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岁月80年代
光辉岁月80年代
关注数: 296
粉丝数: 451
发帖数: 22,965
关注贴吧数: 15
【罕见民国老照片】方家屯张氏家庭合影 照片由原暖泉乡中心小学教师张成福提供,在此,再次对其表示感谢! 照片中为婴儿时期的张成福与父母及外祖母合影。张成福现年87岁,照片拍摄于其1岁左右,以此推断此照片拍摄时间大概在1932年前后。
暖泉镇方屯村:辽代千年罗汉首重见天日 日前,笔者从暖泉镇方屯村得到线索:在永安寺遗址原大雄宝殿平台上出土了一尊石像头部雕像,同时还出土了大量大尺寸砖瓦等古建筑构件。随后,笔者立即乘车前往现场进行初步考察。 在现场,笔者看到了这尊石像头部雕像,并对其进行了拍照、测量。此头为青石材质雕刻而成,高约0.18米,宽约0.15米,雕刻线条虽古朴粗犷,但面容栩栩如生。据方屯村老人们介绍,这个石像头部应属于原永安寺大雄宝殿东西两侧的十八罗汉雕像中的一尊。之所以无躯干部分,是因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与寺庙一起被毁。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罗汉首与先前出土的两尊罗汉石像躯干部分虽不吻合,但大小比例一致,可以确定为同批产物,且具有非常明显的辽代雕刻艺术风格。结合之前在遗址上先后发现的北宋年间“天禧通宝”、“政和通宝”两枚钱币,大量沟纹砖、厚布纹瓦、兽面瓦以及白瓷、绿釉瓷器残件、酱釉瓷片、大卷沿陶器口沿等辽代特征明显遗物这些佐证,可以初步断定,这次新出土的罗汉首雕像很有可能为辽代文物。 永安寺遗址位于盖州市暖泉镇方屯村三组,遗址东西长约60米,南北长约80米,占地面积约4800平方米。永安寺传说始建于唐代,初名头陀寺,后改为慈云寺,清代改为永安寺。原寺庙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山门、天王殿、韦陀楼、钟鼓亭、大雄宝殿、僧房等建筑分布于三层递高的平台上,山门前原有古槐六株,院内原有古柏二十余株。上世纪六十年代,永安寺地表以上建筑悉数被毁,仅存遗址。现遗存清乾隆五年铁铸大钟(现存于盖州南关钟鼓楼上)、清道光三年重修碑、驮碑赑屃残首、九眼透龙碑首、部分建筑基石、台阶、门坎、底座、石柱、青砖、瓦当、脊兽、陶片、瓷片、以及三株古槐等。 在2007-2011年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永安寺遗址被文物部门定性为“清代寺庙遗址”,评为“不可移动文物”。近年来,营盖两市文物专家曾多次组织到永安寺遗址进行考察,发现了大量辽金时代建筑构件、钱币、陶瓷残片等遗物,专家们从这些遗物来断定,该遗址的年代应为辽金时代,早于原定的“清代寺庙遗址”六、七百年,距今应有一千余年历史,在营口地区十分罕见。 此次出土的罗汉首雕像及其他建筑构件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科研价值,对研究我市在辽金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市文物部门目前已安排工作人员到寺庙遗址进行考察,下一步将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准确断代,积极推进该寺庙遗址保护工作。
【老照片】上世纪八十年代 暖泉乡青年农场部分场工合影
【老照片】上世纪八十年代 暖泉乡中心小学课间休息留影 照片由原暖泉中学教师张太恩提供,在此再次对他表示感谢!
【新闻速递】邻里相帮 搭建五味子架杆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阶段,全市农民们都为备耕工作紧张忙碌着。日前,记者来到暖泉镇前暖泉村,在路边的耕地里,好几位农民正在忙着搭建种植五味子的架杆。几个人团结协作、齐心协力,一会儿功夫,好几座五味子架杆便搭建好了,效率非常之高。 去年,五味子市场行情较好,前暖泉村五味子大丰收,卖出了相当好的价钱,种植户们喜笑开颜。其他农民看着格外“眼红”,今年纷纷改种五味子,希望自己也能走上致富之路。搭建五味子架杆单靠一两个人,是很难完成的。在农村,一般情况下,谁家有农活,村里的乡亲都会主动过来帮忙。你帮完我,我再帮你,大家互相帮助。这样既节省了工钱,又很自然地解决了彼此的难题。这种好现象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的团结和农村的和谐。 暖泉镇前暖泉村位于盖州市东部,距盖州城区仅9公里,因其地历史上曾有温泉而得名。该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宜人、日照充足,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五味子生长的绝佳之地。2017年,共有30余户五味子种植户,种植面积达340亩,总产值达到300多万元。今年,该村新增五味子种植户30余户,新增种植面积200多亩。前暖泉村两委积极主动帮扶五味子种植户,帮助协调引进大型烘干炉设备,发展五味子深加工产业,真正实现五味子种植产业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以五味子种植业促进该村产业结构调整,让更多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老照片】1983年 暖泉公社龙王庙学校五年毕业师生留影 照片由原暖泉中学教师董恩阳提供,在此,再次对他表示感谢!(全尺寸大图 可点击图片进行放大浏览)
【老照片】1986年 暖泉中学二年三班毕业师生合影 照片由原暖泉中学教师董恩阳提供,在此,再次对他表示感谢!(全尺寸大图 可点击图片进行放大浏览)
【老照片】上世纪八十年代 盖县妇女代表大会暖泉乡妇女代表合影
【老照片】1976年 照相馆合影留念 照片中右二人物为原太阳升公社社长、暖泉公社党委副书记李书声。
【老照片】暖泉中学少年军校2003年秋季军训二年四班合影 (全尺寸大图 可点击图片进行放大浏览)
【老照片】上世纪八十年代 暖泉乡各战线合影留念 照片由暖泉镇兽医站资深兽医王远朋提供,在此再次对他表示感谢。
【老照片】2002年 盖州市防疫员培训班暖泉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照片由暖泉镇兽医站资深兽医王远朋提供,在此再次对他表示感谢。
【老照片】上世纪九十年代 暖泉中学部分毕业照 照片由原暖泉中学教师张太恩提供,在此,再次对他表示感谢!
【百年老宅】前暖泉老教会旧址 老教会旧址位于暖泉镇前暖泉村,始建于清末,原为乡绅罗廷基所有,在民国时期曾当作天主教会活动场所,被当地人称之为“老教会”。解放后被分给若干户贫农居住,现为村民陈占新所有。 原为四合院,现仅存面阔五间的正房,除门窗被改动、四根檐柱上穿插枋前端被锯掉外,外部大体上基本保持原貌。
【通知】暖泉镇百对老人幸福时刻摄影展已完成拍摄 经过九个多月断断续续的走访及拍摄,目前,一百对老夫妻的合影照片已经完成拍摄。近日,将统一冲洗照片,并陆续送至老人们手中。同时,还将在贴吧开设专题贴,以网络影展的形式向广大吧友展示。敬请期待!
【老照片】1999年 盖梁线公路前暖泉村与方屯村交界处 此照片为本人的摄影处女作,拍摄于1999年,使用的是跟表哥借的柯达胶片傻瓜相机。当时思维里没有摄影概念,认为照相机就是拍摄人物的,胶卷不便宜,谁能舍得拍摄景物?拍摄此景时是坐在九十年代以前城乡之间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带棚三轮车进城,走到方屯村与前暖泉村交界的小桥,拿出照相机向车后拍摄一张景物照片。照片今天看,虽然从构图到色调,再到成像质量都很差,但场景已经不在,林荫大道消失了,轧钢厂也已破败不堪。照片将当年的场景得以定格,随着岁月流逝,其历史价值得以体现。
【创意摄影】月映烈士塔
【老照片】上世纪八十年代 暖泉乡初级中学物理化学组教师合影 照片由原暖泉中学教师张太恩提供,在此再次对他表示感谢!
【老物件】1962年高中毕业证书 此毕业证书由原暖泉中学教师董恩阳(飏)收藏。
【老照片】青春期的革命友谊 照片由原暖泉人民公社方屯大队第三生产队队长陈继恕提供,在此,再次对他表示感谢!(照片中左为:王世国,右为:陈继恕)
【百年老宅】前暖泉陈氏(东四门)古民居 前暖泉陈氏古民居位于盖州市暖泉镇前暖泉村后街东头,始建于清末,现为陈氏后人陈继堂所有。原为四合院,现仅存面阔七间的正房,除东三间门窗被改动外,基本保持原貌。
【老照片】兄妹情深 照片由方屯村李素兰老人(照片中后排左一)提供,照片内容为李氏兄妹四人在1955年于沈阳合影留念。 照片中后排右一为方屯村李曰福老人。
【老照片】上世纪七十年代 暖泉公社中学部分毕业照 照片由原暖泉中学教师张太恩提供,在此,再次对他表示感谢!
【老照片】2000年左右 暖泉镇中学小学毕业生合影 (全尺寸大图 可点击图片进行放大浏览)
【求助】天真孩童重病急需尽快救治 绝望父母求社会伸出援手
【老照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暖泉乡中心小学全体公教人员合影 图片由楼主大姨夫、时任暖泉乡中心小学会计孙长敏(前排左三)提供。(全尺寸大图 可点击图片进行放大浏览)
【老照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暖泉乡排球联赛比赛场景 图片由楼主大姨夫孙长敏提供(照片中,起跳拦网人就是时任暖泉乡中心小学会计的孙长敏。)(全尺寸大图 可点击图片进行放大浏览)
【老照片】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红小学参加暖泉全民运动会仪仗队合影 照片由原前红大队书记梁振拥提供,在此,再次对他表示感谢!(全尺寸大图 可点击图片进行放大浏览)
《暖泉考察纪略暨思考》在辽阳市《乡土》杂志刊发 由盖州市著名历史文化研究学者、盖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资深编辑邵希斌先生撰写的《心怀敬畏 守住乡愁——暖泉考察纪略暨思考》一文在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权威杂志《乡土》第53期(2017年9月刊)中【它山之石】栏目刊发。 能够在如此权威的乡土文化研究类杂志上刊发,体现了咱们暖泉老乡、原辽阳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乡土》杂志主编张成良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在此,谨代表暖泉人民对张老表示最崇高的敬意!祝福他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同时,也对邵希斌先生对暖泉历史的热心研究并发扬光大表示衷心的感谢!
吧友“苦城”诗作品《望海楼》、《永安寺》在《盖州文艺》上刊发 为吧友@苦城 前辈点赞!
【老照片】带您回顾七、八十年代(莫树文摄影集) 此系列照片底片由暖泉老一辈摄影师莫树文提供,经数码底片扫描仪扫描,才转化成电子文件,得以“重见天日”。在此,再次对莫老前辈表示衷心地感谢!(图为莫树文)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方屯小学幼儿班集体合影
七十年代盖县工农大学学生证(学生系暖泉公社方屯大队人)
方屯东地捡拾“历史的碎片” 今年以来,共捡拾四次,今后还将陆续上传每次收获。
【原生态】古井古宅 此井此宅位于暖泉镇义尔岭董店村义尔岭脚下南沟,为暖泉中学退休历史老教师李光荣所有。
【百年老宅】七盘岭孙氏古民居 孙氏古民居位于盖州市暖泉镇七盘岭村烟房沟(又名染房沟、羊芳沟),始建于清末,现为孙氏后人孙德明所有。原为四合院,现仅存面阔五间的正房,除部分门窗被改动外,基本保持原貌。
著名农民书法家王连远【书法作品欣赏】 王连远,暖泉镇前暖泉村人,原暖泉乡(镇)文化站站长,擅长隶书,其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神秘的方家山】 方家山位于暖泉镇方屯村三组,亦被村民们称作“后山”或“庙后山”,永安古寺就座落在山南麓脚下。清康熙《盖平县志》、民国《盖平县志》、《盖平县乡土志》等志书中皆记载了方家山,内容皆为:“方家山,距城东三十里”。暖泉地区拥有大小山岭无数,论高度,有海拔680余米的暖泉第一高峰牟大岭和海拔650余米的第二高峰望海楼;论险峻,有七盘岭、鹰嘴砬子、落石砬子等。这些山岭至今在暖气地区的知名度也远远高于方家山。但这座海拔仅110余米、既没高度、又不险峻,还没茂盛植被的普通小山丘,竟与义尔岭成为历代志书中收录暖泉地区的唯二山岭,加之方家屯、方家坟、永安寺等皆在方家山周围,让方家山显得格外神秘。 在此,上传两张照片,让吧友们从视觉角度来看看永安寺是否有特殊的地方?
【百年老宅】蔡峪陈氏古民居 陈氏古民居位于盖州市暖泉镇后暖泉村蔡峪,始建于民国初期,原为伪满时期盖平县暖泉村蔡家峪屯长陈永纯故居,现为其女陈文艳及女婿宗大山所有。原为四合院,现仅存面阔七间的正房,除六根檐柱被拆、部分门窗被改动外,室内外大体上仍保持原貌。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