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qwer22hjkg abqwer22hjkg
关注数: 172 粉丝数: 441 发帖数: 50,648 关注贴吧数: 46
张鲁之能,是否凌驾于刘表之上? 张鲁虽说“自守之贼”,地盘和影响都比不上坐谈客刘表,但他头脑灵光得多,虽然他只有区区几个有名有姓的手下,可愿意纳谏就比刘表空有人才无数不听不听就是念经显得机智多了 今天说起张鲁,常常认为他是无意抵抗,意图降曹的人物,一句“自守之贼”,意即他依靠刘璋的极度暗弱(无法驾驭能打败张鲁的人才于是宁愿不用)才得以立足汉巴多年。但全面地查看史料上张鲁的各种实际操作的话,他的战略头脑还是不一般的。 张鲁在大势已去之前的操作: 我们今天看魏书,好像张鲁早就打算降曹了,但实际上呢?“希望降曹”的张鲁在曹操击败马超实控关中后迅速做了一系列部署: 一是探明了刘备入蜀真实意图后和刘备达成了某种协议。 刘璋知道曹操如果搞定关中后是随时能取汉中的,因此请刘备来抢先夺回益州门户。即便刘备拿下汉中据为己有,汉中的十余万户也不太可能都归刘备,刘备的基本盘在荆州,和汉中交通不通(襄阳在曹操手里,没法直接使用水路),被隔成两段的刘备当然只能结好刘璋,所谓的孙刘联盟将变成上游的二刘合力压制孙权………这大概就是刘璋心中的蓝图 而刘备只图先取益州,很可能和张鲁约定好了二刘同盟变为刘张同盟,张鲁继续据守汉中,双方恢复成当初刘焉和张鲁的关系。 刘备和张鲁的往来几乎全无记载,诸葛亮书里就一句话,由于没上下文所以不适合过度脑补。但从李恢能见到马超来看刘备攻益州期间刘张人员往来是存在的。 张鲁和刘璋的矛盾不可调和,但和刘备不是,如果刘备以刘焉的态度对他,汉中就不必南北受敌了。 二是支持马超。助马超重取凉州以作为自己的屏障,马超彻底丢了凉州后想“降曹”的张鲁不仅全盘收留了马超一班文武,还欲和马超结亲。 “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凡万馀人,攻城。” “超复败於陇上。后奔汉中,张鲁以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谏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鲁乃止。” 大概是因为马超不仅在羌氐中还有很大的号召力,而且在凉州威名远播,“遣张飞、马超等从沮道趣下辩,而氏雷定等七部万馀落反应之。”这万馀落利用好的话是相当可观的力量。
略议魏延的结局 虽然演义里的魏延“反骨”和“谁敢杀我” 深入人心,但正史里的真实魏延更有深刻意义。 魏延和同僚们的严重不和在诸葛亮去世后被总结算了一把,最终结果是魏延身死,三()族皆()夷,在所有和他同传的传主中是结局最糟糕的一个。 但是历来讨论魏延事件都只关注诸葛亮的遗命问题,魏延到底是受命撤退还是被诸葛亮下令不管—————文长的家眷总被忽视 据《魏延传》: “(杨)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问题来了:魏延的家眷难道不应该在成都?杨仪怎么夷的? 如果魏延家里几百口都在汉中还可行,但这不大可能,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就不住在汉中(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申dan的家眷也是送到成都而非就近的汉中(“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 当然,魏延的儿子或许在汉中,就像诸葛乔那样,但是三族不可能都在汉中吧? 同样是据《魏延传》,“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 成都有另外一套体系,也有成都的宿卫人马,是不受杨仪控制的,成都城里的魏延“三族”不是他想夷就()夷的 虽说杨仪称魏延谋 逆(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但是蜀汉并不真的这么认为,连对面的鱼豢也知道不可能,那么杨仪率北伐的蜀汉军返回后,成都方面何以不察,还进一步夷灭魏延三族呢?
略议魏延事件的结局:魏延的三族不应该是在成都吗? 魏延和同僚们的严重不和在诸葛亮去世后被总结算了一把,最终结果是魏延身死,三()族皆()夷,在所有和他同传的传主中是结局最糟糕的一个。 但是历来讨论魏延事件都只关注诸葛亮的遗命问题,魏延到底是受命撤退还是被诸葛亮下令不管—————文长的家眷总被忽视 据《魏延传》: “(杨)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问题来了:魏延的家眷难道不应该在成都?杨仪怎么夷的? 如果魏延家里几百口都在汉中还可行,但这不大可能,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就不住在汉中(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申dan的家眷也是送到成都而非就近的汉中(“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 当然,魏延的儿子或许在汉中,就像诸葛乔那样,但是三族不可能都在汉中吧? 同样是据《魏延传》,“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 成都有另外一套体系,也有成都的宿卫人马,是不受杨仪控制的,成都城里的魏延“三族”不是他想夷就()夷的 虽说杨仪称魏延谋 逆(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但是蜀汉并不真的这么认为,连对面的鱼豢也知道魏延不可能反,那么杨仪率北伐的蜀汉军返回后,成都方面何以不察,还进一步夷灭魏延三族呢? “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 按后来的《季汉辅臣赞》,魏延的评价是“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和糜芳他们完全不同,可见蜀汉压根不拿他当叛()逆。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