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6618 FF6618
关注数: 25 粉丝数: 221 发帖数: 12,432 关注贴吧数: 16
最近很火的手撕联想 司马南批露的联想: 一、联想股改历程 2009年中科院旗下企业国科控股将联想控股的29%的股权,作价约27.5亿元转让给泰山会卢志强控制的泛海控股,价格至少低于净资产约13亿元。 此时,联想控股的股权结构:此时国科控股36%、联想职工持股会35%、泛海集团29% 2010年,柳传志、曾茂朝等人成立“联持志向同”,以其为“执行事务合伙人”成立14家联持会,然后以14家联持会为主体成立“联持志远”,用“联持志远”合并吸收联想职工持股会,“联持志远”最终持有联想控股35%股权。 2011年12月,泛海控股以协议转让方式转让9.6%股权给柳传志3.4%、朱立南2.4%、陈绍鹏1%、唐旭东1%、宁旻1.8%。 2012年2月,泛海控股以协议转让方式向联恒永信(联想控股员工持股平台,股东有杨元庆、曾茂朝等人)转让8.9% 此时,联想控股的股权结构:国科控股36%、联想控股管理层42.5%、同盟军21.5%。 2014年股改,2015年联想控股上市,国科控股股权进一步被稀释至29%。 截止2021年03月末,联想集团资产负债率约90%,其中有息负债约358多亿,应付供应商货款约1045亿(利用市场份额和品牌地位压供应商账期),无形资产552亿,其中商誉318亿,净资产237亿,理论上联想已资不抵债,高管天价薪酬,巨额分红,有掏空上市公司联想集团的嫌疑。(数据来源于联想集团公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 司马南语:“穷庙富方丈”。 二、联想的股东和高管 中科院旗下计算所所长曾茂朝及其夫人胡锡兰,退休后持有联想股份(通过联池志远持有),无关人员曾夫人所持比例远高于联想原总经理王树和。 (国有资产被贱卖,夫妻双双拿股权把家还。) 李树贻,原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持有联想股份。 朱立男(原联想控股CEO)、柳传志(联想集团实际控制人),杨元庆(联想现任CEO,目前实际持有联想集团的股份约10%,超过中科院旗下的国科控股) 黄伟明(联想现任CFO,英国国籍) 芮勇(联想现任首席技术官,美国人) 联想集团27名高管中,14名是外国人。 联想官方宣传:柳总传达室20万创业神话(实际:联想原来是中科院计算所创办的企业,并非柳传志个人创办的,联想依托中科院的背景和资源做大做强)
被誉为“芯片之母”,中国团队拿下 EDA 全球冠军   11 月 9 日消息,据人民日报报道,在 11 月 4 日结束的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的国际会议 ICCAD 2021(计算机辅助设计国际会议)上,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吕志鹏教授团队获得了 CAD Contest 布局布线(Routing with Cell Movement Advanced)算法竞赛的第一名。团队成员还包括苏宙行博士、研究生罗灿辉、梁镜湖和谢振轩。   EDA 是电子设计的基石产业,也被誉为“芯片之母”。本届竞赛的布局布线问题作为 EDA 芯片后端物理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芯片的功耗、面积、时延等各项性能指标。   EDA 作为我国“卡脖子”关键技术之一,难点主要在于算法,其核心问题在算法上通常具有极高的计算复杂度,即为 NP 难问题。   吕志鹏教授所在实验室自成立至今的 40 余年来,一直聚焦于 NP 难问题的求解算法与工业应用研究,曾多次获得国际算法竞赛全球前三名,据悉,今年是该团队首次参加 ICCAD 竞赛。   IT之家了解到,ICCAD 会议始于 1980 年,是 EDA 领域历史最悠久的顶级学术会议之一,其中 CAD Contest 算法竞赛作为会议的标志性事件,长期以来受到国际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每届竞赛的赛题均来自 Cadence、Synopsys、Mentor Graphics、Nvidia、IBM 等全球著名 EDA 或半导体公司的真实业务场景,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测试等环节中的核心算法难题,如逻辑综合、布局布线、等价验证、时序分析等。本届 CAD Contest 算法竞赛共有来自 12 个国家/地区的 137 支队伍参与,包括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等。
三家EDA美企独占国内95%市场 国内一行业被三个美国企业瓜分,垄断程度高达95%,而国内企业从无到有打破垄断,成为中国该行业第一个上市公司,究竟是哪家企业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呢? 美企瓜分95%市场 国内由于发展起步晚,在很多行业里存在被国外企业领先甚至是垄断的问题,其中集成电路领域的EDA软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美国企业曾掌控了国内95%的市场份额。说起EDA软件,这是一种在集成电路行业里比较高端的加工工具,通过计算机软件的设计研发,实现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组建,比如设计、验证等流程都需要EDA软件的参与。 简单来说EDA软件就是一个针对集成电路的遥控器,没有该软件的参与,就无法实现整个环节中的制造、测试和封装,地位不亚于制造芯片所用的光刻机。 然而就是这样重要的产品,国内市场却长期被美国企业所管控,由于该行业的准入门槛较高,目前中国EDA软件市场多数由新思科技、楷登电子、明导公司这些美国企业所垄断,三家的市场份额一度高达95%。 其中新思科技的市占率从2018年到2020年一直都在30%左右浮动,楷登电子的市占率则在这三年内上升了2个百分点,达到了32%。 面对如此的困局,国内企业华大九天开始了该领域国产突破的研究。华大九天三年投入4亿人民币 今年6月21日,华大九天在深圳上市计划已经得到受理,7月6日已经进行完了企业问询,就在9月2日,创业板发出公告,表示华大九天符合上市条件,即将成为国内EDA软件上市的第一个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还是华大九天的第一大客户,该企业成立于2009年,主营业务是EDA软件的开发销售,是国内最早一批生产EDA软件的企业,一直到2020年华大九天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 2018年到2020年之间,华大九天通过国产替代风潮的兴起,实现了营收翻倍式增长,从最初的1.51亿发展到了如今的4.15亿人民币。 其中2019年营收涨幅突破了70.59%,净利润高达4851万元。得益于自身对技术的高成本投入,华大九天才会实现如此突破性的进展,从2018年到2020年,华大九天的研发投入从7509万元增长到了1.83亿元,累计投入了4亿人民币。 其中2019年的投资费用更是占总营收的52.5%,这样的高投入标准在整个EDA软件企业中都是极少有人能够达到的。 国产EDA企业份额技术仍有待提升 虽然华大九天取得了如此成就,但是国产EDA行业仍存在一些比较显著的问题,首先就是市场份额,虽然华大九天打破了国内EDA市场被美企垄断的状况,但国内市场中仍没有中国企业太多的位置,像新思科技和楷登电子等依旧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巨头企业,华大九天等中企的份额被归于其他企业一栏。 而且该行业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各大美企巨头的集成电路制造水平已经打破了7nm界限,而华大九天等仍在为攻克16nm工艺而努力。同时国内从业人员也明显不足,2019年世界EDA软件行业共有4万从业者,而中国的从业者只有不到500人。 比较重要的一点还表现在国内企业的资金和利润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研发投入,2018年到2020年之间,华大九天接收到的政府补贴最高可达7040万元,最少也是4389万元,占据了利润总额的95%。 甚至华大九天的招股书里都明确表示,如果目前政府降低了对该产业的扶助补贴额,那么公司的经营就会出现严重的影响。 不过好在目前华大九天正在从其他投资客户身上获取融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身资金不足的困局,加之自身的产品销售也获得了一定的营收利润,能够勉力支持目前的研发。此次华大九天如果能够成功上市,资金方面的问题应该会得到一定的缓解,未来加大研发投入也有了底气。
国家大基金减持多只半导体股 大基金频抛减持计划 多只半导体股未能幸免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finance.ifeng.com%2Fc%2F8AN5oXzcboB&urlrefer=7380370d64b2377aa610dcb970085a5d 10月15日晚间,国家大基金再度出手,兆易创新又遭大基金减持 10月13日,国科微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持股比例累计变动超过1%,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83.1803万股,减持比例达1.0171%。 9月1日,华虹半导体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减持107万股,每股均价45.5196港元,涉资约4870.6万港元。减持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持股数目为207,233,925股,持股比例由16.02%下降至15.94%。 8月31日,三安光电公告表示,持股8.469%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拟减持不超过2%公司股份。 8月30日,瑞芯微发布公告称,减持计划减持数量已过半,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减持0.65%股份。 此外,10月14日,万业企业也发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10月13日收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基金”或“信息披露义务人”)发来的《关于股份减持情况的告知函》,其已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减持957.93万股,减持比例1%。此次权益变动后,信息披露义务人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将从7.07%下降至6.07%。
计算机行业发展成就奖颁奖 (观察者网讯)9月28日,由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主办的“2021中国计算机创新大会暨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成就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 大会表彰了为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追授夏培肃先生“终身成就奖”;授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成就金奖”;授予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黎定“企业家成就金奖”。同方计算机、航天二院706所、青岛雷神、厦门汉印、重庆品胜、纳思达股份、研祥物联、远光软件等企业分别获得各细分领域奖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为宋黎定颁发2021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成就奖“企业家成就金奖”) (2021中国计算机创新大会暨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成就奖颁奖典礼现场) 栉风沐雨六十余年,中国计算机产业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一。本次大会围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IT产业生态建设、信息安全等主题,探讨中国计算机行业创新发展的道路,研究后疫情时代行业发展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侯建仁副巡视员、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安晖参加大会并致辞,倪光南院士作为专家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相春雷发布了“2020-2021中国计算机产业调研报告”。 作为我国民族计算机工业的开拓者、践行者和见证者,中国长城曾经研发出我国第一台中文微型计算机,创造了具有极高商誉的民族计算机品牌“长城电脑”。进入新时代,中国长城坚持自主创新,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研发出了一系列基于国产飞腾CPU和麒麟操作系统的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电脑、多种型号服务器,构建起“芯、端、云、控、网、安”产品产业生态链,努力打造安全、先进、绿色的国产计算硬件产品安全底座,支撑国家网络安全战略。2020年,国产计算机生产量和交付量在同行业排名第一,真正成为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宋黎定在接受采访时说,荣获计算机行业发展成就奖“企业家成就金奖”,是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对我们不忘初心、坚持自主创新的认可;是对中国长城为推动国产计算机行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迈向高质量发展所做的努力的肯定。当前,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网络安全成为数字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未来,中国长城将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打造安全、先进、绿色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硬核底座”,筑牢数字化建设“网安长城”贡献力量。 此次大会,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企业高管,共同分享了最新的产业政策、行业创新成果与前沿洞察,紧扣产业实践,突出生态培育,大会举办了1场主论坛、4场专题分论坛以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成果展览展示等活动,汇聚政产学研多方的智慧与力量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长城同时捧回了“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成就奖——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服务器﹒成就奖”。 获奖评语中这样写道: 作为一名科技型企业家,宋黎定对科技强国有着执着的追求。他躬身入局,引领两家研究所突破“卡脖子”难题,问鼎前沿科技,实现突破性成长;带领三家国有上市公司,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争当服务国家战略的排头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作为核心骨干,宋黎定曾参与过多个重大航空、航天项目工程。投身电子信息事业, 任职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后,他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带领公司推动网信产业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通过创新驱动、落地产线、开拓市场、精细管理、降本增效,实现了营收和利润两连增,带领中国长城在“王者归来”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在宋黎定的成绩单上,有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南海岛礁建设先进个人、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个人三等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奖、国务院国资委五一劳动先进集体奖、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劳动集体奖、中国电子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等等。因为行业贡献突出,他先后被评为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深交所创业板第一届上市委员会委员。2020年8月,他当选为深圳市计算机行业协会新一届会长,履行新的职责使命,推动计算机行业向好发展。 2021年度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成就奖 获奖名单 1、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成就奖——终身成就奖 夏培肃 2、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成就奖——企业成就金奖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3、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成就奖——企业家成就金奖 宋黎定(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4、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成就奖——企业家成就奖 袁晓光(航天二院706所所长) 汪东颖(纳思达董事长) 路凯林(青岛雷神董事长) 5、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成就奖——企业成就奖 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服务器﹒成就奖 同方计算机有限公司:商用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计算机﹒成就奖 航天二院706所:专有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计算机﹒ 成就奖 青岛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竞技(游戏)计算机﹒ 成就奖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热敏打印机﹒ 成就奖 重庆品胜科技有限公司:标识专用打印机﹒成就奖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打印耗材﹒成就奖 研祥智慧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成就奖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能源领域数字化技术应用﹒成就奖
关于龙芯"自主”拷贝的报道 Loongson Continues Working On LoongArch For Linux, But It's Mostly Copying MIPS Code Written by Michael Larabel in Hardware on 25 August 2021 at 05:48 AM EDT. 13 Comments HARDWARE -- Loongson this summer rolled out their 3A5000 processors built on their own "LoongArch" ISA. While the company continues claiming that LoongArch is "not MIPS", the Linux kernel code they continue proposing for the mainline Linux kernel points to it being a close facsimile to MIPS. LoongArch is the Chinese company's effort to have a domestic processor not dependent upon foreign technology. While the company has long produced MIPS-based processor designs, with their new processors they are using LoongArch as they describe as "a new RISC ISA" for the Chinese CPU market. Loongson Technology has been working on bringing up this new LoongArch architecture within the mainline Linux kernel. While their patches keep referring to it as "not MIPS", the code in large part is copying MIPS code already within the kernel. This is also causing frustrations by upstream maintainers reviewing LoongArch patches and questioning the LoongArch vs. MIPS. In one of the patches, "You keep saying "not MIPS", and yet all I see is a blind copy of the MIPS code...This is still the same antiquated, broken MIPS code, only with a different name." Some of the LoongArch patches do appear new but so far not pointing to any groundbreaking differences or exciting new capabilities of these processors. Unfortunately the public documentation from Loongson Technology has been lacking as well for showing any ISA differences, etc. We'll see what else comes out when they push out more kernel and toolchain patches for LoongArch. If nothing is ultimately presented to make the code drama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existing MIPS64 code and a lot of code duplication, we'll see what Linus Torvalds and others have to say about upstreaming it when the time comes. Already back in 2018 given the success of RISC-V, kernel developers thought China's C-SKY might have been the last new CPU architecture for the Linux kernel.
持股刚解禁 两股东拟清仓减持寒武纪 来源:e公司 刚刚迎来一批限售股解禁,科创板明星公司寒武纪(688256)就收到一份股东减持计划。 拟清仓减持 7月22日晚间,寒武纪公告,公司股东古生代创投拟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合计不超过1415.19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54%;股东智科胜讯拟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合计不超过400.22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古生代创投和智科胜讯均系由南京原点正则创业投资管理中心担任普通合伙人暨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有限合伙企业,因此构成一致行动关系,两者合计持有4.54%的公司股份。 依据古生代创投和智科胜讯目前持有的公司股份数,二者此次系拟清仓减持。另外,减持理由均显示为“因股东自身资金需求”。 一年前,头顶“AI芯片第一股”光环的寒武纪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公司股价大涨逾2倍,期间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不过,该股在过去一年里震荡下挫,最新报收于110.92元/股,总市值约444亿元,较千亿市值已经“腰斩”。 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主营智能芯片的设计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数据中心、云计算等诸多场景。 就业绩表现来看,寒武纪目前仍未盈利。2020年,公司净亏损4.3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1.79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亏损2.0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08亿元。 不过,寒武纪去年及今年一季度营收均实现增长。其中,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3613.10万元,同比增长约213%,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边缘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销售同比大幅增加。“今年公司边缘侧业务仍处于持续推广及出货状态”寒武纪此前在6月份的机构调研活动中介绍。 值得关注的是,寒武纪近期着手加码车载智能芯片领域。6月22日,寒武纪披露,全资子公司行歌科技拟增加注册资本1.7亿元并引入投资者。除了引进战略投资者,寒武纪高管团也将对该公司进行注资。根据规划,完成增资后,行歌科技将加速组建车载智能芯片研发和产品化团队,并充分利用寒武纪在智能芯片领域已有的技术积累,开拓车载智能芯片相关业务。 32位股东刚刚解禁 前述古生代创投和智科胜讯拟减持股份为寒武纪IPO前取得,且刚刚于2021年7月20日起上市流通。 寒武纪稍早前亦公告,公司于7月20日有一批限售股解禁,此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数量共计2.07亿股,限售期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解禁当日,公司股价出现了逾7%的跌幅。 此次寒武纪限售股上市流通具体包括32位股东,其中,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解禁股数最多,达6566.97万股,持股比例达16.41%。随后依次为古生代创投、国投(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企业、南京招银电信新趋势凌霄成长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宁波瀚高投资合伙企,4位股东持有限售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均在3%以上。 此外,其他解禁股东中,不乏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美的控股、OPPO广东移动通信等知名公司或知名公司旗下企业。
扼杀中国存储龙头?美议员:应将长江存储科技列入“实体清单” 7月13日,根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首席共和党成员麦考尔和共和党籍参议员哈格蒂12日致函联邦商务部部长雷蒙多,敦促她考虑将中国国营芯片制造企业“长江存储科技”增列入商务部的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理由是这家企业是与解放军军方有所谓关系的芯片制造冠军企业。 长江存储是紫光集团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湖北省科投等,于2016年在武汉注册成立的企业,专门负责武汉国家存储器项目的运营,主攻NAND Flash(世界最重要的存储芯片之一)。 作为存储器领域新贵,长江存储的发展可以用跨越式来形容,仅仅成立4年便在2020年4月宣布成功研发128层QLC 3DNAND(Nand flash系列),并且于年底投入量产,与国外巨头已经没有代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NAND领域,由韩国三星、海力士,日本铠侠(原名东芝存储公司),美国西数、因特尔霸占,2019年数据显示,三星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34%,其次是铠侠(19%)和西数(14%),美光、海力士、因特尔各占13%、10%、10%。 目前长江存储科技虽然在全球来看并无一席之地,但后追之势迅猛,目前已投入超过3500亿元,国产化率已经从8%提升到了16%。 美国议员借长江存储与军方关系密切之谎言,无理打压目的就是遏制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尤其是追赶速度,要知道长江存储前身—武汉新芯,与飞索半导体一起研发过NAND,不过飞索被美国赛普拉斯(赛普拉斯已被德国英飞凌收购)用40亿美元收购了,研发只能搁置。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