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士 易道士128
愿世界充满爱!
关注数: 86 粉丝数: 947 发帖数: 71,079 关注贴吧数: 16
杨禄禅太极拳谱 杨禄禅太极拳谱 “当洪蒙之时,天地未分,无边无际,混圆而已,恍恍惚惚。其中含有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随在恍惚之中,绝未见其气,有撇有停,毫无主宰,而蹈于流水,此天地未分之形象也。人身也如天地之混圆,人身无处不混圆。天地有三直,是上中下;人身也有三直,即头身腿。天地有四顺,是寒温暑凉;人身也有四顺,即身手脚腿。天地有六合,是上下四方;人身也有六合,即身手脚膝胯膀。天地有四大节,是春夏秋冬;人身也有四大节,即两膀两胯。天地有八小节,是四立二分二至;人身也有八小节,即两手两肘两膝两脚。天地未见有撇是数,未见有停是气;人身亦不撇是数,亦不停是气。不过有四时嫌滞,天地有主宰是理,而不流水是节;人身也有主宰是心,而不流水是节。不过未免有少混,所吾人本太极。以造拳必须是从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不撇不停不流水作起是练拳。洪蒙之时所以名无极,虽说与天地有关,并非外烁,强为索拉也。然非修炼者不知,若将此数练过,其中之混圆一变即成背丝扣,斯拳之联成矣。再有背丝扣一变即成太极”。 ***************************************************************************************************** “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不撇不停不流水作起是练拳。” 和杜元化的理论如出一辙。
拳中之文武动静阴阳 1,“中气者,即仙经所谓元阳,医者所谓元气,以其居人身之正中,故武备名曰中气。 此气即先天真乙之气,文炼之则为内丹,武炼之则为外丹。 然内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也,盖动静互根,温养合法,自有结胎还元之妙。 俗学不谙中气根源,惟务手舞足蹈,欲入元窍,必不能也。” 2,”五脏以此而长,六腑以此而生,是形之成也。因真乙之气,妙合而成,气之聚也。 由百骸毕具而宁,一而二,二而一,原不可须臾离也。 武备如此,炼形以合外,炼气以实内,坚硬发如铁,自成金丹不坏之体,则超凡入圣,上乘可登。 若云敌人不惧,尤其小焉者也。”。 3,”天地之道,不外阴阳,阴阳转结,出于天然。故静极而动,阳继乎阴也;动极而静,阴承乎阳也。 推而至于四时,秋冬之后,续以春夏,收藏极而发生随之,春夏之后,接以秋冬,发生极而收藏随之。阴必转阳,阳必转阴,乃造化之生成,故能生生不穷,无有止息。人禀天地之气以生,乃一小天地,其势一阴一阳,转结承接,顾不论哉。故高者为阳,低者为阴;仰者为阳,俯者为阴;伸者为阳,屈者为阴;动者为阳,静者为阴;正者为阳,侧者为阴。势高者必落之低,阳转乎阴也。若高而更高,尤可高也,势必不连,气必不续。势低者,必起以高,阴转乎阳也。若低而更低,无可低也,势必不连,气必不续。俯仰屈伸,动静侧正,无不皆然。间有阴复转阴,阳复转阳者,此一气不尽,复催一气以足之也。”
说说“炼精化气” 内家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个境界。 至于后面的什么炼虚合道、粉碎虚空,基本是虚妄之谈。 什么叫炼精化气? 炼精化气,就是把食物精微物质转化为真气。 人之所以能活,是因为不断从食物中摄取精微物质,供给身体各部位组织、器官。 各个器官、组织有了足够的能量,才能完成人体的各种工作。 所谓“饱暖思淫欲”,能量足了,首先就是人的欲望变强烈。 欲望,主要是权利欲和情欲。 欲望变强烈的目的,其实是希望释放能量。 这就是平衡。 修炼,是逆行、颠倒颠。 就是把精微物质,转化成真气-元气,储藏起来,以备后用。 这样,精微物质转化成真气了,供给各个器官组织的就少了, 人就欲望小了。 所以,修炼到较深功力的人,就能做到少私寡欲。 而没有修炼的人,随着生活水平越高,摄入营养过度, 各种欲望越是强烈, 而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实现,就是各种违法甚至犯罪。 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炼精化气呢? 打通三关,“前任后督行气滚滚”, 让体内真气转起来。 就这么简单,也就这么难。 看一个人的拳,有没有内功, 也就是有没有很丰厚的内气。 没有通三关的人,精微物质化不了真气, 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欲、就只能沉浸在酒色之中,不断虚释放能量,以求暂时的平衡。 他的拳也就干瘪瘪,如枯枝、如木偶,没有活力。 而通了三关的人,可以自主控制自己的情欲。 体内真气丰厚,充满活力。 炼精化气是文火练法的目的。 这就是炼精化气和内家拳的关系。
说说掌门呵呵呵 掌门,掌的哪个门? 当然是5字派的门。 为啥归为5字派? 因为掌门的原则是:不解释、不评论、只陈述。 这个和5A的原则差不多。 5A是不允许别人评论。 掌门是自己不评论。 从这点看,掌门就是掌门,有容度。 掌门的拳,是怎么练的? 不告诉你。 反正掌门不打坐、不打拳,不站桩。。。 因为这些都是大路货。 掌门不走大路只走小路。 叫行功。 听这两个字,一般人容易被嘘住了。 其实就是走功,我们叫走步。 就是混元桩的动桩。 八卦掌叫转掌。 叫行功能吸引眼珠子。 行功真那么好吗? 差不多。 八卦掌,绕大树,不换掌, 每次绕上1、2个小时,就是行功。 由于不换掌,手上动作没了,避免了拙力。。。初学都是有拙力的,但站桩、行功,相对拙力就少很多。 这种转掌,要慢走。不能快, 快就变武火了。 这样转上一二年,文火成了,再练换掌, 就差不多了。 站桩更高效,连行都不要了。 但站桩难度大。 一般人,站十分钟都难。 不是累,是心难静。 人心,越想静,越是波澜汹涌。 静不下来,就站不了桩。 硬站、会疯了。 所以,行功,是方便法门。 薛颠有桩功慢练,也是这个意思。 作为功成与否的验证, 最低要求能站2个小时。 这是外证。 内证是五气朝元。 文证是天人合一。 不过掌门坚持原则方面好, 露露肩、露露手, 打死不露拳, 这也就避免了像5A那样见光死。 不过5A也快疯了。 见光死真危险。 掌门的拳, 应该是童子功基础。 啥叫童子功? 人,15岁之前, 元阳未破,即达到天人合一境, 即为童子功。 所以起码要十岁左右开始练。 这很难。 一般人没那个福气。 我当年教小外甥七八岁开始练, 练了4、5年。 体质相当不错,夹衣过冬。。。 不是一般人能坚持了的。 说的太多了,掌门估计也不会给点稿费。 先到这儿吧。
《内功经》 清朝王南溪,其祖为清初总宪,督抚江西,泊舟清江,见有商人舟覆,拯货水底,获一石函,中有二书,公欲视之。商人呈公阅视之,一曰剑丹,一曰内功。内功之书正四篇,一曰内功经,二曰纳卦经,三曰神运经,四曰地龙经。后记云:贞观二年三月十五日录(628年),公以重价购之。 《内功经》 内功真经,脉络甚真。 前任后督,行气滚滚。 井池双穴,发劲循循。 千变万化,不离其本; 得其奥妙,方叹无垠。 龟尾升气,丹田练神。 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既明脉络,须观格式。 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 足坚而稳,膝曲而伸; 裆深而藏,肋开而张。 气调而匀,劲松而紧。 先吸后呼,一出一入; 先提后下,一升一伏; 内有丹田,气之归宿。 下收谷道,上提玉楼; 或立或坐,吸气于喉; 以意送下,渐沉至底。 升有升路,胁骨齐举; 降有降所,俞口气路。 既明气窍,再释劲诀。 通、透、穿、贴,松、汗、合、坚。 曰通,劲之顺也;曰透,劲之递也; 曰穿,劲之连也;曰贴,劲之络也。 曰松,劲之涣也;曰汗,劲之萃也; 曰合,劲之一也;曰坚,劲之能也。 按肩以练步,逼胯以坚膝; 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 提颏以正头,贴背以转斗,松肩以出劲。 折天柱以下气,视合谷以立门。 横劲竖劲,辨之分明, 横以济竖,竖以横用。 五气朝元,周而复始; 四肢之首,收纳甚妙。 天地交泰,水升火降; 头足上下,交接如神。 静升光芒,动则飞腾。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