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的少年🔥 漂流的少年123
为平安喜乐故,请常念嗡玛尼帕篾吽
关注数: 13 粉丝数: 356 发帖数: 19,186 关注贴吧数: 20
修习净土也要重视忏悔。 我们再来看印光大师,那么作为修学念佛法门、修学净土法门要不要重视修学忏悔法、修学占察忏法呢?一样要重视。 《印光法师文钞》 居士既能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也。然既知非,又肯发露忏悔,必须改过迁善。若不改过迁善,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 印光大师说:“居士既能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他告诉这位居士,你能够发露忏悔自己的业障,修学忏悔之法,在净土法门的修行上来说呢,这就最容易和净土法门相应。“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也。”告诉这个原理,三业清净以后修学忏悔,那内心就会变得非常的清净。那么自然要往生到清净的佛土,那当然也是没有问题。“然既知非”这里就说了,既然知道过去做了很多错事、犯了很多错误。“又肯发露忏悔,必须改过迁善。若不改过迁善,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这里其实告诉我们,忏悔的一个总原则和方法是什么呢?第一个要知道自己错了,犯了哪些错误,造了哪些罪业,然后把自己犯的这些错误、造的这些罪业在佛菩萨像前讲出来,不要藏着掖着,不要不好意思,不要干脆就彻底隐瞒。必须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做更多的善事,就是我们说的改恶向善。如果不能够改过向善、改正缺点,让自己有更多的优点。如果不能够断除种种的恶行,修行种种的善行,那么所谓自己是真正地忏悔了,自己是在修行忏悔法了,那其实就停留在形式和表面上,都是空话,不能够得到修学忏悔法门真正的利益。 我们再来看大慧宗杲禅师,对忏悔很精要的一个开示。 大慧禅师: 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佛忏悔,晚间纵口业骂詈人,次日依前礼佛忏悔。卒岁穷年,以为日课,此乃愚之甚也。殊不知,梵语忏摩,此云悔过,谓之断相续心,一断永不复续,一忏永不复造,此吾佛忏悔之意,学道之士,不可不知也。 “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佛忏悔,晚间纵口业骂詈人,次日依前礼佛忏悔。卒岁穷年,以为日课,此乃愚之甚也。”就是有一种佛弟子(有这种人的啊,但是你们不要成为这种人),就早上看佛经,也念佛,也在佛菩萨面前忏悔业障。到了晚上遇到事情了,就开始发脾气了、开始骂人了。然后第二天又在佛菩萨面前忏悔。然后如此循环往复,经年累月都是这样。也就是说早上是一个看起来很规矩的佛弟子、念佛人,在佛菩萨面前,在三宝面前很规矩,念经、念佛、忏悔。遇到事情了,这其实你不能够理解为到了晚上就犯错误。也就是说自己在佛堂的时候、在一个充满了三宝氛围的小环境里边,自己形式上做得很到位。一旦离开了这种环境,回归到了工作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还是老样子,素质低下、骂人、造罪业、犯错误啊。然后第二天又回到了自己的佛教小圈子里边,又开始装出一副是佛弟子的样子。这样就是一种恶性循环,很糟糕。比如我做了早课了,我今天任务完成了,然后在工作当中、在生活当中遇到了不如意就生烦恼,就开始骂人、就开始造罪业、犯错误,一直都是这种模式,就很危险,这是非常愚痴的。 “殊不知,梵语忏摩,此云悔过,”为什么会这么愚痴呢?就是因为他没有明白,“忏摩”是梵文,翻译成中文叫做悔过。那么他的观念是什么呢?“谓之断相续心,一断永不复续,一忏永不复造,此吾佛忏悔之意,学道之士,不可不知也。 ”实际上讲就是断除继续犯错误的这种思想、这种念头,这是从内心上去讲的。“一断永不复续”,认识到了自己犯错误了造罪业了,就要把这种思想、这种犯错误的想法一次性地绞杀干净。我们说的要把这些造业的恶念、恶思维扼杀在萌芽状态,行为上也是如此。这个“一断永不复续”也是指的是行为,行为上的错误认识到了以后就不再犯,就是我们儒家说的不二过。“一忏永不复造”,就是一在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了以后,再也不犯同样的错误,再也不造同样的罪业,这个才是释迦牟尼佛讲忏悔的真实义。“学道之士,不可不知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佛弟子、作为一个要修忏悔法门的人不可以不知道。 ——智坤法师
甚深的缘起 那么这个甚深的缘起是由何而来呢? 地藏菩萨是愿中之王,不可思议。其他菩萨百千亿大愿都有结束之时,而地藏菩萨的大愿没有结束的时候。他的愿一直是发了又发,总是要在最苦难的时期、没有佛的时期、众生失去依靠的时期,全力撑起救济的事业。他的愿力落在这上面,这在缘起上是确定的。 再看娑婆这么秽恶的国土,佛灭度之后还有那么多的众生在此间投生、造业、感苦,因此佛在临入灭时一定要做一个妥善的安排。就像一家之主父亲要走的时候,一定会具体的安排好整个家业。佛的这个大家业安排谁来承继?就是安排了地藏菩萨。因为这个世界的众生的确罪业非常重,要靠谁能够从那么重的业中救护而不堕入恶趣,并且能非常长久的保住人天身,而且一旦得到他的摄持就决定成佛?相应这些方面的因缘,佛作了十分具体的安排。首先他在忉利天宫含笑、放光、出大音声,非常隆重的召开了这个极盛大的大法会,地藏菩萨教化、成就的诸佛菩萨等无量弟子全数集会过来了,因为他们的师父要接释迦佛的班,直到后佛出世之间,一切佛的家业全部都安排在他的身上。这甚深的缘起在《地藏本愿经》里我们都看得十分清楚,所以事实上地藏就是佛的长子,一代教法就在于释迦和地藏父子。 ——推行一代时教中的地藏法门01智圆法师
因为不执著,所以佛的慈悲没有亲疏之别 佛的大悲,对一切众生爱如独子,没有亲疏的差别,佛对天下一切苍生、包括敌人在内,都怀有大悲,就像母亲爱自己唯一的孩子,没有任何亲疏之别。前几天有人问我:“佛有没有痛苦?”我说:“没有啊。”他说:“为自己的痛苦没有,为众生而痛苦有没有?”我说:“没有。”他问:“那佛看到一切众生在生死当中,受种种无法忍受的痛苦,难道他不难受吗?要是这样,观音菩萨把头撞在山上变成了千手千眼,是假的吗?”我想问问你们,“有”还是“没有”?佛会不会哭? 佛是没有痛苦的,他的大慈大悲和凡夫不一样。我曾给你们讲过布施和布施波罗蜜的差异,发大慈大悲心作的布施就是布施,但不一定是布施波罗蜜;要达到布施波罗蜜必须要明了,布施者我、布施物、所布施的对象,如梦如幻,自性皆空,能做到不执著、不在乎。说实话,观音菩萨从显宗角度来说是菩萨,从密宗的角度早就证得了佛陀果位。那他怎么撞的头呢?根本是为利众生而示现的。所以佛菩萨看到众生受苦他很悲悯,一定会想尽办法以殊胜的方式去解救,但不会悲痛难受,也不会哭。 凡夫是把大慈大悲解释为不忍众生受苦的这种悲痛之心,当所疼爱的人受到无法忍受的痛苦时,内心感到非常非常受不了,那种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意看他受苦的悲悯也是被折磨,是执著贪心、把它当真而导致的;当对一个人非常瞋恨,由此当他快乐时反而感到非常难受;还有,不明白一切万事万物的自性皆空,非常贪著世间的快乐,或者说为脱离世间的痛苦、求得快乐而拼命地执著,实际上也还是愚昧、愚痴、无记等烦恼所致,所以任何一种同情自己和他人的悲痛,这种痛苦的本质都是被烦恼逼的。 如果没把它当真,还会感到无法忍受吗?不会。佛陀没有烦恼,虽然度化一切有情众生,愿一切众生远离一切痛苦,他这种强大的愿心叫大悲,而不能说众生受到无法忍受的痛苦时,他内心感到非常悲痛,对佛而言是不能这样说的,因为佛只有悲悯,是一种不执著、不在乎的悲悯。 虽然比喻独子和母亲,佛陀爱天下一切众生,愿他们脱离苦海,如同独子的母亲愿自己的孩子远离一切痛苦、得到一切快乐,这点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是,独子的母亲把自己的孩子当真了、执著了、在乎了,佛陀就没有执著、在乎。所以,佛陀看到一切众生受苦的同时,也知道一切众生如梦如幻,因此不会执著,所以他的大慈大悲就没有亲疏之别。 ——沈阳北塔夏坝法师
举众疑谤。 那些小果的声闻只断了三界的烦恼,只见到一分无我空性,智慧浅短,不能了知大乘菩萨这样不可思议的度生缘起、力用、事业。连小果的阿罗汉尚且不知,何况天龙八部等凡夫众生?在佛世的时候尚且有很多疑谤,何况佛灭度以后的末世众生?这些众生虽然听闻到了如来的金口诚言,但他们的心里一定怀疑:这位地藏菩萨自己尚未成佛,怎么能教化众生成佛呢?又怎么能教化过现未三世的无量众生同成佛道呢?这是不是太夸张了、根本不符合事理呢?这些补特伽罗假使读诵本经,一时也顶戴受持,但是由于心里的疑惑没有遣除,不免时时遇境又会兴起诽谤,因为诽谤而堕落到恶趣。文殊菩萨为了利益这些众生的缘故发出了这个疑问。 也就是这样不可思议的大事因缘,以一般大众的智慧很难通晓,很难领受,而且存在很大的危险。文殊菩萨发问不是为了自利,他自己当然信受无疑,但是现前、当来的这些凡夫、小乘的法众内心必定有疑惑,所以他要请问佛,不但利益现前,而且利益未来。 总而言之,在佛灭度后,全数的罪苦众生都交托给地藏大士,他成为极深、极重要的因缘。文殊菩萨作为无碍智慧照见了缘起、照见了事理者,作为此法会中智慧第一者,当然应当请问这个极其甚深、不可思议的事件的原由。 ——智圆法师
举众疑谤。 那些小果的声闻只断了三界的烦恼,只见到一分无我空性,智慧浅短,不能了知大乘菩萨这样不可思议的度生缘起、力用、事业。连小果的阿罗汉尚且不知,何况天龙八部等凡夫众生?在佛世的时候尚且有很多疑谤,何况佛灭度以后的末世众生?这些众生虽然听闻到了如来的金口诚言,但他们的心里一定怀疑:这位地藏菩萨自己尚未成佛,怎么能教化众生成佛呢?又怎么能教化过现未三世的无量众生同成佛道呢?这是不是太夸张了、根本不符合事理呢?这些补特伽罗假使读诵本经,一时也顶戴受持,但是由于心里的疑惑没有遣除,不免时时遇境又会兴起诽谤,因为诽谤而堕落到恶趣。文殊菩萨为了利益这些众生的缘故发出了这个疑问。 也就是这样不可思议的大事因缘,以一般大众的智慧很难通晓,很难领受,而且存在很大的危险。文殊菩萨发问不是为了自利,他自己当然信受无疑,但是现前、当来的这些凡夫、小乘的法众内心必定有疑惑,所以他要请问佛,不但利益现前,而且利益未来。 总而言之,在佛灭度后,全数的罪苦众生都交托给地藏大士,他成为极深、极重要的因缘。文殊菩萨作为无碍智慧照见了缘起、照见了事理者,作为此法会中智慧第一者,当然应当请问这个极其甚深、不可思议的事件的原由。 ——智圆法师
解除大众的疑惑 这一段的问答是为了发起正宗分,来解除大众的疑惑。 大家的怀疑是这样的:首先,忉利天宫集了这么多诸佛菩萨,这个数量到底有多少呢?这个数量多得不可思议,文殊菩萨智慧第一,又是古佛再来,仍然算不出这个数量,世尊以无上佛眼同样算不出来。这么多的佛菩萨到底是谁教化而度脱的呢?佛告诉文殊:这是地藏菩萨所教化度脱的。大家又怀疑:地藏菩萨是因位菩萨,怎么能成就这么多的诸佛菩萨呢?(他自己才中学毕业,怎么能教出这么多的博士?就像这样。)佛由此又对文殊讲,地藏过去做长者子、国王、婆罗门女、光目女等的时候,曾修过广大愿行,度脱了无量的众生。这样又讲到了地藏菩萨因地的广大行愿,他能教出无量无数的诸佛菩萨都是因为他因地不可思议的悲愿力和威神力,由此就点示出了能度的本尊。 再者,第十三《嘱累品》,佛再度嘱累地藏菩萨:未来浊世的众生全部都托付给你,这些没有解脱的罪苦众生,你要遮掉他们的恶趣门,而且要把他们安置到人天和涅槃的果位。所以地藏菩萨是有大责任的,示居为十地菩萨也是有这样的大缘由。这里广略的两重问答实在是一经的关键。 我们正处在前佛已灭、后佛未生的这段时期,在这么漫长的一段时间里,众生极须依靠地藏菩萨的威神愿力,这是极其关键的事。所以世尊灭度之前,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之后,要这样放大光明云,出无量法音,然后以这个因缘的力量,十方世界无数诸佛、无数诸大菩萨,还有没超凡入圣的无数天龙鬼神众全都来了,这真是大事因缘。 ——智圆法师
解除大众的疑惑 这一段的问答是为了发起正宗分,来解除大众的疑惑。 大家的怀疑是这样的:首先,忉利天宫集了这么多诸佛菩萨,这个数量到底有多少呢?这个数量多得不可思议,文殊菩萨智慧第一,又是古佛再来,仍然算不出这个数量,世尊以无上佛眼同样算不出来。这么多的佛菩萨到底是谁教化而度脱的呢?佛告诉文殊:这是地藏菩萨所教化度脱的。大家又怀疑:地藏菩萨是因位菩萨,怎么能成就这么多的诸佛菩萨呢?(他自己才中学毕业,怎么能教出这么多的博士?就像这样。)佛由此又对文殊讲,地藏过去做长者子、国王、婆罗门女、光目女等的时候,曾修过广大愿行,度脱了无量的众生。这样又讲到了地藏菩萨因地的广大行愿,他能教出无量无数的诸佛菩萨都是因为他因地不可思议的悲愿力和威神力,由此就点示出了能度的本尊。 再者,第十三《嘱累品》,佛再度嘱累地藏菩萨:未来浊世的众生全部都托付给你,这些没有解脱的罪苦众生,你要遮掉他们的恶趣门,而且要把他们安置到人天和涅槃的果位。所以地藏菩萨是有大责任的,示居为十地菩萨也是有这样的大缘由。这里广略的两重问答实在是一经的关键。 我们正处在前佛已灭、后佛未生的这段时期,在这么漫长的一段时间里,众生极须依靠地藏菩萨的威神愿力,这是极其关键的事。所以世尊灭度之前,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之后,要这样放大光明云,出无量法音,然后以这个因缘的力量,十方世界无数诸佛、无数诸大菩萨,还有没超凡入圣的无数天龙鬼神众全都来了,这真是大事因缘。 ——智圆法师
我想发财和不忘前世该怎么做? 法师您好,请问在三宝所依处这样发愿:一生成就的法我只想现生看到财富富贵,如果不能看到,那就不这样努力修了不修了,努力工作赚钱去,只要求一个发财就看不到。那还是努力赚钱去,然后就是之类的抱怨,这样的抱怨算是舍法罪吗? 如果希望下一生投胎做人的时候能记住此生应该怎么发愿回向? 迦那格西答: 人的目的有很多种,概括有四,一是仅仅希望获得今生的安乐,二是来世受生人天善趣,三是脱离轮回、获得解脱,四是成佛。要达到不同的目的,方法也不同。完全希望第一种目的,不必要学佛,依靠自己的能力也可以,现在很多人乃至动物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就像一个人仅仅希望以后在农村自己种地生活,考大学似乎就不必要。这种人对三宝、业因果一般没有什么信心,因此修持佛法也不会有什么效果,由此可能产生毁谤,从而造下恶业,同时也会常常疑惑,而生活中疑惑是很痛苦的。 希望下一生投胎做人的时候能记住此生仅仅发愿回向并不足够,需要修行。总体来说,按照世间的角度可以修持奢摩他,在此基础上修持了解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神通,但这种会退失;按照出世间的角度,现证空性、获得见道时,自然可以了解自己过去世的情况,这是最好的。有的小孩子记得前世的事,并不是神通,而是一种特殊情况。
我想发财和不忘前世该怎么做? 法师您好,请问在三宝所依处这样发愿:一生成就的法我只想现生看到财富富贵,如果不能看到,那就不这样努力修了不修了,努力工作赚钱去,只要求一个发财就看不到。那还是努力赚钱去,然后就是之类的抱怨,这样的抱怨算是舍法罪吗? 如果希望下一生投胎做人的时候能记住此生应该怎么发愿回向? 迦那格西答: 人的目的有很多种,概括有四,一是仅仅希望获得今生的安乐,二是来世受生人天善趣,三是脱离轮回、获得解脱,四是成佛。要达到不同的目的,方法也不同。完全希望第一种目的,不必要学佛,依靠自己的能力也可以,现在很多人乃至动物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就像一个人仅仅希望以后在农村自己种地生活,考大学似乎就不必要。这种人对三宝、业因果一般没有什么信心,因此修持佛法也不会有什么效果,由此可能产生毁谤,从而造下恶业,同时也会常常疑惑,而生活中疑惑是很痛苦的。 希望下一生投胎做人的时候能记住此生仅仅发愿回向并不足够,需要修行。总体来说,按照世间的角度可以修持奢摩他,在此基础上修持了解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神通,但这种会退失;按照出世间的角度,现证空性、获得见道时,自然可以了解自己过去世的情况,这是最好的。有的小孩子记得前世的事,并不是神通,而是一种特殊情况。
大乘?小乘? ○很多人说小乘是低级的佛法,所以大乘行者不应修持,这是对的看法吗? ◎轻视任何部份的佛法,都是极不善的心态,而且会有严重的果报,这是佛陀所 亲说的。小乘的修持基于出离心,透过修证人身难得、生死无常、六道之苦等教 法而成就厌离生死苦海之出离心,依靠皈依、因果及空性见等修持而成就解脱, 这些教法皆为佛陀之金口亲说。如果说这些教法低级,就正是轻视佛陀的开示, 也就是贬谤法宝。小乘道上的修持项目是大乘道的基础。难道大乘行者不需要证 悟人身难得、生死无常等佛法吗?难道大乘行者就不依靠皈依法门及因果教法 吗?还有十二因缘与四圣谛等也都属于小乘道上的教法。大乘行者要发为利众生 而欲成佛的菩提心,若对众生之苦没生起悲心,如何能生出要不顾一切地利益他 们的菩提心?但如果对自己处于六道之苦都不畏怕厌恶,哪里会对同在六道中的 众生之苦生起悲心呢?由此可见出离心乃悲心及菩提心之前行基础。没有小乘共 道的基础,就不可能真正入于大乘之修持。大乘行者虽然并不以自己的解脱为修 持目标,但却需要大小二乘的共通教法方能成就;我们以持戒为行善止恶的一种 方法,其中大部份戒律也是出自小乘教法的。我们虽自称为大乘弟子,但却未真 正具有菩提心,甚至连圆满的小乘出离心也未真正生起,所以千万勿自以为是大 乘而轻视小乘的行者。小乘的行者及证道者包括了很多大阿罗汉,贬视小乘行者 的人,同时也是在贬谤圣僧宝。 ——大藏寺祈竹仁宝哲法师
大乘?小乘? ○很多人说小乘是低级的佛法,所以大乘行者不应修持,这是对的看法吗? ◎轻视任何部份的佛法,都是极不善的心态,而且会有严重的果报,这是佛陀所 亲说的。小乘的修持基于出离心,透过修证人身难得、生死无常、六道之苦等教 法而成就厌离生死苦海之出离心,依靠皈依、因果及空性见等修持而成就解脱, 这些教法皆为佛陀之金口亲说。如果说这些教法低级,就正是轻视佛陀的开示, 也就是贬谤法宝。小乘道上的修持项目是大乘道的基础。难道大乘行者不需要证 悟人身难得、生死无常等佛法吗?难道大乘行者就不依靠皈依法门及因果教法 吗?还有十二因缘与四圣谛等也都属于小乘道上的教法。大乘行者要发为利众生 而欲成佛的菩提心,若对众生之苦没生起悲心,如何能生出要不顾一切地利益他 们的菩提心?但如果对自己处于六道之苦都不畏怕厌恶,哪里会对同在六道中的 众生之苦生起悲心呢?由此可见出离心乃悲心及菩提心之前行基础。没有小乘共 道的基础,就不可能真正入于大乘之修持。大乘行者虽然并不以自己的解脱为修 持目标,但却需要大小二乘的共通教法方能成就;我们以持戒为行善止恶的一种 方法,其中大部份戒律也是出自小乘教法的。我们虽自称为大乘弟子,但却未真 正具有菩提心,甚至连圆满的小乘出离心也未真正生起,所以千万勿自以为是大 乘而轻视小乘的行者。小乘的行者及证道者包括了很多大阿罗汉,贬视小乘行者 的人,同时也是在贬谤圣僧宝。 ——大藏寺祈竹仁宝哲法师
点示能度本尊 这所有前来集会的诸佛菩萨、天龙鬼神等,到底是由哪一位本尊度化的呢? 佛继续说到: 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忉利天宫所集的圣凡法众,全数都是地藏菩萨所度脱的。 要知道,地藏菩萨不是这一世度众生,实在是过去久远不可思议劫以来,已度的已经成了佛,这就是十方世界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无量诸佛;现今正在化度的是将要成佛的,也就是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议的诸大菩萨;未来世要度脱的,就是未来要成佛的,也就是此世界、他世界前来云集的无量亿数的天龙鬼神等。总而言之,所有跟地藏菩萨已经结上了缘的,缘熟的过去已经成佛,缘正当要熟的现在将成佛,缘将来要熟的就是未来将要成佛。众生只要是被地藏菩萨的愿力摄持了,就一定会被捉持着,首先从恶趣拉到人天,从人天再拉到解脱,从解脱又到成佛,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地藏神力。 这样就知道,地藏菩萨从久远劫以来,一直摄持众生,未种善根者令种善根,已种善根者令得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脱,没有一刹那、一个地方不是地藏菩萨普度众生的道场。 为什么要说过、现、未三位呢?实际上众生都有佛性,而地藏的悲心没有止息的时候,他的神力没有障碍的地方。这就像摇树取果一样,树上果子成熟的时候,一摇现在就落了;将要成熟的时候,明天一摇就落了;还有要等待若干天以后,到了那一天,一摇就落了。就像这样,叫做“已成熟、今成熟、将成熟”。 ——点示能度本尊
点示能度本尊 这所有前来集会的诸佛菩萨、天龙鬼神等,到底是由哪一位本尊度化的呢? 佛继续说到: 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忉利天宫所集的圣凡法众,全数都是地藏菩萨所度脱的。 要知道,地藏菩萨不是这一世度众生,实在是过去久远不可思议劫以来,已度的已经成了佛,这就是十方世界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无量诸佛;现今正在化度的是将要成佛的,也就是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议的诸大菩萨;未来世要度脱的,就是未来要成佛的,也就是此世界、他世界前来云集的无量亿数的天龙鬼神等。总而言之,所有跟地藏菩萨已经结上了缘的,缘熟的过去已经成佛,缘正当要熟的现在将成佛,缘将来要熟的就是未来将要成佛。众生只要是被地藏菩萨的愿力摄持了,就一定会被捉持着,首先从恶趣拉到人天,从人天再拉到解脱,从解脱又到成佛,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地藏神力。 这样就知道,地藏菩萨从久远劫以来,一直摄持众生,未种善根者令种善根,已种善根者令得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脱,没有一刹那、一个地方不是地藏菩萨普度众生的道场。 为什么要说过、现、未三位呢?实际上众生都有佛性,而地藏的悲心没有止息的时候,他的神力没有障碍的地方。这就像摇树取果一样,树上果子成熟的时候,一摇现在就落了;将要成熟的时候,明天一摇就落了;还有要等待若干天以后,到了那一天,一摇就落了。就像这样,叫做“已成熟、今成熟、将成熟”。 ——智圆法师
药师佛修诵略轨及教学 诸佛无量、修法极多,但其中与治疗疾病、获得康复因缘最深的即是药师佛,如果能够虔诚祈请,效果极其迅速、广大。修持之初应当具备良好动机,动机以菩提心为最佳,至少也应当思维:我现在患病十分痛苦,请药师佛加持能够痊愈,康复后一定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 而后在面前虚空中观想资粮田,其位置不可过高、偏低、遥远、很近,合适的距离为个人作大礼拜时由脚底到指尖的距离,合适的高度为正对眉心这个位置。在此处观想有一四大孔雀擎举的广大宝座,座上有莲花、月、日轮垫,其上安坐药师佛。 而后念诵归依发心三遍、药师佛赞一遍。观想自己无始以来所造一切罪障尤其导致患病的近取因、俱有缘显现为烟汁、炭水及蜘蛛、毒蝎等形相,充满全身。又观想自身下方,七层地下有一死主,一切冤亲债主围绕在其周围,全部张口等待。 而后强烈祈请药师佛加持自身解脱病苦,忏悔先前所造恶业。由于祈请的缘故,药师佛心间放出一道白色光筒,其中充满药师佛功德、加持体性的白色甘露,光筒接于自己顶部,甘露流入自身,力量极其强大,由甘露冲刷,体内污秽经下门排出体外,一半流入死主口中,一半归于冤债障碍手中,转为他们希求获得的种种,求皮者得皮,欲肉者得肉,希求财物者得财物,甘露留在体内。 接着心不散乱、轻松念诵药师佛圣号,以上为净障的观想方法,如是观想后,保持轻松而又不散乱的状态,念诵“药师圣号”。当念诵了计划数量的一半时,观想下门闭合,自身罪业清净,充满甘露,明净无垢,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由于满足了死主,令其不障碍我们的身寿,是最好的长寿法;冤亲债主获得了满足,也不会障碍自身事业,是最佳的事业法。 再做增长的观想:药师佛心间放出黄色光筒,其中充满黄色甘露,内中有无数药师佛。光筒插入自己顶门,甘露流注全身,无数药师佛进入体内。药师佛身放光明,每束光明中现出一位供养天女,供养十方诸佛菩萨,十方诸佛菩萨接受供养后,全部转为药师佛身相收摄回自身,以此为缘获得了十方诸佛菩萨的身语意加持,尤其长寿、健康等顺缘。如是观想后,保持轻松、不散乱的状态,念诵余下的药师心咒。 而后念诵回向偈,观想资粮田缩小,由眉间入于心间,自己获得资粮田身口意无余加持。 ——迦那法师
药师佛修诵略轨及教学 诸佛无量、修法极多,但其中与治疗疾病、获得康复因缘最深的即是药师佛,如果能够虔诚祈请,效果极其迅速、广大。修持之初应当具备良好动机,动机以菩提心为最佳,至少也应当思维:我现在患病十分痛苦,请药师佛加持能够痊愈,康复后一定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 而后在面前虚空中观想资粮田,其位置不可过高、偏低、遥远、很近,合适的距离为个人作大礼拜时由脚底到指尖的距离,合适的高度为正对眉心这个位置。在此处观想有一四大孔雀擎举的广大宝座,座上有莲花、月、日轮垫,其上安坐药师佛。 而后念诵归依发心三遍、药师佛赞一遍。观想自己无始以来所造一切罪障尤其导致患病的近取因、俱有缘显现为烟汁、炭水及蜘蛛、毒蝎等形相,充满全身。又观想自身下方,七层地下有一死主,一切冤亲债主围绕在其周围,全部张口等待。 而后强烈祈请药师佛加持自身解脱病苦,忏悔先前所造恶业。由于祈请的缘故,药师佛心间放出一道白色光筒,其中充满药师佛功德、加持体性的白色甘露,光筒接于自己顶部,甘露流入自身,力量极其强大,由甘露冲刷,体内污秽经下门排出体外,一半流入死主口中,一半归于冤债障碍手中,转为他们希求获得的种种,求皮者得皮,欲肉者得肉,希求财物者得财物,甘露留在体内。 接着心不散乱、轻松念诵药师佛圣号,以上为净障的观想方法,如是观想后,保持轻松而又不散乱的状态,念诵“药师圣号”。当念诵了计划数量的一半时,观想下门闭合,自身罪业清净,充满甘露,明净无垢,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由于满足了死主,令其不障碍我们的身寿,是最好的长寿法;冤亲债主获得了满足,也不会障碍自身事业,是最佳的事业法。 再做增长的观想:药师佛心间放出黄色光筒,其中充满黄色甘露,内中有无数药师佛。光筒插入自己顶门,甘露流注全身,无数药师佛进入体内。药师佛身放光明,每束光明中现出一位供养天女,供养十方诸佛菩萨,十方诸佛菩萨接受供养后,全部转为药师佛身相收摄回自身,以此为缘获得了十方诸佛菩萨的身语意加持,尤其长寿、健康等顺缘。如是观想后,保持轻松、不散乱的状态,念诵余下的药师心咒。 而后念诵回向偈,观想资粮田缩小,由眉间入于心间,自己获得资粮田身口意无余加持。 ——迦那法师
如何看待家人将个人努力的成就归功于祈福? 观众:堪布,您好!我家里有人信佛,他们总是为我的学习或者工作祈福,有时明明是靠我自己的努力而提升的,他们却说是他们祈福的功劳;还说我如果没有变得更好,就是因为自己的业障,需要更多地去学佛和祈福。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释?感谢堪布。 慈诚罗珠法师:你家里的人肯定非常希望你学佛,对吧?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你在学习、工作上面有一些成就,那应该是你自己付出了很多。如果家人否定了你的努力,说全部都是他们祈福的结果,这样可能也不是很对。不过,他们为了你的学习或者事业去祈祷,做一些善事,对你的提升肯定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你也不能否定他们祈祷的效果,他们也不应该否定你的努力。我觉得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有,有些时候你自己努力的成分可能会更多一些,但是也不能说他们的祈福没有起到作用、没有效果,这是第一。 第二,你有些时候不顺利、不成功,家里的人就说是你的业障深重,然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佛。那这个对你有没有帮助呢?肯定也有帮助。但是,如果说你这一次没有成功全都是因为你不学佛,这样可能也不是很对。所以我觉得,你们各自都有对的地方,也有不是很对的地方。 我想,你的家人肯定非常希望你学佛,这样的话,你就满足他们的愿望,努力学佛;同时也在工作、学习上面努力,这个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因为事情的成败很多时候跟自己的努力有密切关系。
如何看待家人将个人努力的成就归功于祈福? 观众:堪布,您好!我家里有人信佛,他们总是为我的学习或者工作祈福,有时明明是靠我自己的努力而提升的,他们却说是他们祈福的功劳;还说我如果没有变得更好,就是因为自己的业障,需要更多地去学佛和祈福。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释?感谢堪布。 慈诚罗珠法师:你家里的人肯定非常希望你学佛,对吧?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你在学习、工作上面有一些成就,那应该是你自己付出了很多。如果家人否定了你的努力,说全部都是他们祈福的结果,这样可能也不是很对。不过,他们为了你的学习或者事业去祈祷,做一些善事,对你的提升肯定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你也不能否定他们祈祷的效果,他们也不应该否定你的努力。我觉得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有,有些时候你自己努力的成分可能会更多一些,但是也不能说他们的祈福没有起到作用、没有效果,这是第一。 第二,你有些时候不顺利、不成功,家里的人就说是你的业障深重,然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佛。那这个对你有没有帮助呢?肯定也有帮助。但是,如果说你这一次没有成功全都是因为你不学佛,这样可能也不是很对。所以我觉得,你们各自都有对的地方,也有不是很对的地方。 我想,你的家人肯定非常希望你学佛,这样的话,你就满足他们的愿望,努力学佛;同时也在工作、学习上面努力,这个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因为事情的成败很多时候跟自己的努力有密切关系。
有神通就很厉害? ○一个人如果拥有神通,是否代表他的佛法修持就很高呢? ◎神通有很多种。在佛法修持上,可以因禅定而产生神通,可以因悲心而生神通, 可以因信心而生出神通,也可以因专修而得到某些神通。在修持无上瑜伽密部的 圆满次第时,也会自然成就神通。然而,神通并不限于佛法修持者才会拥有,所 以并不一定代表修持的境界。在六道众生中,有一些就拥有大神通力,但这并不 代表他们有任何的修持。在饿鬼道中,其中一些能忆知自己的过去生;某些畜牲 道的众生,有身形变化的能力;生于天界的众生,比起生于人间的我们,也具有 很大的力量;但这些众生却未必有任何修持,而且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困于六道 中的凡俗众生。生于人间的众生,有些天生就具有旁人没有的能力,也有人靠修 持外道咒术、禅定或邪术而得到某些力量。在东南亚各文化的外道中,有很多方 法可以令人修出一些小神通,但这些根本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修持,更加不是佛法 上的法门。此外,一个普通的人在死亡后的中阴阶段中,也自然会拥有某程度的 神通,例如可以忆记过去生及穿墙过壁等。由此可见,神通并非修行人的'专利', 即使普通的众生,包括某些畜牲道的众生,一样可以有某程度的神通;透过外道 的法门,任何人也一样可以得到某些小神通。然而,在佛法上来说,这些神通并 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神通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顶多只能为今生带来一些小利益, 但对未来生及成就佛境来说,是没有甚么实际帮助的。在现今末法年代,有很多 人标榜神通,又把神通硬与佛法扯上关系,其实他们所教的却并非真正的佛法, 所以大家必须谨慎地去分辨抉择。对正信佛教弟子来说,有没有神通是不重要的。 没有任何非凡外在的能力,不代表自己的修持不好;拥有这些能力的人,也不一 定就有修持境界。佛法称为'内道',作为修持正法的人,修持的成功与否应抉 择于出离心、悲心、善心及菩提心的生起与否,与是否拥有神通并无直接关连。 如果修持的目标是追求神通,基本上就与某些外道思想无异,故此就不能说是在 修持佛法了! ————大藏寺祈竹仁宝哲法师
有神通就好厉害? ○一个人如果拥有神通,是否代表他的佛法修持就很高呢? ◎神通有很多种。在佛法修持上,可以因禅定而产生神通,可以因悲心而生神通, 可以因信心而生出神通,也可以因专修而得到某些神通。在修持无上瑜伽密部的 圆满次第时,也会自然成就神通。然而,神通并不限于佛法修持者才会拥有,所 以并不一定代表修持的境界。在六道众生中,有一些就拥有大神通力,但这并不 代表他们有任何的修持。在饿鬼道中,其中一些能忆知自己的过去生;某些畜牲 道的众生,有身形变化的能力;生于天界的众生,比起生于人间的我们,也具有 很大的力量;但这些众生却未必有任何修持,而且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困于六道 中的凡俗众生。生于人间的众生,有些天生就具有旁人没有的能力,也有人靠修 持外道咒术、禅定或邪术而得到某些力量。在东南亚各文化的外道中,有很多方 法可以令人修出一些小神通,但这些根本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修持,更加不是佛法 上的法门。此外,一个普通的人在死亡后的中阴阶段中,也自然会拥有某程度的 神通,例如可以忆记过去生及穿墙过壁等。由此可见,神通并非修行人的'专利', 即使普通的众生,包括某些畜牲道的众生,一样可以有某程度的神通;透过外道 的法门,任何人也一样可以得到某些小神通。然而,在佛法上来说,这些神通并 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神通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顶多只能为今生带来一些小利益, 但对未来生及成就佛境来说,是没有甚么实际帮助的。在现今末法年代,有很多 人标榜神通,又把神通硬与佛法扯上关系,其实他们所教的却并非真正的佛法, 所以大家必须谨慎地去分辨抉择。对正信佛教弟子来说,有没有神通是不重要的。 没有任何非凡外在的能力,不代表自己的修持不好;拥有这些能力的人,也不一 定就有修持境界。佛法称为'内道',作为修持正法的人,修持的成功与否应抉 择于出离心、悲心、善心及菩提心的生起与否,与是否拥有神通并无直接关连。 如果修持的目标是追求神通,基本上就与某些外道思想无异,故此就不能说是在 修持佛法了! ————大藏寺祈竹仁宝哲法师
有神通就很厉害? ○一个人如果拥有神通,是否代表他的佛法修持就很高呢? ◎神通有很多种。在佛法修持上,可以因禅定而产生神通,可以因悲心而生神通, 可以因信心而生出神通,也可以因专修而得到某些神通。在修持无上瑜伽密部的 圆满次第时,也会自然成就神通。然而,神通并不限于佛法修持者才会拥有,所 以并不一定代表修持的境界。在六道众生中,有一些就拥有大神通力,但这并不 代表他们有任何的修持。在饿鬼道中,其中一些能忆知自己的过去生;某些畜牲 道的众生,有身形变化的能力;生于天界的众生,比起生于人间的我们,也具有 很大的力量;但这些众生却未必有任何修持,而且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困于六道 中的凡俗众生。生于人间的众生,有些天生就具有旁人没有的能力,也有人靠修 持外道咒术、禅定或邪术而得到某些力量。在东南亚各文化的外道中,有很多方 法可以令人修出一些小神通,但这些根本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修持,更加不是佛法 上的法门。此外,一个普通的人在死亡后的中阴阶段中,也自然会拥有某程度的 神通,例如可以忆记过去生及穿墙过壁等。由此可见,神通并非修行人的'专利', 即使普通的众生,包括某些畜牲道的众生,一样可以有某程度的神通;透过外道 的法门,任何人也一样可以得到某些小神通。然而,在佛法上来说,这些神通并 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神通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顶多只能为今生带来一些小利益, 但对未来生及成就佛境来说,是没有甚么实际帮助的。在现今末法年代,有很多 人标榜神通,又把神通硬与佛法扯上关系,其实他们所教的却并非真正的佛法, 所以大家必须谨慎地去分辨抉择。对正信佛教弟子来说,有没有神通是不重要的。 没有任何非凡外在的能力,不代表自己的修持不好;拥有这些能力的人,也不一 定就有修持境界。佛法称为'内道',作为修持正法的人,修持的成功与否应抉 择于出离心、悲心、善心及菩提心的生起与否,与是否拥有神通并无直接关连。 如果修持的目标是追求神通,基本上就与某些外道思想无异,故此就不能说是在 修持佛法了! ————大藏寺祈竹仁宝哲法师
问答所集众数 当时,释迦牟尼佛告诉文殊师利法王子:你看这一切诸佛菩萨和天龙鬼神,此方他方无数国土的凡圣诸众,现在前来集会到忉利天的这些法众,你能知道他们的数量吗? 世尊这时为了显示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愿力功德和事业,就问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你用法眼观察一下,这一次忉利天宫所集会的一切诸佛菩萨(这里包括了佛为母说法没有放大光明以前,十方无量世界都前来集会的无量无数的佛和菩萨;再者,还要加上含笑放光以后集会来的此方他方无数国土里的无量亿的天龙鬼神。这两番集会所集的所有诸佛菩萨、天龙鬼神等),你智慧第一,能不能知道这个数量呢? 文殊菩萨说:我尚且不是用计算机、不是用光脑,我是用无碍的神通力;我尚且不是一天、一周、一月来计算,是经过千劫计算,也算不到边际的。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文殊菩萨这样回答:我用无碍的神通力,纵然经过一千劫那么长的时间计算此次天宫所集的圣凡法众,也不能知道这个数量。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 这时佛说:你是古佛再来,在这一次第四佛的法会里显为法王子菩萨,当然我是教主,你的神力都没有办法测,那我以佛力来作证明,其实我也是算不清的。 通常来说,眼有五种: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力用各不相同,五眼当中以佛眼最胜。现在连我释迦如来用佛眼来观察,尚且没法算尽它的数量,何况其他的世眼呢?连佛的地位尚且如此,何况其他的学位菩萨呢? ——智圆法师
○如果有鬼灵等加害作崇,应该怎样去处理呢? ○如果有鬼灵等加害作崇,应该怎样去处理呢? ◎这些'非人'只不过是六道中的众生,并无太大的能力,也不值得你去畏怕。 它们既然也是有情众生,你就要以悲心去对待它们,不可以伤害它们。只要你对 三宝依止的心坚定,'非人'是不可能加害你的。悲心与依止三宝的心,是两种 有效的对治'非人'之方法。'非人'没有能力加害一个对三宝有依止心的人, 也不能伤害真正有悲心的行者。衲为你说一个故事:一个小贼有一天见到施主送 了一块贵重的布料予一位僧人。小贼在半夜潜入僧人隐居的地方,但却被僧人捉 住而重重打了三棍,打第一棒时僧人口中念着:'皈依佛',打第二棒时喊着: '皈依法',打最后一棒时就嚷着:'皈依僧',然后僧人就把小贼放走了。这 个小贼在走过一条有很多猛厉'非人'流连的渡桥时,悻悻然地自言自语:'幸 好佛教中只有"皈依佛"、"皈依法"和"皈依僧"这三种皈依,如果多几个 "皈依"的话,我肯定会被打至惨死!'。这条渡桥附近一向有很多'非人'流 连,常有欲渡桥者被'非人'杀死,但这些'非人'不但未能加害小贼,反而因 为他不经意的诵念三皈依之力量,整晚都不能渡桥。由此可见,不经意地诵念三 皈依也已能令'非人'不得加害了,何况至心地依止三宝呢!在遇上'非人'加 害的时候,也可以在早上恭诵〈般若心经〉九次及多诵三皈依。如果问题十分严 重,乃至真的威胁到家人的生命安全,可以请高僧大德加持修法以解决问题。 ——祈竹仁宝哲法师问答
○如果有鬼灵等加害作崇,应该怎样去处理呢? ○如果有鬼灵等加害作崇,应该怎样去处理呢? ◎这些'非人'只不过是六道中的众生,并无太大的能力,也不值得你去畏怕。 它们既然也是有情众生,你就要以悲心去对待它们,不可以伤害它们。只要你对 三宝依止的心坚定,'非人'是不可能加害你的。悲心与依止三宝的心,是两种 有效的对治'非人'之方法。'非人'没有能力加害一个对三宝有依止心的人, 也不能伤害真正有悲心的行者。衲为你说一个故事:一个小贼有一天见到施主送 了一块贵重的布料予一位僧人。小贼在半夜潜入僧人隐居的地方,但却被僧人捉 住而重重打了三棍,打第一棒时僧人口中念着:'皈依佛',打第二棒时喊着: '皈依法',打最后一棒时就嚷着:'皈依僧',然后僧人就把小贼放走了。这 个小贼在走过一条有很多猛厉'非人'流连的渡桥时,悻悻然地自言自语:'幸 好佛教中只有"皈依佛"、"皈依法"和"皈依僧"这三种皈依,如果多几个 "皈依"的话,我肯定会被打至惨死!'。这条渡桥附近一向有很多'非人'流 连,常有欲渡桥者被'非人'杀死,但这些'非人'不但未能加害小贼,反而因 为他不经意的诵念三皈依之力量,整晚都不能渡桥。由此可见,不经意地诵念三 皈依也已能令'非人'不得加害了,何况至心地依止三宝呢!在遇上'非人'加 害的时候,也可以在早上恭诵〈般若心经〉九次及多诵三皈依。如果问题十分严 重,乃至真的威胁到家人的生命安全,可以请高僧大德加持修法以解决问题。 ——祈竹仁宝哲法师问答
○如果有鬼灵等加害作崇,应该怎样去处理呢? ○如果有鬼灵等加害作崇,应该怎样去处理呢? ◎这些'非人'只不过是六道中的众生,并无太大的能力,也不值得你去畏怕。 它们既然也是有情众生,你就要以悲心去对待它们,不可以伤害它们。只要你对 三宝依止的心坚定,'非人'是不可能加害你的。悲心与依止三宝的心,是两种 有效的对治'非人'之方法。'非人'没有能力加害一个对三宝有依止心的人, 也不能伤害真正有悲心的行者。衲为你说一个故事:一个小贼有一天见到施主送 了一块贵重的布料予一位僧人。小贼在半夜潜入僧人隐居的地方,但却被僧人捉 住而重重打了三棍,打第一棒时僧人口中念着:'皈依佛',打第二棒时喊着: '皈依法',打最后一棒时就嚷着:'皈依僧',然后僧人就把小贼放走了。这 个小贼在走过一条有很多猛厉'非人'流连的渡桥时,悻悻然地自言自语:'幸 好佛教中只有"皈依佛"、"皈依法"和"皈依僧"这三种皈依,如果多几个 "皈依"的话,我肯定会被打至惨死!'。这条渡桥附近一向有很多'非人'流 连,常有欲渡桥者被'非人'杀死,但这些'非人'不但未能加害小贼,反而因 为他不经意的诵念三皈依之力量,整晚都不能渡桥。由此可见,不经意地诵念三 皈依也已能令'非人'不得加害了,何况至心地依止三宝呢!在遇上'非人'加 害的时候,也可以在早上恭诵〈般若心经〉九次及多诵三皈依。如果问题十分严 重,乃至真的威胁到家人的生命安全,可以请高僧大德加持修法以解决问题。 ——祈竹仁宝哲法师问答
为甚么在信佛的人家中有时也会有鬼灵作崇呢? ○为甚么在信佛的人家中有时也会有鬼灵作崇呢? ◎'非人'等众生哪里都有,在信佛的家庭中,甚至在寺院中,也一样会有它们 的存在。认为它们怕见到佛像的想法,只是民间信仰的误解而已。它们与你一样 是六道中的众生,你见到佛像不怕的话,为甚么它们就会畏怕佛像呢?你是一个 三宝弟子,而且还自称为大乘弟子,那么你就不须畏怕'非人',也不应以嗔心 或敌对的心态对待它们,反而应该以悲心处待任何众生,包括'非人'在内。如 果你心中真的对三宝一心依止,是不可能受到'非人'加害的。即使它们及任何 众生对你伤害,那不过是你过往世所造下之苦因现在成熟结果而已。如果没有痛 苦的种子,是不可能遇上痛苦的果报的。要完全脱离众生的加害,就必定要停止 造恶因,例如伤害众生及嗔心等。历史上有很多真正生起了悲心及菩提心的大师, 连老虎、大象及毒蛇等畜牲及'非人'等都乐意与他们亲近,完全不会加害,这 就是因为这些大师心中再没有嗔心存在的缘故。又有些人以为家中的'鬼'就是 死去的亲人或曾住在该处的人之鬼魂,这是不符合佛法及轮回概念的误解。它们 只是饿鬼道的众生或'非人'等众生,并不是死去了的亲人在死后仍在住处流连。 人在死后会经历一段中阴时期,其间不超于四十九天,然后就会投生六道中的其 中一道,并不会如民间迷信所说般永远流连于前生居处。 ——祈竹仁宝哲法师问答
《普门品》008 宏海法师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今天的头从昨天“一心称名,皆得解脱”的尾讲起。佛法常说“解脱”这个概念,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还没达到这个境界,与己无关,实际上哪怕不学佛的人,现实生活中也处处都在体验解脱的感觉。 比如嘴被捂住透不过气的时候,一放手就是解脱;生病住院得心都灰暗了,通知病已痊愈可以出院也是解脱;做梦正做到酣的时候,梦境十分恐怖,一念醒来梦中情形什么都不是事了。这种解脱虽然常被用来比喻佛法的觉悟,但都属于“世间解脱”,只能解一时脱一次,治标不治本。出世间的解脱,念菩萨圣号反闻自性超越世间,才算真正意义上“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与观音菩萨同步的解脱。下面的内容从救七难、灭三毒、应二求展开,都是基于观音菩萨解脱本位,从大慈大悲中发挥出的自然反应。 “救七难”是本品中观音菩萨应缘救拔的七种厄难,其中水、火两位首当其冲,常常持念恭敬观音菩萨者,在火灾中得免于火烧,在水灾里不能沉溺。佛法中讲到组装物质世界的四大基本原材料,就是地、水、火、风,他们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一旦有失衡的情况出现,那么反应在内就是身体出毛病,所以叫四大不调;反应在外部环境中就是遭遇灾难。此时持念观音菩萨名号,虔诚恭敬无疑最为灵验,遇火不烧,遇水无险。 姚秦时期有位法智法师,一直称念观音菩萨圣号,一次前往他处经过芦苇地中,正有人点烧芦苇四面起火,他见状也无法逃脱,正念一提信心决定,我既然信受菩萨,就将性命交于菩萨安排。端坐芦苇地一心念观音圣号,火逼近时被熏昏过去,苏醒过来一看四周烧个精光,唯自己身边一尺见方没有经火,实在不可思议,但事实就这样发生了。口说无凭实据为证,有去过九华山百岁宫肉身殿的人,一定记得无暇和尚肉身不坏,双臂举抱在胸前,本来应该是结跏趺坐为标准,这缘于一次火灾时百岁宫起火难以熄灭,庙里僧人跪在肉身前求他显灵,果然火没有烧到肉身殿内,后来大家发现肉身菩萨的胳膊就挡在胸前,定格成现状了。
诸众云集! 这里总的说“一切天众”指前面所列的诸天,各类江中、海中、地上的龙众,以及各种有福无福、掌管山川、河流、土地、庄稼等的神鬼众,总之就是各种品类的八部众,不管是在此界的还是在他方的诸天神众,凡是过去与地藏结过深缘的,见了光、听到法音之后悉数前来集会。 不但天龙八部云集,还有他方国土的各类神众,以及娑婆世界的各类神众。这些神众各自都有所掌管的职责,有些是由业力出生,有些是圣者权巧化现的。都是由他们主管之事来命名,比如主管东海、西海、南海、北海等,称为海神;主管大江的称为江神;主管大河的称为河神;依树而住的称为树神,很多大树上都有神依止。主管大山的称为山神,主管土地的称为地神,主管川泽的是川泽神,主管各类庄稼的是苗稼神,主管白天和夜晚的昼神、夜神,主管虚空的空神,掌管天空的天神,掌管饮食的如灶君等是饮食神,在各种草木上有草木神。这是总的举了一些代表性的名称,实际上细分无量无数。像这样,无数的神众都前来集会忉利天宫,参与法会。 有威德的鬼称为“鬼王”,前世做过布施等,有一定的福德,然而内心谄曲,所以受生在鬼道。 这些鬼王也是根据他们各自的状况而命名的。比如在《念处经》里讲到,食血的就叫啖血鬼,吃人和五谷精气的叫啖精气鬼,又有生产之后吃胎衣的啖胎卵鬼,发出瘟疫病毒的行病鬼,能收摄一切毒害的摄毒鬼,常常以安乐施予他人的慈心鬼,给人以利益之事的福利鬼,见到修行者恭敬礼拜、常作护持的大爱敬鬼。诸如此类,由于他们业行状况的差别安立了各种名称,然而都是鬼趣之身。这时因为见到了光明云,听到了种种法音,都集会到忉利天宫前来闻法。 以上是佛现瑞相集众的情况。 ——智圆法师
诸众云集! 这里总的说“一切天众”指前面所列的诸天,各类江中、海中、地上的龙众,以及各种有福无福、掌管山川、河流、土地、庄稼等的神鬼众,总之就是各种品类的八部众,不管是在此界的还是在他方的诸天神众,凡是过去与地藏结过深缘的,见了光、听到法音之后悉数前来集会。 不但天龙八部云集,还有他方国土的各类神众,以及娑婆世界的各类神众。这些神众各自都有所掌管的职责,有些是由业力出生,有些是圣者权巧化现的。都是由他们主管之事来命名,比如主管东海、西海、南海、北海等,称为海神;主管大江的称为江神;主管大河的称为河神;依树而住的称为树神,很多大树上都有神依止。主管大山的称为山神,主管土地的称为地神,主管川泽的是川泽神,主管各类庄稼的是苗稼神,主管白天和夜晚的昼神、夜神,主管虚空的空神,掌管天空的天神,掌管饮食的如灶君等是饮食神,在各种草木上有草木神。这是总的举了一些代表性的名称,实际上细分无量无数。像这样,无数的神众都前来集会忉利天宫,参与法会。 有威德的鬼称为“鬼王”,前世做过布施等,有一定的福德,然而内心谄曲,所以受生在鬼道。 这些鬼王也是根据他们各自的状况而命名的。比如在《念处经》里讲到,食血的就叫啖血鬼,吃人和五谷精气的叫啖精气鬼,又有生产之后吃胎衣的啖胎卵鬼,发出瘟疫病毒的行病鬼,能收摄一切毒害的摄毒鬼,常常以安乐施予他人的慈心鬼,给人以利益之事的福利鬼,见到修行者恭敬礼拜、常作护持的大爱敬鬼。诸如此类,由于他们业行状况的差别安立了各种名称,然而都是鬼趣之身。这时因为见到了光明云,听到了种种法音,都集会到忉利天宫前来闻法。 以上是佛现瑞相集众的情况。 ——智圆法师
发大心,立大愿,修大功课,回大向,该怎么做? 问:不知道怎么发心、发愿、回向。还请法师详细开示:发大心,立大愿,修大功课,回大向,弟子怎么做? 宏海法师:这个确实你的心也够大的,还都要大。我们是小凡夫。我们所说的发大心,就是立足于凡夫而发大心。比如你说你要了生死,这就叫大心;你说要成佛道,这也叫大心。这是真的要这么发,而不是喊口号或者听号召,再或者以盲从的心态有口无心地喊几嗓子,不是这样的。你要真实的从心地里面发大心。 所谓立大愿,当然就是大究竟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四弘誓愿。可是我们连自己都度不了,怎么落实“众生无边誓愿度”呢?现在净土法门就是给我们成就这个法的。阿弥陀佛已经把他的愿立在那里,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的大愿浓缩成一个往生的愿,就可以具足阿弥陀佛的大愿了。也就是一句“愿生西方净土中”,就可以同步于“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就叫大愿。还有比这更大的愿吗? 我们有时候回向说,“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无边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无上道。”当然可以,这是佛菩萨教我们念的。可是到末法时期,我们世世不起来了呀。这一世能修行,可是行不起无上道;下辈子还不知道行到哪里去,不行了呀。不是世世常行呀!那怎么办呢?还是先愿生西方净土中,这叫回大向。修大功课,没有比念南无阿弥陀佛再大的功课了。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无量光寿,还要做什么大功课呢? 我们学习《印祖文钞》就会知道,平平淡淡就是真正的大。印祖都说: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从老实处入手。我们却老实不下来,总还要追求更大更广。有人觉得念佛太稀松平常了,不值一提。诸位,不是这样的。 什么叫做大?就像你老想出去,今天搓一顿,炒一些什么山珍海味,实际上最大的食品就是白米饭。这个菜呀,今天吃,明天吃,后天吃到吃不到,能不能吃,有没有条件吃,都无妨。每天每顿都要吃饭,否则你的身体是保不了的。你觉得稀松平常,所有稀松平常的事里面,只有吃饭最稀松平常,可是你一天三顿,一顿都不能少,这就叫大呀。你还要大什么呢?
发大心,立大愿,修大功课,回大向,该怎么做? 问:不知道怎么发心、发愿、回向。还请法师详细开示:发大心,立大愿,修大功课,回大向,弟子怎么做? 宏海法师:这个确实你的心也够大的,还都要大。我们是小凡夫。我们所说的发大心,就是立足于凡夫而发大心。比如你说你要了生死,这就叫大心;你说要成佛道,这也叫大心。这是真的要这么发,而不是喊口号或者听号召,再或者以盲从的心态有口无心地喊几嗓子,不是这样的。你要真实的从心地里面发大心。 所谓立大愿,当然就是大究竟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四弘誓愿。可是我们连自己都度不了,怎么落实“众生无边誓愿度”呢?现在净土法门就是给我们成就这个法的。阿弥陀佛已经把他的愿立在那里,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的大愿浓缩成一个往生的愿,就可以具足阿弥陀佛的大愿了。也就是一句“愿生西方净土中”,就可以同步于“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就叫大愿。还有比这更大的愿吗? 我们有时候回向说,“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无边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无上道。”当然可以,这是佛菩萨教我们念的。可是到末法时期,我们世世不起来了呀。这一世能修行,可是行不起无上道;下辈子还不知道行到哪里去,不行了呀。不是世世常行呀!那怎么办呢?还是先愿生西方净土中,这叫回大向。修大功课,没有比念南无阿弥陀佛再大的功课了。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无量光寿,还要做什么大功课呢? 我们学习《印祖文钞》就会知道,平平淡淡就是真正的大。印祖都说: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从老实处入手。我们却老实不下来,总还要追求更大更广。有人觉得念佛太稀松平常了,不值一提。诸位,不是这样的。 什么叫做大?就像你老想出去,今天搓一顿,炒一些什么山珍海味,实际上最大的食品就是白米饭。这个菜呀,今天吃,明天吃,后天吃到吃不到,能不能吃,有没有条件吃,都无妨。每天每顿都要吃饭,否则你的身体是保不了的。你觉得稀松平常,所有稀松平常的事里面,只有吃饭最稀松平常,可是你一天三顿,一顿都不能少,这就叫大呀。你还要大什么呢?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