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qwer22hjkg abqwer22hjkg
关注数: 168 粉丝数: 432 发帖数: 49,915 关注贴吧数: 45
马谡和邓艾的差距,真的就只在独领大任前的历练时间啊 马谡和邓艾的个人特质其实颇为相似:早年和带兵八竿子打不着,却都喜欢谈论军事,指点江山。 (马谡)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巂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 (邓艾)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基层军事经验都是从郡太守干起。 马谡曾为越巂太守,而建安二十三年,越巂郡夷帅高定率军围攻新道县,该县在和犍为郡的交界处附近。犍为太守李严前往解围,高定被击败后逃走。因此就有了“马谡打不过高定,需要李严解救一说”。 但实际上,新道县就在犍为郡边界附近,距离治所邛都县较远;马谡为越巂太守,他本人当在邛都县;如果马谡守土无方,诸葛亮为何还对他深加器异。越巂郡是否也有其他动乱?高定难道只在郡边上搞动静?邓艾正始四年出任参征西军事,转任南安太守。参加的麴城之战是其第一次的军事经验。王经惨败后陈泰去救援,解围狄道成功后不久被解职召回洛阳,西线开始由之前一直跟着郭淮、陈泰蹦哒的邓艾说了算,司马氏这算不算破格任命邓艾,或者叫“无人可用时不得不用他”?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破格任命马谡为前锋督,这个特别有名,就不用多说了~~
《袁子》记载,马谡兵败街亭时诸葛亮本人就在附近 但是,综合曹叡的檄文,我个人判断袁子说的那支街亭附近的蜀汉军队不是诸葛亮本人带领的。 先从头说起,上原文: 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 从此记载延伸出“诸葛亮是否在马谡兵败时就在街亭附近,距离马谡的前军仅数里?”的争论。 支持者当然是认为袁子的记载来源于张郃手下的现场魏军之类的,因此可信,或者举出《明帝纪》中张郃击亮于街亭一条,作为互证; 反对者的论据也很简单: “亮屯去数里”,意即诸葛亮率军屯在数里之外。如此一来王平劝谏马谡,马谡不听,同时马谡屯军处缺乏水源这一致命弱点完全未纠正就难以置信——诸葛亮就在旁边呢。 同时诸葛亮不会自己来,他有中军营,蜀汉军的主力之一。数里这么点距离援救马谡完全来得及,同时张郃传也是佐证——他根本没有和诸葛亮本队交战的记录。至此,支持者随即提出修改版意见,认为诸葛亮其实是率队刚刚赶到街亭附近数里,但这时马谡已经失败了,张郃占据了山头和山下的城(不管这城是不是破烂哈)。诸葛亮估计反击不会成功,就收集了溃退下来的马谡军撤还了。 反对者也针锋相对,“亮屯去数里”,“屯去”指的明显是屯扎、屯驻,而不是刚刚赶到。 如果是“诸葛亮刚刚赶到,但还没来得及救援马谡就GG了”,那么“亮”不该是“屯去”,而该是“至”、“及”才对,如: 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姜)维粮尽退还。 陈泰赶到了洛门,还没接触姜维,后者就退兵了。 汉建安十九年,孙权攻皖,张辽自合肥驰救,【至】硖石,闻城已破,筑垒硖石南而还,谓之南硖戍。 皖城被克时张辽已赶至了附近的硖石,但没到。 如果“马谡兵败时诸葛亮刚刚赶到数里之外”,那么无论如何都不该用屯去二字。话说到这里基本就没词了,下面是无限扯皮时间。但是本人提出一点,“屯去街亭数里”的无论是谁,应该不是诸葛亮。理由是,如果诸葛亮真的率本队赶到街亭来了又走了,这和曹叡的《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不符。
贾诩归曹后,应该是刻意和张绣划清界限了吧 贾诩运气真的很好,张绣去世的很早,所以他对张绣之子张泉完全坐视不理,别人也不好明说什么。但是张绣再次降曹可是他力主的,这个节骨眼上张绣归附对曹操而言无异于天上掉馅饼促成此事的贾诩有了这个大功,也算是在曹营站稳了脚跟。然而等到多年后张泉受魏讽牵连,被诛杀(“子泉嗣,坐与魏讽谋反诛,国除。“)。此时张绣早就去世,娶张绣之女的曹均也不在了,曹丕就没有放过张泉的意思了。魏讽一案本身就有很大的乌龙色彩,此事又是曹丕负责处理。贾诩帮助曹丕出谋划策和曹植争位,曹丕很感谢他(“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邑三百,并前八百户。又分邑二百,封小子访为列侯。以长子穆为驸马都尉。”),加上张绣和曹操是儿女亲家(为子均娶绣女),如果贾诩要保住张泉,会很难吗?贾诩归曹后做事四平八稳,又拿下了曹丕,可谓是加足了保险。在曹魏史料中,张绣复叛袭击曹操之事已经和贾诩完全切割开来,因此贾诩不管张泉死活,也是他自身的一个表态。张绣复叛,导致曹昂曹安民典韦皆没。此战在三国志中居然完全看不到贾诩的影子…… 曹操:“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 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 典韦:“后十余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 张绣:“太祖纳济妻,绣恨之。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太祖军败,二子没。绣还保穰,太祖比年攻之,不克。” 贾诩传最离谱,干脆直接跳过逆袭曹操这段了:“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诩说 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 可追也,追必败。” 几个当事者的传记,都没有任何贾诩参与谋划的记录 这也和99.9%的三国历史小说不同,小说里都是张绣决定复叛要袭击曹操后,贾诩见他心意已决,全程谋划了战术细节。以张绣对贾诩的敬重,这么大的事居然不和贾诩商议几乎不可能。 贾诩对张泉出事表示沉默,曹丕争储又有出力,三国志当然就不写他参与张绣复叛谋划袭曹的事了。但是吴书上却有记载 “吴书曰:绣降,用贾诩计,乞徙军就高道,道由太祖屯中。绣又曰:“车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太祖信绣,皆听之。绣乃严兵入屯,掩太祖。太祖不备,故败。”
“南方发起北伐在明朝之前注定都会失败”一说,好像不太靠谱 仅以三国为界,遍观立足南方的势力的战略局面,要说他们的北伐注定要失败,感觉完全是先射箭再画靶,单纯从结果倒推吧🤔🤔 (准确来说,“南方势力的北伐在经济重心南移之前注定失败”一说的支持者,大多把南方北伐有成功可能的时期放在南宋或者南唐时代,明朝只是一个终于成功的事实。) 不信的话我们从项羽开始数: 项羽叔侄起于江东,以兴复楚国的旗号崛起,项梁战死后楚怀王使项羽刘邦兵分两路,向北攻秦。最终灭秦成功~ 刘邦还定三秦成功就不用说了 退一百步讲,刘邦就算只是南方北伐成功的个案,项羽自身本来也是有很大机会的。如果项羽在刘邦还定三秦后没有低估刘邦跑去打什么齐地,优先进攻关中救援章邯,西楚能多存在几十年的可能性很大。 然后英布、刘濞,皆起兵吴楚,胜算本来都是有的: “令尹对曰:“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 “何谓中计?” “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庾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刘濞) 田禄伯曰:“兵屯聚而西,无它奇道,难以立功。臣愿得五万人,别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长沙,入武关,与大王会,此亦一奇也。”吴王太子谏曰:“王以反为名,此兵难以藉人,人亦且反王,奈何?且擅兵而别,多它利害,徒自损耳。”吴王即不许田禄伯。 吴少将桓将军说王曰:“吴多步兵,步兵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雒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虽无入关,天下固已定矣。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汉军车骑至,驰入梁、楚之郊,事败矣。”最后失败只能怪他们没有战略头脑,而不能全把锅给客观实力或者南方没战马,南人不彪悍吧? 西汉末年南方那些除了公孙述都不值一提,公孙述………不如直接快进到三国时代。三国早期,刘表孙策都有争议,略过(刘表内部不稳南方四郡不服,又不肯信任刘备;孙策袭许,多认为最高上限是要打陈登)。 赤壁之战后周瑜如果多活个十年,孙吴全据长江成功,北伐的机会就非常可观了;
征服·百年战争的外交机制和特点一览 百年战争比铁之世纪简单的多,势力之间的区别很少。在此总结一下,注意,是普通难度的征服 (话说2.0版本征服积分出现后,依靠全同盟胜利会让积分下降,挑战征服的出现也使得外交难度大增~ 有的玩家图省事直接打挑战征服,免去普通征服挑战征服要各打一遍的麻烦外交特点相对来说可能重要性有所下降) 英格兰和爱尔兰领地是攻守同盟,宣战绑定,宣战其中一个就会送另一个,她们俩主动宣战别的势力时,另一个就会跟着一起宣战。所以当玩家操作英格兰/爱尔兰领地时,记得早点和另一个断盟,避免被拖下水…… 虽然全图的同盟有多对(法兰西和苏格兰、布列塔尼;神罗和她的附属势力们),互为宣战绑定攻守同盟的只有英格兰和爱尔兰领地。 所有玩家可操作势力,宣战教皇后均会引发除了波希米亚、格拉纳达、神罗叛军、起义军之外的所有势力外交值下降100。注意2.02版本之后包括匈牙利也会下降100。波希米亚、格拉纳达、神罗叛军、起义军不管教皇 当玩家是格拉纳达、波希米亚这种不信教皇的势力时,宣战教皇也是一样的~到达一定回合或触发条件才登场的天灾势力只有匈牙利一个。固定15回合登场,如果神罗被招降或者只剩一个城了,她会立即出场(不过她不如铁之世纪的留里克😋,过回合时登场的话无法立即行动)。 匈牙利出场就和波希米亚是战争状态,和教皇、神罗及其附属势力是通行关系,然后别的所有势力都和匈牙利开局和平,可以送礼物加外交值。包括格拉纳达 2.0版本的匈牙利和波希米亚是正常关系,开局和神罗关系是—60,并有霸气开场白:但其实—60外交的神罗可以送礼物给匈牙利直接加外交值,分分钟同盟,外交变上涨趋势…… 这就显得匈牙利有点屑 后来2.02这个就被大改了,匈提雅换成尼古拉二世,开场白也变了。
千古谁识追光者————三国,雷绪 雷绪,一位知名度不高的三国人物。从寥寥无几的相关史料中可知,此人不慕名利地位前途,是困窘的刘备阵营能够崛起的最大助力之一,而刘备在取蜀、乃至蜀汉建立后却丝毫没有留下此人的官职记载,功成不居,实乃是陶朱公第二! 直到今天,他的轨迹和动机才得到发掘和洞察,且听楼主细细说来: 雷绪原在淮南与陈兰等人有众数万,曹操所派的刘馥虽然暂时安抚住了他们,但是赤壁之战后雷绪、陈兰、梅成等人还是起兵反曹,被夏侯渊于禁等将击败。于是雷绪率兵卒及其家属拖家带口共五万多人来投刘备。刘备任命雷绪为偏将军。 雷绪的资料非常少,但是雷绪来投刘备必然是在刘备“复借荆州数郡”之前,这个意义就重大了,楼主梳理如下: 要知道,赤壁之战前,刘备经过长坂坡一败,其部众及辎重尽数为曹公所获,仅带数十骑逃脱。加上张飞的断后人马,加起来亦不过“一校”之众,这也完美符合鲁肃在单刀会上说的“豫州之众不过一校”。 关羽虽然另有水军,但参考黄祖支援刘勋一战,黄射率领五千水军支援刘勋,有一千多船。可见船兵比约为1:5,关羽数百艘船,最多不过两千余人,加上刘备带出长坂坡的,加起来最多2~3000多的兵力。这也是为啥有翻译家一定要把江表传“故差池在后, 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 进退之计也。 ”这段,理解成“刘备把自己的所有兵力(两千人)都留下了”,而拒绝同意这句话的理解是“刘备把兵力交给了周瑜,但是单独留下了两千人和关羽张飞不给”。 至于刘琦呢? 早在曹军南下时,他就“琦走江南”了。也就是投了孙吴。后来刘琦接应刘备到夏口更说明不了夏口是刘琦实控,因为完全没有【孙权灭黄祖后没有留守占城】这一记载。刘琦接应刘备只能说明是孙吴的意思。 退一万步讲,刘琦在长坂坡之战时还控有夏口,可是后面刘备都跑鄂县去了,刘琦安能岿然不动?刘备刘琦都走了,夏口自然归了孙吴。 众所周知,刘琦虽然有一万江夏军,可是三国时期谁会肯放手里的兵?所以刘琦军和刘备一点关系都没有,最重要的就是任何史料都没有刘琦参加赤壁之战的记载,“刘备能用刘琦的兵力”更是半点记载也无。赤壁之战后,刘备还是两三千多的兵力,要知道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传记,全部没有参加赤壁之战的记载,可见赤壁之功,战胜之威,皆在周瑜指挥的吴军。 刘备后来向周瑜借南郡以南之地,建城栖身,说明刘备根本没有趁乱占得荆州南部四郡的任何土地,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如果刘备有地,周瑜怎么可能还会再借地呢?直接一句话“你不是有地盘吗”不就打发了?? 综上,梳理完毕,至此我们终于发现: 雷绪,“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 他拖家带口的居然来投奔【只有两千多兵力】,【赤壁之战没啥功绩】,【一点地盘也没有】,左将军头衔也早就被曹操取缔给了辽东公孙家的刘备!既不投打败曹军声名威震八方的周瑜,也无视了孙权派韩当军到淮南试图接应他的队友陈兰、梅成等人,更没有投奔当时的荆州牧刘琦!
【科普】关于刘邦和韩信的军事能力 本作出刘邦在即,目前已经有一些担忧认为刘邦如果做的比韩信还强,必然会引来批评和质疑(e社:跟我讲历史是吧?),虽然韩信自己就说过“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希望刘邦技能或天赋别叫天授)。 因此本人就预先准备一些弹药,供各位使用(因为看将3那四个新人超越曼朱艾的架势,刘邦大概率不可能比以前出的将弱) 关于地球的刘邦与韩信的相关记载,主要讨论的热点本身也就那几个,其中,【“100%不属实不可能不可信”】的说法有:1.刘邦潜入韩信大营偷兵符,借此“窃取”韩信全军来解救燃眉之急 2.韩信独立灭赵破齐。且攻克齐地后他完全可以自立为王 3.刘邦被项羽击败,靠纪信易容替换逃出生天 4.彭城之战刘邦被项羽仅三万兵力击败,以及龙卷风、扔娃 5.韩信在汉中时即被拜为大将军,并指挥了还定三秦 “存在不少争论”的说法有: 1.白登之围刘邦靠陈平联络单于老婆+造机器人才勉强脱险 2.京索之战中,韩信指挥汉军打败了彭城之战后追击过来的楚军,此后楚军无力再进 3.刘邦被项羽完全压制(e社:懂了,下下次出项羽) “基本属实”的说法有: 1.垓下消灭项羽时,韩信负责了野战指挥和全军调度 2.和项羽议和后,刘邦听从张良之计背约追击楚军,反被楚军击破……只能开出优惠条件叫韩信、彭越等人过来。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