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pal
amopal
关注数: 2
粉丝数: 98
发帖数: 3,732
关注贴吧数: 1
准备去听这个讲座 犍陀罗艺术探源 - 与三位考古学家对话 意大利使馆文化处 讲座:犍陀罗艺术探源 值意大利考古队斯瓦特考古项目60周年纪念展之际 与三位考古学家对话: Pierfrancesco Callieri - 博洛尼亚大学古代伊朗考古学教授 Anna Filigenzi - 那不勒斯东方学院研究员 Luca M. Olivieri - 意大利巴基斯坦考古队现任队长 11月17日18:30 意大利使馆文化处(三里屯东二街2号) 自由入场 英文,中文翻译 合作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意大利地中海与东方学国际研究协会 小贴士 什么是犍陀罗艺术? 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地区(今南亚次大陆地区的巴基斯坦北部及中亚细亚的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的希腊式佛教艺术。形成于公元1世纪,公元5世纪后衰微。犍陀罗地区原为公元前6世纪印度次大陆古代十六列国之一﹐孔雀王朝时传入佛教﹐1世纪时成为贵霜帝国中心地区﹐文化艺术很兴盛﹐犍陀罗艺术主要指贵霜时期的佛教艺术而言。因其地处於印度与中亚﹑西亚交通的枢纽﹐又受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巴克特里亚等长期统治﹐希腊文化影响较大﹐它的佛教艺术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故又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犍陀罗艺术形成后﹐对南亚次大陆本土及周边地区(含中国新疆、中国内地、日本、朝鲜等国和地区)的佛教艺术发展均有重大影响。 意大利考古队 考古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始于1956年的考古工作延续至今,这项持续数十年的科学工作对象是犍陀罗考古领域中首次基于可靠的地层发掘佛教遗址。
有人知道在航信,得到这些东西需要交多少钱吗? 如果是一个没有过硬裙带和背景的员工, 每年两次的绩效考核,得B/得A各自需要给领导交多少钱? 评中级/高级/资深,各自需要交多少钱? 去比较热门的部门或者岗位,一般是有一定灰色收入的那种,得给负责人多少钱? 当上组长/部门领导,分别需要交多少钱? 当然不同的部门可能有不同的价码,有没有亲可以给出一个参考价格?需要分期付款吗?谢谢。这个问题可是困扰了很多人哦。
巴林龙城是一家骗子公司,大家当心 以前听说迪拜龙城就是一家骗子公司,上当受骗的同胞不少,由于在海外,追讨比较困难。没想到现在又骗到巴林来了,大家千万小心,这家公司确实是臭名远扬。
传树建材是一家很垃圾的公司 那个总经理薄真伟,尤其是垃圾中的垃圾。
国家大剧院也有温州火锅先生那样的服务员 曾经我因为开演以后往前挪了两排,音乐厅的男服务员一句话没说上来就打我,之后又骂个不停。搞得我还以为遇到了恐怖袭击,行为也太野蛮了。有精神病的人最好别当服务员,太危险。
谈几句我的波斯游记 首先说明一下,波斯是一个希腊语名字,大概在1960年代,波斯人为了强调自己的独特性,以及纯正的雅利安血统,改国号为伊朗(和雅利安的意思差不多),但波斯族、波斯语的名字并未更改。
艾玛·沃特森联合国演讲(双语字幕版)
关于音乐厅工作人员殴打辱骂听众的行为 我是国家大剧院的一位忠实粉丝。遗憾的是,2014年8月5日晚7时,当我在音乐厅欣赏自己喜爱的合唱节目时,竟然遭到了工作人员的无礼殴打辱骂,对我的身体和心灵均造成了明显的伤害。 当晚我准时赶到了音乐厅,开演后,我注意到一些观众调整了他们的座位,刚好我的位置是1层楼座10排21号,一个靠过道的座位,而我前面三排左右靠过道的地方也有一个空出的座位,于是我便坐到了那个位置上。谁想刚刚坐下不久,忽然有人用力猛拽我的左臂,同时开始大嚷大叫,作为一位身材瘦小的年轻女士,我被强行从座位上拉起,险些摔倒,手提包也从腿上滑落下来,左臂更是感到钻心的疼痛。 这样突然的惊吓之下,我的大脑不觉一片空白,过了一会我才意识到,是一位身强力壮、愤怒异常的男性工作人员在强行将我拉离座位,并吼叫着让我回到原来的座位。我一再请求他不要动手,让我自己走回去,这样讲了大约三遍,他的手才松开,但仍然保持着张牙舞爪的姿态,语气也非常愤怒,但我已经记不得他说了什么,因为我实在是太害怕了。 我以最快的速度逃回自己原来的座位,然而刚一坐下,就听见他恶狠狠的对我说:“你一动也不许动,不然我就让你滚出去!” 我又惊又怕,胳膊上的疼痛还未消失,眼泪不禁夺眶而出。什么叫一动也不许动?难道我从手提包中拿出望远镜也不可以吗?也要再次被他施暴吗?整个演出过程中,我一边不住地流泪,一边也不得不对这位男性工作人员的行为多加注意,唯恐再次遭到他的辱骂殴打。 可是这位工作人员,似乎对其他听众调整座位的情形视而不见:就在我离开后不久,先前我坐过的位置再次被后排的观众占据,这一次是一位壮汉,这位工作人员竟毫无反应。我旁边的位置,在购票听众挪到前排后空了出来,不久也被从别处过来的听众所占据,但这位工作人员仍然没有出现。 在我所在的区域,有不少持续尖叫或者吃东西的小朋友,这位工作人员并未加以干涉;有听众不小心摔倒在走廊上,半天爬不起来,还是我伸手将她扶起,也不见这位工作人员的身影。我实在想象不到,这位工作人员究竟是出于何种缘由,对我如此仇恨,以致于必须通过无礼施暴来宣泄。而对于这位工作人员对我的打骂,我可以说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从始至终只对他说过一句话:你别动手,我自己走。这些通过当晚音乐厅内的录音、录像不难证明。我绝对没有激化矛盾,也没有与之对抗。 我想国家大剧院应该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监督、关心员工的精神状况。对于有暴力倾向的员工,最好不要让其从事接触听众的工作,以免情绪失控,违背文明底线,伤及老弱妇孺。如果员工已经出现了精神疾患的症状,也要早干预、早治疗,以免酿成大祸。
对美剧《纸牌屋》中两处焦虑症相关情节的看法 情节一:总统被爆服用精神类药物,支持率大跌。 观点:从上下文来看,总统服用的是的抗抑郁药。他的症状不属于抑郁症,而是焦虑症,但也适用于抗抑郁药。精神分裂症之外的几大主要精神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强迫)都不是遗传病,也不是疯病,但是的确和体质有很大关系,几乎都可以用抗抑郁药来控制,长期服药也不会上瘾和损害肝肾,更不会致幻,基本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而且效果不错。媒体对总统的负面炒作无疑有失公允,当然类似的遭遇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完全可能遇到。 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美国成年人在过去的三年中服用过抗抑郁药,每天一片、长期甚至终生服药的也大有人在,就像糖尿病人服用胰岛素、血友病人补充凝血因子、近视患者需要戴眼镜一样。其实神经症也不过是一类神经系统疾病罢了,可以观察到患者体内一种或多种神经递质的水平过低,一般也有躯体不适,只是精神症状比较引人注目,药物通过抑制人体对神经递质的再摄取过程,可以把这些递质的浓度恢复到正常。全美销量前十的药物中,至少有三种是抗抑郁药,总之市场很大。不过抗抑郁药在开始服用的几周内多半会出现一些副反应,之后会逐渐消失,虽然不是成瘾物,但身体对它还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要达到治疗效果,至少需要数月,之后还要巩固很长一段时间。 这类药物无疑可以改变患者的人格,但不会出现左派担心的麻醉剂效应,其实会让人更加理性、冷静、果断和勇敢。如果不服药控制的话,抑郁症的自杀率确实不容乐观,有些人虽然不会自杀,但是会陷入一种俗称活死人的木僵状态,不吃不动不说话,也非常麻烦,莎剧里也出现过这样的人物。严重的焦虑症、强迫症也会导致患者的失能,啥也干不了,半死不活。所以吃药绝对是王道,心理咨询都是浮云,就好像其他的生理疾病也可能自愈,也可能和精神因素有关,但一般来说还得用药。 由于精神疾病的病灶位于血脑屏障内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于病因病理,医学界其实了解十分有限,而且进展缓慢。但是治疗可以说是相对成熟,药物的研发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根据对病理的了解而开发药理,恐怕世间大部分的发明发现都并非如此,更多的是存在先于本质。治疗主要是偶然发现药物的作用,然后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在这个过程中,也带来了病理研究上的一些突破。 情节二:女兵向媒体曝光曾遭将军侵犯,之后出现惊恐发作和双相障碍。 惊恐发作是一种精神症状,主要见于焦虑症患者,其表现非常像心脏病,对此心脏科医生早已见怪不怪,有些患者甚至因此每年要叫好几趟救护车,但都是虚惊一场,因为惊恐发作的症状高峰一般不会持续超过一刻钟。不过,惊恐发作一般出现在患者比较平静的状态下,如走路、乘车、看书、看电影时,不太可能出现在所谓重大、关键的场合。惊恐发作可以通过服用抗焦虑药来缓解,但这类药物有成瘾倾向,不能长期服用,只能是短期救急。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可以根除惊恐发作。 双相障碍又称躁郁症,是比较严重也比较少见的抑郁症状,患者可出现自杀行为,服用锂盐也可以缓解狂躁症状,但抗抑郁药物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紧急的患者,防止自杀是关键,可先采用电休克治疗(下文会详细解释),随着症状的缓解,依次采用抗抑郁药输液、打针的治疗方法,最后每天口服一小片抗抑郁药来维持治疗效果。下面引入《美国队长2》中的一个情节,用来阐释电休克疗法。 情节:反派强行使用痛苦的电休克疗法,消除男配角对自己昔日最好的朋友——美国队长的记忆。 电休克疗法的原理是在脑内模拟癫痫发作过程,让中枢神经系统重启从而恢复平衡。一些医生观察到精神病患者在癫痫发作之后,病情会明显减轻,于是发明了这种疗法。在相关药物发明之前,电休克疗法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这种疗法对于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的效果也不错,治疗时间很短,效果立竿见影,患者也不会感到痛苦,但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骨折。电影中出现的痛苦症状可能是配合情节的艺术性夸张。 电休克疗法的两大不利因素是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失忆和效果不能维持很长时间,但消失的记忆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恢复,患者也可以服用一些药物来加快恢复记忆的过程。曾有患者向我回忆,住院做完一个疗程的十几次电休克之后,完全不记得自己的病房号和床号了。由于治疗效果不能长期维持,甚至有患者做过几百次电休克,但并未对身体造成明显的副作用。 电影中角色的设定是大部分时间处于冷冻状态,只是在需要执行任务时才短期解冻,然后用电休克消除记忆,重新冷冻,以抑制角色本身的人性。不难推测出,随着电影结尾处角色摆脱了反派的控制,回归日常生活,其本来的人性和记忆也会逐渐恢复,与美国队长的重聚也是早晚的事。 最后来介绍一下长期以来带有神秘色彩的精神分裂症: 其在总人口中的发病率其实不低,大概有百分之一二,有些还伴发抑郁症,但伴发抑郁症的患者通常较不具有攻击性。病人很容易在落后地区被看作是神的使者,或者圣徒之类,因为病症主要就是所谓的神灵附体,幻听和分裂人格,或许这就是宗教的基础了。而且医学界也认为这类人比一般人要聪明一些,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情况下也是完全正常的,所以他们操纵别人或许也不是很困难。也不排除有些非患者在比较了解这种病的基础上,谎称自己能够听到上帝的声音、受到上帝的召唤、与上帝对话而获取宗教资本。 这种疾病属于遗传病,未必是直线遗传,但三代以内的直系旁系血亲中肯定能找到其他患者,虽然发病确实和环境因素有关,但对于没有家族病史、未携带致病基因的人,那是再怎么虔诚修炼也无法被上帝选中、和上帝对话的。患者的血亲和对照人群相比,也表现出想象力丰富、擅长文学艺术创作的特征。患者常有受迫害妄想症状,曾有患者向我抱怨说发病时总是害怕母亲会拿开水泼自己,从而尖叫乱动不止,规律服药可以控制精神症状,保证不发病,不在“上帝”的吩咐下或恐惧的驱使下伤害他人,但是长期用药对神经系统的伤害还是不小,很可能会出现肢体共济失调、反应变慢等副作用。
希腊和希腊化时代的历史背景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英雄,当然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在于超越了时代。
【重发】你对两人死因的看法?
好奇地问,大家都是怎么听说马其顿这个国家的? 虽然苏东剧变的时候它就从南联盟独立了,但直到科索沃战争才听说英法把它当作了自己的战争基地,估计也是美国的势力范围。现在连南联盟也不复存在了,马其顿的利用价值估计也没有多少了,估计就和其他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差不多了。
【娱乐】吧友性向调查
一本关于墨子的书《墨子及其后学》 算是介绍得比较详细的: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share.iask.sina.com.cn%2Ff%2F6198127.html&urlrefer=179da076d463002c867d11b910d30626
《圣人请卸妆》中的《离墨子远点》一文 说明一下,此文似贬实褒,作者明确表示,很多人认为墨子是个不切实际的傻瓜,她要还原他本来的面目。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s%2Fblog_60f286c90102dxih.html&urlrefer=0311e555241e64060c398773feb9b924
【腐者进】亲们腐龄几何?
【小水】除了官配,大家还稀饭HP中的哪些BLCP? 理由是? 可能是因为官配是仇家配吧,我一直有点小偏好HP/DM和SS/SB~不是冤家不聚头嘛。
【新春贺文】舞会之后 这次总算记得一楼要留空了。故事背景就是HP4中的Yule Ball结束之后。
The Slash Part in Atlas Shrugged From Live Journal: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almost-canon.livejournal.com%2F4850.html&urlrefer=aee4f0844a0e463e7e99087525babbf7
【提问】大家都是怎么对墨家产生兴趣的? 国人一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文史课堂上都会听到对墨家学派一些简单的介绍,但通常听过了也就忘记了,不会引起太多的重视,很多人估计还有被儒家学派“骚扰”的经历,比如学校里突然冒出来的读经、背诵活动/任务之类。那么,大家到底是怎么对墨家产生特别的兴趣的呢?毕竟它是如此另类... 我是受一位好友的影响,他一直说墨家思想是中国信仰、终极关怀和爱心的萌芽,虽然中断了,但仍然十分可贵。加上工程学一直是我的志趣所在,以前也曾偶然听说墨家长于工学,听起来既给力又有爱,于是在大学毕业并正式成为一名工程师之后,我开始认真关注墨家了。。。 直到本科阶段,我还惨遭儒虫的折磨——那教师真是儒家的铁杆粉丝,上课非要我们全文背大学中庸,一点差错都不能有,纳入期末成绩,虽然这两本书和课程内容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必修课没法逃掉,当时也没有其他教师开这门课,搞得人人痛苦万分。到头来,全班完成这一任务的同学还不到10%,而且绝对没有人享受这个过程,都是旋即就忘了,一点印象也没留下,只模糊记得是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陈词滥调。恐怖的是,似乎很多高校中都有这样的教师...
安兰德著作中译本一览表 [美]爱因•兰德著:《新个体主义伦理观——爱因•兰德文选》,三联书店,1993年。 [美]安•兰德著:《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安•兰德专栏集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美]安•兰德著:《致新知识分子——安•兰德哲学》,新星出版社,2005年。 [美]安•兰德著:《理性的声音——客观主义思想文集》,新星出版社,2005年。 [美]安•兰德著:《源泉》,重庆出版社,2005年。 [美]安•兰德等著:《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华夏出版社,2007年。 [美]安•兰德著:《客观主义认识论导论》,华夏出版社,2007年。 [美]安•兰德著:《一个人》,华夏出版社,2007年。 [美]安•兰德著:《自私的德性》,华夏出版社,2007年。 [美]安•兰德著:《阿特拉斯耸耸肩》,重庆出版社,2007年。 [美]安•兰德著:《谁需要哲学》,华夏出版社,2010年。
阿特拉斯书摘——电机颂和高速列车追尾事件 电机颂一段: 她沿着发动机和墙壁之间的狭窄通道慢慢地挪动着,有一种冒冒失失闯进来的感觉,她仿佛是掉进了一个动物的身体内部,在它银色的皮肤下,看到生命的搏动是靠着铅色的汽缸、弯曲的线圈、密闭的钢管和接线端口里急速旋转的触片。她头顶上的这个庞然大物连接着看不见的管道,把它的狂暴输给了玻璃刻度表上的孱弱指针,输给了控制台上闪烁着的红绿指示灯,输给了刻有“高压”字样、高大扁平的电柜。 她想,为什么一看到机器她就有了快活的自信感?在这些庞然大物中,全然找不到其他没有生命的物体具备的两个特征:没有缘故,漫无目的。如同她所敬仰的人对人生课程做出的一步步选择,对于“为什么?”和“做什么用?”这样的问题,机器的每一个部件都是再具体不过的答案。这些机器就是浇铸在钢铁里的道德标准。 她心想,它们是活生生的,因为是它们体现了生命力量的行动,表达出了那个掌握它的繁杂、设计它的用途,并让它成为现实的灵魂。在她的眼里,机器一瞬间似乎变得透明,她看得见它们的神经网络,这张布满节点的网络比它们所有的线路都更复杂和重要:人类的灵魂头一次令它们的每一部分都有了理性的关联。 它们是有生命的,她不停地想道,只是它们的灵魂是用遥控的方式在控制着它们。它们的灵魂属于每一个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人。一旦这灵魂从世界上消失,机器就会停止转动,因为正是它在支撑着它们的运转。没有了它,她脚底地板下面的机油就会退化成远古时代的烂泥,钢铁制成的汽缸就会变成战栗的原始人洞穴石壁上的铁锈。支撑它们的,是有生命的思想的力量———是思考、选择、和目标的力量。
我的安兰德书摘 《颂歌》 我站的位置是高山之巅。我抬起头来,我伸展臂膀。我的身体和精神就是探寻的终点。我原希望能觅得事物的意义。我就是意义。我原希望能为存在找到理由。我发现存在并不需要理由,我的存在也不需要认可。我本身就是理由和认可... 我的快乐并不需要所谓更高的目标为其辩护。我的快乐不是通往任何终点的途径。它就是终点。它是它本身的意图和目标。我也不是他人希望实现的任何目的的手段。我不会他们可以利用的工具。我不求任何人为我而活,我活着也不是为了任何他人。我不觊觎任何人的灵魂,我的灵魂谁也休想觊觎。 我不会平白无故地付出我的爱,我用我的爱对人表示敬意。我将在人们之间选择我的朋友,而非奴隶或主人。希望同舟共济时就相濡以沫,宁肯孤身一人时就孑然独行。让每个人的精神殿堂保持独立和纯洁吧。 现在,我看到了神的面容,我将这尊神高举过头顶,这尊神自打人类形成之日起人们就一直在寻觅,这尊神能够赋予他们快乐、平和和自尊。这尊神,就是“我”而不是“我们”。 《源泉》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弄不懂这些人。他们没有自我,他们生活在他人之中,整个生活都是二手的。他并不想伟大,他想被人认为伟大。他并不想建设,但想被人当建设者来尊崇。他不关心自己的灵魂,他只关心别人怎么想。不会判断,只会重复。不会实际去做,只会给你在做的印象。不会创造,只会做秀。如果没有了那些肯做、肯想、肯认真工作和创造的人,这个世界将成为什么样子?人一旦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就丧失了意识,而丧失了意识也就等于丧失了生命。 二手的生活会打开万恶之门。一个二手的人都不曾为了物质财富真正地奋斗过,他拼命渴求的只是一种二手的假象——所谓声望。一个表示同意的图章,还不是他自己的。他在奋斗中不会有快乐,即使成功了也不会有喜悦。他连一个简单的事实都不能说:这是我真正想要的,因为是我想要它,而不是因为我的邻居们对它梦寐以求。然后他还闹不懂自己为什么会不快乐,无论哪种类型的快乐都是私人化的,是自我激发的,而不是被动的。人只有为自己而活,他才能成就那些成为整个人类荣光的事业,这就是成就的本质。没有人能为了他人而活。他不能跟他们分享自己的精神,正如同不能分享身体一样。 他们唯一排斥的就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人。他们能立刻嗅出这些人的味道来,他们对这样的人有一种特殊的阴险的仇恨。他们原谅罪犯,他们仰慕独裁者,而独立人格却会要了他们的命——他们没法依附于这样的人,他们也没法让这样的人依附于他们。只要杀死个人,杀死人的灵魂,其余的自会主动跟上来。一个企图为他人而活的人就是个依附他人的人。他就是个自觉自动的寄生虫,并制造出需要他供养的寄生虫。被征服的奴隶身上还会残存一点荣誉的影子,他还有一种要反抗的美德,认识到他的处境是一种罪恶。但在爱的名义下自觉自愿使自己处于奴隶地位的人就是一切生物中最卑下者了,他玷污了做人的尊严也玷污了爱的观念。 人们被教导说最高的美德不是成就什么,而是奉献。然而人们是没法将还没被创造出来的东西奉献出来的。我们却被教导要赞美那些分发并非他们生产的礼物的二手货们,据说他们要比生产礼物的人更高尚。我们称赞施舍行为,却对创造成就的行为不以为然。 人们被教导说他们最关心的应该是减轻他人的痛苦。但痛苦是一种病态。如果不巧碰上了,当然要努力给予安慰和帮助。但如果将其升格为美德的最高表现,也就等于将痛苦视为人生的最重要部分。这么一来,人就必须希望看到他人受苦——以便他实施最高的德行。创造者关心的不是疾病,而是生命。而创造者的工作已经根除了一样又一样的疾病,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而且使人在痛苦中获得更大的缓解,比任何自我标榜的利他主义者所能想象到的都多。一个人的创造性工作的完整性比任何形式的慈善事业都更重要。
大家认为GG来自哪个地区?
[微水]大家说说都是何时怎样接触到BL/同人的? 我是2006年的时候在网上搜影评无意中看到了同人女和同人文这两个词,于是开始感兴趣... 其实电影(欧美英文电影)中本身就有BL情节,所以也是顺水推舟,但那导演后来改拍正统家庭片了。。。 不过之前有在杂志(三联生活周刊)上看到对国外哈迷组织的报道,提到很多女性读者喜欢把小说中的人物都幻想成男同性恋,记者也表示不解,于是一名受访者说道“就像男人也喜欢看女同性恋的故事一样”,不过我当时并不很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毕竟是公开出版物嘛,尺度没法太大,幸好现在记者编辑队伍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同人女啦!
在一个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我觉得雨果比拿破仑还要伟大。
转载两篇牛虻书评 豆瓣上的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douban.com%2Freview%2F1074371%2F&urlrefer=ea3cd3c3db429f3584023645d48b97c9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douban.com%2Freview%2F1346608%2F&urlrefer=b8ae3295d1e68b6b9508ad44b17f5647
大家怎么看这句话啊? 路 14:26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怎么解释?
《牛虻》选择题 现在是复活节假期期间,也是“春风沉醉的晚上”,特推出《牛虻》选择题,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建议和补充。本套试题的宗旨是加深广大吧友对于《牛虻》的了解,故不提供标准答案。1.亚瑟最早流亡到南美哪个城市?A.利马 B.里约热内卢 C.布宜诺斯艾利斯 D.圣地亚哥2.蒙泰尼里曾到哪里传教?A.哥伦比亚 B.埃塞俄比亚 C.赤道几内亚 D.东亚3.以下那种工作是亚瑟在南美没有做过的?A.小丑 B.码头工人 C.矿工的下手 D.赌窑的仆人4.下列哪段《圣经》中的典故牛虻没有在狱中向主教引用?A.“对他喊得响些,也许他是睡熟了”B.“如果右手冒犯了你,你就砍断你的右手”C.“对他们中的卑微小人行下功德”D.“我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宝剑”5.牛虻不会使用下列那种语言?A.德文 B.西班牙文 C.拉丁文 D.法文6.牛虻和琼玛最后一次见面时,食橱里没有放哪种食品?A.蛋糕 B.巧克力 C.乳酪 D.太妃糖7.究竟是谁出卖了亚瑟?A.卡尔迪 B.蒙泰尼里 C.波拉 D.詹姆斯8.牛虻被处决时,行刑队一共开了几次枪?A.1次 B.2次 C.3次 D.4次9.1846年,牛虻第一次见到琼玛,是在什么地方?A.法布列奇教授家B.佛罗伦萨街头C.琼玛自己的寓所D.格拉西尼太太家10.牛虻第一次见到蒙泰尼里是在什么地方?A.主教官邸前的台阶上B.教堂里C.布拉西盖拉城的集市D.主教官邸内11.绮达为什么要离开牛虻?A.她受不了牛虻不爱她,并且遇到一个更好的本族男人B.出于对琼玛的嫉妒C.牛虻不肯和她结婚D.牛虻从事的革命活动可能会威胁到她的安全12.从牛虻回到意大利到被处决前,他总共见过蒙泰尼里几次?A.3次 B.4次 C.5次 D.6次13.小说一开始,蒙泰尼里被派到哪里做主教?A.罗马 B.佛罗伦萨 C.都灵 D.亚平宁山区14.下列那件事情绮达没有做过?A.与牛虻一起参加舞会B.与牛虻的战友/同志吵架C.在牛虻生病时想照顾牛虻但被拒绝D.看出牛虻最爱的人是主教大人15.以下人物中,谁不是深爱着琼玛的?A.牛虻 B.波拉 C.马蒂尼 D.列卡陀最后再推荐两个宗教题材的学英语网站,供广大吧友怡情养性(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http://www.inspiringthots.net/http://www.inspiringword.net/daily/all-dailies.php
一个有疑问的地方 琼玛在牛虻被捕并且营救失败后,为什么没有想到去找主教帮忙呢?那时她基本已经确定牛虻就是亚瑟了,而且蒙也认识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