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abqwer22hjkg
楼主
先问一下,有多少人认为刘备在荆州能做到“豪杰之士从者如云”,靠的是刘封的“家族影响力”?![[滑稽]](/static/emoticons/u6ed1u7a3d.png)
![[滑稽]](/static/emoticons/u6ed1u7a3d.png)
(总述刘封:网文里诸葛亮最后悔杀的人,年轻的蜀汉
战神
,和马忠、魏延一起并列网文中“诸葛亮因各种原因没能用不能用、所以北伐才不能成功”的蜀汉三天王~~)
矛盾初现:刘封“家族”和“罗侯”、以及长沙郡实际情况的问题
一些文章里认为,刘封“家族”其实非常不一般
,刘备收他为养子正是为了借助这一声望之利。可惜,刘备借助刘封家族的声望才坐稳荆州,后来得了益州汉中却立刘禅,对刘封……………
那就有必要研究一下刘备仰仗的影响力巨大之“刘封家族”到底是个什么呢
?嗯按三国志记载刘封“本罗侯寇氏之 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 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 子。”
主要的文章都是在“本罗侯寇氏之 子,长沙刘氏之甥也”上做的,对于“寇氏、长沙刘氏”,到底是什么。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水经注疏》里提到的刘封是罗候一个叫寇金工的人的儿子。
然后,这个寇金工是东汉云台将之一的寇恂之后……哎注意这句话就完全不是《水经注疏》里的了
然后底下的寇荣和寇荣侄子什么的也都完全不是《水经注疏》里的内容………
寇金工是寇恂的第五代孙———寇荣——的侄子——他娶了桓帝的妹妹,益阳长公主。这位公主的食邑正在荆州长沙郡益阳。
然后这位公主乃是huang族(这不是显而易见),而且两汉的长沙王其实都是同一支,西汉第一代长沙王叫刘发,是汉景之子,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就是这位刘发的后裔。
重点来了:既然寇金工就是娶了益阳长公主的那个寇荣之侄,那么刘封等于是汉桓的外甥~
所以长沙刘氏之甥=长沙王族=东汉嫡系huang 族,所以刘备得刘封,自然如鱼得水……(诸葛亮:??)
第二种解释是,刘封不叫寇封,本名乃是窦封,后世抄错了。他是东汉外戚窦瑰后裔,汉和帝永元五年,窦瑰徙封【罗侯】,一族乃迁至长沙郡罗县,永元十年被梁氏所逼 sha,爵除。
而窦封的母舅“刘某”自然不是什么长沙王一族了,刘备在荆州与其结识后很简单的收窦封为养子,改名刘封。
目前在网上,第一种解释占比最多。道理很好懂,第二种解释中刘封的“家族”就没有那么大“影响力”了,还怎么塑造刘备对刘封用完即弃的形象呢![[滑稽]](/static/emoticons/u6ed1u7a3d.png)
来看看两种解释都有什么风可以补。第一种解释认为,刘封的寇氏就是寇氏,没有抄错。寇氏指的正是寇恂、寇荣这支云台功臣之后。
但是问题来了!!!
寇氏好像从来没有过罗侯这个封号……寇荣本人后来很快被诛(“延熹中,遂陷以罪辟,与宗族免归故郡,吏承望风旨,持之浸急,荣恐不免,奔阙自讼。”),他那个侄子在后汉书中毫无记载。
而对于“寇氏为什么没有罗侯”,第一种解释对其简单归结为:隐喻。因为寇荣和东汉时的另一个外戚【罗侯邓骘】经历比较相似,故而罗侯其实是个隐喻,暗指寇荣而已。
也就是说刘封家里没有出过罗侯。不管隐喻是不是陈寿做的,隐喻本身自然是为了隐藏刘封家族的巨大影响力,进而掩盖………
可是,三国当代的孟达曰:
“以足下之才,弃身来东,【继嗣罗侯】,不为背亲也;北面事君,以正纲纪,不为弃旧也;……”
此言出自孟达给刘封的劝降信。显然孟达没道理跟刘封“隐喻”,所以说刘封家里应该确实有过罗侯,那………糟糟了

2022年09月22日 11点09分
1
(总述刘封:网文里诸葛亮最后悔杀的人,年轻的蜀汉
战神
,和马忠、魏延一起并列网文中“诸葛亮因各种原因没能用不能用、所以北伐才不能成功”的蜀汉三天王~~)
矛盾初现:刘封“家族”和“罗侯”、以及长沙郡实际情况的问题
一些文章里认为,刘封“家族”其实非常不一般
那就有必要研究一下刘备仰仗的影响力巨大之“刘封家族”到底是个什么呢
主要的文章都是在“本罗侯寇氏之 子,长沙刘氏之甥也”上做的,对于“寇氏、长沙刘氏”,到底是什么。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水经注疏》里提到的刘封是罗候一个叫寇金工的人的儿子。
然后,这个寇金工是东汉云台将之一的寇恂之后……哎注意这句话就完全不是《水经注疏》里的了
寇金工是寇恂的第五代孙———寇荣——的侄子——他娶了桓帝的妹妹,益阳长公主。这位公主的食邑正在荆州长沙郡益阳。
然后这位公主乃是huang族(这不是显而易见),而且两汉的长沙王其实都是同一支,西汉第一代长沙王叫刘发,是汉景之子,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就是这位刘发的后裔。
重点来了:既然寇金工就是娶了益阳长公主的那个寇荣之侄,那么刘封等于是汉桓的外甥~
所以长沙刘氏之甥=长沙王族=东汉嫡系huang 族,所以刘备得刘封,自然如鱼得水……(诸葛亮:??)
第二种解释是,刘封不叫寇封,本名乃是窦封,后世抄错了。他是东汉外戚窦瑰后裔,汉和帝永元五年,窦瑰徙封【罗侯】,一族乃迁至长沙郡罗县,永元十年被梁氏所逼 sha,爵除。
而窦封的母舅“刘某”自然不是什么长沙王一族了,刘备在荆州与其结识后很简单的收窦封为养子,改名刘封。
目前在网上,第一种解释占比最多。道理很好懂,第二种解释中刘封的“家族”就没有那么大“影响力”了,还怎么塑造刘备对刘封用完即弃的形象呢
来看看两种解释都有什么风可以补。第一种解释认为,刘封的寇氏就是寇氏,没有抄错。寇氏指的正是寇恂、寇荣这支云台功臣之后。
但是问题来了!!!
寇氏好像从来没有过罗侯这个封号……寇荣本人后来很快被诛(“延熹中,遂陷以罪辟,与宗族免归故郡,吏承望风旨,持之浸急,荣恐不免,奔阙自讼。”),他那个侄子在后汉书中毫无记载。
而对于“寇氏为什么没有罗侯”,第一种解释对其简单归结为:隐喻。因为寇荣和东汉时的另一个外戚【罗侯邓骘】经历比较相似,故而罗侯其实是个隐喻,暗指寇荣而已。
也就是说刘封家里没有出过罗侯。不管隐喻是不是陈寿做的,隐喻本身自然是为了隐藏刘封家族的巨大影响力,进而掩盖………
可是,三国当代的孟达曰:
“以足下之才,弃身来东,【继嗣罗侯】,不为背亲也;北面事君,以正纲纪,不为弃旧也;……”
此言出自孟达给刘封的劝降信。显然孟达没道理跟刘封“隐喻”,所以说刘封家里应该确实有过罗侯,那………糟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