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杆
瓦杆
快乐是我乡
关注数: 4
粉丝数: 1,415
发帖数: 26,298
关注贴吧数: 7
【视频】佩尔森 vs 阿佩依伦 的比赛 老佩和老瓦、苹果和老瓦的比赛我们看过不少,但老佩和苹果的比赛看过的人不多把,他们打起来会怎样?这里刚好有一个视频,和大家分享。
【视频】号称天下第一爆和极尽搞笑:金陈攻削比赛 人人都说柳承敏的正手弧圈多么爆,但他的师傅金泽洙当年号称“天下第一爆”,到底谁更爆呢?老金和笑面虎陈新华这场球不但展示了高超的弧圈技术,两人更是各种搞笑怪招迭出,笑料充足,强烈推荐!
打乒乓球造成疼痛的各种常见原因 乒乓球虽然好玩,但稍不慎或发力过猛或不当动作,都会造成身体各部位的疼痛损伤。基本上每个常打球的人都曾疼痛过,列举一些容易引起疼痛的单项练习,球友们平时要注意造好保护。
【视频】老瓦连续获得86、88年欧锦赛男双冠军 1986,1988年轻的老瓦发挥出色,分别和队友林德、苹果获得男子双打冠军,展示了强大的攻击力。老瓦不但单打厉害,双打也是很行的。
(日记)每天打球记录和技战术得失小记 不定时记录个人打球活动、情况和技战术得失。
【视频】欧锦赛最年轻的冠军——佩尔森86年夺冠 1986年在布拉格举行的欧洲锦标赛,佩尔森击败波兰的库哈尔斯基,夺得男单冠军,号称欧洲最年轻的冠军。
【视频】欧锦赛最年轻的冠军——佩尔森86年夺冠 1986年在布拉格举行的欧洲锦标赛,佩尔森击败波兰的库哈尔斯基,夺得男单冠军,号称欧洲最年轻的冠军。
【视频】2016国际乒联传奇赛热身训练 瓦-佩-施 2016传奇赛,老瓦、佩尔森、施拉格赛前热身。
【视频】瑞典第一代高手技术如何? 阿尔塞vs约翰逊 老瓦、佩尔森等瑞典第二代高手我们很熟悉,但六、七十年代第一代高手的资料很少,难得一见,他们也曾几次取得世乒赛冠军,是中国队当年主要对手。他们的技术动作、技战术水平如何?和后来的老瓦等人有些什么不同?这里有一段难得的老视频,是名将阿尔塞和约翰逊的比赛,可以一窥他们的技术动作和风格。
【视频】1982年小瓦 vs 克兰帕尔 完整比赛视频 1982年小瓦才16岁,是当时闻名的乒坛“神童”,虽然年纪小,长得也瘦小,但已经代表瑞典国家队出赛了。这是对匈牙利的团体比赛,面对拥有两面弧圈犀利打法快速、老狐狸般狡猾的世界冠军克兰帕尔,小瓦能讨到便宜吗? 老瓦小时候的打法和成年后有点不同,速度更快,进攻更主动,这个视频是学习观摩老瓦技术的不错的资料。
(视频)16年8月现场拍的高手比赛 前几天San Francisco举办的乒乓球比赛,拍了几场,看看U.S.的乒乓球选手是什么水平。
(转帖)长胶的最喜欢与最害怕 长胶最喜欢和最害怕的球儿:
(讨论)打球怎样才像老瓦? 觉得首先节奏方面慢一点、尽量放松和柔和,用玩的心情打球而不是用紧张比赛的心情打球;动作正手拉重心低点,手臂向下引而不向后引,用腿拉、转腰幅度小,正手斜线必然侧拐;反手拔挡优哉游哉,手腕不外展而是向前或前上推拱⋯⋯等等,欢迎补充!
拥有哪些练球小伙伴是幸福的及其指数? 打球是开心的,原因有很多,此贴讨论所谓的"幸福"范围局限在"拥有哪些打法的球友对涨球有好处"。我们知道,如果球友只为锻炼身体、图出汗瞎打,双方都很难达到练习目的,长期打也进步不大。所以除了主观的爱琢磨和勤练,客观上经常一起打球的球友的水平和打法也是很重要的条件。
中国人打乒乓球为什么这么牛?17张老照片讲述真相! (转帖于人文频道)自从1959年容国团首夺世界冠军后,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乒乓球已成为中国的“国球”。庄则栋、孔令辉、刘国梁、王励勤、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马琳……这些熟悉的名字一次又一次让各大赛场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中国国歌。企业、学校、社区、贫困地区都可见到打球的人们,庞大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乒乓球笑傲世界的最大资本。图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群众正在打乒乓球。(1937年摄)
【技术】动作僵硬是打乒乓球的大忌,问题在于重心! (转帖自草根乒乓网)
(集思广益)比赛时怎样尽快找出对手弱点? 有时比赛遇到不熟悉的对手,尽快掌握对方技术和打法的弱点,从而最快地制定有效战术很重要。大家会试探对手哪些技术?采用哪些套路和发接发来试探?欢迎一起探讨、综合一下。
【趣味】《全民乒乓操》启蒙观赏版 (转帖于乒乓网) 《全民乒乓操》启蒙操观赏版:台上徒手挥拍(一起动起来吧!)乒乓网(郭云鹏)
乒乓球业余爱好者水平提高不快的五大原因 (转帖于开球网) 经常泡在球馆里,或者球龄很长,但球技总没提高,或者无明显提高,是不少业余球友的通病。今天是这个水平,明天还是这个水平,三五个月后依然是这个水平,甚至一年半载的,还是这个水平,都打成老球油子了,还是涛声依旧,是什么原因呢?很少有人去总结,特别是业余球友,觉得没必要去总结。其实就每个人来说,适当总结一下,还是有好处的。业余乒乓,虽说是乒乓,但毕竟是竞技性运动项目,总不能嘻刷刷,光拨弄几下,还得要有一定的水准。
涨球技四步要诀:知道不知道 知道做到 (转帖自乒乓网)[本文系乒乓圆明原创] 学习任何一样东西,思维理路很重要,适合的正确方法很重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次第进行,随着实践功夫的加深,要提升水平,达到一定的境界,也是不难的。打乒乓球,也不例外,且是微细活,打几下玩玩是可以的;到达自己的瓶颈以后,怎么超越,就没那么容易,很多人的水平数年就停在那个地方,就是被思维定势、行为习惯框住了,死在那个地方。 怎么样能够不断地涨球呢?必须从打破思维定势来,打破想法的误区,不断地学习、尝试、实践。那首先得了解偶们的思维模式是怎么养成的,它有怎样的发展过程,以后才谈得上提高进阶。 从学习的思维理路上来看,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一是不知道不知道;二是知道不知道;三是知道知道;四是不知道知道。这四个步骤,也是学习乒乓球,快速涨球技的要诀,端看如何运用!
向老瓦致敬:如何登上乒坛荣誉之塔的塔尖 (转自乒乓网)向老瓦致敬:如何登上乒坛荣誉之塔的塔尖 话说少林弟子,要想出师下山,必须经过18罗汉布下的重重关卡,一关比一关更强,所有关卡都靠你的真才实学一一过关,你才能顺利出师。 乒坛荣誉之塔上住着众多功勋卓著的名将,一层比一层厉害,只有最高的塔尖还空着,老瓦开始向塔尖进发了。 老瓦深知,要登上塔尖,其中的艰难困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但老瓦身负绝学,他相信自己能闯关成功,成为百年乒坛第一人!
老瓦酒吧“打”老瓦 (转自人民网) 瓦尔德内尔是国际乒坛公认的标志性人物,中国球迷昵称他“老瓦”。2月11日,50岁的老瓦在斯德哥尔摩宣布退役,在乒乓圈掀起了不小的“动静”,官媒和民间传播各种版本的老瓦趣闻,在朋友圈晒不同年代与老瓦的合影。笔者想来与老瓦有缘三次合影,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北京三里屯老瓦开的酒吧采访他并与这位传奇冠军打过球,体验了一把这位乒坛大满贯发球有多转,转眼间过去8年了。
大家手上茧子都长哪里?要剪吗多久一次? 以前一两个月要剪一次,在无名指与手掌交接处,忽然想起很久没剪,可能有半年或一年了,或许是以前只打一块拍现在两块轮流打的原因吧。大家茧子长手哪里呢?直拍还是横拍,直拍更爱长茧子吗? 有人不长茧子,有球迷和老瓦握手,仔细看了他的手,很柔软,没有茧子。
【视频】美女~帅哥~讲解正手和拉球要领 美女和帅哥动作很漂亮,人美球帅,但讲的要领有点不一样喔!
(讨论)2016世乒赛有什么动向和感想? 世乒赛结束了,大家觉得世界乒坛的发展、格局、技术走向、器材、各队实力变化和后备力量等等各方面有些什么变化?欢迎畅所欲言,随便谈点什么。
【视频】2016 国际乒联传奇巡回赛 国际乒联第三季冠军佩尔森,亚军老瓦
(视频)老瓦现身深圳公园,和中国球迷过招 转帖乒吧 @去年买的洋葱呢 本视频为瑞典电视台TV4频道讲述乒乓传奇瓦尔德内尔在乒坛取得巨大成就背后的秘密,于2014年4月录制于中国深圳某公园。其中,老瓦在公园和中国球迷进行了乒乓球互动,当大满贯遇上最懂球的中国球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咱们来看一下~
(讨论)推广乒乓球,不要再过于重视国际比赛了! 中国乒乓球队历来极其重视国际比赛,全力争取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等等各种国际大赛、洲际赛、杯赛,为国争光,各种资源都为此大幅倾斜和投入。在过去半个多世纪来,国家队取得了大量奖牌,长期与世界各队伍对抗的激烈比赛,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直接对乒乓球运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 但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现在男女国乒都进入了无悬念获胜的景况,当竞技体育失去悬念,也就是失去竞争力,吸引力也大大降低了。要把观众拉回来,中国队就不要老盯着世界比赛了,世界已经不是对手,自己才是最大的对手。国内各队水平高而且接近,竞争必然激烈,比赛有悬念、吸引力大观众自然就回来了。 大力提升国内比赛的层次和回报率,使国内比赛规格和重要性高于国际比赛,规则上也可以自成一套,不用受国际乒联掣肘,一枝独秀为什么不可以唯我独尊?其实这种情况在国际上有很多,例如美国蓝球英国足球等,尤其水平高于世界的小众运动挺适合这样方式的。中国乒球在民间开展得不错,有广泛群主基础、各方面条件都可以,如能采取“国内为重、国际为次”的模式,相信对乒乓球以后的发展更有利。 个人看法,欢迎讨论。
(讨论)推广乒乓球,不要再过于重视国际比赛了! 对于近年乒乓球衰退和推广这个运动的一点个人看法,欢迎讨论啊!
【吧务组通告】关于“无敌高洋”主动宣布离开瓦吧事宜 老吧友“无敌高洋”加入瓦吧这个小家庭已经有好几年了,他热爱乒乓球的热情是超越很多人的,一直坚持不懈努力练球,自我要求涨球的欲望高,这种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他常来瓦吧与吧友们讨论乒技、赛事等,由于他见解比较独特,有强烈的个人观点,不时会和其他吧友有点小争论、甚至摩擦,吧务组曾经为此专门作了一些讨论和处理,特别为他盖个人楼,综合放置他的帖子,力图保持瓦吧的和谐气氛,为什么能容纳之?因为瓦吧的原则是“谈乒乓、尊重运动员、不辱骂吧友,发贴要有质量”,无敌高洋尽管意见有时特别而且激烈,但并无违反上述瓦吧原则。所以能一直能留在瓦吧,从原则和道义上说,若无过错,是不应当被处理的。
【生日献文】当人生遇上老瓦,生活更有意义 时间飞得越来越快,不知不觉已是2015,回眸二十多年前从知道老瓦、看他第一场比赛,我伴随着老瓦的运动生涯而成长,初时觉得老瓦只一个众多乒乓好手中的一个,技术鲜明,其他很多运动员也非常具有个人特点,如江嘉良攻球、陈龙灿的刁钻、滕毅横拍快攻、格鲁巴的反手和搞笑风格、金浣反手攻、刘南奎正手弧圈……都印象非常深刻,他们高超的技术令人艳羡。 随着时间推移,老瓦越来越令人惊奇,不断在大赛上突破,不断取得好成绩,每次比赛都带给人惊喜、敬佩,越看越期待他下一次的精彩演出,不象其他运动员只辉煌几年,老瓦的光彩十年、二十年地不断地不同形式地闪耀。他的技术、球风征服了很多人,也征服了我。感谢老瓦多年来带给我如盛宴般的乒乓享受,因为有您,使生活变得非常有意思! 祝贺老瓦五十岁生日快乐!健康幸福!
【聊球】外国球员都有哪几种类型?中国队怕和不怕哪些类型? 外国著名运动员很多,打法和性格各异,试试大概简单分类一下,看看他们对中国队的威胁性如何,可能大家看法不同,欢迎一起补充讨论、发表不同意见! 狡猾型、狡猾+实力型: 老瓦、施拉格,智慧高、打法多变而灵活,这种打法没一常规,不好对付,如果自身实力又强,例如老瓦,对中国队威胁极大。但狡猾型的对方似乎不多,还有吗?请大家补充。 稳健型 实力雄厚、打法和水平稳定,这类球员很多,老萨、波尔、普里莫拉茨、佩尔森⋯⋯这类打法新人刚出来时对中国队威胁大,但随着被中国队研究透,威胁越来越少,后期基本无威胁,中国队打他们很有信心。 凶狠型 这个有公论,包括不讲道的盖亭、塞弗、罗斯科夫,还有如狼似虎的柳承敏、金泽洙等,作风极其凶猛,稍不小心就咬你一口,中国队对此比较顾忌、重视,但凶狠型普遍技术不够全面,只要从弱点突破就好办。所以威胁性中等或中上。 神经刀型 发挥不稳定,好的时候谁都敢赢、差的时候谁都敢输,难以捉摸。只需用比他更猛然的功势打下去,就没问题,这类运动员例如吴尚垠,这类运动员威胁性始终是个迷。这类型还有哪些运动员呢? 还有没有哪些类型及运动员呢?
【吧务组通告】从今天起禁止讨论”俯冲螺圈球” 敬告:除非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图文、视频等相关资料,今后吧里禁止空谈关于”俯冲螺圈球”或近似的话题。
(原创)关于“正手拉和反手拉很难同时都好”原因的个人猜测 前段时间讨论的问题:“正手弧圈难练还是反手弧圈难练”一帖,吧里朋友们有的说正手拉难、有的说反手拉难,比较一致认为正反手两面拉会互相影响、互相削弱,要么正手好,要么反手好,练好了正手反手会变差、练好了反手正手会变差,两面存在互相干扰、此消彼长的情况。一面拉得顺容易,两面同时都好就很难练。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本人提出一点个人的初步看法,希望抛砖引玉,大家来讨论、补充。 相关话题帖子: 正手弧圈难练还是反手弧圈难练? http://tieba.baidu.com/p/3828715119 求教!正反手拉球为什么老是恶性循环呢?http://tieba.baidu.com/p/3936425790
(原创)关于李隼教练 “拉弧圈触球中下部” 理论的个人看法 李隼教练的拉弧圈教学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I2MjczMDQyNA%3D%3D.html&urlrefer=56c054210cc7f1cccbcc14fb9f532441 视频中李隼教练提到:拉球(弧圈)要触球的中部或中下部。他说得不快,听得清楚是中下部,而且同时他还用手比划着,看来不是口误,确实是中下部。另外看视频里的人拉的是前冲球,不是兜球或侧旋,我们知道兜球和侧旋是可以触球中下部的。 他的主要观点:拉弧圈不用拍形磨擦,靠手磨擦。不要前倾板形磨擦球的中上部,要触球中部或中下部,手腕、手指、手掌击球,虎口不能往下压,虎口千万不要使劲。 传统拉弧圈的说法是前倾板形磨擦球的中上部(前冲),至多只能触球中部(拉加转),不能后仰拍子触球中下部,否则球出界也难以磨擦;触球时握紧球拍发力。但李隼说的触球中下部,拍型不能前倾,虎口不能下压不发力,这些说法和传统的不同,很奇怪,是否其中有种说法是错的呢?
(闲聊)老瓦哪些技术容易学和好玩呢?? 老瓦技术高超,很多人都爱模仿他,学到一招半式打球时用上觉着很有意思又有趣。 老瓦有很多个人特色的技术,粗略算算有瓦式发球、正手发球偷直线、侧撇、侧身晃撇、反手弹打、反手吸和抹、反手侧切、正手侧拐弧圈、刮打高球、搓球加力切、反手拱刮、相持中毫无预兆的变线、眼望左球打右、海底捞月、信步闲庭防死角等等,或许还有遗漏,如有的请大家补充。 这么多眼花缭乱的技术,大家觉得哪些最容易模仿,学得象样呢?又有哪些最好玩呢?
(提问)佩尔森所说的“提气”是什么意思?怎样“提气”? 以前看乒乓世界,曾看到佩尔森说打球要“提气”,隐约觉得这可能是很重要的,也只从佩尔森这里听过。对于关键技术,任何运动员、教学资料都不会对大众精确地详细讲解技术秘密,他们不详细解释这可以理解。这个问题困惑多年了,怎样提气呢?是身体哪个部位提气,是胸、腹、腰、背甚至嘴巴(顶舌收颌),还是什么部位?提气的作用是什么? 大家知道或有没有听过呢?如果没有听过,那么您对“提气”有什么猜想和看法?欢迎讨论啊!
(讨论)哪些打球动作容易造成什么伤害? 打乒乓球如果动作不合理、乱发力,会造成身体伤患。打球是为了锻炼身体,健康是目的,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受伤。请大家根据经验,都来说说容易受伤的动作,多知道一点打球时就预先避免了。
【交流】乒乓球技术精警语收集楼 我们在漫长的打球岁月里,常听到高手谈技术,偶尔会听到一些简短易记的技术短语象金钥匙一样,对启发和提高技术理解、少走歧路非常有好处。这些短语不是经常可以从乒乓技术资料看得到的、不是广泛流传、人人皆知的“泛理论”,或许是高手的个人经验或理解、或许是经过总结后凝练而得出的,总是很实用很有益处。 打球久了,会有些独特而高妙、实用的个人见解,可能是听来的、也可能是自己琢磨的。与其自己藏着,不如拿出来分享,“欲取先予”,互相交流、各取所需、共同提高,是创立此贴的目的。 发的时候,可参考下面的格式,先写短小精干的技术警语,后面加以简单解释。不发类似“转腰收臂、拉球要用腰腿手协调合力、准备时压低重心“这些人人皆知的理论,也不要灌水,保持此贴的单纯性,方便大家查阅。不符合要求的帖子吧务会礼貌移走的。 好吧,下面就有请大家来献宝啦!
(闲聊)大家打球爱模仿哪些运动员? 虽然我们业余爱好者水平不如专业队的,但有个他们不能比的、颇快乐的好处是:专业队员可不敢乱做动作乱模仿,不然就等着教练的板子吧!而我们爱模仿谁就模仿谁,甚至前天模仿老瓦、昨天模仿马龙、今天模仿张继科,别人管不着,这是自由,哈哈!打球开心最重要。 一般来说,模仿某位运动员是出于欣赏他(她),或觉得实用、适合自己,那大家都爱模仿哪些球员、的哪些技术呢?
有没觉得他长得很象佩酥呢? 大家有没看电影《速度与激情》?觉得男主有点象佩酥啊,有没觉得呢?
反手几个问题的讨论,欢迎来谈谈啊! 最近大家对反手的讨论很热烈啊!那么下面有几个问题,可能吧里以前没有讨论过,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理解,来继续发表高见啊!
(趣谈)学球时怎样从教练那多“掏”技术 学打乒乓球,请教练是个不错的办法。有的人请教练,能得到很多收获、进步明显,有的则收获不大。怎样尽可能地真正多学点东西,使我们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换来满意的收益呢?希望请过教练的、正在请教练的、打算请教练的朋友们来聊聊吧,呵呵。
(讨论)为什么“纯业余高手”大多是中年人? 所谓“纯业余高手”是指:从来没有进过专业队、体院、体校,接受过专业训练,爱打乒乓球,打球多年,刻苦钻研自学成才,水平能与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的体校生体院生甚至省退的有得一拼,是当地业余球坛的知名人物。 我们常看到年轻如20来30岁的业余高手,大多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一般是省队、体院体校下来的,这种高手不是本贴聊的范围。纯业余的年轻高手极少,大多是40来50岁,甚至年纪更大一些的。为什么这样呢?
(讨论)大家拉弧圈跺脚吗?跺脚好不好? 看到一些人拉球,特别发力拉时,会很用力地跺脚,一般跺左脚(右握拍),也有人发不发力都跺的,这种情况少些。而与上水平相当的一些人是不跺的,看专业运队员打球,有的不跺(如佩尔森,瑞典队员大多不跺)、有的有时跺、有的反手拉时跺(刘诗雯),各情况现没有统计数据,印象里专业队跺的好象少些。 大家拉球跺脚吗?如果跺是哪只脚,正手拉跺还是反手拉跺?跺脚和发力结构有什么关系呢?跺脚好不好?会不会影响发力效率?想多听听大家讨论。
(视频)近期老瓦比赛视频、及和波尔的比赛 近期老瓦的比赛视频,少见的在小场馆比赛,距离近,动作可以看得很清楚,拍摄角度是以前的常见的舒适的侧后方,很值得一看。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DUwNDYyMTYw.html&urlrefer=463b4024854832c7beade7729c53a4cd
(转帖)业余球友涨球的29条乒乓心法 转自:快乐乒乓网
(原创)关于拉弧圈三重境界的个人理解 最近帖子“弧圈球的三重境界”,很好地提出了学习弧圈的三个阶段,对于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和不同点,以下是本人对此的理解,只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补充、指导
【乒坛莫扎特】瓦尔德内尔的十条“金言” 转帖自瓦尔德内尔吧 来源:合肥论坛,由于原来的翻译不怎么好,由 @小猫不理 重新翻译了一下,主要是纠正了一些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
【乒坛莫扎特】21年的敌人,一生的朋友 - 老瓦难舍中国情结 转帖自瓦尔德内尔吧 文章出自《华人世界》,作者:迟凤利。
(视频)2014佩尔森老瓦表演赛 两位老将宝刀未老,尽情打表演,享受快乐的乒乓球!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DQ5NzQ4NTcy.html&urlrefer=6ebad3e7b3dd13f3e21b181413732acf
(视频)业余高手挑战老瓦,老瓦认真打会怎样? 老瓦面对业余选手,往往打得随随便便。如果认真打,业余的能拿多少分?会吃多少发球?有机会抢攻得分吗……?疑问不少,这个视频是少见的老瓦较认真打的了。挑战的小伙子水平不错,拉冲、弹打挺有威胁,他能算业余高手吗?大概有多少分?——不多说啦,请看视频吧,注意5分39秒有个神球。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DUxODQ1MDU2.html&urlrefer=33a2777df7152fd766dc6aefa6f206aa
(视频)业余高手挑战老瓦,老瓦认真打会怎样? 老瓦和业余爱好者比赛,大多是站直了随意打,放放高球 、玩玩花式什么的,没见过他认真打。如果认真打情况会怎样呢?这个视频里小伙子有一定水平,甚至很不错了。不清楚什么原因,或许有杯子拿?或许是酒吧的一个活动?老瓦打得有点认真,这种对阵场面和环境就很难得了,少见的视频,值得看和学习啊! 首先和这个人打,可能老瓦觉得对方没啥威胁,打了几个就有点随意玩啦!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DUxODM4NTg0.html&urlrefer=fd753d82a9c4405c749783948e72e68d
(视频)这样打乒乓球太随意了!不要学 怎么这样打球啊?轻轻松松、随随便便的。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DQ5NjY5NTA4.html&urlrefer=63d3ba52993aeca2864da612780e0b95
(视频)“体校生”挑战老瓦,老瓦随意打再和佩叔表演一番 这是老瓦近来的视频,一个看似是俱乐部的小队员,水平和应该体校生差不多?先练一会对打,再来一局挑战老瓦。这几乎是看过老瓦打球最轻松随意的视频了,连耍几个宝,失误也潇洒,场面有趣啊!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DQ5NjY5NTA4.html&urlrefer=63d3ba52993aeca2864da612780e0b95
(视频)波尔马龙等名将慢动作发球拆解、老瓦精彩球 这几个名将发球视频不错,距离近、清晰慢放,可以看得很清楚,朋友们有需要就拿走吧! 波尔发球: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DQ5NjU0OTU2.html&urlrefer=9d70c7554282935749624fbab25e5d8e
(转帖)弧圈球的三重境界,及闫安示范正反手拉球 业余乒乓球爱好者,讨论最多的话题非“弧圈球”莫属,关于“弧圈球”的理论性文章特别多,但是很多朋友练习多年依然“没感觉”,怎么办?
反手回马枪——佩尔森精彩球视频 瑞典乒坛老将佩尔森成名绝技:反手回马枪 佩尔森:历史上最年轻的欧洲冠军,满头金色长发,形象帅气,打法全面,手感细腻、攻守兼备。正手弧圈猿臂轻舒,势大力沉。出道时以独特的反手回马枪——扑正手回反手的大力抽杀,称道乒坛。连续六次参加奥运会,91年夺取男单冠军,瑞典队黄金时期主力队员之一。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LmGZpwzrJG0%2F&urlrefer=d6496a2a5c001f8bc788becca00f9ef3
(转载)乒坛名将盖亭的记忆 乒坛名将盖亭的记忆 前言: 90年代的世界乒坛群星璀璨,老瓦是最完美的,另有几个人物也绝对不容小觑,盖亭是其中之一,他的球迷应该不少,我也是其中一个,不为别的,就为他那彪悍且极具个性的球风,当然还有辉煌的战绩。每次看盖亭打球,都是激情四射,总让我想起拳坛的泰森,那无与伦比的组合拳……。
【转载】练得多,进步少?世界冠军述说业余怎样提高效率 可知道王楠的正手连续对拉最高纪录是多少板?5000多!而大多数球迷一周能练上两次球、每次3-4个小时就算“奢侈”了,更难以指望什么教练、队医……专业选手的种种“纪录”,对业余爱好者永远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 业余选手该如何利用自己宝贵的练习时间?邱钟惠和许绍发两位乒坛宿将,退役后长期从事着乒乓球群众普及的推广工作,无疑对此有着亲身的体会,我们特意请他们分别就同样的问题给读者朋友们一些建议,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