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甸的外地人 马甸的外地人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169 粉丝数: 258 发帖数: 4,560 关注贴吧数: 81
爱神真谛 我们时常消灭圣灵的感动在真理上讲,这是主所允许的,整体来看,神必有他的美意。而且神不是不体谅我们的软弱,他有应许,他为使我们炼如精金,得着属天的益处,很多时候他的允许也是爱的表达。总之我们应单单仰望这位创始成终的主,依靠他就是了。 对于“唯有遵行神的话的人才能进神的国”其实是这样的:圣灵行事在我们里面,他若不重生我们,我们当时作为罪人断然不能接受他、相信他为主,更不用说遵行他的旨意了,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人能否在重生后,在圣灵的感动下一直全然遵行他的话?弟兄,你回答一下众位,你能完全遵行律法吗?经上则显明这是“未必”的事。所以,我们读经时最好应结合当时主耶稣说话教导人时的场景、背景、对象、时态等,这样解释经文就会容易回归圣经原味、愿意了。因此,耶稣说爱我的必遵行我父的话,当时我们看到是对门徒而言,显然这是主对他儿女们的劝勉和教导。我们仔细再想想,这不也可以是对没有重生的人而言吗?我们当知道:若不是圣灵重生人、感动人,又有谁能遵行父的话呢?!主耶稣也是告诉我们得救的人:唯有我们体贴圣灵时,才能真正的有善行。 这样的话,我们就不能拿“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这段经文来说明救恩这件事。因为救恩是神所预定拣选的,一旦确定是不可能更改和失落的。而且这些被拣选的神的儿女们能接受相信神,其实就是遵行他的话,难道这有什么不可吗?上帝从来没有说遵行全他律法的人才能进天国,所以,弟兄啊,不要给圣经加了内容噢?!
利未记第七章 中保(下)(六24~七10)   圣经清楚说明,旧约的赎罪祭和赎愆祭预表新约耶稣基督所完成的救恩:“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罗八3~4)基督同时是赎罪的祭牲和献祭的祭司,本段圣经给予祭司的指示,也是预指中保基督怎样接受和处理信徒献上的赎罪悔改行动。  ·重修旧好——流血象征生命代赎,付上罪价(十七11)。人的罪恶污染了祭牲的血,凡被血所触的东西也变成污秽,必须洁净或弃掉。一旦倾倒,象征罪污在祭坛下消除,祭牲的其余部分都不带罪。所以祭司在会幕圣处吃祭牲的肉(六26、七6),不是承受人的罪,而是喜乐地接受蒙除罪者的奉献,象征神人间的隔膜消除,重修旧好。  ·积极悔改——肥尾巴、脂油和腰子是动物最丰满甘美的部分,将这些烧在坛上归神,表示真正的赎罪,不单只解决罪的后果,还得生命更新,改变人生方向归向神,将最美好的奉献,为神而活。“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神……”(罗六13)  ·完全归属——“凡摸这祭肉的要成为圣”(六27),接触救恩预表的祭肉,尚且能因祭牲之死成圣,何况接受伟大无比的救主,岂不更与基督的复活形状联合!献祭物的祭司,无论为谁奉献,要亲自得他所献那燔祭牲的皮(七8)。同样救赎我们的基督,亦理当获得我们的敬拜和委身。“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从前怎样将肢体献给不洁不法作奴仆,以至于不法;现今也要照样将肢体献给义作奴仆,以至于成圣。”(罗六5、19~20) 思想 献祭的礼仪是不容随意更改的,因这一切均有它们的目的和含意,试想这些礼仪对信徒的生命、生活有何意义?今日我当如何实践其中的教训?
利未记第五至六章 赎愆祭(五1~六7)   利未记四章论赎罪方法,本段指示怎样省察计算罪,同时应如何在神恩典中衡量罪的实在影响。  ·人人都有犯罪的机会——约翰说:“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约壹一8)犯罪不等于抵触国法家规,本段圣经道出罪的普遍性和类别。    未尽全力的罪(五1~5):这包括几方面:     A. 不尽本分,例如应作见证而不肯挺身而出;     B. 不够谨慎,例如行动疏忽,染了污秽;     C. 不愿约束,例如未详细考虑寻求就随便起誓。    不尊重神的罪(五15):“圣物”在利未记中是指一些分别为圣重归神而祭司或利未人可享用之物,怎样误犯虽没交待,相信乃随便处理圣物或忽略奉献应归给神之物。这也许就是17节所说的,行了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事,虽不是存心触犯,总显出对神话语的漫不经心,是不尊重神的表现。    干犯神的罪(六1~3):对人的不忠实及诡诈行为都是干犯神。  ·人人都有可能获赦罪恩典——保罗说:“只是罪在那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罗五20)赎罪祭预表耶稣基督的救恩不但能赦免一切罪,也临到一切诚心悔改信靠神的人。赎罪祭通常需杀羊,而牛羊为值钱牲口,普罗大众不易负担。为了不容经济能力成为蒙恩的障碍,神准许人按其能力,用雀鸟甚至细面代替羊羔,使一切罪人都能得着救恩(五7~13)。虽如此,神赦罪的恩典并不抵消犯罪引致的社会后果,深文理译本将赎愆祭译作补过祭,说明人犯罪必定引致损失,自己除了要付献祭物品外,还得偿还神或人的损失,并加上五分一为补偿,犯罪总招致神和人蒙亏损。 思想 知而隐瞒,是罪;不为真实作见证,也是罪,从而想想你对神可有亏欠呢?——《新旧约辅读》
利未记第二章 素祭(二1~16) 思想 属神的犹太人并不以祭祀为繁复,因这是神所命定的。回想我有常不满神的安排,厌烦神的定旨吗?   素祭的指示紧接着燔祭,是按特性类同而编排,虽然素祭的中文翻译突出其唯一不流血的奉献这特色,但却未能将此祭的性质带出,原来这是下属向上司呈献的贡物。中文圣经在不少地方就将素祭翻译作“礼物”、“贡物”等(参创三十二13;王上十25等),所以素祭的祭物虽与燔祭不同,实乃目的一样的同类奉献。燔祭的教训重点在乎认真的态度,完全无瑕疵地献呈,素祭则强调奉献的途径与方法。  ·供养神仆——燔祭祭物全然归神,表示全心奉献;素祭除一点点象征式烧在坛上外,大部分祭物都“要归给亚伦和他的子孙”(3、10)作为事奉神的人之报酬。切勿以为供养神仆非属灵事,所以将之视为施舍而非奉献。归与祭司之分称为“是献与耶和华的火祭中为至圣的”,所以供养神仆实在属灵。全心奉献予神的人绝不能忽视供养神仆的责任,而对神的爱心也得透过爱人来表彰(提前五17,约壹四19~21)。  ·日常生活——以色列务农作生计,饲养牲畜非为食用,像献燔祭般宰杀牛羊乃特殊情况。素祭物品的细面,油,乳香和盐乃每日的粮食,所以素祭是象征日常生活对神的奉献。  ·加工精制——燔祭全牲烧在坛上,强调毫无保留地全然奉献。奉献可有多种物品和方法考虑,但都需加工,或浇或抹油、加上乳香、或烤、煎、配盐等,表明素祭虽用日常物品奉献,却非马虎随便,必须用心思量在生活上尽心表达。  ·纯净无伪——素祭物品虽非常普通,却不可有酵或加蜜(11),象征生活奉献必须保存未经变质的纯真。  ·记念神——“不可缺了你神立约的盐”(13),这是奉献的基础。 思想 神所要求的并非物质,乃是甘心乐意,心灵诚实的为主而活。——《新旧约辅读》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