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心灵170 我是心灵170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129 粉丝数: 108 发帖数: 5,952 关注贴吧数: 17
《 成为自己的光 》 《 成为自己的光 》 2023.1.3 . 要想成为自己的光,就必须心有所向,把生活过得有意义才能得以不败于世。 心有所向多读书;这是获得知识的最便捷的方式,如与智者在交谈,使人生中获取光源,使大脑丰盈,使心境得到修炼。 心有所向多锻炼;是用自律来打败不良情绪,即增强了体能又有助于自身的乐观,是发自内心的自信。 心有所向干净的圈子;是远离喧嚣社会的必要环境,没必要去把有限的精力消耗在无底洞般的在泛泛之交中,顺其自然地和三五好友同行就可以,这是明智之举。 心有所向良好的心绪;不要让自己跌落到不良的负面而无法自拔,牢骚和抱怨不能解决问题,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只能半称心。看懂和理解当下社会才能在无畏中得以解脱,以出自心底的善良,保持和社会融合。 心有所向有所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生活在油盐酱醋茶中也可以取得风花雪月的诗意人生,拥有良好的爱好生活才能真正的掌握在自己手中,精致的活着就必须有爱好。 心有所向独立的经济;拥有一个取之有道的独立经济,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拒绝不想要的事物。可以不拜金,但要活的有尊严,足够的经济来源主导着自由的人生。 生活就是这样,要成为自己的光,就要在没有风的地方,做自己的暖阳,只要把握得住自己的流年岁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留下遗憾。
《 赏读(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 赏读(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2022.12.21 .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翼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打些井水来漱口,然后拂去衣服上的尘垢,内外清洁可以清心,。闲暇时捧着佛经走到东斋来咏读,明白了人生大道的本源,世人不认识,了无可取。虚歹怪诞的行径,反为世人追逐,从禅经中的微言大义,希望能获得契悟,这种修治本性的功夫,何以到达这种完美的境地呢?,这位道人所居住的庭院很清净,苔草连接着深深的竹林。太阳出来了,薄雾和露水还没有散尽,青松仿佛被膏沐洗过了一番。面对这种景像,心境恬静,无需用语言来表达便能心领神悟,内心感到十分的满足和喜悦。 这首诗是柳宗元到超师院读佛经的感受,他欲求佛经中的治世之道,寻求一种超越尘世,留恋闲适的复杂心情。一个“读”字贯穿了全诗内容,一个“闲”字是抒情的主题。诗人以自身信仰佛学的态度,讽喻了世俗,他景物相连的写出了“闲人”眼中才能看出的静谧清幽的景色,抒发出胸中旷达之意。从早起读经到日出赏景悟禅,全诗浑然无痕,意向淡泊明志。 但这时的柳宗元由于主观的落入了佛教的唯心泥潭,去寻求宁静和解脱,其实佛教对他来说是产生了消极的态度。
《 赏读(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 《 赏读(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 2022.12.18 .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从柳州城上的高楼望去,连接着一片广阔的原野。望着远处海天连接的地方,心中正升起一股茫茫的思愁。狂风吹动,搅乱了开满芙蓉花的湖水。密密的雨点斜斜地飘到了蔓延着薜荔的墙上。山岭间的树丛,一层层地遮蔽了远望千里的视线,弯曲的江流,好像回肠九转一般。大家同到这落后的南方来,虽然彼此住的很近,可是各自住在一个地方,信息仍不能时常得到。 这篇七律诗作是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创作并寄赠与他的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表现出真诚的友情和无法自仰的思念之苦,他用对险恶自然景像的描绘,蕴含了内心在遭贬后的忧恐心境,赋中有比,情景交融。“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为以下的抒写作了展开。“九回肠”与“千里目”使远景过渡到了近景而触发了联想,“芙蓉“和“薜荔“在暴雨中的挺立给诗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这是诗化了的理想。“犹自音书滞一乡”突出和加重了全诗的悲剧色彩,把患难之友不能相见的哀怨写得如此的委婉而又深沉,这是诗人在常年孤独生活的敏感心态有关,这首诗在千百年来的流传中,也成了无数表达对患难友情的思念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首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