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Q451a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113
发帖数: 5,437
关注贴吧数: 3
爵士乐教案 爵士乐 济宁高新区职业中专 ����[年级] 高中一年级����[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的意识。����[教学重点] ����由于某些历史与社会的原因,学生对爵士音乐接触比较少,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虽然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但仍缺乏对音乐本身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爵士音乐的音乐特点(特别是即兴性),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教学准备] ����一、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渠道(互联网,书籍,报刊,传播媒体,音响等)收集有关“爵士乐”的资料,并自选展示作业的形式(手抄报,文稿,网页,课件等),用文字和音响配合说明——什么是爵士乐?����二、教师需准备一些有关的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或补充。����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座,以方便进行讲座和交流。����[教学过程] ����一、听辨导入(3分钟)����1、 对比听赏:����管弦乐《北风吹》 爵士乐《北风吹》����师:请大家分辨一下,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2、 学生谈对音乐的理解����3、 引出课题:“什么是爵士乐?”����(说明:对比听赏可以反馈出学生经过学习后对爵士乐的理解,并自然导入课题) ����二、交流与探讨(25分钟)����1、 学生的交流����①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手抄报、网页资料、课件及喜爱的音乐等),并互相交流。 ����②由课代表主持,按组自选介绍的内容,并选出代表进行作业展示:爵士乐的起源,使用的乐器,发展与流派,演奏形式,风格与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说明: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相互介绍了解彼此的作业情况) ����2、 学生分组展示并作介绍 ����由于没有在介绍的内容上做硬性的规定,教师应灵活掌握,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内容,及时、灵活地进行交流、切磋和补充。着重在以下三方面作适当引导、交流: ����⑴、感受、体验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的音乐特点: ����空虚布鲁斯(1923年“布鲁斯女王贝西。史密斯原版录音)����① 学生根据派发的歌谱,随音乐哼唱,并模仿长号的吹奏。����② 学生谈感受:忧郁、悲伤;难唱、变化音多、节奏复杂、难掌握。����③ 学唱一两句,体验黑人喧泄情感的方式。����④ 引导学生对比哼唱课件展示的谱例,感受降三音、降七音的音乐色彩。����⑤ 学生总结:“布鲁斯“的风格特点。����“枫叶”拉格泰姆(作者:“拉格泰姆之王”,司各特。乔普林Scott Joplin) ����① 说出聆听的感受——适合跳舞的舞曲音乐。 ����② 引导学生随音乐做律动,找出重音基本节奏。����③ 学唱主题音乐,帮助学生掌握拉格泰姆的节奏。����④ 引导学生总结拉格泰姆的特点。����教师总结:布鲁斯的音调与拉格泰姆的节奏形成了基本的爵士语汇。 ����⑵、关于爵士乐的即兴性 ����① 让学生尝试解释为什么被称为“灵魂音乐”、“陈述心灵本能的音乐”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否用一段音乐来说明? ����② 师:即兴演奏(演唱)是爵士音乐的灵魂,是它的生命所在。它自由的即兴风格,要求爵士乐手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由此这些无法准确记谱的美妙音乐,中能用录音的方式把它记载下来。有人说:一张张的爵士唱片汇民了一部爵士音乐史。
几个词语,备份而已 British musician and composer who was a member of the Beatles. With Paul McCartney he wrote many of the group's songs, including "yesterday"and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列农,约翰1940-1980英国音乐家和作曲家,是“披头士乐队”的成员。他与保罗·马卡尼一起创作了该乐队的许多歌曲,其中包括《昨日》和《露西在布满钻石的天空》。American musician who drew on blues, country and western, and folk music to create distinctive protest music in the 1960's. His song “Blowin' in the Wind“became an anthem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迪伦,鲍勃生于 1941美国音乐家,他吸收了蓝调乡村或西部音乐及民间音乐,在20世纪60年代谱写了独特的反抗音乐。他的歌曲“在风中飘荡”成为民权运动的主题曲American engineer and inventor whose improvements to radio communication included the development of frequency modulation (1933). 阿姆斯壮,路易斯1900-1971美国爵士乐小号吹奏家。系杰出的音乐家而广受欢迎,嗓音粗重的歌唱家,他对爵士音乐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A style of music, native to America, characterized by a strong but flexible rhythmic understructure with solo and ensemble improvisations on basic tunes and chord patterns and, more recently, a highly sophisticated harmonic idiom. 爵士乐源于美国一种音乐风格,以强劲而不失灵活的节奏为特点,配以在基调下的弦乐即兴独奏和合奏、和声和近来愈加艰深复杂配器技巧
如何欣赏爵士乐:下面是大师的言论! 如何欣赏爵士乐:下面是大师的言论! 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的新奥尔良(New Orleans),它吸取了布鲁斯(Blues)和拉格泰姆 (Ragtime)的特点以丰富的切分和自由的即兴为其赢得了流行音乐"王者"的地位。爵士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不了解爵士乐的朋友在欣赏这种音乐时的感觉总是觉得有点乱而且还不知该从何入手,因此无法领会爵士乐的精华所在。所以,要向开启通往爵士乐的大门,首先需要了解爵士乐的各种风格与流派以及它们的基本特点及背景;其次对爵士乐的演唱特点、乐队形式以及节奏、音阶与和声等具体因素也需要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的去熟悉不同时代的爵士名人并分析他们的演奏(演唱)特征。通过这样?quot;分解欣赏法"将它分解之后再将其组装起来,爵士乐的面貌便一目了然了。 一、 爵士乐的分支 1、 新奥尔良爵士(New Orleans Jazz) 新奥尔良爵士是指三十年代(指二十世纪,下文中如未作注明均指二十世纪)以前的传统爵士乐,兴起于新奥尔良,盛行于芝加哥,是迪克西兰爵士(Dixieland Jazz)和芝加哥爵士(Chicago Jazz)的总称。我们所能听到的最早的爵士乐就是新奥尔良爵士,它出现于1917年(第一张爵士乐唱片诞生于1917年)。从唱片的音质上辨认,这个时期的唱片大多数都是用留声机播放的密纹唱片,音质较差,带有沙沙的噪声,并且缺乏立体感(第一批立体声唱片诞生于1958年)。从音乐形象上辨认,新奥尔良爵士讲究合奏,给人的感觉是激烈、兴奋并充满生机的。乐队编制一般为小号(或短号)一至二人吹奏主旋律,单簧管一人吹奏副旋律,长号一人吹奏固定低音,贝司(或大管)、鼓各一人担任节奏。后来又增加了萨克斯,使其从此成为爵士乐队的一大特色。新奥尔良爵士作为最早的传统爵士乐已被历史永久记载,但是作为有声爵士乐的源头,如今听起来还是别具一番风味。 代表人物及乐队: “正宗迪克西兰”爵士乐队(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 查尔斯·博尔顿(Charles Bolden,1868~1931,擅长乐器:短号) 杰利·罗尔·莫顿(Jelly Roll Morton,1890~1941,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金·奥利佛(King Oliver,1885~1938,擅长乐器:短号) 西德尼·贝彻(Sidney Bechet,1897~1959,擅长乐器:高音萨克斯、单簧管)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1901~1971,歌手,擅长乐器:小号) 比克斯·贝德白克(Bix Beiderbecke,1903~1931,擅长乐器:短号) 范茨·沃勒(Fats Waller,1904~1943,歌手、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基德·奥赖(Kid Ory,1886~1973,擅长乐器:长号) 2、 摇摆乐(Swing) 摇摆乐盛行于三十年代,经常采用20~30人的大乐队(Big Band)形式,因此三十年代又被称为爵士乐历史上的大乐队时期。从音乐上分析,摇摆乐最明显的特征是让你一听便想随之舞动的摇摆节奏( )。所以摇摆乐被认为是当时最好的伴舞音乐。摇摆乐的乐队一般都由萨克斯、铜管和打击乐等几个部分组成,按谱演奏不同的声部。从音响上分辨,铜管乐的明亮音色以及大乐队的庞大气势,让人一听便能认出这就是摇摆乐。 代表人物: 弗莱切·亨德森(Fletcher Henderson,1897~1952,编曲,擅长乐器:钢琴) 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1909~1986,擅长乐器:单簧管) 贝西伯爵(Count Basie,1904~1984,擅长乐器:钢琴) 科尔曼·霍金斯(Coleman Hawkins,1904~1969,擅长乐器:次中音萨克斯) 格伦·米勒(Glenn Miller,1904~1944,擅长乐器:长号) 奈特·金·科尔(Nat King Cole,1919~1965 ,歌手,擅长乐器:钢琴) 莱奥纳尔·汉普顿(Lionel Hampton,1909~ ,擅长乐器:颤音琴) 莱斯特·扬(Lester Young,1909~1959,擅长乐器:次中音萨克斯)
爵士乐名词解释 爵士乐名词解释 Boogie Woogie 有时侯也可以直接称作“Boogie”。这原本是蓝调钢琴演奏的一种特殊风格,后来许多爵士乐手也深谙这种演奏方式而大为风行。每当这种乐曲演奏时,厚重的音色很容易被听出来。 Bossa Nova 这原本是五十年代末巴西新崛起的流行音乐风格。当时安东尼.卡洛.裘宾和乔安.吉巴托等人以轻快自若的节奏与演唱获得巴西人喜爱而窜起,这股风气大为盛行后,裘宾和吉巴托等人与美国萨克斯风手斯坦. 盖兹合作,并于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以一曲“The Girl From Ipanema”打进美国畅销排行榜,如今Bossa Nova已被视为一种很悦耳的国际性音乐。 Blindfold Test 爵士乐界流行这种在不事先预知播放哪一张唱片的情形下,去猜谁是演奏者或对演出加以评价的测试已有很久的历史。发行六十年的美国《D own Best》杂志几乎每一期都有一位乐手接受测试,这不但可以了解受测者的耳力,也可以侧面得知更多乐手的演奏个性。同样的测试报导在美国《J AZZ TIME》中称为“Before&After. Jump 三十年代末期部分名气较小的乐团所演奏的一种节奏感十足,且感染力强烈的舞曲,皆以“JUMP”来称呼。这些乐团如Harlem Hanfats Onyx Club Boys等都以演奏JUMP舞曲闻名,因而当时他们也被称做“JUMP BAND”。但有人认为JUMP和SWING只是同义复杂词,意思和一般大乐团演奏的摇摆乐没有什么两样。 Piano Professor或Professor 在乐界没有人因为是钢琴教授或博士而被如此尊称,因为它指的是早期在新奥尔良红灯区弹琴奏乐的乐师。例如Professor Longhair这位蓝调钢琴手,正是最好的例子。 Scat 以乐器演奏风格当作创意发展的演唱方式。演唱时通常以母音与子音的交错运用,加上别无意思的词句,但重心强调歌手对音乐调性的处理。首先以这种方式灌录唱片者首推路易斯. 阿姆斯特朗。 Swing 摇摆乐(名词),或摇摆(动词)。当名词时,它指的是大乐团形态所演奏的爵士乐,如艾林顿公爵,贝西伯爵和班尼.古德曼等人所领导的大乐团都是典型的摇摆乐演奏。但当动词时,则是指爵士乐手真的把音乐演奏提升至美妙境界,在节奏或旋律上乐手表现出独一无二的个性,只要不是抄袭或模仿得来的,都可以如此形容。 Bebop或Bop 着个很难以中文描述的爵士乐风格早期也称作Rebop。三十年代末期因大乐团里的乐手感到演出时自我表现的机会太少,因而在收工后每每三五好友邀集至小酒馆表演,以满足个人的表演欲望。后来这个风气在小号手迪吉. 格拉斯彼和萨克斯风手查理.帕克等人大力提倡下,为爵士乐继摇摆乐多无不变的格调找出新出路。Bebop的演奏风格着重在不协调的和弦运用与繁复节奏乐段,即兴独奏通常都是一连串的长篇大作。演唱里的B ebop风格,有时侯会加入一些与歌词不相关的声音作装饰句,听起来俨然是模仿乐器的一种形式。 Cool 一般以“酷”或“清凉”来形容这个爵士乐风格。一般说法是吉尔.艾文斯与迈尔斯.戴维斯两人于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期,以九重奏形态灌录了多首冷静风格的乐曲。这些零星的单曲也就是当时辑录并成为畅销专辑的《T he Birth of the Cool》,从此“Cool”这个字眼也因其曲风不热络而定名。“Cool”的特色是演奏时没有颤音,而且尽量不用高音域的尖锐演奏音色。 Down Beat 重拍。传统音乐节拍的重拍都落在第一和第三音节,但爵士乐手则把它运用在第二或第四音节。 Hard Bop 五十年代中,末期所形成的乐风。该乐风与Bebop较接近,但演奏质感较深沉,调性趋于黑人灵魂乐风或蓝调旋律,有时侯和弦进行隐含着精纯的宗教音味。然而并非每一位H ard Bop乐手的演奏全部涵盖以上的特质,比如鼓手亚特. 布雷基所领导的爵士先驱乐团就以重质量的演奏闻名,而钢琴手霍瑞斯.歇尔佛则强调在三十二小节为主题以延伸老式传统。 JATP 这是1944年7月2日由名制作人诺曼.格兰兹所发起的一次爵士乐义演活动,全名为Jazz At The Ohilharmonic。该活动以弥消洛杉矶墨西哥裔美国人高犯罪率与吸引年轻人参与欣赏爵士乐为号召,不仅许多年轻乐手因活动广受欢迎而窜起乐坛,同时J ATP的名号也成为乐界一大盛事。往后纽约,芝加哥都举办过JATP音乐会,甚至该活动也引介至欧洲,造成另一波热潮。
2005第47届格莱美入围揭晓(附完全名单) 2005第47届格莱美入围揭晓(附完全名单) 第47届格莱美奖评选范围是2003年10月1日到2004年9月30日期间唱片工业体系发行的所有唱片。1.综合类 2.流行类 3.舞曲类 4.传统流行类 5.摇滚乐类 6.另类音乐类 7.节奏蓝调音乐类 8.说唱类9.乡村类10.新世纪类 11.爵士类 12.灵乐类 13.拉丁类 14.蓝调类 15.民谣类 16.雷鬼类 17.世界音乐类18.波尔卡类19.儿童类20.朗读类21.喜剧类22.音乐剧类23.电影/电视/视频类24.作曲/编曲类25.包装类26.专辑注解类 27.历史类28.非古典类制作类29.环绕音响类30.古典类制作类31.古典类 综合类1.年度唱片奖(Record Of The Year)《Let's Get It Started》The Black Eyed Peas《Here We Go Again》Ray Charles & Norah Jones《American Idiot》Green Day《Heaven》Los Lonely Boys《Yeah!》Usher Featuring Lil Jon & Ludacris2.年度专辑奖(Album Of The Year)《Genius Loves Company》Ray Charles & Various Artists《American Idiot》Green Day《The Diary Of Alicia Keys》Alicia Keys《Confessions》Usher《The College Dropout》Kanye West3.年度最佳单曲(Song Of The Year)"Daughters"John Mayer"If I Ain't Got You"Alicia Keys"Jesus Walks"C. Smith & Kanye West"Live Like You Were Dying"Tim Nichols & Craig Wiseman"The Reason"Daniel Estrin & Douglas Robb4.最佳新人Los Lonely BoysMaroon5Joss StoneKanye WestGretchen Wilson一、流行类5.最佳流行女歌手(Best Female Pop Vocal Performance)BjorkSheryl CrowNorah JonesGwen StefaniJoss Stone6.最佳流行男歌手(Best Male Pop Vocal Performance)Elvis CostelloJosh GrobanJohn MayerPrinceSeal7.最佳流行乐队/组合(Best Pop Performance By A Duo Or Group With Vocal)EvanescenceHoobastankLos Lonely BoysMaroon5No Doubt8.最佳流行合唱(Best Pop Collaboration With Vocals )"Redemption Song"Johnny Cash & Joe Strummer"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Ray Charles & Elton John"Here We Go Again"Ray Charles & Norah Jones"Something"Paul McCartney & Eric Clapton"Moon River"Stevie Wonder & Take 69.最佳流行乐器演奏(Best Pop Instrumental Performance )Chasing ShadowsHerb Alpert, Russ Freeman, James Genus, Gene Lake And Jason MilesTrack from: Maximum Grooves: Coast To Coast (Various Artists)[Telarc] Take You OutGeorge BensonTrack from: Irreplaceable[GRP] 11th CommandmentBen HarperTrack from: There Will Be A Light[Virgin Records] Song FBruce HornsbyTrack from: Halcyon Days[Columbia Records] Rat Pack BoogieBrian SetzerTrack from: Nitro Burnin' Funny Daddy[Surfdog Records] 10.最佳乐器演奏专辑(Best Pop Instrumental Album)PureBoney James[Warner Bros.] SaxophonicDave Koz[Capitol Records] Forever, For Always, For LutherVarious ArtistsBud Harner & Rex Rideout, producers[GRP] Henry Mancini: Pink GuitarVarious ArtistsJames Jensen, producer[Solid Air Records] EP 2003: Music For The Epicurean HarkenerMason Williams[Skookum Records] 11.最佳流行演唱专辑(Best Pop Vocal Album )《Genius Loves Company》Ray Charles & Various Artists[Concord Records] 《Feels Like Home》
爵士乐简史[入门必看] 爵士乐简史[入门必看] 连载-《爵士音乐简史》 有些朋友已经喜欢上了这种音乐,但是还不知道其为何物?有些朋友已经知道了他是什么,但是还想深入了解,跟着我一起来看这本书吧。你也许会爱上JAZZ! 作者介绍 Dan Morgenstern是《Down Beat》和《Motronome》两份杂志的主编,现为Rutger大学Newark分校的爵士乐研究所主任。该研究所致力于从各方面保存及促进爵士乐。Dan曾为大量的爵士乐唱片封套撰写说明,为此他已获得了四座葛莱美奖。他还著有大量爵士乐专著。作为一个爵士乐界广受尊敬的作家及评论家,Dan的写作及对爵士乐的热情为不少爵士乐迷所仰慕。 □ 作者:Dan Morgenstern 著 孙仲旭 译 爵士乐概述 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名叫爵士乐,具有显著美国特色的音乐从默默无闻、起源于民间的音乐发展成为美国本土产生的最有份量的艺术种类。如今在全世界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聆听和演奏它,爵士乐以多种形式呈现出繁荣景象,从根源布鲁斯、拉格泰姆(Ragtime),经过新奥尔良爵士乐到Dixieland爵士乐、摇摆乐、主流爵士、比波普、现代爵士到自由爵士及电子爵士。令人惊异的不是爵士乐以如此众多的形式出现,而在于其每一种形式都相当重要,都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及独具的魅力而流传至今。如果要欣赏各种爵士乐,体会个中种种乐趣,就不能不需要拥有开放的态度,兼容并听。 寻根溯源 爵士乐由民歌发展而来,有多种源头,不易仔细考证。但它的根肯定是由黑人奴隶从非洲带来的。他们从各自的古老文化传统中撕裂开来,将民歌发展成为以歌曲讲故事的一种新的交流形式。美洲的黑人音乐保存了大量非洲特色,节奏特色明显,而且保留了集体即兴创作的特点。这种传统与新居住地的音乐一一大部分是声乐——结合起来,结果诞生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声音而是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形式。 最有名的非洲-美洲音乐是宗教性的。这些优美动人的歌曲白人也听,不过比乡村黑人教堂里演唱的这类歌曲多一分上流社会的味道。今天人们所知道的福音音乐(gospel music)更准确地说是反映了早期非洲裔美洲人的情感力量及旋律感,而不是对本世纪起初十年中著名的Fisk Jubilee Singers的音乐中宗教性的继承。 其它早期的音乐形式包括可以追溯到蓄奴制时代的做工歌曲、儿歌及舞曲,这些都成为重要的音乐遗产,特别要考虑到在当时的制度下,音乐活动受到相当严格的限制。 布鲁斯的诞生 在蓄奴制被废,黑人奴隶得到解放以后,非洲-美洲音乐的发展很快。军乐团所弃用的乐器加上新获得的迁徙自由形成了爵士乐的根底:铜管乐、舞曲、布鲁斯。 布鲁斯作为一种音乐形式看似简单,实际可以有几乎是无穷的变化,一直是任何一种爵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成功地保持了自身独立的存在。可以说如果没有布鲁斯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摇滚乐。简单说明一般布鲁斯的特点就是:它以每八或十二小节为一个乐段的音乐所组成,歌词紧密,它的"忧郁(蓝色)"特色产生的原因是将音阶中的"mi"音及"si"音降了半音。实际上,布鲁斯是作为与宗教音乐相对应的一种世俗音乐形式。 铜管乐队和拉格泰姆 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美国绝大多数南部城市内,都出现了黑人铜管乐队、舞曲乐队及音乐会乐队。与此同时,美国北部的黑人音乐倾向于欧陆风格。在该时期,拉格泰姆(Ragtime)开始形成。虽然拉格泰姆主要是在钢琴上弹奏,但是一些乐队也开始演奏它。拉格泰姆的黄金时代大约是在1898年到1908年,但它的时问跨度实际很大,影响绵延不绝。最近,它又被发掘出来,新的"拉格泰姆"特征是旋律迷人,大量使用切分音,但它的布鲁斯因素几乎荡然无存。拉格泰姆与早期爵士乐联系密切,但可以肯定的是拉格泰姆节奏较为稳定。 拉格泰姆最有名的作曲家是Scott Joplin(1868-1917)。其他有名的拉格泰姆大师包括James Scott、Louis Chauvink Eubie Blake(1883-1983)、Joseph Lamb等,其中后者虽然是白人,然而他完全吸收了这种音乐形式的内涵。
10张精华布鲁斯吉他唱片 10张精华布鲁斯吉他唱片King of the Delta Blues Singers - Robert Johnson 1961Delta布鲁斯歌曲之王Robert Johnson是一位站在布鲁斯吉他发展十字路口的人物。这张专辑发行于1961年,收录了Robert Johnson一生中最好的作品。他的吉他演奏既向人们展示了布鲁斯吉他发展之初的古老面貌,也预示了布鲁斯吉他音乐的未来。Johnson是一位伟大的布鲁斯吉他手,在他短暂的生命里(他死时27岁)所创造出来的独特风格和RIFF也同样是伟大的,专辑中的歌曲虽然录制于1936和37年,但在61年发行时Johnson具有生命力的布鲁斯乐句仍强烈地吸引和影响着当时新一代的吉他手们,包括Eric Clapton, Keith Richards, Jimmy Page, Jeff Beck, Johnny Winter, Mike Bloomfield, Duane Allman和 Billy Gibbons等,相信这张专辑对他们各自音乐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T-Bone Blues - T-Bone Walker 1959很难想象如果没有T-Bone Walker,电声布鲁斯会是什么样。T-Bone是一个伟大的自成流派音乐者,他的演奏中有简单的单音也有复杂的和弦。对布鲁斯音乐的超细微的理解使他能自如地控制音色,在歌曲中所弹奏的每个音都带有饱满的情感。这张"T-Bone Blues"发行于50年代中期,恰是他创作的最盛时期,T-Bone录制了很多首使他成为吉他传奇的歌曲,如"Why Not"、 "T-Bone Shuffle"、 "Mean Old World"、 "T-Bone Blues"还有那首有里程碑意义的歌曲"Call It Stormy Monday"。在Jerry Wexler等著名制作人的指导下,T-Bone将吉他音色录制的非常清晰,并具有激情。如果想通过聆听一张唱片而了解到电吉他布鲁斯的精华,"T-Bone Blues"就是首选。Ragtime Guitar's Foremost Fingerpicker - Blind Blake 1926Blind Blake的录音生涯很短暂,只有六年,然而从1926 到1932年间,Blake那复杂的Ragtime指弹技巧为西海岸的Piedmont布鲁斯风格奠定了基础。在这张精选唱片中,你能领略到Blake令人惊叹的的演奏。与当时其他的Delta布鲁斯吉他手的粗圹演奏相比,Blake的指弹riffs中的布鲁斯感觉更细腻、和谐,同时,他也是一个更好的演唱者。Blake在布鲁斯音乐历史上的地位很高,没有他,就不会有Blind Boy Fuller、Blind Willie McTell和Rev. Gary Davis等布鲁斯音乐家。Texas Flood - Stevie Ray Vaughan 1983Stevie Ray Vaughan录制的这张优秀的专辑"Texas Flood"获得人们承认的原因是:它发行于80年代初期,更加大力地推动了当时的布鲁斯复兴运动;另外,专辑中一些歌曲可称的上是布鲁斯音乐中的杰作,如"Pride and Joy"和"Lenny"等。这虽然是Stevie Ray Vaughan的首张专辑,却已经显示了他音乐生涯的颠峰状态。Live at the Regal - B.B. King 1965"Live at the Regal"可称的上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现场布鲁斯专辑,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布鲁斯专辑之一。几乎每个现代电声布鲁斯吉他手都要以这张专辑作为一个入门教材,它展示了B.B. King独特的推弦味道,以及他那种以极少的音来表达更多内容的能力。专辑录制于1964年,在芝加哥的Regal剧院,现场演出展现了B.B. King一流的演奏才能,最精彩的莫过于"Everyday I Have the Blues"和"Sweet Little Angel"等歌曲。Stone Crazy! - Buddy Guy 1979"Stone Crazy!"是一张优秀的,但未受到很大关注的布鲁斯吉他专辑。它录制于1979年,Buddy Guy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录制完成,它是最为法国Isabel唱片公司的"The Blues Giant"系列专辑之一发行的。虽然只有六首歌曲,但没一首都有着核爆炸音一般的布鲁斯的痛苦和力量,Guy说他的这股力量源引自Hendrix 和Guitar Slim。对某些纯布鲁斯论者来说,"Stone Crazy!"也许有些太重太摇滚了,但是没有人能否认Buddy Guy在这张专辑中显示出的吉他演奏才能。The Sky Is Crying - Elmore James 196?Elmore James不是第一位布鲁斯滑棒吉他演奏者,但他也许是最棒的一位。他吸取了箱琴滑棒演奏者Son House 和Robert Johnnson的精髓,发展出他自己的大音量、富有激情的音色,似乎要将他的电吉他体内的每一丝力量都榨出来。"The Sky Is Crying"这张专辑中最有份量的歌曲是"Dust My Broom",Elmore把他的标志性的开放弦吉他riff不断的循环,让你一听就永远也忘不了。专辑里的其他经典歌曲还有"Done Somebody Wrong" 、"It Hurts Me Too" 和"Shake Your Money Maker"等。Born Under a Bad Sign - Albert King 1967作为三个布鲁斯之"王"之一的Albert King,象B.B.和Freddy一样,极大的影响了电声布鲁斯吉他的发展进程。Mike Bloomfield、 Stevie Ray Vaughan、 Joe Louis Walker和 Robert Cray,从这些布鲁斯大师的演奏中你都能听到Albert的东西,从Jimi Hendrix 和 Eric Clapton的演奏中有更多受Albert影响的因素。这张"Born Under a Bad Sign"录制于1966到67年间,Albert King向人们证明了硬布鲁斯和灵魂乐(soul)两种音乐形式是可以象姐妹一样完美共存的,专辑中的"Crosscut Saw"、"The Hunter"和"Oh Pretty Woman"都显示了他的这种创造性的风格。。Muddy Waters - Muddy Waters 1990Muddy Waters具有很全面的素质:一副能够嘶哑咆哮的嗓子,为他的乐队挑选一流乐手的独特眼力,对美国黑人的布鲁斯历史的透彻理解,还有舞台上表现出的激情。另外,Muddy弹奏布鲁斯吉他也很有一套,他的风格不是那种大段的solo和精细的指弹技巧,他更喜欢用一些恰倒好处的、犀利的单音,以及灼热的滑棒lick。听过这套CD,你能了解到Muddy的音乐生涯,还能学到大量的有关布鲁斯吉他的东西。Just Pickin' - Freddy King 1986Freddy King完成了布鲁斯历史上的"王"三部曲。他的音乐比B.B.和Albert都要更流行化,更具摇滚主张,Freddy弹奏出的solo就象是一条流淌的河。作为一位布鲁斯器乐演奏大师,Freddy King所演奏的shuffle或慢布鲁斯,更象是沾染了布鲁斯味道的摇滚歌曲或流行小调。Eric Clapton是Freddy King这种音乐倡导的热忱追随者。这张专辑中的经典名曲有"Hide Away" 、"Sen-Sa-Shun"和"San Ho-Zay"等。
布鲁斯之王 布鲁斯之王 ——传奇人物B.B.KING 作者: 出处: 西安音乐台 作为一位BLUES王国的主宰,传奇人物 B.B.King 无疑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中最重要的电声吉他演奏大师。他一直有着无上的自信,能够从任何抒情诗中挤榨所有微妙的语感;他那独特的小颤音足以将他与后来人远远分开。同时,他亦是一位表现力丰富的超级歌手,善于使用不同的曲调演唱同一句歌词,而且经常变化唱法,颤声、假声或是真假声轮唱。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B.B.KING一直是位谦逊的superstar,而且永远面带笑容。 1925 年 9 月 16 日,King 生于密西西比三角洲的伊塔比纳(Itta Bena),原名 Riley B. King。父亲给他留下了一个有帝王之音的姓氏--King,但儿时的King却流离于母亲与祖母之间,生活艰辛。少年时代,和他的父母一样,King首先成了一个佃农,并在教堂学习唱诗。因为,King的母亲和外婆都是异常虔诚的信徒,King的演唱风格在教众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他日后那种充满力量的、魅力超凡的音色,而传教士用吉他作为伴奏乐器也使得还是佃农的King为之着迷。于是,不久以后,这个传教士便开始教King弹E、A、B三个和弦。 密西西比三角洲的佃农生活和教堂的音乐教育使King 沉浸于乡村音乐与福音音乐之中,他先后组建和参加了两三个福音演唱组,通常他们在教堂里演唱,但偶尔也会有机会在密西西比格林沃德(Green word)的WGRM广播电台做现场表演。在演唱的时候,Riley会加上一把吉他。不过,每逢星期六晚上,King都会在印地亚诺拉(Indianola)的街头玩布鲁斯。对他来说,布鲁斯音乐并不新鲜,他的表亲Bukka White就是孟菲斯有名的布鲁斯乐手,在他们还住在一个地方的时候,Bukka不时会来探望King。 1946年夏天,King第一次来到了孟菲斯,在那里的比利街(Beal Street)他找到了Bukka White,Bukka收留了他。在其后的10个月里,Bukka教了这个热忱的密西西比青年演奏布鲁斯的一些技巧。在孟菲斯,King的天才得到了发掘,他从与其他孟菲斯布鲁斯乐手的即兴合奏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而Bukka也将一切能使King成为一位成功布鲁斯乐手的东西都教给了他:从怎么样抱吉他到如何组织歌词。更重要的是,King从Bukka身上感受到一种对音乐的执着。缺了这一点,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B.B.King了。 回家后没过多久,King 就决定再次向孟菲斯出发--毕竟种植谷物的佃农生活和King的音乐天赋的确相差甚远。1948 年底,King重返孟菲斯,随即开始了他的职业音乐生涯。当时,孟菲斯有一家成立仅一年多的广播电台--WDIA memphis,这是美国南方第一家从员工到管理者都是黑人的无线电台,电台雇佣King做了节目主持人,每次他们给King十分钟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King可以弹吉他或唱任何东西,只要他能宣传一种新的汤料Pepticon。于是,凭着自己的独特音乐,King很快就成了有名的"Pepticon小子"。由于他大受欢迎,电台对他的节目更加用心,并把他当作DJ来包装。King在他的新节目"Sepia Swing Club(乌贼摇摆俱乐部)"中,播放黑人乐手的录音并接受听众的点播演奏吉他或演唱。作为一名DJ,他需要一个艺名,一开头叫"Beal Street Boy(比利街布鲁斯小子)",后来他改名为"Blues Boy King(布鲁斯小子·金)"。最后,这个名字被简缩为闻名于世的"B.B.King"。在WDIA当DJ的几年(1948年~1952年)里,King为Bullet Recording(子弹录音公司)和RMP录制了多支单曲,其中包括一首为妻子所做的"Miss Martha King"。 1950年圣诞节之后几天,B.B.King为RMP录制的第17首单曲《Three O'Clock Blues》(三点钟布鲁斯)打上了Billboard("公告牌"榜)的R&B(节奏与布鲁斯)唱片榜。1951年元旦过后,这首歌登上榜首并保持了15周之久。由此,B.B.King终于成为了全美公认的布鲁斯音乐家。然而这次成功却给King的婚姻带来了危机: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妻要么一同走上巡回演出的行程,要么分居两地。在巡回演出的途中,King收到了Masha在离婚协议上签字的消息。这虽然给了King一个打击,但却让他写出了《Woke Up this moming》(今早醒来)的灵感。这首歌是继《Three O'Clock Blues》之后的第二支大热门曲子。经过8年的婚姻生活,King与Masha终于在1952年宣布离婚。
布鲁斯(蓝调)及其发展 布鲁斯(蓝调)及其发展 布鲁斯是一种由在美国的非洲后裔创造的音乐流派,它与爵士乐同样成为产生于现代的少数几种新艺术形式之一。它同时也应该被看做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成形于1900年左右。由于布鲁斯音乐没有固定的规律,因此即使是那些未经严格训练的乐手、歌手也能很熟练的运用。这些人的表演常常能与听众间形成直接而微妙的沟通。那些获得解放的奴隶们边干活边哼唱,曲调大都是由他们的祖辈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歌词中也包含了对世事的嘲讽和朴实的幻想,这些歌词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对爱和摆脱束缚的渴求。 标准的布鲁斯音乐一般是12小节的结构,分为3行,每行4小节,歌词是两句相应的,第一句重复,每一句长约2-5小节,余下的4小节内容一般由表演者即兴发挥,有时演奏者会插入一段对白,但通常都是由伴奏的吉他或钢琴加入一些音乐语言。布鲁斯的这种格式在艺术家们的不断探索下产生了许多变体,如13小节的布鲁斯。 由于布鲁斯音乐与欧洲的许多传统音乐的习惯不同,因此为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所不齿。布鲁斯不是以大调或小调演奏,而是用“布鲁斯风格”进行表现,那些“不成音调”的布鲁斯音符在钢琴上是无法弹出的,它们被认为或多或少是从非洲音乐借鉴来的。 布鲁斯音乐第一次出版发行是在1972年《Dallas Blues》和汉迪的《Memphis Blues》,而BillBroonzy则认为在1890年他便创作了一些布鲁斯歌曲。第一张布鲁斯唱片是在1920年录制的 ,作者是Manmie Smith,在她那张不错的唱片中Perry Bradford演唱的《Crazy Blues》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于是一个崭新的唱片市场也从此被人们发现了。但是当时比较出名的大都是女布鲁斯艺人,如Manmie Smith、Clara Smith 、Trixie Smith 和Bessie Smith等。 布鲁斯音乐第一次出版发行是在1972年《Dallas Blues》和汉迪的《Memphis Blues》,而BillBroonzy则认为在1890年他便创作了一些布鲁斯歌曲。第一张布鲁斯唱片是在1920年录制的 ,作者是Manmie Smith,在她那张不错的唱片中Perry Bradford演唱的《Crazy Blues》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于是一个崭新的唱片市场也从此被人们发现了。但是当时比较出名的大都是女布鲁斯艺人,如Manmie Smith、Clara Smith 、Trixie Smith 和Bessie Smith等。 当时男性布鲁斯歌手由于出生在奴隶制下的家庭中,成年后又受到体制性种族歧视的影响,常常只能自弹自唱,由那些唱片公司派出的发掘人才的工作人员或研究人员在室外为他们录制。由于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因此常常是英年早逝。当时比较著名的歌手很多,如:Charley Patton 、JOHNSON ROBERT、 SonHouse、 Bukka White、 Tomm Johnson和 Blind Lemon Jefferson等人。之所以能够对战后10年中的流行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都是因为他们的歌曲被录成唱片保存了下来。Blind Boy Fuller、 Sonny Terry 、Brownie Mechee和Garry Davis所代表的是美国东南部的爵士乐的传统。钢琴伴奏的布鲁斯音乐在40年代风行一时,被称为Boogie Woogie 。一些其他乐派的布鲁斯明星造诣也很深,象Snooks Eaglin、 Mance Lipscomb 、 John Hurt等人都深受拉格泰姆散拍乐和其他风格的影响。 节奏与布鲁斯开始于40年代,同样受强节奏爵士乐和布鲁斯的影响,而后的摇滚乐则承袭了这种黑人流行/舞会音乐的衣钵。WATERS MUDDY最早出现在1941年的密西西比州,1943年流行于芝加哥城,同时乐手们为加强在城里嘈杂的小酒店里演出的效果而普遍使用麦克风、电吉他等手段,产生了城市布鲁斯音乐。此时著名的歌手有:DIXON WILLIE、 Little Waler、 Walter Horton、 COTTON JAMES 、Otis Rush、 HOWLIN WOLF、 Otis Spann、 J.B.Hitto、 Magic Sam 、Johnny Shines等人。他们在芝加哥同台演出,盛况空前,他们的风格深受20、30年代乡村布鲁斯音乐的影响。 60年代新一代摇滚乐队歌手们从他们战后的作品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这些乐队、歌手们频繁访问欧洲,再加上大量美国音乐唱片涌入西欧,为伦敦“ROLLING STONES”乐队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同时,城市布鲁斯对后来20年的音乐风格都有深远的影响。从50年代末起,以BUTTERFIELD PAUL、JOHN KOERNER、 John Hammond、 Dave Van Ronk等人为代表的美国白人音乐家们一直再致力于表现真正的布鲁斯风格。 在1965年,纽波特民歌音乐节上歌手们对DYLAN BOB大喝倒彩但对与其同台演出的巴特菲尔德电生乐队,却欣然接受,因为他们演奏的是布鲁斯音乐。乐队在Elektra唱片公司出版的唱片十分畅销,从此布鲁斯乐手们终于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例如60年代的Junior Wells、 Buddy Guy 、Jimmy Dawkins等乐队的唱片都大受欢迎,使芝加哥的盛况得以持续不衰。B.B.金40年代末出现在孟菲斯广播电台,多年从事黑人乐团巡回演出,是健在的布鲁斯音乐家中的最负盛名的。 虽然后来摇滚乐的流行结束了布鲁斯音乐的辉煌,80年代后的罗伯特、克雷的成功仍然使人们回忆起昔日的盛况。布鲁斯音乐的传人们分为两派,一派钟爱其传统黑人音乐的成分,另一派喜爱像Roy Buchanan、 Johnny Winter 、VAUGHAN STEVIE RAY等白人吉他手的音乐,但80年代中期以来这两股潮流逐渐融合。
美语中常见的缩略形式,也许对大家看懂RAP歌词有帮助 左边为标准形式,右边为缩略形式 and 'n are you ya because 'cause/cuz could have coulda could not have couldna did you didya don't know dunno give ne gimme going to gonna goodbye g'bye got to gotta had better betta have to hafta her 'er him 'im his 'is how did you how 'dya how do you howdya how does how's in front of infrontof -ing -in' is that s'that just jus' leave me leeme let me lemme of a/o' old ol' out of outta probably prob'ly should not have shoulena them 'm/'em to ta want to wanna what wud/whut what are you whachya waht did you whadya what do you what cha what does what's what is the what's a would not have wudn'a/wouldna you ya/y' why did you whyd'ya why do you why'dy'a
我来为大家解释为什么中国的rap不如美国的。(专业的语种翻译) 我来为大家解释为什么中国的rap不如美国的。(专业的语种翻译) 1.中国的语系与美国的截然不同,中国的升降音调只有4个,但是英语的发音却没有限制.再者,中国有明确的声母与韵母的组合,但美国却灵活的多.(因为人家是单词).综上所述,中文局限了说唱音乐多变的语调节奏. 2.在押韵方面,英语(美语,黑人英语)要比中文灵活的多.你可以将nigger和that与mothe*f**ker串起来而且十分顺耳,但中文的押韵较为僵硬.(不作解释,你念首李白的古诗就知道了) 3.亚洲人节奏感不如西方人(特别是黑人) 4.中国的歌手大多钱多阅历少,像eminem一样的童年很少.嘿......
AHD,D.J.和K.K都是不同的音标法. AHD,D.J.和K.K都是不同的音标法.AHD =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美国传统音标体系D.J. = 国际音标K.K. = 美语发音音标前者乃根据Daniel Jones编的英语发音字典 (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 1963),后者则是根据John S. Kenyon & Thomas A. Knott二氏的美语发音字典 (A Pronouncing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1956)。
100首经典英美流行下载地址 http://www.oumei.net/special/top100.htm
我是吧猪Rummy,在这个主题里面,我会经常写下一些我的音乐理念 谢谢您的光临
《欧美流行音乐指南》A GUIDE TO OCCIDENTAL POPULAR MUSIC 《欧美流行音乐指南》A GUIDE TO OCCIDENTAL POPULAR MUSIC 主编:王晓峰 章雷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序 言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是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欧美音乐的;在浩繁杂乱的欧美音乐中,你不知道该听什么;你总是希望能有谁来告诉你什么音乐可以听;你经常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煤体的介绍不由自主地选择了他们推荐的“产品”;你身边的朋友把某某的音乐说得天花乱坠,于是你也信以为真;很多时候你听到的音乐并不像别人说的或自己最初想象的那样;有时你不惜一切代价买下你喜欢的唱片;有一段时间你失去了判断音乐的标准;你突然发现,你真正喜欢的音乐在你唱片架上并不多......如果你有过这些经历,那么证明年是一个很投入的乐迷,同时也很盲目。你选择听欧美音乐,是因为它给你带来了快乐,而很少想过是你主动去选择还是被动去选择。同样是选择,主动与被动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就像一首歌里唱的一样:“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这是我们的选择。”这话说得多么海枯石烂、地老天荒,可听音乐和选择恋人是不同的,选择音乐除了“情投意合”之外,还有一些商业上的伎俩,迫使你“言听计从”。换句话说,如果你的恋人跟你耍这些花招的话,你觉得这样的选择还会瓷实吗?每个人都希望听到最哈的音乐,而在商业社会里,想听到最好的音乐已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独立主见除非你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否则你就无法摆脱商业的影响。在什么都可以当成商品来出售的社会里,你处处都得小心,音乐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独立的主见就显得非常重要。你要自己学会选择音乐,在各种圈套、噱头和花招的诱惑下,学会分辨。一张唱片上市了,在乐评人和吹鼓手的叫嚣下,很多人在没有听到之前就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好印象,当你听到之后,多少会产生一种错觉,“好象和他们说的差不多。”这时你说不定就中计了。当然这很难说就是你的错,现在有很多乐评人本身就失去了立场,在商业的制约下失去(确切地说是放弃)了独立的主见,成为被利用的附庸。另外,还有一些穿着乐评人外衣的吹鼓手四处鼓噪,制造三人成虎的家乡。多数情况下,你听到、看到的都是这些人玩弄的把戏。在一阵叫嚣之后,那张本该扔到垃圾堆里的唱片粉墨登场了,也爬上了你的唱片架。商业的力量已使人逐渐失去了审美情趣,审美变成了简单的商品流通,这是现代人的可悲之处。商业操纵者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你按照他们的意图步调一致。你最初还不不为所动,最后却也不得不说上一句:“皇帝的新装确实好看。”你的独立主见哪里去了?去买乐评人推荐的唱片了。那些乐评人哪里去了?去唱片公司领钱去了。唱片公司的人哪里去了?他们数你的钱去了。那么,什么是独立主见?简单地讲,就是不受外在因素影响去分析判断一件事情。对音乐的选择,独立主见很重要地体现在对它的审美上。现在的年轻人看上去都很独立、自主,个性都很强,但他们的审美、个性都很相似,原因就是这些所谓的个性并非来自自我意识的独立,而是来自商业化社会消费力量的影响。当个性都变得一样时,也便没了个性,更不用说独立主见了。所以,我们走过的是一个从没有个性到压抑个性,直到现在的相同个性的过程。从对音乐这一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文化的消费过程就能看出,知识一个逐渐放弃独立主见的时代。在积累中确立独立主见独立主见不是与生俱来的, 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后逐渐形成的。尤其是对欧美的流行音乐来说,由于我们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它的存在与发展,感受它的文化背景,很多时候仅仅感觉到的是它的表层想象而已。特别是流行音乐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脉络,各种风格、形式交错在一起,这种复杂,有时连西方人自己都搞不清楚,所以积累就显得十分重要。
New age 入门-----转贴自雷奥的音乐版 New age 入门-----转贴自雷奥的音乐版一.什么是New Age? 新纪元音乐作为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在欧美很受欢迎,美国Billboard专门有她的排行榜。但新纪元音乐在我国还不算流行,真正了解的人还不是很多。其实她就在我们的身边。电视,广播,广告中穿插的音乐,商店中的背景音乐有很多都是新纪元音乐,常听到的有Nicholas Gunn的笛声,Kevin Kern的钢琴等等。好听至极,有人说这是轻音乐我觉得也可以这么说,但她绝不是传统的轻音乐,和我们熟悉的曼陀凡尼,保尔莫利亚,詹姆斯拉斯特有着天壤之别。那她究竟是什么呢?今日我在“星岛日报”上摘下了以下这篇文章,或许您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什么是New Age音乐?这也许是阁下首先涌现的第一条问题。New Age音乐,好像连一个像样的官方的译名都欠奉。是新音乐?减压音乐?你的问题---我们找了两位有分量的代表尝试解答。首先“音乐殖民地”的总编袁智聪认为,New Age音乐早存在YUPPIES(优皮士)间的音乐种类,这个注重意境化及背景化的音乐,通常是YUPPIES一日辛劳后,回家静心享受的音乐类型。至于另一位吴湛铨先生,是专门发行NEW AGE音乐的唱片公司负责人,吴先生则觉得NEW AGE音乐范畴很广,有太空感觉,EASY LISTENING类别,以至营造大自然气氛。甚至最近那些与治疗健康并用的都被纳入范畴,党阁下以“好听”及“舒服”来形容这些音乐时,你可以知道其实你已进入了NEW AGE音乐的领域!普罗电视剧{烈火雄心},聊斋,甚至是不分日夜狂追的日剧,他么打都用上大堆NEW AGE音乐作背景音乐。还有些高级商场或时装店(如Joyce Bontique),亦借用New Age音乐的力量来营造舒适,恬静及和谐的环境气氛。当阁下的心神(MIND & SOUL)觉得恬静和平时,便是NEW AGE所引发的力量。 二.关于New Age: 60年代末期,德国一些音乐家将电子合成器音响的概念融入原音演奏或即兴表演方式,启迪了许多新进音乐家运用更多元的手法开拓新的领域。该时期的音乐己具备了New Age的发展雏形。到了70年代,在一群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New Age得以正名,他们把这种非流行、非古典、具实验性质的乐风取名为New Age,它指的是一种“划时代、新世纪的音乐”。90年代的今天,New Age音乐呈现出了更多样化的风貌。乐界已形成一股百家争鸣、各拥其妙的新势力。正因如此,New Age不只是一个单纯界定乐风区别的名词,而是象征着时代的演进、形而上精神内涵改良的世纪新风貌。 到底New Age要怎么去形容呢?就以古典音乐中的“四大要素”来归纳出New Age的特性吧! 1.节奏: New Age的节奏很多是存在于音乐自然的律动与音符的强弱之间。其实,大部分NewAge之所以要摒弃传统的节奏,是因为有了鼓、贝司与打击乐器,音乐的形态就会被限制死了,而New Age是自然而自由的,有着风一般的流线姿态。 2.旋律: New Age的旋律就与流行乐完全不同,其即兴演奏的味道很浓。聆乐者不仅很难记住旋律,而且更不知道旋律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终止。这也就是New Age音乐结构赋予大家极大想像空间的原因之-。 3.和声: New Age所用的和声大部分是相当和谐的,不协和音在New Age里使用甚少。这也是为何New Age听起来予人非常祥和之感的原因。 4.音色: New Age的音色是透明的、神秘的,充满朦胧氛围,老实说,听New Age听到深处时,最大的享受之一便是音色的变幻。 除了这音乐的四大要素之外,New Age最大的魅力就是赋予聆听者一个极大的想像空间,你可以不受形式限制,自由地在无限的想像空间中驰骋。 三.New Age的分类: 现在的New age主要有这样几种: 部落 (Techno Tribal) 精神音乐 (Spiritual) 太空音乐 (Space) 器乐独奏 (Solo Instrumental) 自助音乐 (Self-Help) 新古典 (New Classical) 电子新世纪 (New Age Electronic) 原声新世纪 (New Age Acoustic) 民族混合 (Ethnic Fushion) 现代器乐 (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气氛音乐 (Atmospheres) 新世纪音乐作是新世纪哲学的对应,它包容从现代轻松音乐一直到冥想型灵魂探索音乐。新世纪音乐采用电子乐器,包括西方与非西方的乐器,及偶尔的歌唱,创造缓和的旋律来适应现代生活快节奏。为寻求精神治疗和超越,新世纪音乐人时常借用非西方音乐的元素——就象新世纪哲学对非西方哲学的吸收一样。
BLUES 布鲁斯 摘自《欧美流行音乐指南》: BLUES 布鲁斯摘自《欧美流行音乐指南》: 一种由美国的非洲后裔创造的音乐流派,与爵士乐同样成为产生于现代的少数几种新艺术形式之一。它同时也应该被看做一种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成形于1900年左右。爵士乐从欧洲音乐借鉴的成分比较多一些,而布鲁斯音乐则较少成规,更易于为那些未经严格训练的乐手、歌手手驾驭。这些人的表演常常与听众间形成直接而微妙的沟通。那些获得解放的 奴隶们边干活边哼唱,曲调是祖辈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歌词饱含对世事的嘲讽和朴实的幻想,这些歌词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对爱和摆脱束缚的渴求。标准的布鲁斯音乐一般是12小节的结构,分为3行,每行4小节,歌词是两句对句,第一句重复,每一句长约2-5小节,余下的4小节内容一般由表演者即兴发挥,有时演奏者插入一段对白,但通常都是由伴奏的吉他或钢琴加入一些音乐语言。布鲁斯的这种格式在艺术家们的不断探索下产生了许多变体,如13小节的布鲁斯乐,W.C.汉迪(W.C.Handy)的《圣.路易斯布鲁斯》(St.Louis Blues)曾一度被认为布鲁斯音乐,但现在看来如此严格的区分实属没有必要。布鲁斯音乐与欧洲的很多音乐传统习惯不同,因此为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所不齿(书上还讲复调音乐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然而在非洲,这种音乐形式却已经存在了很多世纪)。布鲁斯不是以大调或小调演奏,而是用“布鲁斯风格”进行表现,那些“不成音调”的布鲁斯音符在钢琴上是无法弹出的,它们被认为或多或少是从非洲音乐借鉴来的。布鲁斯音乐第一次出版发行是在1912年《达拉斯布鲁斯》(Dallas Blues)和汉迪的《孟菲斯布鲁斯》(Memphis Blues),但比尔.布鲁恩齐(Bill Broonzy)认为早在1890年他便创作了一些布鲁斯歌曲。第1张布鲁斯唱片是在1920年录制的,作者是玛米.史密斯(Mamie Smith),在她那张不错的唱片中佩里.布拉德福德(Perry Bradford)演唱的《疯狂布鲁斯》(Crazy Blues)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一个崭新的唱片市场也从此被发现。当时比较出名的都是女布鲁斯艺人,如玛米.史密斯、克拉拉.史密斯(Clara Simith)、特里克西.史密斯(Trixie Smith)和贝西.史密斯(Bessie Smith)等。男性布鲁斯歌手由于出生在奴隶制下的家庭,成年后又受到体制性种族歧视的影响,常常只能自弹自唱,由那些唱片公司派出发掘人才的工作人员或研究人员在室外录制。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常常英年早逝。查利.帕顿(Charley Patton)、罗伯特.约翰逊(JOHNSON,ROBERT)、桑.豪斯(Son House)和布卡.怀特(Bukka White)口来自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带,汤米.约翰逊(Tommy Johnson)和瞎子莱蒙.杰弗逊(Blind Lemon Fefferson)等人之所以能够对战后10年中的流行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都是因为他们的歌曲被录成唱片保存了下来。瞎孩子福勒(Blind Boy Fuller)、桑尼.特里(Sonny Terry)和布朗尼.麦吉(Brownie McGhee)、加里.戴维斯(Garry Davis)所代表的是美国东南部皮德蒙特山麓高原爵士乐的传统。钢琴伴奏的布鲁斯音乐在40年代风行一时,被称为布吉伍吉(Boogie Woogie),孟菲斯.斯利姆( Memphis Slim)、罗斯福.赛克斯(Roosevelt Sykes)等一人兼做钢琴伴奏、作曲并亲自演唱,约翰.李.胡克(HOOKER,JOHN LEE)、莱特宁.霍普金斯(HOPKINS,LIGHTNIN)这些吉他手在其有生之年就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明星了。一些其他乐派的布鲁斯明星造诣也很深,像斯努克斯.伊格林(Snooks Eaglin)、曼斯.利普斯科姆(Mance Lipscomb)和密西西比的约翰.赫特(John Hurt)等人都深受拉格泰姆散拍乐和其他风格的影响。利奥里.卡尔(Leory Carr)不仅钢琴弹得好,演唱中充满30年代歌曲的醇和圆润,而且长于作词谱曲,他的作品城市风格浓郁,对以后黑人音乐有重大影响。30年代末在堪萨斯城中出现的以“康特.巴锡”乐队为代表的众多爵士乐队为当时爵士乐中流行的大乐队,强节奏风格中重新注入布鲁斯音乐的内容,因此,Bop爵士乐尽管表演复杂,还是保留了大量的布鲁斯风格。50、60年代,小型乐队演奏中以掺入布鲁斯旋律为时髦,著名唱片公司生产的唱片中一定会有布鲁斯的影子:布鲁斯音乐尽管不能算作爵士乐,但最出色的爵士乐中却总能听出它的旋律。
西方流行音乐史2——吧主倾情奉献 乡村音乐一、乡村音乐的诞生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它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乐,最早受到英国传统民谣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最早的乡村音乐是传统的山区音乐(Hillbilly Music),它的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与城市里的伤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带有较浓的乡土气息。山区音乐的歌词主要以家乡、失恋、流浪、宗教信仰为题材,演唱通常以独唱为主,有时也加入伴唱,伴奏乐器以提琴、班卓琴、吉他等(50年代中期以前,传统的乡村音乐乐队里没有鼓)为代表。演出场所主要在家里、教堂和乡村集市,有时也参加地区性巡回演出。它与大城市的文化生活相隔离,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状态。20世纪20年代,有些电台为了迎合农村听众的口味,开始播放山区音乐,如芝加哥的"民族谷仓舞"(National Barn Dance)节目(1924),纳什维尔的"老式大剧院"(Grand old Opry)节目(1925)等,很受欢迎。这种做法鼓励了山区音乐的乐师去电台录音,也激发了唱片公司去各地发现人才、录制唱片。从此,山区音乐开始汇入美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并涌现出最早的一批乡村歌手,如吉米·罗杰斯和"卡特家族"演唱组。吉米·罗杰斯(Jimmie Rodgers,1897~1933)融合了布鲁斯、白人山区歌谣(Yodels)以及民谣(Folk)等多种音乐风格,被认为是乡村音乐的开创者,并冠以"乡村音乐之王"的称号。他的歌唱从容、悠然,并且发展了一种独特的、真假声来回转换的山区民间唱法:"蓝色的约得尔唱法"(blue yodel)。虽然他一生饱受肺病的折磨,但是始终没有放弃过对乡村音乐的执著。从1929年,到1933年罗杰斯共录制了一百一十首歌曲,1933年5月26 日,在刚录完音的两天后正值盛年的吉米·罗杰斯因病情恶化而去世。"卡特家族"(The Carter family,由Alvin Carter,1891~1960,和他的妻子、弟媳妇三人组成)以一种安逸、谐和的曲风和着眼于家园、上帝和信仰等题材而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对于像"卡特家族"这样的艺人,演唱只是一种业余的谋生方式。但是在乡村音乐的初始阶段,他们的确为乡村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早期乡村音乐留下了宝贵的录音资料。二、西部摇摆20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东南部经济的不景气,使得唱片销量急剧下降,乡村音乐只能通过大量的广播节目而维持它的听众。此时出现了一种现象,原来的演唱组逐渐被个人演唱所替代。如罗伊·阿卡夫(Roy Acuff)、简尼·奥崔(Gene Autry)等人成了这时的焦点人物。在这种背景下,来自德克萨斯的鲍勃·韦尔斯(Bob Wills)在乡村音乐中融入了大量的西部牛仔歌曲(一种来自乡间的浪漫情歌)和摇摆乐的成分,创造了一种类似"大乐队"阵容的西部摇摆(Westen Swing)风格。1933年,鲍勃·韦尔斯将这种集合了舞蹈节奏、提琴音色、大乐队阵容、爵士唱法和架子鼓、失真吉它的新型风格成功地推向了市场,从而使其获得了"西部摇摆之王"的称号。三、 蓝草音乐20世纪40年代,在肯塔基州的山区还出现了乡村音乐的另一个分支,叫蓝草音乐(Bluegrass Music)。它在乡村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古老的玉米脱粒晚会上的班卓音乐和提琴音乐,以及南部山区的叙事歌曲等因素发展而成。蓝草音乐的演唱一般都是多声部的,除主旋律声部外,往往还在上方用假声叠置一个和声声部,有时还在主旋律下方加上一两个低音声部。它的伴奏乐器以班卓琴和提琴而独具特色,有时还采用曼陀林、低音提琴等民间乐器,传统乡村音乐没有架子鼓的特阋苍诶恫菀衾种械玫搅吮A簟@恫菀衾值乃俣纫话愣急冉峡欤糠种?60-330拍左右。蓝草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爵士乐的影响,常在器乐段落中出现比较华丽的即兴独奏。70年代,当其他乡村音乐普遍采用电声乐器时,他们仍采用传统乐器演奏。著名的蓝草音乐家和乐队有:比尔·蒙鲁(Bill Monroe,1911~ )领导的"蓝草男孩"(Bluegrass Boys)乐队、奥斯本兄弟(Osborne Brothers)、"约翰逊山脉男孩"(The Johnson Mountain Boys)、"纳什维尔蓝草乐队"(The Nashville Bluegrass Band)等。
西方流行音乐史1——吧主倾情奉献 爵士乐一、 爵士乐的起源爵士乐(Jazz)以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阶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它以布鲁斯和拉格泰姆为源头,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自从1917年第一张爵士唱片诞生以来,它便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爵士乐 、30 年代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40年代的比博普爵士、40 年代末的冷爵士、50年代的硬博普、60 年代的自由爵士、70 年代以后的摇滚爵士,而后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放克…… 一张张不同风格的爵士唱片汇成了一部爵士乐发展史。 1、 爵士乐的来源--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爵士乐是在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基础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乐成份,以小型管乐队的形式即兴演奏而逐渐形成的。布鲁斯(Blues)布鲁斯是南北战争后,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它的来源已无从考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它与黑人的种植园歌曲(劳动时集体合唱的无伴奏歌曲)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后来,由于种植园经济的衰落,黑奴逐渐变得自由,大多数成了独立的雇工,因此集体劳动歌曲失去了生存的环境。此时一种被称作"田间呼喊"的独唱形式代替了种植园歌曲,最原始的布鲁斯形式也因此而生了。后来黑人进了城市,把这种呼喊带到了城里,对所有的黑人音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原始的呼喊形式与早期的农村布鲁斯(Country blues)对比之下相差无几,都是在即兴演唱中形成的,每次演唱都不相同。不同之处仅仅在于"田间呼喊"是一种个人内心情感的释放,而农村布鲁斯一般都是歌手为商家推销产品时为吸引顾客而演唱的。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谋生方式竟然为布鲁斯的发展树立了模板。农村布鲁斯保留了"田间呼喊"中上升或下降的自然滑音特点,它的段落一般都是三句构成一段,但是没有固定的段数,可以即兴演唱很多段,它有时还经常采用班卓琴和吉他来进行伴奏。由于农村布鲁斯出现于20世纪以前,所以它的流传只能靠文字记载而没有录音资料(现存最早的布鲁斯录音资料产生于1920年)。进入20世纪20年代,最流行的布鲁斯是古典布鲁斯,与农村布鲁斯相比,它的演唱风格更加流行化。古典布鲁斯常常有作曲者参与,不完全靠歌手即兴演唱,它的曲式显得更加规整,经常由爵士乐队伴奏。这个时期女歌手占据了布鲁斯舞台,他们经常和爵士乐队一起演出,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最早的布鲁斯歌手"妈"·雷尼("Ma" Rainey,1886~1939)就是在这个时期确定了她的明星地位。30年代,当黑人为了谋生而涌向工业中心时,农村布鲁斯也随之走进了城市,从而形成了都市特点的城市布鲁斯。城市布鲁斯主要反映城市生活的感受,它的结构固定,4/4拍,12小节分成三句,每4小节为一句,第一、二句重复。伴奏可能是乐队,也有的用钢琴,伴奏和声趋于规范。曲式: A | A' | B |小节: 1 2 3 4 | 5 6 7 8 | 9 10 11 12 |和声: I--- | IV-I- | V- I- |如威廉·汉迪(W·C·Handy)于1912年发表的《孟菲斯布鲁斯》(Memphis Blues)的第一段(例1)。 这种12小节布鲁斯曲式为乐手和歌手的即兴发挥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在这样的结构框架中,布鲁斯以它独特的音阶和节奏特点让人一听便能分辨这就是布鲁斯。布鲁斯音阶是最能体现布鲁斯风格的特征之一,在自然大调音阶上增加降三音和降七音(例2)以此来体现出布鲁斯的忧伤成分。布鲁斯节奏以三连音为基础,然后作不断地变化(例3)。因此想演奏(或演唱)布鲁斯的乐手(或歌手)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三连音概念。布鲁斯历史上最著名的作曲家是威廉·汉迪(William Christopher Handy ,1873~1958),拥有"布鲁斯之父"的称号。他把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相结合,使原来只在黑人中流传的布鲁斯被不同阶层的听众所接受。他为布鲁斯的推广和流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60年,美国邮政部发行了他的纪念邮票,以表彰他对黑人音乐做出的巨大贡献。
美国的迷幻摇滚(六十年代) 美国的迷幻摇滚(六十年代) “嬉皮”运动与摇滚乐,特别是迷幻摇滚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它是一种颓废、堕落的反文化运动,尤其是对当时的毒品泛滥及性解放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只看到了“嬉 皮”运动的一个侧面。“嬉皮”运动实际是50年代“垮掉一代”的一 个变种延续。对于未经历过二战的新一代美国年轻人来说,他们不用 劳动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他们父辈辛苦一辈子所追求的“美国梦”, 他们有着漂亮的住宅、汽车、立体声音响、电视和足够的零花钱。但是,丰富的物质生活却带来了精神生活的空虚。许多人在失望之余,去追求一种比目前生活方式更美好的东西,以充实精神世界。他们主张仁爱、反对暴力、提倡和平主义、利他主义。早期的“嬉皮士”是一些很有素养和理想的青年。决非人们想当然的那些肮脏邋遢、衣衫褴褛、吸毒癖、逃避现实和性变态的流氓。他们留长发、穿奇装异服,是为了排斥当时美国光洁整齐的形象。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对摇滚乐、而且对整个世界的文化形态及生活方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嬉皮”运动发展到后期,便背离初衷,向两派发展。一派是真正的理想主义,一派是纯粹的享乐主义。而后者的吸引力似乎更强烈一些。此时的“嬉皮主义”已变成了绝对的“自我中心主义”。这一点明显地可以在摇滚乐中得到例证:“甲壳虫”作为理想主义者,专门演唱一些关于爱情、和平与冥想的歌曲,而“滚石”和“大门”乐队则到处肆无忌惮地赞美性爱、毒品、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享乐主义。 “嬉皮”运动对摇滚乐的影响很大,反过来摇滚乐对“嬉皮”运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开始,嬉皮士们喜欢成群结队地坐在海滨和公园聊天、弹奏乐器、唱歌。这种集会叫“狂欢大集会”,而每位去那里的人都是促使这些集会成功的积极参加者。当集会的人群越来越多时,摇滚乐队便开始表演,但同时乐队的表演又起了喧宾夺主的作用。因为音乐的声音完全压倒了一切,整个集会的气氛便被摇滚乐队和他们的音乐所控制。终于,在加州阿尔塔蒙特的“滚石”演唱会上发生的一桩凶杀案给这种集会敲响了丧钟。当“滚石”演唱他们的经典作品<<同情魔鬼>>时,号称“地域天使”的摩托党徒在舞台前痛打并刺 死了一名听众。从此,“嬉皮”运动进入了尾声。 那些“嬉皮”运动的幸存者也摆脱了“嬉皮”的狂热,开始自我反省和思考。这种现象深深地影响了70年代摇滚乐,与60年代相比,70年代摇滚乐少了一份狂热的反叛和说教,多了一份颓废和思考。同时由于70年代复杂的社会背景(水门事件、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崩溃、中东战争、石油价格等等),造就了摇滚乐坛的异常繁荣。随着“嬉皮”运动的结束,迷幻摇滚也随之趋于破灭。美国迷幻摇滚集中在旧金山、洛杉矶地区,偏重于民谣/布鲁斯。
平面摇摆 平面摇摆----摇滚美术设计者与他们的作品【石家庄】李哲生 摇滚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美术则是视觉艺术,通常情况下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 摇滚唱片封套的设计为它们提供了最佳结合点,它们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诠释, 于是一门全新的、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就形成了,它就是摇滚美术。 摇滚美术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像摇滚乐一样,它有极强的个性。不同的音乐 可以使人对同一表象产生不同的联想,因此,唱片封套设计者们也有各自的艺术风格。 好的设计作品会给人以极大的冲击,它有助于听者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音乐所反 映的文化本质起着积极的互动。英国著名的设计师罗杰·迪恩就是因为看到美国摇滚乐 队Grateful Dead的专辑唱片“Aoxomoxoa”的封套后才下决心投入到这一事业中去的。 里克·格里芬设计的这一作品,用罗杰的话说就是“漂亮得几乎完美,神秘莫测的异国 情调,鲜明无比的另类文化特色,极其准确地表达了音乐所要表达的信息。” 唱片封套设计这一新艺术形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类流行乐奖也纷纷设立了 最佳唱片封套奖。下面所展示的这些作品无需更多的介绍,朋友们可以去找唱片来听, 以加深对其艺术内质的理解。 1.罗杰·迪恩 1944年出生于英格兰肯特郡,他曾在坎特伯雷艺术学院学习工业设计,1968年进入 皇家艺术学院。他的唱片封面及与之相关的作品体现了一种崭新的风格,自六十年代以 来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并由此建立国际声望。他的招贴画、书籍等作品销售数量 成千上万,从1975年起,他还举办了多次个人作品展,他还有自己非常成功的出版公司。 2.马丁·阿特金斯 1958年出生于英格兰哈德斯菲尔德,曾在哈利法克斯和布兰德福德艺术学院学习, 后主修绘画设计。1980年开始为一些非主流乐队设计封面,如“一定比率”乐队,“第 二十五部分”乐队和Joy Division乐队等。1981年,他为The Echo和The Bunnyman的专 辑《上面的天堂》 设计的封面获得《新音乐快讯》(NME)年度设计奖。八十年代,他 在英国一些主要的艺术院校讲学,并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城乡计划公司。他与英 国乐队Depeche Mode过从甚密,并为他们设计了一系列宣传画及唱片封套,包括获奖作 品, “A Broken Frame”的封面。近期他开始醉心于乐队MTV的导演拍摄工作,当然也 包括Depeche Mode的MTV。 3.克里斯托弗·奥斯托普察克 目前身为索尼音乐公司设计总监的克里斯托弗已投身音乐十多年,并已建立广泛的 声誉,他曾在麦克格雷--希尔出版公司、教育出版社、图钉录音公司、滚石杂志、展览 杂志等处工作,并在出版界获得三百多个奖项。4.斯蒂芬·阿维利尔 1950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在六十年代末从事广告业,但他对音乐与美术的结合有 着强烈的兴趣,1976年他成为“来自太空的辐射”乐队的创建人,乐队转移到伦敦后, 他独自留在了都柏林。不久一个大半成员是他邻居的乐队请求他的帮助,希望能请到他 为他们作美术设计,他为他们乐队起了一个名字并设计了第一张宣传画和封套,这个乐 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U2乐队,他们合作至今。 5.约翰·伯格 1961年加入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成为包装艺术指导。1969年成为艺术总监。1971年 升为CBS唱片公司副总裁。 他曾负责设计了五千多张唱片封套,并赢得了多次大奖,其 中包括四项葛莱美奖、NARAS最佳年度唱片封面及三枚金质奖章。
重金属分类 重金属分类ququBoogie Metal(流行金属): def leppard, Bon Jovi, Ratt, Mr. Big, Y&T ... Folk Metal(传统金属): Scorpions, Ozzy Osnourne, AC/DC, Aerosmith ... Glam Metal(华丽金属): Poison, Kiss, Motley Crue, Twisted Sister ... Art Rock/Metal(艺术摇滚): Deep Purple, King Crimson, King's X ... Alter. Metal(非主流金属): Kyuss, Ugly Kid Joe, Helmet, Young Gods ... Thrash Metal(激流金属): Metallica, Megadeth, Slayer, Anthrax ... Speed Metal(速度金属): Halloween, Gamma Ray, Excel, Nuclear Assault .Power Metal(强力金属): Pantera, Sepultura, Machine Head, Lost Souls .Hardcore Metal(硬核金属): Judas Preist, Fight, Prong ... Grindcore(??????): Napalm Death, Siege, Terrorizer, Bolt Thrower ... Death Metal(死亡金属): Death, Therion, Carcass, Entombed ... Doom Metal(厄运金属): Cathedral, My Dying Bride, Amorphis, Pyogenesis Black Metal(黑色金属): Venom, Possessed, Darkthrone, Samael ... Industy Metal(工业金属): Godflesh, Ministry, Scorn, OLD ... Progressive Metal(前卫金属): Savatage, Queensryche, Dream Theatre, Fat es Warning ... Gothic Metal(哥特金属): Paradise Lost, Nifilim, Tiamat, Kong ... Punk Metal(朋克金属): Guns'n'Roses, Fudge Tunnel, Floodgate, Therapy .
重金属 重金属 "我们在玩重金属,我们在听重金属,重金属在我们心中."这就是他们的拥有的一切。 和昙花一现的PUNK,ACID相比,重金属算得上是生命力较强的一个流派。它由硬摇滚演变而来.对重金属影响最深的是Led zepplin和Black Sabbath 从某种意义上讲,重金属是从英国起源的,但重金属中最优秀的一支乐队却是一支美国乐队-Metallica.重金属要表现的是愤怒,它是通过喧众取宠的方式来表现.从外形,音乐形式到内容,重金属都是千篇一律,披肩发,破裤子和皮夹克,外加一副装出来的生气的表情.朋克所表现的也有愤怒,所不同的是它们是通过自嘲来表现,他们外形奇特,短头发,一群十七八岁的孩子做着鬼脸. 重金属属于愤怒,孤独,敏感而又脆弱的人.他们都是善于无中生有,胡思乱想的人,对于那种随遇而安,适应能力强,思想健康的人是对重金属和朋克是没有要求的,对于一种情况或一件事,正常人也许不放在眼里,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却能使他们兴奋或悲哀.他们经常处于不平衡当中,于是摇滚乐就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给予他们"自信"和"平衡",他们就学会了这种处事哲学,遇到一件事,他们不是想着如何解决,如何去完成而是想着如何去逃避,然后想尽办法找到平衡.人们之所以喜欢一般流行音乐,是因为纯听觉上的好听或以共鸣为特点的感情宣泄,但对于重金属和朋克,已经绝不是宣泄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自信和一种处事态度. 你会经常听到重金属迷说:"xxx乐队太棒了!""xx真酷"重金属音乐及乐手是他们崇拜的偶象.而Punk却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骂金属,骂流行,骂别人也骂自己,没人能拦得住他们.有的重金属有技术,有旋律,有艺术性可言,而Punk除了混乱难听外一无所有. 当你有了一种找平衡的需求,而寻常的精神胜利又无法满足时,你就会需要重金属和朋克。摇滚乐就是这样的,它使幼稚的和度过幼稚时期而依然幼稚的人迷狂,使刚刚成熟的和处于幼稚阶段却已经成熟的人为之不屑一顾.它使愤怒的孩子们更加愤怒,使他们能够鼓足勇气去蔑视那些曾经和正在蔑视他们的人,重金属是他们的信仰,是他们唯一的寄托。当他们发现被骗时,他们就可悲而无悔地成熟了.
死亡金属 死亡金属 死亡金属是对我们艺术的一种探索。把无政府主义的野蛮和对现实生活的挫折感的科学的融合成一种声音的艺术就是死亡金属。一种概念、组合和反美学上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地下运动的意识形态。消极意义上建立起来的死亡金属他们通过探索超越现实的反未来派的虚无主义和机械唯我论的宿命的接受的价值,寻求一种能消除社会环境里的不良现象的办法。死亡金属提高了生命和选择权的地位,特别是后启示录时代选择死亡的的权利。 作为现实社会里无法无天的声音的极端,死亡金属是唯一能结合科学和情感,并在足够的深度上描述着种对抗的流派。当文明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无价值时,一种反抗不仅在价值观上而且在美学价值体系的诠释上展开,那就是死亡金属。这里特别推荐:Morbid Angel (恐怖天使)、Slayer(杀手)、Monstrosity(畸形)、Cryptopsy、Suffocation(窒息)、Therion、和Vader. 在人类的后启示录时代,我们都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当我们思维的机器被感性的界限所迷惑而由此导致的不忠实从某天起就一直没有改变。死亡金属用建筑学构架式的音乐,(这种音乐拿嗓音作为潜在的无政府主义但肯定生命的作品的动力元素),陈述了另一种形式的真实。死亡金属不是崇拜死亡的音乐,但它通过推翻全世界拿人性做抵押品的否认之墙,去克服并接受死亡。 对那些没有体验过死亡金属魅力的人来说,大部分死亡金属看起来是中奇怪的随意和暴力的金属音乐,重点在陈述死亡的过程、死亡、人类命运被操纵的残酷和狡诈的不诚实。然而死亡金属有它自己的学说,他们的歌词也有其专业理论。你可以去看看死亡金属风格和金属乐历史两页了解更多的关于死亡金属流派和他们从其他相关普通重金属里演变而来的历史。 无论他怎么发展,被作为是一群全球范围内的意见不和者的死亡金属仍稳稳地巩固了它的重要地位。和每代人一起,存在一种从我们的死亡的恐惧中惊醒的可能性,死亡金属一直处于这个别的流派无法达到的探索领域的前锋。伴随着它诗化的意识形态同结构主义但又无政府主义的音乐,死亡金属表现了核心价值的哲学在于动感而短暂,而不是基督教所宣扬的永久和关于宇宙目的论的不朽的幻想。死亡金属涉及生命的探索,那些欣赏死亡金属的人发现他们超越了死亡,象W.S Burroughs所写的那本“重金属惊雷”描述的那样,去撕裂任何的秩序,用一种混沌的次序去取代它。
只有六十年代音乐才是真正的摇滚乐 只有六十年代音乐才是真正的摇滚乐 六十年代的西方世界经历了本世纪最大的动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各种艺术形式空前繁荣,年青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叛逆精神,他们反对社会,反对家长,反对一切传统的东西。他们要打破所有束缚,所有常规,所有既有的事物。六十年代的青年再也无法找回他们的自信与平衡,悲观,绝望,自报自弃是这一时期的代名词 也就在这一时期涌现了无数才华横溢的乐队和歌手,正是他们改写了流行音乐史,树立起了“六十年代”这一光辉的里程碑。六十年代音乐最精华的部分是以“大门”,“感恩而死”,“地下丝绒”等为代表的“迷幻乐”(ACID),又称“酸摇滚”。ACID是当时的一种毒品,叫做“制幻剂”,当时的乐手大都服用它以让自己的感觉更加敏锐,这和现在的海洛因,大麻等在药效上有这很大的差别,换句话说就是药劲没有现在的大。但由于当时提纯技术落后,很多乐手都死于过量毒品,如JIM MORRISON,JIMI HENDRIX,JANIS JOPLIN等。在六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一位流行音乐史上谁也无法比拟的人物,那就是民谣歌手鲍伯·迪伦。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才是摇滚乐的缔造者,MEGEDEATH乐队主唱DAVE MASTAIN曾说过:如果说“猫王”解放了身体,迪伦解放了思想,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解放所有剩下的东西。这话第三句未免夸张,但前两句则正确指出了“猫王”和迪伦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差别。迪伦以歌词及淳朴的风格著称,在JOHN LENNON还在下等酒吧唱情歌时,迪伦就告诫他多唱些有意义的歌。总之,六十年代及将要来到的七十年代是流行音乐的巅峰时期,很多西方流行音乐评论家都曾说过:只有BIG BAND JAZZ才是真正的爵士乐;只有六十年代音乐才是真正的摇滚乐。
评两首有代表性的迷幻乐 无 题--评两首有代表性的迷幻乐 作者:朱巍 摇滚乐(广义)是一种很特殊的表达形式,它并没什么神秘,它也并不能怎么样,它不会使你更聪明,更富有,更有毅力,它只是为你提供一种看待事物哲学。如果你觉得你能用摇滚乐的表达方式找到精神上的胜利,那么你就会喜欢摇滚乐。如果你现在或者曾经喜欢 PUNK(朋克)或ACID(迷幻),并以之为精神支柱,你一定会产生许多的感受,这些感受也许会和作者或运动倡导者不谋而合,但更大的可能性是他们可以理解但从未产生过你的感觉,这就是摇滚乐所要达到的效果,它是一个由有限个创作动机组成的混合体。它可以激发你的灵感,你的潜在的感觉 。ACID中最具代表性的是“THE DOORS”的“LIGHT MY FIRE”和“THE GRATEFUL DEAD”的“THE OTHER ONE”。如果你对ACID没有认识,没有兴趣,那么你所听到的是两首冗长的,思路混乱的,每一种乐器都很糟,很幼稚的曲子,无论是键盘和吉它SOLO都没理由存活那么长时间,因而它不能使你产生激情,只能使你厌倦。 而事实上,一个ACID爱好者所感受到的却截然不同。就好比一个德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同时听中文,虽然他们所接收的客观听觉信息是一样的,但感受都完全不同。听前一首歌曲,ACID FUNS会感觉到其中有很多缺漏的地方,很多地方明显单调与不平衡,他们所作的是情不自禁地填补这些空白,缺陷,而不是去把录音机关掉。每一次“填补”都不会一样,因为那是你即兴发挥的,而这也正是作者的目的-他们只是提供了创作的动机,而剩下的东西就需要听众利用自己的想象去完成,不同的听众会根据自身情况任意地表达,发泄,可以把它想象成不同的东西。一个ACID吉它手绝不会去扒“LIGHT MY FIRE”,而只会利用“LIGHT MY FIRE”动机激发他自己的灵感去创作和“LIGHT MY FIRE”不同的,新的东西。 而那首“THE OTHER ONE”则是一首更优秀的作品。全曲长达18分钟,基本上是一些杂乱的音符,彼此联系很不紧密,甚至有前后脱节现象。事实上,它的每一个处理都那么惊人的巧妙,机智,就象一部优秀的侦探小说,其中提供的信息有些是真正的线索,而也有很多是混淆视线的,它们同样不可缺少。 “66-3566-3566-i5”是全曲的主题,也是作者的创作动机。如果作者就只一味地演奏它,那么它就会变得没有一点魅力,同时也难以满足作者的创作欲望,所以作者用17分半钟作为陪衬,使主题出现达到一种喷发的效果。主题在中前段出现,然后便是各种变奏曲,有的隐藏了后两小节,有的只表现后两小节,还有的是很游离主题的变奏,整个变奏部分即兴发挥的地方斑斑可见,作者根据主题即兴地发展了各种变奏,而最终回到了主题。作者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使主题忽隐忽现,你可以体会到一种压抑,一种压抑下产生的反思维的,自嘲的快感。直致最后,作者才彻底地,毫无保留地再现了主题。这首作品最动人的地方并不是主题,而是那些变奏,是作者为最大程度表现主题所作努力和作者的才华。
死亡金属的形成与发展 死亡金属的形成与发展 在本文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死亡金属这种音乐的表征: 1.这些乐队的演奏极其朴实,不象普通重金属乐队,在乐器上加许多效果器,或是用点弦、大小泛音等花哨指法。然而他们的音乐一听就是“金属”味,噪而重,从乐器到主唱的噪音都有噪音成分,而且配合巧妙,有种出人意料的效果,并将“金属乐”这个概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2.这些乐队很突出的一点就是鼓的节奏异常惊人,他们采用双面双槌脚鼓,双脚轮踩,其速度之快难以言表。第二是铙(CYMBOL)的运用,比一般的乐队快而频繁的多,声音刺耳。第三是鼓的运用似乎代替了普通金属中的吉他独奏,占比重很大。 3.主唱的噪音基本上用“吼”(低)和“嚎”(高)两种,而且大部分主唱用真嗓,而非靠麦克风或录音技术做出来的。4.反宗教意识非常明显,从乐队名到歌名,大量涉及宗教名词,晦涩难懂。内容多涉及死亡、虐待、精神错乱、人格分裂、道德危机等等。总体上反映人类社会的阴暗面,所以这种音乐本身也显得黑暗、丑陋,就象死尸散发着恶臭一样。 5.封面设计充满血淋淋的人体残片,或是人的肌肉神经解剖图,或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死人,或是恐怖电影中的恶魔形象,一看就让人不自在。 6.每个专辑都象流水一样,没有任何停顿喘气的机会,鼓手自始至终快速击打,贝司和吉他发出巨大刺耳的爆炸声,主唱的高低兽吼都让人感到无法忍受,这是对人类听觉系统的巨大考验(摧残),当你摘下耳机时,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7.没有性和毒品的成分。 “死亡金属”是一代人忧虑怒吼,表明了青少年们有些不对劲。不管你父母怎么讨厌它,这是进入金属暴力世界的最后一班火车。METALLICA乐队同死亡金属乐队相比,他们只是大型现场演出的上帝和流行歌星;SLAYER遇上比他更具虐待狂性质的同名乐队更算不上什么...当你听过死亡金属之后,你回感到世界上所有其他的音乐都是轻音乐。 六、七年前,重金属的商业化似乎注定要成为一种无思想、无方向的音乐,但是最近这几年,一些受朋克影响、突破速度极限的乐队(如METALLICA),成功地将说唱、疯克的重金属熔于一炉的 Faith No More 以及善于制造混乱的一群无赖 GUNS &ROSES 的出现成了摇滚舞台上的一种新实验。但是,Grindcore的出现改变了过去“死亡金属”的界限。 朋克音乐、核心音乐和“激流金属”是通向“死亡金属”天国的路标。“死亡金属”是一种极端得无法让人严肃对待的音乐。这是一种贱民演奏给贱民听的贱民音乐。它不仅用噪音、先锋古典音乐、爵士乐和噪音拼命地刮你已起茧的鼓膜,还用放大器把它们放大,用一种绞肉机般的力量怒吼出来。极端的时代导致极端的力量,它把侵略和精神错乱的概念用阴森的曲调吼出来,这是里根/布什时代“无望政策”的音轨和基督徒前千福年的幻觉。 这是一种在音乐途径上对敌意和觉悟充满阴影的追寻轨迹。“忧郁心境”(BLUE CHEER)、“黑色安息日”、“雷蒙斯”、“性手枪”、“摩托迷”(MOTORHEAD)和“黑旗”(BLACK FLAG)均为其向导。 这场革命最早是由一些先锋而又有暴力倾向的乐队开始的。“毒汁”乐队---英国“新浪潮重金属”的旁系私生子。在1981年的“欢迎下地狱”(WELCOME TO HELL)和1982年的《黑色金属》(BLACK Metal)专辑中,建立起这种极端不协调的噪音、龌龊、陈腐的金属和声和充满火药味的陈词滥调。就如“黑色金属”(BLACK Metal)唱的那样:“我们畅饮圣徒的呕吐物,与垂死的娼妓寻欢,我们吸吮野兽的血,拥有地狱之门的钥匙。”“没有任何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毒汁’要组建。”康拉德.兰特(CONRAD LANT)这位曾经是“毒汁”的贝司手兼主唱现已组建自己的“克洛诺斯神”(CRONOS)的乐手如是说:“我年轻时是个朋克,专听‘性手枪’、GBH和沙姆69(SHAME 69),那是我生命中最暴力的时期,剃光头,吸毒什么都干。当英国重金属的新浪潮开始时,我开始蓄发,但一段时期后,我发现这完全是一堆垃圾,我指的是‘铁女’(IRON MAIDEN)、‘撒克逊人’(SAXON)、‘萨普森’(SAMPSON)等乐队。我觉得该剃掉头发,重新变成朋克。
Radiohead Radiohead Radiohead是一支来自牛津的乐队。主唱Thom L .Yorke于1968年10月7号出生于阿伯丁。进入大学后,Thom和Colin产生了建立乐队的想法。从此以后,他的绝大多数空闲时间都是在隔音的排练室里度过的。随后。他俩加入了一个名为TNT的乐队。乐队在每个星期五排练,1987年,乐队不顾外界的阻止,在牛津郊区的一个小酒馆里进行了第一次演出,但演出并不很成功。 1992年,乐队录制了第一张小样,取名为《Manic Hedgehog 》并在牛津地区销售。同年,乐队改名为Radiohead,名称取材于 The Talkingheads 乐队的一首歌《Radio Head》。1992年3月,经过一个小制作人的制作,乐队的第一张EP发行,反响强烈。为了乐队的发展,乐队和当时的著名工作室 Boston-based 联系,制作人对乐队小样中的几首歌非常欣赏,其中包括《Creep》,制作人 Paul Q Kolderie甚至认为,乐队一定会成为第二个The Beatles 。1992年5月,乐队的第二张EP《The Drill 》发行。 1993年1月,乐队的第三张EP《Anyone Can Play Guitar》发行。很快,乐队的第一张专辑《Pablo Honey 》在1993年由EMI唱片公司发行,并引起轰动。单曲《Creep》在排行榜上排名第78位,专辑《Pablo Honey 》在全英排行榜上名列25名。随后,英国EMI唱片公司的国际部总裁Cue Carol Baxter经过和乐队的会面后,决定把乐队推向海外。单曲唱片在美国取得了好成绩,打进了Billboard 100,排名第34位。随后,乐队在美国进行了名为“POP IS DEAD”的巡演,此次活动得到了Duran Duran的大力支持。1993年九月,单曲《Creep》再版发行。1993年十月,《Pablo Honey 》在纽约赢得金唱片奖。在同年十一月,乐队开始了欧洲巡演。 1994年1月,乐队开始了第二张专辑的排练。乐队在5-6月,开始了世界巡演,包括:西班牙、德国、意大利、日本、香港、澳大利亚...9月,乐队推出EP《My Iron Lung 》为新专辑宣传。 1995年1月,乐队和Candyskins 及Supergrass两支乐队在牛津巡演。随后,乐队的第二张专辑《The Bends》发行,乐队的风格更趋向于成熟。Paul Q Kolderie把这张专辑定位于欧美风格之间,并希望《The Bends》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注意。而乐队成员Colin却认为这张专辑和第一张专辑风格一样,不同的只是乐队的巡演的经历。同时对这种生活,Colin又流露出厌烦的情绪。主唱Thom对外界对乐队的频频爆光也十分不满,并公开对表示对自己的歌曲被大多数人认同而感到不可理解。3月,EP《High and Dry》发行,并排名排行榜17位,同时,专辑《The Bends》排名第5名。直到这时,全部英国人的目光才注视到这支乐队身上。9月,乐队和美国乐队R.E.M开始迈阿密巡演。同月,乐队的单曲《Lucky》被收录到慈善专辑《Help》中,这是一张由非主流乐队和艺人组成的合辑,包括:The Stone Rose、Suede、Paul Weller、Orbital、Manic Street Preachers.... 所有收入捐赠给在波斯尼亚受战争残害的儿童。 1996年,乐队在巡演并美国发行了单曲唱片《High & Dry》、《Fake Plastic Trees》和一些“B-Side”歌曲,销量一般。 厌烦和悲观的情绪被带到了乐队的第三张专辑中。1997年5月,《Ok Computer》发行,出人意料的是这张专辑竟然在日本首发,第二天,专辑在西班牙发行。一直到6月,专辑才在全球上市。这张专辑并未引起很大反响,但在摇滚界内受到了好评。随后,乐队和Nigel Godrich 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Nigel Godrich 是为乐队制作《Lucky》和《Black Star》两首歌的制作人。同年,在《Ok Computer》发行前,乐队又一次前往美国进行巡演,和以往不同的是:乐队这次巡演是和当时正红的美国女艺人Alanis Morissette同时演出。爱尔兰乐队U2的成员Edge对乐队极为看好,但他认为,乐队想得到美国乐队的认同是不可能的。英国乐队和美国乐队完全是两码事,英国乐队The Stone Roses和Happy Mondays 都曾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1997年,乐队成员遭到了世界各国媒体潮水般的采访。在这期间,乐队的排练几乎少了又少。主唱Thom表示,非常欣赏歌手Elvis Costello, Scott Walker. P.J. Harvey。并认为乐队要出一张能和The Beatles的《 Day In The Life》媲美的经典专辑。 很多人认为,《Ok Computer》是一张Modern Rock 专辑,大制作人Nic Harcourt也持同样观点。(Nic Harcourt曾经为U2、R.E.M、Pearl Jam和Aerosmith制作过专辑)美国媒体认为,《Ok Computer》完全是一张奉承美国人的专辑,只有主唱Thom的神经质的演唱保持了英伦风格。 1998年,乐队发行了新EP《No Surprises》,4月,EP《Airbag/How am I Driving》 发行。同年11月,乐队得到了巴黎市政府的同意,在巴黎举办了演唱会。
THE DOORS(门) THE DOORS(门) 性爱、吸毒、摇滚……诗意,门乐队样样具有。 这是一个以洛杉矶乐队风格为本的乐队,或更为确切地说是以其的倡导者兼歌手吉姆’莫里森(JimMorrison)个人风格为本的乐队,象征并超越了六十年代摇滚乐魅力以及它所创设的文化氛围。以莫里森的艺术抱负为起点,门乐队把具有沉迷醉幻般热情的想象、性感的表演和诗歌般的浪漫夸张与键盘手戴.曼扎克(Day Manzarek)、吉他手罗比’克里格(Robbie Krieger)和鼓手约翰.登斯莫尔(John Densmore)精湛别具风格的演奏,以及极富挑逗性刺激的外包装贯通起来,成为商业上取得成就的法宝。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和七十年代早期,门乐队从他们的签名歌曲《燃起我的火》开始频频冲击排行榜。 乐队的音乐风格是对R&B、爵士乐以及夸张迷幻格滚乐风格稍加改革,同时它的台上台下的每一个方面都流淌着莫里森个性风采。一头飘逸的长发、黝黑的皮裤、富有魅力公认的性感外貌,他创造了一个摇滚偶像,也因此激励了无数的素昧平生的追随者模仿者。他的自我造型——具有诗人气质的格滚乐民谣歌手形象,成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第一位颓废女诗人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风格及其创作的基础。他性感的舞台形象和充满激情的歌声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INXS乐队的密歇尔’哈车斯(MichselHutchence)和九十年代波尔.詹姆(Pearl Jam)乐队的艾迪‘维德(EddieVed4er)奉为典范。 莫里森在与他年龄相仿的杰出偶像群中更是个性鲜明的摇滚偶像。他以创新和发展富有自己个性的音乐风格区别同时代的一群摇滚明星如吉米‘汉瑞克斯、詹尼斯,乔普林、米克’杰格(MiCk Jagger)以及其他类似的人。当他们的个人形象基本上淹没于他们创作的歌声中时——或者脱离于他们是摇滚歌手这一简单的事实时——莫里森却将摇滚作为一个树立自己形象的手段。 最终的结果是莫里森创设了一个超绝的凌驾于音乐之上的自身形象。在这种意义上,他为后来通过传媒而成为明星的麦当娜和普林斯等提供一个范例,他们的业绩和形象发展已超越了音乐本身而成为一种个人崇拜。 而莫里森个人来说这种形象是以性爱、吸毒和酗酒的生活模式浸润成型的。在舞台,他将自己置于放纵的极端。他不断地放浪形骸,摹拟各种性行为向一些谦谦官员和他的歌迷高喊一些淫诲挑逗的话。他曾因行为语言过分而被捕了好几次,但是这些与法律上的小纠纷却与他不流芳百世便遗臭万年的思想一致,即助长了他为自己设计的臭名昭著形象,从而提高知名度的行为。 然而,由于以上这些逆反的感觉削弱了他试图努力赢得的真实形象感,这使他经常看起来像一隔寓意深刻却通过某种方式掩盖了本来面目的一个顶尖格滚偶像的漫画。如在他史诗般的摇滚歌曲《末日》(The End)里,他神志昏迷地描绘了一个神经错乱青年的大段心灵独白,这个人最终不可自拔地杀害了自己的父母。这首歌收录在门乐队的首张专辑中,成为他抒情摇滚这一个性表现风格的奠基之作。在现实生活中,当他向新闻界诉说他父母已死所造成的氛围是似乎他犯下了同龄中青手一样的罪行时,他的父亲活的非常好(是美国海军官员)的事实,看起来不适合他自己欲望中达到的那种大众形象。 但是大多数其他方面,莫里森是好的—或者相当坏——如同他将要成为的一样。他过度的性渴求、吸毒、酗酒等生活方式成为摇滚传说中的基本构成要素。 莫里森试图荫蔽门乐队的其他成员,但作为这种反叛行为的结果,门乐队这个相当安分的音乐团体风格却倾向于接受他流行乐风格的影响。 该乐队由莫里森(1943年12月8 日生出佛罗里达州的麦尔伯恩)和曼扎克(1935年2月12日生于芝加哥)成立于1965年,[后者曾同他的兄弟里克(Bick)和吉姆(Jim)一同效力于里克和拉文斯(Rick and The Ravens)乐队]又招募了登斯莫尔(1945年12月1日生于洛杉矶)。在克里格(1946年1月8日生于洛杉矶)加盟乐队前,这3人已录制了一盘莫里森的歌曲示范带,他曾同登斯莫尔一块效力于幻觉制造者(The Psychedelic Rangers)乐队。
性手枪(Sex Pistols) 性手枪(Sex Pistols) 朋克是什么?仅仅是很容易被眼下一些无能之辈利用来大耍二五零的装饰品?朋克之父们在七十年代建立the Sex Pistols时本意并不是要给它的衍生代们提供漂亮借口的。他们付出的是毁灭的代价,造就的是完 善和纯粹的东西。 1972年,尚未成年的Steve Jones(史蒂夫·琼斯,吉他手)和Paul Cook(保罗·库克,鼓手)决定组成一 个乐队时,绝对没有意识到他们将要承担策动摇滚乐史上另一场革命的使命,尽管伦敦青年的视野早已因为 the Beatles和the Rolling Stones的成功而拓宽到世界范围,但成功的殿堂却没有现成的阶梯吉他手Stev e Jones和鼓手Paul Cook加上他们的一个同班同学便是the SexPistols乐队的前身Strand(河滨)乐队,而后 又有2个小伙子入伙儿,原因大不了是Strand乐队装备齐全。乐器由Steven Jones提供,实际上,它们全是 Jones偷来的.Steve Jones给一家商店做周末终点工。这里必须提到一个人,该商店的拥有者---Malcom Mc Laren(马尔科姆·麦克莱仁)一位满脑子反社会、反传统思想的商人。McLaren开的商店十分赚钱,但他的野心并不在商业上,他一直试图成为音乐制作人和乐队经纪人。他和他的店员Steve Jones因此也不是一般的 老板与雇员关系。Jones缠着McLaren为Strand寻找一块排练场地时,McLaren爽快地照办了。在这样一位老 板的诱导下,另一位店员Glen Matlock(格莱思·迈特罗克)也加入了摇滚行列,作了Strand乐队的贝司手。 目前首要问题是为Strand找一名歌手。McLaren早留意上来他商店的一位常客,并得知这位染绿发的少年叫 John Lydon(约翰·里顿)。Lydon用点唱机随着Alice Cooper演唱为乐队试音,很令人满意,几次彩排之后,McLaren已看出他正是乐队需要的.乐队人员已经就位,Malcom McLaren开始按他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塑造它, 主唱John Lydon牙齿不甚美观常被队友中的吉他手Steve Jones戏称为“烂牙”,McLaren遂为其取名为John ny Rotten(约翰尼.罗顿)Rotten意义为腐朽、烂掉的,McLaren以此来显示社会本身的病态和既成观念的腐 朽。他的总店名日“Sex”,店里出售的时装上曾有过一淫荡的标语“Sex Pistols”(性手枪)此刻被籍来做 队名。 Strand与the Sex Pistols相比的确未免太不够刺激。单纯翻唱一直是小乐队们的生存手段,但显然已不再符合雄心勃勃的the Sex Pistols的计划。 1975年,他们在伦敦圣马丁学院首次上演自己的作品,刚演了一小会儿,便被一位刻薄的家伙拔去了电源。这点小意思对一个准备以脸皮公开向社会挑战的乐队来说算不了什么。还是有不少地方愿意他们去演出,那次难堪的首场演出也确实没有阻止他们拥有自己逐渐扩大的乐迷群。Malcom McLaren眼力不差秋毫,他找到的正是几位反叛专家,倒不是为了回报McLaren投入的财力、物力、精力,the Sex Pistols的几位成员无需雕琢,本 身就是“热刺猥”型的人物。人类所处的社会永远都不是一个令大家都完全满意的社会,每个人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时都需要报怨、发牢骚。The Sex Pistols对社会的弊病无孔不入,并且,我敢说从始至终,还没 有人能超越the Sex Pistols攻击这些弊病的那种令人惊讶的技巧。他们咒骂堕胎,咒骂八小时工作制,咒 骂人类的互相欺骗,咒骂各种碍手碍脚的条条框框,咒骂凭空而来的坏情绪,甚至不放过对英国人来说最清 白的两个人——女王和自己。要表达诸如此类的激烈情绪,从埃尔维斯.普莱斯利和披头士那儿是不会受太 多启发的。形式为内容服务,他们形成了一种极为嘈杂粗陋的音乐,在此背景上歌者放开嗓门,与其说在唱,不如说是一顿叫骂。你也许怀疑它艺术上的魅力,但你丝毫不怀疑它很适合那种人皆有之的糟糕态度。它貌 似粗鄙,却能助你达到宣泄自己的目的。他们是风暴中的英雄?回答“是”还需要一些勇气。这种愤世妒俗 为主导的表演必然煽起人群的恶劣情绪,因此演出与暴力事件牵扯不断.在the 100俱乐部中的一场演出中一位女孩在疯狂的玻璃大会战中双目失明.演出经常中途被警察驱散.法国的Mont De Marson Punk音乐节慑于 他们的坏名声将其拒之门外。
"警察"乐队 (Police) "警察"乐队 (Police) 从70年代到80年代,在日益喧嚣的欧美流行乐坛上,“警察”乐队以其讲究旋律的慢摇滚风格,异军突起,受到依然缅怀“甲壳虫”光景乐迷们的拥戴。 “警察”乐队被看作是一支英国乐队,主要是因为乐队的台柱斯汀(Sting)是一个英国人。斯汀原名叫戈登.塞纳,1952年出生于英格兰一个工人家庭,上大学和朋友组织了一个爵士乐组合,常在公共酒馆演出。事有凑巧,另两个年轻的流行乐手科浦兰(Copeland)和帕多瓦尼(Padovani)不满于自己的乐队组合,正在到处寻找着合作者,他们一眼就看出,酒巴中听众的热情是冲着斯汀来的。尽管斯汀一开始对他们的建议不甚热心,因为他一心要在爵士乐方面出人头地,但是最终还是被说动,一个艺人乐队诞生了。为了给科浦兰在美国任高官的父亲开个玩笑,取了“警察”这个名字。1976年他们靠借贷出了第一张唱片,居然累计卖了一万多张。帕多瓦尼改换门庭后,乐队请来了老资格的吉它手安迪.萨默斯。 这其间,乐队内部关系融洽,气氛和谐,斯汀的创作决定了乐队的基调。在西德的演出中,斯汀推出了他的叙事民谣“Roxanne”,这明显与朋克摇滚不同,更软,更柔和,旋律更动听,广受欢迎。科浦兰当时正热衷于牙买加音乐,于是便将两者加以揉合出版了新唱片,其收益使他们有能力进行一次美国巡回演出。这次演出不太成功,评论界反应不强烈。1978年,他们又将“Roxanne”收入唱片出版,这一次评论界开始注意这支乐队的与众不同之处了。尽管BBC还禁播他们的歌曲,但这首歌还是在英美同时上榜。接下来的几年几乎是警察”乐队的巅峰期,1981年获得葛莱美奖。 1982年乐队消失了一年,成员们忙于处理个人事务,但是1983年复出时,依然一举上榜,尤其是《你的一颦一笑》(Every Breathe You Take)畅销不衰,是多年少见的盛况,再度获得葛莱美奖,证明了他们的雄厚实力和忠实,广泛的听众群。1986年,“警察”为大赦国际义演三场,按照斯汀的说法,他们用这种有意义的形式,向大家告别了!
“平克.弗洛伊德” (Pink Floyd) “平克.弗洛伊德” (Pink Floyd) “平克.弗洛伊德”演唱组从诞生起,就是一支有争议的摇滚乐队,爱之者称其代表了摇滚音乐的新潮流,恨之者抱怨说他们的音乐枯燥乏味。但是不管喜欢与否,他们的那 种摇滚,新型爵士,乡村音乐,布鲁斯以及电子音乐的混合风格,使人无法无动于衷。 这个乐队的成员都是英国人。作曲者和主歌手罗杰.沃特斯(Roger Waters),生于剑桥,60年代初赴伦敦学习建筑,同时仍然对音乐和电子技术怀有强烈的兴趣。在学校里这种爱好广泛的情况并不少见,志同道合者经常相聚;加上他们的朋友,一个活跃的离经叛道者西德.巴瑞特(Syd Barrett)的努 力,“平克.弗洛伊德”于1964年诞生了。当时伦敦的摇滚乐正是风起云涌之际,“平克.弗洛伊德”以其较重的旋律,富有“英国气息”的风格迅速拥有了一批乐迷。这使乐队能够在推出慢转唱片的同时,进行他们所热衷的音乐实验,改革了传统的舞台演出的音乐会的形式,起用360度立体声系统,让听众围绕乐队,这在当时是新鲜之举。他们向美国乐迷展示了这一新奇的形式,获得了良好的反应。 1973年,“平克.弗洛伊德”的一首《月亮的北面》(Dark Side Of The Moon)开始在《公告牌》中上榜,并历久不衰700多个星期,直到1988年(1987年获得金唱片奖)。从70年代到如今,乐队的受欢迎程度一直不错,评论家们承认这是一支有创意的组合。但有些方面却不尽人如意:1968年,巴瑞特因为药物瘾离开了乐队,吉默(Gilmour)接替了他,新的合作很成功,但到了80年代,乐队中不断有人进退交替,或许连谁有权使用“平克.弗洛伊德”这一名字,美国人现在也已经踌躇不定了。 1979年,“平克.弗洛伊德”的新专辑《墙》(The Wall)推出,其单曲《墙上的另一块砖》(Another Brick on The Wall)在美国单曲排行榜上连续夺得4周的冠军。1985年,罗杰.沃特斯由于和吉默意见不合离开了乐队,但“平克.弗洛伊德”并没有就此结束,1987年出版了专辑《瞬间的失误》( A Momentany Lapse of Reason),并开始了为期两周的世界巡回演出。 1990年7月,罗杰.沃特斯在德国柏林墙旧址,波茨坦举行的名为“墙”的世纪演唱会获得了巨大 的成功,许多著名的摇滚歌星前来助阵,使演唱会盛况空前。 附:平克.弗洛伊德历史 : 六十年代英国产生了不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乐队,我们已作过回忆的有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s、The Who、Yes乐队,而能与 The Beatles和The Rolling Stones乐队抗衡,并称三大乐队的就属今天要介绍的Pink Floyd乐队了。Pink Floyd与Yes 乐队都属于艺术摇滚,二者都对“太空摇滚(space rock)”做出了探索。但这不等于说它们是两支雷同或部分雷同的乐队,Pink Floyd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的特色为它投下了耀目的不朽的光环。Pink Floyd乐队的几位乐手:吉他手Syd Barrett(席德·波瑞特)、贝司手 Roger Waters(罗格·沃特斯)、鼓手Nick Mason(尼克·曼森)、键盘手Rick Wright (瑞克·瑞特)聚首在该乐队名下开始演出时,适逢1965年,天才青年、21岁的Syd Barrett掌握着这个年轻乐队的大部分职权(其余成员均不超于20岁),他能文能武,写歌、弹唱样样拿手。Pink Floyd这个队名是他将两位古老的布鲁斯艺人的名字Pink Anderson和Floyd Council结合起来组成的。起初,他们演奏那种司空见惯的节奏布鲁斯,在多如牛毛的乐队中间还显得相当平庸。 不过这种状况第二年即得到初步改观,Pink Floyd挖空心思在吉他和效果器上大作文章。尖叫的吉他经过效果器混响延时处理再经过放大器放大虽然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已为乐队招来一小批歌迷。更为可喜的是Syd Barrett写出了一系列让人易于接受的迷幻乐段,配上迷幻的吉他和神圣的风琴(有灵魂入天堂的作用)实践起来效果不俗。Syd Barrett词作笔锋犀利、曲式闲雅,其作品流露出诗人的敏感和孩子般的好奇心。
国外摇滚经典乐队回顾Blur Blur Heavy metal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90年代这些Heavy metal乐队似都只能将他们的辉煌历史追溯到80年代或者更远,人们不禁要问,Heavy metal真的消亡了吗?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很多,我不能象先知一样孤独地站苍野上对于将来的事作出一番预见,所能做的只能是回忆过去,以及对现状的不满,既然Heavy metal的革命性在90年代不再适合,那么维持现状无疑是自掘坟墓,改变是必然的,关键在于如何去改,在继1991年专辑Metallica推出后,沉寂5年后,又推出了Load专辑,这支以编典与旋律优美,表演健长的乐队似乎给了媒体操作的素材,人们难道可以以专辑的热销藉此来说明已经复苏等等没有真正事实依据的事,在Load14首歌我们并没有看到事实所能依靠的迹象,而事实上,挽救Heavy Metal并不是哪一支乐队所能完成,对于这些老Heavy Metal乐队来说,他们总是非常小心,决不敢冒然尝试,而另一些事实也说明复苏之事纯粹空穴来风,主唱兼吉它Jamcs Hetfield公开承认他们并不想去充当什么救世主,换句话说他们只注重专辑的热销。
国外摇滚经典乐队回顾AC/DC AC/DC 澳大利亚小组AC/DC实际上是用他们激进的,对质的音乐,狂野的舞台效果和摇滚的生活方式创立了hard rock。 AC/DC穿着私立学校的校服。 他们的阵容一直在改变,这引起了对乐队的形象和曲风的争论,先锋人物Bon Scott的悲剧性的死亡,业绩一直在改变的音乐风格。在过去的25年中,AC/DC成为世界顶尖摇滚乐队之一。到90年代末,小组的在全球已售出超过8千万张专辑。 AC/DC1973年底成立与悉尼。在1974年推出的首张专辑 High Voltage 是AC/DC 受到举国关注。在1976年推出的 TNT 巩固了他们在澳大利亚的地位。同时这张专辑也使他们赢得了第一批欧洲和美洲的歌迷。随后Dirty Deeds Done Dirt Cheap推出了。 随着1977年单曲 Let There Be Rock 的推出, AC/DC 开始了他们第一次美国巡回演出。他们充满活力的演出为他们带来了更多歌迷。在1978年推出了专辑 Powerage 。同样在1978年,他们推出了现场版的If You Want Blood (You've Got It) ,这张专辑使他们的歌迷大增。 凭借乐队频繁的巡回演出以及电台播放单曲 "Highway to Hell" ,AC/DC在1979年推出的专辑 "Highway to Hell" 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 这张专辑在美国登上了Top 20,在英国登上了Top 10。 就在这时,小组的核心人物 Bon Scot 死于饮酒过量。面对不幸,小组继续前进。前 Geordie 的主唱 Brian Johnson 在1980年加入进来并共同录制了专辑 Back in Black 。这张专辑在英国排名第一,在美国排名第三,并捧出金曲 "You Shook Me All Night Long" 。在1981年 AC/DC 带着他们的金曲 Those About to Rock-We Salute You 重新回来了! 随着1983年Top 10 金曲 Flick of the Switch 的推出, AC/DC 进入了困难时期.唱片销路不佳,小组因其 Religious Right在美国引起争议而受到抵制.在1990年,小组的The Razor's Edge使他们恢复了一些元气.这张专辑在美国登上了全美排行榜第二名,并获得格莱美奖最佳重金属摇滚的提名.1995年的专辑Ballbreaker登上美国排行榜的第四名,售出数百万张拷贝,这证明虽然历经20年,AC/DC仍然受到世界的欢迎. 在1997年11月,AC/DC推出了他们的第一个套曲(Box set).这是名为Bonfire的五碟CD,用来感谢最新的主唱 Bon Scott。 加盟唱片公司站点: AC/DC at Elektra Records
中国摇滚20年回顾专题:黑豹乐队 黑豹乐队 1987年组成乐队,1991 年初参加《深圳之春现代音乐》演唱会1991年首先在香港、台湾发表了初次问世的专辑《黑豹》〈Don'l Break My Hearl]、《无地自容》等曲目,成为华人青年热唱的名曲。黑豹乐队成为华人在世界上专辑销量最多的摇滚乐队。 李彤(吉它) 1964年11月28日生于北京乐队中心人物,多数作品出自李彤之手,中学时代开始学习吉它。带有感情色彩的弹奏方式及独特的味道、个性、是一个闻名中外的吉它手。 秦勇(主唱) 1968年7月13日生于北京,中国摇滚史上传奇人物之一,曾任《五月天》乐队、《一九八九》乐队的主唱,1994年加入黑豹。他那坦率的表现,强有力的歌唱力,为摇滚乐迷所倾倒。 王文杰(贝司) 1965年5月11日生于北京和李彤一样是黑豹乐队最早的成员,中学时代开始接触摇滚音乐,多年来对摇滚艺术的追求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贝司乐感,巧妙的结合FUNK的要素,奠基了黑豹音乐的节奏。 赵明义(鼓手) 1967年10月7日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市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有着高超的乐感,认识黑豹以后迷上摇滚乐,用他在军乐团所积累的超人节奏感及打奏技巧,铺垫了现在的黑豹音乐的节葳。他把握的每一首作品都有独到之处。 冯小波 (键盘) 1968年8月6日生于四川成都市中学毕业后,在《四川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来组建了《指南针》乐队的前身黑马乐队。音乐学院退学后,接触到JAZZ、FUSTION,来京后开始接触摇滚乐。1993年加入黑豹乐队,用他那音乐性强的键盘音色,使现在黑豹音乐的键盘音色大放异彩。 1987年 组成乐队 1991年 初参加《深圳之春现代音乐》演唱会 1991年 首先在香港、台湾发表了初次问世的专辑《黑豹》〈Don'l Break My Hearl]、《无地自容》等曲目,成为华人青年热唱的名曲。黑豹乐队成为华在世界上专辑销量最多的摇滚乐队。 1991年 参加在香港举行的[嘉士伯音乐节]演唱会。1992年12月 在中国大陆正式发行了首张专辑《 黑豹》。创下了150万盒的发行记录。 1993年 以“穿刺行动”为题的全国三十个大小城市的巡演,受到了数以百万计听众的倾慕。在中国大陆燃起“摇滚之火”。8月 第二张专辑《黑豹II-光芒之神》在中国大陆发行。 1994年 签约于日本JVC唱片公司Rolling Sound摇音场。6月 Rolling Sound摇音场重新对第二张专辑进行了混音及封面设计。并在日本、香港、台湾、大陆等亚洲地区,推出了世界版《黑豹II--光芒之神》引起世界上的重大反响。 1995年 在全国举行了30场以上的演唱会,同年夏季,成功地实现了西藏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摇滚乐演唱会。1996年2月 第三张专辑《无是无非》在亚洲同步发行。不满一个月就创下了45万的发行记录。3月 作为中国乐队第一次上日本的舞台,在东京举行了专场演唱会,引起日本音乐界的极大关注。3月 在香港棉花俱乐部举行专场演唱会。5月 在香港红勘体育馆与大陆、香港、台湾著名艺术家协手共同参加“我爱普通人”演唱会。8月 代表中国参加以日、中、韩、台著名艺术家为中心的,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相约在七百年前》为题的中央电视台、日本富士电视台、大韩民国文化放送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国际文化交流演唱会。 1、首张专辑《黑豹》1991年在香港、台湾发表。I st Album 专辑中的收录的歌曲有:无地自容、TAKE CARE、体会、别来纠缠我、靠近我 、DON'T BREAK MYHEART、脸谱、怕你为自己流泪、眼光里、别去糟蹋。 2、1993年8月第二张专辑《黑豹2-光芒之神》在大陆发行。94年6月Rolling Sound(摇音场)重新对此专辑进行混音及封面设计并在国内及亚洲地区发行。引起世界上的反响。2nd Album 专辑收录的歌曲有:光芒之神、同在一片天空下、我问、你就是你、美丽的天空没有悲伤、海市蜃楼、渴望的地方、我不想说、绿色劫难。 3、为纪念已故著名的台湾歌星邓丽君,日本JVC唱片公司96年推出了一张翻唱歌曲集《告别的摇滚》,黑豹乐队翻唱了其中的两首《爱的箴言》和《爱人》,此张专辑的推出在流行音乐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4、自1993年底黑豹推出了他们的第二张专辑以后,经过两年的调整与融合,1996年2月第三张专辑《无是无非》终于推出了。新主唱秦勇及键盘手冯小波的加盟使乐队的实力又有提高。乐队的创作技巧及整体配合越加成熟。黑豹乐队作为亚洲新音乐的先锋在国际舞台上已崭露头角并愈发受到关注。他们想为爱好中国音乐的朋友们认真地做一些事情,通过精良的,现代化的制作,使大家恢复对同胞的乐队,音乐人的信心,最终使中国人能拥有自己的世界级音乐家而自豪,勇猛的黑豹愿为此奋斗,再创辉煌!
中国摇滚20年回顾专题9:清醒乐队 清醒乐队 “清醒”乐队的前身成立于1988年,当时,现分任该乐队主 唱、吉他手之职的沈黎晖、于凯同在北京工艺美校就读,这两位 不同系别的学生在共同的爱好--音乐的感召之下成为好友并与其 它同学组成了乐队,但在当时,这支乐队的成员全部不会玩乐 器,他们组乐队最主要的目的是吸引女孩子的注意,据说当时的 于凯经常望着手中的约会计划书苦苦思索该去赴谁的约。 这支起点为零并以玩乐为前提的乐队在组建之初也曾尝试过去 COPY 国外乐队的作品,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和懒惰的习贯,他们很快便放弃了,转而直接创作自己的作品,在当时来说,这是一件艰难的工作,但这却为他们自我风格的形成提供了极佳的契机 在课后的教室中,他们通过即兴演奏的方式来将自己的灵感倾泄而出,尽管吉他永远重复着简 单的旋律;尽管贝司时常制造一些不和谐音;尽管鼓点敲得一蹋糊涂,但我们仍能从当时的录音中 听出非常有新意的创作动机,但这对工艺美校的老师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听的音乐,每当他们踏 上回家的校车时,总是皱着眉头望向五楼的窗口。 一年之后,他们在学校内的演出引起了轰动,在演出的大教室,由于人非常拥挤,演出前写满 粉笔字的黑板在演出结束后一个字都没有了。于凯跑回家,对他妈妈说:“我们成功了! “清醒”的组成和成长就象一个标准的摇滚故事,他们把校园中一同的 梦想变成了现实。96年开始录制的首张专辑《好极了?!》97年11月正式发 行。 沈黎晖说:“我们刚刚开始!” 《好极了!?》是“清醒”的首张专辑,它记录了 这支乐队成长的历史。现在,他们已不关心千篇一律的 报怨和不负责任的叫嚷,他们提出问题并尝试改变。A.01.好极了!?02.记忆散落了,没有声音03.永远的一天(LUCIA) 04.十月05.黑夜在跳动B.01.嘿,我爱你! 02.收音机人 03.旋转的房子 04.口香糖生活 05.走着入睡
中国摇滚20年回顾专题8:麦田守望者 麦田守望者 “麦田守望者”是北京新一代摇滚群体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乐队。乐队成员普遍受英国音乐影响,因此其音乐具有英式摇滚的特 征,特别是继承了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的punk/New Wave音乐的传统,并与同期在英国新兴的Bripop音乐有很优美的旋律,作品短而精巧,不过渲染吉它solo,要求各样乐器和人声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自主而均衡地发挥。音乐的多样化使“麦田”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可听性。从180余拍的Hard Core,到低迷回旋的Hew Wave;从激越的老式Punk,到幽婉、抒情的Ballad,“麦田守望者”从音乐展现出一个朴素、含蓄的英式音乐元素为背景的,自由而轻松地激扬北京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情感的音乐空间。 这是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名字:麦田守望者。这名字的灵感来自于他们大家都喜欢的美国作家赛林格的同名畅销小说(《Catcher in the Rye》)。大家知道,这本书是美国六十年代非主流文化的先声。麦田,在书中被用来象征少年人的欢乐园,可隐藏、可嬉戏、可贴紧大地、可沐浴阳光。对一个热爱捣蛋的少年来说,成长的过程是烦恼的。因此,麦田里面要一个守望者,它能看护着,以防其跌落深渊。这种少年稚气,正是北京新生代摇滚组合 —— 麦田守望者的真实写照。 “麦田守望者”组队于1994年10月,队员均为理工科的大学(毕业)生,其中三人来自同一高校,相同的教育背景使队员具有相似的观念认知和表达方式,继而在音乐上得以团结一致。 同时,乐队对摇滚音乐的理解则趋向、朴实、含蓄,所以乐队在成立伊始便拒绝了Heavy Metal和 Grunge,确定了英式摇滚的方向。其间适逢英国New Wave of New Wave运动的爆发,乐队获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充足的信心。 这种由生活态度、个体性格和教育背景带来的新的文化观念使“麦田 守望者”具有了独特的精神风貌;充满学生朝气的、健康的形象、自由的、乐观的、热爱生活的态 度和理智的、善于思考的探索精神。 而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的摇滚音乐圈是明显地欠缺一种动力,一种不同的思维。他们将带着你一边在绿野中徜徉,一边聆听他们呤唱着的希望。 自组队以来,“麦田守望者”凭借自身的音乐感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迅速提高。同时乐队在数次大型演出中亮相,获得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并且乐队受到在京外籍人士的喜爱,应邀长期在 Poacher Inn/英国酒吧演出,被观众称为“Punchiest band in town”。迄今,各地的许多音乐人士都听了乐队的作品,并对“麦田”给予肯定甚 至热情地赞扬,特别地称“麦田守望者”,超越了技术和形象。 作为一支年轻的乐队,“麦田守望者”没有从形式到内容的一切束缚,他们勇于尝试自己感兴趣的各种音乐表现手法,并且保持着难得的原始而生动的活力和激情。“麦田守望者”所自我塑造的真实和热情,他们的音乐观念和实践,在北京的新音乐园里是一个新开端,正如一些圈中人士所评,“麦田守望者”是一支有希望的乐队。
中国摇滚20年回顾专题6:窦 唯 窦 唯 窦唯出生于1969年10月,对摇滚的追求是从中学开始的。1988年,窦唯加入了黑豹乐队作主唱,那时的黑豹正处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流行摇滚风格的专辑一经发行便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在“黑豹”,窦唯的才能首次得到充分的展示。 但流行摇滚到底不是窦唯的理想。91年10月,窦唯离开了“黑豹”并组建了“做梦乐队”。在那里他创作了那首《希望之光》(收录于《摇滚北京I》)。音乐极具哥特乐的色彩,很出色。但他们的这次合作又没有长久。 92年,窦唯离开了“做梦”。在《黑梦》专辑中,作品几乎都是在“做梦”时做的。从这张专辑中,我们可以对他这一时期有所了解。《黑梦》确实让人感到一种真实的漆黑色彩。 此后,窦唯继续发展,走入更深的梦中。《艳阳天》是一张让人一听就浑身暖意、舒服之极的专辑。其音乐婉转深沉,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个性。 现实中做不到的,都让梦去完成 窦唯在1992年离开了他所参加的第一个乐队,当时这个乐队的知名度正在快速攀升,他却放弃了看似成功的捷径,决定重新开始。经过了与另一乐队的短暂合作,就在新的音乐理念逐渐清晰时,再度挥别好友们,独立背负起自己对音乐的执着,走上一条孤单的创作之路。 最新专辑[黑梦]中的歌曲,大部份于此时成型;和他早期在乐队中的作品,有极大的差别,减少了浪漫欢娱的感觉却强化了他对生活品质的呈现。就像许多活在这个时代的年青人一样,生命中充斥的迷惑与难题,都借由[梦]的形式释放出来。他以比较具实验性的技法,把所有的歌曲与音效连结在一起,像是重新组合了生活中的片段梦境,强化了听觉上的幻觉感受。每一首歌都像是从梦中传来,让你看不清楚,却知道有许多光线和颜色在变化;每一记鼓声都来自心脏的正后方,你不只听到心跳,也听得见它的残响。这种强烈的“非现实”特性,就是他这张专辑的创作基调,以一种年轻生命特有的敏锐感受,把自己体会的世界,直接呈现出来,有许多与时代既存的音乐类型极为不同的新异色彩,极具开创性!
中国摇滚20年回顾专题1:中国摇滚 中国摇滚 面对十几年辉煌、坎坷的中国摇滚史,我们不仅仅有感动和激情,还有更多的思考和困惑。我们现在不是做不出好的音乐,而是这些能做出好的音乐的乐队或个人都只能昙花一现,他们成功后也迅速被商业化所侵害,至今还未有人百毒不侵,一种可悲也是一种无奈! 我们在这里介绍新近出现的优秀乐队或个人和新近推出的优秀专辑。当然,在这里还有过去十几年中优秀乐队或个人和优秀专辑的介绍,一些很旧但很优秀的东西。音乐与衣服不同,它实在难以用新旧来划分。 我们希望大家能真真体会到摇滚文化卓绝的感召力和内涵,也希望国内能出现象 Sex Pistols、The Doors、Metallica、Nirvana 一个时代的代表,能出现象 Aerosmith、The Rolling Stone 这样的常青树,能出现象 Ash、Silverchair 这样优秀的生力军,更希望能出现象 Patti Smith、Janis Joplin、PJ Harvey、Hole、Babes In Toyland 这样优秀的女子乐队或歌手。 中国摇滚乐队简介崔健 中国摇滚第一人 许巍 歌中充满了在面对生活和社会压力之时依然怀有的对音乐的梦想和追求 张楚 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寂寞的歌手,因为他从小四处飘泊流浪,有人说听他的歌特别感伤,因为歌声浑厚苍茫 郑钧 BILLBOARD"连续两期刊登郑钧的巨幅照片和专栏介绍文章,使郑钧成为中国登上BILLBOARD的首位歌星 窦唯 现实中做不到的,都让梦去完成 苍蝇乐队 北京媒体则道他们是在北京地下摇滚圈窜升很快,称得上是知名度最快 麦田守望者 乐队成员普遍受英国音乐影响,因此其音乐具有英式摇滚的特征,特别是继承了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的punk/New Wave音乐的传统 清醒乐队 直接创作自己的作品,这是一件艰难的工作,但这却为他们自我风格的形成提供了极佳的契机 唐朝乐队 唐朝可能是中国最杰出的摇滚乐队 零点乐队 一个将被载入中国流行音乐史册的名字:零点鲍家街43号乐队 我们还不能预言他们将是最好的,但这个声音,我们确实期待已久 黑豹乐队 黑豹乐队成为华在世界上专辑销量最多的摇滚乐队 新裤子乐队 他们对生活的达观态度用向往恋爱做为途径来表达
音乐的百年回响 音乐的百年回响作者:庄永平 一叩响本世纪近代音乐之门 (一)世纪之初上海地区音乐现状 自上世纪中叶上海成为我国主要通商口岸之后,随着外国商品大潮的汹涌拍岸,外国文化也长驱直入涌进上海。其实,早在近代上海开埠以前,徐家汇地区,由明末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之首的徐光启而得名。而后,徐家汇天主教堂成为江南一带天主教传教中心。又如建于董家渡的天主教堂,其内管风琴的音管,居然随乡入俗改用金属制为竹制,可见外国宗教文化渗入之一斑,也堪称世界一绝。至于教会学校,从最早1839年法国天主教设立的漕宝路读经班起,怀恩、培雅、度恩、文纪、裨文、圣芳济等学堂,以至后来集中了我国最多的外国教会学校,著名的有徐汇公学、中西书院、格致书院、圣约翰大学,等等。而更重要的是,西洋宗教传播是以其音乐为先的,因此,宗教音乐就成为我国人民首先接触到的西洋音乐。学校里除演唱宗教歌曲之外,已组织有少数西乐队形式。如徐汇公学西乐队曾演奏过海顿的交响曲,这是欧洲音乐大师作品在中国演奏的最早记录。当时基督教在上海的重要文化机构“广学会”,也大量印刷出版宗教音乐歌谱。西洋教堂和学校的种种活动,为我国引进西洋音乐之先导,以后我国西洋音乐的实质性启动,正是从上海的新式学校中开始的。 除了宗教音乐之外,至本世纪初,西洋音乐已开始渗入到社会的各方面:出现了一些西洋铜管乐队;出现了外国琴行;发行了涉及西洋音乐的书籍、画报等,更有不少西方音乐家来沪表演。如早在上海开埠前后,英军入侵上海时,就有军乐队随军奏乐;后英国商人已在上海开设了“谋得利”琴行;上世纪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在淞沪组建一支15人的军乐队,可以说是由中国人自己组建并演奏的最早军乐队。全国著名的15个军乐队中,上海已占有6个。而上海租界上成立的“公共乐队”几经发展,后成为有影响的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至于报刊媒体上记载的近代西洋音乐的活动,更是不胜枚举。如徐柯《清稗类钞》所载的“美国女子擅风琴者至沪表演”;法国海军军官亨利·絮贝尔日记中提到的,在荷兰驻沪总领事夫人的沙龙里欣赏欧洲古典音乐等。当时《申报》上常载有“八音筒奏中外名乐”、“洋枪小队试春操……吹笳鸣鼓马萧萧”、“西人赌赛足力……并有兵船乐手吹笙击鼓以助”等描写西洋军乐队的演奏。又有“英女士惹尼嘉士,擅拉胡琴(小提琴)试奏”;“往英国戏院观外国戏(歌剧)”,以及“意大利洋行告白的乐器广告”等。那时随《申报》附送的《点石斋画报》,也经常涉及到一些与西乐有关的内容。如《卖野人头》、《西戏重来》、《履新盛仪》、《西乐迎神》,等等。 在另一方面,上海地区的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由于上海城镇的急速发展和西洋音乐的渗入,已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一是城市化使以前包括音乐在内的小农经济文化,不得不变革以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二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发展已停止不前,更不能适应上海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的需要。总之,至本世纪初,可以说上海率先在全国中,积聚了西洋音乐引进和民间音乐改革的巨大能量,从而带头叩响了我国近代音乐之门。 (二)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兴起 本世纪初,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也已成为时代思潮的主流。随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和民主思想的迅速传播,新式学堂普遍建立,出国留学形成风气,学习西方蔚成潮流。而最早主张在学校中设唱歌课的是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康有为,他在1898年上书光绪皇帝奏折中,已建议在课程中包括“歌乐”一科。而另一主要人物梁启超就曾明确地提出:“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饮冰室诗话》),并认为唱歌为学校中不可缺者。1898年10月,梁启超流亡日本,翌年8月与他人共设大同学校时,已组织有“大同音乐会”。由于新式学堂开设乐歌课,学校唱歌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新风尚,后来就把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现象,统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在政治上是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政治要求和改革社会的愿望,在行动上就是大力引进西洋音乐。有意思的是,这种引进不是直接来自西洋,而是来自东洋的日本,这也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效仿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直接产物之一。学堂乐歌主要是引进日本已流行的欧洲歌曲音调,然后顺延我国传统填词作曲的创作方式,填上富于爱国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唱词。可见,这种以歌曲为主的音乐启蒙做法,在当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因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还不可能引进西洋音乐的各种高级形式。学堂乐歌在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西洋音乐影响我国的实质性启动。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音乐及各种艺术形式,如歌曲、风琴、钢琴和提琴等,开始得到初步的介绍和乐器技艺的传授,从而掀开了我国音乐史上新的一页,学堂乐歌也就成为我国近代音乐史的第一个里程碑,成为我国现代音乐掘起的奠基石。
20年代——40年代上海老歌资料汇集 这个主题专门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供爱好者研究
罗大佑资料网站 http://www.bookcool.com/online/yinyue/luody-gb/0/content.htm
摇滚乐的重复利用 摇滚乐的重复利用 --------------------------------------------------------------------------------美国人崇尚环保,每家每户都有两个垃圾箱,一个黑色的装生活垃圾,另一个蓝色的装废纸、塑料和玻璃。每个礼拜都会有垃圾车来把蓝色的垃圾箱里的东西运到废品加工厂重复利用(Recycle)。今天晚上,当我看到百老汇的节目单时,脑子里首先想到的词就是这个Recycle,请看: 《Mamma Mia!》,一部根据ABBA乐队的热门歌曲改编的歌舞剧正在热演; 《We Will Rock You》,一部根据Queen的歌曲改编的歌舞剧今年9月正式公演; 《Good Vibrations》,一部根据The Beach Boys的热门歌曲改编的歌舞剧明年1月即将上演; 《All Shook Up》,一部根据猫王的热门歌曲改编的歌舞剧明年3月即将上演; 《Lennon》,一部根据约翰.列侬生平事迹改变的歌舞剧明年4月即将上演; 《The Wall》,一部根据Pink Floyd著名概念专辑改编的歌舞剧明年下半年即将上演。 ...... 按照这个速度,百老汇非得把所有摇滚名人都改编一遍才算完。 不过,人家也有道理。摇滚乐发展至今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其间出版了成百上千的好歌,干嘛不重复利用一下呢,白扔了多可惜。要知道,美国的版权法只能从作者死后保护70年,过期作废。 重复利用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花样可多了。咱们中国大概是因为摇滚乐还年轻,作品不够丰富吧,一说重复利用就是每隔5年把老炮们拉到某个荒郊野岭,办一场“光辉道路”之类的纪念演唱会,很少有别的办法。让我们来看看美国人是怎么做的吧。 最容易想到的办法除了演唱会之外自然是再版唱片。美国的唱片公司专门有这样的部门,每到LP换CD、CD换SACD的时候就忙一阵子。不但如此,许多老炮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出版一张精选集,新添两首歌,再加上一句“重新混音”,就又可以赚钱了!保罗.西蒙是这方面的老油条,光是他自己的精选集就出过不下10张,Box Set至少3盒。如果再加上他和搭档加芬克尔的若干张精选集,乖乖,不掏干你口袋里的钱他是绝不罢休的。 再版唱片可不一定非得是精选集,一些有名的唱片或者未曾出版过的曲子(意思就是因为质量不高差点当垃圾扔掉的破烂)都可以成为再版的理由。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艺人的人气要高。如果是“披头士”这样高级别的乐队,或者是英年早逝的Jeff Buckley,只要是他们唱的,不管水平多么糟糕,不用处理就可以直接拿出来卖。 再版唱片这项工作在咱们国家开展得比较早,水平很高,不过那都是盗版商干的,乐队拿不到一分钱。 第二个办法就是找人重新演绎。别小看这个“演绎”,里面的噱头可多了。找一个已经成名的乐队演唱自己的老歌,叫“翻唱”(cover);找一个没名的乐队装扮成自己的模样,在舞台上模仿自己演出,叫“仿真”(tribute,这个词还有进献、称颂的意思);如果一支乐队看上去像是在仿真,可仔细听歌词,却发现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这就叫“模仿滑稽”(parody)。这三种办法在美国都有很多人在做,因为可以挣到钱。先不用说翻唱,一支“仿真”乐队表演一个晚上一般可以到手1000到20000美元!“模仿滑稽”做的好的话自己可以越俎代庖,成为明星。那个靠模仿麦克.杰克逊和玛多娜成名“Weird Al” Yankovic现在已经是大腕了。 对于国内的摇滚精英们来说,翻唱比较容易。邓丽军就被摇滚大碗们“糟蹋”过一回了。后两种可有点棘手,现在国内稍微能弹上两三个和弦的摇滚小子们哪一个不是跃跃欲试地想组乐队,“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谁肯下功夫模仿别人呢?“模仿滑稽”更是没谱,这不但要改得滑稽,而且要听起来和原作越像越好,难度其实很大呢。不信你试试看。 上面说的都是卖整歌。其实老歌还可以拆开来卖。现在流行的舞曲和嘻哈乐都是基于采样技术的新音乐类型,对老唱片的需求量大着呢。幸亏外国摇滚乐历史长,唱片多如牛毛,DJ们从70年代开始采,采了这么多年还没有采完的迹象。这一点对于国内音乐界也不是太靠谱。一来咱们国家出版的唱片数量少,二来国内的DJ大都属于崇洋媚外型,采的都是外国的唱片。不过也不能怪人家,谁让咱们国家的音乐节奏都那么不给劲呢? 看来,摇滚乐的重复利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于上青天。咱们还是慢慢积累吧,总有一天三里屯酒吧里会出现一个唱着《一无所有》的健崔,真到了那一天,中国摇滚乐才真正算是混出头了。
不知何故的格兰美奖? 不知何故的格兰美奖? --------------------------------------------------------------------------------一年前还默默无闻的诺拉·琼斯(Norah Jones)在刚刚结束的第45届格兰美奖颁奖晚会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唱片和最佳单曲在内的8项大奖,意外地成为最大赢家,就连她本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她在获得“最佳流行女歌手”奖时向观众承认,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唱的是“流行”歌曲。其实,不管她本人怎么想,格兰美把奖都给了她,就是要让她“流行”起来。 国内的很多乐评人指责格兰美过于商业化,可他们忘记了,负责颁奖的“美国录音艺术和科学学会”当初决定颁发这个奖的目的就是为了和商业流行音乐抗争,否则的话,按照销量颁奖不就没事了?事实上,有格兰美投票权的必须是从事音乐创造活动的艺术家,包括歌曲作者和录音师等,而唱片公司行政人员是不能参加投票的。为了防止某一家唱片公司搞人海战术,现在能够投票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万八千人之多,比起MTV奖和“美国音乐奖”来,这已经是最专业的音乐大奖了。在格兰美的章程里明确写到:唱片的艺术性是惟一标准,唱片销量等商业因素绝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肯定有人会问:什么是“艺术性”?不同的人当然会有不同的标准。纵观格兰美45年的历史,我发现它的艺术标准一直相当恒定。评委们喜欢能写的人胜过会唱的人,喜欢能弹的人胜过会秀的人。只要想想参加投票的人都是职业音乐家,这一点就不难明白了。举个例子:格兰美至今都没有把朋克音乐单独列为一项,因为“依靠三个和弦闹天下”的朋克乐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很难引起职业音乐人的共鸣。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格兰美除了对古典音乐推崇有加外,还对爵士乐和布鲁斯一直抱有崇敬的态度。当初创立格兰美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为了表彰类似艾拉·费兹杰拉尔德和比利·郝乐戴这样的爵士歌手,虽然这样的唱片卖得不如猫王和小理查德好。但是,近年来格兰美越来越重视唱片的销量,这一方面是因为歌迷不都是傻子,喜欢的人多总是有原因的。另一方面,格兰美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为保证其权威性,格兰美拒绝唱片公司提供的赞助,因此它的经费来源大都来自出售颁奖晚会转播权。而没有歌星的参加,颁奖晚会质量再高也是没人看的。 格兰美以前出过不少笑话,忽略了很多优秀艺人,同时却把很多奖给很多昙花一现式的平庸音乐家。格兰美当然想要改变形象,少犯错误。可它往往采取“宁可错过,绝不冒进”的策略,在外人看来就是保守。尤其是在音乐风格上,更加倾向于回归传统,毕竟传统的东西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不会闹笑话。比如,1988年格兰美第一次设立“重金属”大奖时就把该奖颁给了伪金属乐队杰思罗·塔尔(Jethro Tull,主唱居然吹笛子!),而不是真正的金属乐队“金属”(Metallica)。再比如,今年的格兰美奖居然有104个奖项,许多奖项的设立显得重复(有谁能告诉我“酷玩”乐队为什么属于另类乐队?)。可近几年来风头正劲的电子音乐却没有相应的奖项。套用一句鲍勃·迪伦的歌词来形容格兰美相当准确:“一些事情正在发生,你却不知何故,对不对,琼斯先生?”迪伦本人就曾被格兰美忽略了多年,这句歌词中的“琼斯”先生可以理解成格兰美的保守派们。 有趣的是,我们的琼斯小姐正是靠一首名为《不知何故》的歌曲赢得了格兰美的芳心。这张名叫《随我去远方》的专辑去年2月份就出版了,主唱诺拉·琼斯今年才23岁,正是乐坛急需的新鲜血液。而她唱的又却是评委们喜欢的爵士乐,选她简直是一箭双雕,缺的就是销量了。可这张专辑却一直没能赢得电台DJ的芳心,销量也因此而强差人意。直到去年年底一些电台才开始小规模地播放这首《不知何故》,没想到却立竿见影,专辑销量直线上升。在获得格兰美提名后其销量更是突破了350万张,并登上了排行榜的榜首。这下终于让格兰美评委们找到了投她一票的理由,从这点上说,今年的格兰美大奖完全是属于《不知何故》的。
欣赏美国摇滚乐的三大障碍 欣赏美国摇滚乐的三大障碍 --------------------------------------------------------------------------------美国人喜欢听音乐。我认识的几乎每一个美国人家里都有那么百十张CD,他们在工作时也都有听收音机的习惯(当然老板要允许)。他们不但喜欢聊音乐,而且说话时也都喜欢引用歌词,引用得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要是没听过就只有干瞪眼的份。另外,美国流行音乐的种类繁多,你往往能从一个人家里的CD收藏大致了解这个人的生活习惯乃至个性等。总之,了解美国流行音乐是了解美国文化的一条捷径。 当然,我认识的大多数中国人也听美国流行音乐,但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么还停留在卡朋特时代,要么就是只听玛丽亚·凯莉一类的流行歌曲。相比之下,那些在大学和公司里和中国人共事的美国人则听摇滚乐的居多。打个比方,这两者的区别就好比杨钰莹和崔健,两人的歌迷是说不到一起去的。 这些那些听玛丽亚·凯莉的老中门其实一点也不笨,他们也自认为是知识分子,他们也追求高雅,他们也知道摇滚乐可能挺不错的(要不然他们的美国同事们中也不会有那么多摇滚迷了),他们也曾在听说《温柔地爱我》(Love MeTender)原来是猫王的作品之后便马上跑去买了盘《猫王精选》,可第一首《猎狗》(Hound Dog)一出声就把他们吓了一大跳。谁也没资格说他们的口味就不好。可他们为什么就是没法接受摇滚乐呢? 我的理由是,对于中国听众而言,我们听美国摇滚乐有三大障碍。这不仅对那些被猫王吓了一大跳的老中适用,而且对于许多已经开始喜欢美国摇滚乐的中国人来说,也是妨碍他们更深入了解这种音乐的障碍。请听我慢慢道来。 障碍一:语言。这一条看上去简单:听不懂歌词自然就没法正确理解一首歌曲。但实际上许多人忽视了这一点。也许你英语已经好到看电影不成问题,但你得承认许多歌的歌词你还是听不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咱们中国人听英文歌时习惯于只把它当音乐听,或者最多也就是听个嗓子。其实许多流行歌曲的歌词是庸俗呆板得一塌糊涂的。在那些专为中学生和文化程度不高的听众制作的流行歌曲里面,你经常可以遇到“I will make love to you,when you want me to”这类翻成中文后绝对平庸的歌词。要是一个中国的歌手唱了这么一句歌词,不管他的歌声多么优美,你可能都会写篇文章骂他俗,可就因为那个美国乐队唱的是英文,很多人就没把歌词当回事。也正因为如此,只有那类旋律优美,歌词简单,唱功出色的美国歌曲才能在中国老百姓中流传开来。而国内的先锋乐评们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诸如朋克或者工业噪音这类形式大于内容的音乐上。语言的障碍让我们忽略了许多真正出色的歌曲。 我绝不是说摇滚乐的歌词比流行歌曲好,其实许多摇滚乐的词也很糙。但总的来说,摇滚歌曲里面好歌词非常多,绝对值得你静下心来细细品位。国内的许多乐评人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你去读他们写的乐评,你会发现他们绝少提到歌词的水平,这样的评价是很不全面的,有的甚至会误导听众。有这类毛病的乐评经常会对一些专辑盲目叫好,但如果你把有些专辑里的歌词翻给他们听的话,我想他们自己也会脸红。 更有甚者,我发现国内权威的几本有关外国流行音乐的杂志里对摇滚乐的介绍错误百出。有的仅是十分可笑(比如把一个叫Fabian的歌手译成“费边主义”!),有的就严重误导读者。有许多误译其实稍微下点功夫就可以改正,不知现在国内是实在缺编辑还是大家都在混饭吃。顺便插一句:咱们中国人都爱国,每个人脑袋里都有成套的救国妙计。可依我看,不妨先从做好本职工作开始。 障碍二:黑人音乐。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过西方古典音乐的熏陶,或者曾经喜爱过已广泛采用西方音乐体系的所谓中国民歌。我们接受那些起源于白人传统的美国流行音乐来一般不成问题。但摇滚乐的基础有一大半来自黑人音乐,其旋律特点,节奏方式,乃至音调高低等都与西方音乐有所不同。但这还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黑人音乐充分体现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态度,与我们中国人的人生观有很多不同。
音乐背后的故事—流行歌曲与方言 音乐背后的故事—流行歌曲与方言 --------------------------------------------------------------------------------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可以有很多因素,但归根结底是两条:流行的歌词和流行的音乐。 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文字的语言。这句话点出了音乐的一个重要属性:易融合性。来自欧洲的古典音乐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了世界语;来自非洲的打击乐则以一种被称为“鼓点儿”的变通方式渗透进了几乎每一首现代流行歌曲之中;大名鼎鼎的摇滚乐是白人乡谣和黑人节奏布鲁斯的融合;爵士乐已经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乐种融合过;来自中北美洲的“雷击乐”可以被中国的窦唯用来表现代沟;来自浮躁的七十年代的欧美重金属音乐可以被中国人用来表现悠远博大的唐朝文化……许多这类看似奇特的融合其结果却都十分完美,以至于一个从没见过外国人或者一句外语不会说的中国青年会把一首首带着“鼓点儿”的流行歌曲当作宝贝。这一点不能不让人怀疑所谓“坚持音乐的民族性”到底有没有必要,或者说有没有可能。 当然中国音乐元素被世界其它乐种采用的例子还不多,对此现象曾有一种解释,就是音乐的经济决定论,即经济上越强大的民族其文化(包括音乐)就越流行。这一理论的一个变通的说法是:如果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是汉族,那么现在的排行榜金曲可能会是“四面埋伏之第五十三号变奏曲”。这理论还有一个也许只是在逻辑学上才成立的反证命题,即一个民族的强大恰恰源自其文化,而中国的落后源自……但这已超出了笔者的能力范围,在此不作讨论。 但歌词就不同了。在当今这个世界语还只停留在研究生院的时期,歌词具有明显的不融合性。道理很简单:歌曲都是有内容的(内容深奥与否是另一回事),老百姓当中到底有多少人乐感好到只听音乐就满足了?恐怕不多。多数人需要知道一首歌到底是在唱什么才可能会去喜欢。 但这种“歌词的不融合性”还有一层更深的涵义。笔者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当一群人试图随着电台里播放的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哼唱时,笔者只会哼曲调,而老美们大都会唱歌词,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五音不全。但唱起中文歌曲来情况就不同了。尽管许多歌曲笔者都是多年未听了,但前奏一响歌词就从嘴边自然地流了出来,而且唱起来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是外文歌曲所无法具备的,即使很多歌的内容笔者也知道。我想这就是语言文化的力量。 许多音乐人早就注意到了这种力量。当年美国民歌界的开山鼻祖约翰·罗马克斯(John Lomax)“发掘”出了黑人民歌手“铅肚皮”(Leadbelly)之后把他带到了纽约,并为他组织了几次演唱会。“铅肚皮”有着浓重的南方黑人口音。许多人要他改一改,但罗马克斯宁可在每一首歌前亲自把歌词念一遍也不让他改口音,他认为“铅肚皮”的口音正是其魅力所在。 口音可以说是当年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四个长相英俊的英国青年唱着带有高贵的英国口音的流行歌曲,这不把美国女青年迷住才怪呢。口音也可以说是美国乡村音乐成功的原因之一。口音甚至带来了新的乐种。前面说过,美国摇滚乐是白人乡谣和黑人节奏布鲁斯融合而成的一种音乐。而一些黑人音乐家为了突出黑人文化的特点,把来自白人文化的旋律去掉,突出了来自黑人的节奏,再加上黑人所特有的口音与方言,形成了“饶舌乐”(Rap)。现在这种黑人口音已经成了除布鲁斯外黑人对美国文化的另一大贡献。 许多电影也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方言文化”。一个很突出的例子是“Pulp Fiction”。这部电影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里面人物所说的带有口音的英语,所以她几乎是无法翻译的。其它还有“Fargo”、“Full Monty”等无一不是借助了方言的魅力。
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在给民族音乐学下定义时,常常是从划定其研究对象和方法着手,无论是起初的比较音乐学还是后来的民族音乐学,及今天的“enthnomusicology”一词译成民族音乐学或音乐民族学,或者干脆叫音乐学、音乐文化人类学等争论,都是与这一学科自始至今研究对象的不断变化拓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仅对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演变作历史性的回顾和思考。 比较音乐学的产生与研究对象民族音乐学最初被称为比较音乐学。比较音乐学的名称是进入20世纪后首先在德国开始使用的,英文为“comparative musicology”,其实比较研究的方法用于非欧洲音乐研究最早在17世纪就开始了,但是这一学科的建立是以1885年阿德勒的《音乐学的范畴、方法和目的》和亚历山大约翰·艾利斯的《各民族的音阶》为标志的。其研究对象是欧洲以外的种族、民族的音乐文化,正如萨克斯所定义的异国文化的音乐。这一学科的建立和研究对象的确立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研究者的立场有着密切关系的。首先,比较音乐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和扩张有密切的联系。以18世纪为开端,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跨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进入这些地区的西方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学家首先向外部世界开启了这些非欧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之门。他们用西方学者的观点和方法试图了解、认识和把握这些国家和民族所具有的令他们新奇的特殊文化,想将这些相异于欧洲文化,不被欧洲人所知的文化公诸于众,加之古典进化论学派和马克思、恩克斯对于人类进化和原始社会经济的科学认识,至19世纪60—70年代,民族学作为一门科学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兴起,enthnology一词1830年首先由法国人让·雅克·昂佩勒提出,30-70年代民族学、人类学学会先后在法、美、英、德和意大利建立起来。比较音乐学则是在民族音乐学进入80—90年代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时应运而生的。这一时期的欧美出现了一支受过专业训练的民族学队伍,开展了世界范围的、有目的的民族学田野调查工作,异国的民间艺术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与此同时,欧美的许多城市建立起了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非欧洲的乐器和有关的音乐文物与手稿,记录亚洲、非洲、美洲民族音乐的材料大量增加,使人们对于非欧洲地区音乐文化的注意力进一步增加,加之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对无文字非欧民族音乐的研究产生了无法估量的推动作用。在这些基础上,比较音乐学这门学科在民族学诸多研究的影响下,应强烈而广泛的社会和时代需求产生了。英国语言学家兼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艾利斯和阿德勒、艾斯比塔等欧洲学者为比较音乐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由此可见,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异国音乐文化是相对于当时殖民者的主体文化而言的,也是相对于起初参与比较音乐学研究的这些欧洲学者自身的文化体系而言的。相对于其原本欧洲音乐文化知识体系的未知领域就成了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异国音乐文化=非欧洲音乐文化,即形成了欧洲文化特别是欧洲城市艺术音乐文化相对于非欧洲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实质上是一种以欧洲整体作为一个中心以欧洲大民族为立场而进行的研究。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整个人类文化研究的进步和不同种族的非欧洲国家的学者对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参与,比较音乐学的研究环境和立场出现了变化和拓展,其研究方向和对象也出现了扩大和性质的变化,最初的比较音乐学的名称被民族音乐学所代替。 比较音乐学到民族音乐学的确立我们不得不承认,音乐的发展往往是在别的学科带动下进行的,在创作方面,西方城市艺术音乐的派别经常是步文学、美术之后尘,如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的产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史学、比较学、民族学的发展都深深地影响和引导着其对应的音乐学的学科发展。比较音乐学的建立受到民族学研究的影响,并在民族学发展的影响下最终成为了民族音乐学。
150首影视原声歌曲下载,经典啊!! 150首影视原声歌曲下载,经典啊!! 让她降落 【金粉世家片尾曲】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jfsj-wei.rm暗香 【金粉世家主题曲】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dyys-ax.mp3漂洋过海来看你 【涩女郎】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snr_pyghlkn.mp3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涩女郎】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snr_zwsmzdmyt.mp3大家来恋爱 【涩女郎】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snr_dajialla.mp3i believe 【我的野蛮女友】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i%20believe.mp3intro 【我的野蛮女友】 难得胡涂 【94版射雕插曲】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94ndht.rm绝世绝招 【94版射雕主题曲】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94jsjz.rma new day has come 【流星花园2】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lxhy2_dayhascome.mp3alone 【流星花园2】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lxhy2_alone.mp3bop bop baby 【流星花园2】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lxhy2_bopbopbaby.mp3i will alawys love you 【流星花园2】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lxhy2_awysloveyou.mp3love me for what i am 【流星花园2】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2_lovemefor.mp3song of bernadette 【流星花园2】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lxhy2_fbernadette.mp3the end of world 【流星花园2】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lxhy2_eendofworld.mp3underneath your clothes 【流星花园2】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lxhy2_yourclothes.mp3where you will go 【流星花园2】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lxhy2_whyouwillgo.mp3绝不能失去你 【流星花园2】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lxhy2_jbnsqni.mp3烟火的季节 【流星花园2】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lxhy2_yanhdjj.mp3再见...警察...再见 【《无间道》电影原声大碟】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wjd-zjjczj.mp3有内鬼,行动取消 【《无间道》电影原声大碟】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wjd-yngxdqx.mp3无间 【《无间道》电影原声大碟】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wjd-wj.mp3我最信的是你 【《无间道》电影原声大碟】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wjd-wzxdsn.mp3我在梦中见过你 【《无间道》电影原声大碟】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wjd-wzmzjgn.mp3标 【《无间道》电影原声大碟】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wjd-biao.mp3我是警察 【《无间道》电影原声大碟】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wjd-wsjcha.mp3我拣个好人做 【《无间道》电影原声大碟】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wjd-wjghrz.mp3三年又三年 【《无间道》电影原声大碟】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wjd-snysn.mp3跟他交换 【《无间道》电影原声大碟】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wjd-gtjh.mp3道 【《无间道》电影原声大碟】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wjd-dao.mp3我是一个好警察 【《无间道》电影原声大碟】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wjd-wsyghjc.mp3真爱你的云 【风云电视剧插曲】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fengyun7.rm风云-狂风卷奔云飙 【风云电视剧主题曲】 http://musicdown.gz365.net/salenmp3ok/fengyun4.rm
M2M M2M 新可爱的邻家女孩唱著绵密的青春心情日记,来自挪威的窈窕美眉M2M的 亲和力总是不著痕迹的拉近与听者的距离。 99年底首支单曲"Don't Say You Love Me"顺式搭上皮卡丘横扫美国首部大 银幕电影《神奇宝贝》的卖座狂潮,无疑将感情如姊妹的Marion Raven与Marit Larsen 的人气,单曲登陆全美单曲销售榜Top 10,简单的歌词里提醒沉浸爱河的男女放 慢爱情脚步的审慎态度,证明她们在弹唱两小无猜之余,也能赋予青春恋歌不一 样的角度。处女大碟《紫色恋情》(Shades Of Purple)跃登Billboard热门潜力榜 冠军后座,专辑也获得美国滚石杂志3颗半星的佳评,续势单曲"Mirror Mirror"再 登销售榜Top 10,才发首张专辑就两度访华的窈窕美眉还将一首渴望能有心爱男 生来关爱自己的美眉心情小品"Pretty Boy"改唱成中文版感激宝岛乐迷的温馨情 谊。2001年底的第二张专辑《The Big Room》,再次展现了小女孩的创作功力。 2003年,M2M发行她们的首张精选辑。除了以往琅琅上口的歌曲之外,亦加 收了三首新歌。
词作家陈桂珠作品4篇,请您欣赏 最真的梦 - 周华健 曲∶罗大佑 词∶陈桂珠 编∶罗大佑/洪艾伦 *今夜微风轻送 把我的心吹动 多少尘封的往日情 重回到我心中 往事随风飘送 把我的心刺痛 你是那美梦难忘记 深藏在记忆中 #总是要历经百转和千回才知情深意浓 总是要走遍千山和万水才知何去何从 为何等到错过多年以後 才明白自己最真的梦 +是否还记得我 还是已忘了我 今夜微风轻送 吹散了我的梦 重唱 *,#,+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 童安格 曲∶童安格 词∶陈桂珠 编∶张弘毅 你说我像云捉摸不定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你说我像梦忽远又忽近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你说我像谜总是看不清 其实我用不在乎掩藏真心 *怕自己不能负担对你的深情 所以不敢靠你太近 你说要远行暗地裏伤心 不让你看到哭泣的眼睛 重唱 * 生日快乐 - 伍思凯 曲∶伍思凯 词∶陈桂珠 编∶伍思凯 我来唱一首歌 祝你生日快乐 生命真的可喜 让我向你祝贺 我来唱一首歌 祝你生日快乐 因为有这一天 我们才能唱合 天天相见 说不出蜜语甜言 对你的爱藏在心田 *就在今天 忠心的祝福你 快快乐乐直到永远 祝你生日快乐 祝你生日快乐 重唱 * 祝你生日快乐 祝你生日快乐 我来唱一首歌 HAPPY BIRTHDAY TO YOU (x2) HAPPY BIRTHDAY TO YOU TO YOU (x2) HAPPY BIRTHDAY TO YOU 跟往事乾杯 - 姜育恒 曲∶长刚 词∶陈桂珠 编∶陈志远 *经过了许多事 你是不是觉得累 这样的心情 我曾有过几回 也许是被人伤了心 也许是无人可了解 现在的你 我想一定很疲惫 #人生际遇就像酒 有的苦有的烈 这样的滋味 你我早晚要体会 也许那伤口还流著血 也许那眼角还有泪 现在的你 让我陪你喝一杯 +乾杯 朋友就让那一切成流水 把那往事 把那往事当作一场宿醉 明日的酒杯 莫再要装著昨天的伤悲 请与我举起杯 跟往事乾杯 重唱 *,#,+,+,+ 举起杯 跟往事 乾杯
【讨论】大佑词作十佳 【讨论】大佑词作十佳 排名不分先后: 《童年》 《光阴的故事》 《海上花》 《现象》 《告别的年代》 《鹿港小镇》 《你的样子》 《闪亮的日子》 《恋曲990》 《追梦人》
RAP RAP Rap一词原是黑人俚语,相当于说话或交谈的意思。作为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它起源于70年代末纽约贫困黑人聚居区,主要特点是以机械的节奏为背景,快速念诵一连串压韵的词句。它的来源之一是迪斯科舞会上唱片DJ为了介绍唱片,按着舞蹈节奏所插入的说白。Rap还可以被称为Hip-Hop,它的音乐简单,有很多重复,多半没有旋律,只有低音线条和有力的节奏。MC Solaar MC Solaar是一位优秀法国说唱乐手,他最初获得认可是在美国的酸爵士和爵士说唱的乐米圈中,在他客串Guru的Jazzmatazz的演出中,他的流水般的语言弥补了他的英语不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他的作品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众多Hip—Hop歌手。 Solaar出生于法属殖民地塞内加尔,后移居巴黎,在1990年发行了他的个人单曲《Bouge de la》,不久成为法国的热门歌曲。1991年发行了个人专辑《Qui Seme le Vent Recolte le Tempo》。随后他的作品被收录到《Planet Rap》和《The Rebirth of Cool》两个和集中,1993年美国发行的《Jazzmatazz》中也收录了他的单曲《Le Bien, Le Mal》。1994年在美国发行了他的第二张专辑《Prose Combat》。1997年发行了《Paradisiaque》,1999年发行了《La tour de la Question》。
寻找文化产业的中国论说 寻找文化产业的中国论说 新世纪的一切并不都是新的,然而,尽管不大可能像上一个世纪初那样酝育出一场"五四"运动,但由新的社会情境和技术手段所带来的产业化趋势确实预示了中国文化的新动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是"文化产业"是当代中国最为扎眼的文化场景,其通俗性、商品性和可复制性正在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文化观念、体制和生产/消费方式,它不仅要从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政治紧身衣中挣扎出来,也要叛离历数千年之久的"文人"传统。理所当然地,也引发了无数的肯定与否定的议说。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界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论说此一在中国正在崛起而在西方早已说了千言万语的新型文化。 一 其实,在建设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和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面前,发展文化产业已不是要不要、应不应当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的问题。迄今为止,几乎全国各省、各大城市都制定了自己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有的甚至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作为当代文化系统的一种类型,文化产业的生产与销售可以从潜在的大众市场获取利润,对它来说,投入产出、供求关系、消费市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与盈利这一可见的目的相关;同时文化工业以高新技术为生产手段和传播媒介,电视、电影、广播、报纸、书刊、录音、录像、光盘、电脑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等传播媒介建立起以都市为中心的范围几乎不受限制的传输网。巨大的经济效益与高新技术的参与,使文化产业拥有自我扩张的内在动力和势头,可以突破任何延搁与约束而拥有一个广大的前景。 然而,这决不意味着有关文化产业的一切都是自明的,无需讨论的。至少有两个问题,就紧紧缠绕着中国文化产业: 第一,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或直接或隐晦地具有价值与政治意义。原则上,它并不一定与现行的政治规范相冲突,但因为它取得了一般商品的形式,因而与长期以来以文化为意识形态、以文化为政治服务的观念及一整套与之相应的文化体制、文化政策有尖锐冲突。从而,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文化的产业化应当不应当受到一些限制?意识形态的规范与文化市场的要求是否会通?近年来有不少文章是从政治上、意识形态上批判文化产业的。比如1998年《文艺报》开展的有关文化工业的讨论中,刘润为《文化工业论》一文就把文化产业与美国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联系起来。这种观点或许极端,但对文化产业的持疑虑和谨慎态度的人却比较普遍。一种较有代表性的说说是:"大众文化是通俗文化,它是由大批生产的工业技术生产出来的,是为了获利而向大批消费公众销售的。它是商品文化,是为大众市场而大批生产的,它的成长意味着:任何不能赚钱,不能为大众市场而大批生产的文化,都很少有地位,如艺术与民间文化。"(1)我们不能说这样的判断没有学理和事实的根据,我们不能用思想僵化、观念落后来打发这些论者。 第二,与传统文化相比,文化产业的复制性、模式化的生产方式及其商品性、市场性必奖颠覆我们长期以来建立的文化标准和结构。面对文化产业的强势扩张,以个体创造为特征、以文学艺术为范例的文化观念和行为至少在规模和效益上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文化领域发生着空前的结构重组和理想置换,这理所当然地引起以人文精神的护卫者自居的知识界的批判。而且,从近年来的不少翻译论著来看,当代西方文化理论的主题之一就是对文化产业的批判,它把大众文化带进学术和思想的视野时,又将其作为问题重重、价值可疑的对象来处理。比如有人指出:"大众文化是一种标准化的、公式化的、重复和肤浅的文化,它赞美浅薄的,多愁善感的,当下和虚假的快乐,牺牲了严肃的理智的,时代赋予的和本真的价值。"(2)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当然不仅只有这样的产品,但就目前中国不少文化产品的现状看,我认为绝不能说上述评价是精英分子的保守偏见。因为文化产业确实需要通过媚俗来扩扩展市场,商品逻辑之于它显然是第一位的。如果我们认为文化的某些领域、某些形式是不可能产业化的,那么它们之间如何划界、划界之后又如何保护受到文化产业挑战的文化领域和形式等等,就是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不能不认真对待的。 全面建设市场经济必然导致文化的产业化,文化的产业化又必然引起从价值观到人文精神方面的反弹,这就是文化产业遭遇中国的症结所在。可以肯定,随着文化产业的蔚然发展,有关文化工业的争论在中国还会继续下去。我的看法是,进一步的讨论要有一个论说方式和思维境域的转换,从对文化产业的外部评价转移到文化产业的内部批评,即以文化产业的合法性为前提进行文化产业时代的文化批评?quot;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为当代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在获得政府认可并支持的背景下,全面否定、拒绝文化工业的观点至少是越来越没有市场。而文化资本的内在动力、文化工业的巨额利润,都会成为文化工业强力发展的保证,使文化工业在不久的未来实际上成为中国文化领域的霸主。在文化工业肯定会急剧扩张的现实情势下,对文化工业的合理的批判、审慎的矫正,反倒是难能可贵、相当需要的了,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对抗而不是简单的拒绝。要健康地发展中国文化工业,就必须注意反对的声音,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
内地,港台,与欧美在通俗唱法上的差距 内地,港台,与欧美在通俗唱法上的差距 说道通俗唱法,必然要从它的代表人物说起:先说内地,毛阿敏,刘欢,孙楠,等。香港有张学友,谭永粼,王非,等。台湾有迪克牛崽,赵传,李纹,动力火车等。欧美有席连.迪翁,玛利亚.凯利,迈克.杰克荪等。 先说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段时间吧,恐怕最流行的就是港台的通俗歌曲了,如一阵狂风般刮到中国内陆,内陆地区是到处都以能模仿港台歌手逼真而自豪啊。但事实上呢?港台的那种唱法确是30,40年代大上海唱法的翻版而已,通过电声的加工而成,港台歌手当中很多都是靠包装的,少数实力派的歌手的唱法也并不完整。当然他们的歌曲确实有很多是好听的,他们凭借的是过人的乐感,创造出了属于他们的风格的作品!当然香港的歌手的唱工很多都来自于粤剧唱腔。 实力派歌手跟偶像派歌手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高音。刘欢在内地取得如此的成绩是跟他的高亢的高音分不开的,但是他过于注重上面的共鸣导致了唱法上的有些憋紧,他做过好几次的声带手术就是最好的证明!对于香港的歌手来说他们基本上没有一个代表歌手是有很好的高音的,拿比较有唱功的歌手来说,谭永粼的声音是很棒的,他的歌唱绝对是有"状态"的,他的声音得到了许多音乐爱好者的赞赏,但他不会运用鼻腔往上勾高音,这是他的不足。另一个就是张学友,恐怕这是最常被内地模仿的一个声音了,张学友很聪明,他能自己找到声音的大致状态,懂得一些歌唱的基本道理,但是他的高音还是主要靠喊上去的。恐怕香港的乐坛已经感受到了自己歌手在唱功上的差距了,所以能听见他们的音乐人在羡慕刘欢的唱功,更准确来说是刘欢的高音吧。台湾歌手当中有很多人是有高音的。老一辈的有张雨生,还有就是赵传。但是他们的高音都没有质量。就拿赵传来说吧,他的高音是不自觉的运用声带缩短技术而成的。但是力度有余而弹性不足,其实这种天才式的歌手往往达不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天赋太好很可能会忽视探索)。 靠天吃饭的赵传已经唱不动了。还有就是迪克牛崽,他能有很好的录音,但是却害怕现场演唱自己的歌曲。直到李纹的出现才基本上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说道李纹,大家都会想起玛利亚.凯利。因为李纹就是在走她的路子,只是很多技巧的转换是她无法学的。其实从那些一流的国际歌星的声音当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答案:通俗唱法也是需要"状态"的。状态可以有大小之分,结构之分,所以在美声唱法的训练当中的"状态",绝对也适用于通俗唱法的训练,只不过我们不需要全身共鸣,但同样需要"状态"确是肯定的。我详细的说一?quot;状态"问题。其实很多声乐家都提到了通过改变说话的状态来改善歌唱的观点。这是有根据的:婴儿的哭声就是正确的声音状态,他很好的运用了横隔肌来支持呼吸,声带的发声是---被动的。但是我们渐渐的长大以后就被种种社会的不好的心态影响了我们原始的说话状态,但是如果我们潜心修炼的话,是能够把这种说话的正确状态重新找回来的。很多歌唱家的具有良好共鸣的说话状态就证明了这一点。找到正确发声方法以后,说话就会运用共鸣了。既然说话的美好状态是我们原始的美好状态,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所有美妙的声音,必然是拥有好的声音共鸣状态。包括通俗唱法在内!!!现在开始对大陆的通俗唱法的情况解释一下:在大陆,因为见识的浅薄,使得我们的观众,甚至是专业的老师都认为通俗唱法应该先丛训练美声唱法开始。他们认为通俗歌手需要用美声来打基础,这个误解很明显是认为通俗唱法不存在训练方法!这种雾区造成了国内的通俗歌手存在唱法上不伦不类的现象。在上海已经有一个很有名的声乐家对通俗唱法的训练作出了探索,而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愿我们以后在通俗唱法上也能够出现一些大师级的教育家。现在说说扩音设备的运用问题,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话筒对声音是有选择性的。好的正确的声音是特别吃话筒的,我有个朋友他在平时唱歌的时候声音很散,他拿着话筒唱效果也是那样,远一点的地方听起来声音就很小。所以对于不好的声音来说,话筒只会扩大难听的噪音。当然,对于流行音乐来讲制作的大小对于一首作品的成败也起着好大的作用。有个典型的 例子就是刘德华。他的歌曲制作阵容是很强大的,所以他能够红到现在,当然我们不可以否定刘德华的原始乐感是很强的,这也是他成功的法宝,也是所有流行歌手首要必备的条件吧。美化声音只是在调音师运用了具体的技术以后才能达到的,你所说的作用也只是对于音量的扩大而已,但是对于音质是改变不了的,除非是调音师经过技术处理。很多时候象一般人娱乐的时候,恐怕我们都很厌恶他们放大了的噪音吧。再者从很多歌手害怕现场演唱的现象也能证明我的观点,录音棚制作的声音才是如前辈所讲的那样,能够美化声音,还有一点要补充,我所说的那位朋友正是学美声唱法的,其实唱法并不能决定一切,如果声音的状态是好的,就是其他唱法的应该也能够在小的场合不运用话筒。反过来说,很多唱美声的,由于方法错误,就是用上话筒也无济于事。欧美国家因为有着深厚的音乐底蕴,所以即使是他们的流行歌手也好,都是很有技巧和音乐才能的,欧美歌手在高音上的即兴的加上花腔等表演绝对是我们的歌?quot;听之兴叹的"。 音乐剧唱法成为了连接美声和流行的桥梁。音乐剧唱法是拥有美好音质,而且又能够跟观众拉近距离的新型艺术歌唱品种。华裔歌手费翔他到美国的百老汇以后,现在的唱法是基本可以跟欧美歌手叫板了。这里也存在着一种文化和思维的转换过程。所以想要提高整体的水平,关键还是在于国家教育水平整体的提升。
我眼中的流行唱法 我眼中的流行唱法 我一直认为流行歌手的唱法也应该是有方法,且应该算作是声乐艺术的一支。只不过这一支在国内一直没有为人所注意,而且国内的流行乐坛从业者也好,评论者也好,在这上面的认识与了解都很浅薄。甚至有的人认为只要能像韩红那样一味地叫出高音就是有实力的表现。我觉得讨论一个歌手唱得是不是好,音域是能力,音色音质是本钱,控制是技巧,表达是根本。首先从声音上讲,由于人种的差异,无论性别,东方人的声音普遍不可能像欧美人那样具有力度。像惠特尼的声音强度和力度甚至可以和一些男歌手相比,而国内的女歌手--或说东方女歌手的声音,大多是轻柔型的,像王菲。田震的声音算是力度强的,但是不灵活,太呆板,高音没有表现力。刚出道时的那英声音在力度和韧性上都算不错,但是现在也不行了。春节前中央八播的《摩登家庭》中唱片头曲的那位女声,叫文沁,声音酷似当年的那英,而且音区更宽,更具力度。可惜现在没有为人所知。黄绮珊的声音在音域,声音的灵活性上很突出,技巧也好,但是在力度上缺了点。其他的,像彭佳慧的声音很有力度,还有一种金属光,但是音区还不够统一。阿妹的声音有爆发力,但是这种力度来自她的发声方式,她声音本身很喑哑。至于男歌手的声音也一样,华语歌坛到现在为止,音色有厚度有力度而又能拨起高音来的歌手还没有出现过。韩磊不错,刘欢还可以,张学友比较全面,其他的声音要不就是难听刺耳,要不就是能力太弱。这可能也是我们的流行乐坛多情歌的原因罢。 第二个,从唱歌时的声音表现讲,现在的国内歌手一直将通俗唱法视为是喊,所以一些能喊的歌手很是受落。像当年的赵传,作为一个歌手来讲,他是不及格的,声音没有任何的控制,真是当兵时喊出来的。还有阿妹,现场时候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她在高音区的时候,近乎声嘶力竭的表现--不过,她有好的制作人,将这种声音出现在最合适的地方,所以不觉得什么。但是现在的一些歌手,如韩红,她的声音还没有完全打通,高低音是两种声音,但是她还很得意,觉得自己的音域很宽,所以在LIVE的时候老问观众"要不要来一个很好听的高音",然后抽搐着发出一声像杀什么东西似的尖叫,底下就一片叫好。每每看到这,我就想哭--这就是唱歌?我们听芭芭拉·史翠珊唱歌,一样是唱流行歌,却很舒服,还有我们老提的那三大歌后,其实不止她们,像凡妮莎·威廉姆斯,还包括国内那英、黄绮珊,她们唱歌有自如的高低起伏,声音表现得有分寸,声音有穿透力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总的来说,这些歌手在唱歌的时候,有分寸、有控制、有润饰,而这种能力又来自于她(他)们对声音的练习。 第三是即兴的发挥与音乐感觉。流行歌手与其他歌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强调现场的即兴发挥。这大概与流行乐本身的发展渊源有很大的关:像jazz、bules和灵乐都是旋律上自由不羁,讲究即兴发挥的。在西方的流行乐坛,许多优秀的歌手总是能够在唱LIVE的时候,在自己广为人所知的歌曲加入许多的新元素,唱出新感觉。像在惠特尼就曾经将她的那首《I will aways love you》在现场唱出了R&B的感觉,而玛丽娅·凯莉在这上面更是突出,她经常在录音室里就对歌曲进行再度创作,在原有曲调上进行发挥,加入许多小花腔。她俩在奥斯卡颁奖会上合唱的《当你相信》,就由babyface进行了再创作,而她们二人在演唱时更是加入了更多新的元素。纵观整个国内流行乐坛,包括整个华语乐坛,能够随意发挥并不失音乐性的歌手不多,八十年代有苏芮,九十年代有张学友,最近有黄绮珊:苏芮经常在现场唱出与CD不同的曲风与味道,黄绮珊在这点上更为突出,其华丽的即兴表现,隐约有玛丽娅·凯莉的风韵。 中国有没有合格的流行歌手?严格地讲是没有,宽松一点说,是很少。尤其是在央视举办的一系列歌手大奖赛中,你根本不能看到一些跟国际流行接轨的"通俗歌手"。 像上一届获奖的谭晶,你说她是什么类型的歌手?此姝刚开始练的是民族,练了半吊子后改了通俗,估计是因为唱民族实在是唱不出来了。她在去年获奖的那首歌我看是流行不了的了。而且她的高音也实在是有点碜人。 她在春节晚会上唱的《站在东山顶上》,如果不是对口型的话,还算唱得不错。但是她唱的另一首歌颂被美国人撞入南海英雄的那首歌就显得十分做作。气声与弱声基本上处于模仿邓丽君的水平。
白人男歌手技巧探讨之通俗唱法的发展之路 白人男歌手技巧探讨之通俗唱法的发展之路 欧美白人的通俗唱法至今已经发展很成熟了,而它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呢,对这个问题我做了一种假设,这仅仅是一种假设,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给学习通俗唱法的人以一些启示。。。也许有些人听过一些老唱片,至少六十年以前的那种,大家会发现那时侯的歌手的嗓音都是低沉而掩盖的,其实那个时期有许多美声唱法的男低音,男中音到酒吧演唱通俗歌曲, 也许这些歌手到底算不算做是通俗歌手也许是一件伤脑筋的事情,不过这不重要。白人通俗唱法真正起点也许应该算是猫王,猫王是"第一个像黑人一样唱歌的白人",他的抒情歌仍然深沉而浑厚,而他另一种风格的唱法则可以算是摇滚唱法的雏形,在猫王以后白人唱歌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具体的说出现了一批崇拜他的摇滚歌手,包括约翰·列侬。披头士那个时代的摇滚乐无论风格上还是唱法上都远不如现在的激烈,但随着摇滚乐的越来越激烈,摇滚歌手的唱法也渐渐的激烈起来,最能说明摇滚唱法的词就?quot;喊",从喊不高到越喊越高,从本能的叫喊到越来越集中的声音,居然也慢慢学会了关闭和声带缩短变薄。。。 。。。直到八十年代左右,终于涌现出了一大批很能喊而且喊的很有水平的摇滚歌手,像U2的BONO,BYAIN ·ADAMS。。。这也影响了一大批流行,乡村等风格的通俗歌手。。。通俗唱法的基本模式就这样形成了。。。不信大家可以听听几乎所有的欧美歌手唱歌都至少有点喊的感觉。。。这就是摇滚乐对通俗唱法的贡献!另一方面,以抒情为主的歌手在猫王以后逐渐像美声的那种共鸣化的声音告别,从ANDY ·WILLIAMS到乔治麦考尔,胡里奥,里克·阿斯特利。。。通俗唱法的声音越来越白。。。90年代的歌手唱歌几乎找不到美声的感觉了。。。另外白人歌手在唱法上也受到美国黑人的影响,比如在花腔,假声等方面。。。听听现在流行歌手的唱片,唱高音一般有3种方式,用的最多的一种是像远处喊人一样喊上去(声音是集中的,用到声带缩短的技巧),这是受摇滚乐的影响,另一种是硬过渡,由真声直接变假声,故意造成声音的不统一,达到特殊的美学效果,这是受黑人的影响。。。最少的也最难的一种是用混声,只有那些超级实力派才能唱到位,不用说这是受了美声的影响。。。现在的流行歌手成长也是这样,他们一般都进过唱诗班,有美声的底子;又是听着摇滚乐长大,继承了摇滚的传统;生活在黑人音乐当道的今天。。。所以这样唱歌是自然而然的。
论‘通俗唱法”应通俗教 论‘通俗唱法”应通俗教首先我们要弄懂什么是通俗唱法? 多用自然嗓音,吐字清晰,亲切随意。这种因通俗歌曲而产生的唱法,即可称之为通俗唱法。既然是自然嗓音,吐字清晰,亲切随意。那么应该说:只要是爱好通俗歌曲,音准、节奏和嗓音没有太大的毛病,几乎都可以学。所以,欲学者,其音乐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如果用太多专业术语教课,会让很多学习者丈二摸不到头脑。那么,我个人认为‘通俗唱法”应通俗教。下面就此阐述我的观点:一、我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由于我主要是教通俗唱法短训(速成)大课,并为此积累近千个课时的教学经验。我就此大概的说些我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分几点说明如下:1、在每期开课的第一天,我会让每个人以清唱一段歌+自我介绍的方式互相认识。我趁此了解学生的嗓音、乐感、信心度等情况,并初步对他(她)们歌唱定位。2、很多学习者因性格内向、信心度底等原因而缺乏主动性学习,甚至影响正常发音(主要就是不好意思在陌生人面前唱歌)。所以,我接下来的课,会围绕放松和大声朗诵及反复上台等训练。增加学生的信心和松弛度。做到在台上要面子、台下就没有面子。台上不要面子、台下就很有面子!3、接下来就是呼吸训练,我的呼吸训练课是要打破常规练习唱歌呼吸技巧! 可以让学员躺着、座着、玩着都可以练习!这样既打破了因时间、场合而产生的约束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4、再接下来安排的课就是各种通俗歌唱技巧训练:包括通过发声修复嗓音练习、高低音练习、颤音练习、弱声练习、声门撞击练习、混合音掌握技巧、歌曲情感掌握技巧及本人自创的‘意念演唱法”。5、舞台表演基本技巧:通过文字视像做动作、模拟表演、调侃式报幕谢幕、小小品等方法授课。6、经常加强与学生交流、随时了解他(她)们进步状况和需求,不断纠错和鼓励。并保持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做到上课时是师生,下课是朋友。同时做到课外时间开通---除睡眠时间的随时歌唱指导热线。7、最后安排多次模拟演(唱)出比赛,并我会逐个当场纠错、指正。最后基本做到每个人都有较明显的进步!二、松弛篇 要让学生在上课时尽量做到松弛,首先要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那么你就要在讲课中尽量保持幽默、可爱、亲善的一面,如有某学生唱歌的声音或长相很象刘德华,其他同学就会直接称其为“刘德华”。那么我也会在上课时间里把其叫成“刘德华”,每次叫的时候,所有学生就会开心的笑,被称为“刘德华”同学也会很高兴让我这样称呼。从而更加拉近了我和同学们的距离。让学生反复上台试唱,也是提高学生的信心和身心松弛的重要手段。我有一个训练就是让学生一一上台来,用‘愤怒’并大声的语气说道:“你们给我听着----我是XXX(自己的名字)----”。通常,性格内向或胆子较小的同学,都不好意思这样叫,但我会让大家用热烈的掌声,鼓励这些同学完成。这些同学叫完后,都会感觉有一种没有过的轻松体念。当然,除了讲解歌唱基本的松弛技巧外,还要让学生在唱歌时知道;思想松弛是非常重要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包括比喻和暗示来提醒同学。如针对通俗唱法的特点说到:“唱慢节奏的歌,要用悄悄话的状态”,又如说:“当唱到高音时,要暗示自己、想--太容易了”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们,在唱歌时尽可能的保持松弛。三、开声篇让学生松弛后,重要的就是把声音打开。我接触了很多最初学的同学,由于平时因为环境或性格的原因,唱歌养成了一种不好的习惯。如一唱到高音时,就不敢放声高歌,造成了音暗、气嘘的歌唱习惯。那么,我会用些大家较感兴趣、并独特的训练方式,来训练把声音放开。如用一口气念 1-2-3-4-5-6-7-8-9-10 要求一个数字比一个数字的声音大,并体会肚子和腰部的用力感觉, 然后用这种感觉来试唱歌曲。另外就是放声的朗诵。特别有一个很管用方法就是:当我听学生在唱歌时,某句声音没有放开,我就会让学生立即停唱。并让学生大声的读出这句歌词。然后,让学生用刚才大声读的感觉再来唱这句。这样,基本学生都能放开声音唱了。
历届奥斯卡最佳歌曲曲目1934——1995 2003 指环王3:王者回归"Into the West"作曲:Howard Shore作词:Howard Shore/Fran Walsh主唱:Annie Lennox 2002 痞子阿姆"Lose Yourself"作曲:Eminem, Jeff Bass, Luis Resto作词:Eminem主唱:Eminem 2001 怪物公司"If I Didn't Have You"作曲:Randy Newman作词:Randy Newman主唱:John Goodman, Billy Crystal 2000 天才小子"Things Have Changed"作曲:Bob Dylan作词:Bob Dylan主唱:Bob Dylan 1999 泰山"You'll Be In My Heart"作曲:Phil Collins作词:Phil Collins主唱:Phil Collins, Glenn Close 1998 埃及王子"When You Believe"作曲:Stephen Schwartz作词:Stephen Schwartz主唱:Michelle Pfieffer, Sally Dworsky 1997 铁达尼号"My Heart Will Go On"作曲:James Horner作词:Will Jennings主唱:Celine Dion 1996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You Must Love Me"作曲:Andrew Lloyd Webber作词:Tim Rice主唱:Madonna 1995 风中奇缘"Colors of the Wind"作曲:Alan Menken作词:Stephen Schwartz主唱:Judy Kuhn 1994 狮子王"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作曲:Elton John作词:Tim Rice主唱:Nathan Lane, Ernie Sabella, Sally Dworsky, Joseph Williams and Kristle Edwards 1993 费城故事"Streets of Philadelphia"作曲:Bruce Springsteen作词:Bruce Springsteen主唱:Bruce Springsteen 1992 阿拉丁"A Whole New World"作曲:Alan Menken作词:Tim Rice主唱:Brad Kane, Lea Salonga 1991 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作曲:Alan Menken作词:Howard Ashman主唱:Angela Lansbury 1990 狄克崔西"Sooner or Later (I Always Get My Man)"作曲:Stephen Sondheim作词:Stephen Sondheim主唱:Madonna 1989 小美人鱼"Under the Sea"作曲:Alan Menken作词:Howard Ashman主唱:Samuel E. Wright 1988 上班女郎"Let the River Run"作曲:Carly Simon作词:Carly Simon主唱:Carly Simon 1987 热舞十七"(I've Had) The Time of My Life"作曲:Franke Previte, John DeNicola, Donald Markowitz作词:Franke Previte 主唱:Bill Medley, Jennifer Warnes 1986 凌云壮志"Take My Breath Away"作曲:Giorgio Moroder作词:Tom Whitlock主唱:Berlin 1985 飞越苏联"Say You, Say Me"作曲:Lionel Richie作词:Lionel Richie主唱:Lionel Richie 1984 红衣女郎"I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作曲:Stevie Wonder作词:Stevie Wonder主唱:Stevie Wonder 1983 闪舞"Flashdance...What a Feeling"作曲:Giorgio Moroder作词:Keith Forsey, Irene Cara主唱:Irene Cara 1982 军官与绅士"Up Where We Belong"作曲:Jack Nitzsche, Buffy Sainte-Marie作词:Will Jennings主唱:Joe Cocker, Jennifer Warnes 1981 二八佳人花公子"Arthur's Theme (Best That You Can Do)"作曲:Christopher Cross, Burt Bacharach, Carole Bayer Sager, Peter Allen作词:Christopher Cross, Burt Bacharach, Carole Bayer Sager, Peter Allen主唱:Christopher Cross 1980 名扬四海"Fame"作曲:Michael Gore作词:Dean Pitchford主唱:--- 1979 诺玛蕊"It Goes Like It Goes"作曲:David Shire作词:Norman Gimbel主唱:Jennifer Warnes 1978 星期五的狂热"Last Dance"作曲:Paul Jabara作词:Paul Jabara主唱:Donna Summer
奥斯卡歌曲歌词 奥斯卡歌曲歌词 Eye Of The Tiger 幸存者乐队 【洛奇】插曲 获1992年奥斯卡奖 Risin' up back on the street did my time took my chances went the distance now i'm back on my feet just a man and and his will to survive so many times it happens too fast you trade your passion for glory don't lose your grip on the dreams of the past you must fight just to keep them alive It's the eye of the tiger it's the thrill of the fight risin' up to the challenge of our rival and the last known survivor stalks his prey in the night and he's watchin us all with the eye of the tiger Face to face out in the heat hangin' tough stayin' hungry they stack the odds still we take to the street for the kill with the will to survive It's the eye of the tiger it's the thrill of the fight risin' up to the challenge of our rival and the last known survivor stalks his prey in the night and he's watchin us all with the eye of the tiger Risin' up straight to the top had the guts got the glory went the distance now i'm not gonna stop just a man and his will to survive Chorus It's the eye of the tiger it's the thrill of the fight risin' up to the challenge of our rival and the last known survivor stalks his prey in the night and he's watchin us all with the eye of the tiger -------------------------------------------------------------------------------- smoke gets in your eyes 【罗贝塔】主题曲 sung by "julio iglesias" they asked me how i knew my true love was true. oh, i of course replied "something here inside cannot be denied." they said "someday you'll find all who love are blind." oh, when your heart's on fire, you must realize smoke gets in your eyes so i chaffed them and i gaily laughed to think they could doubt my love. yet today my love has flown away, i am without my love. now laughing friends deride tears i cannot hide. oh, so i smile and say "when a lovely flame dies, smoke gets in your eyes!" smoke gets in your eyes -------------------------------------------------------------------------------- Kiss The Girl 【小美人鱼—The Little Mermaid】插曲 歌手:Samuel E. Wright There you see her Sitting there across the way She don't got a lot to say But there's something about her And you don't know why But you're dying to try You wanna kiss the girl Yes, you want her Look at her, you know you do Possible she wants you too There is one way to ask her It don't take a word Not a single word Go on and kiss the girl Sha la la la la la My oh my Look like the boy too shy Ain't gonna kiss the girl Sha la la la la la Ain't that sad? Ain't it a shame? Too bad, he gonna miss the girl Now's your moment Floating in a blue lagoon Boy you better do it soon No time will be better She don't say a word And she won't say a word Until you kiss the girl Sha la la la la la Don't be scared You got the mood prepared
超好的RAP lose yourself lose yourself Look, if you had one shot, one opportunity To seize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One moment Would you capture it or just let it slip? His palms are sweaty, knees weak, arms are heavy There's vomit on his sweater already, mom's spaghetti He's nervous, but on the surface he looks calm and ready To drop bombs, but he keeps on forgettin What he wrote down, the whole crowd goes so loud He opens his mouth, but the words won't come out He's chokin, how everybody's jokin now The clock's run out, time's up over, bloah! Snap back to reality, Oh there goes gravity Oh, there goes Rabbit, he choked He's so mad, but he won't give up that Is he? No He won't have it , he knows his whole back city's ropes It don't matter, he's dope He knows that, but he's broke He's so stacked that he knows When he goes back to his mobile home, that's when it's Back to the lab again yo This whole rap shit He better go capture this moment and hope it don't pass him You better lose yourself in the music, the moment You own it, you better never let it go You only get one shot, do not miss your chance to blow This opportunity comes once in a lifetime yo The soul's escaping, through this hole that it's gaping This world is mine for the taking Make me king, as we move toward a, new world order A normal life is borin, but superstardom's close to post mortar It only grows harder, only grows hotter He blows us all over these hoes is all on him Coast to coast shows, he's know as the globetrotter Lonely roads, God only knows He's grown farther from home, he's no father He goes home and barely knows his own daughter But hold your nose cuz here goes the cold water His bosses don't want him no mo, he's cold product They moved on to the next schmoe who flows He nose dove and sold nada So the soap opera is told and unfolds I suppose it's old potna, but the beat goes on Da da dum da dum da da You better lose yourself in the music, the moment You own it, you better never let it go You only get one shot, do not miss your chance to blow This opportunity comes once in a lifetime yo No more games, I'ma change what you call rage Tear this mothafuckin roof off like 2 dogs caged I was playin in the beginnin, the mood all changed I been chewed up and spit out and booed off stage But I kept rhymin and stepwritin the next cypher Best believe somebody's payin the pied piper All the pain inside amplified by the fact That I can't get by with my 9 to 5 And I can't provide the right type of life for my family Cuz man, these goddam food stamps don't buy diapers And it's no movie, there's no Mekhi Phifer, this is my life And these times are so hard and it's getting even harder Tryin to feed and water my seed, plus See dishonor caught up bein a father and a prima donna Baby mama drama's screamin on and Too much for me to wanna Stay in one spot, another jam or not Has gotten me to the point, I'm like a snail I've got to formulate a plot fore I end up in jail or shot Success is my only mothafuckin option, failure's not Mom, I love you, but this trail has got to go I cannot grow old in Salem's lot So here I go is my shot. Feet fail me not cuz maybe the only opportunity that I got You better lose yourself in the music, the moment You own it, you better never let it go You only get one shot, do not miss your chance to blow This opportunity comes once in a lifetime yo You can do anything you set your mind to, man 超好的RAP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