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qwer22hjkg abqwer22hjkg
关注数: 172 粉丝数: 441 发帖数: 50,633 关注贴吧数: 46
【科普】关于刘邦和韩信的军事能力 本作出刘邦在即,目前已经有一些担忧认为刘邦如果做的比韩信还强,必然会引来批评和质疑(e社:跟我讲历史是吧?),虽然韩信自己就说过“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希望刘邦技能或天赋别叫天授)。 因此本人就预先准备一些弹药,供各位使用(因为看将3那四个新人超越曼朱艾的架势,刘邦大概率不可能比以前出的将弱) 关于地球的刘邦与韩信的相关记载,主要讨论的热点本身也就那几个,其中,【“100%不属实不可能不可信”】的说法有:1.刘邦潜入韩信大营偷兵符,借此“窃取”韩信全军来解救燃眉之急 2.韩信独立灭赵破齐。且攻克齐地后他完全可以自立为王 3.刘邦被项羽击败,靠纪信易容替换逃出生天 4.彭城之战刘邦被项羽仅三万兵力击败,以及龙卷风、扔娃 5.韩信在汉中时即被拜为大将军,并指挥了还定三秦 “存在不少争论”的说法有: 1.白登之围刘邦靠陈平联络单于老婆+造机器人才勉强脱险 2.京索之战中,韩信指挥汉军打败了彭城之战后追击过来的楚军,此后楚军无力再进 3.刘邦被项羽完全压制(e社:懂了,下下次出项羽) “基本属实”的说法有: 1.垓下消灭项羽时,韩信负责了野战指挥和全军调度 2.和项羽议和后,刘邦听从张良之计背约追击楚军,反被楚军击破……只能开出优惠条件叫韩信、彭越等人过来。
刘封的“副军”之号, 当真是他原先继承人地位的证明吗? 有多少人注意过刘封的“副军之号”是在取益州后才有的? 经常有人说,刘封在取益州后被刘备疏远,刘备打算改立亲儿子刘禅,于是把功劳卓著的刘封给……(省略500字)而刘封所拥有的的副军中郎将、副军将军等称号,正是他先前“军中二号人物” “刘备继承人“的证明。 但是, 刘备升迁刘封为“副军将军”是在什么时候? “将兵俱与诸葛 亮、张飞等泝流西上,所在战 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 郎将。” 换句话说,刘封得到副军这个“证明”时,刘备已经取得益州,该到了所谓抛弃刘封的时候了。如果“副军”之号,真的有这个寓意,那………?🤔🤔 所以说,为什么刘封的“继承人”身份的“确认”是在取益州之后才定的呢?当时孙夫人已经离开,亲儿子阿斗已经平安无事。 如果查阅“副军”这个称号,会发现它并未据本,和糜竺、简雍他们的安汉、昭德等将军号类似,全部都是刘备自己新编的,东汉没有这些………寓意嘛,表示加入早地位高资历老,别的就算了………刘备都取了益州了才封刘封副军之号,难道这时候刘备还会担心会失去亲儿子,所以保留刘封这个义子的继承地位?🤔 同样的,刘封从副军中郎将进到副军将军,是取汉中之后: “建安二十四年,…………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迁封为副军将军。”(同年秋,先主进位汉中王,立刘禅为太子。) 结合以上信息,时间线为:刘备取得益州——刘封当副军中郎将——刘备取得汉中——刘封当副军将军,同时刘封被放到东三郡,脱离蜀汉中枢——刘备立刘禅为太子。 刘封到东三郡后,最晚这时候刘备应该已经决定不立他,立刘禅了吧?所以把刘封放到东三郡去。但是副军的称号刘备依然给他留着,所以我认为: 【副军之号,应该只是表示地位尊崇,因为刘封也算半个元老了。但是这个名号本身不代表“军中二号人物”或者 “继承人”的意思。刘备确实曾经打算以刘封为继承人,但是并没有副军一号来“彰显”。】
关于刘封的出身,这一点在后世的讨论中存在很大的矛盾 先问一下,有多少人认为刘备在荆州能做到“豪杰之士从者如云”,靠的是刘封的“家族影响力”? (总述刘封:网文里诸葛亮最后悔杀的人,年轻的蜀汉战神,和马忠、魏延一起并列网文中“诸葛亮因各种原因没能用不能用、所以北伐才不能成功”的蜀汉三天王~~) 矛盾初现:刘封“家族”和“罗侯”、以及长沙郡实际情况的问题 一些文章里认为,刘封“家族”其实非常不一般,刘备收他为养子正是为了借助这一声望之利。可惜,刘备借助刘封家族的声望才坐稳荆州,后来得了益州汉中却立刘禅,对刘封…………… 那就有必要研究一下刘备仰仗的影响力巨大之“刘封家族”到底是个什么呢?嗯按三国志记载刘封“本罗侯寇氏之 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 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 子。” 主要的文章都是在“本罗侯寇氏之 子,长沙刘氏之甥也”上做的,对于“寇氏、长沙刘氏”,到底是什么。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水经注疏》里提到的刘封是罗候一个叫寇金工的人的儿子。 然后,这个寇金工是东汉云台将之一的寇恂之后……哎注意这句话就完全不是《水经注疏》里的了 然后底下的寇荣和寇荣侄子什么的也都完全不是《水经注疏》里的内容……… 寇金工是寇恂的第五代孙———寇荣——的侄子——他娶了桓帝的妹妹,益阳长公主。这位公主的食邑正在荆州长沙郡益阳。 然后这位公主乃是huang族(这不是显而易见),而且两汉的长沙王其实都是同一支,西汉第一代长沙王叫刘发,是汉景之子,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就是这位刘发的后裔。 重点来了:既然寇金工就是娶了益阳长公主的那个寇荣之侄,那么刘封等于是汉桓的外甥~ 所以长沙刘氏之甥=长沙王族=东汉嫡系huang 族,所以刘备得刘封,自然如鱼得水……(诸葛亮:??) 第二种解释是,刘封不叫寇封,本名乃是窦封,后世抄错了。他是东汉外戚窦瑰后裔,汉和帝永元五年,窦瑰徙封【罗侯】,一族乃迁至长沙郡罗县,永元十年被梁氏所逼 sha,爵除。 而窦封的母舅“刘某”自然不是什么长沙王一族了,刘备在荆州与其结识后很简单的收窦封为养子,改名刘封。 目前在网上,第一种解释占比最多。道理很好懂,第二种解释中刘封的“家族”就没有那么大“影响力”了,还怎么塑造刘备对刘封用完即弃的形象呢 来看看两种解释都有什么风可以补。第一种解释认为,刘封的寇氏就是寇氏,没有抄错。寇氏指的正是寇恂、寇荣这支云台功臣之后。 但是问题来了!!! 寇氏好像从来没有过罗侯这个封号……寇荣本人后来很快被诛(“延熹中,遂陷以罪辟,与宗族免归故郡,吏承望风旨,持之浸急,荣恐不免,奔阙自讼。”),他那个侄子在后汉书中毫无记载。 而对于“寇氏为什么没有罗侯”,第一种解释对其简单归结为:隐喻。因为寇荣和东汉时的另一个外戚【罗侯邓骘】经历比较相似,故而罗侯其实是个隐喻,暗指寇荣而已。 也就是说刘封家里没有出过罗侯。不管隐喻是不是陈寿做的,隐喻本身自然是为了隐藏刘封家族的巨大影响力,进而掩盖……… 可是,三国当代的孟达曰: “以足下之才,弃身来东,【继嗣罗侯】,不为背亲也;北面事君,以正纲纪,不为弃旧也;……” 此言出自孟达给刘封的劝降信。显然孟达没道理跟刘封“隐喻”,所以说刘封家里应该确实有过罗侯,那………糟糟了
关于曹髦之死的评价,有没有人留意过一个很奇怪的情况 一方面,曹髦之死“绝!对!不!代!表曹魏在事实上已经灭亡”,因为前代和后世都有大量被架空者成功反杀的例子。怎么能说此时的曹魏等同于已灭亡了呢? 然而另一方面,坚持上述观点的人基本上都对曹髦以卵击石讨伐司马昭的行为大加颂扬,把他与后世坐以待毙者(不论人家是真没办法反击还是有办法反击但没胆子实施)比较一番后,对他胜算渺茫的行为予以高度肯定。 于是矛盾就出现了:既然曹魏如同汉桓、北周武di那样还有反杀 司马氏的可能,那么曹髦以卵击石的行为无疑是在抹杀和彻底葬送这种可能。为何两种说法能集中出现在一起呢…… 请看看前代和后世那些成功反杀泉臣的被架空di 王的操作: 汉桓 刘志,限制他的泉臣是跋扈将军梁冀,当时的局面是“梁将军兄弟专固国朝,迫胁外内,公卿以下从其风旨。”于是和梁冀平时轻视的宦官常超、唐衡等画策,诛梁成功。 而北周的宇文邕其实和曹髦的情况不太一样,因为他的“司马昭”是宇文护,起码算是一家人,即便宇文护夺了位对北周来说区别也不大。宇文邕一直小心表现出尊奉宇文护的样子,处处颂扬给予殊荣,只等时机成熟找到可以除掉宇文护帮手。直到宇文护的原铁杆宇文直因沌口之战失利被免职,勃然大怒,于是主动寻求和宇文邕合作铲除宇文护。 西夏李谅祚,他的“司马昭”是舅父没藏讹庞一族,李谅祚屈尊对大将漫咩极力礼敬,以结为心腹。又与没藏讹庞儿媳梁氏幽会,后来讹庞父子准备对李谅祚下手,正是梁氏提前告变,才得以反杀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