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6618
FF6618
关注数: 25
粉丝数: 221
发帖数: 12,432
关注贴吧数: 16
拆国产计算机 偶然看到这个视频,发个链接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79904659029676032
高科技产业发展应发挥企业主体地位重视需求牵引 华为、中兴最初都是从代理开始,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了解到它的性能、市场机会,然后尝试自己做制造,为把产品做得更好一点开始做一些研发,能力不够时通过产学研合作来实现这些技术,逐步形成自己的研发体系。 深圳的技术公司都是从奴隶到将军,从产业链的低端慢慢爬上来成为国际一流公司,很少有通过某一项技术一夜暴富的案例。 2005年深圳科技局做过一项调研,深圳科技公司97%都是通过需求导向模式开展创新,极少有成果转化的方式。 这意味着一个残酷的事实:中国一线技术公司的进化其实跟国家的科研布局没有太大关系(除了人才供给),跟科研系统年复一年的“科技突破”没啥关系,这种现象我们在其他城市也能够看到。 这些年我们一直拿中国公司技术能力快速进步的事实来为科研系统背书,为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背书,为科技评价方式背书,但其实这个逻辑并不存在。 中美贸易谈判过程中最为吊诡的一件事情是,双方的谈判人员花很大精力在2025规划的争执上,似乎中国科技产业的快速进步是因为政府的规划和资助。 如果是中国官员持此看法倒不奇怪,但反而是美国人极力强调这一说法,让我严重感觉美国人在使诈,以他们的智库和情报机构的能力难道分析不出中国技术公司的成长秘密? 很长时间里我一直认为,有没有人总结深圳功夫的秘诀无关紧要,深圳按照市场化的进程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中美冲突让深圳功夫具有了超出自己利益范围的意义。 当美国试图强力阻断中美科技连结的背景下,中国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路径发展产业核心技术,成为中国科技经济界讨论的重要话题。 很多以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研发为名的重大科研计划在不同的层面被热烈的讨论,这些话题牵涉的是重大的科技资源配置计划,主导这些话题的是科研系统的专家和政府官员,这让人强烈地担忧科研导向的创新模式中会支配中国未来的科技资源配置。 30年前,为了解决所谓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国家启动了科研机构改革的工程,但基本没有触及科研系统的根本性问题。 当时的科研系统因为缺钱还能对市场经济的规则存有几分敬畏之心,时至今日,中国科研系统在资源配置、科技评价、政策制定方面比30年前拥有了更大话语权,因而也变得更加傲慢。 我们的科研系统从观念上、方法上到职业操守上都没有准备好成为中国产业核心技术的供给者,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希望深圳经验能够给我们提供部分答案。
吧主小心,这群人极其猖狂 吧主小心,这群人极其猖狂
我也画了一个图
我也问个问题 @gueenet @qsqqbl 龙芯宣传是国内首个CPU,龙芯之前国内有研制出CPU的么?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开始就好大喜功 最早的国产CPU根本不是龙芯
龙芯自主指令集架构,“国产之光”还是“PPT式胜利”?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xueqiu.com%2F8469904302%2F177909193&urlrefer=122893f0617e89a81118536155f43c1a
龙芯自主指令集架构,“国产之光”还是“PPT式胜利”? 4月15日,龙芯发布了完全自主的指令集架构LoongArch,与此同时,支持龙芯架构的龙芯3A5000处理器芯片已经流片成功,基于新架构的完整操作系统已经在3A5000计算机上稳定运行。 龙芯在LoongArch之前,一直是采用MIPS的授权。但有意思的是,当年曾比肩x86、Arm,被称为全球三大架构之一的MIPS,其所属公司在今年3月已经宣布放弃继续设计MIPS架构,转而投身到RISC-V阵容当中。 实际上,MIPS架构在现在看来确实有不少较为落后的设计,比如对睿频支持不友好、部分指令老旧拖低性能等。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不少国产CPU制造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Arm架构的华为、飞腾,以及采用x86架构的海光,相继被列入“实体清单”,指令集授权或是芯片制造都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自主指令集架构的必要性便不言而喻。 早在去年8月,在全国计算机体系结构学术年会上,龙芯创始人胡伟武就透露了LoongArch架构,他声称要研发一款既“自主”又“兼容”的指令集,如果最终达成目标,这将是一个自带生态的自主可控指令集架构。 众所周知,软件生态对于CPU架构而言几乎就是生命。一个全新的指令集架构要能够获得市场认可,目前而言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兼容其他指令集架构的生态。比如苹果Mac OS从使用x86 CPU过渡到Arm CPU的过程中,采用了Rosetta 2将原本只支持x86运行环境的软件通过动态二进制翻译来转译代码,以使得软件可以在Arm CPU下运行。 同样,官方宣称龙芯的LoongArch能够兼容MIPS、x86、ARM、RISC-V这几种指令集的 Linux程序,采用软硬件结合的二进制翻译方式,对Arm和RISC-V的翻译效率要比x86更高。甚至根据官方说法,翻译执行MIPS能达到100%原生性能,翻译执行ARM达到90%原生性能,翻译执行x86也能够达到80%原生性能,并可通过某种方式安装运行Windows,对Windows的整体翻译可以有70%原生性能。 不过在编者看来,LoongArch到目前为止依然存在很多疑点。首先,龙芯宣称翻译Arm和x86指令的效率分别达到90%和80%,MIPS甚至实现100%原生性能,但目前除了发布会上的PPT,并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能够达到如此高的翻译效率。而历史上,无论是从PowerPC到x86,还是从x86到Arm,翻译二进制都只是被用于过渡,最终都要利用软件适配才能发挥指令集架构的优势。 另一方面,根据偷跑的性能测试显示,采用LoongArch架构的龙芯3A5000整数性能只比2019年9月发布的飞腾FT-2000/4高出10%;在全局光照渲染器smallpt测试算法性能时,3A5000更是不如FT-2000/4。回想起龙芯上一代曾经号称“国产最强桌面CPU”,但直到2021年最新一代才赶上了对手第一代的水平,实在让人怀疑龙芯的PPT存在“夸大”的嫌疑。 当然,不排除是测试软件或是系统平台对LoongArch适配不完善,那么这就回到了生态问题上。目前为止,龙芯所公开的数据少之又少,甚至连指令集手册都没有开放,生态从何谈起?纵观历史,x86依靠PC浪潮崛起,Arm赶上了移动设备的需求,RISC-V拥抱了物联网时代。而即使是国产替代的需求,龙芯也不具备飞腾等厂商的出货量支撑,更没有华为这样的生态号召力。到底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出来溜溜,希望等到5A3000正式上市的时候能带来更多好消息。 作者:华强微电子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xueqiu.com%2F8469904302%2F177909193&urlrefer=122893f0617e89a81118536155f43c1a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贴:【视频】飞腾新四核,SPEC06_int base测试结果【飞腾处理器... 现在base,peak都有了,虽然飞腾并没有宣传,但业余爱好者测出来了.与此同时,某最强桌面成绩自己降到16,4分的差距靠舆论宣传就能颠倒黑白一年半,现在龙芯吧里大部分人还不承认,真牛 【视频】飞腾新四核,SPEC06_int base测试结果【飞腾处理器吧】_百度贴吧 来自:http://tieba.baidu.com/p/7272778686?sharefrom=tieba
同方股份中标6000万元中国电信服务器项目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一向是通信行业所关切的核心问题。随着“新基建”的快速发展,“新基建”叠加5G商用双重赋能,推动着运营商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品(以下简称“信创产品”)的需求日趋迫切。 日前,中国电信(2021年)服务器集采项目招标的GPU型服务器中标候选人公示发布。其中,鲲鹏、海光等国产CPU服务器占比进一步提升,标志着以运营商为代表的行业信创正在加速推进应用普及的步伐。 本次中国电信招标项目,标包八均为国产CPU服务器,占集采服务器总规模约35%,其中,同方鲲鹏服务器拿下6000万元的份额。 受中国电信青睐的同方服务器产品基于鲲鹏920处理器,选用高性能、低功耗的7nmARM微架构鲲鹏服务器芯片进行设计研发,具有高性能、高吞吐、高集成、高效能的特点,可以满足通信行业各种应用场景对高性能计算产品算力、能耗、稳定性的高标准严要求,将有力支撑中国电信进一步提升在多样性算力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助力其构建面向未来的ICT基础设施架构。 从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应用试点起步,在综合政务垂直领域率先实现弯道超车,短短的六、七年中,我国信创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应用行业领域逐步拓宽,尤其是近年来在金融、能源、电力等重点行业,国产创新已进入正式的产业落地和规模化使用阶段。
华为:推动PKS和鲲鹏生态融合,避免内耗 华为徐直军:共建鲲鹏、昇腾生态,助力湖南计算产业发展 2021年4月16日,2021互联网岳麓峰会在长沙开幕。来自互联网行业的专家大咖云集长沙,共同探讨新时代互联网的新未来。本次峰会由湖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主办,长沙高新区管委会,湖湘汇及新湘会承办。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受邀参加峰会,并做了题为《共建鲲鹏、昇腾生态,助力湖南计算产业发展》的主题演讲。 演讲中提出:推动把PKS和鲲鹏生态融合为一个生态,力出一孔,共同发展,避免不必要的消耗。
华为武汉芯片工厂进入产线调试,将实现芯片从设计到封测全自主 数据显示,武汉华为光工厂项目地处武汉光谷的中心部位,总建筑面积高达20.89万平方米,建设的内容包括FAB生产厂房、CUB动力站、PMD软件工厂及其一系列的配套设施。该工厂是迄今为止华为在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研发基地,该工厂的重点主要放在光能力中心、智能终端研发中心等前沿科技等方面。 据相关的消息得知,此项目建成之后,将会成为华为国内的第一个芯片厂房并开始投入生产(主要职能就是为华为生产其自研的通信芯片及其模组),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华为实现自己构建万物互联智能世界的愿景。将让华为真正的实现芯片从设计到制造、封装测试以及转化到消费市场的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该工厂将会由我国一家总部设在上海的研发公司直接代表华为来进行管理,并且也不会使用任何来自美国的技术!按照相关的计划,该工厂将会在2021年的年底开始生产45nm制程的芯片组,并且将会采用28 nm的光刻技术来完成。发展达到预期的话,还将在2022年实现20nm以下的工艺,制造专门服务于华为旗下电信部门的真正的国产芯片。 华为作为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佼佼者,其在创立之初就已经将眼光放在,布局光通信领域核心器件的光芯片上。从2012华为收购来自英国的CIP光子集成公司,再到2013年华为收购比利时硅光技术开发商Caliopa公司。均可以看出华为对于进入了光通信芯片市场的长远布局。到现在为止,华为对光通信芯片等方面的投入已经有六年之久,并且到现在已经实现了部分产品的自主研发和生产。特别是在光芯片(包含25G EML)、调制器、硅光(SiP)、DSP等许多领域都已经达到了自产用的技术能力。除此之外,华为也掌握了当前全球最为先进的800G光芯片的相关技术。 随着美国对我国科技企业不断加大“打压”力度,我国的科技企业都在奋力前进。尤其是华为的近期行动更值得让人敬畏,按照之前华为公布的募集说明书上的消息得知。在2019年的6月底之前,华为对外公布的在建工程就高达5项,其中就包含贵安的华为云数据中心项目、华为岗头人才公寓项目、华为的苏州研发项目以及华为的松山湖终端项目二期和松山湖华为培训学院等,计划在建的项目为:上海青浦研发、武汉海思工厂项目(也就是武汉华为光工厂的项目),这两个项目的总投资分别高达109.85亿元和18亿元。
EDA软件又被限! 美国商务部或将EDA软件指定为“基础技术”,所有美国EDA公司在向中国出口任何产品之前必须获得出口许可证。 EDA软件就是实现电子设计自动化这一工作的载体。这种软件本质上和“工业母机”一样,是工业能力的体现。EDA 三巨头Synopsys、Cadence 和西门子旗下的Mentor Graphics 占据中国市场95%以上。
某群聊天记录
这人是傻还是坏? 这人是傻还是坏?
台媒称台积电已断供,飞腾回应 观察者网 15小时前 · 观察者网官方账号 【文/观察者网 吕栋 编辑/周远方】 在美媒炒作天津飞腾为解放军提供超算芯片研发高超声速导弹后,美国上周将天津飞腾等7家中国大陆超算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今天(4月12日),岛内媒体报道称,台积电已停止承接天津飞腾相关订单。 对此,天津飞腾今天向观察者网回应表示,该消息并非台积电官方信息,对此不予置评。 目前,天津飞腾最新的高性能服务器芯片采用台积电16nm工艺。业内人士向观察者网分析指出,中芯国际14nm能否承接相关订单,还要看美国实体清单的具体要求,“飞腾出货量较小,应该有不少囤货”。 而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杰认为,美国对中国超算封锁由来已久,此次出口管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炒作台积电为大陆生产军用芯片,主要目的就是胁迫岛内“二选一”选边站。
三大工作站性能PK,谁是办公+娱乐的“双面手”? EETOP半导体社区2021-03-28 11:18:05 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多半人的办公恐惧不是来源于满满当当的工作安排,或者突如其来的服务需求,而是当你雄心勃勃准备大展拳脚时,电脑在多个网页、文档、软件的“同时围攻”下陷入漫长的假死状态。办公设备卡、慢成为逼“死”上班族的两大症结。 有没有靠谱、能打的产品能解决这个难题? 最近,一组对比3款不同技术路线国产工作站的详测结果出炉。测评师采用一系列测试软件,并结合日常应用测试,给出了详细的测评数据和对比。 3款国产工作站分别为:来自中航科工706所的天玥TR1192,来自长城的世恒DF712以及来自曙光的桌面工作站。评测结果显示:虽然部分国产桌面站性能还只停留在“能用”阶段,但也出现了能兼顾高效办公,又能带来极致影音体验的“双面手”。
某芯“自”媒体开始得瑟,这种文章其心可诛 现实很残酷:6大国产CPU,美国一制裁,有4大受影响 原创互联网乱侃秀2021-04-09 11:34:44 众所周知,按照约定俗成,一般手机芯片叫做Soc,而电脑芯片才叫CPU。而国内在CPU领域,有6大品牌,3大路线。 这6大品牌分别是华为鲲鹏、飞腾、海光、龙芯、兆芯、申威。华为鲲鹏、飞腾采用ARM架构,海光、兆芯采用X86架构,龙芯采用MIPS架构、申威采用alpha架构。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日前美国又将7个中国超级计算机相关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当中之后,这6大国产CPU,已经有4大已陷入麻烦之中了,很受影响。 大家最了解的自然是华为鲲鹏,无法使用美国的EDA软件来设计,无法找台积电来生产,基本上也差不多是绝唱了,因为鲲鹏已经进入了7nm,国内还没有这个能力来生产。 后来是海光也被列入了“实体清单”,虽然生产什么的还没有被限制,但EDA的使用上,陷入了困境。而日前被列入“实体清单”的这7家超算实体中,含了飞腾、申威这两大国产CPU,也就意味着6大国产CPU中,只有龙芯、兆芯还没有被列入“实体清单”了。 这说明什么,相信大家还是能够看得明白了,那就是所谓的6大国产CPU,其实还是在依赖国外的技术。 比如华为鲲鹏、飞腾依赖ARM架构,依赖台积电的代工。海光依赖X86架构,依赖美国的EDA软件,依赖海外代工,申威也是依赖EDA软件等等。可见,现实其实还是很残酷的,国产芯片真的还要加油,要补的课还非常多,从最顶端的EDA软件,再到架构指令集,再到生产制造等等,要依赖国外的地方还有很多。 也正因为依赖国外的地方比较多,才会被卡脖子,要是某一天我们不再依赖这些国外技术了,完全能够自给了,也就再也不怕被卡,也不会有所谓的“实体清单”了,你觉得呢?
这样的粉丝真般配
说啥好呢
字节跳动组建自研AI芯片团队 【字节跳动组建自研AI芯片团队,回应会积极探索AI芯片领域】 字节跳动近日在招聘网上发布了不少芯片领域相关的职位,如芯片综合/STA工程师,CAD工程师等,这表示字节跳动正在组建自研Arm服务器芯片和云端AI芯片的团队。并且字节跳动的负责人也表示,他们的确正在建设团队,探索AI芯片领域。不仅如此,字节跳动在今年二月的时候,投资过本土CPU芯片设计,部署了基于AI加速的GPU。事实上2018年其副总裁杨震原也表示过会在该领域有一定行为。然而目前我国自研高端芯片仍需要走一段路,但是在字节跳动等大企业的加入后,高端芯片领域的差距会越来越小,为以后的自主研发打下基础。
信创专家技术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2021年3月27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简称信创工委会)专家技术委员会(简称信创专家委)在北京正式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二级巡视员王少朋出席并致辞,廖湘科、邬江兴、沈昌祥、桂卫华、倪光南5位院士,徐炜遐、王建民等13位专家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史惠康,信创工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刘龙庚,副秘书长王莉、蒋唯游等5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 信创专家委将为信创产业保驾护航,通过发挥信创专家委的决策咨询、建言献策、桥梁纽带和社会监督作用,促进信创事业和信创应用全面快速发展,最终形成中国技术、中国产品、中国方案。 信创工委会是由从事信息技术软硬件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和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发起建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信创工委会由4家常务理事单位、15家理事单位、千余家成员单位组成。为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的发展,信创工委会现有23个工作组和7个中心协同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方案优化、生态完善。 附:信创专家委名单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 专家技术委员会名单 一、主任委员 廖湘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邬江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昌祥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积丰 中国科学院院士 桂卫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三、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建民 清华大学教授 牛振东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吕卫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刘先华 北京大学副教授 李 兵 武汉大学教授 吴华强 清华大学教授 吴庆波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 吴洁明 北方工业大学教授 辛耀中 工业控制系统产业联盟教授 周 锋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胡春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徐炜遐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 黄 涛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韩银和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程 华 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师 薛静锋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魏占祯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教授
寒武纪们能否走出AI冰河期? 互联网江湖刘志刚 03-05 我们可以看到AI企业的故事似乎越来越难讲了。 近日美国AI芯片明星创企Wave Computing完成破产重组,更名MIPS。 这家曾被誉为全球最有前途的AI公司之一的明星企业,在去年4月份申请破产保护后, 最终以改名的方式黯然收场。 悲观论者们曾在Wave Computing申请破产保护后预言:未来独立的AI芯片公司都将走向消亡。 言论虽过于悲观,但目前的市场实况确实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 亏到家的AI芯片,如何由奢到俭? 近日寒武纪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报告显示,2020年寒武纪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3.38%。全年净亏损4.3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1.79亿元,同比减少63.04%。 虽亏损依旧,但亏损整体规模却呈现下降趋势,没了上市时夸张一般的亏法。 在寒武纪上市时的招股书显示,寒武纪在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8,070.04 万元、-4,104.65 万元和-117,898.56 万元。 同时招股书中还明确写道:“未来一段时间,寒武纪将持续亏损、无法盈利。” 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寒武纪在2019-2020年两年内通过上市和融资带来的资金量超过40亿人民币。对于寒武纪而言,在一段时间内亏成漏斗是一件可预见且可接受的事情。 根据亿欧智库调查,以28nm制程为例,国内AI芯片的开发费用约为2500万美元,AI协处理器开发费用约为800万美元。 高投入在AI芯片这一细分领域上显得尤为突出,如此巨额的花费,在市场使用场景尚未得到明确验证之时,入局企业必然会产生无序的方向性亏损。 而亏损对于早期AI芯片的投资者而言,明面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AI芯片投资额本就不小,但资本涌进AI赛道之时,整个行业离场景落地还有一段距离,资本对于 AI 技术背后所能承载的市场规模大小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导致AI公司估值存在不合理性,但是AI热早已冲昏了投资人的头脑而盲目投资。 这也是亏损多年的寒武纪在上市之初市场就给出了超千亿的市值的根本原因,只是当市场逐步厘清AI应用本质之时,其发展遮羞布便被拨开,风潮落下后,一地鸡毛。 随着AI芯片整体赛道已经逐步回归理性,仅凭技术和行业前景便可随便拿到天量投资的时代已成过去式。 在市场热情退却,融资开始变的困难的大背景下,极度烧钱的AI企业走向衰落便成了理所应当。 烧光3亿美金的Wave Computing便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而相对于Wave Computing的消亡,已成功上市的寒武纪虽在短期内不太可能重蹈Wave Computing的覆辙,但资本市场对于其持续亏损仍是抱有不满之意。 相较于其上市之初的超千亿市值,在多轮下跌后寒武纪已不足650亿,而在早年丧失华为这一终端客户后,寒武纪似乎仍未找出明确且长期的替代方向。 当巨头入局,“寒武纪们”都开始变的挺难 AI企业风头最盛之时,莫过于在寒武纪推出首款AI处理器Cambricon-1A之后,华为与寒武纪技术联姻。 华为将AI处理器IP整合进手机处理器麒麟970中,并由两者共同推出了“全球首款集成AI处理器的手机芯片”。 这场合作让华为赚足了AI的噱头,也让寒武纪成功的抱上了华为的大腿,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AI芯片企业。 在两者深入合作的几年中,华为成了寒武纪最大的单一客户,在2017年和2018年,华为分别为其带来了771万和1.14亿元营收,占其总营收的98.34%和97.63%。 遗憾的是这种合作并非一场双方完全对等的合作,技术提供方寒武纪所扮演的角色过于被动,其出售单一 IP的商业模式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在合作之初便埋下了祸根。 在以 IP 授权为盈利的商业模式中,主要是依靠算法和 Konw-how 进行授权收费。而对于大多数AI创业公司而言,缺乏Konw-how积累,只能以自身算法为主。 但算法更迭速度较快,难以形成有效的技术壁垒。而另一边,算法只能与产品结合落地,才能达到在终端整体验证的效果。 对于寒武纪而言,丧失华为的订单,就是丧失了直接对接终端的最优渠道,而其他面向终端的渠道,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数据反馈验证数量上,都远远不如华为这家巨无霸。 在终端场景被挤压的大背景下,寒武纪早年提出3年内占领10亿智能AI终端,占领中国云端高性能芯片1/3市场份额的目标,如今其终端梦已随着和华为合作的流产变得渺茫,同样曾见证了AI芯片风潮的寒武纪一系终端智能处理IP产品也在2018年的1M后成为绝响,逐步在主流市场失去声音。 寒武纪脱实入虚,能否脱困为安? 关于AI,一般观点认为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而基础层又包括数据和计算能力。在这里,数据绝对是其中的核心,掌握了上游的数据就可以制约下游的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 在丧失以华为作为切入点的终端应用方向后,从2019年开始,处于行业下游的寒武纪的重心便开始逐步朝云端发展。 而AI芯片的另一面云端方向则更为坎坷。随着AI整体数据供给流程越来越驳杂,更多的巨头倾向于数据的自我供给与芯片的自主研发。 与此同时,国内掌握AI上游基础层的巨头开始布局AI芯片赛道。BAT三家中,阿里推出“平头哥”,腾讯投资了芯片公司燧原科技,而百度则与三星展开合作,巨头们纷纷宣告了自身涉足AI芯片领域不容置疑的决心。 关于数据层和技术层的碰撞,技术可以研发,但是数据总归要受制于主流数据池,如今数据已被列为生产资料之一,未来可能将越来越难得,这似乎也是对许多技术层公司最大的威胁。 自2011年开始,阿里一直都在参与技术开源社区的建设,目前Github上主体账号的总项目数是国内最多的;而百度方面在技术开源上也是动作频频。例如之前开源其自动驾驶系统Apollo,其自动驾驶软件可供任何人免费下载及修改使用。 技术开源渐渐的成了科技巨头们的某种默契,但对于垂直技术层领域的企业来说,却是一种无形的打击。作为垂直技术层领域的代表企业,寒武纪更是首当其中。在数据池受限的大背景下,由此引发其云端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寒武纪上市之初,便平添了许多障碍。 在2019年寒武纪的营收数据中,用来讲上市故事的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营收上的大幅增长,皆是来自政府项目。珠海横琴和西安沣东两个政府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项目,为寒武纪贡献了约80%的收入,其中横琴项目贡献了60%的收入。 换个思路来说,寒武纪的云端发展,在巨头们所设置的数据围城中似乎举步维艰,很难得到数据哺育的寒武纪,似乎只能依赖其国资招牌来讲资本故事。 行业头部企业亦如此,而那些处于头部以下的企业情况更是不容乐观,AI芯片独立公司的未来,似乎正要验证当初那些悲观者的预言: “独立的AI公司在未来都将走向消亡”
亚马逊正式入局RISC-V架构 亚马逊正式入局RISC-V架构,探求替代arm的解决方案。RISC-V是免费开源架构,国内阿里、华为等公司早已入局,尤其是阿里,已经发布基于RISC-V架构的玄铁910,国外高通、IBM等公司也加入其中。而此前老牌架构MIPS对应实体公司wave compute也曾宣布转投RISC-V架构。虽然芯片架构正在变少,但这并不意味着竞争放缓,反而是竞争变得更激烈了。 服务器领域,x86和power基本盘稳固,后起之秀arm虎视眈眈;智能机领域,arm独领风骚,英特尔一脸不甘;物联网领域(尤其是车联网),arm和英特尔磨刀霍霍,高通想要另起炉灶。而需求端厂商,比如阿里、亚马逊、华为等也想单干,无他,授权费太贵,自己搞既可以省钱,又有可能引领下一个时代。 所以,万物互联,这是半导体行业最好的时代,风起云涌,技术迭代快,哪怕是老牌的英特尔都不敢说稳坐钓云台。
请问龙芯笔记本的第一条可曾做到?
高通完成对NUVIA的收购 将于明年推出高性能笔记本电脑处理器 环球网 14小时前 · 环球网官方账号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3月16日消息,高通宣布其子公司高通技术以14亿美元(运营资本和其它调整前)完成对世界级CPU和技术设计公司NUVIA的收购。 高通公司总裁兼候任首席执行官安蒙表示:“世界一流的NUVIA团队将增强我们的CPU产品路线图,扩展高通在Windows、Android和Chrome生态系统中的技术领先地位。在5G时代,按需计算将不断增长,来自众多行业的合作伙伴对此次收购的广泛支持,证明我们在提供具有领先CPU性能和能效的差异化产品方面,面临重大机遇。” 高通技术公司计划在广泛的产品组合中集成下一代CPU,赋能旗舰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数字座舱与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扩展现实以及基础设施网络解决方案。首批采用高通技术公司内部设计的全新CPU的高通骁龙平台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出样,旨在支持高性能超便携笔记本电脑。 原NUVIA公司首席执行官、现任高通技术公司工程技术高级副总裁Gerard Williams表示:“在发明突破性技术这一共同愿景的驱动下,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加入业界领先的无线科技创新公司。我们将携手打造全新级别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树立行业标杆。”
关于 “三个完全自主” 我不评论,为了保护隐私,图片进行了处理
信创招标将大范围召开,PK体系成最大黑马 研报院、东吴证券 信创招标即将大范围召开,预计体量将是党政信创前期的10倍,PK体系将成为最大黑马,从华为、中科院体系竞争中杀出重围。 自去年开始党政信创市场订单开始放量,今年国产化料将迎来更大规模。据东吴计算机团队跟踪,各大派系最值得期待是PK体系。 1)新格局逐渐清晰:PK体系成黑马 目前信创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竞争格局逐步清晰,由飞腾CPU和麒麟操作系统组成的PK体系逐渐胜出。 ① 飞腾芯片:已从华为、中科系竞争中杀出成为一匹黑马 在当前党政信创招标中,龙芯性能相对弱整体占比小,鲲鹏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受限供货不足,海光主要做服务器端且是X86路线,因此飞腾份额目前看提升最快,份额超45%,预计未来飞腾的国产化市场份额有望超50%(数据来源于东吴证券研报)。 2020年前10月飞腾芯片出货同比增10倍创国产之最,全年料签约210万片,出货150万片。明年营收有望做到30-40亿。飞腾科创板保守估值2000亿。中国长城持有飞腾31.5%股份(数据来源于东吴证券研报)。 ② 麒麟操作系统:份额为王 操作系统长期看只能存活一家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前期发展份额最重要,在获得份额优势后,可通过增值业务或涨价盈利。 飞腾的崛起+与华为合作紧密,带来麒麟OS产品快速放量。据东吴证券研报显示,麒麟操作系统目前市占率超过65%,毛利50%+。中国软件持有麒麟软件46%股权。 2)信创空间有多大? 除党政信创外,重要行业的信创也在加速落实,2021年空间相对党政公文系统提升近10倍(数据来源于东吴证券研报)。 据东吴证券测算,未来稳态下信创PC、服务器年出货量可达2500、200万台。
以前不是说基于MIPS和别家不一样么 嘴巴果然是跟着屁股走的。 这段话是不是潜台词,不支持我就是不支持自主?
四核“龙芯”:你了解当今国产最强芯片吗? 上网偶然看到一个新发的“自媒体”视频,封面是华为救星、国产最强,就抱着学习的态度看了一遍,看完后不吐不快,分享给大家,也请隔壁吧的进来学习最新宣传口径。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yidianzixun.com%2Farticle%2FV_0C6igQvU%3Fappid%3Ds3rd_op398%26s%3Dop398&urlrefer=6369fc28854bfcec9cecd0b799ebc770
转贴:龙芯今年的销售规模将达到百万片这就是现实即使你们不相信,... 原来这个贴吧是有传统的 龙芯今年的销售规模将达到百万片这就是现实即使你们不相信,这也不_龙芯吧_百度贴吧 来自:http://tieba.baidu.com/p/490478313?red_tag=0535783023
信创安全优秀解决方案奖发布 近日,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简称 “ 信创工委会 ”)开展的 信创安全解决方案征集 和 信创安全优秀解决方案评选 工作结果正式揭晓。 评选工作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信创工委会安全中心技术委员会提供技术支持及专家评审,经过材料征集、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结果审议等环节,评选出了 34 个信创安全优秀解决方案。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评出2020年CPU行业十大事 2020年全球CPU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高端前沿技术和标志性产品陆续发布,国内CPU企业在下游应用推动和上游技术突破的双重作用下,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2021年开年之际,我们对国内外CPU行业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了梳理,形成2020年CPU行业十大事件。 一、国际处理器厂商推出新产品新架构 Intel、AMD发布新一代产品,苹果推出ARM架构桌面处理器。9月3日,英特尔正式发布了采用Willow Cove微架构的第11代酷睿处理器;10月9日,AMD发布了采用Zen3微架构的锐龙5000系列台式机处理器;11月11日,苹果正式发布三款Mac硬件新品并正式推出基于ARM指令集的M1芯片。 二、处理器前沿技术持续迭代创新 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内存标准不断更新。2月16日,AMD在ISSCC 2020大会上介绍Chiplet技术进展,用多个Zen2处理器的小芯片来构建服务器或者桌面处理器;6月11日,Intel正式发布其首款3D Foveros封装处理器,代号为Lakefield;JEDEC于2月和7月分别发布了第三版HBM2存储标准JESD235C和DDR5内存标准。 三、全球处理器市场呈现全新竞争格 AMD增长势头强劲,工艺制程持续演进。AMD依托台积电7nm工艺制程,抢占了Intel大量市场,第三季度x86 CPU市场AMD占据22.4%的市场份额,达到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新高;台积电2020年实现5nm工艺制程量产,并计划2022年实现3nm产线量产。 四、国际处理器行业并购频繁 企业并购将催生产业架构及制造环节发展新局面。9月14日,英伟达和软银集团公司签订协议,拟以400亿美元的价格从SBG和SoftBank Vision Fund收购Arm Limited;10月28日,AMD宣布将以350亿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购知名的FPGA制造商Xilinx。 五、处理器产业白皮书陆续发布 产业研究持续跟进,行业白皮书陆续发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参与编制,由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发布《CPU技术与产业白皮书(2020年版)》;华为发布《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飞腾发布《从端到云基于飞腾平台的全栈解决方案白皮书2.0》。 六、处理器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处理器安全问题影响面广,危害重大。继Spectre、Meltdown、VoltJockey漏洞之后,英特尔CPU被发现存在遭受“SGAxe”和“CrossTalk”侧信道攻击的安全隐患,该漏洞会导致CPU的可信执行环境(TEE)中的敏感信息存在泄漏风险;国内清华大学汪东升团队继“VoltJockey漏洞”后对处理器漏洞开展持续研究。 七、飞腾持续发布处理器新产品 飞腾在服务器CPU和桌面CPU方向持续发布新产品。7月,飞腾发布“腾云S2500”高性能服务器CPU,采用全新内核,最高支持8路直连;12月,飞腾发布“腾锐D2000”高行能桌面CPU,这是飞腾首款8核处理器。 八、龙芯产品应用生态日趋完善 龙芯产品应用初具规模,开发生态进一步完善。5月,龙芯第三代处理器产品3A4000/3B4000全面展开信息化应用,12月,龙芯平台.NET正式发布,支持龙芯CPU系列产品及UOS、麒麟等操作系统。 九、兆芯处理器平台产品更加丰富 兆芯处理器整机产品线进一步完善,下游产品种类齐全。2月,基于兆芯新一代KX-6000/KH-30000系列处理器,联想、同方、东海、海尔、锐捷、升腾、攀升等品牌推出20余款桌面PC和服务器产品,以及60多种嵌入式计算产品。 十、华为全力打造鲲鹏生态体系 基于鲲鹏处理器,打造全栈式鲲鹏计算产业。2020年,华为共建立22个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荣获多个创新奖项,发展1000+合作伙伴,3000+鲲鹏解决方案认证,累计发展20万+鲲鹏开发者,进一步完善鲲鹏生态体系。
国产CPU纷纷冲刺科创板 国产CPU纷纷冲刺科创板 同花顺财经 前天 07:21 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快速崛起,一批国产CPU公司开始向科创板发起冲刺。近日,龙芯(龙芯中科)、海光(海光信息)先后宣布辅导备案。另据记者了解,兆芯也在科创板IPO进程中。(上海证券报)
拜登上台也不行!英伟达收购ARM还是要凉,川普背锅 如果说用词语来描述去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状态,那阴霾密布、风云莫测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 去年9月,据媒体的消息传出,世界显卡巨头,也是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强者英伟达与日本软银公司就准备一现金和股权混合方式收购其旗下ARM公司进行接触,交易价格高达320亿美元。 当时就有分析师认为这样的巨头并购在特殊时期很有可能打破过去数十年间半导体产业平衡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局面。 ARM作为一家闻名全球的芯片IP企业,在移动芯片的架构开发和设计领域独占鳌头。几乎所有芯片公司的芯片设计都来自于ARM的授权。高通骁龙系列、联发科的天玑系列甚至强如苹果的A系列,均是在ARM授权的架构下设计上市。 国内的华为海思麒麟同样也依赖来自ARM的授权,华为曾斥资完全买下ARM V8架构的永久授权,为的就是能设计出更好的麒麟芯片。让行业的产物以自己公司的名字命名就是ARM的恐怖之处。 而在2016年7月18日,软银(SoftBank)将这家IP巨头收入囊中,在当时也一度成为热门看点。当时很多预测都认为,在软银强大的运营能力下,ARM的前途会更加明朗。然而软银最终没有稳住自己的基本盘。 英伟达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工程师黄仁勋将收购ARM视为一生仅有一次的机会。若英伟达对ARM收购成功对其是利益颇丰:一来英伟达利用ARM架构的广泛应用,其可以借助于此对泛芯片市场进一步渗透;二来英伟达如果可以将CPU和自家的GPU结合进自己的生态,这将极大地提高竞争力。 不过由于两家并购涉及众多问题,这笔交易能否最终达成还需要各国监管机构的进一步研究,许多国家的反垄断监管机构将,包括美国、欧洲、英国、中国和日本的在批准或拒绝此交易方面拥有决定权,所以谈判案一直进行至今。 日前,有最新消息透露出这笔交易最终或将无法通过多国监管的同意。首先是来自英国的阻力,英国的首要任务是保留知识产权他们担心本国公司有一天可能会受到同样的出口管制限制。ARM联合创始人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称这笔收购会是一场灾难,还建立了“Save ARM(拯救ARM)”的网站。 其次是欧盟,前欧盟贸易专员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已经公开表示对此交易存疑。这位前部长称:从欧洲的角度,谈论欧洲的战略利益,要真正看到这个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运作方式,所以先进的技术是需要保护的。甚至有部分官员认为,即便是拜登开始执政,欧洲也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 所以不难看出,欧洲国家包括ARM自己都不太乐意出售给英伟达这家美国公司,有分析师表态称这一些问题都要归结于特朗普。从2019年开始,特朗普对中国的技术领军企业华为采取了十分激进的态度。 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中,限制美国公司向华为提供零部件和产品。不仅如此,除了美国公司,使用美国半导体制造设备和设计软件的外国公司也不能为华为提供产品。这种升级也意味着华为所有组件基本上被拒之门外。 而大家直观能看到的是,尽管华为具备设计芯片的技术能力,但却无法以最先进的工艺生产。这项措施从根本上影响了华为的所有业务,特别是手机业务,深受用户喜爱的Mate系列上市数月大部分时间仍然处于缺货状态。 所以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无法批准美国公司收购ARM。其实如果这笔交易发生在几年前,可能只有英国会有部分问题,围绕知识产权、就业待遇等。这些问题可以被轻易解决,就像软银收购ARM时那样较为简单。 只可惜现在,世界已然发生了很大变化。
苹果M1使用了自定义指令集? 苹果M1使用了Arm自定义指令集?开发者逆向惊奇发现:苹果M1未公开的秘密--矩阵协处理器 Erik Engheim EETOP 今天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高通宣布收购CPU初创公司NUVIA, 业界多家巨头均发声明表示支持 高通宣布将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初创公司NUVIA,不包括营运资金和其他调整,双方已达成相关协议。业界认为,这项收购可能是为了增强其自身的CPU性能,并在ARM架构的计算领域进一步挑战苹果。事实上NUVIA从未正式发布过一款产品,尽管普遍认为它正在为数据中心开发ARM架构的处理器。 对于高通而言,NUVIA更像是一个人才宝库。NUVIA是由Gerard Williams III,John Bruno和Manu Gulati于2019年成立,他们曾经在AMD,Apple,ARM,Broadcom和Google工作过,有着数十年的行业经验。在Gerard Williams III看来,NUVIA的使命是“重新构想芯片设计,创建一种新型的处理器,通过阶跃功能性能和更高的能耗比,为下一个计算时代提供所需的动力。”在这次收购以后,他们将和NUVIA的员工一起加入高通。 高通下任CEO克里斯蒂亚诺-阿蒙表示: “5G,计算和移动架构的融合,以及移动技术扩展到其他行业是高通的机会。 NUVIA团队是公认的创新者,与高通一样,在创建领先技术和产品方面也具有悠久的传统。我很高兴能让他们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非常有能力重新定义计算,并建立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以推动创新,并为5G时代提供新的产品和体验。” 多家公司都发表了声明支持该项交易,包括微软,谷歌,华硕,通用汽车,LG,索尼等业界巨头,这是比较少见的情况。
央采 Linux 操作系统协议供货开标 央采 Linux 操作系统协议供货:麒麟、统信、中科方德、中科红旗、普华、中兴新支点中标 2020年12月30日,中央国家机关2020-2021年Linux操作系统协议供货采购项目征集公告发布,采购需求如下: 中标公告 2021年1月14日成交公告发布,评审情况如下: 第一包: 经审查,北京红旗软件有限公司、一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不满足采购需求中的实质性要求,未通过符合性审查。 通过符合性审查的供应商名单如下: 麒麟软件有限公司 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中科方德软件有限公司 中科红旗(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中兴新支点技术有限公司 第二包: 经审查,一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红旗软件有限公司、北京拓林思软件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不满足采购需求中的实质性要求,未通过符合性审查。 通过符合性审查的供应商名单如下: 麒麟软件有限公司 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中兴新支点技术有限公司 中科方德软件有限公司 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中科红旗(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MIPS架构厂商日渐式微 Linux报告其漏洞遭遇困难 Linux内核与ARM和x86等硬件利用内核基础架构来报告其相关的CPU安全缓解措施,而现在MIPS内核代码报告此类漏洞的工作经常受阻,这是因为一些厂商并没有公开承认漏洞,还有一些MIPS硬件厂商根本不再生产相关硬件,甚至企业本身也都已经不再经营。 昨天Linux内核开发方提供了MIPS体系架构的一系列漏洞补丁,补丁开发者杨嘉勋承认了MIPS的悲哀现状:“由于如今大部分MIPS的CPU厂商都已经消亡,这让我们无法和他们确认漏洞状态,所以我们会默认将漏洞显示为‘未知’,并在cpu-probe.c中进行覆盖。” 至于已知的MIPS的CPU漏洞状态几乎屈指可数,例如已知P5600/P6600受到Spectre V1和Spectre V2的影响、已知龙芯64C易受Meltdown影响。在所有的MIPS硬件中,这些都是开发者在MIPS方面为数不多的已知状态,因此,目前所有的这些都将被报告,并建议加入Linux内核升级。至少这将会把这些尴尬的安全信息整合到Linux的sysfs漏洞报告中,相对而言容易起到作用。
昨天老胡上电视,引用了知乎网友原来如此的测试数据! 昨天老胡上了北京卫视,其它都是老调重弹,什么CPU很难、搞了20年不容易、龙芯最自主、speccpu2006(单核)为公认标准、市场带技术、买ARM IP没有武德之类碎碎念,看起来培养新一代龙小将可期。 但是有个一闪而过的图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龙芯之前从来没有披露性能测试细节,而正好他当时自夸现在30分(大家不要激动,毕竟2018年就夸口20分了,现在2021年了活的20分龙芯CPU大家还没见到),我以为龙芯提前披露了30分测试细节,那可真是转性了!于是我截图细品:
发布S2500系列服务器
飞腾D2000发布
参加飞腾生态伙伴大会 来宾一千多,挺热闹
分享贴子
微软正为数据中心和Surface设计自己的芯片 英特尔股价闻讯大跌6% 2020年12月19日 07:16 稿源:新浪财经 微软公司正在自主设计芯片,用于运行该公司云服务的服务器,加入全行业减少对英特尔依赖的趋势。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说,这家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正在通过Arm Ltd.设计一款用于数据中心的处理器。该公司也在考虑为Surface系列个人电脑配备另一种芯片。这是微软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力求在最重要的硬件方面自给自足。云计算领域的同行,例如亚马逊公司,早已开始自主研发芯片。他们认为,自己的芯片更适合某些需求,比主要由英特尔提供的现成芯片更具成本和性能优势。 一位知情人士说,微软的努力更可能带来一块服务器芯片,而不是Surface电脑芯片;但后者也有可能。该公司的芯片设计部门向Azure云业务负责人Jason Zander汇报,而不是Surface负责人Panos Panay。微软和Arm的代表拒绝置评。 受该消息影响,多只美股芯片股短线跳水,英特尔跌6.6%,AMD跌超3%,英伟达跌超2%,高通、恩智浦跌超1%。
“信创”行至产业逻辑临界点,四大风险不得不防 来源:21金融圈 作者:牛哥 我们这个硬核研报的产品希望更聚焦在价值的发现,不在热点风口上纠缠,寻找市场中的低估线索,捕捉行业拐点,立足于未来。 本期精华要点: 1、信创产业现状 2、信创的投资逻辑 3、细分赛道的领先者 4、四大风险梳理 关注计算机领域的朋友,相信都会发现不少相关个股业绩平平,但这两年股价是一路震荡走高,机构也是频频发研报力挺,对于他们的报告中难免都会提到一个词——信创。 这个词在很多人看来会比较陌生,所谓信创就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简称,它的核心本质其实是国产替代。 国家要从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3个层级做到全面的国产化替代,最重要的是存在“强制”属性,以此催生出了一个细分产业。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看看信创产业的四个要点:
苹果 M1 处理器在 Rosetta 2 下模拟 x86 单核仍比其它 Mac 快 IT之家 11 月 16 日消息 上周,苹果 M1 芯片的首批原生基准测试成绩出现在 Geekbench 网站上,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原生性能。今天,M1 芯片在 Rosetta 2 下模拟 x86 的新基准测试已经出现。上传的新版 Rosetta 2 Geekbench 结果显示,运行在 8GB 内存的 MacBook Air 上的 M1 芯片的单核和多核成绩分别为 1313 分和 5888 分。由于这个版本的 Geekbench 是通过苹果的翻译层 Rosetta 2 运行的,所以对性能的影响是可以预期的。运行 x86 代码的 Rosetta 2 似乎达到了原生 Apple Silicon 代码的 78%-79% 的性能。 IT之家了解到,尽管性能受到影响,但单核 Rosetta 2 的成绩结果仍然优于任何其它在售的 Mac,包括 2020 年的 27 英寸 iMac,其采用英特尔酷睿
[email protected]
。 运行 M1 原生的 MacBook Air 的基准测试中,单核成绩为 1687 分,多核成绩为 7433 分。
You know nothing john snow 又被封只好发这里
分享贴子
突发!刚刚,中芯国际遭美国封杀【导读】半导体制造国际公司(S 突发!刚刚,中芯国际遭美国封杀 【导读】半导体制造国际公司(SMIC)即中芯国际,遭美国制裁,相关半导体设备出口中芯国际需申请许可证。中美经济真的会脱钩吗? 刚刚,一则信件疯传朋友圈。 半导体制造国际公司(SMIC)即中芯国际,遭美国制裁,相关半导体设备出口中芯国际需申请许可证。 本函系指向中芯国际(SMIC)(附文末) 本函系指向半导体制造国际公司(SMIC)(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江路18号)及其任何子公司和合资企业出口受《出口管理条例》(EAR)管辖的物品,包括中芯国际(上海)公司、中芯国际(北京)公司、中芯国际(天津)、中芯国际(宁波)、中芯国际(深圳)、中芯国际华南公司(SMSC)、LFoundry(意大利)和中芯国际先进技术研发(上海)公司。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负责管理和执行EAR(I5C.F.R.第730至774部分)。 EAR第744.21(b)条规定,BIS可通知您,任何物品的特定出口、再出口或国内转让(出口)都需要许可证,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最终用途”活动中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已确定,在美国政府就第744.21条对中芯国际及其子公司进行审查之前,向中芯国际或其子公司(包括上述公司)的出口可能会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即转用于中国的军事最终用途。 因此,您必须在向中芯国际或其子公司(包括上述公司)出口、再出口或进口受EAR第744部分第2号补充文件中的出口管制证号(ECCN)管制的国内物品之前,提交一份单独有效的许可证申请。 在提交第74.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申请时,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74.4条规定的“许可证转让”申请中注明。 如果您对这封信有任何疑问,请致电202-482-0092联系国家安全和技术转让控制办公室主任艾琳·阿尔巴尼斯奥尔巴尼斯 安特 bis.doc.gov.公司. 真诚的。 马修·s·博曼 出口管理副助理部长
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 首个“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落地西安交大 2020-09-23 10:47 来源:西安新闻网 西安报业全媒体编辑:李笑尘 西安新闻网讯 记者9月22日获悉,“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落地西安交通大学,这也是自教育部启动该项目以来,第一个正式签约的基地。 据了解,西安交通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致力于培养未来行业核心技术突破的顶尖人才,助力我国软硬件研发自主化和装备国产化进程,为我国“新工科”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性经验。双方将从联合课程开发与教学、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认证考试、就业实习等方面持续开展合作,目前已共建“程序设计基础”等23门课程,其中12门已于本学期正式开课。西安交通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将在建设“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的基础上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形成以服务支撑产业需求为导向、多主体共建共治、集人才培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育人平台。 西安交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师代表唐亚哲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基本情况。他提出,相关课程的建设重点是将华为ARM CPU、鲲鹏平台、操作系统、云平台、AI平台等内容以应用的方式融入课程当中。当前已在华为泰山服务器和鲲鹏平台的基础上完成编程环境的部署测试以及新课程大纲的设计,接下来将重点完善实验手册、推进程序设计课程与华为鲲鹏体系的生态结合。 记者了解到,华为和西安交大双方合作由来已久,科研领域20多年合作已产出一批重要技术成果,引领通信和信息行业发展;人才培养领域,3年来双方合作设立“菁英班”,成为校企人才联合培养的经典示范。“智能基座”项目自启动以来,已实现开课12门。 据了解,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和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行业龙头企业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已成为当前产教融合的重大需求。为此,2020年9月,教育部启动建设“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此次,西安交大成为首个与华为正式签署“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合作协议的高校。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任娜 实习生 孙雨花
对于华为,世界5大芯片巨头表态ARM首席执行官Simon S 对于华为,世界5大芯片巨头表态 ARM首席执行官Simon Segars:ARM的大部分芯片产品不受美国的出口管制约束,而且这不会随着ARM母公司的改变而改变。 AMD高级副总裁、数据中心暨嵌入式部门业务总经理Forrest Norrod:AMD已经获得了美国商务部颁发的有关“继续向华为供货”的许可证,AMD业务不会因为美国针对华为的禁令而产生重大影响。 intel英特尔官方表示,已获得向华为供货许可!未来供应华为不受影响。英特尔发布署名文章“在共克时艰的关键期,作为科技产业一员,为产业的未来寻找路径和策略,主动输出信心,重振希望,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英特尔表态:将加码中国市场。 德国芯片巨头英飞凌(Infineon)首席执行官Reinhard Ploss:Infineon的核心知识产权都是在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注册的,这确保了该企业对相应技术100%的可控,其大部分产品的销售将不会受到美国禁令的限制。 赛灵思(Xilinx)首席财务官Brice Hill:我们会努力申请有关“向华为供货”的许可。在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之前,华为是赛灵思的大客户,但华为自从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名单之后,就变成了赛灵思的小客户了,之后和华为的交易额降低到每季度只有几百万美元。即便如此,赛灵思依然还可以向华为提供一些不需要申请许可的产品。但9月14日之后,几乎所有向华为的供货都需要申请许可,交易额有可能归零。我们尝试与美国政府协商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以来,我们一直与美国政府部门保持着良好关系,我们会仔细研究各项规章制度,为获得向华为的供货许可而不懈努力。
最近又来一波
自媒体消息:美国准备对中国科技界全面开战 刚从推特@CarlZha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twitter.com%2FCarlZha%2Fstatus%2F1305340137258139650&urlrefer=5d4b61279868b2bc6c27bd86c16c8084) 得到消息, 美国准备对中国科技界全面开战。 这个推特账号的可信度很高。 他比媒体早几个星期透露美国要搞中芯的消息。 主要内容: 1) 美国版的tik tok卖给甲骨文后, 全世界禁止使用非美国版的tik tok 2)禁止所有非美国批准的app store. 3) 制裁中国所有大型芯片设计和制造公司 4)强逼华为出售海思给高通 5)全世界范围内制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6) 在所有中国大型科技公司派驻监察队 7) 在中国商务部, 国资委派驻美国顾问 特朗普的团队大概是疯了, 误把中国当成1945年战败的德国和日本, 或者误把自己当成上帝。
信创市场份额最新消息
CovScript解释器(3.3.3 Build 13)性能测试在部分平台上的结果对 转自知乎,龙芯的性能快被便宜的树莓派追上,这已经不算新闻。这篇文章有意思的是,有龙粉提醒要优化,优化完了又怎样? 李登淳成都知锐科技有限公司 CEO关注他常成等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想自己测试的朋友可以下载下来跑一下,官方支持Windows,macOS,Ubuntu(x86-64),Raspbian(ARM),UOS(Loongson GS464E) 需要使用电脑访问才能看到下载界面 Covariant Script 编程语言covscript.org.cn测试程序github.com i7-8750H, 虚拟机里的Deepin 15.11龙芯3A4000, 统信UOS 20树莓派4B加装风扇, Raspberry Pi OS最新版除第一步是分数越高越好,剩下的四个测试都是分数越低越好 @炼钢术士 提到我没有针对龙芯进行优化,我又重新编译了一下进行对比 GCC版本: gcc version 8.3.0 (Uos 8.3.0.3-3+rebuild) -march=loongson3a-march=gs464e几乎可以忽略测试结果之间的误差了 为了严谨,我尝试开启CovScript的兼容模式,完全禁用针对x86的激进优化,依旧带上-march=gs464e的优化选项不出意外的性能不升反降
问十个问题 注意问题范围是常见的国产CPU中 1、龙芯现在是不是用户实测性能最低的? 是的,即使是龙粉自己测试,base成绩就是14分左右,更别提别的测试数据 2、龙芯是不是功耗最高的? 是的,4核 40W以上 3、龙芯是不是生态很差? 是的,大部分开源软件逐步放弃对龙芯支持,本来就没支持过龙芯,人家支持的是MIPS 4、龙芯是不是最先给美国交授权费? 是的,10年前就开始交了,每隔几年就要交,还有HT总线也是,和永久授权的说法有出入 5、龙芯是不是主要在境外流片?是的,之前主要在意法半导体,下代去台积电 6、龙芯是不是私营企业?是的,现在老胡是实际控制人,性质为私企,他老婆管账,学生接班 7、龙芯是不是虚假宣传? 是的,20分、达到AMD水平等都是虚假宣传,之前还有5年改变世界CPU格局、说自己首次实现国产芯卫星等(实际为772所功劳) 8、龙芯是不是花钱请水军?是的,龙芯曾经付给铁流“稿费”,并且供稿,这是龙粉中国原创亲口承认。 9、龙芯是不是攻击友商?是的,老胡亲口在发布会上说ARM是买IP,尽管友商多次澄清内核自研,质疑别家研制内核速度太快 10、龙芯是不是在开源软件上口是心非,剽窃藏私,意图垄断生态?是的,请看之前小吧777等人的揭露文章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