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有道 h有道
关注数: 725 粉丝数: 993 发帖数: 30,233 关注贴吧数: 74
【转】一部黔军抗战悲壮史 为黔籍抗战老兵立传 一部黔军抗战悲壮史 为黔籍抗战老兵立传来源:贵州日报 | 日期:2010-04-14 13:42:02 | 字号:大 中 小 收藏到网摘: --> 导读:1947年生于山西省和顺县。毕业于贵州大学哲学系。贵州教育出版社原编审、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贵州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梁茂林介绍贵州文化老人陈福桐先生所作并题写的纪念抗战七言律诗。齐赤军(左)与贵州籍抗战老兵李文德在滇西松山战役主战场遗址前留影。长篇纪实作品《贵州“草鞋兵”》封面  梁茂林简介  1947年生于山西省和顺县。毕业于贵州大学哲学系。贵州教育出版社原编审、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贵州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编辑学会会员。曾在中学和贵阳市委讲师团当过教师,从事编辑工作20年。先后组稿编辑图书140余种,主要著作有《走进西部旅游丛书·贵州·贵州人文之旅》、《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贵州(1)》、《走进西部旅游丛书·贵州·贵州风情之旅》《贵州:让历史和现实告诉未来·回眸与思考--贵州学校教育初探》、《贵州“草鞋兵”》等。  拿着齐赤军、梁茂林历时5年编著,较系统客观反映黔籍官兵抗战历史的长篇纪实作品《贵州“草鞋兵”》,平实、生动的书名,意味深长的“草鞋兵”3个字,顿时唤起几多遐想,几多思索。  一部黔军抗战的悲壮史  从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到1945年8月,中国军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有近80万国民**军贵州籍官兵开赴全国各个战区。黔军士兵每人每月两块钱伙食费外加3毛钱草鞋费,背着一床毯子,一把雨伞,脚穿草鞋上战场,以简陋装备与凶残的日本侵略者殊死拼杀,唱出一曲曲壮烈悲歌。  这部书24万字,作者用翔实的资料,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惨烈的战斗细节,官兵的遗书遗言、小传碑文等,记述了黔军将士前仆后继英勇杀敌的一幕幕悲壮情景。8年抗战,从出兵人数和人口比例看,贵州位于各省前列。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22次大战,多数有黔军的身影:南口争夺战、忻口防御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3次长沙会战、中国远征军血战滇缅、滇西反攻……一次次大仗、硬仗、恶仗,贵州籍官兵冲锋陷阵,视死如归,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书中还介绍,民国时期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任教、就读的120名贵州籍教官、学员中,9人后来成为高级将领并担任重要职务。在黄埔军校执教的91位黔籍教官和就读黄埔各期的1092位黔籍学员中,有79位先后晋升少将以上军衔。  201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日前,《贵州“草鞋兵”》由中央统战部华文出版社出版。阅读这部书,人们透过历史的硝烟追忆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  为黔籍抗战老兵立传  “《贵州“草鞋兵”》即将出版时,齐赤军不幸因车祸辞世了,令人痛心和遗憾。”谈到挚友小齐,梁茂林神情伤感。  齐赤军籍贯是山东临清,1956年生于贵州遵义。他的父亲1943年参加八路军,解放后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自由勋章。从小听父辈讲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故事,齐赤军立志长大要参军。1972年,他入伍来到驻滇西某部,军营位于当年滇缅抗战的战场。服役期间,齐赤军接触、认识了不少抗战胜利后留居滇西的贵州籍老兵。听老兵讲述亲历的腾冲巷战、松山攻坚战、徒步翻越野人山的惨烈场景,在龙陵松山拜谒“国民**军陆军第八军第一百零三师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他的心灵深受震撼,下决心要把抗战老兵们这段血与火的历史记录下来。退伍后,齐赤军先后从事新闻和房地产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多方征集、研究黔军抗战史料,还数次重返滇西腾冲、龙陵等县走访了20多位黔籍抗战老兵。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齐赤军撰写的论文《碧血洒松山抗战垂青史——松山攻坚大战中的贵州部队》发表。一次,他与多年未见的老师梁茂林不期而遇。围绕黔军抗战话题,小齐和梁茂林谈了很久。之后5年时光,他俩合作共同完成了长篇纪实作品《贵州“草鞋兵”》。  从研究教育史转为研究黔军抗战史  “与滇军、川军等部队相比,人们对黔军抗战历史知之甚少。《贵州“草鞋兵”》算是对这段历史较为深入研究的一项成果。”63岁的梁茂林当过教师、编辑,稳沉中充满激情。  “原先,我是对研究贵州教育史感兴趣。”若干年前在撰写《黔人抗战史话》一书中“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贵州军人”这部分内容时,梁茂林发现几个现象:一是凡文化水平高、作战指挥出色的将领,均生长在贵阳、遵义、兴义等清末民国初年教育办得好的地区;二是抗战时期贵州部队处境特殊,虽已编入国民**军战斗序列,却由于种种原因被认为是“杂牌”军。实际上,黔军众多士兵入伍前亦耕亦猎,吃苦耐劳,一经训练便形成战斗力,能征善战,精忠报国;三是以往叙述抗战历史的书籍大多从“将”入笔,对“兵”着墨很少。
太阳酒醉后的自白(仿小痞子体一乐) 1 过了东山再没有平原,原来的平原海去了。 随手掀起一片茅草,就可以看到牛羊。 莫非俺老了? 随便一粒沙子都可以迷住我的眼睛。 楼下,委实有动物的尸骨未寒, 但楼高千仞,非壁虎攀援。 2 抬起头,晴空万里。 云都躲到哪里去了?脚下如此干净, 如同踩在棉絮上,轻飘飘的。 莫非又回到新闻联播时代? 吾去也! 倒也省去牵绊。 直奔西山。 3 低下头,在河流湖泊中照照镜子, 身形硕大,这几年尽吃了, 速生的饲料,转基因大豆,瘦肉精刚流行就夭折了。 减肥困难,是很久的事, 可以用秒计算。 4 月亮,我之最爱, 都追了一万年了,一个邻家女孩渐渐长成, 心痒难挨,兔子在窝边吃草。 而我不能,她带着相机,有无所不能的角度。 别人叫她小三, 她叫我干爹。 5 我的路始终是直的。 在西方,我拥有一架马车, 当然不用加油,很环保的那种。 马儿散步的速度是均匀的,不会悠闲地啃食青草。 那时候,飞得最高的除了飞鸟就是风筝, 我有我的高度, 不过,在东方,我成了乌鸦, 先天畸形的那种,用大夫的话说 我的足比同类多一只, 足疗不太方便。 6 俺原来兄弟九个,吵翻了天。 后羿的桑木弓力道正好, 比节育环弹力更强,八只乌鸦落地。 我躲在云里, 独生。 7 有些话不能讲,当初尼采就犯了错。 他是一位诗人,人类眼中的疯子。 但我可以在酒后胡言, 虽然脸红,但不用私人买单。 一西湖的茅台跑到狗肚子里去了 酒鬼们摇摇晃晃, 耍子去鸟。 地平线没有黑夜白昼。 8 玛雅人说明天是末日, 有人说俺正直壮年,鸿运当头, 不用公布财产,俺只是露了几只手表, 在车祸现场展示微笑。 俺的爆炸来自内部,只要俺愿意, 俺就是不动产。
假如有现代官妓,雷政富的悲剧是否可以避免? 从古到今,公务员都是一个压力超大的职业。压力大了,就需要发泄,但公务员毕竟不同于普通百姓,如果发泄时选错了通道,必然会给党和人民带来损失,但如果不发泄,又会对广大领导干部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所以,为了避免产生权色交易土壤的产生,齐桓公时期的管仲,力排众议,在齐国率先设立官妓试点,这一试验不打紧,果然效果奇好,疗效独特,短短几年时间,就让齐国公务员浮躁的心安定下来,这些没有后顾之忧的公务员,夹起尾巴,一心扑在官妓和工作上,从而诞生了一个强大的齐国。 这一官妓制度,一直延续到宋朝,当代好干部苏轼,就是沾了朝云暮云的光。以至于,即使几番沉浮,都没有跟艳照门干女儿扯上半点关系。 当然,这种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官妓,表面上虽然有损政府形象,但骨子里确是树立光辉形象的一剂良药。其好处,有以下几点: 一、官妓政治素质高,可以起到监督作用。 官妓受党教育多年,根红苗正,色艺双全,不仅在肉体上满足公务员的胜利需要,在思想上也是反腐倡廉的铁篱笆、急先锋。因为官妓代表官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政府监督作用。如果发现某些公务员有不良嗜好,只要枕边风一吹,就可以防微杜渐,立竿见影。 二、官妓可以提高政府税收。 我们知道,公务员认干女儿是有成本的,动则豪宅名车,美元金条。但如果设立官妓,这些民脂民膏,通过官妓这一个流通环节,完全可以回收再利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官妓制度可以杜绝亲属腐败。 古代公务员任职期间是不允许携带家眷的,所以,即使夫人想腐败、三姑六姨想敛财,都鞭长莫及。当然,那时候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公务员在当地做什么政绩工程,哪些项目可以为亲友牟利,亲友和夫人都是不知道的。 我之所以写这些狗屁的复古文章,确实不是蛊惑人心,主要的目的是为那些公务员叫屈,从而起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能有幸得到有关专家的研究,形成一种中国特色的长效机制,那人民的好干部,就会多一些,雷政富同志阴沟翻船的悲剧,就可以避免。
【杂文】假如有现代官妓,雷政富的悲剧是否可以避免? 从古到今,公务员都是一个压力超大的职业。压力大了,就需要发泄,但公务员毕竟不同于普通百姓,如果发泄时选错了通道,必然会给党和人民带来损失,但如果不发泄,又会对广大领导干部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所以,为了避免产生权色交易土壤的产生,齐桓公时期的管仲,力排众议,在齐国率先设立官妓试点,这一试验不打紧,果然效果奇好,疗效独特,短短几年时间,就让齐国公务员浮躁的心安定下来,这些没有后顾之忧的公务员,夹起尾巴,一心扑在官妓和工作上,从而诞生了一个强大的齐国。 这一官妓制度,一直延续到宋朝,当代好干部苏轼,就是沾了朝云暮云的光。以至于,即使几番沉浮,都没有跟艳照门干女儿扯上半点关系。 当然,这种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官妓,表面上虽然有损政府形象,但骨子里确是树立光辉形象的一剂良药。其好处,有以下几点: 一、官妓政治素质高,可以起到监督作用。 官妓受党教育多年,根红苗正,色艺双全,不仅在肉体上满足公务员的胜利需要,在思想上也是反腐倡廉的铁篱笆、急先锋。因为官妓代表官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政府监督作用。如果发现某些公务员有不良嗜好,只要枕边风一吹,就可以防微杜渐,立竿见影。 二、官妓可以提高政府税收。 我们知道,公务员认干女儿是有成本的,动则豪宅名车,美元金条。但如果设立官妓,这些民脂民膏,通过官妓这一个流通环节,完全可以回收再利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官妓制度可以杜绝亲属腐败。 古代公务员任职期间是不允许携带家眷的,所以,即使夫人想腐败、三姑六姨想敛财,都鞭长莫及。当然,那时候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公务员在当地做什么政绩工程,哪些项目可以为亲友牟利,亲友和夫人都是不知道的。 我之所以写这些狗屁的复古文章,确实不是蛊惑人心,主要的目的是为那些公务员叫屈,从而起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能有幸得到有关专家的研究,形成一种中国特色的长效机制,那人民的好干部,就会多一些,雷政富同志阴沟翻船的悲剧,就可以避免。
假如有现代官妓,雷政富的悲剧是否可以避免? 从古到今,公务员都是一个压力超大的职业。压力大了,就需要发泄,但公务员毕竟不同于普通百姓,如果发泄时选错了通道,必然会给党和人民带来损失,但如果不发泄,又会对广大领导干部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所以,为了避免产生权色交易土壤的产生,齐桓公时期的管仲,力排众议,在齐国率先设立官妓试点,这一试验不打紧,果然效果奇好,疗效独特,短短几年时间,就让齐国公务员浮躁的心安定下来,这些没有后顾之忧的公务员,夹起尾巴,一心扑在官妓和工作上,从而诞生了一个强大的齐国。 这一官妓制度,一直延续到宋朝,当代好干部苏轼,就是沾了朝云暮云的光。以至于,即使几番沉浮,都没有跟艳照门干女儿扯上半点关系。 当然,这种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官妓,表面上虽然有损政府形象,但骨子里确是树立光辉形象的一剂良药。其好处,有以下几点: 一、官妓政治素质高,可以起到监督作用。 官妓受党教育多年,根红苗正,色艺双全,不仅在肉体上满足公务员的胜利需要,在思想上也是反腐倡廉的铁篱笆、急先锋。因为官妓代表官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政府监督作用。如果发现某些公务员有不良嗜好,只要枕边风一吹,就可以防微杜渐,立竿见影。 二、官妓可以提高政府税收。 我们知道,公务员认干女儿是有成本的,动则豪宅名车,美元金条。但如果设立官妓,这些民脂民膏,通过官妓这一个流通环节,完全可以回收再利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官妓制度可以杜绝亲属腐败。 古代公务员任职期间是不允许携带家眷的,所以,即使夫人想腐败、三姑六姨想敛财,都鞭长莫及。当然,那时候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公务员在当地做什么政绩工程,哪些项目可以为亲友牟利,亲友和夫人都是不知道的。 我之所以写这些狗屁的复古文章,确实不是蛊惑人心,主要的目的是为那些公务员叫屈,从而起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能有幸得到有关专家的研究,形成一种中国特色的长效机制,那人民的好干部,就会多一些,雷政富同志阴沟翻船的悲剧,就可以避免,雷政富的语录就不会成为笑柄,当然,雷书记一定也是一个一身正气的好书记。
“晒日志”不能演变成“晒功劳” 话说和顺“晒日志”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到目前为止,已经晒了两轮。按照常理,既然是两轮,应该是晒了正面晒反面。这个道理,和顺的庄稼汉都知道。记得在晒场上,泥腿子们都是这样干的,因为只有反过来倒过去晒,才能保证蒸发水分,然后,再经过石碾的反复碾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八米二糠,否则,脱粒不彻底,就会白白糟蹋了粮食。 可惜这么简单的道理,领导同志就是不明白,以至于,原本打了催熟剂的日志,晒了两轮之后,依然是“绿皮白瓤”,明显是不成熟产品。尽管籽(字)是黑的,但这些品种,完全没有下种的可能。 我这里丝毫没有诋毁的意思,只是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已。这些天领导不是哭着喊着让人提意见吗?既然是和顺的一分子,就应该响应领导的号召,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既然是真实,就不要讲究什么悦耳动听,因为英明的领导不希望看到,自己一手缔造的晒日志活动,在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中以惨败收场。 上过学的和参加工作的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有两本日志,一本是让别人看的,一本是让自己看的。这个和应付税务局的假账有异曲同工之妙。假账可以堂而皇之摆上桌面,而真帐只有自己知道。 本人有幸翻了几本日志,日志的内容大多是记录工作多辛苦,自己多努力,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除了苦就是苦,委实令读者动容。更有甚者,把工作日志写的跌宕起伏,把小学老师教授的作文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头写工作如何困难,中间写自己如何机智,结尾以圆满完成任务告终。功劳苦劳一个不落,最后的结果是群众同情,领导器重,一箭双雕,两头钻营。 所以,这些只晒正面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只能提高科级干部编故事能力和书法水平,并不能从客观上反映其工作能力,若把这种应景文章作为考核干部的标准,只能是痴人说梦! 当然,晒日记的进步意义还是有的,毕竟他是晒了,敢于晒就比不晒强。即使晒得不太面面俱到,但毕竟会蒸发一些水分,因为群众是阳光,那些事干的那些是湿的大家心里都有一笔账。 要是哪天,和顺绿皮白瓤的日志,能晒到一些阴暗的地方,乃至于晒干所有见不得人的地方,和泥腿子在晒场晒粮食一样,那和顺干部的西瓜,即使皮依旧是绿的,里面肯定是红壤黑籽了!
信仰飞翔 ——序申有科《一只鸟眼里的世界》 李杜 信仰飞翔 ——序申有科《一只鸟眼里的世界》 我是如此看重这部书。之所以看重,当然不单单因为有科是我的朋友(我们相见,说到底也只不过四五面,只是第一面便得以确认),我更看重的是“鸟”,是翺翔,是“鸟眼里的世界”之混沌与纯粹。 早些年,曾读过美国作家托妮·莫瑞森的《所罗门之歌》,书中的主人公叫奶娃,是个黑人,或者准确地说是个会飞的黑人。莫瑞森相信:“黑人会飞”,但这的确又非是她自己的发现,而是黑非洲最古老的传说之一。后来,我又读了很多书,我主观地喜欢莫言《丰乳肥臀》中的鸟儿韩;亦客观地认定:人类本是同宗同祖的:祖先即在非洲;而我们现在所能确认的始祖,则是埃塞俄比亚的露西……这让我对人之飞翔,产生了莫名其妙的眷恋,并自少从精神层面,拒绝了人类始于猿或海豚之说—— 也许人类真的是“从天而降”的。尽管现在世人仍只能将之视为“科幻”;但其真实性,却很可能会被我们的后人确证。 一如《所罗门之歌》的题记所言: 父亲们可以翺翔 而孩子们可以知道他们的姓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远离“父亲”,我们已然失去飞翔的能力;更有甚者,我们似乎早已忘记:“飞翔”之于人类,本是天经地义的、是应该的和必须的。于是我们垂首在尘世,弯腰在尘世,屈膝在尘世——拥拥挤挤,蝇营狗苟,奴颜婢色,追名逐利……太多的离合,太多的悲欢,被我们忽视;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点点利益,看不到高空,看不到远方;看不到世界本应拥有的宽阔和纯粹。 我们的眼睛需要擦拭,很多很多的事物都需要擦拭。然而我们却无能为力。也就如有科所说—— 这个世界需要擦拭的地方很多 却无从下手。 所以我想有科以“一只鸟眼”观察并叙述世界,是无奈的,也是崇高的。 只因飞翔。 当然,会飞翔的肯定不只是“鸟”;会飞翔的,还有很多或者神圣、或者平凡的生灵以至事物:神圣者如“龙”,或“天龙八部”;平凡者如“风筝”,抑或“灵魂”和“梦”—— 只有风筝重复着梦游的延续 在仰视的人眼里 一个有牵挂的灵魂 正逡巡于旷野 ——《五月之上》 就这样,有科以豪壮的“逡巡”,凭借灵魂和梦想,鸟瞰并描述了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有些“昏暗”或者“浮躁”的世界—— 日头下方的昏暗被无限放大 多余的蓝色因燃烧殆尽成为死灰 一张迷茫的脸从阳台深处伸出 伸出这个世界唯一的触角 …… 一只鸟眼中的城市 如同盲人眼里的世界 长久悬浮空中 ——《一只鸟眼中的城市》 这是太行脊梁的断裂之痛 蜷缩于黝黑的云里 ——《游黄巢寨》 这世界容不下忏悔 甚至一把拂尘 ——《佛事》 平心而论,这样的描述是真实的,真实到甚或令人窒息。但我想说的是,这肯定不是有科的立意,不是诗人的本意。多年前,有人问我“好诗”的标准,我回答说:“如水:虽深却清澈;虽缓却不迟滞。忧而不伤,哀而无怨,充盈而不漫溢。”所以现在我断言有科的诗是忧郁的而非忧伤的,是悲悯的而非怨怼的。 十多年前,英国的一个超市经理克莱夫•伍德尔为孩子们写了一本书,叫《飞翔的鸟拒绝忧伤》。我想在有科确认的“鸟”的眼里,同样也是如此。因为这个世界毕竟在“回归”,尽管“回归的路依然那么纤细”(《题姑岩庙》),但就是在这条路上,“一大群羊群和牛群 / 沿着青草 / 穿林而过“(《南山》)。虽然“麦城无麦 / 关于项羽 / 他只是一个过客 / 如赤免般走远”(《麦城》),但我们毕竟也看到“一个老农疲倦躺在自己的麦堆上 / 全身披满金色的夕阳”(《朋友父亲的葬礼》)……一个英雄,一个平民,或者本就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父亲”。记得希腊诗人埃利蒂斯曾说,我们所赞美的英雄的品质,就是父亲的品质。
【转帖】中国航公 VS 美国航母 中国航公 VS 美国航母 四野 发帖于:海军论坛 发布时间:2008-4-6 19:16:16 查看原帖 收藏 复制链接 【共11条评论】【浏览731IP】 据美国卫星最新观察,中国于2007年8月1日建军节成功研制出新一代航母克星---“航公”! 顿时美国上下一片哀叹,惊呼航母只能在领海当游船使用,美国的航母霸业告终。 据情报部门透露,“航公”由生铁和低碳钢制造,全重10万吨,没有任何电子设备,因此具备极强的抗干扰能力,照明设备是使用干电池的手电筒,“航公”上没有安装雷达,使用望远镜,水下装甲、外装甲(生铁)达到10米的厚度,鱼雷、飞机、导弹等均对其无法构成威胁。 “航公”的攻击武器十分可怕,是一根重达10000吨的铁棒,由于常规攻击对其没有作用,因此“航公”在高速靠近对方后,用铁棍插入航母,使其丧 失动力,然后在马达驱动下一棍子一棍子接一棍子捅烂,最后再喷涌出大量化学液体,促使航母“受惊”从而彻底丧失战斗力,闻讯后,美国从各个海域撤回航母, 以防止被“航公”蹂躏 。 总装备部总工程师向记者介绍说,这根10000吨的铁棒端部用非晶硅材料制作,异常坚硬,俗称“硅头”,插入航母力量强大,能有效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因此常把这一进攻过程叫做“强歼”。“航公”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军事力量彻底“雄起”。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