为: 圆、上、下、开、合、进、退、出、入、领、落、迎、抵。 1,圆。一圆打基础。解释为画圆圈。 2,上下。上下求贯串。解释为一起贯穿。 3,进退。进退练步法。 4,开合。开合练身法。 5,出入。出入练渗透。 6,领落。领落练呼吸。 7,迎抵。迎抵练粘随。 以上为杜元化书中对十三式的解释。 这个手法起源图,在别家太极拳典籍中并未出现过。 其实,这个图是来自内家拳古谱,略有变化。 原谱中的图,并不是上下对称的,而是从下往上,到八卦为止,没有上半截。 在八卦末尾,坤卦画一条曲线,绕回到最下的”太极“,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不休。 而杜元化对此图的解释,也是大相径庭。 此图原名为”行功图”。就是和拳式动作紧密相连的。 每一个图式都对应一个(一套)动作。 一圆,即起势。氣沉丹田。 两仪:蹦起来完成动作。即天、地。(杜元化简化为上、下,有一定道理。古谱把蹦起来在空中完成的动作称为 天、落下了称为地)。 蹦起来在空中完成动作,也叫“凌空劲”。 四象:也是一套动作。包括太阴、少阳、少阴、太阳四个动作。 八卦:每一卦对应三个动作(三个爻)、有五种练法。 八卦重叠,为六十四卦、384爻。 与明初李浩《三迤随笔》中所记载的张三丰创周天太极拳、剑384式吻合。 杜元化的解释虽然有许多不符和错谬,但更容易理解、掌握。 不知是杜故意隐去真相, 还是到他那已经是传成这样了, 不得而知。
简谈内家拳桩功练法 内家拳分道艺、武艺两个阶段。 站桩也一样分道艺、武艺两种站法。 形意拳的道艺桩基本是混元桩。武艺桩多为三体式桩。 但具体要看细节安排。 多数都是站的四不像,因为分不清道艺武艺的区别。 所以大多站了数年的桩也没啥功夫,自我陶醉。 武艺上的桩很少有人练,因为有更好的练法替代,即行拳。 所以目前桩主要是练氣的,即道艺。 但又不按练气的法门来,最终就是练个四不像。 你说他练氣吧,毫无进境、内景可言。 你说他练劲吧,毫无搏技、拳劲可说。 简而言之: 道艺的桩,以松静身心为主,以持戒为辅。 武艺的桩,以身备五弓为主,以呼吸为辅。
陈抟老祖《太极阴阳说》 两仪即太极也,太极即无极也。 两仪未判,鸿濛未开,上而日月未光,下而山川未奠,一气交融,万气全具,故名太极, 即吾身未生以前之面目。二仪者,人身呼吸之气也;鸿濛者,人身无想之会也; 日月者,人身知觉之始也;山川者,人身运动之体也。故四者之用,运之则分为四象,静之则总归太极。 故修玄无别法,只需冥心太无,体认生身受命之处,而培养之、扶植之、保护之而已。 故曰归根、曰复命,要不出冥心凝神四字。所以必欲冥心凝神者,盖观法于天地而自得也。 太上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夕。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所以,日月运久而昏荒,山川奠久而崩竭,人物历久而衰败,气化传久而舛错,总不如守一太极之可久也。 此事本极平淡、极简易,而世人往往不能者,总坏于一点尘机,即是太极中一点动性。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生阴之静,非真静也,是动中舒缓处耳,亦动也。是以生生不息,变化万殊,万殊既成,吉凶出焉。 圣人作《易》,所以指吉凶、推变化。要之,必以守真为主。 故《易》者,戒动之书也。子等从此入门,庶不失高真妙旨。
好画好诗呵呵呵
拳不妄传呵呵呵 过去,太极拳秘之又秘。 普通人难窥一斑。 为什么? 因为一般人即不能理解拳谱, 体质也不适合练进去。 所都是师父找徒弟, 不许徒弟找师父, 万里挑一也。 现在, 大师多如狗,吠吠遍地走。
生命树的树枝
弃武从文呵呵呵 自2023年2月10日起,重新弃武从文, 今天刚好满两年。 两年前,受贴吧中贤者老师提点,棒喝, 幡然醒悟,于是放下屠刀,一心向善。 至今七百天过去, 可谓: 几分收获,几分揣摩! 几分感嘅,几分蹉跎! 前贤有诗云: 冬去春来夏易秋, 轮番日月几何休? 乾坤众妙岂然使, 黄老道源下承流! 感恩、感恩!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师′ 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太上老君! 南无耶稣基督!
你这个,出生于清明后18天,戊土主事。 辰戌冲,坏了辰中癸水。 可以看做从格。 用土火。忌水金。
十三式手法起原图 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一书中有“太极拳十三式手法起源图如上图。 此十三式为: 圆、上、下、开、合、进、退、出、入、领、落、迎、抵。 1,圆。一圆打基础。解释为画圆圈。 2,上下。上下求贯串。解释为一起贯穿。 3,进退。进退练步法。 4,开合。开合练身法。 5,出入。出入练渗透。 6,领落。领落练呼吸。 7,迎抵。迎抵练粘随。 以上为杜元化书中对十三式的解释。 这个手法起源图,在别家太极拳典籍中并未出现过。 其实,这个图是来自内家拳古谱,略有变化。 原谱中的图,并不是上下对称的,而是从下往上,到八卦为止,没有上半截。 在八卦末尾,坤卦画一条曲线,绕回到最下的”太极“,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不休。 而杜元化对此图的解释,也是大相径庭。 此图原名为”行功图”。就是和拳式动作紧密相连的。 每一个图式都对应一个(一套)动作。 一圆,即起势。氣沉丹田。 两仪:蹦起来完成动作。即天、地。(杜元化简化为上、下,有一定道理。古谱把蹦起来在空中完成的动作称为 天、落下了称为地)。 蹦起来在空中完成动作,也叫“凌空劲”。 四象:也是一套动作。包括太阴、少阳、少阴、太阳四个动作。 八卦:每一卦对应三个动作(三个爻)、有五种练法。 八卦重叠,为六十四卦、384爻。 与明初李浩《三迤随笔》中所记载的张三丰创周天太极拳、剑384式吻合。 杜元化的解释虽然有许多不符和错谬,但更容易理解、掌握。 不知是杜故意隐去真相, 还是到他那已经是传成这样了, 不得而知。
太极吧,呵呵呵 在这里玩,挺好的。 跟着老魔混,不被装逼者拿来装逼。 这里有老武,能有鱼吃。 有无极大仙,有羊腿吃。 有。。。。。 十大长老,已有五六。 也有高人隐士, 常来度人救苦。
无为而无不为呵呵呵 "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 或培或堕。 是以圣人去甚(极端),去奢(奢侈), 去泰(太过)。" 世上万物,纷纷纭纭。 像一杯水中的分子,做无规律的布朗运动。 有的行前,有的行后。 有的性急,有的性缓。 有的强健有的赢弱。 有的自爱有的自毁。 所以,圣人不做选边(无为)。
十八在诀呵呵呵 班侯的九决,多是武功方面的。 所以,甫一面世,被人称为假冒。 可见太极拳的武火,久已不见。 ″棚在两臂″: 棚法的要点在两臂。 双臂合拢,构成一面盾。 既可防护,又可攻杵。 古称双龙环月。
内修次第呵呵呵 ″以造拳必须是从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不撇不停不流水作起是练拳。 洪蒙之时所以名无极,虽说与天地有关,并非外练,强为索拉也。然非修炼者不知,若将此数练过,其中之混圆一变即成背丝扣,斯拳之联成矣。再有背丝扣一变即成太极”。 无极-混圆-背丝扣-大极,此即由文功完成, 过度到武艺。 不明无极、混元,焉能出背丝扣?
春节快乐! 又一年过去。 祝大家年年进步,岁岁幸福。 在新的一年里,加油!
敘其法《鵲橋仙》 閃誅餓虎,勝追逃兔, 掙斷盤蛇冷酷。 夜偷葫蘆順秧揪, 破匣鎖,洪流湧注。 迂摧阻塞,齊發盾杵, 揉碎金門直入。 千番往事不能消, 跌醉解,天翻地覆。
绵张短打呵呵呵 拳法者,卫身御侮之善术也。 盖先生拳法, 藏神在眉尖一线,运气在腰囊一条。 发如美人之採花,收如文士之藏笔。 诸葛君之纶巾羽扇,阳叔子之缓带轻裘, 差可仿佛。 夫岂有圭角之可寻哉。 。。。 然用法之妙,全凭内力,非语言所能尽。 用志不纷,乃凝于神。 始有得心应手之能,更无筋孥骨突之弊。 。。。 -乾隆四十九年,岁在甲辰阳月中脘之吉曹奂斗在东识。 ***************************************************
静电和太极拳的内气没有关系。 静电现象自古希腊时代就为人们所知,最早由哲学家泰勒斯发现。后有本杰明·富兰克林通过实验定义了正负电荷。但直到最近,研究人员才首次将产生静电的机理与摩擦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纳米尺度上静电的建模,揭开了为何摩擦产生的电荷量会大于其他类型的接触,如简单的滚动。 这项研究表明,摩擦产生静电的原因与物体的变形有关。简单来说,当物体表面在摩擦时,由于滑动产生的变形,物体的正反两面会产生不同的电荷。摩擦时,电荷移动,产生电流。 所以说,静电只是物体表面电荷移动,产生的电流,与练不练太极拳,太极拳练的好、孬,没什么关联。
好文共赏呵呵呵 习拳小引 夫文以处世,武以济危,文武而遂,犹如日月行天,而相需用,莫可偏废也。 今观世家巨旋,习文者,竟以武为匹夫之行,否而不亲,习武者,乃以文为迂腐之事,厌而不狎,其至文武不习者,日慕钱毂,而惟利是图,不思全家之策,不想保身之计,游荡无节,骄懒自生,寻常间则扬扬自得,视为无上之乐,一旦事变,怆卒祸来意外,莫能解脱,束手待毙,是之过与。殊不知习文以和其性,潜消乖戾之心,学武以勤其体,间添御敌之艺,由是观之,习文而兼武者则成全材之用,游荡而至骄懒者,定遭凌辱之羞。所以侪辈中人,宜于正务之分,训诲子弟,习练身法,步法,手法,以坚肢体,使之心清眼明,气聚,以养其计,演弄惯熟,进退利便,久而气力融合,筋骨坚固,不持其持,可以制敌保身,抑且其术尤能却病强健,岂非有益之为哉,是古人文武兼全者良多,由此耳。敬呈俚言,敢动尊听,高明君子,亦知名教中有此具数矣。
内家破腿法呵呵 破高腿 高腿面上来,旗鼓十字接, 不用沾与架,硬进彼自跌, 敌若急抽身,跟进双披揭。 更有用双推,一勾敌自跌。 破中腿 中腿频频来,左右切挽接, 挽后不及施,大小靠山跌, 敌若走左边,赶上一披揭, 偏闪并腾挪,步步法要捷。 破低腿 下盘腿踢来,我用悬脚待, 两腿不相容,进步靠山跌。 敌若把腿收,攒上一拳捷, 顶肘望胸冲,一跤腰跌折。
今日甲辰年丑月庚寅日 明天小年儿,距离大年还有8天。 先贤有诗: 冬逝春来夏易秋, 轮番日月几何休? 乾坤众妙岂然始, 黄老道源下承流。 人生苦短,岁月悠长。 面对沧海横流,星移斗转, 一个人, 渺小得如一粒尘埃。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昨天受贤者棒喝,略有醒悟。 过住与一些吧友不睦,无非都是在嘴上争一时短长,没有什么利害关系、要紧大事。 在此,向过往争吵过、得罪过的网友道歉: 恕罪、恕罪! 尤其是″老爱笑″、″我形我意″、"吃好喝好″几位,大家都是同好,有缘于贴吧,就此揭过。 圣人云:″君子和而不同″。 以后尽量和谐共处,求同存异。 少些戾气暴发,多些每日三省。 并以此帖,预祝大家 新春快乐! 也顺祝米国人川大爷入住白宫!
《大理古佚书钞》揭示了张三丰创内家拳,剑的历史真相
澄浦公之《学拳谏言》简析 《学拳谏言》 “ 依规矩,熟规矩,化规矩,神规矩,不离规矩。 初学要慢,逐渐要匀,极熟后,从心所欲。 动静虚实,阴阳开合,各种神气姿态要表现出,圆中有方,方中求圆。 动若断而意实不断也。灵动神妙,造极登峰。学拳至此,不可思议矣。” 解析: 何为规矩? 规矩即法。练拳的要领身法、动作练法。 练拳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了规矩。 就算练到极高境界,也是要卦有矩而变无矩,而不是完全不要了规矩。 古人云:“就身造而高本能,掘潜量而易常态,是为武所艺也。 此修谓功,修规谓法,明法谓理。其修成于久功,法善于百战。 于其修而臻其善,则理出,明之又明则理善。 是缘历代之血,始有今日之法善而理备,爰始有今日之登峰捷径。。。。” 今天我们看到的规矩,都是历代前贤经过千百年实践验证,不断完善得来的。 不是哪个人能靠一己之力的小聪明能改变得了。所谓”改拳不改谱“,是拳家 必要遵守的原则。谱,即记载拳法规矩、动作、心法的文字资料。是练拳的指南。 也是传承的载体。 何为方、圆?方即正,即直,即刚。 圆即隅,即曲,即柔。 “圆中有方,方中求圆",即刚柔相济。
澄浦公之《学拳谏言》简析 《学拳谏言》 “ 依规矩,熟规矩,化规矩,神规矩,不离规矩。 初学要慢,逐渐要匀,极熟后,从心所欲。 动静虚实,阴阳开合,各种神气姿态要表现出,圆中有方,方中求圆。 动若断而意实不断也。灵动神妙,造极登峰。学拳至此,不可思议矣。” 解析: 何为规矩? 规矩即法。练拳的要领身法、动作练法。 练拳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了规矩。 就算练到极高境界,也是要卦有矩而变无矩,而不是完全不要了规矩。 古人云:“就身造而高本能,掘潜量而易常态,是为武所艺也。 此修谓功,修规谓法,明法谓理。其修成于久功,法善于百战。 于其修而臻其善,则理出,明之又明则理善。 是缘历代之血,始有今日之法善而理备,爰始有今日之登峰捷径。。。。” 今天我们看到的规矩,都是历代前贤经过千百年实践验证,不断完善得来的。 不是哪个人能靠一己之力的小聪明能改变得了。所谓”改拳不改谱“,是拳家 必要遵守的原则。谱,即记载拳法规矩、动作、心法的文字资料。是练拳的指南。 也是传承的载体。 何为方、圆?方即正,即直,即刚。 圆即隅,即曲,即柔。 “圆中有方,方中求圆",即刚柔相济。
修炼之忌呵呵呵 太极功夫少人知。 尤其是文火功夫,真修的极少。 大半都是装模作样,难入三摩地。 因为俗世牵拌太多,如逆水行舟,进一退二。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修道难,难于上月球。 真修,有许多禁忌。 所以,看一个人是不是真修,从他日常行为言语中,也可以知道个大概了。 今天说一条: 修道禁抱小儿。 十几年前写过相关的帖子,找不到了。
古谱鉴赏呵呵呵 詮其對《更漏子》曰: 去無虞,來勿架,瞧准只需一下。 逢弱入,碰強出,險跌則不輸。 隨浪化,逆潮解,得泰便攻直泄。 一刹舉,豈容兮,避實兼搗虛。
惊悍抖擞,螺旋蟠绕 八劲,你懂几个? 太极拳到最后, 方中用圆,圆中使方。 无处不圆,处处皆方。
平等、平常、平和交流 网上九成九的人,都是门外转悠的水平。(包括我自己)。 极少数几个练的好的,凤毛麟角。 也是不可复制。 所以,少吹牛,慎大话。 少相互攻讦,多自我反思。 太极拳是道家功夫的俗世化, 谦恭、处下乃第一要。 这个都不懂,你练的就与太极拳无关。
倡玄 倡玄 大道渊源,高真隐秘,风流岂可知闻。 先天一气,清浊自然分。 不识坎离颠倒,谁能辨、金木浮沉? 幽微处,无中产有,涧畔虎龙吟。 壶中,真造化,天精地髓,阴魄阳魂。 运周天水火,燮理寒温。 十月脱胎丹就,除此外、皆是傍门。 君知否,尘寰走遍,端的少知音。
戚继光三十二式长拳 戚继光三十二式长拳是张三丰周天太极拳之峨眉一派分支演化而来。 戚继光学自明代唐顺之, 唐学自峨眉何道人。
上古何古? 【黄帝内经原文】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黄帝口中的上古,是什么时候? 皆度百岁:都超过百岁。 挪亚方舟的大洪水,距今4970年。 黄帝时期距今也差不多。 所以,黄帝口中的上古,是指大洪水之前的时期。 那个时期的人,寿命千岁。 百岁还是青少年,所以动作不哀。
三丰歌诀与内功经呵呵呵 歌诀一 顺项贯顶两膀松,束劦下气把裆撑。 胃音开劲两捶争,十趾抓地上弯弓。 译:头领颈挺肩松,气沉丹田臀尾撑。 含胸拨背捶争,十趾抓地涌泉空。 纳卦经: 头项法乎乾,取其刚坚纯粹。 足膝法乎坤,取其镇静厚载。 肩背宜于松活,是以𢁉顺之意。 裆胯又宜措紧,须玩兑泽之情。 胸欲怂起,艮山相似。 肋有呼吸,震动莫疑。 。。。
顺化呵呵呵 聊拳法、拳技的贴子太少了。 都在忙着吹牛逼、争吵、怼人。 内家拳以柔化为主。 善柔化,并不等于不能刚发。 古谱云: 顺化掐勒倚人势,无抗就机暴打连。 逢敌迫势不容惜,踩撞抛丢拐肘环。 从人就势只一瞬,不可全交一片心。 回师急打万雷齐,盾杵齐发开闸涌。
【12-09 | 日常交流】投诉太极拳吧吧务,滥用职权,随意删贴。 投诉太极拳吧吧务,滥用职权,随意删贴。 我发的主题贴″美髯公吴图南″,莫名其妙以'恶意刷屏′理由删除。 希望恢复。
内家拳与先天 内家拳的修炼过程就是补先天之不足,从而最终达到返先天的目的。 返先天过程, 太极拳叫恢复知觉之能。 形意拳叫易筋骨髓。 祖师云″先天不足后天补,补可足。先天足后天不补,足有损"。 因为人生就是一个消耗先天的过程。 先天耗尽,生命就终结。 修复先天,称为文功,即炼精气神的功夫。 是一个阶及过程。 返先天第一步:唤醒先天之气。(称为通三关、通周天等等各种叫法) 唤醒人身内先天之气,不断清洗、锻炼百骸,以至纯阳。即进入先天状态。 大师们,你唤醒先天了吗?
太极拳之阴阳诀 阴阳诀 太极阴阳少人修,吞吐开合问刚柔。 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 生克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 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现轻勿稍留。 此诀乃班侯九诀之一。 九诀多为武火之用。所以甫一出世即遭人执疑为伪。 因为现代练太极拳者,多不知太极拳修炼的体、用两种阶段、练法, 大半只知道文功练法。 所以见了骆驼惊乎"马背肿么了?″ ″吞吐开合问刚柔″:吸、呼、开、合,要与刚、柔来对应。 吸、合对应柔。 呼、开要对应刚。 ″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 四正手,四隅手,随心意变化就是了,中间以静相衔接。(赵堡拳称为′不流水′,即顿搓节奏″) ″生克二法随着用,闪进要在动中求″: 一式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济,为生。 阴变阳、阳变阴,阴阳相续,为克。 闪进全在动中求:脚下闪进,手上不要停顿。手脚齐到。
棚劲是手法不是劲别 棚劲是手法八法,不是八劲。 太极拳八劲是惊弹抖擞、螺旋彭展、钻翻拧裹等。。。。 即然是手法,就是动态下的。(劲也是动态的)。 杨家老谱中讲棚劲:″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 明确是要在开合中体现。 棚要像弹簧一样快速弹出去,可攻可守,主要用于接敌来势。 棚即承,承接之意。
江门大球呵呵呵 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地下700米大球, 一旦成功,就能测量中微子浓度了。 谁得道,谁没得道? 二测便知。 就问你怕不怕?
能看懂吗呵呵呵 一气两决三家四象五步六愚七星八灵九宫。
先天一气呵呵呵 先天一气,又叫太乙天真之气。 ″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 此气无质量,可以穿透任何物质, 是生命体的最本源能量。 因为无质量,所以很难探测、掌控它。 必须得进入″虚无″环境,才可以体察到。 "虚无",就是深度入静,屏蔽掉所有的干扰。 因为,人的大脑思考、肢体运动,都会导致身体内的气血躁动,从而影响到体察先天元气。 现在,中国在江门建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室,用于找″中微子″。 中微子,质量很小,小到近乎光子。也许它就是先天一气,也许不是。 为了能″虚无″,该实验室建在地下700米深,避开宇宙射线等干扰。。 科学发展很快,中国人应用了几千年的先天一气, 被找到、掌控、应用, 指日可待。
只看求财、买卖、商贾。 1,自己虔心静气,默想所问之事,然后搖卦排盘。 2,所问含糊不清者不看,不反馈者不看。
上帝也是人 上帝″照着自己的模样造人″。 从外形到基因,上帝和我们一样。 只是所在不同星球大小不同, 身高不同,他们平均身高一米二左右。 所以我们画天使都是儿童模样。 上帝(们)是外星球的科学家。
问川普竞选总统吉凶? 戌月丁卯日,问川普竞选吉凶?
隅手发劲呵呵呵
内家拳之劲诀 通透穿贴松悍合坚, 此为八字劲诀,即获得拳劲的心法。 八字又各不同, 通、透:文功的结果,内气在身中无一丝阻碍, 彻底贯通。 穿、贴、松、焊:武功心法。 穿、贴为身姿要领,松、悍为运动心法。 合、坚:为劲成之标志。 此八字比较古老, 到明末清代,简化成五字诀: 敬、紧、径、劲、切。
门前宝地 值得一看 徐皓峰新作。 没有飞来飞去,比较贴近真实。 有特色。 也没有挨十几下也亳发无损、打不死的小强。
问岳母吉凶
太极拳之六合劲 太极拳,无非知觉、运动。 知觉,眼耳鼻舌身意,文功也,内六合。 运动,手足肩胯肘膝,武功也,外六合。 文为体育,武为武用。 内外六合成,太极拳六合劲出。 六合劲:拧裹、钻翻、螺旋、崩砟、惊弹、抖搜。 假大师们整天口若悬河,连基本的文武火候都不懂, 更别提太极拳六合劲。 只知道形意拳六合。 形意拳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其实和太极拳六合是一样含义。 换了下表达形式而已。
寂寞前朝树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 也要凡人做。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 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发力时,丹田是膨胀还是收缩? 看见一个旧帖子。 太极拳发力时,丹田是收缩还是膨胀? 微微有一点点收缩。
山东还有谁? 这段他老姨风头正盛, 似乎要盖过掌门,压过老眼之势, 不可小觑。 山东这片,自从秦琼卖马、水泊鸟散, 再难见廖儿洼好汉打鱼,聚义厅大碗吃肉。 如今,随缘登泰山而小群雄,老眼龟缩不出,神凡遁迹潜形,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回首望,甘陕金秋麦熟,喜雀登枝声啾啾。 潼关自古一条路,自有无极把守、侧身西望,不须有烦忧!
假货看啥都是假,真人言说未必真。 冠首决 披闪担搓歉, 沾随拘按扳。 软棚搂摧掩, 撮坠继挤摊。 这个是班侯所传九诀八十一式之中的冠首诀。 1958年由吴孟侠首次公开。 当时被很多名家执疑为假,如田兆麟、崔毅士等。 其实,对照五字经诀,就很清楚,冠首诀乃真传。 只是无传承者看不懂。 看不懂,便指其伪,是人的本能。 乱环诀,其实是双诀。作者吴孟侠原本只公开了一个。 另一个″三环九转诀″没有公开,就是为了防止人剽窃、乱改,以用辩真。
世月破、动克, 酉官伏,兄无制。 一周之内有消息。
太极拳的理呵呵呵 大师们都在高谈阔论:明理。 啥是理?啥是太极拳的理? 拳理,既拳的练法、规矩背后的原理。 规矩要用久修来验证, 练法要用实战来完善。 拳理要明之又明而臻善。 太极拳的理, 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回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
黄金不错呵呵呵 昨晚黄金(积存金)操作得不错, 堪称完美,赚到6元/克。 这个月的火食费有着落了。 志之。
气沉丹田呵呵呵 太极拳论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气沉丹田,是武功上的手法。 令气聚于小腹。因为小腹(腰隙)是人体最薄弱的一段,对于力量的传导最不利。 所以要气充使之坚实。 犹如汽车挂挡。 一旦挂上挡,立刻有了马力,随时随地进退自如。 人若气沉丹田,立刻进入准战斗状态。 由我背,进入了我顺。 束肋下气把裆撑,可以看做是气沉丹田的具体操作。 当然了,真正的练法,肯定不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所能表达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