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心灵170 我是心灵170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129 粉丝数: 108 发帖数: 5,952 关注贴吧数: 17
《 赏读(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唐.孟浩然)》 《 赏读(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唐.孟浩然)》 2023-5-7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栖初定,孤琴候萝径。 【解析】 傍晚的阳光,越过了西边山岭,山谷忽然的都变得昏暗了。松树上的月光,透着夜里的清凉,风声和泉声发出清新幽静的声响,充满在耳旁。山里的樵夫都已经回家了,暮霭中的鸟儿也都回到巢里栖息。朋友约定今晚到这里来住宿的,可到现在还没见他的踪影,我只能抱着一张琴,在萝藤披拂的小路上等候着他。 全诗的前六句诗人描述了他黄昏时刻在山寺一带等候朋友时见到的景色,他描写了以夕阳,群山,松月,情泉等生动秀丽的自然风光在时间的转换中发出的清幽变化,从日落到深夜,尤其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这两句,细致入微的体现出诗人在当月下听泉时对幽静意境的感受,之后,他又以“候”和“孤”来衬托出倍感孤冷的自我形象,读来令人想象得出当时这位形神孤傲的诗人,在清朗的月光下望眼欲穿的等待着朋友的到来,那种“孤琴候萝径”的超尘画面就在眼前十分立体的婉而出现了。 这首诗并无高深的境界,书写手法也不奇特,它犹如一股幽清的泉水流淌着雅意的悠情,潺潺地流入在浩瀚的大唐诗词之中。
《 赏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 《 赏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 2023-4-25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解析】 八月的时候,洞庭湖的湖水很平静,它涵笼着虚无缥缈的空间,和天空相接。云梦泽的上空,蒸腾着水气,湖里的波浪仿佛能摇动岳阳城。我想要渡湖,可惜没有船和桨,平时安逸闲散的表现,实在是愧对圣君。我坐着观看钓鱼的人,只空有着羡慕他们在钓得鱼时的欢快情景。 这首优美大气的五言诗是孟浩然想通过给宰相张九龄写诗的方式,以达到推荐做官的目的,这是唐朝做官的渠道之一。当时他只是个隐士,出于自己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的原因,只好委婉的用赠诗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得到丞相张九龄的赏识录用。全诗以雄壮阔大的洞庭湖景致,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抒发了急于入仕,又苦于从政无门的苦衷,借欲得入湖“无舟楫”,希望得到张九龄施以的援手,而不至于自己空有“徒有羡鱼情”。诗以望洞庭湖起兴,进行了泼墨山水般大笔渲染,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广阔境象,取得了震撼心魄的效果,因而,这是首诗写山水的五言诗杰作。 这首诗也是诗人孟浩然平生中的一段故事,他虽有遗憾没有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但他的境界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般豁达平静,这足以让人走进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去解析诗人当时的心境。
《 不要与天争 》 《 不要与天争 》 2023-4-23 - 人在初生时,就紧握了拳头,似乎想要把人世间的一切都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其实,世上的一切原本就不是为我们存在的,我们只是个匆匆过客而已。 人总是争不过天的,无论怎样的”争”与“不争”,到最后只能顺势而为,所谓的天道都是运自然而行。 不与朋友相争;真正的朋友是要其利断金的互相借力,赢了虚荣输了友情。 不与伴侣相争;容荣辱共存才能各自安好,赢了面子,输了情感。 不与父母相争;上下之间需要“让”和“容”的和睦之本,赢了道理,输了亲情。 不与老天去争;天道是神奇的,它有无绝人之路,与天相争就是绝自己的活路,对天的敬畏之心人当有之,一切要在自己量力而行的自知之明中获得人生的丰盈,一切妄想挣脱“天网”的人都会输在天道的掌控之中。“智者从不与天争,亦不与势抗,而是顺势而行。”不必强挣,只需做强自己,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小事上,对于这些,连多看一秒都是对生命的浪费,并且得不到任何积极向上的效果,因为各人自有各人的方向,没必要去打扰他人的磁场。 杨绛先生说得好;“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人生不辩不争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不与天争,是人生顿悟之后开出的一树花。
首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