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缘鲲鹏 紫缘鲲鹏
关注数: 0 粉丝数: 24 发帖数: 4,165 关注贴吧数: 31
淡泊是一种境界... 淡泊,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超脱,是一种人生境界。所谓“无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深刻地表现了豁达与超脱-----不为眼前功名利禄而劳神,宁静从容,以静养心,才能渐进人生更深远的境界。   陆游的《一壶歌》,他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之语——“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作为智者,当他看懂人生的盛衰成败之后,自然对得失就不太放在心中了。这大概就是陆放翁的淡泊情怀吧!   淡泊,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然与豁达,一种屡经世事变迁后的成熟与从容,一种大彻大悟的宁静心态。真正淡泊的人,才会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世界,坦诚地面对人生、面对感情。真正学会淡泊的人才会做到“任天空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而永远保持一个真实的自我……   纵览人生,我们不难发现,淡泊犹如一颗耐嚼的橄榄,品味越久,感悟便越多,意味也越悠长。因为淡泊渗透于人生的点滴之中,淡泊是萦绕在人们心灵深处那余音袅袅的古韵诗情。   淡泊是善于把握人生的勇者和智者,在沧海桑田变幻过程中领悟的游刃人生的禅机。元末明初的道士刘伯温,在他帮助朱元璋夺取元朝江山,建立霸业之后,却拒绝分封,悄然弃官,再度隐匿山林。他的豁达,他对人生的感悟,最终使他远离杀身之祸。看来,人生淡泊,也是—种福分。   愿我们与淡泊相拥! 作者: 荼蘼花开彼岸
彼岸就在对面 人生有太多的苦难,而主角,是我们自已。   注定要扮演人生舞台上的主角,无论岁月的河水有多深,有多急,都要去穿越。   有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这条长长的河流。无论是站在此地,还是彼岸,无论是心在沉迷,还是在快乐。而这些,就是真实的人生。   岁月不会有任何虚假的时候。岁月是如此真实地摆在我们的眼前,时间是不会等待我们慢慢去思考的,我们就这样,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匆匆上路了。                     春天的和风,夏天的果实,秋天的喜悦,冬天的沉寂,在生命中替换着颜色。   那是生命的颜色。我们在这种颜色的替换中,填补着自已。                     我无法去埋怨命运所带给我的众多波折。在岁月浩如烟海的河流上,我不过,只是一滴轻轻的水珠,早已汇聚于江河,奔腾向大海。   流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多彩的历程。                     有时候,我在一种心情与另一种心情中不断变化着自已。   我只希望,在这种变化中,能够走出更精彩的人生来。                     多年前,当我初涉社会,追寻梦想。历经精彩与无奈。多年后的今天,岁月的唏嘘没有改变我,执著的心,仍在继续,仍在奔腾。   或许,生命就是如此在奔腾中,找到属于自已的位置,然后焕发色彩。                     穿越岁月的河流,我知道,彼岸就在对面。
人生三道茶 品味人生,就如品味云南大理有名的三道茶。三道茶指上三次茶之意,每道茶烤煨的方法与配料都不一样。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第二道茶:苦中带甜;第三道茶:淡淡有味。茶如人生。三道茶,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     第一道茶:称为苦茶,寓有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举步维艰,创业之始,苦字当头。正如孟子所言:“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面对苦境,我们唯有学会忍耐并让岁月浸透在苦涩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体味一份生活的原汁原味,从而对人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奠定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念。     第二道茶:称为甜茶,寓苦去甜来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经过困苦的煎熬,经过岁月的浸泡,奋斗时埋下的种子终于发芽、成长,最后硕果累累。这是对勤劳的肯定,这是给付出的回报。当我们在鸟语花香里,明月清辉下品尝甜美的果实之时,我们又怎么能不感到生活的快意?!        第三道茶:称为香茶,因呈甜、苦、辣等味,故又称回味茶,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的事太多太多,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有甘苦,也有很多的诸如名利、权势、富贵荣华的诱惑,等等。要做到“富贵于我如浮云”,“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需要淡泊明志的心胸和恢宏辽阔的气度。如果一味地沉湎于成功或失败之中,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太过执着,就会作茧自缚,陷入生活的泥淖不能自拔,丧失了许多的人生乐趣。所以,这道茶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我们不妨看得轻些淡些,不要让生命承受那些完全可以抛弃的重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无舒”的人生境界。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三道茶寓寄着“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也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尘世的每一个人,当我们在酒足饭满之余,慢慢品茶之时,不妨让这饱蘸智慧的茶香慢慢浸入我们的生命之中,让人生如茶,芳香怡人! 作者: 紫缘鲲鹏 2007-1-8 16:31   回复此发言 删除
残疾延伸出的生命哲学 看了阳泉吧和阳泉义工在残疾人学校元旦献爱心的活动,心潮澎湃,忍不住泪湿衣襟,有一丝遐想,有一些感触!   说到残疾,没有人会感到陌生和遥远。小的时候,不懂事的我喜欢学肢残人走路的样子,父母总是严厉地教育我:“活到八十八,莫笑人家跛脚瞎”。后来终于明白,人生前行的路上,处处都是这种未可预知的陷阱,不走到生命的尽头,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免于这种肉体上的苦难。   其实,即使有了这体肉体的苦痛和灾难,也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我们无法读懂苦难、读懂残疾,无法从中洞晓生命的真正内涵。个人的感悟也许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能让众人一起律动。   穿梭于繁华的都市,在天桥上、在地道里……总会遇到乞讨的残疾人,而每次,我都没有留给他们什么。我不想拿我一两次的施舍来炫耀我的爱心,或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在我工作的附近,有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每天早晨用一辆行李车把一个残疾人拉出去,晚上又拉回住处。当残疾被当作一种道具,当爱心一次次地被人阉割、残害时,之于个人,或是社会,都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人类的丑陋之一,是歧视残疾人。四肢齐全、五官端正的少男少女在残疾人面前自视其全,自以为尊。其实,这恰恰证明了其视力和思想的残废,不过无形罢了。他们不能由此看过去,自省到人类本身的残缺与脆弱。肉体的完整无以说明其全,更无以显示其尊。在生命宇宙中,肉体的全整是暂时的、渺小的。   歧视在不经意中流露,源于思想的深处,无法参悟生命的本质。残疾总以有形与无形两种方式展示于世人之前。在一本杂志上,我看到两张对比的照片:一张是一位拄着拐杖的残疾人在为人理发,一张是一个四肢健全的人蜷缩于街头一角伸手乞讨。同是谋生,两人的目的相同而方法各异,每次想起这,我心中都有一种异样的感受。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受宫刑,却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残而不废,穷且益坚,生命的价值、尊严与肢体的完整与否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我们不能不对他们肃然起敬。   残疾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代价,它和健全共生存在。今后,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发达,也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残疾现象。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特征;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明白了这一点,方可说跳出了“迷”的圈子。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的资源,残疾人在自己不断参悟的同时,也慷慨地赠与了我们每一位健全人,它在启示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命! 我不完美,可我很真实,我不富有,可是我很快乐,我不成功,可是我很有自信. 我不多懂,可我很懂得珍惜. 珍惜我生在红旗下,珍惜我长在阳光里,珍惜朋友对我的理解,珍惜社会大家庭给我的爱,更珍惜这些残疾朋友给我们的启迪! 我愿用我全部的身心去回报生我养我伟大的祖国!永远做正确的事,永远做正直的人!!!!!!!! 作者: 紫缘鲲鹏 2007-1-4 21:21   回复此发言 删除
平平淡淡才是真 即将迈出青年,走入中年,一切都趋于平淡。年轻时候的许多梦想都似乎离我很远了,平淡的生活渐渐抹平了我的心,就这样在慢长的时光中逐步适应了这种平淡生活,并对平淡人这种平淡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感悟。   生命的过程本来就很平淡,就像一片落叶,先是一星鹅黄,继之碧绿,接着泛红,最后变成黄色而归为泥土;生命的内容本来也很平淡,就像一杯白开水,人们根据个人喜好而放茶、放糖、放咖啡……于是才有了百味人生。    俗话说:“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常怀平淡之心的人,待人处事宽严相济,方圆得体,厚德载物,雅量过人,心中有春风杨柳之随和,胸中经天行地之豁达。    平淡之人远离欲望,放平心态,“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不以物喜,不以自己悲,捕捉生活的真趣,享受生活的真乐。    平淡的人懂得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所以放眼江天,胸襟开阔,为人热情而不做作,处事忠诚而不虚伪。    平淡之人懂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所以善待生活,简化生活,得失恰如风过耳,名利富贵不须真。    平平淡淡的人最健康,平平淡淡的人生最美丽;平淡的人,最幸福;平淡的人生,最轻松。 平平淡淡才是真 --------------------------
雨 中 禅 思 年少时,开朗活泼的我性雅且淡,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沉思,享受这份宁静,这份清冷。对人生的懵懂,让我略显迷茫,一片枯萎的落叶也会让我心生涟漪,感伤半天。真有点“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因此而钟爱雨天,可以一个人静静地在小雨中漫步,让细雨轻轻地润湿着脸颊,享受着它的抚爱;可以在大雨中奔跑,对着天空呐喊,享受着那份冲撞与搏击;可以在雨打芭蕉的夜晚,聆听雨的弹琴、雨的泣诉。雨似乎成了我难得的知音,我可以向她倾诉、同她谈心…… 从小到大,雨一直伴着我成长,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后来接触佛法,懂得因果轮回,领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回想小时候我就像是荡漾在海中的一叶小舟,漂浮在海面不知人生的方向,又找不到港湾可以依靠,孤独无助。如今的我不但找到回家的路,有所归投,而且更体会到“寻师认得本心源,两岸俱玄一不全。是佛不须更觅佛,只因如此更忘缘。”过去的不必再追忆,未来的也不必去想,好好地把握当下,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珍惜现在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用心去体悟,体悟宇宙人生的奥秘、体悟当下这一刻的真正意义,将万事万缘从此放下,任运腾腾,腾腾任运,做自己该做的事就可以了。   抬起头来,深深地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清爽的感觉顿时扩散全身。我欣赏着眼前的一切,享受着雨的滋润、轻抚,感受着生命的禅机,开始微笑着大踏步向前进。
让我们同行 人的一生是行走的一生:用双脚行走,用眼睛行走,用感觉行走,用心灵行走;行走在天地间,行走在山水间,行走在人海里,行走在时间里。 起点和终点一模一样,看到的风景却可能完全不同。人生旅途的奇异之处在于,那些坐享锦衣玉食、香车华厦,经常在流光溢彩的豪门间穿梭的人,并不一定能感受到幸福和美好,而那些仅有粗茶淡饭,微薄收入,整日奔走于穷乡僻壤的人,却偏偏可能拥有一种满足和安宁。我不怎么欣赏现今某些成功人士和所谓新新人类脸上呈现的那种所谓“酷”的表情,那种冷淡、冷漠甚至冷酷直指两极——或者是空白、空虚得什么都没有,或者自我膨胀得一塌糊涂;我即一切,甚至不惜孤家寡人,拒人千里之外。而这种神情的背后,是悲惧、迷茫和信念的崩溃。 走吧,在人生的旅途上,让我们同行。我希望能做一名这样的行者,同行的人不必自始至终都紧握着手,前行步履也无须整齐划一。但我们知道,我们彼此需要;我们也能感受到,我们可以彼此依靠,彼此信任;在漫长的旅途上,我们一定会有人摔倒,但他摔倒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前去搀扶;当我们欢笑的时候,身边一定会有人分享;当我们忧伤的时候,也一定会有人轻抚我们的肩膀,给予贴心的劝慰。这样的旅程,这样的行者,无论高低贵贱,一定可以感受到最温馨的人间真情。无论远近长短,一定能够欣赏到最美妙的世间景致。转自[和风细雨空间]
静品人生 静夜,独坐。   泡一杯淡淡清茶,听一曲柔柔佛曲。静静地听时间踏过心灵的脚步声,一任思绪从喧嚣和繁杂中走出。   那份新鲜感好奇心早被一日日重复的沉辉和暮霭雕刻得平淡无奇。曾经想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过得灿烂而辉煌,即使面对偶尔的失意,也总想张扬出一番与众不同。当重重困难与挫折挑战我时,一向相当自信的我从没有低头和气锐,等从重重叠叠的失败中爬起,在回首的瞬间,才知道光阴已经在我无知的岁月中溜走了好久,才知道风花雪月的诱惑在我的年龄中早已消失,才觉得走过的路很短又很长。   今天的太阳、蓝天、白云和少年的太阳、蓝天、白云一样,并没有更改什么。一样有绚丽的日出、和煦的春光、悠悠的白云,一样有微风细雨落叶秋蝉,一样有沉沉落日喃喃雁群,然而,不一样的是心情。无数几乎雷同的365个日出远去之后,长大了的我已习惯了在春天看花开,在秋天惜叶落,在最美丽的风景中想最深刻感动的心事。   就像今夜,就可以手捧清茶回首来时的路。    有一首歌唱道:“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是的,许多事情我们不必太在意,保持一份心灵的宁静,才会不失做人的本色,才会让人生像水,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生命。   人生的旅途中,前面还有无数个日子需要别无选择地去面对。风雨也好,艳阳也好,只要在曲曲折折的行程中,静守着一份平淡,挥洒着一腔执着,不妄自尊大,不自欺欺人,不蜚短流长,不急功近利,不孜孜于荣华富贵,不耿耿于功名利禄。“得失俱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谢。”,管他丰碑小草,高山低谷,只要用心地挥洒,真诚地惜爱。那么,我们内心的丰赡适意,会一点一滴地丰满着你的昨天今天还有明天。 就像现在,一个人静静地,可以什么都不必做,不必忙。   铅华洗尽,静品人生。
懂 得 宽 容   宽容是一种大度,宽容是一种豁达;   宽容能够容纳万物,宽容能够心包太虚。   如果你以一种宽容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你会觉得绿水青山,碧云蓝天,无一不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彩图。如果你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你会觉得生活是一首诗,是一曲歌。生活是无比的轻快、欢畅、真实而美好。   宽容,表明你有大海般的胸怀,蓝天般的心量;你能大肚虚心,虚怀若谷。一切的偏见、仇恨,所有的怀疑、猜忌,皆是造就自己的涓涓细流;一切的困难挫折,所有的雷电风雨,皆是蓄积自己搏击长空的动力。   宽容,更是一种智慧。懂得宽容的人,堪称一个智慧的人。他总使一些猜忌和误会消失於无形。由此避免许多无谓的冲突和不良的後果。他能使自己心性平静、神采安逸。因为他不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得失而心潮起伏,也不会因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更不会为了蒜皮鸡毛之事而争得你死我活,脸红脖子粗。因为他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善明事理,勇於开拓。他追求的是不变的将来,永恒的春天,究竟的人生。   在生活当中,需要一种宽容,更要学会宽容,没有宽容,会使你处处碰壁,寸步难行。没有宽容,你会像过街老鼠,处处挨打。因为你是生活在群众当中,你要和众多的人打交道。因此不可能一切都随心遂意,境随心转。因为毕竟咱们都不是圣人,不可能让整个世界都随顺你。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要用宽阔的心胸去包容一切违逆和挫折;更要以宽阔的心胸去理解他人的误会和偏见。如果你宽容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宽容。常常有人说:我很痛苦,人家总是不理解我,不肯宽容我。其实,不是别人不宽容你,而是你不肯宽容人家。我们看待事物总是很主观,总是从自我的主观意志出发,总是认为我什麽样什麽样,而不是别人怎麽啦!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地换一个角度来生活,来看待生活。换了个角度,也换了种心情。你便能理解他人,宽容他人。「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去要求别人那样,因为我们自己并不曾做到。如果我们学会宽容,懂得宽容。那麽生活中的许多纠葛、怨恨、偏见和不快,都会烟消云散,猜忌诽谤,恶语中伤也将消失无踪。      俗云:「泰山不辞土壤,所以泰山才会高大;大海不捡细流,所以大海才更宽广。」我们只有拥有宽容,我们的人格才会更加崇高,只要我们人人都能相互宽容,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温馨,和乐。   最後,让我们唱着宽容的歌,携手共创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吧!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的书更难,有的人在眼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在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的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也不愿意被伞淋着<何况是人家的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没有那种动力了,也就没有必要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在此,你需要静下心来,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太轻信别人了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象流淌着的一条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的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的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也活得挺难的,弄不好就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人性的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的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不的果实.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他,因为有人肯分享你丰收的喜悦,不管他怀着什么样的心态,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充满了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的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因为他不懂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位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可以反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后的丑恶,也读微笑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耕耘一片绿色心田 人生充满了各种选择,而每种选择必须自己亲自做出。我选择耕耘一片绿色心田,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青春的颜色。若能在平静安宁的心田注入绿色,就意味着拥有一颗充满活力充满爱的心。一颗健康的心。 当然,想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人生坐标],同时又能遵循宇宙的自然法则,选择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如能做到,人的生命将摈弃繁锁与压力,显得格外自然、丰富、美好。做出这样的选择,关键在于从“外求”传而“内求”,再而使“内求”与“外求”相结合,无怨无悔地自觉完成所肩负的人生使命,就是做人的完成,就是从蒙昧无知走向随心所欲。 “内求”——从内心深处直接地面对自己,是认知自己的必经之路。现实世界物质对我们的诱惑、人类生存的惯性、人性中的弱点以及现有而并不完善的知识的推波助澜,使我们几乎忘了问自己“我是谁”。于是,诸如“自我需要从内在掌握,而不是从外在”的善意劝戒,往往不被理解与接受。事实上,生活的辩证法无处不在,如果有人告戒你“生活是为了‘付出'而不是‘索取'”,那他一定已经懂得了“只要给予,就无可避免地会得到”。 相信,在不断的内求中,我们会找到那份难得的内心平静与安宁,以及与自然万物密不可分的亲切感。当我们发自心地赞叹一片绿地春意盎然时,我们自己已经变成一株绿草,与绿地共生共长,一起享受阳光雨露。我们在寻求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先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其中的奥妙,得我们自己去发现、体会、感受-------
耕耘一片绿色心田 人生充满了各种选择,而每种选择必须自己亲自做出。我选择耕耘一片绿色心田,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青春的颜色。若能在平静安宁的心田注入绿色,就意味着拥有一颗充满活力充满爱的心。一颗健康的心。 当然,想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人生坐标],同时又能遵循宇宙的自然法则,选择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如能做到,人的生命将摈弃繁锁与压力,显得格外自然、丰富、美好。做出这样的选择,关键在于从“外求”传而“内求”,再而使“内求”与“外求”相结合,无怨无悔地自觉完成所肩负的人生使命,就是做人的完成,就是从蒙昧无知走向随心所欲。 “内求”——从内心深处直接地面对自己,是认知自己的必经之路。现实世界物质对我们的诱惑、人类生存的惯性、人性中的弱点以及现有而并不完善的知识的推波助澜,使我们几乎忘了问自己“我是谁”。于是,诸如“自我需要从内在掌握,而不是从外在”的善意劝戒,往往不被理解与接受。事实上,生活的辩证法无处不在,如果有人告戒你“生活是为了‘付出'而不是‘索取'”,那他一定已经懂得了“只要给予,就无可避免地会得到”。 相信,在不断的内求中,我们会找到那份难得的内心平静与安宁,以及与自然万物密不可分的亲切感。当我们发自心地赞叹一片绿地春意盎然时,我们自己已经变成一株绿草,与绿地共生共长,一起享受阳光雨露。我们在寻求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先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其中的奥妙,得我们自己去发现、体会、感受-------
七分与三分 田力合为男,女子合为好。男人--难人也;女人--亦好人! 七画是"男",三画是"女","七"加"三"才是十全十美。于是,男人拿走七分权利,女人只有三分的反抗! 体力上男人是七,女人是三。但耐力上女人是七,男人是三。所以面对情敌,男人们通常都是短兵相接,武力解决;女人则更喜欢明征暗斗的拉锯战! 男人们聊天,七分谈理想,三分谈女人;女人们则七分谈男人,三分谈理 想。于是,男人征服世界赢得女人;女人征服男人赢得世界。 男人的誓言,七分是假,三分是真。于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的外貌,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打扮,于是,男人胆大去经商,女人胆大不化妆。 女人都有七分的自信,三分的不确定,所以女人总是问男人"我穿这件衣服好看吗?"男人则是七分的不耐烦加三分的敷衍,看都不看就道:真好看!女人把自己的七分给了家,剩下三分给父母;男人的七分给事业,妻子,儿女,父母,情人分剩下的三分……于是,离婚时女人能得到七分的财产,而男人却得到十分的自由。 在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女人占去七分色彩,只留下三分给男人,于是有"花姑娘";在同样绚烂的内心世界,男人花七分去欣赏别的女人,只留给爱人三分的忠 诚。于是有"花花公子"。 男人希望女人三分妩媚,七分苗条;女人则希望男人三顶乌纱,七根金条。于是,男人常赞叹:"她真美!"女人常感慨:"他可真有钱!"男人对感情三分情爱七分性爱,而女人则相反! 男人可以七分是男人,三分是女人;女人则不能七分是女人,三分是男人。 男人不喜欢七分精明的女人,就像女人不喜欢七分老实的男人! 男人一生,七分的时间用来思考,三分的时间去表达,女人则相反!所以,有些话男人想想就不说了,女人不想就说! 女人的肌肤七分是天生,三分靠保养。所以男人怕女人晒黑常让她们躲在自己的身后! 男人七分爱数学,三分爱文学。于是,男人就用三分的浪漫征服女人,又用七分的理智掌握。 其实最甜美的爱情是三分得到,七分想要;而最稳固的婚姻是七分得到,三分想要。所以,婚姻不甜蜜是因为女人让男人得到的太多了! 我说的这些七分是真理,三分是儿戏!
相遇 不是用来生气的[转]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 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弟子们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金代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金代禅师说得好!“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而禅师之所以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无兰花这个障碍。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 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有许多烦恼,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很容易把我们不好的情绪发泄给周围最亲密的人,我们只在乎自己受到了委屈,却忽视对方的感受,因此不自觉地伤害了别人。 情绪本来就是一种飘浮不定的感受,随时都在改变,而当我们因为自己的委屈而伤害了别人,反而会加重自己和别人的不良情绪,而造成恶性循环。所以,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让我们主动给自己一个微笑,给别人一个微笑,让世界多一微笑的因子! 同样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牵挂得太多,在意得失,情绪起伏,我们不快乐。在生气之际,我们如能多想想:“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教书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朋友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作夫妻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 那么,我们会为我们烦恼的心情开辟出另一番安详。所以看完之后,当你要和男女朋友、家人吵架时,要记得你们的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喔!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