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的少年🔥 漂流的少年123
为平安喜乐故,请常念嗡玛尼帕篾吽
关注数: 13 粉丝数: 356 发帖数: 19,186 关注贴吧数: 20
不皈依三宝算佛教徒吗? 问 40:我并未归依三宝,但我一向十分虔 诚地拜观音,那我算不算是一个佛教徒 呢? 答:虔诚地供奉、顶礼、供养及绕拜观音大士 固然很好,但却不能说是具足三宝归依的“内道弟 子”(注:指佛教徒)。正式的佛教徒,必须归依 佛宝、法宝与僧宝。 观音大士是三世诸佛之悲心化现,其体性是佛, 但化相则为菩萨,而菩萨是属于圣僧宝。心中一心 依止观音大士的人,顶多只能说是相近归依僧宝, 并没有归依佛宝及法宝,所以并不可算是“三宝弟子” 三宝的功德是不可言尽的,三宝中的任何一宝 也是功德不可思议的。如果我们只归依三宝其中的 一宝,或只依止一位菩萨,的确也能得到极大的利 益,但却不足以令我们脱三恶道苦及脱生死苦海, 更加不能令我们成就圆满佛境。 三宝中以法宝为究竟依止,我们必须奉行佛法 开示,才能得到解脱自在及成就无上佛境。归依三 宝中的一宝,甚至只归依其中一位菩萨或圣者,已 足能令我们免于世间上的危难,但若要证得恒久的 福乐,则必须依止三宝。 归依三宝有八大殊胜利益: (一) 成为“内道弟子”; (二) 堪受戒而修持; (三) 能净化过往罪障; (四) 能广积无量功德; (五) 人与“非人”不得加害; (六) 不堕于三恶道中; (七) 世间与出世间所愿皆能如意;及 (八) 最终必定成就无上佛境。 ——大藏寺祈竹法师
不皈依三宝算佛教徒吗? 问 40:我并未归依三宝,但我一向十分虔 诚地拜观音,那我算不算是一个佛教徒 呢? 答:虔诚地供奉、顶礼、供养及绕拜观音大士 固然很好,但却不能说是具足三宝归依的“内道弟 子”(注:指佛教徒)。正式的佛教徒,必须归依 佛宝、法宝与僧宝。 观音大士是三世诸佛之悲心化现,其体性是佛, 但化相则为菩萨,而菩萨是属于圣僧宝。心中一心 依止观音大士的人,顶多只能说是相近归依僧宝, 并没有归依佛宝及法宝,所以并不可算是“三宝弟子” 三宝的功德是不可言尽的,三宝中的任何一宝 也是功德不可思议的。如果我们只归依三宝其中的 一宝,或只依止一位菩萨,的确也能得到极大的利 益,但却不足以令我们脱三恶道苦及脱生死苦海, 更加不能令我们成就圆满佛境。 三宝中以法宝为究竟依止,我们必须奉行佛法 开示,才能得到解脱自在及成就无上佛境。归依三 宝中的一宝,甚至只归依其中一位菩萨或圣者,已 足能令我们免于世间上的危难,但若要证得恒久的 福乐,则必须依止三宝。 归依三宝有八大殊胜利益: (一) 成为“内道弟子”; (二) 堪受戒而修持; (三) 能净化过往罪障; (四) 能广积无量功德; (五) 人与“非人”不得加害; (六) 不堕于三恶道中; (七) 世间与出世间所愿皆能如意;及 (八) 最终必定成就无上佛境。 ——大藏寺祈竹法师
我常常发恶梦,怎么办才好? 问 35:我常常发恶梦,怎么办才好? 答:你一天还在生,就仍会有发恶梦的情况, 这不足为奇。我们凡夫是没有控制梦境之能力的, 所以并不可能避免恶梦。在一般情况下,发恶梦对 我们无什么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你不需过份担忧。 发恶梦的原因很多,有时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 些发生过的事,有时则是精神及身体状态不佳、血 气不畅或体内元素不平衡而影响心理所致。如果是 因生理或心理的问题所致,应多照料身体健康及心 理上的豁达,也可以在有空暇时登高远眺,在高山上欣赏一下一望无际的风光,这样也会有帮助。总 之是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不要随便把一切问题 都迷信化。 如果是反复地梦到有关罪障的梦境,譬如梦到 跌下山崖、被烈火焚身、处于雪山中而感到寒冷无 助,又或梦到被人捆绑或攻击等,而且是连续多次 梦到这类的梦境,则有可能是业障的浮现,必须修 持忏净罪障。如果只是一次、两次梦到以上梦境, 则未必有什么隐义。 我们有时又会遇上好像被无形的东西压着而不 能动弹的情况,却又似是清醒的状态,这也不一定 就是“非人”作崇,很多时这只是气血不畅的情况 而已。如果我们恐怕是“非人”作害的话,可以在 平时及在上述情况发生时诵念《般若心经》。 有些人又认为梦境必定是与未来或过去生有关 的,这也并非正确。在凌晨三、四点时分的梦境, 或许会是有预言性的,其他时间的梦只不过是心理 与生理反射,并无实在意义,此乃传统所说。 ——大藏寺祈竹法师
我常常发恶梦,怎么办才好? 问 35:我常常发恶梦,怎么办才好? 答:你一天还在生,就仍会有发恶梦的情况, 这不足为奇。我们凡夫是没有控制梦境之能力的, 所以并不可能避免恶梦。在一般情况下,发恶梦对 我们无什么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你不需过份担忧。 发恶梦的原因很多,有时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 些发生过的事,有时则是精神及身体状态不佳、血 气不畅或体内元素不平衡而影响心理所致。如果是 因生理或心理的问题所致,应多照料身体健康及心 理上的豁达,也可以在有空暇时登高远眺,在高山上欣赏一下一望无际的风光,这样也会有帮助。总 之是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不要随便把一切问题 都迷信化。 如果是反复地梦到有关罪障的梦境,譬如梦到 跌下山崖、被烈火焚身、处于雪山中而感到寒冷无 助,又或梦到被人捆绑或攻击等,而且是连续多次 梦到这类的梦境,则有可能是业障的浮现,必须修 持忏净罪障。如果只是一次、两次梦到以上梦境, 则未必有什么隐义。 我们有时又会遇上好像被无形的东西压着而不 能动弹的情况,却又似是清醒的状态,这也不一定 就是“非人”作崇,很多时这只是气血不畅的情况 而已。如果我们恐怕是“非人”作害的话,可以在 平时及在上述情况发生时诵念《般若心经》。 有些人又认为梦境必定是与未来或过去生有关 的,这也并非正确。在凌晨三、四点时分的梦境, 或许会是有预言性的,其他时间的梦只不过是心理 与生理反射,并无实在意义,此乃传统所说。 ——大藏寺祈竹法师
学佛是否一定要出家 问 31:学佛是否一定要出家?如果人人出 家,世界岂不是会灭种? 答:学佛的人不一定要出家修持,佛教有四众 弟子,所以在家修持也一样是佛法上的修持方式, 并不一定要出家。出家的确有助于修持之路,但却 并非说只有出家人才会成佛。 至于会不会灭种,这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如 果由佛法的角度去看,在这人间世界转生只不过是 六道苦海中的一道,根本并非恒久福乐的终点。真正修持佛法的人,修持的目的是要成佛或起码脱离 六道生死苦海。所以,由佛法的角度说,这个世界 并非值得执恋的乐土,你根本毋须担心有无灭种的 问题。如果六道,包括人间,都完全灭种,所有众 生都超脱了六道,那不单不是值得你忧心的事,反 而真是天大的好事了。你担心人人出家修持导致灭 种,就如担心囚犯都变善良了,牢狱岂不是会空掉 关门一样地无意义。这显然是个无真正内涵的问题。 改由另一个角度看,世上有多少人口亦与个人 的业力及众生的共业有关,并不可能因为多了几个 人出家就会灭种。现今世界上,似乎大部分国家都 有人口过多的情况,所以你的问题也就更加不成立 了。难道全世界的人一下子都会出家吗?衲倒希望 佛教真的这么兴盛,但恐怕世界的趋势并非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如果你真的担心人类灭种,倒不如致力于鼓吹 慈悲及和平的理念,令世上少一点战争,这才是实 际的。这个世界绝无可能因为多了几个人当和尚就 会灭种! ——大藏寺祈竹法师
学佛是否一定要出家 问 31:学佛是否一定要出家?如果人人出 家,世界岂不是会灭种? 答:学佛的人不一定要出家修持,佛教有四众 弟子,所以在家修持也一样是佛法上的修持方式, 并不一定要出家。出家的确有助于修持之路,但却 并非说只有出家人才会成佛。 至于会不会灭种,这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如 果由佛法的角度去看,在这人间世界转生只不过是 六道苦海中的一道,根本并非恒久福乐的终点。真正修持佛法的人,修持的目的是要成佛或起码脱离 六道生死苦海。所以,由佛法的角度说,这个世界 并非值得执恋的乐土,你根本毋须担心有无灭种的 问题。如果六道,包括人间,都完全灭种,所有众 生都超脱了六道,那不单不是值得你忧心的事,反 而真是天大的好事了。你担心人人出家修持导致灭 种,就如担心囚犯都变善良了,牢狱岂不是会空掉 关门一样地无意义。这显然是个无真正内涵的问题。 改由另一个角度看,世上有多少人口亦与个人 的业力及众生的共业有关,并不可能因为多了几个 人出家就会灭种。现今世界上,似乎大部分国家都 有人口过多的情况,所以你的问题也就更加不成立 了。难道全世界的人一下子都会出家吗?衲倒希望 佛教真的这么兴盛,但恐怕世界的趋势并非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如果你真的担心人类灭种,倒不如致力于鼓吹 慈悲及和平的理念,令世上少一点战争,这才是实 际的。这个世界绝无可能因为多了几个人当和尚就 会灭种! ——大藏寺祈竹法师
问 30:佛教的僧尼天天只懂得念经,不事 生产,岂不只是社会的“寄生虫”? 答:由佛教的看法去说,绝大部分众生毕生所 做的事之最终目的,是要令自己得到快乐而离开痛 苦。但真正的修行人,其中包括了真正修持的大乘 出家僧尼,却牺牲自己的世间福乐,致力于令所有众生得到真正的快乐而得离痛苦。由这样的层面去 看,世俗的人只为自己得乐离苦而营营役役,大乘 的修持人却为了所有人乃至所有生命的幸福而努力, 以非凡的耐力去修持成佛来利益所有生命,所以他 们不单不是“寄生虫”,反而是自愿肩负一切众生 的究竟福乐之担子。 即使由世俗的层面去说,僧尼也并非不事生产 的人。在世界各宗教的历史上,神职人员都常常充 当着照顾信众心理及灵性健康的角色,可说是“心 灵医生”或者是“心理医生”。有很多有威望的宗 教人物,更对维护世界和平及社会人心安定有很大 的作用。在藏传佛教中,一些有地位的大师往往有 责任照顾整个社区人民的需要,例如确保老弱的人 受到照料等。在社区出现不和的紧张气氛时,往往因为区内的大师之几句话就平定了暴动或即将发生 之战事。衲是先世祈竹大师之继承者;先世祈竹法 师是嘉绒区十八地区的精神导师,十八区间之纷争 很多时都由他调解而免致出现流血事件。其他如贡 唐大师等高僧,也常常以佛法的悲心及智慧化解本 来即将发生之大型战事。所以,某些出家人又有平 息戾气及纷争的正面作用。 再者,各大宗教的神职人员也同时致力于世俗 上之慈善利生工作。天主教德兰修女大家都知道 吧?她一个人的事业及对社会乃至世界的贡献,你 可能做十倍时间也做不来。在佛教中,也一样有很 多利益社会的慈善团体,这些团体往往都由出家人 发起及维持。在藏传佛教中,很多寺院都致力于账 灾施药等善行,衲所隶属的大藏寺更有属下之慈善基金会及免费赠医施药的诊所,这些都是较能见得 到之社会贡献。所以,说僧尼只念经不生产,纯粹 是你未去理解而生出的邪见。 ——大藏寺祈竹法师
问 30:佛教的僧尼天天只懂得念经,不事 生产,岂不只是社会的“寄生虫”? 答:由佛教的看法去说,绝大部分众生毕生所 做的事之最终目的,是要令自己得到快乐而离开痛 苦。但真正的修行人,其中包括了真正修持的大乘 出家僧尼,却牺牲自己的世间福乐,致力于令所有众生得到真正的快乐而得离痛苦。由这样的层面去 看,世俗的人只为自己得乐离苦而营营役役,大乘 的修持人却为了所有人乃至所有生命的幸福而努力, 以非凡的耐力去修持成佛来利益所有生命,所以他 们不单不是“寄生虫”,反而是自愿肩负一切众生 的究竟福乐之担子。 即使由世俗的层面去说,僧尼也并非不事生产 的人。在世界各宗教的历史上,神职人员都常常充 当着照顾信众心理及灵性健康的角色,可说是“心 灵医生”或者是“心理医生”。有很多有威望的宗 教人物,更对维护世界和平及社会人心安定有很大 的作用。在藏传佛教中,一些有地位的大师往往有 责任照顾整个社区人民的需要,例如确保老弱的人 受到照料等。在社区出现不和的紧张气氛时,往往因为区内的大师之几句话就平定了暴动或即将发生 之战事。衲是先世祈竹大师之继承者;先世祈竹法 师是嘉绒区十八地区的精神导师,十八区间之纷争 很多时都由他调解而免致出现流血事件。其他如贡 唐大师等高僧,也常常以佛法的悲心及智慧化解本 来即将发生之大型战事。所以,某些出家人又有平 息戾气及纷争的正面作用。 再者,各大宗教的神职人员也同时致力于世俗 上之慈善利生工作。天主教德兰修女大家都知道 吧?她一个人的事业及对社会乃至世界的贡献,你 可能做十倍时间也做不来。在佛教中,也一样有很 多利益社会的慈善团体,这些团体往往都由出家人 发起及维持。在藏传佛教中,很多寺院都致力于账 灾施药等善行,衲所隶属的大藏寺更有属下之慈善基金会及免费赠医施药的诊所,这些都是较能见得 到之社会贡献。所以,说僧尼只念经不生产,纯粹 是你未去理解而生出的邪见。 ——大藏寺祈竹法师
问答集... 问 29:佛教徒可以经营佛具店及佛像买卖 吗? 答:归依了佛宝的人,应视一切金、银、铜乃 至纸造佛像为真正如来,不可视为商品而典当或售 卖,此乃归依三宝之各别学处之一。上述尤指贩卖 如来以维持生计及糊口,如果并无分毫营利而纯以 成本供应及以方便他人的心去做,则还可以说得过 去。 经营其他佛品,例如香、油灯等物品,则绝对 没有问题。现今商业社会有太多的奇怪佛教产品, 纯粹是不懂佛法或不理解佛法的商人自以为是地制造出来的,例如印上经文的香炉、印上经文的茶杯 及铸有佛陀圣像的腰带扣等,我们应尽可能不售卖 这些仿似提倡佛法,实则在颠倒佛法的产品。 制造佛像的人,最好不要以此为糊口的职业, 只收造像材料成本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是,工匠必 须依《佛说造像量度经》或有关论著而塑像,比例 及细节要正确无误,不可凭一己想象而发挥创造。 佛经有教导造像的人应如何如法地造铸佛像,其中 并没说你可以自己凭创意及世间艺术的风格去发挥 乱做。如果连我们佛教徒本身都不依佛语及佛经去 做,就不必叹息佛法渐衰了,我们自己就正在令它 灭亡。 请购佛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在不经意中作语 之不善业。如果卖者索价太高,你静静走开就算了,不要讨价还价或说出:“这阿弥陀佛不值一百元!” 这类的话。在讨论评述佛像工艺时,只可以说:“这 工匠的手艺不太高明!”而不是:“这观音实在太 丑了!”你不要以为这些小节不重要,修持的人要 连最微的不善及过失也戒免,最微不足道的小善也 不可忽略。 ——大藏寺祈竹法师
问答集... 问 29:佛教徒可以经营佛具店及佛像买卖 吗? 答:归依了佛宝的人,应视一切金、银、铜乃 至纸造佛像为真正如来,不可视为商品而典当或售 卖,此乃归依三宝之各别学处之一。上述尤指贩卖 如来以维持生计及糊口,如果并无分毫营利而纯以 成本供应及以方便他人的心去做,则还可以说得过 去。 经营其他佛品,例如香、油灯等物品,则绝对 没有问题。现今商业社会有太多的奇怪佛教产品, 纯粹是不懂佛法或不理解佛法的商人自以为是地制造出来的,例如印上经文的香炉、印上经文的茶杯 及铸有佛陀圣像的腰带扣等,我们应尽可能不售卖 这些仿似提倡佛法,实则在颠倒佛法的产品。 制造佛像的人,最好不要以此为糊口的职业, 只收造像材料成本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是,工匠必 须依《佛说造像量度经》或有关论著而塑像,比例 及细节要正确无误,不可凭一己想象而发挥创造。 佛经有教导造像的人应如何如法地造铸佛像,其中 并没说你可以自己凭创意及世间艺术的风格去发挥 乱做。如果连我们佛教徒本身都不依佛语及佛经去 做,就不必叹息佛法渐衰了,我们自己就正在令它 灭亡。 请购佛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在不经意中作语 之不善业。如果卖者索价太高,你静静走开就算了,不要讨价还价或说出:“这阿弥陀佛不值一百元!” 这类的话。在讨论评述佛像工艺时,只可以说:“这 工匠的手艺不太高明!”而不是:“这观音实在太 丑了!”你不要以为这些小节不重要,修持的人要 连最微的不善及过失也戒免,最微不足道的小善也 不可忽略。 ——大藏寺祈竹法师
大乘/小乘? 问 20:很多人说小乘是低级的佛法,所以 大乘行者不应修持,这是对的看法吗? 答:轻视任何部分的佛法,都是极不善的心态, 而且会有严重的果报,这是佛陀所亲说的。小乘的修持是基于出离心,透过修证人身难得、 生死无常、六道之苦等教法而成就厌离生死苦海之 出离心,依靠归依、因果及空性见等修持而成就解 脱,这些教法皆为佛陀之金口亲说。如果说这些教 法低级,就正是轻视佛陀的开示,也就是贬谤法宝。 小乘道上的修持项目是大乘道的基础。难道大 乘行者不需要证悟人身难得、生死无常等佛法吗? 难道大乘行者就不依靠归依法门及因果教法吗?还 有十二因缘与四圣谛等也都属于小乘道上的教法。 大乘行者要发“为利众生而欲成佛”的菩提心,若 对众生之苦没生起悲心,如何能生出不顾一切地利 益他们的菩提心?又,如果对自己处于六道之苦都 不畏怕厌恶,哪里会对同在六道中的众生之苦生起 悲心呢?由此可见出离心乃悲心及菩提心之前行基础。没有小乘共道的基础,就不可能真正入于大乘 之修持。 大乘行者虽然并不以自己的解脱为修持目标, 但却需要大小二乘的共通教法方能成就;我们以持 戒为行善止恶的一种方法,其中大部分戒律也是出 自小乘教法的。我们虽自称为大乘弟子,但却未真 正具有菩提心,甚至连圆满的小乘出离心也未真正 生起,所以千万勿自以为是大乘信徒而轻视小乘的 行者。小乘的行者及证道者包括了很多大阿罗汉, 贬视小乘行者的人,同时也是在贬谤圣僧宝。
大乘/小乘? 问 20:很多人说小乘是低级的佛法,所以 大乘行者不应修持,这是对的看法吗? 答:轻视任何部分的佛法,都是极不善的心态, 而且会有严重的果报,这是佛陀所亲说的。小乘的修持是基于出离心,透过修证人身难得、 生死无常、六道之苦等教法而成就厌离生死苦海之 出离心,依靠归依、因果及空性见等修持而成就解 脱,这些教法皆为佛陀之金口亲说。如果说这些教 法低级,就正是轻视佛陀的开示,也就是贬谤法宝。 小乘道上的修持项目是大乘道的基础。难道大 乘行者不需要证悟人身难得、生死无常等佛法吗? 难道大乘行者就不依靠归依法门及因果教法吗?还 有十二因缘与四圣谛等也都属于小乘道上的教法。 大乘行者要发“为利众生而欲成佛”的菩提心,若 对众生之苦没生起悲心,如何能生出不顾一切地利 益他们的菩提心?又,如果对自己处于六道之苦都 不畏怕厌恶,哪里会对同在六道中的众生之苦生起 悲心呢?由此可见出离心乃悲心及菩提心之前行基础。没有小乘共道的基础,就不可能真正入于大乘 之修持。 大乘行者虽然并不以自己的解脱为修持目标, 但却需要大小二乘的共通教法方能成就;我们以持 戒为行善止恶的一种方法,其中大部分戒律也是出 自小乘教法的。我们虽自称为大乘弟子,但却未真 正具有菩提心,甚至连圆满的小乘出离心也未真正 生起,所以千万勿自以为是大乘信徒而轻视小乘的 行者。小乘的行者及证道者包括了很多大阿罗汉, 贬视小乘行者的人,同时也是在贬谤圣僧宝。 ——大藏寺祈竹法师
《次第花开》节选 有一位居士某段时间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变得焦虑,易怒,整个人状态很不好,烦恼重重。他跟我诉苦,我就问他:“你学佛是为了什么?”“为了解脱。”“什么是解脱?”他默然。我说:“解脱,就是没有烦恼。你带着满心的烦恼,又想在何时在何地获得解脱呢?烦恼不在别处,在你心里;解脱也在你心里。” 我们无法去外面找一颗现成的没有烦恼的心来移植到自己身上,也别想某天早上醒来突然就发现自己改头换面成了个“解脱的人”,没那么神奇,也没那么容易。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面对当下,回归内心,与烦恼开战。 佛陀宣讲的众多法要,都是在教我们如何贴近自身经验,以自身为中心去修行。我不是说大家应该自私。我的意思是,要从检视自己的身、语、意入手,把重点放在对治自己的贪、嗔、痴上面,而不是去挑别人的错,或者急于“度化”别人。如果不贴近自身经验,诚实地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心里的一切,并将佛法运用其中,我们很容易会在修学的过程中偏离解脱烦恼的初衷。 比如,你会成为越来越娴熟的“佛教徒”,跟所有人都客气,“随喜”“赞叹”不离口,可是你心里没有多少善意。事不关己时,你能做到“八风吹不动”,而真正的问题出现时,你的反应跟不学佛的人是一样的,既没有对自身的觉察,也没有对正法的忆念,只是任由情绪肆虐、言行失当。这说明长期以来我们都荒于贴近自身而修行,无法随时提起对内心感受、欲望、情绪的觉察,更没有当下出离的心力。 “出离”,是常常被误解的一个词。关键是我们要弄清楚出离什么。佛法中讲的出离,是指出离烦恼。凡事有因才有果,烦恼也是这样,有其产生的原因。要远离烦恼,必须远离烦恼的因。根据《瑜伽师地论》,烦恼产生有六因:潜伏在识田里的烦恼种子、对境、随学恶友、听闻不正确的法教、串习、颠倒作意。彻底断除烦恼的种子,需要达到证悟的圣者的境界,这不是普通人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但我们可以做到远离其他五因。就像没有阳光、雨露等等催生条件,种子不能发芽一样,普通人也能通过远离这五因而阻止烦恼现前。这样压伏烦恼,也可以说是一种出离。 所以不必再纠缠于“出离”是需要出家还是远离出家,是需要厌世还是远离厌世。要知道,这些都是形式,而烦恼在内心。有的人出家后,因为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变了,接触的人和事、所见所闻都不同了,以前的很多烦恼没有了对境、恶友、串习等产生条件,烦恼自然就减少了。也有人出家后,烦恼依旧甚至更重,因为他还在串习,还在颠倒作意,或者发现了新的对境。 厌世也是同样的。有些人的厌世本身就是贪心、嗔心、执念深重的表现,而有些人的厌世则是源于对真相的洞见,看到世间种种追逐的无结果无意义,正如以前的大成就者所说:世间的事就像儿童的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可是随时停下来,也就结束了。 你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因为没有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你内心无法填满的缺憾、不满足感,不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到,而是因为你还在轮回中。 ——希阿荣博法师
《次第花开》节选 有一位居士某段时间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变得焦虑,易怒,整个人状态很不好,烦恼重重。他跟我诉苦,我就问他:“你学佛是为了什么?”“为了解脱。”“什么是解脱?”他默然。我说:“解脱,就是没有烦恼。你带着满心的烦恼,又想在何时在何地获得解脱呢?烦恼不在别处,在你心里;解脱也在你心里。” 我们无法去外面找一颗现成的没有烦恼的心来移植到自己身上,也别想某天早上醒来突然就发现自己改头换面成了个“解脱的人”,没那么神奇,也没那么容易。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面对当下,回归内心,与烦恼开战。 佛陀宣讲的众多法要,都是在教我们如何贴近自身经验,以自身为中心去修行。我不是说大家应该自私。我的意思是,要从检视自己的身、语、意入手,把重点放在对治自己的贪、嗔、痴上面,而不是去挑别人的错,或者急于“度化”别人。如果不贴近自身经验,诚实地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心里的一切,并将佛法运用其中,我们很容易会在修学的过程中偏离解脱烦恼的初衷。 比如,你会成为越来越娴熟的“佛教徒”,跟所有人都客气,“随喜”“赞叹”不离口,可是你心里没有多少善意。事不关己时,你能做到“八风吹不动”,而真正的问题出现时,你的反应跟不学佛的人是一样的,既没有对自身的觉察,也没有对正法的忆念,只是任由情绪肆虐、言行失当。这说明长期以来我们都荒于贴近自身而修行,无法随时提起对内心感受、欲望、情绪的觉察,更没有当下出离的心力。 “出离”,是常常被误解的一个词。关键是我们要弄清楚出离什么。佛法中讲的出离,是指出离烦恼。凡事有因才有果,烦恼也是这样,有其产生的原因。要远离烦恼,必须远离烦恼的因。根据《瑜伽师地论》,烦恼产生有六因:潜伏在识田里的烦恼种子、对境、随学恶友、听闻不正确的法教、串习、颠倒作意。彻底断除烦恼的种子,需要达到证悟的圣者的境界,这不是普通人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但我们可以做到远离其他五因。就像没有阳光、雨露等等催生条件,种子不能发芽一样,普通人也能通过远离这五因而阻止烦恼现前。这样压伏烦恼,也可以说是一种出离。 所以不必再纠缠于“出离”是需要出家还是远离出家,是需要厌世还是远离厌世。要知道,这些都是形式,而烦恼在内心。有的人出家后,因为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变了,接触的人和事、所见所闻都不同了,以前的很多烦恼没有了对境、恶友、串习等产生条件,烦恼自然就减少了。也有人出家后,烦恼依旧甚至更重,因为他还在串习,还在颠倒作意,或者发现了新的对境。 厌世也是同样的。有些人的厌世本身就是贪心、嗔心、执念深重的表现,而有些人的厌世则是源于对真相的洞见,看到世间种种追逐的无结果无意义,正如以前的大成就者所说:世间的事就像儿童的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可是随时停下来,也就结束了。 你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因为没有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你内心无法填满的缺憾、不满足感,不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到,而是因为你还在轮回中。 ——希阿荣博法师
有关神通... 问 16:一个人如果拥有神通,是否代表他 的佛法修持就很高呢? 答:神通有很多种。在佛法修持上,可以因禅定而产生神通,可以因悲心而生神通,可以因信心而生出神通,也可以因专修而得到某些神通。在修持无上瑜伽密部的圆满次第时,也会自然成就神通。 然而,神通并不限于佛法修持者才会拥有,所以并 不一定代表修持的境界。在六道众生中,有一些就拥有大神通力,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任何的修持。在饿鬼道中,其中一些能忆知自己的过去生;某些畜牲道的众生,有身形变化的能力;生于天界的众生,比起生于人间的我们,也具有很大的力量;但这些众生却未必有任何修持,而且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困于六道中的凡俗众生。生于人间的众生,有些天生就具有旁人没有的能力,也有人靠修持外道咒术、禅定或邪术而得到某些力量。在东南亚各文化的外道中,有很多方法可以令人修出一些小神通,但这些根本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修持,更加不是佛法上的法门。此外,一个普通人在死亡后的中阴阶段中,也自然会拥有某程度的神通,例如可以忆记过去生及穿墙过壁等。 由此可见,神通并非修行人的“专利”,即使普通的众生,包括某些畜牲道的众生,一样可以有某程度的神通;透过外道的法门,任何人也一样可以得到某些小神通。然而,在佛法上来说,这些神通并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 神通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顶多只能为今生带来一些小利益,但对未来生及成就佛境来说,是没有什么实际帮助的。在现今末法年代,有很多人标榜神通,又把神通硬与佛法扯上关系,其实他们所教的却并非真正的佛法,所以大家必须谨慎地去分辨抉择。 对正信佛教弟子来说,有没有神通是不重要的。没有任何非凡外在的能力,不代表自己的修持不好; 拥有这些能力的人,也不一定就有修持境界。佛法 称为“内道”,作为修持正法的人,修持的成功与否应抉择于出离心、悲心、善心及菩提心的生起与否,与是否拥有神通并无直接关联。 如果修持的目标是追求神通,基本上就与某些外道思想无异,故此就不能说是在修持佛法了! ——大藏寺祈竹法师
有关神通... 问 16:一个人如果拥有神通,是否代表他 的佛法修持就很高呢? 答:神通有很多种。在佛法修持上,可以因禅定而产生神通,可以因悲心而生神通,可以因信心而生出神通,也可以因专修而得到某些神通。在修持无上瑜伽密部的圆满次第时,也会自然成就神通。 然而,神通并不限于佛法修持者才会拥有,所以并 不一定代表修持的境界。在六道众生中,有一些就拥有大神通力,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任何的修持。在饿鬼道中,其中一些能忆知自己的过去生;某些畜牲道的众生,有身形变化的能力;生于天界的众生,比起生于人间的我们,也具有很大的力量;但这些众生却未必有任何修持,而且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困于六道中的凡俗众生。生于人间的众生,有些天生就具有旁人没有的能力,也有人靠修持外道咒术、禅定或邪术而得到某些力量。在东南亚各文化的外道中,有很多方法可以令人修出一些小神通,但这些根本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修持,更加不是佛法上的法门。此外,一个普通人在死亡后的中阴阶段中,也自然会拥有某程度的神通,例如可以忆记过去生及穿墙过壁等。 由此可见,神通并非修行人的“专利”,即使普通的众生,包括某些畜牲道的众生,一样可以有某程度的神通;透过外道的法门,任何人也一样可以得到某些小神通。然而,在佛法上来说,这些神通并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 神通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顶多只能为今生带来一些小利益,但对未来生及成就佛境来说,是没有什么实际帮助的。在现今末法年代,有很多人标榜神通,又把神通硬与佛法扯上关系,其实他们所教的却并非真正的佛法,所以大家必须谨慎地去分辨 抉择。 对正信佛教弟子来说,有没有神通是不重要的。没有任何非凡外在的能力,不代表自己的修持不好; 拥有这些能力的人,也不一定就有修持境界。佛法 称为“内道”,作为修持正法的人,修持的成功与否应抉择于出离心、悲心、善心及菩提心的生起与否,与是否拥有神通并无直接关联。 如果修持的目标是追求神通,基本上就与某些外道思想无异,故此就不能说是在修持佛法了! ——大藏寺祈竹法师
悲桑法师——给病中的你开示02 之前说过,发生或不发生什么其实不重要;要怎么运用,则非常重要。不只这一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带著这样的想法。把这想法放在心里,真的看重它,对你会很有帮助。 病就病,死就死,紧张就紧张,没关系的。可以用这种态度对待自己。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会紧张,这很正常。会死是法性,会病是法性,会紧张也是很正常的事。我们是初修业者,遇到这种事,心情不好很正常。心情不好就不好,没关系,它爱怎样就让它怎样,这也是一种思惟方向。遇到困难也好,感到快乐也好,这些都是会发生的事,就像流动的水,流经各处,就只是这样而已。会出生,会 死亡,有时快乐,有时痛苦,这些都是会发生的事。不过,你要让自己的心不随之起舞。 困难时,不要让自己的心被那些困难欺负,快乐时,也不要让自己的心被那些快乐压制得动弹不得,这是一种态度。困难来袭的时候,你就好像是在看著困难的好戏;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可以就好像只是在看著那种坏心情的好戏。它们要来就让它们来,不要那么重视,让自己变得有一点无所谓的样子。 再从某方面来说,我以前常这样想。虽然我并没有得癌症,医生没有说我得的是癌症,但其实差不多啊!身体变得虚弱,什么都做不了,这是我目前的状况。我一直觉得,我们这些学佛的人若得癌症或生病,是很好、很有益的事。有些人认为根本没有前后世,也完全不相信业果道理,这些人如果在身体很健康的状况下忽然死亡,很干脆,从某个角度来说倒也蛮好的;但是,稍微承许佛法,稍微 同意有前后世与业果,但又一直没有认真准备来生,这种人如果忽然死掉,除非刚好死在正在造善的时候,那还稍微好一点,否则真的很危险。如果得了癌症,这会让你想起死亡,却又没有马上就死,为了好好面对死亡,你会去准备,就算只是念诵佛号和咒语,由于心里只想著来世,这些法行也都能变得很清净。 同一件事,有很多不同的观看方式,从左看有一种样子,从右看也有一种样子,无法一概而论地说它一定就是什么样子。活多久算长寿?我今年五十八岁,已经快六十了。很多人还没活到五十就死了,有好几百万人都是如此;我认识的人,没活过五十岁就死的人非常多。过去西藏的那些祖师,读他们的传记,会发现非常多祖师都是在六十岁前后过世,不知是不是因为西藏的海拔很高,生活环 境与医疗条件都不佳的缘故。总之,想到这些,我觉得自己活到现在真的很长寿了。 我从二十岁开始生病,至今发生过多次很紧急、很可能会死的情况,但我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死。有时我真觉得自己是很长寿、很快乐的人。与七十、八十、九十岁的人相比,在六十岁左右过世似乎是很早死;但跟在二十、三十、四十岁过世的人相比,活到六十岁左右算是长寿,不算是早死的人。 所以,从某种角度思考,会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快就死了;但站在另一种角度看,应该会想:「哇!我蛮长寿的。」这是思考角度的造成的差别。
悲桑法师給一位學生的病中教授01 致 病中的你 图滇悲桑格西 2023.4.5 起 教授 1 平常做课诵后,我经常向佛祈求。但我没有祈求你健康无虞,或这辈子过得快乐;我只向三宝祈求,愿你能投生净土、生起菩提心、成佛等等这些。我时常如此向佛祈求。 并非什么都控制在我们手上。还掌握在手上的就尽量做,包括疗养、治病等都去做;至于能力范围之外的,就算了。正如「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说的,还能做的,就去做;不能做的,就算了。 我们已受了菩萨戒、密乘戒等,至少已受了居士戒,我们现在这个所依身是有戒的。 所以,即使只多活一天,即使那一整天什么都没做,持戒的利益依然持续在。只要受了戒,以你来说,至少受了居士戒,它是别解脱戒,从受戒开始到死亡之前,善业都不分日夜地继续累积著。受戒与没有受戒,就是有这样的差别。 所以,就算一整天都不能思惟,不能课诵,不能利益他人,什么都不能做就这样待著,你依旧整天都在累积福德。要记得把这福德回向成佛,回向给有情。若能这样做,就是做了一件大事。即使什么都没做,但唸了一次咒语,就累积了无边福德;至少看了一眼佛像,就累积了无边福德。这些我想你应该听过,所以,首先要跟你说的是,要好好照顾身体。 就算没办法新造善业也没关系,回想以前做过的善,思惟它们带来的利益,然后修欢喜心。你要这么做。 长与短是观待的。从某个角度来说,人生很长;但从某个角度来看,所谓人生其实只有一刹那。以我来说,我也快六十岁了,就算能活再久,其实也没多久。我们只有一下子的时间,就算再大的折磨,再大的疼痛,再巨大的困苦,其实我们也不太有时间跟它们在一起,一下子就结再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的这个身是善趣身,是善业感得的果。在善业感得的所依身上,无法发生非常大的困难。如果困难变得非常大,就会死了。我们这个所依身不是困难身,没有负荷大困难的能力,一旦超过负荷就会死。所以,就算遇到很大的困难,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大困难,但不会是非常大的困难。如果是恶趣身,由于那个所依身是恶业感得的果,所以就算困难已经非常大了,身体依旧能继续存活。总之,我们遇不了太大的困难,因为这个所依身无法负荷。明白之后,这样去思惟,应该有助于你接纳目前的苦。 就算要死了,也不用太不高兴,这个部分之后会再跟你说。 以下要说的,以前我应该说过,我想你不但知道,应该偶尔也用过。我要说的是:重要的不是发生或没发生什么,而是如何运用,这才是主要。因为,完全没有那种由自己方面的坏,也完全没有由自己方面的好。好与坏,就看你要怎么用它。懂得用,毒可以转为药;不懂得用,药也会成为毒。这种看法,一般来讲我们都知道,不过有时虽然知道,但在遇到事情时,由于没有依止正知正念而没 想起来,这也是会发生的事,所以要刻意如此提醒自己。 重点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要怎么运用它。如果懂得运用,不论发生什么, 全都可以对自己有帮助;若不懂得运用,不论发生什么,全都会变得对自己没有帮助甚至带来伤害。所以,发生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论断发生的事是好事或坏事,重点不在这里。应该要想:「现在发生了这件事,我要怎么用它。」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这里,我想应该会比较好。
悲桑法师給一位學生的病中教授01 致 病中的你 图滇悲桑格西法师 2023.4.5 起 教授 1 平常做课诵后,我经常向佛祈求。但我没有祈求你健康无虞,或这辈子过得 快乐;我只向三宝祈求,愿你能投生净土、生起菩提心、成佛等等这些。我时常 如此向佛祈求。 并非什么都控制在我们手上。还掌握在手上的就尽量做,包括疗养、治病等 都去做;至于能力范围之外的,就算了。正如「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 不济事,忧恼有何益」说的,还能做的,就去做;不能做的,就算了。 我们已受了菩萨戒、密乘戒等,至少已受了居士戒,我们现在这个所依身是 有戒的。 所以,即使只多活一天,即使那一整天什么都没做,持戒的利益依然持 续在。只要受了戒,以你来说,至少受了居士戒,它是别解脱戒,从受戒开始到 死亡之前,善业都不分日夜地继续累积著。受戒与没有受戒,就是有这样的差别。 所以,就算一整天都不能思惟,不能课诵,不能利益他人,什么都不能做就这样 待著,你依旧整天都在累积福德。要记得把这福德回向成佛,回向给有情。若能 这样做,就是做了一件大事。即使什么都没做,但唸了一次咒语,就累积了无边 福德;至少看了一眼佛像,就累积了无边福德。这些我想你应该听过,所以,首 先要跟你说的是,要好好照顾身体。 就算没办法新造善业也没关系,回想以前做过的善,思惟它们带来的利益, 然后修欢喜心。你要这么做。 长与短是观待的。从某个角度来说,人生很长;但从某个角度来看,所谓人 生其实只有一刹那。以我来说,我也快六十岁了,就算能活再久,其实也没多久。 我们只有一下子的时间,就算再大的折磨,再大的疼痛,再巨大的困苦,其实我 们也不太有时间跟它们在一起,一下子就结再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的这个身是善趣身,是善业感得的果。在善业感得 的所依身上,无法发生非常大的困难。如果困难变得非常大,就会死了。我们这 个所依身不是困难身,没有负荷大困难的能力,一旦超过负荷就会死。所以,就 算遇到很大的困难,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大困难,但不会是非常大的困难。如果是 恶趣身,由于那个所依身是恶业感得的果,所以就算困难已经非常大了,身体依 旧能继续存活。总之,我们遇不了太大的困难,因为这个所依身无法负荷。明白 之后,这样去思惟,应该有助于你接纳目前的苦。 就算要死了,也不用太不高兴,这个部分之后会再跟你说。 以下要说的,以前我应该说过,我想你不但知道,应该偶尔也用过。我要说 的是:重要的不是发生或没发生什么,而是如何运用,这才是主要。因为,完全 没有那种由自己方面的坏,也完全没有由自己方面的好。好与坏,就看你要怎么 用它。懂得用,毒可以转为药;不懂得用,药也会成为毒。这种看法,一般来讲 我们都知道,不过有时虽然知道,但在遇到事情时,由于没有依止正知正念而没 想起来,这也是会发生的事,所以要刻意如此提醒自己。 重点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要怎么运用它。如果懂得运用,不论发生什么, 全都可以对自己有帮助;若不懂得运用,不论发生什么,全都会变得对自己没有 帮助甚至带来伤害。所以,发生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论断发生的事是好事或坏 事,重点不在这里。应该要想:「现在发生了这件事,我要怎么用它。」把关注的 焦点放在这里,我想应该会比较好。
十轮经,智圆法师 【具谛语谛见 谛善住牟尼 普为众弘宣 谛究竟坚法 令诸有情类 灭苦及苦因 何缘于此中 现诸云雨等 令举众欢悦 咸生净信心 皆发趣大乘 度疑生实见】 无垢生天帝释请问第一个问题。首先赞礼世尊:具有真谛语、真谛见,安住真实善的牟尼世尊!请您为一切大众弘宣真谛究竟坚实之法,使得有情类都能灭除苦和苦因。什么因缘在这次法会里显现这样的云雨等,使所有大众如此欢欣悦意,都生起清净信心,都发趣大乘,度过疑虑而生起如实的见? 【天人大众身 地界增坚重 不能自胜举 此相有何缘 两手皆珠现 雨众宝放光 照十方除罪 息苦获安乐 导师复何因 令举众皆见 种种香鬘等 各各自严身】 再者,在场的人天大众,身体的地界忽然变得沉重、增强、坚固,好像举不起来一样。出现这个相是什么因缘呢?而且,两只手都有如意宝珠出现,从珠中雨出各种妙宝、放出光明,照耀十方,能够遣除罪障、息灭苦患获得安乐?导师!又是什么因缘,使得大众都见到种种香鬘等各各严饰自己的身体呢? 【天人普犹豫 不测何因缘 有谁将欲来 现此神通力 为是佛菩萨 为梵魔释天 唯愿大导师 速为众宣说】 人、天们普遍犹豫,测不到是什么因缘。有谁快要来而显现此种神通力吗?是佛菩萨,还是帝释天王、梵王或魔类呢?唯愿大导师速疾为大众演说。 尔时世尊,告无垢生天帝释曰:汝等当知,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今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俱为欲来此礼敬亲近供养我故,观大集会生随喜故,并诸眷属作声闻像将来至此,以神通力现是变化。 ——地藏十轮经,智圆法师讲
十轮经,智圆法师 【具谛语谛见 谛善住牟尼 普为众弘宣 谛究竟坚法 令诸有情类 灭苦及苦因 何缘于此中 现诸云雨等 令举众欢悦 咸生净信心 皆发趣大乘 度疑生实见】 无垢生天帝释请问第一个问题。首先赞礼世尊:具有真谛语、真谛见,安住真实善的牟尼世尊!请您为一切大众弘宣真谛究竟坚实之法,使得有情类都能灭除苦和苦因。什么因缘在这次法会里显现这样的云雨等,使所有大众如此欢欣悦意,都生起清净信心,都发趣大乘,度过疑虑而生起如实的见? 【天人大众身 地界增坚重 不能自胜举 此相有何缘 两手皆珠现 雨众宝放光 照十方除罪 息苦获安乐 导师复何因 令举众皆见 种种香鬘等 各各自严身】 再者,在场的人天大众,身体的地界忽然变得沉重、增强、坚固,好像举不起来一样。出现这个相是什么因缘呢?而且,两只手都有如意宝珠出现,从珠中雨出各种妙宝、放出光明,照耀十方,能够遣除罪障、息灭苦患获得安乐?导师!又是什么因缘,使得大众都见到种种香鬘等各各严饰自己的身体呢? 【天人普犹豫 不测何因缘 有谁将欲来 现此神通力 为是佛菩萨 为梵魔释天 唯愿大导师 速为众宣说】 人、天们普遍犹豫,测不到是什么因缘。有谁快要来而显现此种神通力吗?是佛菩萨,还是帝释天王、梵王或魔类呢?唯愿大导师速疾为大众演说。 尔时世尊,告无垢生天帝释曰:汝等当知,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今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俱为欲来此礼敬亲近供养我故,观大集会生随喜故,并诸眷属作声闻像将来至此,以神通力现是变化。 ——地藏十轮经,智圆法师讲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