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海洋
大陆海洋
关注数: 55
粉丝数: 78
发帖数: 3,655
关注贴吧数: 46
对一件事的讨论还是适度发帖为好 经常见到一件事争论,却发出了多个帖子的情况。反复说,挺麻烦的。 太极拳吧还是应该多讨论如何练好太极拳。 很长时间了,连一个有意思的帖子都没有了。
今日练拳突然感觉到传统杨氏太极实腿转有优势 杨氏太极拳有虚腿转和实腿转之分。 虚腿转的好处是:练起来容易,更自然。 实腿转的好处是:根基较稳,而且由于自身不存在主动的重心移动,使得对手难以借力。
太极拳吧吧主请注意太极拳吧发生异常 太极拳吧吧主 请注意太极拳吧发生异常。 @练炼敛
练太极拳后,敢不敢谈点儿实在的,“引体向上“能做几个? 习武强身,是练拳的目的。可是经过长期练习太极拳,也许追求气,追求松,追求柔。 结果如何呢?身体是否更强壮了?力气是否更大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亲,问个问题?
传统杨氏太极拳中并没有“转身大捋”,不知那套拳加入了。 “转身大捋”是42套路中的一个动作,不知来源于何处?为何要加入?
太极拳能否有效治疗老年人的失眠、心慌等问题呢? 太极拳养生,如果是年轻人,就不用谈了,不养,问题也不大。 只是不知年纪大的太极拳练拳者是否遇到过有失眠、心慌的问题呢?
为了中华传统太极拳在人们心中良好文明的印象 有争论可以在单独贴子里深入讨论,不要弄乱了版面。 为了中华传统太极拳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文明的印象,请大家文明发帖。
太极拳的套路练习者与格斗散手练习者根本不必争论 大多数"只"练习太极拳套路的人,以养生为主要目的,根本不会散手。 大多数真正有志于练习格斗散手的人,一般也不会去练习太极拳套路。 太极拳套路爱好者,一般爱好谈论 松、柔、气、劲之类的拳论概念。 格斗散手练习者一般强调基本功训练,实战练习。 所以养生与散手,道不同也,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太极拳拳架可以自学,但是太极八法需要师傅亲自传授 有感于 “拳不敌法,法不敌功”。
如果每天只练一遍传统太极拳套路,多久才能练出功夫? 如果每天坚持只练一遍传统太极拳套路,多久才能练出功夫? 例如杨氏85 或者 陈氏老架一路。
貌似吴式太极拳更能反映杨氏太极拳的正确练法 仔细看看 搂膝拗步的练法,其实,吴式太极拳更加清晰的反映了杨氏太极拳的正确练法。 杨氏太极更加自然,但是有些细节练法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比如搂膝拗步。
如果没有强壮的腿部肌肉做支撑,怎样能从容的迈步似猫行 杨氏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运劲如抽丝,迈步似猫行。还有很多招式是独立腿支撑的如左右分脚等。 如果没有强壮的腿部肌肉做支撑,怎样能从容的迈步似猫行。 我看到很多人视频 中腿部在做独立支撑时,有抖动,好像很吃力的样子。 我想了个解决方案:
从群众闲聊当中能听出大家对传统武术的不信任 最近偶然听人们在闲聊中说到了体育比赛,又说道了拳击格斗之类的比赛。有人提到传统武术软绵绵的推来推去,拉拉扯扯,根本无法和现代格斗术相比。
太极拳作为一种格斗术内气实质是格斗技巧的运用吗 这个问题不要毫不犹豫的回答 不是或者否。 有时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可能更容易把握实质。 听说有把“格斗技巧”当做太极拳内气来说的。这里举个例子:
在所有武术流派中太极拳根本不存在失传的问题 中国武术流派众多,其中太极拳是最大的流派和拳法,居然正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壮大。
太极拳有一个奇特的功能 不知其他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者是否会隐约体会到:
四川雅安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多难兴邦。 四川自汶川之后,雅安地震,每次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凝聚力量,捐钱捐物,消灾祈福。
吧里的太极拳练习者有没有人真的和摔跤或柔道运动员切磋过 我实地观察了一会儿摔跤运动学员和柔道运动学员的训练,一个个都身体强壮,尽管是配合着不断重复练习各种摔法,但是技术动作十分利落,身体摔在地上声音很大。都能立即起身,继续练习。 我看了一会儿,和太极拳对比了一下。
缓慢柔和的太极拳发力方式隐蔽,只是练时含而不发而已 太极拳缓慢柔和,运劲如抽丝,但是却力由根起。时时刻刻都准备发力,神似捕鼠之猫。 所以,练时含而不发,要注意不论出于那个动作环节,都随时能够变换或发力。没有外家拳明显的蓄力发力。 关键是随时能够,一触即发,收发自如。
上海4岁男童感染H7N9禽流感后康复 看来先天的生命力是强大的。
突然悟到了"双重偏沉",其实是很简单很自然的道理 一楼献太极
赵堡太极拳VS忽雷太极拳VS陈氏太极拳关系密切不密切呢? 赵堡太极拳和陈氏太极拳关系非常密切。 忽雷太极拳和赵堡太极拳关系密切,还是不密切呢?
上火牙疼怎么办? 太极拳有法治吗?
打败俄国大力士的传统武术家壮硕的身材有图有真相 同时代的太极大师有这么壮实? 有图有真相、一楼防偷窥。
其实:知道真太极拳练法的人未必能打,能打的也未必是太极拳 嗯,题目所说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详见下楼分解:
探讨与解密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真实目的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楼祭太极。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练好太极拳的关键是 “功夫无息法自修”。
别乱了版面!请到此处说明争议问题的解决方案。 请到此处说明争议问题的解决方案。
得票率高的2013新春春联,请大家鉴赏 原帖地址: http://tieba.baidu.com/p/2158923494 上联:流水高山弹闲乐, 下联:闲云野鹤画太极, 横批:忘机: 上联:雪染江山 想园中红梅傲 抓起斗篷忙挽发, 下联:风拨淡萼 观林里素袖扬 原来软手劲缠丝 , 横批:生生不息: 太极拳天地精华聚刚柔,下联:少侯架松柔敏捷低快打. 横联:中华神功: 上联:神龙吞末日,气布十方,太初有道合盛世, 下联:精蛇吐新年,心绵四海,极乐无为遍乾坤 横批:普天同庆: 上联:太极两仪生四象, 下联:益年延寿不老春, 横联:欢度春节: 上联:太有道,自虚实间寻妙法, 下联:本无极,于开合处觅玄机, 横批:春潮涌动: 上联:陈杨孙武太极百家共放异彩, 下联:百度贴吧网友万千同贺新春, 横批:武极圣堂: 上联:八方春潮掀巨浪蛟龙腾飞金凤齐鸣祝天下和和气气, 下联:五洲朝阳笑长空灵蛇狂舞矫蟒献瑞贺华夏团团圆圆。 横批:共享太平: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长,下联:阳出阴回意气周身藏。 横批:自然太极 乾坤扭转,道法相传,龙蛇续有绵绵气; 下联:岁序更新,春阳广布,天地长涵浩浩风。 横批:随心所欲
万一,气功、周天循环循环之类的说法真的是古人对人体的误解!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对人体的研究很深入了。 万一,气功、周天循环循环之类的说法真的是古人对人体的模糊认识,甚至误解! 怎么说?
贴吧是公共交流平台,删帖不可意气用事 淡定。
世人笑我太疯癫,后面一句是什么来着???????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无为而治。
未曾学艺先学礼 嗯
待验证的“气感”实际用于诊断五脏疾病法,非常简单易行 一楼和谐。
以和为贵
形意螺旋身似钻,八卦走圈绕身转,太极中定应八面 只有内行才能看懂。
杨氏太极拳的玉女穿梭 和 陈氏的玉女穿梭完全不同? 从拳架、套路布局研究。
我悟到了:太极拳即“舍己从人”之拳。 我悟到了:太极拳即“舍己从人”之拳。 懂了拳论中:“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这句话,基本上就算懂得了太极拳。 赞曰: 得此意,万事毕。
一个重大疑惑:如果每天坚持做30分钟广播体操和练太极有何区别? 如果每天坚持做30分钟广播体操和练30分钟太极拳套路对健身有何区别? 有没有人比较过呢? 可能太极拳是一种更加全面的体操锻炼,一动无不动。 另外太极拳还能带来一种精神享受,易于吸引人坚持锻炼。
既得艺,必试敌
吴式太极拳源自杨氏太极,请教吴式太极拳内功练不练三道气圈?
赵堡太极拳独特之处在于“背丝扣”,这除了赵堡传人没人知道。。 赵堡太极拳独特之处在于“背丝扣”。 不同于陈氏太极的 缠丝,也不同于 杨氏太极的 抽丝。 “背丝扣”除了赵堡太极拳传人外,没人知道,至少是解释不清楚。 “背丝扣”就是赵堡太极拳的神秘之处和魅力所在。
忘了顶头悬,白练三十年,大家说危险不危险?? 事关太极拳的第一要领:
内家拳精义 内家拳: 具有贵柔尚意的特点,以心息相依、运行匀缓、意到气到、动静自如、以柔克刚、灵活婉转、莫测端倪为行拳要领。
“用意不用力”真的非常简单,真传一句话。 “用意不用力”的含义早已经是个明明白白的了。 具体含义如下:
太极拳是其实是其实是以胯带动的,腰部也是放松的 最近和吧友交流,突然感到 “以腰带动”的说法可能是以讹传讹。
有图有真相:现场回放“耄耋能御众之形”,徒手与持枪者搏斗
杨氏太极拳是“打人不见形”吗? 本人通过练拳觉得,杨氏太极拳架其实是拳法的夸张演示,是用来锻炼身体的,一般不能直接用。 我观察杨氏太极推手和发劲的视频忽然悟到:杨氏太极用时动作不大,主要是判断对方劲路,引进落空合既出,动作微乎其微,外形上几乎看不出特别。甚至看上去有点儿假。本人并未亲身体验,不知真假。 杨氏太极拳的招式基本反映了对各种来力的应对方法,但是真正用出来时,却看不出来,体现了打人不见形的特点。 本人并未亲身体验,不知真假,但看了视频,如果不是假的,只能这样解释杨氏太极发力。如果是假的,算了。。。。
再论太极拳论 “观耄耋能御众之形” 一楼祭祖师爷。 不服来辩!
连续在本吧签到83天,晒下签到排名照,看看我神马水平
烦请吧友们讨论哪些太极拳是以丹田为核心的 我听说有一种说法: 陈王庭宗师是太极拳创始人,而陈氏太极拳的特征是 以“丹田为核心”,丹田内转,螺旋缠丝。 如果陈氏太极是太极拳的母拳,烦请吧友们讨论一下,其它流派的太极拳:例如 杨氏、吴式、武式、赵堡、孙氏太极拳是否也是”以丹田为核心”,通过丹田内转,螺旋缠丝的方式进行?
第一第一,晒下签到排名照,看看我神马水平
莫要自欺欺人,神神叨叨的,谁能说清这段视频说明什么问题?
太极之力,“似不能持几斤”,诸位不要忘了前辈高论
各位高人请教,我练杨氏太极怎么体重无明显增长 我听大家说,太极拳应该会促进体重增长的呀。我感觉和太极拳和有氧运动效果差不多,体重不增也不减。真可惜了我的 胸肌和腹肌。练没了。咋办?? 我测试了一下,虽说身高体重比应该是完全正常的, 测试软件说是“魔鬼身材,希望继续保持。”。 但是 听说 练习太极拳 能敛气入骨,体重增长才是王道,是这样吗?
虎
在练拳中,个人体会到的杨氏太极拳究竟是实腿转还是虚腿转的问题 杨式太极拳不论85、103、108、115等等,基本都是一样的。但是有两种虚腿架和实腿架的拳架练法。因此,出现了实腿转还是虚腿转的争论。 其实,实腿转 是 为了体现开胯的要领。 虚腿转,则是更加体现 大松大柔,毫不勉强,的要领。 我练拳感到,如果开始练就实腿转,是不对的。初练时,必须 虚腿转。 当练习到一定程度,随着功力的提升,和对太极拳认识的提高,例如知道什么是开胯,之后再,改为实腿转,也很容易。 我现在,已经不再纠结这个问题,因为 已经练到想怎么转,就怎么转的程度。
唉。。。。太极拳吧和我当初加入时很不一样了,那时的太极拳吧… 唉。。。。太极拳吧和我当初加入时很不一样了,那时的太极拳吧有很多高手本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指导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进入太极门。
冒昧谈谈太极拳拳架的作用之一 太极拳首先是作为一种格斗技术而存在的。中国武术首重基本功训练,我觉得太极拳也有自己独特的基本功训练体系。只有经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实战锻炼,才能练成能够格斗的太极拳。 只练太极拳拳架套路,恐怕难以应用于实际的格斗技击当中,这已经是常识了。用套路格斗,基本就是找打。 但是太极拳拳架为何而存在呢?我感觉拳架可以印证甄别,那些武术基本功是本门太极拳所独有的,如果是正确的本门基本功,在经过锻炼后,会感到拳架运行水平急速提升,练功事半功倍。反之,则要么不起作用,要么还会有副作用。 因此,我猜测 太极拳的拳架套路,有验证本门基本功的的独特作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