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 平常863
关注数: 110 粉丝数: 132 发帖数: 4,425 关注贴吧数: 139
佛教真的是消极主义吗? 佛教何止是消极,简直是一种令人绝望的宗教。 和基督教相比,没有救赎,一切都靠你自己。 和无神论相比,自杀并没卵用,死亡意味着重新开始,再次轮回,所有的“业”依旧。 更令人绝望的是,你以为上文出现的“你自己”是“你自己”恰恰是最大的误解,是产生轮回的根源。 最令人绝望的莫过于,你以为涅槃是进入天堂永远享福,然而却是永恒的寂灭。 那么,佛教徒到底相信什么呢?本质上讲,佛教徒真的什么都不信,因为一切都虚幻不实。 如果你认为佛教仅仅是如此,那当然也错了。至少,我们似乎有感官、有当下,有此人、此世界、此时此可吧。 我们的感官、感觉对象存在仿佛可以确信吧?当我们觉察这样的存在,并依据这样的存在构建世界的时候,这在佛教中被称之为“法相分别”。 我们也许可以通过“法相分别”解释世界,但也可以通过“法相分别”解释世界根本意义上的虚幻不实。 不过呢,这一切的观念与此时、此世、此处的你有何关系呢? 这些东西先看看吧,将来会用到,现在要做的就是沿着面前这个直通云霄的仿佛无边无际的被称为“修行次第”的梯子爬上来就是了。 嗯嗯,没错,是梯子。或许这个梯子只能指引你一段路程,但这也够了,因为你到了那里之后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那么,问题来了,佛教是否消极? 至少对于此生此世的你来说,就现在的评价标准来说,是不消极的。作为一个人,该做什么做什么就是了。 但至于最终的“涅槃”是否消极,问出这个问题的人,是真心在乎在你看来,一个死亡若干万年的人是否消极吗?你问的难道不是现在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是否消极吗? 对于那个已经“涅槃”的“人”来说,已经涅槃了,何谓消极? 作者:辛放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zhihu.com%2Fquestion%2F264859345%2Fanswer%2F287306553&urlrefer=c048264817934811788e2cd86981d7df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解脱成就于世间 解脱成就于世间 善男子,众生的智慧、大能和解脱,是要在世间经历各种严格的考验,才能磨练出来的。 为什么呢? 因为,只有在世间苦乐参半的生活里,众生才能遇众多的机缘,发挥他的善根德性和慈悲喜舍精神,以此开拓他的智慧与大能,令得解脱。 若没有世间的苦恼、挑战,众生的德性能耐,便只会恒久潜藏不露,无法显现了。 只有面对困难挑战,把它们克服超越;在试探出现的时候,能够自制,不落秽行;在得失毁誉之间,不起激动,心地平和,才是真正的解脱。 在恶世之中,能得如是解脱的人,能于任何地方,都得自在,不让外缘扰乱他内心的清净与安宁。这样,他才能以洒脱超越的心境,行大功德,普度众生,启导愚昧不肖,而终不生厌气馁。 善男子,避世偷安、不理人事的众生,虽看似与世无争,洒脱超越,实多愚痴荏弱之辈,并未得到真正的解脱。 为什么呢? 因为,避世的众生,多是不能面对现实考验、不敢接受挑战、无力抗拒试探的弱者。他们身心软弱,怯于面对困境,只有事事规避,一走了之,远离世间人事的纷扰,舍弃困苦所能给与的锻炼,永远沦为失败者。 世间的苦恼,无处不现。若只顾逃跑卸责,只会常处被动,恒为环境逼迫,心常忧恼,不能自主。这样,实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解脱。 这些众生,不肯提起精神志气,克服困境,自作守护,自解疑难。于是,他们便永远流于低下、无能、无助、厌惧世间,永远不能从外境的滋扰解放出来;自身得不到安静,更遑论救世度人了。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追求解脱的众生,是不能离世而得解脱的智慧与力量的。 他必要恒常处于恶世之中,面对困境,锻炼他的心志。遇到艰苦越多,心志增强的机缘就越大;困难克服越多,他的解脱也就越彻底了。 他要处于一切世事纷争之中,心境湛然不动,绝不受外缘所扰而失安乐,始终不为物缚。他既不缅怀过去不舍,也不浪费光阴,憧憬未来于幻想之中。这样,他便不受过去的支配,不为无用的幻想虚耗了光阴,每一刻都能醒觉地活著了。 善男子,众生能如是处恶世、行俗事,而不起执著、不生苦恼,才堪称为一位真正的解脱者。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