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Q451a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113 发帖数: 5,437 关注贴吧数: 3
笑话:十大听不懂的歌词 十大听不懂的歌词 有些歌词,你永远听不明白。  唱歌真是高难度的运动!虽然像周杰伦那样能把中文唱的像英文的,也是千年一遇的人才,可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总还有一些歌词,让我们生出这样那样的困惑——  1、小时侯听《信天游》:“我低头,向山沟”,总觉得是“我的头,像山沟”。  2、“千年等一回,等一回——”,有人听成:“千年的女鬼,的女鬼——”  3、当年综艺大观的结束曲:“再见,再见,相会在彩屏前......”怎么听都像:“相会在太平间......”后来估计是观众意见太大,改成“相会在掌声里”了。  4、记得米老鼠和唐老鸭吗?片头说,“啊,演出开始了!”我听了好久,一直以为他说,“啊,野猪拉屎了!”  5、《济公》里唱:“哪里有不平哪有我”。太对了,地上哪里不平,当然会有“窝”了!  6、《龙的传人》那句“永永远远的擦亮眼”,当初无论如何也听不懂,总听成“永永远远地差两年”,老是纳闷,为什么一定要差两年呢?  7、孟庭苇的《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里面有一句“为何每个妹妹都嫁给眼泪”,我怎么听,都是“为何每个妹妹都嫁给人类”!  8、我的高中同学告诉我,他小时侯把“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听成“变压器的太阳红又红”!他那时根本不知道“边区”是什么,只是记得清清楚楚,每天傍晚时可以看见村子西边红红的落日。最要命的是,在他们村子西边某个高处架着一台变压器,傍晚刚好看到变压器上方有一轮红日。于是我同学一直纳闷:为什么写歌的人知道他们村的变压器放在西边呢?  9、刘德华的《中国人》里,“五千年的风和雨呀藏了多少梦”,听成“吴倩莲的风和雨呀藏了多少梦”。奇怪,难不成他们有过一段......  10、“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听成“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卖卖电脑......”
环球10年的经典专辑 环球公司10年的经典专辑   十年来,环球旗下好歌不断,好专辑更是层出不穷,其中以下5张,当属华语乐坛可以载入史册的经典作品。  张学友《不老的传说》   发行:1997年   出品:上华     这张专辑收录了张学友音乐舞台剧《雪狼湖》中的主题歌《不老的传说》和《爱是永恒》,并随着《雪狼湖》的巡回演出传诵一时。其中《不老的传说》更获得1997年劲歌金曲十大中文金曲奖。专辑内另外一首情歌《怎么舍得你》也因感人肺腑,成为许多学友歌迷在卡拉OK中必点曲目之一。   张国荣《陪你倒数》   发行:1999年   出品:环球     张国荣1999年加盟环球,发行了专辑《陪你倒数》。这张专辑让他荣获第22届十大中文金曲终身成就奖“金针奖”、第17届十大劲歌金曲“荣誉大奖”。而专辑中最经典的《左右手》带来的巨大成功和获取年度奖项,也是对他常青魅力的肯定。这首歌入选第22届十大中文金曲“增补金曲奖”、荣获第12届叱咤乐坛“至尊歌曲大奖”、商业电台第12届叱咤乐坛“十大专辑”、新城电台劲爆“年度歌曲大奖”、新城电台“十大劲爆歌曲”。   许茹芸《如果云知道》  时间:1997年   出品:上华   主打歌《独角戏》及《如果云知道》等琅琅上口的名曲将芸式情歌唱缠绵悱恻,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女性特有的温柔与执着,可说为许茹芸风光的打赢一场胜仗,“芸式唱腔”的封号也在这个时期被喊出,使得许茹芸在年底各大排行榜,及颁奖典礼都十分风光。这一时期,她也被誉为王菲的接班人。   王菲《浮躁》   发行:1996年   出品:新艺宝     从1993年到1995年,以《十万个为什么》、《胡思乱想》、《DI-DAR》三张专辑缔造了华语乐坛另类潮流的王菲,在1996年的国语专辑《浮躁》中彻底完成了根源摇滚与英式摇滚的结合与蜕变。专辑对于中文流行歌曲既定模式的颠覆,对专辑整体概念的坚持使之界碑意义明显,这专辑在当年甫一推出,即好评如潮。   许美静《都是夜归人》   发行:1996年   出品:上华    1995年,许美静推出第一张个人专辑《明知道》,啼声初试即引来包括李宗盛在内的港台两地王牌制作人的青睐,李宗盛甚至力邀她加盟“滚石”,而许美静竟婉言拒绝,她的理由很简单,只是为了能与新加坡的创作才子陈佳明合作。在陈佳明担纲创作和制作之下,1996年的专辑《遗憾》、《都是夜归人》使得许美静真正跃上巨星之列。而《都是夜归人》当年更成为超越百万销量的白金唱片。
《悔恨的泪》到底谁唱的 “囚歌”专辑又起波澜 《悔恨的泪》到底谁唱的 “囚歌”专辑又起波澜 “这么多年,我不想再忍了!《悔恨的泪》这本专辑里所有的歌曲,包括《铁窗泪》、《愁啊愁》等,都是我和另一个歌手唱的,大部分是我唱的。我要通过媒体给自己一个证明。”昨日15时,本报记者接到一位名叫翟惠民的读者的电话,翟先生称自己才是专辑《悔恨的泪》的真正演唱者。以下是本报记者采访实录: “迟志强只录了几句旁白” 记者(以下简称“记”):翟先生,你能讲一下这件事情的原委吗? 翟惠民(以下简称“翟”):迟志强并没有演唱《悔恨的泪》中的任何一首歌,所有歌曲都是我和张秀艳演唱的。1987年我19岁,吉林省歌舞剧院的陈福利老师介绍我到长影录音棚试音,当时唱的是《铁窗泪》。唱完之后,当时的录音师以及很多工作人员都来听,觉得不错。音乐编辑张丽当即拍板,做这个题材。这本专辑出来后,一下子就火了。这是中国第一本“囚歌”专辑啊,可大家都认为是迟志强唱的,并不知道我是谁。 记:那迟志强跟这本专辑有什么关系? 翟:我听说,当时这本专辑的负责人找过迟志强,但他因试音的时候唱得不好被拿下。惟一跟迟志强有关的是那几句旁白:“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失去自由,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失去亲人和朋友。我没有动人的歌喉,但我却有一颗诚挚的心……我要介绍这首我心中的歌,奉献给我的亲人和朋友。”这是市场上卖的这本专辑里的旁白,而当时迟志强录的是:“我要演唱这首我心中的歌,奉献给我的亲人和朋友。”迟志强被拿下后,他就离开录音棚,走了。找他他也没回来,怎么办呢?负责人就找来长影配音演员刘大航,模仿迟志强的声音,把旁白做了一些改动。 “最近的两件事促使我站出来”记:你当时为什么没有站出来? 翟:专辑一出来,很火。我走在大街小巷,几乎挨家挨户都在放这本专辑,但大家只知道迟志强。专辑的封面上打着三个老大的字“迟志强”,在这三个字下边只有两个小号字“旁白”,我和另一个演唱者的名字也是小号字。当时我就很生气,打电话给制作方,制作方领导向我道歉,后来一想也就算了。大概是1988年,迟志强到长春市体育馆演唱,大海报印的是迟志强要演唱《悔恨的泪》。演唱那天我去了,迟志强一看到我,麦克都掉地上了。他解释说:“翟啊,我刚回来,生活挺不容易的。”我一想,当时他生活挺艰难,而且也打招呼了,这件事也就这样过去了。 记:那你为什么现在要站出来呢? 翟:这么多年,一提起来就很难受。我总安慰自己,事实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是我唱的,老百姓的耳朵是能听出来的。但最近的两件事,很让我气愤。一是前一段时间,何静在媒体上说,《悔恨的泪》是他老公朱笑冬唱的。我就想,我还没有站出来,怎么她还冒出来说是她老公唱的?二是最近我看电视,有一个迟志强的专访。当时主持人问“社会上流传的《悔恨的泪》是不是你唱的”,迟志强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另一位嘉宾周亚平说:“不管有没有别人演唱这首歌,反正代表了迟志强的心声。”他要是说“不管迟志强唱没唱这首歌,反正都代表了迟志强的心声”,我就不生气了。这件事,我一定要个公道。
追忆经典老歌 追忆经典老歌 路灯下的小姑娘:《昨天的太阳》很美,你却《潇洒的走》了。望着你远去的《背影》,《我多想唱》出我的《心声》,《奈何》《一阵恼人的秋风》吹散我《心中的祈祷》,在《惜别的海岸》《伤心的我》象《北方的狼》一样《信天游》踏上《离家的路》,《是否》《三十岁以后》的《我是一片云》,一片在《云河》中《四季流浪 》的云,去寻找〈昨夜的星辰〉?不再〈燃烧爱情〉,〈不再想念你〉,不再有〈恋的冥想〉。 在〈风的季节〉却带着〈冷却的爱〉,乘〈烈火快车〉去〈外面的世界〉,不管〈海角天涯〉,不管〈春夏秋冬〉去〈寻〉〈自己的沙场〉。〈哦,记得〉〈那天晚上〉在〈夜空下〉,我这个〈从乡下来〉的〈单身汉〉,在〈热情的沙漠〉与你这个〈男孩气的女孩〉相遇,〈你那会心的一笑〉和〈柔情的眼神〉,〈恰似你的温柔〉的〈爱火〉〈温暖〉了我的〈玻璃心〉,我〈送你一朵勿忘我〉,你〈奉献〉给我〈心中的玫瑰〉,说:“〈希望的飞行船〉正〈飞向你飞向我〉,〈青春年华要珍惜〉,让我〈和你相偎相依〉飞向〈爱的星座〉,去〈将冰山劈开〉,把那〈苦水变美酒〉。。。。。。”《算了,算了》,《是不是这样》《拒绝回忆》,《不再摇头》说《愁啊愁》?唉《多麽无奈》,就因为我是《一无所有》的《磨刀老头》之子,就因为我没有《钞票》和《咖啡屋》,你便《伸出告别的手》,送我《黄色的玫瑰》。还托《风儿告诉我》:“《我没有骗你》,过去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也许《大约在冬季》《冬雨》降临的时候,我会寄给你一张《空白明信片》。。。。。。《让我默默离开》吧,〈别为我送行〉。 〈原来的我〉早已〈变〉了,〈情已逝〉去,〈明天还是要继续〉已不可能。在〈人生舞台〉上,〈你和我〉〈多少次歌唱〉,可等到〈掌声响起来〉,自己却〈迷失〉了。《有谁共鸣》?虽然《我认识你的时候》《不再孤寂》,可是,今天我们〈只有分离〉,将那〈一段情〉化为〈无声的别离〉。 请〈今宵多珍重〉,不再〈枉凝眉〉。”哦,〈女孩女孩〉,你看〈天空依然蔚蓝〉,快唱起〈娜鲁湾情歌〉〈与我同行〉,〈明天星期六〉,《如果》你还〈流连〉那段〈粉红色的回忆〉,就〈让我牵着你那温柔的手〉〈路灯下的小姑娘:《昨天的太阳》很美,你却《潇洒的走》了。望着你远去的《背影》,《我多想唱》出我的《心声》,《奈何》《一阵恼人的秋风》吹散我《心中的祈祷》,在《惜别的海岸》《伤心的我》象《北方的狼》一样《信天游》踏上《离家的路》,《是否》《三十岁以后》的《我是一片云》,一片在《云河》中《四季流浪 》的云,去寻找〈昨夜的星辰〉?不再〈燃烧爱情〉,〈不再想念你〉,不再有〈恋的冥想〉。 在〈风的季节〉却带着〈冷却的爱〉,乘〈烈火快车〉去〈外面的世界〉,不管〈海角天涯〉,不管〈春夏秋冬〉去〈寻〉〈自己的沙场〉。〈哦,记得〉〈那天晚上〉在〈夜空下〉,我这个〈从乡下来〉的〈单身汉〉,在〈热情的沙漠〉与你这个〈男孩气的女孩〉相遇,〈你那会心的一笑〉和〈柔情的眼神〉,〈恰似你的温柔〉的〈爱火〉〈温暖〉了我的〈玻璃心〉,我〈送你一朵勿忘我〉,你〈奉献〉给我〈心中的玫瑰〉,说:“〈希望的飞行船〉正〈飞向你飞向我〉,〈青春年华要珍惜〉,让我〈和你相偎相依〉飞向〈爱的星座〉,去〈将冰山劈开〉,把那〈苦水变美酒〉。。。。。。”《算了,算了》,《是不是这样》《拒绝回忆》,《不再摇头》说《愁啊愁》?唉《多麽无奈》,就因为我是《一无所有》的《磨刀老头》之子,就因为我没有《钞票》和《咖啡屋》,你便《伸出告别的手》,送我《黄色的玫瑰》。还托《风儿告诉我》:“《我没有骗你》,过去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也许《大约在冬季》《冬雨》降临的时候,我会寄给你一张《空白明信片》。。。。。。《让我默默离开》吧,〈别为我送行〉。 〈原来的我〉早已〈变〉了,〈情已逝〉去,〈明天还是要继续〉已不可能。在〈人生舞台〉上,〈你和我〉〈多少次歌唱〉,可等到〈掌声响起来〉,自己却〈迷失〉了。《有谁共鸣》?虽然《我认识你的时候》《不再孤寂》,可是,今天我们〈只有分离〉,将那〈一段情〉化为〈无声的别离〉。 请〈今宵多珍重〉,不再〈枉凝眉〉。”哦,〈女孩女孩〉,你看〈天空依然蔚蓝〉,快唱起〈娜鲁湾情歌〉〈与我同行〉,〈明天星期六〉,《如果》你还〈流连〉那段〈粉红色的回忆〉,就〈让我牵着你那温柔的手〉〈再爱我一次〉。〈假如〉你不愿陪我走〈三百六十五里路〉,就〈让我再看你一眼〉,〈让我孤独的时候还能想着你〉写到这里,〈我怎麽哭了〉?〈请你告诉我〉,〈为什麽〉这又是一次〈无言的结局〉?祝你:〈一路平安〉!---------------------〈寂寞的小男孩〉 再爱我一次〉。〈假如〉你不愿陪我走〈三百六十五里路〉,就〈让我再看你一眼〉,〈让我孤独的时候还能想着你〉写到这里,〈我怎麽哭了〉?〈请你告诉我〉,〈为什麽〉这又是一次〈无言的结局〉?祝你:〈一路平安〉!---------------------〈寂寞的小男孩〉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卡雷拉斯下月将于上海开唱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卡雷拉斯下月将于上海开唱  本报讯(记者闵慧) 拥有迷人的舞台形象、感人的美妙歌声以及完美的艺术表现,世界著名的三大男高音之一何塞·卡雷拉斯在当今歌坛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不论是高官首脑还是平民百姓都以出席他的音乐会、亲耳聆听他的歌声为荣。昨天记者惊喜获悉,这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师级人物即将于11月13日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一场独唱音乐会,这已是这位西班牙著名男高音时隔8年后再度放歌上海。   “在三大男高音中,多明戈转行搞起了指挥,而帕瓦洛蒂年事已高,正在筹划告别演出,他们两位正逐渐淡出歌剧舞台,而三人中最年轻的卡雷拉斯依然以良好的状态活跃于世界各地的舞台上。”为了将卡雷拉斯请来上海演出,主办方对其行程作了详细的了解。据悉,仅今年上半年,卡雷拉斯便已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保加利亚、塞浦路斯、希腊、爱尔兰、墨西哥、英国、马其顿、阿联酋等国开了四十多场音乐会,9月底开始,卡雷拉斯又展开了两个多月的亚洲巡演。  “同以往在室外举行的‘三高音乐会’不同,卡雷拉斯此番在东方艺术中心的这场音乐会将不使用任何电子扩声设备,是真正意义上的与观众面对面的近距离接触。”届时,借助东方艺术中心一流的声乐条件,卡雷拉斯高亢、优美的声音将不借助任何电声设备,原汁原味、不打一点折扣地进入每一位观众的耳朵。  据了解,音乐会的曲目将以卡雷拉斯最拿手的一些歌剧咏叹调、著名的那波里民歌和西班牙民歌为主,担任音乐会指挥的是著名指挥家大卫·季蒙尼兹,他曾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指挥歌剧演出,多明戈也曾与他有过合作,上海歌剧院管弦乐团将为大师伴奏。备受关注的演出票价将分300、500、800、1200、1500、1800元共6档。  结束了上海的演出后,卡雷拉斯还将在韩国和新加坡举行2场演出,其中新加坡更将举行为期一周的“卡雷拉斯艺术节”,随后,卡雷拉斯还将赴日本和 马来西亚演出,行程非常紧凑。
MP3播放器常用数字音频介绍 MP3播放器常用数字音频介绍  一.技术原理   1.音频格式   数字化音频格式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复制、存储、传输的需求。简单的说,早期的模拟音频格式,存在着复制失真和因为介质磨损而失效的问题。   从CD盘的存储开始,数字格式音频文件开始普及,但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存储体积上的限制,同时CD盘仍然存在磨损的现象,如果保存到硬盘上(相对存储时间更长),在当时存储介质(主要是硬盘)仍然昂贵的情况下,也不是好的解决方法。而互联网的出现,更产生了远距离传输文件的要求,在带宽的制约下,缩小文件体积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这些都从外部因素上导致了有损压缩数字音频格式产生!   而从内部因素来说,随着电脑运算、编码能力的提高、各种声学心理模式的进步,促进了各种有损压缩数字音频格式的层出不穷。如果光从历史及现在曾经涌现出的编码格式来看,应该会列举出很多,而在MP3机上使用的音频格式,我们向大家介绍的主要有如下几种——MP3(CBR、VBR、ABR)、WMA、ADPCM。   (1)MP3(CBR、VBR、ABR)   MP3应该算目前使用用户最多的有损压缩数字音频格式了。它的全称是MPEG(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3,1993年由德国夫朗和费研究院和法国汤姆生公司合作发展成功。刚出现时它的编码技术并不完善,它更像一个编码标准框架,留待人们去完善。早期的MP3编码采用的的是固定编码率的方式(CBR ),我们常看到的128KBPS,就是代表它是以128KBPS固定数据速率编码——你可以提高这个编码率,最高可以到320KBPS,音质会更好,自然,文件的体积会相应增大。   因为MP3的编码方式是开放的,你可以在这个标准框架的基础上自己选择不同的声学原理进行压缩处理,所以,很快由Xing公司推出可变编码率的压缩方式(VBR)。它的原理就是利用将一首歌的复杂部分用高 bitrate 编码,简单部分用低 bitrate 编码,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取得质量和体积的统一。当然,早期的Xing 编码器的 VBR 算法很差,音质与 CBR (固定码率)相去甚远。但是,这种算法指明了一种方向,其他开发者纷纷推出自己的VBR算法,使得效果一直在改进。目前公认比较好的首推 LAME,它完美地实现了 VBR 算法,而且它是是完全免费的软件,并且由爱好者组成的开发团队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完善。   而在VBR的基础上,LAME更加发展出ABR算法。ABR(Average Bitrate)平均比特率,是VBR的一种插值参数。LAME针对CBR不佳的文件体积比和VBR生成文件大小不定的特点独创了这种编码模式。ABR在指定的文件大小内,以每50帧(30帧约1秒)为一段,低频和不敏感频率使用相对低的流量,高频和大动态表现时使用高流量,可以做为VBR和CBR的一种折衷选择。
五线谱、简谱的来历 五线谱、简谱的来历 目前,我们使用最普遍、最熟悉的乐谱就是五线谱和简谱,二者皆为舶来品,五线谱是十九世纪西方宗教东传的伴生物,简谱则是本世纪初学堂乐歌运动者们自日本带回来的“经”品,它们的来历,习乐者不可不知。   一、五线谱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用于五线谱。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   二、简谱   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一般所称的科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17世纪时法国天主教方济名会教士J·J·苏艾蒂加以改进后用来教唱家教歌曲。18世纪中叶,著名的法国思想家J·J·卢棱再加改进,大力倡导,并编入他的《音乐辞典》之中。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19世纪末叶,简谱传到日本,再传入中国。1904年沈心工编著出版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最早自编的一本简谱歌集;之后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30年代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简谱得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由于简谱的记法与中国的工尺谱(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相当接近,在中国简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的最好、最发扬光大的国家。而五线谱,通过教育体制,以西方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已基本流行于各个国家,在院校里也是必修项目之一,它为世界音乐统一于一谱提供了基础。
爵士乐的风格 爵士乐的风格 爵士是种流行的音乐吗? 我们从五个方面来回答爵士是否是流行音乐这个问题。 1、假如“流行”是指某些事物为大量的人所喜欢的话,那么爵士确实不是种流行的音乐,因为它无论在电台播放或唱片销售的总量中只占有3%的份额。 2、假如“流行”是指在普通大众中很常见的话,那爵士也称不上是流行。爵士音乐家不像民谣歌手或布鲁斯艺人,他们是一群非常有才华和经过特殊训练的精英份子,他们在音乐上的成熟度在普通人群中是不常见的。 3、一些爵士感觉上很流行是由于它充当了某些功能或者纯粹为某种功利而创作的,例如跳舞音乐、电影音乐和聚会音乐等等。但是大部分的爵士乐是不属于这个范畴的。爵士乐在本质上是非功利的,相反欣赏爵士乐,主要是为了获得审美和理性上的某种愉悦感,要达到这一层次通常还是需要听众自身的一定努力的。 4、一些爵士被认为很流行是因为它本身很容易被接受,但大多数爵士乐尤其是40年代后期的作品,都需要对聆听习惯以及个人的口味有所调整与培养,才能真正喜欢上。 5、爵士这个名词如果滥用的话,几乎可以指代所有具有切分感的流行乐。我们看到这种滥用体现在20年代,AL JOLSON的关于一位杂耍歌手的电影被叫做“THE J AZZ SINGER”。我们肯定还记得小说家F.SCOTT FITZGERALD把20年代叫做是“THE J AZZ AGE”。导致今天许多人都认为爵士是属于“THE ROARING TWENTIES(咆哮的二十年代)”的音乐,那时候的音乐家穿着红白相间的条纹衫在非法的小酒馆中演奏。部分是由于上述的原因,爵士这个词长时间地与流行乐混为一谈,直到它后来获得了相对狭窄的涵义。举个例子,甚至直到今天,许多人还是把爵士与摇滚混在一块,更有甚者,某些人把爵士用来指称所有非古典的通俗音乐。我听到过用爵士来指称民谣组合PETER,PAUL&MARY,民谣摇滚BOB DYLAN,流行歌手ISAAC HAYES,GEORGE GERSHWIN的钢琴作品,以及简约派作曲家FHILIP GLASS和STEVE REICH的作品。我被告知GUY LOMBARDO第一次来美国时,他的音乐也被称为爵士。这最后一个例子尤其古怪,因为几乎所有的音乐家都认为LOMBARDO的音乐是最不J AZZ的。 总而言之,大多数爵士乐以上面的定义来衡量的话都称不上为是流行音乐,但可以被称为艺术音乐。但我们必须记得的是某一些爵士确实可根据上述的概念被称之为流行乐,甚至其中的一些完全符合上述的五点要求。 爵士乐的基本特征 爵士这个词有不少的涵义,它包括众多不停变化发展中的风格流派.因此如何为爵士定义始终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部分是因为爵士乐建立在即兴的基础上的,而即兴是与乐曲融合在一起,很难把它从乐曲中区分标识出来的.要描述和为爵士定义势必要将爵士即兴中音调的扭曲、音色的变化、节奏中的细微差别标识出来,这点现在还很难做到。贯穿爵士发展史各时期的种种现象变化以及各种风格流派同时存在的现状,也使得为爵士乐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很难。但各种类型的爵士乐还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其中最基本两点是:IMPROVISATION (即兴)和J AZZ SWING FEELING(爵士乐特有的摇摆感)。 一、即兴 即兴是指创作与演奏两者同步进行的一种状态(演奏时也同时是在进行即席创作)。即兴的音乐都是自发的、从未排练过的、事先不写好的。与即兴的相同的说法还有“ad lib”,“ride”,“j am”。一些爵士的关键特征都来自于即兴的自发性。爵士乐音乐家在爵士乐的自发性与原创性问题上都非常较真,他们在一段既定的音乐背景下总是努力使自己不重复前一次的即兴,每次都追求不同。有些唱片中的一位音乐家演奏的同一首曲子的两个版本听起来会截然不同。 对大多数人来讲,即兴是爵士乐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些音乐家也把即兴用作爵士乐的代名词。举个例子,在一本爵士音乐出版物的小册子中描
音乐理论与常识 概要 音乐理论与常识 概要 音乐理论与常识 (一) 乐理 音乐理论包括:音响学、记谱法、旋律、节奏、和声、对位、作曲、曲式和音乐美学诸方面,不同时代的乐理论著可以只谈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 节奏 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有自由节奏、灵活节奏、有量节奏、韵律节奏。记谱法 标出音高和节奏的音乐记写法。 音乐学 系统研究音乐创作及其历史的学科。英文musicology一词创用不久,有些自以为才智比评论家或研究人员略胜一筹的人,往往自诩为音乐学家。德文的musikalische Wissenschaft意为音乐科学,暗示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音乐的特性和历史,1863年由弗里德里希。克里难能可贵德,最先采用,1885年用作期刊的名称(Vieteljahrschrift fur Musikwissenschaft, 《音乐学季刊》)在《音乐学季刊》第一期中,吉多,艾德勒把音乐学分成历史音乐学(包括古乐;曲式分类;作曲的实践和理论准则;乐器等内容)和系统音乐学(包括和声、节奏、旋律的规则;音乐美学;音乐教育;音乐民族学等内容)两部分,并列举配合各部分的综合性和专题性研究。用科学方法解释音乐风格的历史变迁,既有其优点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因此近年来音乐学一语所指的是音乐史的研究,特别是手稿和早期出版物的翻译和编订;是关于作曲家、机构、乐器、曲式和表演方式的知识的发现和解释。不仅编辑出版音乐作品的现代版,还出版理论家的论著、演唱演奏的教材、辞典和评论的现代版。音乐学的主要目标依然是深入了解作曲家的艺术,这与演唱演奏者、和历史学家都有关系。 旋律 一连串的乐音的有组织的进行。旋律的性格和效果决定于其调式、节奏及其音高布局。在在这三个因素中,过去只有调式的概念有过多少比较清楚而不相矛盾的理论。任何特定时代的旋律都是通过把某一调式体系所包含的一套乐汇加以运用处理而成,而且,除非是为了特殊的表情目的,否则旋律最后总是结束在主音上,因此它们的调式或调总是可以判明的。    作曲者通过写下旋律,确定其节奏特性,但优秀的表演者通过自由处理速度或略略推迟和挪前,可将这一特性加以重大的改变。    一个旋律不一定就是一个可以立刻记得住,能够琅琅上口或吹出口哨来的曲调尤其是在现代音乐中,它可能有很大幅度的跳越。但是,熟悉了就会理解,耐心的听众会发现,许多非旋律性的现代旋律听到最后才恍然大司,原来是旋律性的。 和声 (1)在17世纪之前,harmony一词指音乐的音响。扎利诺在《和声规则》(1558)一书中用以泛指音乐科学,而托马斯·莫利(1597)在论述二声部音乐的间响时写道:虽说如此,你必须接受这一告诫:在二声部写作中,一个声部是二分休止符时,另一个声部千万不要出现音符,因为在这样长的休止中和声听上去是光秃秃的。在中世纪,和弦被理解为在原来声部上加音程的结果。虽然在16世纪通常采用主调音乐的写作风格,但是关于和声仍保持着原来的看法。    (2)在现代意义中,和声指和弦的结构、功能和关系。1636年梅尔塞内曾用以指声音的物理和数学特征;这一观点一直沿用到拉莫创立现代和声理论为止(1722)。拉莫的理论把理性科学家的观点和实践作曲家的观点结合在一起。    和声的单位是和弦。和?quot;进行(或运动)的最小因素由两个和弦构成。结果乐段或短句的一对和弦称为收来。完全收来、变格收来以最得意的形式表明一个调的属和弦与下属和弦之间以及它们与主和弦之间的关系。一个调的各个和弦之间的和声关系适用于所有的调,因为所有的调都是大小两个调式的移调。现代的和声理论是以大调音阶和弦为基础的。小调音阶的和弦虽然性质不同,但在其相互关系及其与主和弦的关系上都被理解为具有同样的功能。
电子音乐在中国 电子音乐在中国 电子音乐,我想我们大家的经历都差不多,第一次听是进舞厅,我独自站在暗处,和着随节奏浮动的光影,看着人群不停地身影扭动,音箱的轰鸣震得耳膜有些麻木了,我没动,抬头望着灯影变幻,一种迷失的情绪抓住了我,准确的说是我的的身体。缓笫荄isco和霹雳舞,一开始我总是对那些来自双卡录音机的粗糙声音嗤之以鼻,直到一个美丽的长发女孩的身体在我面舞起,我再一次地迷失,恍惚着,直到深陷其中。当然,最记忆犹新的应该是CASIO电子琴了,我甚至认真地学过这个玩具的玩法。 电子音乐的诞生自然和电子合成器的发明有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它使声音的模拟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可以产生自然界中没有的人工声响。在西方,电子音乐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进程而不断演变的,1870年,在德国科隆,已有人试验通过电来制造音乐,1920年,俄国人Leon Theremin发明了一种简单的合成器,这种简单的合成器不能连接其他乐器,只能发出非常吵闹的电波声。比较像样的合成器是美国RCA公司在1955年发明的,但它的问题是极其难于掌握和操作。直到10年后,Don Buchla和Bob Moog发明真正意义的电子合成器。有意思的是,电子音乐繁荣的城市或者国家往往会是工业重镇,从一个侧面显示了电子音乐表达的疏离、冷漠的感受,人和人缺乏交流的时候,在空旷、充满形式感的音响里,用身体接近彼岸,是可以忘掉灵魂的。 电子音乐的形式永远是日新月异,由于西方音乐的历史原因,电子音乐在形式上的更新也以节奏、结构的演变为主,合成器的存在和电脑技术的进步则使电子音乐的普及更为大众化。它可以随意拼接、剪贴、合成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所以,电子音乐在音乐领域里是最混乱的音乐,各种类型之间也没有很明显的界限,其发展史最后就演化成一个无序的声波排列组合史。 电子音乐可以用来舞蹈,使身体陷落;电子音乐可以用来想像,是我们遨游在虚拟空间的翅膀,却也是灵魂的扭曲和荒诞。如今的电子音乐中,采样和拼贴已经是重要的技术了,音乐片段、噪音、生活原声,反正是只要是声音范畴的东西,都可以被作为素材从原来的环境中剥离出来,重新按照作曲者的意愿编制成为新的音乐。正因为此,使得电子音乐的各个声响环节可以是没有逻辑性的,其声音片段原来的意义指向被消解了,它是具有实验性的,但在可以无限延续的声波运动中,也迷失了它的能指。所以,电子音乐总让人产生一种懒洋洋的哀伤感受,一切都可以随着机械的节奏样式由身体释放,却缺乏温暖和拒绝情感上的交流。它不存在方向感,只有时间能够穿越它终了的那一刻。 在中国,由于听觉习惯的原因,电子音乐并不受欢迎,也没有什么人去关心由变换的节奏组合的各种电子声响的差别,于是只有电子琴、旋律上口的舞曲这样的东西被大众接受,广州的“新空气”这样的组合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证。而DJ文化,在中国,也只在发达一些的大城市中才可见,更多的人也只把DJ们看作放曲子的服务生,因为他们能做的,也只是在一家又一家的D厅里数着人家的排行榜copy再copy,没人需要他们创造什么,我们是文化殖民地嘛。 中国新音乐在形式上的垢病是所有的弱势文化都无法避免的。而如今制作电子音乐所需要的采样器、音源、鼓机等设备又不是一般经济能力的人可以承受的,资讯上的匮乏、落后和音响技术、音乐功底上的要求则更是个问题,这注定了我们只能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发现电子音乐的制作者,或者听到更多很滑稽的自称是“电子音乐”的作品,而过于强烈的形式感又让人如坠雾里,当人们只需要身体跟着它行动的时候,电子音乐和我们的思想何干?这就是电子音乐在我们这儿的尴尬。同样基于所生活城市的原因,更多的音乐人也只是借助于电子音乐的形式,作为手段不是目的。而那些真正意义上的重工业城市,至今我们没听到什么动静。在中国,电子音乐是需要物质生活作基础的,滑稽的是却无法反映它的生存基础,那里面没有生活。但更危险的是,一个人可以不懂乐理、不懂创作,但能编程出电子音乐,因为别的东西他都不会,这玩样可以赚钱!
尴尬得有点不自信 “中国摇滚”风光落寞各不同 尴尬得有点不自信 “中国摇滚”风光落寞各不同 尴尬得有点不自信 “中国摇滚”风光落寞各不同 张楚:尴尬得有点不自信的中国摇滚乐人上周五,张楚在三里屯的愚公移山酒吧举办了他复出的第一场演唱会,选择在这样一个小酒吧举行他复出的第一场演唱会,让人觉得很奇怪。  当天晚上8点,酒吧里已经人头攒动,直到8点40分,舞台上有人自报家门称是为张楚热场,结果这一热就到了9点多。  10点,在众人的簇拥下显得有点懦弱的张楚终于出来了。一张嘴歌迷就沸腾了,也许是兴奋的原因,紧接着他就忘词了,歌迷又起哄。唱完两首歌后,张楚提出要给大家说几句话,结果关于他活得很好还是活得如何的话没说清楚,歌迷们又不干了。然而,当《姐姐》回响在这个小酒吧时,所有歌迷都觉得他们的人生过了一个值得的夜晚。  何勇:光说不练的中国摇滚乐人当年一句“香港乐坛没一个会唱歌的”话,震翻香港乐坛,接着何勇和他的《钟鼓楼》、《垃圾场》一块儿出名了,《钟鼓楼》最经典的一首关于北京人生活的歌,也是确立他“魔岩三杰”地位的扛鼎之作,没想到接着就传说他疯了,再后来杳无音信,再后来媒体说他离婚了,从一位摇滚乐干将到媒体的八卦话题人物,这是何勇的悲哀,也是中国摇滚乐的悲哀。最近大家都听说了他要复出,别人开唱的开唱,出歌的出歌,他拿什么复出呢?不能光说不练啊!  唐朝:隐身侠般的中国摇滚乐人张楚开完复出演唱会后的第二天,唐朝就出现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保护知识产权百名歌星演唱会”上。唐朝已经成了一个快和那个朝代一样古老的名字了,他们的时隐时现让歌迷们经常“神经错乱”,你觉得他们好像没了,没多久他们又出现了。你觉得他们还活着,但他们却又悄无声息;除了名字,你拿什么让我爱你,隐身侠般的唐朝!  零点:混得最好的中国摇滚乐队看完2005零点乐队北京演唱会的两场演出,你就能感受到他们混得有多好。《风雷动》专辑刚一上市就狂发40万。别管数字是不是那么确实,但同名演唱会说开就开了。媒体炒得一塌糊涂,新闻恨不得天天见报。演唱会上,当主唱周晓鸥刚一张嘴唱“你到底爱不爱我”时,歌迷们已经迫不及待、群情激昂地跟着大合唱了。加上电视转播车及百十多号的新闻媒体长枪短炮伺候,就由此可见一斑了。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要忘了,人家可是保利的人,这个零点后面的后台是一个什么样的推手。作为中国摇滚乐最识实务的乐队,零点多年以前就懂得商业的魅力,见风使舵,扬帆起航。  许巍:混得最好的中国摇滚乐人虽然很低调,但却掩饰不了许巍的风光,从音乐风云榜一气拿走8个大奖后,许巍走到了音乐人生的第一个高峰。新唱片每张都大卖,要不是盗版,这位爷已经可以退休了。也因此,连最势利的唱片公司都要把他像爷一样供着。许巍的音乐确实好,在中国是我最认可的两位音乐人之一。这么多年来从来没见这位爷怎么狂过,但踏实的他每年都有惊喜好歌奉献给歌迷,可谓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窦唯:过得最滋的中国摇滚乐人他的《无地自容》至今让中国摇滚乐无法超越,甚至成为金曲。他蔫不唧把天后征服后,曾经小儿女情长地“桃园”了一把。但窦唯就是窦唯,不恋落花抽刀断水,没有天后一样活得很好。你从来没听说过窦唯要引退,更不会听到他要复出。听他这几年音乐的人觉得他越来越不“入世”了,原来喜欢他黑豹时期的歌迷估计差不多已经走光了,因为他的音乐一点都不“商业”。因为音乐已经转变成了他的个人爱好,而不是赖以糊口和在江湖上扬名立万的一门手艺。现今的他又回到了“桃园”,你甚至可以在媒体上读到他和小女儿的点滴。古人云:大隐隐于市。何勇说他已经成仙了。
怎样使你的声乐学习进步快 怎样使你的声乐学习进步快 怎样使你的声乐学习进步快 应试声乐学习和平常的声乐学习有一些明显的不同,通常表现在以下几点:1、学生的年龄小;2、基 础差;3、起点低;4学习进度急等。源于这些特点,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求考生在为准备考试而学习的过程中,从怎样选好老师到怎样科学学习,全盘科学地处理 好以下几层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让考生在短暂的备考应试学习时间里,有效提高学习进步的速度: 一、正确选择老师 声乐是一门自学可能很小的学科,特别是相对于初学者,自学成才的可能更小。因此,声乐学习需要辅导老师。 (一)声乐老师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老师在科学声乐教学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尽管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用嘴唱歌,但声乐老师存在的价值的确比嘴的作用还重要,那就是: 1、声乐老师是学生的向导 通常来说,声乐初学者的一些学习行为在进入学习阶段后的好长一段时间(一般1、2年时 间)都还属于自发的、盲目的模仿行为。这个时期,声乐方面专家习惯称之为声乐学习的 “盲点”时期。就是说,学习者进入学习阶段后,接触了一个新的学科,就好像一个旅游者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没有方向感,不懂路牌指示,也不知道目的地。开始的一些 简单的学习行为暂时还是自发的、盲目的。 所以,声乐学习者,要快速地达到学习的目的,一定要找到一位好的向导。有了好的向导,学习者才不会走弯路和迷路。 2、声乐老师是学生的眼睛和耳朵 声乐是一门视听感觉艺术,它的传播实现方式包含两方面内容:歌唱主体(歌唱者)和接受客体(观、听众)。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从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形象审美观念的需要出发,同时充当歌唱者和观、听众,以便科学地认知、整合和塑造自己的声音形象。然而,声乐学习的困难常常出现在学习者这些“歌唱者充当观、听众”角色兼顾和互换中。比如为了分辨自己的音色的好坏,歌唱者要科学地区分主观的声音和客观存在的声音,要以客观存在的声音(通常指听众听到的声音)来引导自己的感觉,尽量避免主观听到声音对歌唱感觉的误导。要做到这一点,学习者必须在声乐老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这个过程叫声音概念的建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学生的观众和听众,为学生的歌唱练习,及时提出建议和看法参考,帮助学生了解和认知自己的声音,所以可以说,老师是学生的第二双眼睛和耳朵。 3、声乐老师是学生的乐器模型 我国著名的声乐大师沈湘先生讲过,声乐学习就是制造乐器。如果是这样的话,声乐老师教学生唱歌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去把自己制造成乐器的过程。 声乐学习者要在自己的身上制造乐器,它向雕刻和生产的一个过程,必须有一个模型和一套工序,在这个过程中,声乐老师通过正确的歌唱示范和表演指导,为学生展示了声音和表演的形象和原理,因此可以说,声乐老师是学生的乐器模型。 (二)怎样挑选到好老师挑选老师首先要识别和区分老师的优劣。因为挑选到好老师是学习进步的关键,所以识别和区分老师的优劣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和 学问。那么,怎样才算好老师呢?好老师要同时 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高尚的人品(德) 一个老师只要有高尚的人品,他就会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负责,从而兢兢业业、开拓创 新地在自己的事业领域里有所成就;一个老师只要有高尚的人品,他才会为人师表,以身垂范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名利是老师品德的试金石和双刃剑,因此,判断一个老师有没有高尚品德,就要从这个老师如何处理身边的名利是非入手,有高尚品德的老师一般淡泊名利。尽管对物质的追求是人类天经地义的一件事情,尤其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但是有德之人与无德之人在处理名
第一首世界流行的中国流行歌曲 第一首世界流行的中国流行歌曲 1951年乐榜第3名 曲:陈歌辛 词:吴村 玫瑰玫瑰最娇美,玫瑰玫瑰最艳丽 长夏开在枝头上,玫瑰玫瑰我爱你 玫瑰玫瑰情意重,玫瑰玫瑰情意浓 长夏开在荆棘里,玫瑰玫瑰我爱你 心的誓约,心的情意,圣洁的光辉照大地 心的誓约,心的情意,圣洁的光辉照大地 玫瑰玫瑰枝儿细,玫瑰玫瑰刺儿锐 今朝风雨来摧残,伤了嫩枝和娇蕊 玫瑰玫瑰心儿坚,玫瑰玫瑰刺儿尖 来日风雨来摧毁,毁不了并蒂连理 玫瑰玫瑰我爱你  《玫瑰玫瑰我爱你》是“一代歌仙”陈歌辛40年代初的作品。旋律轻松明快,奔放昂扬,将城市情怀和民族音调巧妙地汇成一体;歌词(吴村写词)形象鲜明,诗意盎然,表现了“风雨摧不毁并蒂连理”的情怀。它在四十年代走红上海滩,走红全国。最有意思的是,歌词的开头两句“玫瑰玫瑰最娇美,玫魂玫瑰最艳丽”中的最后几句字”娇美艳丽”四个字正好是陈歌辛妻子娇丽,和二妻妹娇艳。三妻妹娇美的名字。许是词作者无心,曲作者会意吧......  而后它又飘出国门到海外。二战结束后,美国流行乐坛有人把它译成英文Rose rose I love you,改编成爵士乐,出版了唱片及乐队曲谱,将它收入美国《125首老歌金曲》中。多年以来,它一直作为世界名曲和美国歌坛宿将法兰克。林的成名作风靡全球。四十岁以上的美国人很多都熟悉这首歌,由于在美国和世界流行约五十年,作者写歌的事迹又没有大力宣传,连这首歌最佳的演绎者之一法兰克。林也误以为它是美国作曲家的作品呢,根本不知道它是中国第一首在国际上流行的流行歌曲。直到几年前,他在乐会上巧遇陈东枣我的小弟弟时,才知道这是中国作曲家陈歌辛的作品,后来,在他八十大寿的告别音乐会上,他又见到了作曲家的妻子金娇丽。法兰克兴奋地拖着他们合影,并馈赠他所灌录的《Rose Rose I Love You》的唱片,之后,他一直每年寄圣诞卡到陈家……   五十年代初期,美国曾寻找《玫瑰》歌的作者,当时美国的歌伦比亚公司,把FRANKIE LANIE改编成ROSE ROSE I LOVE YOU,放在唱片A面,而姚莉的版本放在B面。歌曲流行程度,按当时的标准,该歌的版税高达百万美金。陈歌辛是爱国音乐家,又值抗美援朝,当听到此消息后,准备如果取得这笔巨款,将购买一架飞机献给国家。但在当时的形势之下未能如愿。而这首歌曲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1951年该曲登上流行音乐排行榜榜首;后来,英国的一支大牌演唱组合“King’s Singers”六重唱团又将之改编成抒情和谐的男声重唱歌曲;1999年7月11日,中国女足在洛杉矶玫瑰碗体育场参加女足世界杯决赛时,虽以点球失利,但全场华人观众同声高唱《玫瑰玫瑰我爱你》,全场响彻“Rose rose I love you”的歌声,场面非常感人,却让人领略到另一种的壮丽。一首情歌,此时变成了赞美巾帼健儿飒爽英姿并激励她们昂扬斗志的最强音。中国女足也因此被称为“铿锵玫瑰。”下载 试听 上海老百乐门绝版爵士--玫瑰玫瑰我爱你 (原唱)姚莉--玫瑰玫瑰我爱你 (原唱混音版)姚莉--玫瑰玫瑰我爱你 frankie laine--玫瑰玫瑰我爱你 杜丝先生---玫瑰玫瑰我爱你 静婷--玫瑰玫瑰我爱你 潘迪华--玫瑰玫瑰我爱你 凤飞飞--玫瑰玫瑰我爱你 林淑容--玫瑰玫瑰我爱你 林玉英--玫瑰玫瑰我爱你 叶丽仪---玫瑰玫瑰我爱你 张凤凤-玫瑰玫瑰我爱你 张俐敏--玫瑰玫瑰我爱你 甄妮--玫瑰玫瑰我爱你 吴秀珠--玫瑰玫瑰我爱你 梅艳芳-玫瑰玫瑰我爱你(Live) 刘雅丽--玫瑰玫瑰我爱你 朱晓琳--玫瑰玫瑰我爱你 杜聪.柔情排箫--玫瑰玫瑰我爱你 钢琴与萨克斯--玫瑰,玫瑰,我爱你 吉特巴--玫瑰玫瑰我爱你 演奏版--玫瑰玫瑰我爱你
改变2001:关于黄舒骏的记忆碎片 改变2001:关于黄舒骏的记忆碎片                          飞刀小蔡      我企图创作出流行乐坛中极少数可进入史册的极重要的作品,而能结结实实地击倒罗大佑的《鹿港小镇》、《亚细亚的孤儿》《现象七十二变》,而我所求超越的,则是在国语歌坛上第一首以史诗的手法,如此壮阔地描写一段横跨80年间台湾三代历史的沧桑。          ——黄舒骏.《马不停蹄的忧伤.三代之间》文案      1988年,22岁的黄舒骏发布了个人首张专辑《马不停蹄的忧伤》,毫无疑问,这无论对于黄舒骏自己还是中文流行乐坛都是值得记录的一张专辑。在这张词曲全部由自己包办的专辑里,黄舒骏的音乐才华初现端倪,而加入了吉他和弦以及适量口琴的配乐也给当时的乐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更重要的,是这个内心深处无比骄傲的年轻人向罗大佑发出了掷地有声的挑战,这实在是一件极富象征意味的事情。从那时起,“黄舒骏”成了我们谈论中文流行音乐时无法回避的名字。    罗大佑对这样的宣战不置可否,两个骄傲的音乐人各自埋头实践着自己的音乐理念,加之两人的音乐风格大相径庭,于是我们从未看到过真正意义上的交锋,就象古龙笔下的西门吹雪与叶孤城一役那样,想象着如何惊心动魄,其实什么也不曾发生。   是的,什么也没发生,日历一直平静地翻到2001年的9月,这一年黄舒骏想来很郁闷,拍了一半的《未央歌》因故停机,终于,在乐坛沉寂了将近两年的黄舒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这一次,他带来的是一张名叫《改变1995》的自选集,这是黄献给自己的挚友、因车祸去逝的杨敏德的音乐山水,其中除了5首是新创作的,其余均是旧作,收录了包括《马不停蹄的忧伤》、《雁渡寒潭》、《未央歌》等在内的经典曲目,差不多是黄舒骏对自己过往13年音乐历程的一次回眸。    时光催人老,13年的光阴也就这么过去了,当年那个公然宣称要挑战罗大佑的青年已过而立,而今看着罗大佑在媒体和歌迷追逐下四处疯狂走穴,黄舒骏平静地戴上墨镜,镜片背后的他讳莫如深地一脸沉默。    时过境迁,灰飞烟灭;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我得承认,虽然一直自诩自己是黄舒骏的忠实fans,但要确切地回忆起自己和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种困难倒不是来源于时间上的漫长,而是因为自己和这个歌者交织了太多的纠缠,有想法的歌者偏偏遇上一双不肯轻易就范的耳朵,个中滋味,那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了。    和我年龄相若或更长一点的70年代人想必都有过听着卡带抄歌词的经历,那时我们还不知CD为何物,盗版的卡带大多做工低劣,歌词印的更是模糊不清外加别字连天,再经同学间击鼓传花似的几易其手,盒带的文案到最后无一例外地难逃失踪或分尸厄运,于是人人都准备了一个抄歌词的笔记本,而且绝无专美之心,大家都自觉地互通有无。等到中学毕业,每个人都积下来厚厚一本歌词本,记载下一去不再来的流金岁月。    那真是一个耳朵与嗓子的黄金年代,就凭着那样的口耳相传,一帮不识五线谱的孩子们学会了唱《水手》,学会了唱《恋曲90》,学会了唱《未央歌》。美妙的音乐伴着他们成长,见证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是的,我几乎可以肯定,《未央歌》是我最早接触到的黄舒骏的音乐,虽然我那时并不知道这个唱歌的少年的名字和来头,但我还是被这种独特的声音打动了,这样的感觉也许只有第一次听《恋曲90》的经历可以相媲美:那是在1991年某个夏季的午后,新调来的语文老师一言不发,先用双卡录音机给一帮初一的农村孩子放了首《恋曲90》。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老师毕业于某名牌大学中文系,因为那场人所共知的变故才下被放到偏远的乡村中学来教书,他个人的不幸成全了我最好的音乐启蒙,好在他终非池中之物,已经改行去城里做律师去了。
常念常新的六字真言 在西藏,藏胞们认为勤于念经是修行悟道的最重要条件。因此,不仅老年人把希望寄托在念经上,就是中年人、青年人也勤于念经。他们坐着的时候不断地念经,走路的时候不停地念经,甚至骑马疾驰的时候也在念经。可以说,除了张口说话、饮食及睡眠外.其他时间他们都尽量念经。所念的经种类很多,但念得最多的是那常念常新的著名的六字真言:喃、嘛、呢、叭、咪、吘。 这六字真言在西藏随处可见,充耳可闻,给雪域高原宗教造成神秘的色彩。那些虔诚的信徒一代复-代地吟诵,似乎这六个字蕴含着古往今来人类生活的一切。     那么,六字真言是什么意思呢?     六字真言:藏传佛教名词。据说是佛教秘密莲花部之“根本真言”。它包含佛部心、宝部心、莲花部心及金刚部心等内容。“喃”,表示“佛部心”,谓念此字时,自己的身体要应于佛身,口要应于佛口,意要应于佛意,认为身、口、意与佛成一体,才能获得成就;“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据说此宝出白龙王脑中,若得此宝珠,入海能无宝不聚,上山能无珍不得,故又名“聚宝”;“叭咪”,梵文意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以此比喻法性如莲花一样纯洁无瑕;“吘”,表示“金刚部心”,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依赖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成就一切,普渡众生,最后达到成佛的愿望。    藏传佛教把此六字看作经典的根源,主张信徒要循环往复吟诵,才能积功德,功德圆满,方得解脱。据说,藏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六字真言的意译为“啊!愿我功德圆满,与佛融合,阿门!”还有的藏医学著作认为六字真言的诗意解释是:“好哇!莲花湖的珍宝!”
现代藏族摇滚:天杵乐队   急如雨点的鼓声、电子吉他和扎念(西藏民族乐器六弦琴)配奏、足以撕碎灵魂的重金属音乐,西藏首支藏族摇滚乐队--天杵乐队的精彩表演,点燃了现场观众火一般的热情。   近日,在拉萨市最繁华的闹市区--朵森格路,天杵乐队用 近似疯狂的表演向当地人演绎了精彩的现代摇滚音乐。这标志着西藏第一个现代藏族摇滚乐队的诞生。   激情的演唱会吸引了众多观众,有打扮前卫的当地青年人,有身着藏装的老人,有满脸童稚的小孩,甚至连寺庙的喇嘛和尼姑也到场观看。大家席地而坐,在冬日暖阳下,在激昂的音乐声中,为每一首歌曲呐喊。   天杵乐队的6名成员都是清一色的藏族男青年,他们的第一张专集<<天杵>>里的每一首歌曲都是乐队成员精心创作或改编的,全部用藏语来演唱。   乐队鼓手旦增达娃是整个乐队的灵魂人物,从小在“日光城”拉萨长大的他,受母亲的影响喜欢上了音乐。后来,在北京一家音乐学院接受音乐训练时爱上了摇滚音乐。回到拉萨后,他开办了一家音乐酒吧,在那里认识了乐队的其他成员,从此,走上了摇滚音乐的创作道路。   旦增达娃说:“我们创作的摇滚音乐主要是呼吁人类珍爱生命及一切美好的事物,同时希望用摇滚音乐的形式,表现和反映雪域高原人文、生活、自然等。”   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格曲说,这些新的音乐形式要想最终在西藏扎下根来,往往要与本土音乐相结合。他指出,主流的民族音乐注入新的元素,在满足多数人的欣赏习惯和口味时,不断派生出更有生命力的音乐形式,这是西藏音乐发展的大趋势。
练声九法 唱歌最令人沮丧的事,莫过于走音。 一咪在手满以为唱它一回轻轻松松,谁知道没有人在场还可以算中规中矩。那晓得在众人面前唱歌,歌声会变了调,连呼吸都不受指挥。 好歌慢慢练,既然喜欢唱歌,「走音」这问题非要解决不可。 基本法第一条:练气,练气切要把喉部及胸腹一起放松,然后一收一放,一次有声,一次光是呼吸,来回十多次后,唱一首喜欢的歌,唱时一定要口型如半月「�」。 (之二) 话说经过第「一招」练声法,第「二招」应当粉墨登场。 方法━━全身放松,深深吸入一口气,跟着微微乘着气息由 I 至 I 歌唱,再吸入另一口气,快速而又畅通的亮声「呵」出音阶。 此法有助增加气量以及发声明亮。不过,有些练唱者共鸣较浅窄,可能经过有「动机」的锻炼发觉喉紧气速。如遇到这情形。请倒一杯温暖的白开水,…… 诗曰:喝一口,拍拍胸口。继而用手按摩全颈及喉咙,如此这般,有助血液循环及开阔胸腔及口腔共鸣。 (之三) 话说「两招」过后,应该轮到第「三式」上场。请两手轻傍左右两边肋骨(腰上一点),然后吸气,在吸气时要感觉到两边肋骨横向扩张,手请仍保持原状,跟着收小腹把气呼出,呼气之时保持扩张两边肋骨。然后放松全身,再重覆一次、两次、三次一直到十七、八次吸气。这「一式」的目的是,把肺活量增强,同时亦提升人体张力。唱歌的首要条件是有声有气。好了,是否觉得胸口涨闷,甚至头重喉咙干涸?用一小茶匙红茶叶加些冰糖,重温上次所写的:「喝一口,拍拍胸口。」不过今回拍的地方范围多几处,连腹部亦拍拍它,对练声练气非常有效。 (之四) 第四式。眼望远方,咀吧唱喜爱的歌,唱歌时候,两手轻按小腹,即所谓意守丹田。 为什么须要两手轻按小腹?这样可以带动思想集中。人的意念非常飘忽,按小腹是把声音确保「够深」,即在丹田发声。 既然开始了丹田发声,即是练习歌唱有更高的要求,如此,如此,请各位网友切记一、二、三式,不可有所偏废。 (之五) 丹田发声是所有圆润、明亮、美的声音出发点。不过要达到声音通透明亮,真的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可如愿以尝。努力加油进入第五式━━ 合咀“Hum”1 2 3 4 5 6 7 I 再从高声区“Hum”回起音点。练声时两旁肋骨微微向横扩张,声音要发自小腹直通达至鼻梁,而喉咙一定要放松。 目的:是发展鼻腔及口腔之间的共鸣。 又是一句老话,温故知新。 (之六) 第六式,震音及弹跳音━━ 1.吸气,气要吸得深。 2.用唇打出 1 2 3 4 5 6 7 I 音阶,发声时,两边肋骨微扩张,小腹与双唇配合弹跳。 3.咀巴张开成圆型,以「呵」音配合腹部弹跳,从 1 至 I。 目的:练就一把有力及有弹性的歌喉。 (之七) 重点是练习咬字清楚。 首先把发声部份调整, 一.拍拍胸口,清清腔口。 二.吸气要深,吸气时两旁肋骨向横扩张,目的是调节共鸣通顺。 三.放声吐出“开、齐、撮、合”四个字,原因━━开,是把口腔张大;齐,发出齿音;撮,让字音集中;而合的意义是锻炼唇音。 这是练习吐字清楚的第一步,请各位紧记各式练习。 (之八) 有朋友问:「唱歌走音,高音不成,低音不就,想一展歌喉,可惜开口难听,我该如何?」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唱歌缺憾,现在就“走音”作题目。 1.慢慢扩张“横膈膜”,深深吸气,支持着不要把气呼出。 2.支持的气息到了顶点,马上用手以快速节拍;拍拍胸口大声用不规则的“呵”音随气而“呵叫”。 3.两手前后左右拍打及按摩头部,力度要适中,目的是令头腔共鸣提升。 注意:这招非初学者的歌唱“良方”,如果初来访客,敬请由歌唱第一式作起步点,后会有期。 (之九)练习连音━━ 首先吸气,吸气时两旁肋骨微张,气吸至七分满便可以,因为吸气太深,太满反为令人容易泄气。 唱出FA音,由1---/2---/3---/4---/5---/6---/7---/i 再以MA音重复以上音程,每唱四拍吸一次气。 记着练音阶的时候,吸气呼气要安静,发声不要让声音震抖。 目的:这一式是训练歌声的穿透力。 一连九式高唱入云音波功,各位有心练歌朋友;可有一招一式按部就班练声练气练唱歌? 我用“暂别篇”这名字;是有用意的。「声音」是看不见的东西,要拥有一把好嗓子,要经过很多不同的训练方法,很多时不是依书而习,就可以得上歌唱大道。因才施教,因生理条件而判断练声方法,是至理名言。 我这九式练声法,是献给各方朋友作为打好声底基础的歌唱良方。请各位朋友持之以恒,将每一式反覆练习,时间定然证明你们声音亮丽了。
阿桑 -- 寂寞在唱歌 天黑了 孤独又慢慢割着 有人的心 又开始疼了 爱很远了 很久没再见了 就这样 竟然也能活着 你听寂寞在唱歌 轻轻的 狠狠的 歌声是这么残忍 让人忍不住泪流成河 谁说的 人非要快乐不可 好象快乐由得人选择 找不到的那个人 来不来呢 我会是谁的 谁是我的 你听寂寞在唱歌 轻轻的 狠狠的 歌声是这么残忍 让人忍不住泪流成河 你听寂寞在唱歌 温柔的 疯狂的 悲伤越来越深刻 怎样才能够让它停呢 你听寂寞在唱歌 轻轻的 狠狠的 歌声是这么残忍 让人忍不住泪流成河 你听寂寞在唱歌 温柔的 疯狂的 悲伤越来越深刻 怎样才能够让它停呢 你听寂寞在唱歌 轻轻的 狠狠的 歌声是这么残忍 让人忍不住泪流成河 你听寂寞在唱歌 温柔的 疯狂的 悲伤越来越深刻 谁能帮个忙够让它停呢 天黑得 像不会再天亮了 明不明天 也无所谓了 就静静的 看青春难依难舍 泪还是热的 泪痕冷了 临近毕业是一件令人忧伤的事情,今年的5月份也就是我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一天上街听到了这首歌曲,只是不知道它的唱者是谁。事情就是那么的巧,晚上去同学宿舍玩正好他电脑上播放这首歌曲,方有所了解。一来二往就喜欢上了这首歌。 似乎阿桑就天生就具有一副忧伤的好嗓子,听她娓娓唱来,就不免动容。 还犹豫什么,赶快BaiDu一下,一听为快吧!
中国笛子名家名曲欣赏汇总 [推荐]中国笛子名家名曲欣赏汇总(来自时空论坛中华民乐)蔡敬民:打虎上山 http://www.diyun.com/download/cysq.rm蔡敬民:故乡的秋天 http://www.diyun.com/download/gxdqt.mp3 林克仁:寒江残雪 http://www.diyun.com/download/hjcx.mp3 耿涛:边防骑兵 http://www.diyun.com/download/bfqb.mp3 耿涛:祈蒙情 http://www.diyun.com/download/ymq.mp3 周可奇:甲骨文“获”之书意 http://www.diyun.com/download/jgwhzsy.mp3 耿涛:水乡音诗 http://www.diyun.com/download/sxys.mp3 闫宗佰:蒲江乐 http://www.diyun.com/download/pjq.mp3 闫宗佰:蒲乡情韵http://www.diyun.com/download/pjqy.mp3 耿涛:祈蒙山叙事 http://www.diyun.com/download/ymsxs.mp3 王跃:秋蝶恋花 http://www.diyunshe.com/down/qdlh.mp3 耿涛:D大调长笛协奏曲 http://www.diyun.com/download/scxj.mp3 陈是申:嬉游曲 http://www.diyunshe.com/down/xyq.mp3 陈中申:跃马长城 http://www.diyunshe.com/down/ymcc.mp3 周可奇:楚歌 http://www.diyun.com/download/xcg.mp3 周可奇:古道http://www.diyun.com/download/xgd.mp3 刘一:影的告别 http://www.zhudi.net/download/ydgb.mp3 李增光:南山吟http://www.zhudi.net/download/nsy.mp3 王次恒:天山笛声 http://www.diyun.com/download/tsdy.mp3 张维良:行云流水http://www.diyun.com/download/xyls.rm 曲祥:列车奔向北京城 http://www.diyun.com/download/lcbxbjc.mp3 杜冲:春到拉萨 http://www.diyun.com/download/cdls.mp3 王铁锤:洞房赞 http://www.diyun.com/download/dfz.mp3 詹永明:断桥会 http://www.diyun.com/download/zymdqh.mp3 王铁锤:四季 http://www.diyun.com/download/wtcsj.mp3 陈涛: http://www.diyun.com/download/ctzj.mp3 林克仁:樱花 http://www.xihudixiao.com/down/yh.mp3 王铁锤:美丽的天山 http://www.diyun.com/download/mldts.mp3 郑济民:神曲 http://www.diyun.com/download/sq.rm 林克仁:梦幻曲http://www.diyun.com/download/scxj.mp3 黄金诚:一锭金 http://www.diyun.com/download/ydj.rm 黄金诚:泣长城 http://www.diyun.com/download/qcc.rm 简广易:波尔卡舞曲 http://www.diyun.com/download/brkwq.mp3 李镇:四季 http://www.xihudixiao.com/down/sj.mp3 林克仁:天鹅 http://www.xihudixiao.com/down/te.mp3 朱文昌:茉莉花 http://www.diyun.com/download/mlh.mp3
崔建、林升、黄安轶事三则 崔健:我来了,我出名 美国旧金山有个崔健日。那年崔健在那里演出完毕,有记者采访他:我们国家有上百著名的乐队,每年在这里可以演出十几场,而在这里,只有你被认知,这是否说明中国的音乐人和我们这里差距太大哪? 崔健:我在现场演出的时候,很多观众是被我的激情打动,到他们下来搞情我的歌词时,他们才认可了我。如果中国的唐朝和黑豹他们也来,也唱,说不定这里就会有唐朝日和黑豹日等等哪! 寻找罗大佑 有一个非常有才的台湾女孩,想当歌手。她的朋友告诉她,首先你要找到滚石公司,那样你成功了一半。如果你要能遇上罗大佑并且把你的作品交给他,得到他的认可,你就完全成功了。 女孩非常高兴的向滚石出发了。 她来到滚石,但是许多天过去,她连罗大佑的影子也没见到,后来她知道她找的人太忙了,见他很不容易的。 女孩在滚石门口徘徊好几天后,决定要放弃。 就在她要离开的时候,她看见经常在这一带游走的一个踢塌着拖鞋,吊儿浪当的中年人,过来问她:你到这里来,肯定是想搞音乐的吧?女孩觉的他不是什么好东西,没好气的反问;你问这个干什么?或许我认识你要找的人啊?中年人憨憨地笑着。把你的作品拿来看看了。 女孩犹豫再三,把书稿交给了他。他微笑地看了一会,说:很好啊~~~~~ 就这样,他把女孩直接带到录音棚里试音,并且把她带给了世界。他并没有要求女孩来报答他,他只要好的音乐。 大家都猜到了吧,他就是陈升。 黄安的曙光 黄安向来给人很风流的风流的感觉,其实他对爱情异常执著,他和妻子的婚姻并不被外人看好,甚至说他们迟早要分开,然而黄安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在没有成名之前,他曾有过一段极为艰苦的日子,妻子被毁容,自己常常身无分文。白天照顾老婆,晚上还要伺候孩子。房东来要房租是黄安最头疼的事情,他躲在外面不敢回家。怕在老婆和孩子面前被房东骂。那是黄安最难熬的时光。 有天晚上,黄安帮妻子睡下后,开始写他的《新鸳鸯蝴蝶梦》,当他正为最后两句词冥思苦想之际,孩子忽然哭了起来,黄安手忙脚乱地为孩子冲奶粉给他喝,可是孩子似乎不领情,一直哭闹。黄安只好抱他在怀里轻拍哄他。 黄安拍着昏昏欲睡的孩子,一直闹到大半夜。望着孩子可爱的小脸,黄安感慨万千,等孩子长大了怎么告诉孩子,他的父亲竟是如此的潦倒啊~~~~~~~~~ 看着看着黄安来了灵感。 黄安放下孩子,急忙在案头写下,在人间已是癫,何苦要上青天,不如温柔同眠~~~~~~~ 再看窗外,天已是蒙蒙亮了~~~~~ 一个月后,上华公司打来电话叫他去取版费,黄安随口问:多少钱? 上华的人告诉他:是400万!黄安当时就蒙了。随后上华的人告诉他,你的〈新鸳鸯蝴蝶梦〉已经获得白金唱片,无论在港台和内地,已经满世界的在传唱了~~~~~~~ 黄安哭了 其他的几个具体情况我不知道,不过罗大佑在出自己的第一张唱片之前,就帮张艾嘉制作了一张专辑:《童年》--张艾嘉的首张滚石唱片。 大佑自创音乐工厂以后,与滚石的关系还是非常密切的,很多唱片都交给滚石发行。
诗人陈升   他就似一位透着蓝光的诗人,而诗人是永远多愁善感的,喜欢在无尽的夜里抬头望着朦朦的月光,但他想着的已不再是爱情,不再是风花雪月,毕竟他已经是个快四十岁的老男人了。在他的故事里,总会透着一种成熟的忧伤,那是一种对世间对人事对生活对自己的忧虑,是一种宏观的批判,一种深蓝色的忧郁。  忘了是多久以前,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的话:“因为地球是蓝(BLUE)的,所以我们注定忧郁(BLUE)。”  朋友说,那份忧郁是因为寂寞。  让我想起这句话的是陈升的《五十米深蓝》。我在想,五十米深蓝的海底里究竟有什么?也许并非是纯粹的寂寞,那里更多的是对现实的隔离,对一切烦忧的逃避。躲在那样的蓝色里,可以把所有烦恼变得朦胧,把一切忧愁看得模糊。于是我有了另一种对忧郁的定义,那是一种深蓝色的忧郁。  当然,我对陈升的认识并不是从《五十米深蓝》开始,印象中还是那首老掉牙的情歌《把悲伤留给自己》将我给拉扯进去的。那时候正读高二,记得同时期让我喜欢上的还有一个几乎与自己重名的女孩,所以我们看了岩井俊二的《情书》,所以我们听了陈升的音乐。《恨情歌》、《二十岁的眼泪》,《海豚阿德》,一听起来就没完没了。后来女孩离开了我,而我则仍在听陈升的歌,我想,这足够了。  时至今天,已事过境迁,陈升并非以前的陈升,我也并非原来的我。我长大了,他却变老了,音乐依然动听,却没了那份烂漫与冲动,旋律一开始便是满腹的遗憾,即使是勇敢的唱出了真心话,即使还保留着那份让人轻松的幽默感,却结果唱出的还是一场悲剧(至少也是一场悲喜剧)。  于是我又想起了那句话……  朋友说,那份忧郁是因为寂寞,我说,那份忧郁是因为生活。而我则是一个典型的忧郁症患者,我的忧郁是深蓝色的,并不浪漫,并不煽情。陈升的忧郁也是深蓝色的,尽管他拥有一副漫不经心的笑脸。他就似一位透着蓝光的诗人,而诗人是永远多愁善感的,喜欢在无尽的夜里抬头望着朦朦的月光,但他想着的已不再是爱情,不再是风花雪月,毕竟他已经是个快四十岁的老男人了。在他的故事里,总会透着一种成熟的忧伤,那是一种对世间对人事对生活对自己的忧虑,是一种宏观的批判,一种深蓝色的忧郁。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陈升,音乐是新的,感觉是新的,理念也是新的,但对陈升而言,这一切都是虚的。他像是看破红尘般把一切都抛入那深蓝色的大海里,包括他自己。在水底看世界,一切都是虚的,因为当一个人下到水里后,他就得放弃大半生在陆地上学习的一切,从头开始。也许陈升在五十米深蓝的大海里所悟到的就是这一点。人生就是循环再循环,重复再重复,放弃了又得到,得到了还要再放弃,直到死去,陈升依然微笑着面对着这一切,包括自己的忧郁,包括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虽然未免遗憾,但生活依然充满希望,所以他脸上永远挂着笑容,他的心情也永远那么平静。就算最悲情的故事在他口里说出来,也显得特别自然、和谐,不会让人有直接的刺痛的感觉,却会在时间的渗透中,让你慢慢体会到内里的那份哀伤,那份感动,那份深蓝色的忧郁。  这就是现在的陈升,确切的说,应该仅仅是我个人眼里的陈升。对于他的音乐,我依然偏爱着,无论是以前的还是现在的,也许就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蓝色的地球上,也许就因为那份深蓝色的忧郁。  陈升与所有的流行歌手都有一个本质的区别,他的人文、他的草根和他的忧郁,这一切决定着他和周杰伦等时尚歌手的档次,可以这么说,没有陈升,现在的乐坛将太过单调。     
不太出名,但却很好听的歌曲!(不代表qq46410的观点,仅供参考) 我是一个很喜欢听音乐的人!以下这些歌曲,是我很喜欢,但是却不算太红的。所以推荐给各位朋友!也许有些歌曲还是比较熟悉,但毕竟有些人是不知道的!所以……没有听过的,建议大家一定要去听听,真的很好听…… 哪位朋友有什么好歌靓歌,特别是那些一点也不知名,但却非常非常好听的歌!我最喜欢!不妨说来听听!!!1、曾是拥有(黄家驹) 2、不浪漫罪名(王杰) 3、红蜻蜓(小虎队) 4、故事(红孩儿) 5、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林志颖) 6、偏心(孟庭苇) 7、到底有谁能够告诉我(郭富城) 8、你的生日(郑智化)9、缘尽(刘德华) 10、珍惜(叶世荣) 11、曾经最美(朱铭捷) 12、罪人(谢霆锋) 13、说爱我(梁一贞) 14、就让你走(陈冠蒲) 15、玻璃杯(曹慧娟/卢晓芸) 16、心愿(王泽,杨颖,乔媛,唐景) 17、爱上你,我很快乐(水木年华) 18、我的快乐时代(陈奕迅) 19、she’s gone(steelheart) 20、想说(许志安)21、还是朋友(张雨生) 22、墨尔本的翡翠(林颐)23、梦开始的地方(童安格) 24、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玖建) 25、再爱我吧(周华健) 26、爱似流星(杨紫琼) 27、爱,很简单(陶吉吉) 28、我知道你在等我(小刚)29、流浪花(吕方) 30、我难过(5566) 31、共赴奥运梦(杨臣刚) 32、原谅我改变(潘美辰) 33、共同度过(张国荣) 34、祷告(黄家强)35、全部(郭峰) 36、以为你都知道(张雨生) 37、可否冲破(黄家驹) 38、最后的温柔(王杰) 39、不能没有你(刘德华) 40、大孩子(赵颂茹) 41、飞跃千个梦(草蜢) 42、失乐园(草蜢) 43、难道你现在还不知道(红孩儿) 44、可知道(黄家驹) 45、坚持信念(黄家驹) 46、流泪的背影(草蜢)47、仍然是要闯(黄家强) 48、走不开的快乐(黄家驹) 49、永远永远(李翊君) 50、亲爱的你在哪里(袁耀发)
词曲作家王立平:艺术应是生活的一部分   王立平 词曲作家、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许多人记住他,是因为他创作的《太阳岛上》、《牧羊曲》、《大海啊故乡》、《驼铃》等歌曲;亿万人熟悉他,是因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那动人的旋律。   日前,记者就艺术教育的话题对他进行采访。在采访结束的时候,他很认真地对记者说:“别说什么著名词曲作家;知道的,不说‘著名’也照样知道;不知道的,你再怎么说‘著名’,人家还是不知道啊。”   记者:作为一名艺术家,不知您对目前的“艺术招生热”怎么看?   王立平:人们热爱艺术是好事。如果学艺术是作为一种爱好,为了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我很赞成。但现在很多人以为搞艺术容易出名,这就太功利了。艺术需要天赋,更需要积淀。这种误解可能与某些媒体对明星的炒作有一定的关系。希望大家理性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记者:您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高才生,觉得在“艺考热”的背后有哪些令人担忧的地方?   王立平:报考艺术院校的人那么多,但招生数量毕竟有限,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一定会有很多学生落选。希望舆论能进行正确的引导,也要了解一下当前艺术教育的整体情况和社会需求的状况。艺术院校招了很多学生,但社会上没有那么多专业岗位的需求,美好的愿望最后还不是落空?你总不能说“即便失业,我也干!”所以在艺术院校的报考上,希望大家能根据社会需要,根据自身条件,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记者:我们在采访中经常发现,很多小孩确实是学非所用,比如学了好几年钢琴,毕业以后却派不上用场,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王立平:其实在很多发达国家,业余甚至终身的艺术教育是非常发达的。人家很明白:我学艺术的目的,就是一种爱好,就是为了丰富自己,甚至把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但现在大多数人并不一定是这么想,而是学了就要以此为业!艺术教育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招生容量毕竟有限,专业岗位的需求也不会无限扩大。如果盲目招收很多学生,就会出现就业问题,同时也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记者:很多家长和子女在决定报考艺术院校时,似乎觉得考艺术院校相对要容易一些,比如不用考数学、文化课成绩要求低,才转过来报考艺术类专业,这种现象正常吗?   王立平:确实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孩子偏科,家长不得已才让孩子走这条路。但实际上,艺术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本报记者 杨明方)
王立平:“要做有良心的艺术家” 刘景文  王立平的名字,是和他的一曲曲脍炙人口的歌曲、影视插曲联系在一起的:《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驼铃》、《大海啊,故乡》、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歌曲……作为一名词曲作家,王立平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骄人业绩。同时他对新时期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见解。文艺呼唤精品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王立平说,这些年涌现了不少好的影视作品,包括音乐作品,这是主流。当然,从题材、反映的内容来看,精品总是少数。现在人们呼唤文化精品,不只是对影视剧,也包括了对音乐、文学、美术和戏剧等文艺作品的期待。  王立平说,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对文艺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以及它的艺术形式都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年文艺创作的发展之路不是笔直的,出现一些粗制滥造、格调不高的作品,也属正常。艺术有自身的规律,在市场经济下又有经济规律,这两者并不是很和谐的。有些粗俗的作品也有它一定的观(听)众,就能卖钱。那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好的作品就出来了。  但是,他认为还是应该提倡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美感、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到升华的作品。产生这种作品,一方面创作人员要有精品意识,要有艺术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另一方面也要制定、完善和出台适合精品产生的“精品政策”。这精品政策就是包括经济手段在内的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政策,比如扫黄打非,比如对著作权的保护、整顿文化市场秩序、打击盗版等。要做有良心的艺术家  王立平认为,做人要有良心,做艺术家同样要有良心。对近年来文艺界出现的一些缺少自爱、不珍惜艺术、不尊重观众的人和事,他表示了极大的遗憾。  王立平说,每个人都在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由于个人成长环境、所受的教育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参与社会的角度。每个人面对世界都有不同的态度,或者叫作人生观,或者叫作价值观。在这些问题上,我是觉得我们还是应该提倡:要做一个有良心的艺术家。比如说卖酒吧,不能卖假酒。文化艺术这种东西,也是一样的,虽然说不会接受了当时就死人,但也是坑害人的。鲁迅先生说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你创作、演出了不好的东西,占用了抱着很大的希望来欣赏你作品的听众的时间,那就是无谓地占用了别人的生命,更不用说那种思想倾向低俗甚至黄色的东西对人身心的戕害了。  另外,关于市场需要。不能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一般消费商品,还要看到它对人们的教化作用,要为整个社会增添一种祥和、美好、稳定……什么时候艺术都应给人增加一种美感,不能只赚钱就完。我想一个“艺人”和一个“艺术家”,这中间还是有区别的。我们不是卖艺,我们是跟教师一样塑造人们美好心灵的工程师。要给人们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自己本身就格调不高,境界很低,怎么可能让别人欣赏你的艺术,反而变得美好起来、高尚起来?真正动人的艺术都是美好的。人各有志,我是觉得应该把我们这个行当看得更高一些,让自己的行为、人格、人品和自己的作品一样,以最美好的形象呈现给观众和听众。  王立平还谈到了近年来在文化艺术方面出现的急功近利行为及浮躁现象。他认为,现在有一些人总想用最少的劳动换来最大的效益和最大的社会轰动。但文化不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可以在一个短时期内腾飞,文艺作品只能一点一点地积累,是厚积而薄发的产物。先有妙手,才有偶得。生活的基本功包括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自己的修炼、知识的积累、技巧的不断完善、努力,这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它特别是音乐艺术,我觉得是一种无法欺骗的门类,它所表达的东西是从心中涌流出来的,而这种表达不可能人为地用过滤罩、滤色镜把自己肮脏的或者丑恶的东西隐藏起来。音乐创作不可“唱高调”  作为一个词曲作家,王立平对音乐创作有着深切的体会。他说,音乐绝不可“言不由衷”,更不可“唱高调”,它必须是真挚的、打动人心、沁人肺腑的,不是绕梁三日,而是三年、三十年,甚至是一辈子。我想这样的作品,没有例外地要经过长时间的精心构思。这里需要的是脚踏实地,而不能急功近利,更来不得半点浮躁。在经济大潮涌动之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追求,保持自己坚定的信念,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誉所动,不为潮流所动,坚持真诚地对待生活、真诚地对待艺术、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听众。艺术在金钱之外  王立平借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话概括了艺术与金钱的关系:“艺术不在金钱之下,也不在金钱之上,她在金钱之外”。  他解释说,这个“外”,并不是说艺术可以脱离社会经济,不需要经济基础。文人清高,是说文人不理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人发现,文人不理财,财就不理文人。现在发展文化艺术,没有钱也不行。金钱确实可以让人摆脱贫困。过去的艺术家穷困潦倒,吃饭都成问题,那让他维持创作也不可能。  发展艺术文化,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的,不承认、无视,这都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但如果夸大了金钱的作用,认为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可以买到艺术,那也是十分荒谬的。特别是我们的艺术家,一旦被金钱所左右,那将不仅是对社会不负责任,也是他个人的灾难。  发展艺术文化,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的,不承认、无视,这都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但如果夸大了金钱的作用,认为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可以买到艺术,那也是十分荒谬的。特别是我们的艺术家,一旦被金钱所左右,那将不仅是对社会不负责任,也是他个人的灾难。
【慧能(638~713)】3 我国禅宗第六祖,俗姓卢,先世河北范阳(今涿县)人,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东),唐·贞观十二年(638)生慧能,遂为广东新州人。慧能幼年丧父,后移南海,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有一天,能在市中,闻客店有人诵《金刚经》,颇有领会,便问此经何处得来,客人告以从黄梅东冯茂山弘忍禅师受持此经。他因之有寻师之志。咸亨初(670),他把母亲安顿后,即北行。到了韶州曹溪,遇村人刘志略,引其出家之姑无尽藏尼,持《涅盘经》来问字。慧能说∶‘我虽不识字,但还了解其义。’尼说∶‘既不识字,如何解义?’慧能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闻其言,深为惊异,遂告乡里耆老,竞来礼敬,即请慧能居于当地宝林古寺,称他为卢行者。慧能在宝林寺住了不久,又至乐昌西石窟,从智远禅师学禅,智远劝他到黄梅东禅寺(寺在黄梅双峰之东,亦称东山)去从弘忍受学。慧能于咸亨三年到了黄梅东山,弘忍见着他即问∶‘居士从何处来,欲求何物?’慧能说∶‘弟子是岭南人,唯求作佛!’弘忍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当时中原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如何堪作佛?’慧能说∶‘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和尚佛性与獦獠佛性无别;和尚能作佛,弟子当能作佛。’弘忍遂命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慧能在碓房间踏碓八个月,当时东山禅众达七百人。相传弘忍有一天为了考验大众禅解的浅深,准备付以衣法,命各人作偈呈验。时神秀为众中上座,即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时传诵全寺。弘忍看后对大众说∶‘后世如能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并劝大众诵之。慧能在碓房间,闻僧诵这一偈,以为还不究竟,便改作一偈,请人写在壁上。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这句是较通行的记载,敦煌本《坛经》此句作‘佛性本清净’),何处惹尘埃!’众见此偈,皆甚惊异。弘忍见了,即于夜间,召慧能试以禅学造诣,传与衣钵,并即送他往九江渡口。临别又叮嘱他南去暂作隐晦,待时行化。因此慧能回到广东曹溪后,隐遁于四会、怀集(今广西怀集县)二县间,过了十余年,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因有二僧辩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大家听了很为詑异。印宗便延他至上席,请问深义,慧能回答,言简理当。印宗便问∶‘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非就是行者?’慧能便出示衣钵,印宗欢喜赞叹,即集众就法性寺菩提树下为慧能剃发。又请名德智光律师等为他授具足戒(按法性寺即今广州光孝寺。寺中有六祖瘗发塔、菩提树、风幡堂、六祖殿诸古迹)。两月后,慧能即于寺中菩提树下,为大众开示禅门,说般若波罗蜜法。不久,慧能辞众归曹溪宝林寺,印宗与道俗千余人相送。那时,韶州刺史韦璩仰其道风,率同僚入山请慧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兼授无相戒。僧尼道俗集与千余人,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又加入后来的法语,即世所行《法宝坛经》(今世流通的《法宝坛经》有四本∶(1)敦煌本,(2)惠昕本,(3)德异本,(4)宗宝本)。从此以后,慧能在曹溪宝林寺说法三十余年。其间,中宗曾请慧安、神秀二师于宫中供养,并问禅法。二师皆说∶‘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神龙元年(705),中宗即遣内侍薛简往曹溪召他入京。他以久处山林,年迈风疾,辞却不去。薛简恳请说法,将记录带回报命。中宗因赠摩纳袈裟一领及绢五百匹以为供养。并命改称宝林为中兴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给予法泉寺额,并以慧能新州故宅为国恩寺。延和元年(712)慧能回至新州小住,命门人建报恩塔。先天二年(713)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弟子等就在那一年迎其遗体归曹溪。宪宗时(806~820)赠以‘大鉴禅师’谥号,柳州刺史柳宗元为撰〈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碑并序〉。元和十年(815)刘禹锡因曹溪僧道琳之请,又撰〈曹溪大师第二碑〉。从达磨六传而至慧能,故一般称他为六祖大师。
【 佛教音乐 】 印度佛教音乐,约起源于西元前二千年至一千五百年左右,记述梨俱吠陀歌咏方法之娑摩吠陀(梵Sa^ma -veda )即为其肇始,依此而奠定声明、梵呗之基础。佛教继承此方法而产生伽陀(梵ga^tha^ ,意译孤起颂)之方式,释尊即以此方式传予跋提比丘、优婆利尊者、目连、阿难、难陀、婆耆舍等。其后,马鸣则作释尊一代事迹之歌(赖吒和罗伎)。此外,据传龙树开启南天铁塔,受金刚萨埵之灌顶,诵持秘密最上漫荼罗时,亦作金刚歌咏之赞。 至阿育王时代,佛教音乐之种类已甚丰富。至二世纪中叶迦腻色迦王之际,印度之佛教音乐隆盛异常,并盛传到中亚细亚之于阗、疏勒等地。六、七世纪戒日王(梵S/i^la^ditya )治世之时,印度佛教音乐发展至全盛期,越过葱岭、中亚细亚,一支通过天山南麓,以龟兹(库车)为中心;一支经过天山北麓,以高昌(吐鲁番)为中心而昌盛发达。其后,印度佛教音乐经过西域诸国,大举流传于唐室宫廷,促成唐朝舞乐之高度发展。 佛教音乐所用之乐器有:弦乐器(梵vi^n!a^ )、管乐器(梵vam!s/i^ )、打乐器(梵dundubhi )。二世纪以后亦使用在下部雕有舟形共鸣胴之五弦琵琶。传云,释尊在灵鹫山说法时,因怜悯盲目之弟子岩窟尊者,而用弦乐器伴奏,唱颂地神陀罗尼经。此种盲僧琵琶,直至阿育王之子鸠那罗(梵Kun!a^la )失明之际,始被推广使用,后亦随佛教传至中、日等地。 部派佛教在严格之戒律中,音乐、歌舞、演剧乃被禁绝,故于僧侣之间,佛教音乐并不发达。然至大乘佛教兴起后,每于盛大之供养会上采用歌舞以庄严之,佛教音乐至此遂急遽发展。大规模之佛教歌剧,始于七世纪戒日王所作之‘龙王之喜’(梵Na^ga^nanda )。 七世纪末因佛教没落,佛教音乐亦随之衰微,故佛教音乐转移至缅甸、泰国、柬埔寨(高棉)、印尼等东南亚地区。在缅甸,与印度同样使用七音阶之法,佛教之声明在此盛行。乐器方面则使用印度二世纪顷所用之舟形胴付弓形之庄恩(tsaun,古代为七弦,后来改为十三弦),此外则是该国之传统乐器鳄琴(magyun)与传自泰国之打乐器基旺(kyiwain)。在泰国,传统音乐并非印度式之音乐,系以东南半岛南部吉蔑族之独特民族音乐为基调,再使用由我国传入之乐器,而形成其特殊之佛教音乐。然以佛教立场而言,除梵呗外,并无其他大规模之佛教音乐出现。在柬埔寨林邑国地方,盛行印度佛教舞乐,例如西元七三六年于日本传播印度舞乐之林邑国僧佛哲( Fattriet),为极负盛名之舞乐研究者。此外,从十二世纪之安哥寺雕刻观之,古印度乐器较少,反而主要使用南洋系统之乐器,由是可知,泰国、柬埔寨之佛教音乐乃异于印度之独自型态。 于印尼,随着佛教王国之建立,佛教音乐亦行传入,然因以南传佛教为中心,故甚少举行大规模之佛教歌舞,而爪哇岛东面之巴黎岛则遗存印度教舞蹈遗迹,其舞姿具有强烈之印度色彩。 在西藏方面,喇嘛左手持铃、右手执锡杖以作为礼拜音乐之主体,其他作为仪式音乐者,有单旋律之齐唱与乐器之伴奏。较为常用之乐器有长型喇叭、属于敲打乐器之铃、钹等,另外有遗自棒教以人头骨作成二面鼓及以人类之大腿骨所作成之纵笛。 在我国,虽自东汉以来即开始有汉译经典,然却无法采用由佛教传来之梵呗唱法来歌诵之。此一情形,自梁高僧传中可见一二。至三国时代,康居(Samarkand)之僧来蜀,因而传来伊朗式之歌唱法。直至魏武帝第四子曹植(陈思王),素有音乐天才之美称,对梵曲饶有兴趣,传说曾于山东省东阿县之鱼山,创制中国所独有之梵呗法,中国之声明于是时始奠定基础。与印度式七音阶之歌唱法对照,中国系采用五音阶之法。 至唐代八世纪顷,中印度之佛教学者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来我国朝觐,印度式之梵呗始渐流行。据专家考证,我国之梵呗与民间歌曲共通之点甚多,与近代日本声明之性质则迥然不同。〔宗教音乐(田边尚龙)、佛教音乐と声明(大山公淳)、佛教音乐之研究(日本东洋音乐学会编)〕
【佛教音乐】 印度佛教音乐,约起源于西元前二千年至一千五百年左右,记述梨俱吠陀歌咏方法之娑摩吠陀(梵Sa^ma -veda )即为其肇始,依此而奠定声明、梵呗之基础。佛教继承此方法而产生伽陀(梵ga^tha^ ,意译孤起颂)之方式,释尊即以此方式传予跋提比丘、优婆利尊者、目连、阿难、难陀、婆耆舍等。其后,马鸣则作释尊一代事迹之歌(赖吒和罗伎)。此外,据传龙树开启南天铁塔,受金刚萨埵之灌顶,诵持秘密最上漫荼罗时,亦作金刚歌咏之赞。 至阿育王时代,佛教音乐之种类已甚丰富。至二世纪中叶迦腻色迦王之际,印度之佛教音乐隆盛异常,并盛传到中亚细亚之于阗、疏勒等地。六、七世纪戒日王(梵S/i^la^ditya )治世之时,印度佛教音乐发展至全盛期,越过葱岭、中亚细亚,一支通过天山南麓,以龟兹(库车)为中心;一支经过天山北麓,以高昌(吐鲁番)为中心而昌盛发达。其后,印度佛教音乐经过西域诸国,大举流传于唐室宫廷,促成唐朝舞乐之高度发展。 佛教音乐所用之乐器有:弦乐器(梵vi^n!a^ )、管乐器(梵vam!s/i^ )、打乐器(梵dundubhi )。二世纪以后亦使用在下部雕有舟形共鸣胴之五弦琵琶。传云,释尊在灵鹫山说法时,因怜悯盲目之弟子岩窟尊者,而用弦乐器伴奏,唱颂地神陀罗尼经。此种盲僧琵琶,直至阿育王之子鸠那罗(梵Kun!a^la )失明之际,始被推广使用,后亦随佛教传至中、日等地。 部派佛教在严格之戒律中,音乐、歌舞、演剧乃被禁绝,故于僧侣之间,佛教音乐并不发达。然至大乘佛教兴起后,每于盛大之供养会上采用歌舞以庄严之,佛教音乐至此遂急遽发展。大规模之佛教歌剧,始于七世纪戒日王所作之‘龙王之喜’(梵Na^ga^nanda )。 七世纪末因佛教没落,佛教音乐亦随之衰微,故佛教音乐转移至缅甸、泰国、柬埔寨(高棉)、印尼等东南亚地区。在缅甸,与印度同样使用七音阶之法,佛教之声明在此盛行。乐器方面则使用印度二世纪顷所用之舟形胴付弓形之庄恩(tsaun,古代为七弦,后来改为十三弦),此外则是该国之传统乐器鳄琴(magyun)与传自泰国之打乐器基旺(kyiwain)。在泰国,传统音乐并非印度式之音乐,系以东南半岛南部吉蔑族之独特民族音乐为基调,再使用由我国传入之乐器,而形成其特殊之佛教音乐。然以佛教立场而言,除梵呗外,并无其他大规模之佛教音乐出现。在柬埔寨林邑国地方,盛行印度佛教舞乐,例如西元七三六年于日本传播印度舞乐之林邑国僧佛哲( Fattriet),为极负盛名之舞乐研究者。此外,从十二世纪之安哥寺雕刻观之,古印度乐器较少,反而主要使用南洋系统之乐器,由是可知,泰国、柬埔寨之佛教音乐乃异于印度之独自型态。 于印尼,随着佛教王国之建立,佛教音乐亦行传入,然因以南传佛教为中心,故甚少举行大规模之佛教歌舞,而爪哇岛东面之巴黎岛则遗存印度教舞蹈遗迹,其舞姿具有强烈之印度色彩。 在西藏方面,喇嘛左手持铃、右手执锡杖以作为礼拜音乐之主体,其他作为仪式音乐者,有单旋律之齐唱与乐器之伴奏。较为常用之乐器有长型喇叭、属于敲打乐器之铃、钹等,另外有遗自棒教以人头骨作成二面鼓及以人类之大腿骨所作成之纵笛。 在我国,虽自东汉以来即开始有汉译经典,然却无法采用由佛教传来之梵呗唱法来歌诵之。此一情形,自梁高僧传中可见一二。至三国时代,康居(Samarkand)之僧来蜀,因而传来伊朗式之歌唱法。直至魏武帝第四子曹植(陈思王),素有音乐天才之美称,对梵曲饶有兴趣,传说曾于山东省东阿县之鱼山,创制中国所独有之梵呗法,中国之声明于是时始奠定基础。与印度式七音阶之歌唱法对照,中国系采用五音阶之法。 至唐代八世纪顷,中印度之佛教学者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来我国朝觐,印度式之梵呗始渐流行。据专家考证,我国之梵呗与民间歌曲共通之点甚多,与近代日本声明之性质则迥然不同。〔宗教音乐(田边尚龙)、佛教音乐と声明(大山公淳)、佛教音乐之研究(日本东洋音乐学会编)〕
【佛教】 梵名Buddha -s/a^sana 或Buddha^nus/a^sana,巴利名Buddha-sa^sana 。创始于释迦牟尼,以合乎理智之教说,示导人类转迷开悟;其目的在于实现净化社会之理想,以超越阶级、种族为特色。普遍盛行于亚洲南、中及东部。 (一)名称:近世以降,凡教义、教团、实践方面,皆以佛教通称,此语散见于汉译佛典与中、日典籍。古时以教法为中心者,自称佛法、大法、圣教、释教、大教、佛道;以教团为中心者,自称或他称为释氏,他称为释家、浮屠氏。其后以教法为中心者又有佛道(梵Buddha -Ma^rga )、佛法(梵Buddha -dharma )、正法(梵Sad -dharma ),或如来之教说(梵Tatha^gata -s/a^sana )、世尊之教说(梵Bhagavatas -s/a^sana )、胜者之教说(梵Jinasya -s/a^sana )等称。又以经典中常记载佛陀具有‘十力’,故又称佛教为‘十力教’。此外,以教团为中心,则出现佛教徒(梵Bauddha )之语。 (二)沿革:西元前五世纪左右,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位于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王子悉达多乔答摩(梵Siddha^rtha Gautama )于印度恒河中游流域宣扬苦、无常、无我、缘起、解脱等教法,并强调无论任何阶级均可信奉其教说。释尊入灭后,其遗法由弟子加以结集而传持,然百年后,传持者之间兴起若干意见之争论。西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皈依佛教,不遗余力地将佛教传播至全印与其邻国,而发展为世界性宗教,形成各具民族特色之教派。其后三百年间,印度、锡兰兴起说一切有部、大众部、犊子部、锡兰上座部等部派佛教与大乘佛教,均一一传来西域、我国。 此后六百年间(西元一世纪至七世纪),大乘佛教急遽发展,教化地区亦随之扩张,如部派佛教在印度分出经量部等,大乘则分中观、瑜伽二大学派,且普及缅甸、泰国、柬埔寨(今高棉)、苏门答腊、爪哇、尼泊尔、西藏地区、越南、韩国、日本等地。在我国方面,部派系之毗昙宗、俱舍宗,其旁系之成实宗,中观系之三论宗,瑜伽系之地论宗、摄论宗与法相宗等‘论宗’;与涅盘、华严、天台、净土等‘经宗’,以及大乘别派禅宗之繁兴。日本所谓之‘南都六宗’,即直接传自我国之宗派。 此后至十三世纪为止约六百年间,印度密教由成立而兴盛,其间由寂护、莲华生、阿提沙等相继传入西藏,而分为宁玛派(藏Rn~in-ma-pa )、甘丹派(藏Bkah!-gdam-pa )、迦尔居派(藏Bkah!-brgyud-pa )、萨迦派(藏Sa-kya-pa )等,并及于蒙古。在我国,密教亦曾兴盛一时,其势壮大,而能与禅宗、净土宗相媲美。日本除天台、真言之平安二宗外,净土、禅、日莲等镰仓诸宗亦应运勃兴。至此,佛教发展为亚洲地区之最大宗教。然十四世纪以后,由于西方传来伊斯兰教(回教),情势丕变。 自十一、二世纪开始,由于印度佛教发展为左道密教、印度教之逐渐复兴,及回教侵入印度,而使佛教消灭殆尽,仅孟加拉一带,仍保有些许佛教存在。此系由于脱胎自佛教之法格崇拜(梵Dharma -tha^hur-pu^ja^ )于十二世纪发祥该地之故。 印度之回教传经马来半岛,于十五世纪覆亡爪哇之佛教,并北至婆罗洲,消蚀南洋之佛教圈。另一方面,由伊朗入西域之回教别支则波及我国西部。由于这两支东西夹击之回教势力,致使亚洲中、南部之佛教被三分,仅残留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地尚能连结成一教圈,而由锡兰上座部统一。尼泊尔、不丹、西藏则在其前以金刚乘为核心,形成喇嘛教圈。十五世纪初,因迦尔居派兴起,逐渐扩张势力,致使蒙古、西伯利亚、我国西北部亦形成一喇嘛教圈。唯独亚洲东部未受回教影响,我国、越南、韩国等地盛行禅宗与净土宗,日本则维持平安、镰仓时代之佛教。 十九世纪,欧洲兴起研究亚洲(东方学及印度学)之风气,佛教方渐复苏,自研究而入信者亦甚可观。至今,佛教与基督教、回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就佛教整体发展之路线与范围而言,传入我国大部地区与日本、韩国、越南者,以大乘佛教为主,称为北传佛教,其经典属汉文系统;而传入我国西藏、蒙古与西伯利亚等地区者,为北传佛教中之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其经典属藏文系统;传入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寮国等地区者,以上座部佛教为主,称为南传佛教,其经典属巴利文系统。
十大值得铭记的经典专辑 在华语流行音乐史上,有太多难忘的巨星,同样也有很多难忘的专辑,其中有一些专辑直接影响了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可谓意义重大而深远,下面所提到的十大经典专辑是真正值得铭记的。 察看原图 发送到手机TOP10:《爱的根源》(谭咏麟)谭咏麟在八十年代确立他香港乐坛第一人的地位,他推出的可列为经典的歌曲应该是所有香港歌手中数量最多、质量也最好的,是后辈歌手难以逾越的高山。而《爱的根源》这张专辑可能是香港乐坛二十多年来最出色的专辑,每一首歌都堪称经典,宣称永远25岁的谭校长唱功数十年如一日,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精力。经典曲目:爱的根源 /爱在深秋/雨夜的浪漫/夏日寒风/都市恋歌影响指数:★★★★ 察看原图 发送到手机TOP9: 《诺言》(刘文正)堪称一代巨星的白马王子刘文正, 算得上是第一代的超级偶像,他是许多妈妈级的歌迷们少女时期的梦中情人! 在1975年,刘文正仰仗著高大英俊的外貌,自国外留洋的傲人背景,以及唱歌具有个人风格,并中西结合的优越条件,以一首"诺言",轻松闯入歌坛。他的舞台表演源自猫王与披头士, 动作与嘴型都很夸张,衣著也很光鲜华丽,加上外型魁梧,在舞台上演出俨然一位巨星,架势十足,吸引所有人目光,他的表演方式甚至可说是领先了八十年代初期的迈克尔.杰克逊! 刘文正也影响了后来的很多歌手,但过多的翻唱也害苦了他,使他终究没能成为一代宗师。经典曲目:寻/诺言/如果/邂逅影响指数:★★★★★ 察看原图 发送到手机TOP8:《狼的专辑》(齐秦)这是齐秦退伍后的第一张专辑,令其一举成名。专辑中齐秦表现出了他强烈的个人音乐风格:“高亢、明亮的嗓音,带着冷冷的骠悍与疏离,有些沧桑落寞,有些狂野率性,处处流露着一种原始但质朴的美。”同时专辑的作品都非常动听,让你不必捧着歌词动脑筋,只需投入地感受即可。民谣时期的齐秦出奇地拥有音乐和个人气质的完全统一,在那样一个唱片工业还不完全成熟的体制下,他自由地成长起来,这是幸运,也是奇迹。他的天才在各个方面一直地被确认,并且在民谣摇滚的方向上证实了流行音乐的进步与成熟。经典曲目:狼/原来的我/太阳雨/不必勉强影响指数:★★★★★ 察看原图 发送到手机TOP7:《淡淡幽情》(邓丽君) 在推出这张专辑之前,邓丽君那甜而不腻的小调式歌曲业已风靡了全球的华人地区,如何寻求一种新的制作创意以求突破,是她的制作企划班底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其中由谢宏中提出的构想最终被付诸实施。制作人从中国的古诗词中挑出了12首较易入歌的佳作,并邀请了包括刘家昌、梁弘志、谭健常、黄沾、翁清溪等业界高手为之谱出极富传统韵味的旋律,再加上每首歌所附的白话文解说、创作背景介绍及配合词意所摄的照片,可谓做足了功夫,并使之成为邓丽君所有专辑中制作企划最为人称道的经典专辑。邓丽君对后代歌手的影响也是非常重大而深远的。经典曲目:独上西楼/但愿人长久/人约黄昏后影响指数:★★★★★ 察看原图 发送到手机TOP6:《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童安格)恐怕我们至今都无法准确地形容当初听到这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时的激动心情,而在90年代初新人辈出的台湾歌坛,童安格亦以此曲结束了他早期半红不火的状态,确立了他独树一帜的浪漫唯美乐风,并得到了商业与实力上的双重认可。由童安格与殷文琦共同制作的这张专辑与以往的唱片相比在制作技巧方面成熟顺畅了不少,在歌曲方面更是留下了数首传唱的情歌经典,虽然在专辑概念及歌词寓意方面有可能被视为不够深刻,但它在当时所取得的商业成功及波及到内地的深远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经典曲目: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忘不了/让生命等候/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干燥花影响指数:★★★★★★
周作人的民歌研究及其民众立场 ● 陈泳超 一、周作人在民歌方面所做的工作 周作人与民歌的结缘,是从儿歌开始的。他在晚年的追忆文章《一点回忆》①中说:“一九○六年我在日本东京得到英国安得路朗的几本关于神话的书,对于神话发生兴趣,因为神话与传说和童话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对于童话也十分注意,又因童话而牵连及于儿歌。”1940年他在《歌谣的书》②中也说:“民国初年我搜集外国歌谣的书,最初只注意于儿歌……” 1914年,周作人利用在绍兴县当教育会长的机会,在《绍兴县教育会月刊》第4号上刊登一则个人的启示:“作人今欲采集儿歌童话,录为一编,以存越国土风之特色,为民俗研究儿童教育之资材。”其中关于儿歌的采集条例云:“儿歌例如越中之《一颗星》《隔棂灯》等是,又小儿谜语,及游戏时所歌,亦含在内”,“录记儿歌,须照本来口气记述。俗语难解处,以文言注释之。有音无字者,可以音切代之,下仍加注”。这些注意事项,比诸1918年“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在详明精细上固有不如,但它对歌谣记录的科学性要求依然是引人注目的。为了配合征集工作,周作人在《绍兴县教育会月刊》的同一期上又发表了《儿歌之研究》的论文,对儿歌的历史、类别与价值等多方面给予了初步的但绝非幼稚的论述。考虑到时间的先后以及个人行为与名牌机构号召力的悬殊,周作人的采集工作,其导夫先路的草创之功,是十分让人敬佩的。尽管一年之后,他一共才收到一首儿歌,而且还是他相识的一位高小校长化名寄来的。不过,周作人似乎并没有泄气,他自己独力采集,加上从《越谚》中的抄录,也得了200多首。后来,他怀揣着这份稿子,经历了北京大学歌谣运动的起落兴衰以及中国政治风云的千变万化,终其一生未曾让它面世,其间的遇合遭逢,实足使人唏嘘叹息。③ 1918年,由刘半农、沈尹默等人发起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的活动,歌谣运动从此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周作人既对儿歌有其偏爱并做过切实的工作,加上已有的民俗学、民歌知识,所以被他们引为同志,也是自然不过的,而在周作人一面,他似乎也是施施然乐于为伍的。在1918年2月1日《北京大学日刊》首揭的征集歌谣活动启示及其简章上,都没有周作人的名字;但在同年9月21日《北京大学日刊》的“征集歌谣之进行”栏目中,就有“由刘复、周作人两教授担任撰译关于歌谣之论文及记载”的字样,其简章上也添上“沈尹默、周作人主任一切并编辑‘选粹’”,而此前这两项工作分别是由刘、沈二人独力承担的。1920年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1922年《歌谣》周刊创刊,周作人都亲自参与并一度实主其事。虽然根据周作人本人的回忆,他因为身体欠佳及个性疏慵等原因,并未做太多的实际事务,但这终究使他由单纯对儿歌的爱好走向了对范围更广的民歌的关注。 在歌谣运动的推进与歌谣研究方面,周作人时常有先着一鞭之举。例如关于歌谣的分类研究,周作人早在1922年4月13日《晨报副镌》上发表的《歌谣》一文中,就进行了尝试,他的意见是将歌谣分为六大类:1、情歌2、生活歌3、滑稽歌4、叙事歌5、仪式歌6、儿歌(事物歌、游戏歌)。大约地说,在歌谣分类方面,周作人即便不是第一人,也必定是最早者之一,单以《歌谣》周刊为例,它自创立后真正引发众人对于分类产生兴趣并持久讨论的,实在要从1923年4月8日的第13号算起。光从时间上来说,周作人的分类要领先一年,其先觉之功就很值得敬佩了,更可贵的是,便在《歌谣》周刊上关于歌谣分类的越来越繁复的争辩中,周作人的分类法以其简明平实而时常受人推许,可见在他的先觉中其实还包含着早熟的深刻,与那个时代惯常看到的先觉者可以谅解的浅薄又自不同。这一点,在歌谣研究的其它方面也有体现。比如谜语,周作人早在1914年的采集启事及那篇《儿歌之研究》中就将它视为儿歌之一类而给予关注,后来歌谣同人对谜语渐次重视起来,以至有钱南扬的《谜史》一类的著作问世,那都是二十年代的事了;再比如,1923年他在《歌谣》周刊第31号上发表《歌谣与方言调查》,虽说这一研究方向早为人知,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以《歌谣》周刊的发文次第来看,正是在这篇文章之后,关于歌谣与方言的讨论才变得红火起来,以至后来成立方言调查会,《歌谣》周刊也连续出版方言专号等等。这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关于猥亵歌谣的搜集与研究了。
遥远的“好姑娘”露出真容 --《民族万岁》揭秘王洛宾一段感情故事 《民族万岁》中的卓玛 《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好姑娘”真有其人!6日,电影导演郑君里的儿子郑大里在重看60多年前其父拍摄的大型纪录片《民族万岁》时,惊喜地发现,“西部歌王”王洛宾当年写的不朽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里的“好姑娘”卓玛,竟出现在这一影片中。由于《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已成不朽之作,甚至还被世界著名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卡雷拉斯等人作为保留曲目唱遍了全世界,因此,这首经典民歌中的“好姑娘”也成了神圣爱情的象征。“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歌声令人浮想联翩。如今,这位远方的“好姑娘”终于撩开了“神秘面纱”。   郑大里告诉记者,他父亲郑君里1939年、1940年曾两度去青海拍摄《民族万岁》。解放后,此片一直不知下落。由于最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他才几经周折从台湾取回了《民族万岁》的拷贝,并首次观看了父亲拍摄的这部纪录片。他清楚地记得,1993年11月初,王洛宾来到上海曾与郑君里家属谈起了《民族万岁》,他还感谢郑君里当年请他去参与拍片,由此,他才认识了藏族姑娘卓玛,她是一个藏族千户长的女儿。在青海湖畔,郑君里让卓玛当牧羊女,王洛宾也随着摄制组晨出暮归,在电影世界里过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生活。这段难忘的经历,使他写下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世界名歌。王洛宾写那首歌是在1939年,他26岁还没结婚,而卓玛才16岁。由于当时郑君里在青海湖边拍电影,他才与这位牧羊女相处了3天。两人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让她抽过一鞭子。于是,这一鞭子就打出了这一首歌。他心里的确喜欢卓玛。   记者6日有幸观看了长达90分钟的《民族万岁》,这是一部描写少数民族支援抗战的纪录片,涉及卓玛的镜头仅短短10多秒,她圆圆的脸庞,有着一对乌溜溜的大眼睛,挤奶、扬鞭、跳舞、倒茶……在《民族万岁》中,记者没有见到王洛宾的镜头,更没有见到传说中他和卓玛同骑一匹马的浪漫镜头。   人们传说中的故事是这样的:导演郑君里安排王洛宾和卓玛同骑在一匹马上。王洛宾坐在卓玛身后,两手紧紧抓着马鞍。活泼大胆的卓玛,时而驱马狂奔,时而勒马立起。为了不使自己摔下去,王洛宾只好紧紧抱住卓玛的腰身……卓玛在草原上狂驰了很久。倦了,两人依偎在马背上。卓玛把缰绳交给了王洛宾,似乎把自己的命运也交给了他。两人都忘了电影镜头在追踪拍摄。黄昏牧归,卓玛举起手中的牧鞭,轻轻打在了王洛宾身上。随后,卓玛就宛如远方天际飞逝而过的一朵白云,在他的眼皮底下消逝得干干净净。怅然若失的王洛宾在返回西宁的驼峰上,仔细回味着那一鞭的滋味……他借助哈萨克民族的曲调,唱出了这首经典民歌,给后人留下了一首传世之作。
民歌——余光中 --------------------------------------------------------------------------------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 也听见沙 也听见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从高原到平原鱼 也听见龙 也听见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从早潮到晚潮醒 也听见梦 也听见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从A型到O型哭 也听见笑 也听见意象后的世界——谈洛夫的《午夜削梨》和余光中《民歌》诗,言志。依传统的解释“志者,心之所之也。”因此,诗也就是“心之所之”的表现。台湾的现代诗也受这一传统诗观的影响。尽管应用了许多现代派的手法,欧化的句子,但种种意想后的世界仍是,以诗言志。《午夜削梨》是台湾现代派诗家,“诗魔”洛夫的作品。初读此诗,令人摸不着头脑,作者是乎只是在描摹一次削梨的场景,但隐隐又觉有某些东西藏在此“梨”的后面。由于诗的最后一句“我那黄铜色的皮肤”配之以副标题“汉城诗抄”,使人恍悟,那梨后的世界不正是朝鲜半岛(韩国)吗?一场战争,将韩国分隔,就象“一刀剖开”只完整的梨。国是分开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人文心理仍是源于一个母体。洛夫发现了,他的诗中剖开的梨胸中竟然藏着一只好深好深的井此“好深好深的井”指示着整个朝鲜民族的传统性。战栗着拇指轻轻捻起一小片梨肉这里“拇指”与“食指”寓示南韩与北韩的对抗,尽管是“战栗着”“轻轻的”还是捻起了“梨肉”。紧结着“白色无罪”,突现此句很是突兀细细品位,白色是梨肉的颜色,而“白色无罪”即是“梨肉无罪”。如果说“梨”意味着整个朝鲜民族,梨核即诗中的“井”意味着朝鲜族的传统性,那么“梨肉”毫无疑问,示意着朝鲜族的人民。因为战争等诸多客观原因使梨肉分裂了,而非人民之罪,就象诗人细细关摹的梨,梨分开,那是刀之罪而非梨肉之罪也。“白色无罪”。诗人在削梨,刀子不甚跌落,诗人弯下身子去找啊!满地都是我那黄铜色的皮肤诗的最后一句如落日返照,诗意全部显现出来。诗人的愤愤之声,诗人对于整个民族的哀叹,跃然于纸上。有人评洛夫的诗,说他的诗阴冷。而此诗从表面看,似乎也是冷气逼人。诗的首句“冷而且渴”就带入一个冷的世界。而最后一句感叹词“啊”又显示了诗人的心热,满目的“黄铜色皮肤”令诗人心痛。洛夫曾言“诗必须以小我暗示大我,以有限暗示无限”《午夜削梨》也正如此言,诗人以削梨为意象,用了冷静、理智、客观的描写,以表现出整一个削梨背后的意义与价值的存在本质。诗中的“梨”也已不是日常生活的梨,而是拟人化的了。诗人用了精约凝练的词句,暗示性的手法,制造了一些貌似简单的迷宫(梨),而读者是渴的,有捕捉的兴趣,人仍需吃“梨”。而此梨又并非那么简单,犹如在弯弯曲曲的迷宫中走路,每进入一个拐弯角须进行判断,而转对了,又象是开启了一扇门,令人欣喜,于是又走入下一个弯角。终于将“梨”吃完,却没有了欣喜。打开了房门,房间内的东西不如你想象中的丰富。嚼此“梨”,因其后面并不容有很深的哲理,能令读者细细品位,颇为惋惜。做为诗人,创作之心是相当灵妙精致的。洛夫的《午夜削梨》显示了诗的精约凝练,沉潜隐敛的一面,而余光中先生的《民歌》则显示了诗的浑厚丽密,昂扬奔腾的一面。《民歌》作为一首现代诗,在形式上用了中国传统民歌的形式,章节复叠,流出了民族的声音。“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有一天我的雪也结冰还有你的他的血在合唱
【中国民歌伴奏】【乐器伴奏】【音像资料】【乐谱】网址大全 【中国民歌伴奏】【乐器伴奏】【音像资料】【乐谱】网址大全 思源音乐工作室 本站首页 www.139739.com http://www.139739.com/ (如本站进不了,请进 www.mgbz.cn ) 声乐伴奏网址 女声民族组合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323589 女声美声组合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242699 男声民族组合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242675 男声美声组合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242675 MTV立体声纯伴奏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340862 外国歌曲歌剧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195064 男声伴奏目录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190393 女声伴奏目录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190292 女歌手伴奏目录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177857 男歌手伴奏目录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364379 舞蹈资料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405088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405088 声乐资料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193689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190414 器乐伴奏网址 二胡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318963 笛子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318979 长笛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386896 唢呐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386850 小提琴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386850 萨克斯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319043 葫芦丝  http://banzou.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31&BlogLogCode=1000192002 
粤语流行歌坛八大填词名家 粤语歌词是粤语流行曲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文化思想的一种反映。这里分别扼要介绍50年代到80年代香港八位有代表性的填词人。 周聪——但开风气不为师 在70年代粤语流行曲大盛以前,有一个人曾努力做过拓垦的工作,在当时声名不俗,有人誉他为“粤语歌之父”。这个人就是周聪。 在50年代。周聪还是夜总会乐队领班,但已开始为唱片公司写歌词。1959年,商业电台开台,他便参加该台工作,直到退休为止,时间长达三十余年。在商业电台起播初期,他负责剧本长做及节目制作,而该台的广播剧的主题曲和插曲的歌词,全出自他的手笔。 周聪有感于当时西方流行曲在香港太泛滥,而那些所谓粤语歌,在旋律调子方面多取材自粤曲,一旦套上新词,便变得艰涩乏味,遂试图以写国语歌的手法来创作粤语歌曲,曲子或是新写,或是套用西曲,歌词则尽量用语体文撰写。 周聪所写的粤语歌作品,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是十分受欢迎的。有一本《周聪粤语时代曲》,共收入他的作品100余首 周聪的作品的却是摆脱了粤曲味,所用词藻有时很华丽,描写的大抵是悲欢离合,但内容略嫌偏狭。 从以下的歌词片段,我们不难推想周聪大部分作品的面貌“ 一枝竹会轻易折弯,几枝竹会断折难,孤掌莫恃倚,团结方可免祸患……(《家和万事兴》) 我愿似花娇美,愿明月皎洁常圆,看芳草青青那堪娇花快谢,明月不常圆……(《劲草娇花》) 寻伴侣大众欢乐趣,求淑女爱她痴心最,日日快乐唱随,做一对好佳侣……(《快乐伴侣》) 苏翁——无名词客文言笔 苏翁活跃于填词界的日子,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他原来是一位粤剧工作者,在60年代中后期写了大量粤语电影插曲,但由于当时的电影界并不重视填词人,所以作品都不标出填词人的姓名。70年代初期,有两首轰动一时的粤语歌曲:《相似泪》和《新禅院钟声》,人们从不知是谁填的词。原来,这正是苏翁的作品。而他的另一些知名作品还有《分飞燕》、《天涯孤客》。假如当年有歌曲流行榜之设,这些作品都会成为榜首歌。甚或是该年度的中文金曲。 苏翁是以写粤曲歌词的手法来写粤语歌曲的典型代表。我们从他的知名作品里,对其水准可窥一二: 云寒雨冷寂寞夜半景色凄清,荒山悄静,依稀隐约佛堂颂经……情似烟轻,禅心修佛性,梦幻已一朝醒,情根爱根,恨根怨根,春花怕赋咏……(《新禅院钟声》) 分飞万里隔千山,离泪是的珠强忍欲坠凝在眼,我欲诉别离情无限,匆匆怎诉情无限,又怕情心一朝淡……(《分飞燕》) 用的是颇古雅的语体文,而歌词内容,也不离“郎情妾意”,这正式哪个年代粤语歌曲创作的主导风格。 黄沾——雅俗俱能每率真 黄沾是70年代中期粤语歌曲大盛时期的重要填词人之一。他自1968年便开始撰写粤语流行曲歌词,但他的名作是在粤语歌盛行以后才出现的。 他写流行曲歌词,极向往雅俗共赏的境界,只是,他太理解流行音乐本质,视写歌为照顾歌星、服侍老板、取悦歌迷。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凝滞、词语翻来覆去的局限。其实,在黄沾的一些佳作中,是完全不见这些缺陷的。如他早年的名篇《问我》: 问我欢呼有几多,问我悲哭声有几多,我如何能够一一去数清楚……愿我一生去到终结,无论历尽几许风波,我仍然能够,讲一声:“我系我!” 关于这首歌词,黄沾承认其中有最多他的“自我”成分。而这也是表现他率真而辛辣的风格的代表作品。 黄沾写粤语流行曲歌词,即能用语体文,也能用文言文,尤其当他填写古装电视剧插曲,更是全用浅白的文言文。这在80年代才崛起的新派词人中,是少有的。事实上,在电视剧歌曲带领潮流的那些日子里,黄沾是写电视剧主题曲的高手。他善于驾驭题材,他为电视剧《苏乞儿》和《天龙八部之虚竹传奇》的主题曲填写的歌词,可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郑国江:要对得起写词的选择 (     最喜欢与陈百强合作《喝彩》、《涟漪》   记:刚才谈到一些曾和您合作的歌手,其实不仅在香港,在内地也有众多歌迷喜欢。  郑:是的,像陈百强、张国荣、梅艳芳等等,他们对我们的影响都很大。真的很可惜,他们都是很有感染力的歌手,而未来应该还有很多信息需要这些歌手带给大家,但是……可能这是天意吧(话带哽咽)。比如陈百强,我和他根本不用太多言语,就算是纸上沟通也很合拍。(陈百强曲加郑国江词已经是香港乐坛一个经典组合)。而在和他合作的歌曲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喝彩》和《涟漪》。  记:《涟漪》也深得歌迷喜爱,直到四年前还获得“最佳广告歌曲奖”(公益金主题曲),但当时只能由林忆莲代唱了。  郑:没错,像近期《画出彩虹》也由黄耀明翻唱了(收录于明哥新碟《明日之歌》)。当年那些歌曲直到现在依然很有新鲜感,没有时间的限制。   记:向雪怀先生说过,现在的香港乐坛是林与黄(林夕与黄伟文)的天下,新人出头不容易。您对新一代作词人有何建议?  郑:我没有太多建议。我只能说,既然我们这么喜欢(写词)这个工作,就要紧守这个岗位,紧守对这个工作的信念,这是最重要的。  记:其实无论是做人还是写词,都应该是这样的,对么?   郑:是的。既然我们挑选了这个工作,就要对得起自己的选择。比如我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与音乐相关的创作。  记:我们也很希望能请到郑老师来内地讲课,传授一些音乐创作的经验与心得。  郑:我也很希望能够来内地交流,对于我来说,两地根本就是同一个天空。  ■ 词人简介  郑国江,香港词坛泰斗,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为香港音乐贡献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像关正杰《星》、张国荣《风继续吹》、梅艳芳《似水流年》、陈百强《偏偏喜欢你》、林子祥《真的汉子》、夏韶声《童年时》和徐小凤《风雨同路》等名曲已成传世经典。
郑国江的词作内容十分广泛 题材包括爱情、励志、亲情、友情、武侠、宣传歌曲等等。今只集中讨论郑国江的爱情词及励志词。而写爱情的词作也可分几个类别,以下便由郑国江的爱情词说起。 郑国江擅长以清新的手法表现少男少女的情怀,这一方面的作品中有不少出色之作,如《偶遇》:「风/带著微笑轻吹/天空里云偶遇/迷人是当天你/那默然的相聚/心印下微笑的影/天天去回味/迷人是一刹那/再回头已是没法追?」《恋爱预告》:「爱情常向窗边低诉/恨他不知道?窗外天空每朵白云/满写醉人曲谱/夜空星星对月儿说/甜蜜是这恋爱预告」都用浅白直接的描写、抒情和轻淡的意象,表现出少女偶遇心上人和暗恋对方的纯真情思。而在刻划较成熟的爱情时,有时亦以这种清新自然的笔法入词,令他笔下的爱情在甜蜜之外,也富有轻松自在的生活感,最突出的作品是《分分钟需要你》:「愿我会查火箭/带你到天空去/在太空中两人住?有了你开心D/乜都称心满意/咸鱼白菜也好好味/我与你永共聚/分分钟需要你/你似是阳光空气?」词中不避口语,像直接跟心上人倾诉爱意一般,加上意象如「咸鱼白菜」、「阳光空气」,使爱情少了一般流行歌词中超然脱俗的感觉,而是真真正正植根於生活中。 郑国江还有一些情词,特色是主题虽是爱情,但却以较广阔的眼光来描写爱情带给人的快乐和力量,或以大篇幅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不是只著眼於两人如何相爱。例如《谁人还笑我傻》:「迎风与你漫游/好比海边的企鹅/以往种种风风雨雨/像身边清风轻悄悄的吹过?不再傻/解开那旧日情锁/快乐暖著暖著我的小心窝?」写因有了新一段爱情,终於能解开从前的心锁,抛开不快的往事;《情爱是力量》:「陪著你有力量/情爱赐我力量/前途无限齐步同向上/不管几多风浪/两心永守岁月长?」写因为有爱情,所以有勇气面对前方的风浪;《夏威夷情歌》:「明月照沙滩海风轻送/明亮野火中歌声似梦?随著那鼓声轻轻的碰/情又似火花轻轻跳动/水一般柔情愿留在你心中/好比花香夜夜送」描画了一幅夏威夷风景画,营造热情轻快的气氛,反衬爱情带来的愉快。 郑国江还有一些带著民歌小调风味的情词,如《醉红尘》:「野寺里原也暮气沉/你令到灰暗变缤纷?心镜不染俗尘/似流水共行云/红鱼前眼角轻窥探/凡尘亦吸引?」以寺院的小和尚作主角,塑造了一个有趣的景象,有传统民间故事的活泼感觉;而《在那遥远的地方》改写原是国语词的作品。词作保留了原词的内容,写对北方牧羊姑娘倾慕的心情,亦保留了一些北方的情味,这在流行爱情词中是比较少见的。 除了轻松活泼、温馨自然的情词外,郑国江也有写情调感伤的词,如《赤的疑惑》:「逝去旧梦/愿你抛开/怀缅旧事/徒令感慨/求求你让我躲开/明知跟我没将来/当飞花片片要飞/别离时刻真的不会改/盼艳阳常为你照就如还回全部爱?」虽然是为电视主题曲而写,题材受到一定的局限,但仍将死别的感伤、无奈和痴情表现得深挚感人。又如《等》:「自愿吻别心上人/糊涂换来一生泪印?糊涂是你的一颗心/他朝你将无穷的後悔/这一生你的心里满哀困」以旁观者的口吻,为一个糊糊涂涂和情人分手的人叹息,亦带著浅浅的责备意味。 除了情词外,郑国江也写了不少励志或温情的作品,如《活著多姿采》:「冲出困境/冲开障碍/为什麼再等待/身处困境不必怨命/怀抱应放开?」《人生满希望》:「要努力/求上进?前途在远方/纵使失望悲哀化力量」这些歌略嫌教化味太重,比较刻板。《一点烛光》可说是他的励志歌中的出色之作:「盼可将烛光交给我/让我也发光芒/寒流里/愿同往/关心爱心似是阳光?」以烛光为意象,带出人间有温情的讯息,励志中又有文学的韵味。而为电视剧写的《阿信的故事》中的「云与清风/可以常拥有/关注共爱/不可强求/不强求不强求/永远等候/如必需苦楚/我承受?命运是对手永不低头/从没抱怨半句不去问理由?成功只有靠一双手?」一方面表现了郑国江擅长的励志主题,另一方面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戏中主角的精神。此外,一些作品如《漫漫前路》:「?默默看看天际白云荡/就像你我志在四方/但愿与你欢笑地流浪/挽手他乡闯一闯?踏著前路两家互守望/不必要怕路长?」写的虽是友情,但同是也带出无畏人生困阻的向上精神,和他的励志作品一脉相承。
流金岁月--香港流行乐坛70祭之前言   现代中文流行音乐范畴内,来自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粤语流行歌曲与国语流行歌曲构成了主要的两大色块。  其实严格地说,  粤语流行歌曲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一种象征,它也带有明显的地区文化特征,从形成气候到现在也只不过20多年的时间,但它却也不可抵挡的态势传播到了亚洲和欧美的许多地区。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语流行歌曲的印迹。  在我国的文化体系中,流行音乐这种亚文化的产生是物质社会中精神生活商业化的必然结果。在这方面,粤语流行音乐的发展轨迹是很典型的。在中国人的世界里,香港的流行音乐是发展得最符合工业化社会的需要的。另外,香港的流行音乐又自成体系,并且采取了十分“放松”的姿态自我激励,标新立异。这也就是我们在以往节目中所说的“填词”。也许是因为它高度发达的流水作业的机制,因此很多的香港流行音乐的从业人员常常不把重点放在创作上,而放眼世界、信手拈来,总是用填词的方法推出唱片,渐渐地给人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香港的流行歌曲可以传唱、可以让人为之痴迷,却少了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  其实,所有香港流行音乐的从业人员也在竭力回响着甚至影响着一个个时代,与台湾的同行们不同的是,香港流行音乐所有的杰作大多出自于一个集体的努力,而很少依靠英雄个人的背影,如罗大佑等。越深刻地了解香港,越觉得这个小岛的流行文化有着深不可测的底蕴。  流行乐坛风云录,风采音乐珍藏版——《老歌回忆录》特别单元将正式地开始系统地回顾来自于香港的流行音乐。我们将从阶段发展、风格流派、歌手介绍等等诸多方面展示香港歌坛丰富多彩的音乐画卷,从多个角度接触成熟而丰富的香港流行音乐。  一切事物的形成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香港的流行音乐也不例外。上个世纪的最初十年,香港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岛,到处是海浪与礁石,几个被远放到远东的不得志的英国官员和一些冒险家们住在仅有的几栋别墅里面,少得可怜的平地上住着一些漂洋过海谋生的平民。在这个阶段,上流社会的人听的是英国本土绅士阶层喜欢的古典音乐;而普通的民众则为了生存本身而挣扎,根本没有什么流行音乐可言。  30年代开始,因为时局的变化,有不少知识分子陆续来到了香港,同时,也开始有一些人因为香港的异域风情、英语教育、政治格局简单等等原因从内地经济繁华的地区来到香港定居,他们不仅仅带来了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促进了香港的发展,更带来了内地的流行文化。比如说,这个时候的香港流行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上海的影响,卖座的是周旋、胡蝶的电影,最流行的歌曲是《夜来香》、《玫瑰、玫瑰我爱你》。  五、六十年代,香港经济、政治上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开始渐渐具有本地的特色。但是,因为人员的流动和推行英语教育,文化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时候香港的流行文化几乎被欧美的强势流行文化所左右。  有民族良知的知识分子只好把眼光放在了文化的本土上面。电台里面播放的歌曲几乎是摇滚乐的天下枣因为那个时代也正是摇滚乐生机勃勃崛起、发展的时期,整整一代香港青年都是听着鲍勃-迪伦、猫王和大卫-鲍维长大的。他们觉得适合他们听的只有那些热情洋溢的英文歌曲,而本地的音乐只有一些老掉牙的粤剧,用怪异、老土而拖沓的腔调,唱着陈旧的故事,那是属于过去的。  进入60年代末期,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生在香港的第一代本土的年轻人长大了。他们也开始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声音。于是,许多乐队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象莲花、玉石、温拿等等等等。他们唱的其实大多也是欧美最流行的英文歌曲,并没有太多的本土性、原创性可言,但是人们用极大的热情欢迎这些乐队,因为,这是香港自己的声音。  然而好景不长,这些乐队没有过多久就解散了一大半,因为毕竟没有自己的歌曲支持。不过,乐队潮流对香港乐坛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除了对建立本土文化的信心之外,最大的贡献他们为香港歌坛留下了象林子祥、许冠杰这样一批在下层社会经历过很多磨练、又真正懂音乐的歌手。
-- 一种泛音唱法,讨论讨论 应该有很多喜欢唱歌的朋友,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忘了这是从哪里弄来的了,应该不会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吧 之所以想做这个回顾,动机之一是因为台北艺术大学掀起了一股泛音唱法的热潮,动机之二是因为我近半年来分别跟上述几位论文的作者有了充分的讨论,所以,获得比较新的资料,想跟大家分享。   可惜的是,本文只能以纯文字形式呈现,无法秀出数学式与图形、动画,所以,有些议题只能点到为止(因为我想引用的图形、动画牵涉到版权的问题,所以在此放弃使用。不过在口头报告里面,倒是可以秀出图形、动画,不会被告侵权)   本文只讨论一种泛音唱法,也就是吐瓦人所谓的Sygyt,至於Kargyraa的物理模型,争议性比较小,就不谈了。   以下把泛音唱法中决定旋律的突出泛音称为Fk § Sygyt的物理研究 §1共鸣腔模型   唱Sygyt的时候,舌头拱起,将声道(vocal tract)分割成前後两个部分:front cavity是从舌顶端到嘴唇,rear cavity是从声带到舌顶端。   【Adachi & Yamada1999】该文认为,Sygyt的Fk频率,是由rear cavity的第二个共振峰决定的,也就是说,Sygyt的音高由rear cavity的长短决定,跟front cavity无关。   【Tsai 2001】的看法刚好相反,该文认为Sygyt的Fk频率是由front cavity的共振峰决定,Sygyt的音高跟rear cavity无关。   【Kob2002】提出了一个上述两者的理论:resonance-matching theory--rear cavity与front cavity都很重要,而且唯有两者的共振峰互相吻合时,才能产生清晰的Fk音高。   我认为【Adachi & Yamada1999】的理论不能解释陈光海先生的「另类泛音唱法」,这种唱法的关键,是在软颚处缩小声道的截面积,也就是说,舌根处好像要发ㄥ的音,但口腔形成球形,好像要发长音/o/   陈光海先生的这种「另类泛音唱法」,是藉由「调整张口大小」来改变音高,也就是front cavity的开口越大,Fk越高。这个唱法暗示:front cavity才是决定Fk的关键,因为rear cavity根本没有改变。   除此之外,【Adachi & Yamada1999】的计算,在理论上也站不住脚,因为他们把整个声道用许多相接的圆锥片段去近似,用一维的模型去计算这个管子的共振峰,他们忽略了声道的形状在舌顶端处有剧烈的变化,不能使用一维模型。【Kob2002】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Adachi & Yamada1999】与【Kob2002】所犯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一般的母音发声时,声道的不规则形状的确可以用一维模型去近似,这是语音声学的标准方法。可是,母音发声时都不会让舌头拱成像唱Sygyt时一般的奇怪形状,在唱Sygyt时,舌头的奇怪形状让语音声学的标准方法失效。   用行话来说,一维模型所处理的是Webster方程式的固有值,在管子形状由窄小而豁然开朗时,该处的声波不满足Webster方程式,反而满足Laplace方程式。在【Adachi & Yamada1999】与【Kob2002】文中,Webster方程式被用错地方了。不过我跟Adachi、Kob讲到这件事,他们仍然坚持自己是对的。   【Adachi & Yamada1999】的模型遭到Levin的强烈质疑,因为,在一般的Sygyt演唱中,舌头越往前移,音就越高,【Adachi & Yamada1999】的模型却预测「舌头越往前移音越低」。Levin从演唱实务的观点断定,【Adachi & Yamada1999】之所以会得到这个结果,是因为他们找来的歌手唱得很差。我个人倒是认为,也许Sygyt的技巧并不只一种。   【Tsai 2001】把front cavity近似为Helmholtz resonator,这比较有道理,特别是此模型假设舌顶端的空气为不可压缩,是个flow source,这正是Laplace方程式所隐含的意义。   【Tsai 2001】的一个缺陷是忽略了rear cavity的作用。   笔者这里提议,关於Sygyt共鸣腔的近似,应该用Matched Asymptotic Expansions的方式去做,会比较完整。
我国声乐的三种基本唱法 [转帖]我国声乐的三种基本唱法 我国声乐的唱法基本有三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盛行的通俗唱法。这三种唱法各具特色,也各有不同的欣赏群体。 美声唱法这个词出自意大利语Bel canto,意思是精美、优美的歌唱。是一种着重声音华采优美,咏叹性重于朗诵性或戏剧性的歌唱方法。其显著特点在于通过人体解剖学倡导的一系列迫使发声机构以最精细和微妙的变化自我调整的方法,获得与人类语言有关的音质、强度、音色以及共鸣进行协调变化出乐感的声音,来积极参与音乐形象的表现,从美声技巧的效能中可以建立出这些概念。因此说,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科学性,特别讲究声音,追求声音的光彩、力度和连贯、流畅、柔美。要求气息通畅,高、中、低三个声区统一,音域宽广,声音幅度大,嗓音中始终含有增强音响的“微颤”(Vibrato),即弦乐器上“揉弦”般的效果。颤动的幅度比其他唱法也大,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其他唱法小一些。 民族唱法,广义地讲,是指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具有这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方法;狭义地讲,主要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运用的技术方法与规律,是“民族民间唱法”与“中西结合唱法”的统称。其特点在于:在提炼和继承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的某些优秀技巧,从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正确发声方法。民族唱法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较真实、明亮、*前。讲究声情并茂,要求气息深,多用局部共鸣,高音多用真声,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大。 通俗唱法,又叫自然唱法或流行唱法,是指演唱通俗和流行歌曲所用的表演手段。其演唱技巧有气声唱法、假声唱法和低吟唱法。从演唱的风格角度,大致可分为劲歌型,柔美型和艺术型三大类。通俗唱法一般以轻唱为主,共鸣运用不多,喉咙不要求打开,呼吸运用普遍较浅,声音自然流畅,无多大修饰,音域不宽,声带及喉部肌肉用力较多。但注重情感表达,有重情轻声的倾向,表演具有随意性。
第二章 歌唱原理 一、歌唱与乐器歌唱与乐器,都同样是根据物理作用而发音,所不同的是,乐器的制造,是经过无数的专家,依照传统的方法,不断加产改进制造出来的。各国所出品的同一乐器,其构造和形状,基本都是一样的,而演奏的方法亦相同,学习的人只要专心去学习演奏的技巧,不必再去研究它们的构造。如果某一件乐器的性能不好,我们可以另换一件,有了毛病亦可送去修理。但是发声器官是属于人体的一部分,它的性能好坏是天生的,无法调换,坏了也不能修理,如果方法不好,错用了某一部分肌肉,成为习惯之后,更是难产改正。许多经常用右手工作的人,右臂比左臂粗,如果你想使右臂变细,是很难的。所以,学声乐的人对正确的歌唱方法一定要了解,才不致使肌肉形成不正确的运动方式。现在我产一种最普遍的乐器----小提琴作例子,向各位解释发声的原理。我们拉小提琴,是用弓与琴弦磨擦,引起琴弦的震动,发出极微弱的声音,这种震动经过琴码传到琴身,引起琴身震动,同时使得琴身中的空气随着震动,于是将那微弱的声音,经过琴身的共鸣作用而扩大。至于高低音的形成,是根据琴弦的长短松紧的程度而定。用手指去按弦,其作用是改变琴弦的长度。琴弦长则松,短则紧,短弦发高音,长弦发低音。小提琴有四根弦,它们的长度一样,但发出的音高低不同,那是因为它们的粗细不同,粗的发低音,细的发高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是:高音琴弦短、细、紧,低音长、粗、松。现在再看看我们的发音器官,然后和小提琴作一个比较。肺部等于琴身,气流等于弓,声带等于琴弦。当肺部呼气时,空气经过声带,发生磨擦产生震动,再由气管的空气,传到肺部的空气,使得肺部四周的肌肉发生震动,产生共鸣作用而将声音扩大。这一比较使我们完全了解到了歌唱发音的基本原理。二、声乐器官的构造及原理1、呼吸肺是容纳空气的器官,亦是我们取得原动力来歌唱 的地方,所以在容量方面是越多越好,我们可以用吸满气的方式来增加它的容量。大多数的人,从来没有达到吸满气的程度,原因是往往误解了肺的范围----以为肺在胸口部分,而忽略了其他的部分。其实肺的四周由肋骨包围着,肋骨的作用是保护肺,有肺的地方就有肋骨,我们可以用手摸到肋骨,也等于摸到了肺。让我们先由胃的上部,找到最低两根肋骨分支的地方,用手指分向左右,沿着肋骨向下摸,我们会发现这两根肋骨一直延伸到腰部,我们对肺的范围,就有一个印象了。肺的顶端叫肺尖,以下叫肺叶。肺叶部分比肺尖部分大,也就是说肺的下半部比上半部大。在它扩张时,亦复如是。肺的四周既为肋骨包围,当然很难向四周作大的扩张,唯一能扩张较大的是它的底部,但在它的底部下面有一片强有力的肌肉横膈膜,它的作用是控制呼吸的,在静止时是向上凸起的弧形,吸气时,由向上的弧形变成向下的弧形,即吸气时下降,呼气时上升。横膈膜的下面是胃,胃要先下降,横膈膜才能下降。但是胃下面是肠,没有地方给胃下降,于是腹部要向外凸出,胃才能下降,呼吸的过程就很明显了。它的程序是:吸气(1)腹部向外突出(2)胃下降 横膈膜下降呼气(1)腹部向内收进(2)胃上升 横膈膜还原以上的呼吸动作,我们称之为腹式呼吸。虽然呼吸是由横膈膜控制的,但我们不可能做到人为地控制横膈膜,所以只能用控制腹部来完成。我们懂得如何控制腹肌,就等于控制了呼吸。现在以皮球打气筒为例。我们在打气时,先将活塞柄拉下,然后推上。拿来和呼吸对照,则活塞柄等于腹肌,活塞等于横膈膜,筒身等于肺,我们也可明白气的出入是由活塞控制,但活塞却是由活塞柄控制的。用腹式呼吸,是不能一次将整个肺部吸满气的。我们下半部的肺是跟着呼吸膨胀和收缩的,但上胸部却无此必要,因为上胸部是一个主要的共鸣箱,要经常保持它的形状,何况我们唱歌时,只用到肺中的一半的气就够了,很少用到上胸部的气。一般不懂得腹式呼吸的人,经常在用胸部呼吸,在唱歌时,也在用着上胸部的气,以致使上胸部经常要把气挤压出来而受伤。我们只要在未吸气之前,先使上胸部充满了气,那么吸乞时就自然会使肺的下部充满气了。使上胸部充满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在吸人民币前挺起胸就行了。在唱歌时,一般只用下胸部的气,用完了立即换气。除非有时要表现一种特殊的技巧,而多用一些气时,才会用到上胸部的气。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