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的少年🔥
漂流的少年123
为平安喜乐故,请常念嗡玛尼帕篾吽
关注数: 13
粉丝数: 356
发帖数: 19,186
关注贴吧数: 20
不皈依三宝算佛教徒吗? 问 40:我并未归依三宝,但我一向十分虔 诚地拜观音,那我算不算是一个佛教徒 呢? 答:虔诚地供奉、顶礼、供养及绕拜观音大士 固然很好,但却不能说是具足三宝归依的“内道弟 子”(注:指佛教徒)。正式的佛教徒,必须归依 佛宝、法宝与僧宝。 观音大士是三世诸佛之悲心化现,其体性是佛, 但化相则为菩萨,而菩萨是属于圣僧宝。心中一心 依止观音大士的人,顶多只能说是相近归依僧宝, 并没有归依佛宝及法宝,所以并不可算是“三宝弟子” 三宝的功德是不可言尽的,三宝中的任何一宝 也是功德不可思议的。如果我们只归依三宝其中的 一宝,或只依止一位菩萨,的确也能得到极大的利 益,但却不足以令我们脱三恶道苦及脱生死苦海, 更加不能令我们成就圆满佛境。 三宝中以法宝为究竟依止,我们必须奉行佛法 开示,才能得到解脱自在及成就无上佛境。归依三 宝中的一宝,甚至只归依其中一位菩萨或圣者,已 足能令我们免于世间上的危难,但若要证得恒久的 福乐,则必须依止三宝。 归依三宝有八大殊胜利益: (一) 成为“内道弟子”; (二) 堪受戒而修持; (三) 能净化过往罪障; (四) 能广积无量功德; (五) 人与“非人”不得加害; (六) 不堕于三恶道中; (七) 世间与出世间所愿皆能如意;及 (八) 最终必定成就无上佛境。 ——大藏寺祈竹法师
不皈依三宝算佛教徒吗? 问 40:我并未归依三宝,但我一向十分虔 诚地拜观音,那我算不算是一个佛教徒 呢? 答:虔诚地供奉、顶礼、供养及绕拜观音大士 固然很好,但却不能说是具足三宝归依的“内道弟 子”(注:指佛教徒)。正式的佛教徒,必须归依 佛宝、法宝与僧宝。 观音大士是三世诸佛之悲心化现,其体性是佛, 但化相则为菩萨,而菩萨是属于圣僧宝。心中一心 依止观音大士的人,顶多只能说是相近归依僧宝, 并没有归依佛宝及法宝,所以并不可算是“三宝弟子” 三宝的功德是不可言尽的,三宝中的任何一宝 也是功德不可思议的。如果我们只归依三宝其中的 一宝,或只依止一位菩萨,的确也能得到极大的利 益,但却不足以令我们脱三恶道苦及脱生死苦海, 更加不能令我们成就圆满佛境。 三宝中以法宝为究竟依止,我们必须奉行佛法 开示,才能得到解脱自在及成就无上佛境。归依三 宝中的一宝,甚至只归依其中一位菩萨或圣者,已 足能令我们免于世间上的危难,但若要证得恒久的 福乐,则必须依止三宝。 归依三宝有八大殊胜利益: (一) 成为“内道弟子”; (二) 堪受戒而修持; (三) 能净化过往罪障; (四) 能广积无量功德; (五) 人与“非人”不得加害; (六) 不堕于三恶道中; (七) 世间与出世间所愿皆能如意;及 (八) 最终必定成就无上佛境。 ——大藏寺祈竹法师
信则有,不信则无? 问 37: “信则有,不信则无”,这论点正确吗? 答:这论点完全不正确。 即使你选择不相信病苦及死苦,你一样会生病, 也一样会死亡,你完全无法避免这些必然的经历。 尽管你如何坚信火焰并不会伤害皮肤,只要你试一 试,马上就能知道这些定律是客观地运作的。同样 地,不信地心吸力不代表你就能由高空跳下而不跌 死。因果等定律规则与大自然定律一样,不因你相 信而运作,也不因你的不相信而变得不存在。 ——大藏寺祈竹法师
信则有,不信则无? 问 37: “信则有,不信则无”,这论点正确吗? 答:这论点完全不正确。 即使你选择不相信病苦及死苦,你一样会生病, 也一样会死亡,你完全无法避免这些必然的经历。 尽管你如何坚信火焰并不会伤害皮肤,只要你试一 试,马上就能知道这些定律是客观地运作的。同样 地,不信地心吸力不代表你就能由高空跳下而不跌 死。因果等定律规则与大自然定律一样,不因你相 信而运作,也不因你的不相信而变得不存在。 ——大藏寺祈竹法师
我常常发恶梦,怎么办才好? 问 35:我常常发恶梦,怎么办才好? 答:你一天还在生,就仍会有发恶梦的情况, 这不足为奇。我们凡夫是没有控制梦境之能力的, 所以并不可能避免恶梦。在一般情况下,发恶梦对 我们无什么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你不需过份担忧。 发恶梦的原因很多,有时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 些发生过的事,有时则是精神及身体状态不佳、血 气不畅或体内元素不平衡而影响心理所致。如果是 因生理或心理的问题所致,应多照料身体健康及心 理上的豁达,也可以在有空暇时登高远眺,在高山上欣赏一下一望无际的风光,这样也会有帮助。总 之是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不要随便把一切问题 都迷信化。 如果是反复地梦到有关罪障的梦境,譬如梦到 跌下山崖、被烈火焚身、处于雪山中而感到寒冷无 助,又或梦到被人捆绑或攻击等,而且是连续多次 梦到这类的梦境,则有可能是业障的浮现,必须修 持忏净罪障。如果只是一次、两次梦到以上梦境, 则未必有什么隐义。 我们有时又会遇上好像被无形的东西压着而不 能动弹的情况,却又似是清醒的状态,这也不一定 就是“非人”作崇,很多时这只是气血不畅的情况 而已。如果我们恐怕是“非人”作害的话,可以在 平时及在上述情况发生时诵念《般若心经》。 有些人又认为梦境必定是与未来或过去生有关 的,这也并非正确。在凌晨三、四点时分的梦境, 或许会是有预言性的,其他时间的梦只不过是心理 与生理反射,并无实在意义,此乃传统所说。 ——大藏寺祈竹法师
我常常发恶梦,怎么办才好? 问 35:我常常发恶梦,怎么办才好? 答:你一天还在生,就仍会有发恶梦的情况, 这不足为奇。我们凡夫是没有控制梦境之能力的, 所以并不可能避免恶梦。在一般情况下,发恶梦对 我们无什么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你不需过份担忧。 发恶梦的原因很多,有时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 些发生过的事,有时则是精神及身体状态不佳、血 气不畅或体内元素不平衡而影响心理所致。如果是 因生理或心理的问题所致,应多照料身体健康及心 理上的豁达,也可以在有空暇时登高远眺,在高山上欣赏一下一望无际的风光,这样也会有帮助。总 之是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不要随便把一切问题 都迷信化。 如果是反复地梦到有关罪障的梦境,譬如梦到 跌下山崖、被烈火焚身、处于雪山中而感到寒冷无 助,又或梦到被人捆绑或攻击等,而且是连续多次 梦到这类的梦境,则有可能是业障的浮现,必须修 持忏净罪障。如果只是一次、两次梦到以上梦境, 则未必有什么隐义。 我们有时又会遇上好像被无形的东西压着而不 能动弹的情况,却又似是清醒的状态,这也不一定 就是“非人”作崇,很多时这只是气血不畅的情况 而已。如果我们恐怕是“非人”作害的话,可以在 平时及在上述情况发生时诵念《般若心经》。 有些人又认为梦境必定是与未来或过去生有关 的,这也并非正确。在凌晨三、四点时分的梦境, 或许会是有预言性的,其他时间的梦只不过是心理 与生理反射,并无实在意义,此乃传统所说。 ——大藏寺祈竹法师
厕所中可不可以念经? 问 34:厕所中可不可以念经? 答:不论你身在哪里,都可以修持。不论何时 何地,修持总不可能是错的。如果你有能力的话, 甚至二十四小时,不论在哪里及正在做什么都可以 同时念经持咒。 在厕所中持咒,如果配合正确的发心,亦可利 益住在厕所的昆虫等,令它们也得闻佛咒与佛号,这也算是“法布施”的一种。经书倒是不应该带到 厕所中诵读,在心中持咒或念佛都无妨。 ——大藏寺祈竹法师
厕所中可不可以念经? 问 34:厕所中可不可以念经? 答:不论你身在哪里,都可以修持。不论何时 何地,修持总不可能是错的。如果你有能力的话, 甚至二十四小时,不论在哪里及正在做什么都可以 同时念经持咒。 在厕所中持咒,如果配合正确的发心,亦可利 益住在厕所的昆虫等,令它们也得闻佛咒与佛号,这也算是“法布施”的一种。经书倒是不应该带到 厕所中诵读,在心中持咒或念佛都无妨。 ——大藏寺祈竹法师
妇女有月事时,是否不能到寺院朝 佛? 问 33:妇女有月事时,是否不能到寺院朝 佛? 答:你在任何时间、任何日子都可以拜佛。寺 院或许有非开放时间,诸佛却是无时无刻不在为众 生之利益而作事业的。不论是到寺院朝礼或在家供 养及礼佛,都是绝对没有时间限制的。 有些人供养龙族等众生。要供龙族众生,则是 在有月事时不宜进行的。天道的众生生性喜洁,所 以若要召请他们,也要保持一切整洁,这不单指妇 女月事,也包括了体臭、抽烟及任何不清净的情况。 以上所述只是指对天众或龙族供养的时候要注意, 并非说拜佛也是如此。民间信仰、外道信仰与佛法 并不一样,千万不可混淆。 在佛教中,当然也讲究清净及清洁,尤其修密 乘中的事密部仪轨者,但却并没有说妇女月事时不 能拜佛。只要我们注意清洁庄严,什么时候都可以 拜佛,而且天天都应该去拜佛。佛法最注重的是你 的内心,其他的都只不过是次要而已。 ——大藏寺祈竹法师
妇女有月事时,是否不能到寺院朝 佛? 问 33:妇女有月事时,是否不能到寺院朝 佛? 答:你在任何时间、任何日子都可以拜佛。寺 院或许有非开放时间,诸佛却是无时无刻不在为众 生之利益而作事业的。不论是到寺院朝礼或在家供 养及礼佛,都是绝对没有时间限制的。 有些人供养龙族等众生。要供龙族众生,则是 在有月事时不宜进行的。天道的众生生性喜洁,所 以若要召请他们,也要保持一切整洁,这不单指妇 女月事,也包括了体臭、抽烟及任何不清净的情况。 以上所述只是指对天众或龙族供养的时候要注意, 并非说拜佛也是如此。民间信仰、外道信仰与佛法 并不一样,千万不可混淆。 在佛教中,当然也讲究清净及清洁,尤其修密 乘中的事密部仪轨者,但却并没有说妇女月事时不 能拜佛。只要我们注意清洁庄严,什么时候都可以 拜佛,而且天天都应该去拜佛。佛法最注重的是你 的内心,其他的都只不过是次要而已。
学佛是否一定要出家 问 31:学佛是否一定要出家?如果人人出 家,世界岂不是会灭种? 答:学佛的人不一定要出家修持,佛教有四众 弟子,所以在家修持也一样是佛法上的修持方式, 并不一定要出家。出家的确有助于修持之路,但却 并非说只有出家人才会成佛。 至于会不会灭种,这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如 果由佛法的角度去看,在这人间世界转生只不过是 六道苦海中的一道,根本并非恒久福乐的终点。真正修持佛法的人,修持的目的是要成佛或起码脱离 六道生死苦海。所以,由佛法的角度说,这个世界 并非值得执恋的乐土,你根本毋须担心有无灭种的 问题。如果六道,包括人间,都完全灭种,所有众 生都超脱了六道,那不单不是值得你忧心的事,反 而真是天大的好事了。你担心人人出家修持导致灭 种,就如担心囚犯都变善良了,牢狱岂不是会空掉 关门一样地无意义。这显然是个无真正内涵的问题。 改由另一个角度看,世上有多少人口亦与个人 的业力及众生的共业有关,并不可能因为多了几个 人出家就会灭种。现今世界上,似乎大部分国家都 有人口过多的情况,所以你的问题也就更加不成立 了。难道全世界的人一下子都会出家吗?衲倒希望 佛教真的这么兴盛,但恐怕世界的趋势并非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如果你真的担心人类灭种,倒不如致力于鼓吹 慈悲及和平的理念,令世上少一点战争,这才是实 际的。这个世界绝无可能因为多了几个人当和尚就 会灭种! ——大藏寺祈竹法师
学佛是否一定要出家 问 31:学佛是否一定要出家?如果人人出 家,世界岂不是会灭种? 答:学佛的人不一定要出家修持,佛教有四众 弟子,所以在家修持也一样是佛法上的修持方式, 并不一定要出家。出家的确有助于修持之路,但却 并非说只有出家人才会成佛。 至于会不会灭种,这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如 果由佛法的角度去看,在这人间世界转生只不过是 六道苦海中的一道,根本并非恒久福乐的终点。真正修持佛法的人,修持的目的是要成佛或起码脱离 六道生死苦海。所以,由佛法的角度说,这个世界 并非值得执恋的乐土,你根本毋须担心有无灭种的 问题。如果六道,包括人间,都完全灭种,所有众 生都超脱了六道,那不单不是值得你忧心的事,反 而真是天大的好事了。你担心人人出家修持导致灭 种,就如担心囚犯都变善良了,牢狱岂不是会空掉 关门一样地无意义。这显然是个无真正内涵的问题。 改由另一个角度看,世上有多少人口亦与个人 的业力及众生的共业有关,并不可能因为多了几个 人出家就会灭种。现今世界上,似乎大部分国家都 有人口过多的情况,所以你的问题也就更加不成立 了。难道全世界的人一下子都会出家吗?衲倒希望 佛教真的这么兴盛,但恐怕世界的趋势并非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如果你真的担心人类灭种,倒不如致力于鼓吹 慈悲及和平的理念,令世上少一点战争,这才是实 际的。这个世界绝无可能因为多了几个人当和尚就 会灭种! ——大藏寺祈竹法师
问 30:佛教的僧尼天天只懂得念经,不事 生产,岂不只是社会的“寄生虫”? 答:由佛教的看法去说,绝大部分众生毕生所 做的事之最终目的,是要令自己得到快乐而离开痛 苦。但真正的修行人,其中包括了真正修持的大乘 出家僧尼,却牺牲自己的世间福乐,致力于令所有众生得到真正的快乐而得离痛苦。由这样的层面去 看,世俗的人只为自己得乐离苦而营营役役,大乘 的修持人却为了所有人乃至所有生命的幸福而努力, 以非凡的耐力去修持成佛来利益所有生命,所以他 们不单不是“寄生虫”,反而是自愿肩负一切众生 的究竟福乐之担子。 即使由世俗的层面去说,僧尼也并非不事生产 的人。在世界各宗教的历史上,神职人员都常常充 当着照顾信众心理及灵性健康的角色,可说是“心 灵医生”或者是“心理医生”。有很多有威望的宗 教人物,更对维护世界和平及社会人心安定有很大 的作用。在藏传佛教中,一些有地位的大师往往有 责任照顾整个社区人民的需要,例如确保老弱的人 受到照料等。在社区出现不和的紧张气氛时,往往因为区内的大师之几句话就平定了暴动或即将发生 之战事。衲是先世祈竹大师之继承者;先世祈竹法 师是嘉绒区十八地区的精神导师,十八区间之纷争 很多时都由他调解而免致出现流血事件。其他如贡 唐大师等高僧,也常常以佛法的悲心及智慧化解本 来即将发生之大型战事。所以,某些出家人又有平 息戾气及纷争的正面作用。 再者,各大宗教的神职人员也同时致力于世俗 上之慈善利生工作。天主教德兰修女大家都知道 吧?她一个人的事业及对社会乃至世界的贡献,你 可能做十倍时间也做不来。在佛教中,也一样有很 多利益社会的慈善团体,这些团体往往都由出家人 发起及维持。在藏传佛教中,很多寺院都致力于账 灾施药等善行,衲所隶属的大藏寺更有属下之慈善基金会及免费赠医施药的诊所,这些都是较能见得 到之社会贡献。所以,说僧尼只念经不生产,纯粹 是你未去理解而生出的邪见。 ——大藏寺祈竹法师
问 30:佛教的僧尼天天只懂得念经,不事 生产,岂不只是社会的“寄生虫”? 答:由佛教的看法去说,绝大部分众生毕生所 做的事之最终目的,是要令自己得到快乐而离开痛 苦。但真正的修行人,其中包括了真正修持的大乘 出家僧尼,却牺牲自己的世间福乐,致力于令所有众生得到真正的快乐而得离痛苦。由这样的层面去 看,世俗的人只为自己得乐离苦而营营役役,大乘 的修持人却为了所有人乃至所有生命的幸福而努力, 以非凡的耐力去修持成佛来利益所有生命,所以他 们不单不是“寄生虫”,反而是自愿肩负一切众生 的究竟福乐之担子。 即使由世俗的层面去说,僧尼也并非不事生产 的人。在世界各宗教的历史上,神职人员都常常充 当着照顾信众心理及灵性健康的角色,可说是“心 灵医生”或者是“心理医生”。有很多有威望的宗 教人物,更对维护世界和平及社会人心安定有很大 的作用。在藏传佛教中,一些有地位的大师往往有 责任照顾整个社区人民的需要,例如确保老弱的人 受到照料等。在社区出现不和的紧张气氛时,往往因为区内的大师之几句话就平定了暴动或即将发生 之战事。衲是先世祈竹大师之继承者;先世祈竹法 师是嘉绒区十八地区的精神导师,十八区间之纷争 很多时都由他调解而免致出现流血事件。其他如贡 唐大师等高僧,也常常以佛法的悲心及智慧化解本 来即将发生之大型战事。所以,某些出家人又有平 息戾气及纷争的正面作用。 再者,各大宗教的神职人员也同时致力于世俗 上之慈善利生工作。天主教德兰修女大家都知道 吧?她一个人的事业及对社会乃至世界的贡献,你 可能做十倍时间也做不来。在佛教中,也一样有很 多利益社会的慈善团体,这些团体往往都由出家人 发起及维持。在藏传佛教中,很多寺院都致力于账 灾施药等善行,衲所隶属的大藏寺更有属下之慈善基金会及免费赠医施药的诊所,这些都是较能见得 到之社会贡献。所以,说僧尼只念经不生产,纯粹 是你未去理解而生出的邪见。 ——大藏寺祈竹法师
问答集... 问 29:佛教徒可以经营佛具店及佛像买卖 吗? 答:归依了佛宝的人,应视一切金、银、铜乃 至纸造佛像为真正如来,不可视为商品而典当或售 卖,此乃归依三宝之各别学处之一。上述尤指贩卖 如来以维持生计及糊口,如果并无分毫营利而纯以 成本供应及以方便他人的心去做,则还可以说得过 去。 经营其他佛品,例如香、油灯等物品,则绝对 没有问题。现今商业社会有太多的奇怪佛教产品, 纯粹是不懂佛法或不理解佛法的商人自以为是地制造出来的,例如印上经文的香炉、印上经文的茶杯 及铸有佛陀圣像的腰带扣等,我们应尽可能不售卖 这些仿似提倡佛法,实则在颠倒佛法的产品。 制造佛像的人,最好不要以此为糊口的职业, 只收造像材料成本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是,工匠必 须依《佛说造像量度经》或有关论著而塑像,比例 及细节要正确无误,不可凭一己想象而发挥创造。 佛经有教导造像的人应如何如法地造铸佛像,其中 并没说你可以自己凭创意及世间艺术的风格去发挥 乱做。如果连我们佛教徒本身都不依佛语及佛经去 做,就不必叹息佛法渐衰了,我们自己就正在令它 灭亡。 请购佛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在不经意中作语 之不善业。如果卖者索价太高,你静静走开就算了,不要讨价还价或说出:“这阿弥陀佛不值一百元!” 这类的话。在讨论评述佛像工艺时,只可以说:“这 工匠的手艺不太高明!”而不是:“这观音实在太 丑了!”你不要以为这些小节不重要,修持的人要 连最微的不善及过失也戒免,最微不足道的小善也 不可忽略。 ——大藏寺祈竹法师
问答集... 问 29:佛教徒可以经营佛具店及佛像买卖 吗? 答:归依了佛宝的人,应视一切金、银、铜乃 至纸造佛像为真正如来,不可视为商品而典当或售 卖,此乃归依三宝之各别学处之一。上述尤指贩卖 如来以维持生计及糊口,如果并无分毫营利而纯以 成本供应及以方便他人的心去做,则还可以说得过 去。 经营其他佛品,例如香、油灯等物品,则绝对 没有问题。现今商业社会有太多的奇怪佛教产品, 纯粹是不懂佛法或不理解佛法的商人自以为是地制造出来的,例如印上经文的香炉、印上经文的茶杯 及铸有佛陀圣像的腰带扣等,我们应尽可能不售卖 这些仿似提倡佛法,实则在颠倒佛法的产品。 制造佛像的人,最好不要以此为糊口的职业, 只收造像材料成本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是,工匠必 须依《佛说造像量度经》或有关论著而塑像,比例 及细节要正确无误,不可凭一己想象而发挥创造。 佛经有教导造像的人应如何如法地造铸佛像,其中 并没说你可以自己凭创意及世间艺术的风格去发挥 乱做。如果连我们佛教徒本身都不依佛语及佛经去 做,就不必叹息佛法渐衰了,我们自己就正在令它 灭亡。 请购佛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在不经意中作语 之不善业。如果卖者索价太高,你静静走开就算了,不要讨价还价或说出:“这阿弥陀佛不值一百元!” 这类的话。在讨论评述佛像工艺时,只可以说:“这 工匠的手艺不太高明!”而不是:“这观音实在太 丑了!”你不要以为这些小节不重要,修持的人要 连最微的不善及过失也戒免,最微不足道的小善也 不可忽略。 ——大藏寺祈竹法师
开了光的佛像就一定要供奉吗? 问 27:开了光的佛像就一定要供奉吗? 答:佛像并不是佛,但它代表佛陀,所以是众 生积累功德的资粮田。为着你自己的利益,你可以 供养、顶礼、观仰及绕拜佛像。这是为你自己的利 益而做的,不是为了佛而做的。佛像只是一块铜或 铁,并不需要饮食或花、灯等供品;佛陀则是圆满 的觉者,当然也不依靠凡夫的供养维生。供奉佛像 好比农夫料理土地、施肥、播种、浇水等等。农夫所做的种种,并不是为了土地能得到利益,而是为 了自己能够获利。你供养诸佛也只是为自己及众生 之利益而做的,并非因为诸佛有此需要。 如果你不愿意,不供奉也可以。诸佛有圆满的 悲心,又不需要你的供品,所以绝不会因为你不供 养而对你生气,你不需以凡俗众生之心态去猜度佛 陀的心。 衲见过有些商人把佛像的头锯下来做成装饰品, 甚至改为桌灯座等产品,这样是很糟的行为。不论 你是否佛教徒,这样的行为及这样地处理佛像是一 种恶业因,在未来会引致很严重的果报。因果的定 律与宇宙的其他定律一样,不论你是否相信,它一 样会生效。家中放了佛像而不供奉不打紧,但千万 不要毁坏佛像或选购这些被商人刻意毁坏的产品。 ——大藏寺祈竹法师
开了光的佛像就一定要供奉吗? 问 27:开了光的佛像就一定要供奉吗? 答:佛像并不是佛,但它代表佛陀,所以是众 生积累功德的资粮田。为着你自己的利益,你可以 供养、顶礼、观仰及绕拜佛像。这是为你自己的利 益而做的,不是为了佛而做的。佛像只是一块铜或 铁,并不需要饮食或花、灯等供品;佛陀则是圆满 的觉者,当然也不依靠凡夫的供养维生。供奉佛像 好比农夫料理土地、施肥、播种、浇水等等。农夫所做的种种,并不是为了土地能得到利益,而是为 了自己能够获利。你供养诸佛也只是为自己及众生 之利益而做的,并非因为诸佛有此需要。 如果你不愿意,不供奉也可以。诸佛有圆满的 悲心,又不需要你的供品,所以绝不会因为你不供 养而对你生气,你不需以凡俗众生之心态去猜度佛 陀的心。 衲见过有些商人把佛像的头锯下来做成装饰品, 甚至改为桌灯座等产品,这样是很糟的行为。不论 你是否佛教徒,这样的行为及这样地处理佛像是一 种恶业因,在未来会引致很严重的果报。因果的定 律与宇宙的其他定律一样,不论你是否相信,它一 样会生效。家中放了佛像而不供奉不打紧,但千万 不要毁坏佛像或选购这些被商人刻意毁坏的产品。 ——大藏寺祈竹法师
佛像被毁... 问 26:如果佛陀及三宝真的有无等力量, 为何寺院及佛像会在战争及天灾中被毁 呢? 答:佛像等圣物被毁,不代表它们没有力量。佛法开示无常之理,世间上的一切事物,无不经历 产生、维持及消失的过程,圣物是如此,世俗的人、 事及物也是如此。即使本师释迦牟尼的应化色身, 也在二千多年前示现入灭的现象。 世界上的圣物,是令众生积聚福德资粮的福田。 众生能藉着对它们瞻仰、顶礼、供养及绕行等修持 而积集成佛的资粮。但它们的住世与否,取决于众 生的业力及福德因缘。如果众生没有足够的福德, 它们便会不复存在,例如被毁或在天灾人祸中消失。 拉萨的大昭寺内,供着一尊世上最神圣的佛像。 这佛像是悉达多太子十二岁的等身像,依着太子当 时的容貌塑制而成,后来传入汉地,又在汉地文成 公主入嫁西藏时传至拉萨。在历代的预言中都有述 及,即使这尊最神圣的佛像,最终也会沉入地底,自人间世界消失。那是因为众生之共业所致,我们 不再有福德得见这尊神圣的佛像。并不是说佛陀没 有力量保护他自己的身像,也不是诸佛没有悲心的 缘故。 ——大藏寺祈竹法师
佛像被毁的原因... 问 26:如果佛陀及三宝真的有无等力量, 为何寺院及佛像会在战争及天灾中被毁 呢? 答:佛像等圣物被毁,不代表它们没有力量。佛法开示无常之理,世间上的一切事物,无不经历 产生、维持及消失的过程,圣物是如此,世俗的人、 事及物也是如此。即使本师释迦牟尼的应化色身, 也在二千多年前示现入灭的现象。 世界上的圣物,是令众生积聚福德资粮的福田。 众生能藉着对它们瞻仰、顶礼、供养及绕行等修持 而积集成佛的资粮。但它们的住世与否,取决于众 生的业力及福德因缘。如果众生没有足够的福德, 它们便会不复存在,例如被毁或在天灾人祸中消失。 拉萨的大昭寺内,供着一尊世上最神圣的佛像。 这佛像是悉达多太子十二岁的等身像,依着太子当 时的容貌塑制而成,后来传入汉地,又在汉地文成 公主入嫁西藏时传至拉萨。在历代的预言中都有述 及,即使这尊最神圣的佛像,最终也会沉入地底,自人间世界消失。那是因为众生之共业所致,我们 不再有福德得见这尊神圣的佛像。并不是说佛陀没 有力量保护他自己的身像,也不是诸佛没有悲心的 缘故。 ——大藏寺祈竹法师
有关这个事... 问 24:现代医学常常辩论有关“安乐死” 的道德观念,佛教的观点是站在哪一方 呢? 答:一个生命在什么时候完结,是该生命的业 力及因缘所生,并不应由另一个人决定。 其他的宗教及社会观点衲不欲多言,衲也不太 知道佛教以外的人如何处置这个问题。由佛法的角 度去看,任何杀生的行为,包括自杀,都是佛陀禁 止的不善业。 由轮回的角度来说,一位众生的痛苦并不限于 今生。这些痛苦源自他过去的业力,所以最终也必 须一己承担,旁人是帮不上忙的。即使我们基于悲 心把他的生命终止了,并不代表我们就解决了他的痛苦。业力是逃不了的,这些苦报在他的下一生或 未来生一样会再呈现,单单把他杀了并不能解决问 题的根源,而且还会为他的未来生带来更大的痛苦。 衲不是在说这些人是活该受苦的。我们三宝弟 子要培养自己的悲心,但悲心还要配合智慧才有用 处。如果你明白轮回及业力的规则,便会知道把病 人或自己杀死并不能带来帮助,只会把痛苦增加及 拖延而已。 以上乃依佛法中之轮回及业力的教法而说。如 果不依轮回及业力去说,又不视这种行为是杀生的 话,衲也就无话可说了。 ——大藏寺祈竹法师
有关这个事... 问 24:现代医学常常辩论有关“安乐死” 的道德观念,佛教的观点是站在哪一方 呢? 答:一个生命在什么时候完结,是该生命的业 力及因缘所生,并不应由另一个人决定。 其他的宗教及社会观点衲不欲多言,衲也不太 知道佛教以外的人如何处置这个问题。由佛法的角 度去看,任何杀生的行为,包括自杀,都是佛陀禁 止的不善业。 由轮回的角度来说,一位众生的痛苦并不限于 今生。这些痛苦源自他过去的业力,所以最终也必 须一己承担,旁人是帮不上忙的。即使我们基于悲 心把他的生命终止了,并不代表我们就解决了他的痛苦。业力是逃不了的,这些苦报在他的下一生或 未来生一样会再呈现,单单把他杀了并不能解决问 题的根源,而且还会为他的未来生带来更大的痛苦。 衲不是在说这些人是活该受苦的。我们三宝弟 子要培养自己的悲心,但悲心还要配合智慧才有用 处。如果你明白轮回及业力的规则,便会知道把病 人或自己杀死并不能带来帮助,只会把痛苦增加及 拖延而已。 以上乃依佛法中之轮回及业力的教法而说。如 果不依轮回及业力去说,又不视这种行为是杀生的 话,衲也就无话可说了。 ——大藏寺祈竹法师
问 23:有人视地狱为实有,也有人说它只 唯心所造,并不真正客观地存在,何者的 观点才对? 答:地狱、天界乃至整个六道轮回皆为众生共业所生,它的存在正如人间世界的存在方式一样。 当整个宇宙进入消失的阶段时,地狱便不复存在; 在此之前,只要众生有共业,六道便存在。说它并 不存在是不正确的看法。你看不到的地方,不代表 就不存在。只要你略作少许恶业,很快便会见到地 狱的存在与否了!当你在地狱道中投生时,你肯定 绝不会怀疑它不存在! 当然,以中观应成派的空性见去解释的话,地 狱与万事万物皆为缘起,并无自性。但是,即使它 是无自性的,并不是说它不存在。你的肉身也是无 自性的,但是却并非不存在。 ——大藏寺祈竹法师
问 23:有人视地狱为实有,也有人说它只 唯心所造,并不真正客观地存在,何者的 观点才对? 答:地狱、天界乃至整个六道轮回皆为众生共业所生,它的存在正如人间世界的存在方式一样。 当整个宇宙进入消失的阶段时,地狱便不复存在; 在此之前,只要众生有共业,六道便存在。说它并 不存在是不正确的看法。你看不到的地方,不代表 就不存在。只要你略作少许恶业,很快便会见到地 狱的存在与否了!当你在地狱道中投生时,你肯定 绝不会怀疑它不存在! 当然,以中观应成派的空性见去解释的话,地 狱与万事万物皆为缘起,并无自性。但是,即使它 是无自性的,并不是说它不存在。你的肉身也是无 自性的,但是却并非不存在。 ——大藏寺祈竹法师
十方如来名号~ 【南无宝性佛 南无无忧德佛 南无宝焰佛 南无胜帝佛 南无定象胜德佛 南无莲华胜德佛 南无日轮遍照胜德佛 南无一宝盖胜佛 南无莲华德佛 南无喜德佛】 (上出《大般若经》) 此《般若十万颂》中出十方如来名号。
十方如来名号~ 【南无宝性佛 南无无忧德佛 南无宝焰佛 南无胜帝佛 南无定象胜德佛 南无莲华胜德佛 南无日轮遍照胜德佛 南无一宝盖胜佛 南无莲华德佛 南无喜德佛】 (上出《大般若经》) 此《般若十万颂》中出十方如来名号。
有空念一遍~ 【南无日月灯明佛 南无大通智胜佛 南无威音王佛 南无日月净明德佛 南无云雷音宿王华智佛】 (上出《法华经》) 此《妙法莲华经》中所出过去诸佛名号。 【南无毗婆尸佛 南无尸弃佛 南无毗舍浮佛 南无拘留孙佛 南无拘那含牟尼佛 南无迦叶佛】 (上出《长阿含经》) 过去六佛之名号,《菩萨本生鬘》云:“今有如来名毘婆尸,汝可志心称念名号。诸子闻已即依所教,称南无佛、称法及僧。称已命终,由念佛故即得生于四天王天;天中寿尽,由彼邪见昔因缘故还堕地狱。狱卒罗刹以热铁叉刺其眼目,受是苦恼忆父所教,称南无佛,以是得免从地狱出,得生人中贫穷**。后有式弃如来出世,亦得值遇,但得闻名不覩佛形,以至毘舍浮佛、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迦摄波佛,如是六佛次第出世,但得闻名皆不覩见。以由得闻六佛名故,今得与我同生释种。”
有空念一遍~ 【南无日月灯明佛 南无大通智胜佛 南无威音王佛 南无日月净明德佛 南无云雷音宿王华智佛】 (上出《法华经》) 此《妙法莲华经》中所出过去诸佛名号。 【南无毗婆尸佛 南无尸弃佛 南无毗舍浮佛 南无拘留孙佛 南无拘那含牟尼佛 南无迦叶佛】 (上出《长阿含经》) 过去六佛之名号,《菩萨本生鬘》云:“今有如来名毘婆尸,汝可志心称念名号。诸子闻已即依所教,称南无佛、称法及僧。称已命终,由念佛故即得生于四天王天;天中寿尽,由彼邪见昔因缘故还堕地狱。狱卒罗刹以热铁叉刺其眼目,受是苦恼忆父所教,称南无佛,以是得免从地狱出,得生人中贫穷**。后有式弃如来出世,亦得值遇,但得闻名不覩佛形,以至毘舍浮佛、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迦摄波佛,如是六佛次第出世,但得闻名皆不覩见。以由得闻六佛名故,今得与我同生释种。”
念诵一下~ 【南无师子游戏金光王佛】 (上出《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得闻过去师子游戏金光王如来及彼未来普明高显吉祥峰王如来、善住功德宝峰王如来名字之者,随彼聚落族氏之中,一切女人皆转女身而成男子,四十俱胝劫中,背于生死,转生当得清净出家,常得见佛闻法,承事僧伽,世世所生具宿命智,及得总持无碍辩才,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无光明聚佛】 (上出《菩萨藏经》) 经云:“我昔于亿百千世界值无数佛同名光明聚如来,于彼佛所悉闻此经。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如来名,必定当得大般涅槃,若有女人闻此光明聚如来名者当转女身寿命终时无有疑乱。” 【南无自性法起决定佛】 (上出《月灯三昧经》) 经云:“自性法起决定佛,若有得闻其名者,闻已受持净业人,速能获得是三昧。” 【南无底沙佛】 (上出《俱舍论》) 论云:“若时菩萨勇猛精进因行,遇见底沙如来坐宝龛中入火界定,威光赫奕特异于常,专诚瞻仰忘下一足,经七昼夜无怠,净心以妙伽他赞彼佛曰:天地此界多闻室,逝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如是赞已便超九劫,齐此精进波罗蜜多修习圆满。”
念诵一下~ 【南无师子游戏金光王佛】 (上出《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得闻过去师子游戏金光王如来及彼未来普明高显吉祥峰王如来、善住功德宝峰王如来名字之者,随彼聚落族氏之中,一切女人皆转女身而成男子,四十俱胝劫中,背于生死,转生当得清净出家,常得见佛闻法,承事僧伽,世世所生具宿命智,及得总持无碍辩才,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无光明聚佛】 (上出《菩萨藏经》) 经云:“我昔于亿百千世界值无数佛同名光明聚如来,于彼佛所悉闻此经。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如来名,必定当得大般涅槃,若有女人闻此光明聚如来名者当转女身寿命终时无有疑乱。” 【南无自性法起决定佛】 (上出《月灯三昧经》) 经云:“自性法起决定佛,若有得闻其名者,闻已受持净业人,速能获得是三昧。” 【南无底沙佛】 (上出《俱舍论》) 论云:“若时菩萨勇猛精进因行,遇见底沙如来坐宝龛中入火界定,威光赫奕特异于常,专诚瞻仰忘下一足,经七昼夜无怠,净心以妙伽他赞彼佛曰:天地此界多闻室,逝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如是赞已便超九劫,齐此精进波罗蜜多修习圆满。”
念诵一下~ 【南无师子游戏金光王佛】 (上出《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得闻过去师子游戏金光王如来及彼未来普明高显吉祥峰王如来、善住功德宝峰王如来名字之者,随彼聚落族氏之中,一切女人皆转女身而成男子,四十俱胝劫中,背于生死,转生当得清净出家,常得见佛闻法,承事僧伽,世世所生具宿命智,及得总持无碍辩才,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无光明聚佛】 (上出《菩萨藏经》) 经云:“我昔于亿百千世界值无数佛同名光明聚如来,于彼佛所悉闻此经。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如来名,必定当得大般涅槃,若有女人闻此光明聚如来名者当转女身寿命终时无有疑乱。” 【南无自性法起决定佛】 (上出《月灯三昧经》) 经云:“自性法起决定佛,若有得闻其名者,闻已受持净业人,速能获得是三昧。” 【南无底沙佛】 (上出《俱舍论》) 论云:“若时菩萨勇猛精进因行,遇见底沙如来坐宝龛中入火界定,威光赫奕特异于常,专诚瞻仰忘下一足,经七昼夜无怠,净心以妙伽他赞彼佛曰:天地此界多闻室,逝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如是赞已便超九劫,齐此精进波罗蜜多修习圆满。”
念诵一下~ 【南无师子游戏金光王佛】 (上出《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得闻过去师子游戏金光王如来及彼未来普明高显吉祥峰王如来、善住功德宝峰王如来名字之者,随彼聚落族氏之中,一切女人皆转女身而成男子,四十俱胝劫中,背于生死,转生当得清净出家,常得见佛闻法,承事僧伽,世世所生具宿命智,及得总持无碍辩才,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无光明聚佛】 (上出《菩萨藏经》) 经云:“我昔于亿百千世界值无数佛同名光明聚如来,于彼佛所悉闻此经。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如来名,必定当得大般涅槃,若有女人闻此光明聚如来名者当转女身寿命终时无有疑乱。” 【南无自性法起决定佛】 (上出《月灯三昧经》) 经云:“自性法起决定佛,若有得闻其名者,闻已受持净业人,速能获得是三昧。” 【南无底沙佛】 (上出《俱舍论》) 论云:“若时菩萨勇猛精进因行,遇见底沙如来坐宝龛中入火界定,威光赫奕特异于常,专诚瞻仰忘下一足,经七昼夜无怠,净心以妙伽他赞彼佛曰:天地此界多闻室,逝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如是赞已便超九劫,齐此精进波罗蜜多修习圆满。”
问 22:佛法教示我们不要执着,那么,以 修持来积聚功德及智慧是否也是一种不应 有的执着呢? 答:你的见解把佛法概念完全混淆了。佛陀教 示我们不要执恋自身、不要有我执、不要执恋世间 福乐及不要执万事万物为自性实有,这不代表说我 们不需执着止恶行善及执着于利益众生之事业。 修持的人总有个动机,这动机可以是“为不堕 三恶道”,或是“为解脱生死”,或是“为众生之 利益而要成佛”,总不会毫无目的而精进修持的。 有一个目的,并不是“执着”。如果你说“不执着行善”、“不需止恶”,那便能成佛的话,可说是 颠倒因果教法的邪见。 也有人把“空性”完全歪曲误解了,以为“空 性”就是“没有”。那么的话,“善也不存在”、 “恶也不存在”、“佛陀不存在”、“凡夫也不存 在”,一切都不存在。这是外道思想,并不是佛陀 的教法。如果这观点成立的话,你就毋须理会众生 之死活,也不需行善止恶及修行了,更不需上班及 吃饭。 ——大藏寺祈竹法师
问 22:佛法教示我们不要执着,那么,以 修持来积聚功德及智慧是否也是一种不应 有的执着呢? 答:你的见解把佛法概念完全混淆了。佛陀教 示我们不要执恋自身、不要有我执、不要执恋世间 福乐及不要执万事万物为自性实有,这不代表说我 们不需执着止恶行善及执着于利益众生之事业。 修持的人总有个动机,这动机可以是“为不堕 三恶道”,或是“为解脱生死”,或是“为众生之 利益而要成佛”,总不会毫无目的而精进修持的。 有一个目的,并不是“执着”。如果你说“不执着行善”、“不需止恶”,那便能成佛的话,可说是 颠倒因果教法的邪见。 也有人把“空性”完全歪曲误解了,以为“空 性”就是“没有”。那么的话,“善也不存在”、 “恶也不存在”、“佛陀不存在”、“凡夫也不存 在”,一切都不存在。这是外道思想,并不是佛陀 的教法。如果这观点成立的话,你就毋须理会众生 之死活,也不需行善止恶及修行了,更不需上班及 吃饭。 ——大藏寺祈竹法师
问 22:佛法教示我们不要执着,那么,以 修持来积聚功德及智慧是否也是一种不应 有的执着呢? 答:你的见解把佛法概念完全混淆了。佛陀教 示我们不要执恋自身、不要有我执、不要执恋世间 福乐及不要执万事万物为自性实有,这不代表说我 们不需执着止恶行善及执着于利益众生之事业。 修持的人总有个动机,这动机可以是“为不堕 三恶道”,或是“为解脱生死”,或是“为众生之 利益而要成佛”,总不会毫无目的而精进修持的。 有一个目的,并不是“执着”。如果你说“不执着行善”、“不需止恶”,那便能成佛的话,可说是 颠倒因果教法的邪见。 也有人把“空性”完全歪曲误解了,以为“空 性”就是“没有”。那么的话,“善也不存在”、 “恶也不存在”、“佛陀不存在”、“凡夫也不存 在”,一切都不存在。这是外道思想,并不是佛陀 的教法。如果这观点成立的话,你就毋须理会众生 之死活,也不需行善止恶及修行了,更不需上班及 吃饭。 ——大藏寺祈竹法师
大乘/小乘? 问 20:很多人说小乘是低级的佛法,所以 大乘行者不应修持,这是对的看法吗? 答:轻视任何部分的佛法,都是极不善的心态, 而且会有严重的果报,这是佛陀所亲说的。小乘的修持是基于出离心,透过修证人身难得、 生死无常、六道之苦等教法而成就厌离生死苦海之 出离心,依靠归依、因果及空性见等修持而成就解 脱,这些教法皆为佛陀之金口亲说。如果说这些教 法低级,就正是轻视佛陀的开示,也就是贬谤法宝。 小乘道上的修持项目是大乘道的基础。难道大 乘行者不需要证悟人身难得、生死无常等佛法吗? 难道大乘行者就不依靠归依法门及因果教法吗?还 有十二因缘与四圣谛等也都属于小乘道上的教法。 大乘行者要发“为利众生而欲成佛”的菩提心,若 对众生之苦没生起悲心,如何能生出不顾一切地利 益他们的菩提心?又,如果对自己处于六道之苦都 不畏怕厌恶,哪里会对同在六道中的众生之苦生起 悲心呢?由此可见出离心乃悲心及菩提心之前行基础。没有小乘共道的基础,就不可能真正入于大乘 之修持。 大乘行者虽然并不以自己的解脱为修持目标, 但却需要大小二乘的共通教法方能成就;我们以持 戒为行善止恶的一种方法,其中大部分戒律也是出 自小乘教法的。我们虽自称为大乘弟子,但却未真 正具有菩提心,甚至连圆满的小乘出离心也未真正 生起,所以千万勿自以为是大乘信徒而轻视小乘的 行者。小乘的行者及证道者包括了很多大阿罗汉, 贬视小乘行者的人,同时也是在贬谤圣僧宝。
大乘/小乘? 问 20:很多人说小乘是低级的佛法,所以 大乘行者不应修持,这是对的看法吗? 答:轻视任何部分的佛法,都是极不善的心态, 而且会有严重的果报,这是佛陀所亲说的。小乘的修持是基于出离心,透过修证人身难得、 生死无常、六道之苦等教法而成就厌离生死苦海之 出离心,依靠归依、因果及空性见等修持而成就解 脱,这些教法皆为佛陀之金口亲说。如果说这些教 法低级,就正是轻视佛陀的开示,也就是贬谤法宝。 小乘道上的修持项目是大乘道的基础。难道大 乘行者不需要证悟人身难得、生死无常等佛法吗? 难道大乘行者就不依靠归依法门及因果教法吗?还 有十二因缘与四圣谛等也都属于小乘道上的教法。 大乘行者要发“为利众生而欲成佛”的菩提心,若 对众生之苦没生起悲心,如何能生出不顾一切地利 益他们的菩提心?又,如果对自己处于六道之苦都 不畏怕厌恶,哪里会对同在六道中的众生之苦生起 悲心呢?由此可见出离心乃悲心及菩提心之前行基础。没有小乘共道的基础,就不可能真正入于大乘 之修持。 大乘行者虽然并不以自己的解脱为修持目标, 但却需要大小二乘的共通教法方能成就;我们以持 戒为行善止恶的一种方法,其中大部分戒律也是出 自小乘教法的。我们虽自称为大乘弟子,但却未真 正具有菩提心,甚至连圆满的小乘出离心也未真正 生起,所以千万勿自以为是大乘信徒而轻视小乘的 行者。小乘的行者及证道者包括了很多大阿罗汉, 贬视小乘行者的人,同时也是在贬谤圣僧宝。 ——大藏寺祈竹法师
问 19:佛教是主张无神论的吗? 答:如果硬要把宗教分为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话,佛教较偏近无神论的一方,但却并不是一般的无神论观点。 佛法开示宇宙由众生共业而生,并不相信有一位至高无上的神灵主宰及创造一切。佛法并不认为宇宙由佛陀所造。如果宇宙由佛所创,他会创造一个完美的无苦世界,宇宙绝不会是我们现在所处身其中的六道轮回苦海这样的。 佛法不同意有一个至高神灵的存在,也不认为宇宙是由这神灵所创,所以并不属于有神论。 而佛教却认为“六道”中有一种众生住于天界,他们的福报比人类高得多,神变能力也高于人类,但他们亦只不过是六道众生之一种,天界亦非佛教徒心中的目的地。 因为佛教认为“六道”中有这一类天界众生,所以佛教又并非属于无神论。佛教所认同存在的“神”,只是众生的一种,并不是如其他宗教中所视为创造一切及主宰一切的至高神灵。 大乘佛法的修持,并不为生于天界,也不为讨神灵 的欢心或救赎,而是为了要利益众生,包括六道中 的天界众生。严格地说,佛教不能说是“有神论”或“无神论”,亦肯定不属于“多神论”宗教。 ——大藏寺祈竹法师
问 19:佛教是主张无神论的吗? 答:如果硬要把宗教分为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话,佛教较偏近无神论的一方,但却并不是一般的无神论观点。 佛法开示宇宙由众生共业而生,并不相信有一位至高无上的神灵主宰及创造一切。佛法并不认为宇宙由佛陀所造。如果宇宙由佛所创,他会创造一个完美的无苦世界,宇宙绝不会是我们现在所处身其中的六道轮回苦海这样的。 佛法不同意有一个至高神灵的存在,也不认为宇宙是由这神灵所创,所以并不属于有神论。 而佛教却认为“六道”中有一种众生住于天界,他们的福报比人类高得多,神变能力也高于人类,但他们亦只不过是六道众生之一种,天界亦非佛教徒心中的目的地。 因为佛教认为“六道”中有这一类天界众生,所以佛教又并非属于无神论。佛教所认同存在的“神”,只是众生的一种,并不是如其他宗教中所视为创造一切及主宰一切的至高神灵。 大乘佛法的修持,并不为生于天界,也不为讨神灵 的欢心或救赎,而是为了要利益众生,包括六道中 的天界众生。严格地说,佛教不能说是“有神论”或“无神论”,亦肯定不属于“多神论”宗教。 ——大藏寺祈竹法师
如果碰到... 问 18:如果遇到自称已经开悟成佛的人,我们如何去判断真假? 答:你毋须判断,这肯定是假的。如果你遇上佛陀,你自然会知道,因为佛的身、语、意功德是显而易见的。他不需要说什么,你自然会知道他是佛陀。 要自己宣称是佛的人,肯定不会是佛。佛的圣身有无量功德,可以化身千万,你可以叫这个人也显示证明一下。佛的圣语有六十妙音,不论坐近坐远都能听到佛的开示,而且是以你能理解的语言听到,不需要传译,你也可以请这个人示范一下。 佛的圣意是遍知的,你可以把全世界的沙都各取一 点放在杯中,佛可以分辨出哪一粒沙来自哪里。这 些功德能力,在世上谁能做得到? 只要你好好依止一个具资格的师长,并且视他为佛,便会得到佛之加持,所以毋须去追求依止这 些江湖骗子,否则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 ——大藏寺祈竹法师
如果碰到... 问 18:如果遇到自称已经开悟成佛的人,我们如何去判断真假? 答:你毋须判断,这肯定是假的。如果你遇上佛陀,你自然会知道,因为佛的身、语、意功德是显而易见的。他不需要说什么,你自然会知道他是 佛陀。要自己宣称是佛的人,肯定不会是佛。佛的 圣身有无量功德,可以化身千万,你可以叫这个人 也显示证明一下。佛的圣语有六十妙音,不论坐近 坐远都能听到佛的开示,而且是以你能理解的语言 听到,不需要传译,你也可以请这个人示范一下。 佛的圣意是遍知的,你可以把全世界的沙都各取一 点放在杯中,佛可以分辨出哪一粒沙来自哪里。这 些功德能力,在世上谁能做得到? 只要你好好依止一个具资格的师长,并且视他 为佛,便会得到佛之加持,所以毋须去追求依止这 些江湖骗子,否则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 ——大藏寺祈竹法师
《次第花开》节选 有一位居士某段时间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变得焦虑,易怒,整个人状态很不好,烦恼重重。他跟我诉苦,我就问他:“你学佛是为了什么?”“为了解脱。”“什么是解脱?”他默然。我说:“解脱,就是没有烦恼。你带着满心的烦恼,又想在何时在何地获得解脱呢?烦恼不在别处,在你心里;解脱也在你心里。” 我们无法去外面找一颗现成的没有烦恼的心来移植到自己身上,也别想某天早上醒来突然就发现自己改头换面成了个“解脱的人”,没那么神奇,也没那么容易。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面对当下,回归内心,与烦恼开战。 佛陀宣讲的众多法要,都是在教我们如何贴近自身经验,以自身为中心去修行。我不是说大家应该自私。我的意思是,要从检视自己的身、语、意入手,把重点放在对治自己的贪、嗔、痴上面,而不是去挑别人的错,或者急于“度化”别人。如果不贴近自身经验,诚实地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心里的一切,并将佛法运用其中,我们很容易会在修学的过程中偏离解脱烦恼的初衷。 比如,你会成为越来越娴熟的“佛教徒”,跟所有人都客气,“随喜”“赞叹”不离口,可是你心里没有多少善意。事不关己时,你能做到“八风吹不动”,而真正的问题出现时,你的反应跟不学佛的人是一样的,既没有对自身的觉察,也没有对正法的忆念,只是任由情绪肆虐、言行失当。这说明长期以来我们都荒于贴近自身而修行,无法随时提起对内心感受、欲望、情绪的觉察,更没有当下出离的心力。 “出离”,是常常被误解的一个词。关键是我们要弄清楚出离什么。佛法中讲的出离,是指出离烦恼。凡事有因才有果,烦恼也是这样,有其产生的原因。要远离烦恼,必须远离烦恼的因。根据《瑜伽师地论》,烦恼产生有六因:潜伏在识田里的烦恼种子、对境、随学恶友、听闻不正确的法教、串习、颠倒作意。彻底断除烦恼的种子,需要达到证悟的圣者的境界,这不是普通人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但我们可以做到远离其他五因。就像没有阳光、雨露等等催生条件,种子不能发芽一样,普通人也能通过远离这五因而阻止烦恼现前。这样压伏烦恼,也可以说是一种出离。 所以不必再纠缠于“出离”是需要出家还是远离出家,是需要厌世还是远离厌世。要知道,这些都是形式,而烦恼在内心。有的人出家后,因为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变了,接触的人和事、所见所闻都不同了,以前的很多烦恼没有了对境、恶友、串习等产生条件,烦恼自然就减少了。也有人出家后,烦恼依旧甚至更重,因为他还在串习,还在颠倒作意,或者发现了新的对境。 厌世也是同样的。有些人的厌世本身就是贪心、嗔心、执念深重的表现,而有些人的厌世则是源于对真相的洞见,看到世间种种追逐的无结果无意义,正如以前的大成就者所说:世间的事就像儿童的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可是随时停下来,也就结束了。 你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因为没有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你内心无法填满的缺憾、不满足感,不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到,而是因为你还在轮回中。 ——希阿荣博法师
《次第花开》节选 有一位居士某段时间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变得焦虑,易怒,整个人状态很不好,烦恼重重。他跟我诉苦,我就问他:“你学佛是为了什么?”“为了解脱。”“什么是解脱?”他默然。我说:“解脱,就是没有烦恼。你带着满心的烦恼,又想在何时在何地获得解脱呢?烦恼不在别处,在你心里;解脱也在你心里。” 我们无法去外面找一颗现成的没有烦恼的心来移植到自己身上,也别想某天早上醒来突然就发现自己改头换面成了个“解脱的人”,没那么神奇,也没那么容易。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面对当下,回归内心,与烦恼开战。 佛陀宣讲的众多法要,都是在教我们如何贴近自身经验,以自身为中心去修行。我不是说大家应该自私。我的意思是,要从检视自己的身、语、意入手,把重点放在对治自己的贪、嗔、痴上面,而不是去挑别人的错,或者急于“度化”别人。如果不贴近自身经验,诚实地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心里的一切,并将佛法运用其中,我们很容易会在修学的过程中偏离解脱烦恼的初衷。 比如,你会成为越来越娴熟的“佛教徒”,跟所有人都客气,“随喜”“赞叹”不离口,可是你心里没有多少善意。事不关己时,你能做到“八风吹不动”,而真正的问题出现时,你的反应跟不学佛的人是一样的,既没有对自身的觉察,也没有对正法的忆念,只是任由情绪肆虐、言行失当。这说明长期以来我们都荒于贴近自身而修行,无法随时提起对内心感受、欲望、情绪的觉察,更没有当下出离的心力。 “出离”,是常常被误解的一个词。关键是我们要弄清楚出离什么。佛法中讲的出离,是指出离烦恼。凡事有因才有果,烦恼也是这样,有其产生的原因。要远离烦恼,必须远离烦恼的因。根据《瑜伽师地论》,烦恼产生有六因:潜伏在识田里的烦恼种子、对境、随学恶友、听闻不正确的法教、串习、颠倒作意。彻底断除烦恼的种子,需要达到证悟的圣者的境界,这不是普通人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但我们可以做到远离其他五因。就像没有阳光、雨露等等催生条件,种子不能发芽一样,普通人也能通过远离这五因而阻止烦恼现前。这样压伏烦恼,也可以说是一种出离。 所以不必再纠缠于“出离”是需要出家还是远离出家,是需要厌世还是远离厌世。要知道,这些都是形式,而烦恼在内心。有的人出家后,因为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变了,接触的人和事、所见所闻都不同了,以前的很多烦恼没有了对境、恶友、串习等产生条件,烦恼自然就减少了。也有人出家后,烦恼依旧甚至更重,因为他还在串习,还在颠倒作意,或者发现了新的对境。 厌世也是同样的。有些人的厌世本身就是贪心、嗔心、执念深重的表现,而有些人的厌世则是源于对真相的洞见,看到世间种种追逐的无结果无意义,正如以前的大成就者所说:世间的事就像儿童的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可是随时停下来,也就结束了。 你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因为没有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你内心无法填满的缺憾、不满足感,不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到,而是因为你还在轮回中。 ——希阿荣博法师
有关神通... 问 17:佛教徒应该修证神通吗? 答:衲先向你说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兄弟,他们相约去修持,但二人修持的内容并不相同。很多年后,兄弟俩在一起渡河。兄长花了五毛钱买票渡河,弟弟却想表演一下他苦练多年的成绩,便以神通在河面上走过,在对面岸上得意地等兄长的船 泊岸。兄长上岸后,弟弟很自满地问他:“我的修 持可说是很有一点用处吧?”兄长却拿着手上的船票向他说:“你的神通与这张船票的用处一样。你 花了这么多年修持,就为了节省这五毛钱吗?” 正信的三宝弟子并不稀罕或希求神通,因为神通对未来生并没有真正的益处。对大修行者及菩萨众来说,他们能以悲心配合神通力救度众生;对你我一辈凡夫来说,神通却是无意义的,所以不需去希求。花时间去修持神通,只不过是在浪费人生, 倒不如好好修持出离心、慈心及悲心。 ——大藏寺祈竹法师
有关神通... 问 17:佛教徒应该修证神通吗? 答:衲先向你说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兄弟,他们相约去修持,但二人修持的内容并不相同。很多年后,兄弟俩在一起渡河。兄长花了五毛钱买票渡河,弟弟却想表演一下他苦练多年的成绩,便以神通在河面上走过,在对面岸上得意地等兄长的船 泊岸。兄长上岸后,弟弟很自满地问他:“我的修 持可说是很有一点用处吧?”兄长却拿着手上的船票向他说:“你的神通与这张船票的用处一样。你 花了这么多年修持,就为了节省这五毛钱吗?” 正信的三宝弟子并不稀罕或希求神通,因为神通对未来生并没有真正的益处。对大修行者及菩萨众来说,他们能以悲心配合神通力救度众生;对你我一辈凡夫来说,神通却是无意义的,所以不需去希求。花时间去修持神通,只不过是在浪费人生, 倒不如好好修持出离心、慈心及悲心。 ——大藏寺祈竹法师
有关神通... 问 16:一个人如果拥有神通,是否代表他 的佛法修持就很高呢? 答:神通有很多种。在佛法修持上,可以因禅定而产生神通,可以因悲心而生神通,可以因信心而生出神通,也可以因专修而得到某些神通。在修持无上瑜伽密部的圆满次第时,也会自然成就神通。 然而,神通并不限于佛法修持者才会拥有,所以并 不一定代表修持的境界。在六道众生中,有一些就拥有大神通力,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任何的修持。在饿鬼道中,其中一些能忆知自己的过去生;某些畜牲道的众生,有身形变化的能力;生于天界的众生,比起生于人间的我们,也具有很大的力量;但这些众生却未必有任何修持,而且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困于六道中的凡俗众生。生于人间的众生,有些天生就具有旁人没有的能力,也有人靠修持外道咒术、禅定或邪术而得到某些力量。在东南亚各文化的外道中,有很多方法可以令人修出一些小神通,但这些根本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修持,更加不是佛法上的法门。此外,一个普通人在死亡后的中阴阶段中,也自然会拥有某程度的神通,例如可以忆记过去生及穿墙过壁等。 由此可见,神通并非修行人的“专利”,即使普通的众生,包括某些畜牲道的众生,一样可以有某程度的神通;透过外道的法门,任何人也一样可以得到某些小神通。然而,在佛法上来说,这些神通并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 神通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顶多只能为今生带来一些小利益,但对未来生及成就佛境来说,是没有什么实际帮助的。在现今末法年代,有很多人标榜神通,又把神通硬与佛法扯上关系,其实他们所教的却并非真正的佛法,所以大家必须谨慎地去分辨抉择。 对正信佛教弟子来说,有没有神通是不重要的。没有任何非凡外在的能力,不代表自己的修持不好; 拥有这些能力的人,也不一定就有修持境界。佛法 称为“内道”,作为修持正法的人,修持的成功与否应抉择于出离心、悲心、善心及菩提心的生起与否,与是否拥有神通并无直接关联。 如果修持的目标是追求神通,基本上就与某些外道思想无异,故此就不能说是在修持佛法了! ——大藏寺祈竹法师
有关神通... 问 16:一个人如果拥有神通,是否代表他 的佛法修持就很高呢? 答:神通有很多种。在佛法修持上,可以因禅定而产生神通,可以因悲心而生神通,可以因信心而生出神通,也可以因专修而得到某些神通。在修持无上瑜伽密部的圆满次第时,也会自然成就神通。 然而,神通并不限于佛法修持者才会拥有,所以并 不一定代表修持的境界。在六道众生中,有一些就拥有大神通力,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任何的修持。在饿鬼道中,其中一些能忆知自己的过去生;某些畜牲道的众生,有身形变化的能力;生于天界的众生,比起生于人间的我们,也具有很大的力量;但这些众生却未必有任何修持,而且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困于六道中的凡俗众生。生于人间的众生,有些天生就具有旁人没有的能力,也有人靠修持外道咒术、禅定或邪术而得到某些力量。在东南亚各文化的外道中,有很多方法可以令人修出一些小神通,但这些根本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修持,更加不是佛法上的法门。此外,一个普通人在死亡后的中阴阶段中,也自然会拥有某程度的神通,例如可以忆记过去生及穿墙过壁等。 由此可见,神通并非修行人的“专利”,即使普通的众生,包括某些畜牲道的众生,一样可以有某程度的神通;透过外道的法门,任何人也一样可以得到某些小神通。然而,在佛法上来说,这些神通并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 神通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顶多只能为今生带来一些小利益,但对未来生及成就佛境来说,是没有什么实际帮助的。在现今末法年代,有很多人标榜神通,又把神通硬与佛法扯上关系,其实他们所教的却并非真正的佛法,所以大家必须谨慎地去分辨 抉择。 对正信佛教弟子来说,有没有神通是不重要的。没有任何非凡外在的能力,不代表自己的修持不好; 拥有这些能力的人,也不一定就有修持境界。佛法 称为“内道”,作为修持正法的人,修持的成功与否应抉择于出离心、悲心、善心及菩提心的生起与否,与是否拥有神通并无直接关联。 如果修持的目标是追求神通,基本上就与某些外道思想无异,故此就不能说是在修持佛法了! ——大藏寺祈竹法师
问 14:有些人能见到佛与菩萨等,甚至能与之沟通或得他们之放光加持。为什么我诚心礼佛多年,却从未见过佛陀呢? 答:这些情况根本不可能是真的。凡夫并无能 力见到佛陀等圣众,因为我们的眼睛被业力所覆盖染污了。 有没有真的“见佛”或“得佛加持”很容易判断,如果你的悲心、慈心及智慧等突然增长了,或嗔心及烦恼等自然消退了,就是得到了加持。 否则的话,不论你见到什么放光,若你的心没有改变,则肯定并非“见佛”或得到加持。 佛法修的是内道,修行有没有成绩取决于你的心有否改变向上,并不取决于灵异现象。如果你的心改变了,即使没见到什么,也可说是已得加持及“见佛”。如果你的心并未改变,即使天天看到似是佛光的现象,又有何意义呢? 这些现象并无真实性,你亦不需追求“见佛”或“得佛放光加持”。修持的人若不修内心而只懂追求外在的异象,是本末倒置了。 ——大藏寺祈竹法师
问 14:有些人能见到佛与菩萨等,甚至能与之沟通或得他们之放光加持。为什么我诚心礼佛多年,却从未见过佛陀呢? 答:这些情况根本不可能是真的。凡夫并无能 力见到佛陀等圣众,因为我们的眼睛被业力所覆盖染污了。 有没有真的“见佛”或“得佛加持”很容易判断,如果你的悲心、慈心及智慧等突然增长了,或嗔心及烦恼等自然消退了,就是得到了加持。 否则的话,不论你见到什么放光,若你的心没有改变,则肯定并非“见佛”或得到加持。 佛法修的是内道,修行有没有成绩取决于你的心有否改变向上,并不取决于灵异现象。如果你的心改变了,即使没见到什么,也可说是已得加持及“见佛”。如果你的心并未改变,即使天天看到似 是佛光的现象,又有何意义呢? 这些现象并无真实性,你亦不需追求“见佛”或“得佛放光加持”。修持的人若不修内心而只懂追求外在的异象,是本末倒置了。 ——大藏寺祈竹法师
法师问答01 佛教徒的拜佛行为是不是偶像崇拜? ◎我们向自己国家的国旗致敬,是不是因为这块布很神圣呢?当然不是,但我们 透过向国旗致敬表达对国家的效忠及支持;同样地,我们借着顶礼佛像来忆记佛 陀圣身、纪念佛陀、忆念佛的功德及积集功德资粮。 佛像并不是佛,而只是木头 或铜铁。向佛像供养食物,佛像也不会吃。这种道理人人都明白,佛教徒当然也 不例外。佛教从来没说佛像就是佛或神灵,我们亦同意它只不过是木头偶像。然 而,因为我们凡夫并无清净业力得见真正的佛陀,我们以佛像来代表佛陀。我们 对佛像恭敬作拜,不是顶礼面前的木像,而是在礼拜它所代表的诸佛。我们对佛 像供上食物,不是要喂饱根本不会吃东西的木像,而是为了藉以供养它所代表的 诸佛。事实上,真正的佛陀也不需要我们的供品,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积 聚功德而已。 ——祈竹法师
法师问答记录01 佛教徒的拜佛行为是不是偶像崇拜? ◎我们向自己国家的国旗致敬,是不是因为这块布很神圣呢?当然不是,但我们 透过向国旗致敬表达对国家的效忠及支持; 同样地,我们借着顶礼佛像来忆记佛 陀圣身、纪念佛陀、忆念佛的功德及积集功德资粮。佛像并不是佛,而只是木头 或铜铁。向佛像供养食物,佛像也不会吃。这种道理人人都明白,佛教徒当然也 不例外。佛教从来没说佛像就是佛或神灵,我们亦同意它只不过是木头偶像。然 而,因为我们凡夫并无清净业力得见真正的佛陀,我们以佛像来代表佛陀。我们 对佛像恭敬作拜,不是顶礼面前的木像,而是在礼拜它所代表的诸佛。我们对佛 像供上食物,不是要喂饱根本不会吃东西的木像,而是为了藉以供养它所代表的 诸佛。事实上,真正的佛陀也不需要我们的供品,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积 聚功德而已。 ——祈竹法师
弥勒菩萨赞 弥勒菩萨赞 大慈猛火焚尽嗔恚薪, 智慧光明驱除无明暗, 如来补处众生救怙主, 安住兜率天尊前顶礼。
弥勒菩萨赞 弥勒菩萨赞 大慈猛火焚尽嗔恚薪, 智慧光明驱除无明暗, 如来补处众生救怙主, 安住兜率天尊前顶礼。
弥勒菩萨赞 弥勒菩萨赞 大慈猛火焚尽嗔恚薪, 智慧光明驱除无明暗, 如来补处众生救怙主, 安住兜率天尊前顶礼。 南摩大慈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赞 弥勒菩萨赞 大慈猛火焚尽嗔恚薪, 智慧光明驱除无明暗, 如来补处众生救怙主, 安住兜率天尊前顶礼。
悲桑法师——给病中的你开示02 之前说过,发生或不发生什么其实不重要;要怎么运用,则非常重要。不只这一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带著这样的想法。把这想法放在心里,真的看重它,对你会很有帮助。 病就病,死就死,紧张就紧张,没关系的。可以用这种态度对待自己。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会紧张,这很正常。会死是法性,会病是法性,会紧张也是很正常的事。我们是初修业者,遇到这种事,心情不好很正常。心情不好就不好,没关系,它爱怎样就让它怎样,这也是一种思惟方向。遇到困难也好,感到快乐也好,这些都是会发生的事,就像流动的水,流经各处,就只是这样而已。会出生,会 死亡,有时快乐,有时痛苦,这些都是会发生的事。不过,你要让自己的心不随之起舞。 困难时,不要让自己的心被那些困难欺负,快乐时,也不要让自己的心被那些快乐压制得动弹不得,这是一种态度。困难来袭的时候,你就好像是在看著困难的好戏;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可以就好像只是在看著那种坏心情的好戏。它们要来就让它们来,不要那么重视,让自己变得有一点无所谓的样子。 再从某方面来说,我以前常这样想。虽然我并没有得癌症,医生没有说我得的是癌症,但其实差不多啊!身体变得虚弱,什么都做不了,这是我目前的状况。我一直觉得,我们这些学佛的人若得癌症或生病,是很好、很有益的事。有些人认为根本没有前后世,也完全不相信业果道理,这些人如果在身体很健康的状况下忽然死亡,很干脆,从某个角度来说倒也蛮好的;但是,稍微承许佛法,稍微 同意有前后世与业果,但又一直没有认真准备来生,这种人如果忽然死掉,除非刚好死在正在造善的时候,那还稍微好一点,否则真的很危险。如果得了癌症,这会让你想起死亡,却又没有马上就死,为了好好面对死亡,你会去准备,就算只是念诵佛号和咒语,由于心里只想著来世,这些法行也都能变得很清净。 同一件事,有很多不同的观看方式,从左看有一种样子,从右看也有一种样子,无法一概而论地说它一定就是什么样子。活多久算长寿?我今年五十八岁,已经快六十了。很多人还没活到五十就死了,有好几百万人都是如此;我认识的人,没活过五十岁就死的人非常多。过去西藏的那些祖师,读他们的传记,会发现非常多祖师都是在六十岁前后过世,不知是不是因为西藏的海拔很高,生活环 境与医疗条件都不佳的缘故。总之,想到这些,我觉得自己活到现在真的很长寿了。 我从二十岁开始生病,至今发生过多次很紧急、很可能会死的情况,但我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死。有时我真觉得自己是很长寿、很快乐的人。与七十、八十、九十岁的人相比,在六十岁左右过世似乎是很早死;但跟在二十、三十、四十岁过世的人相比,活到六十岁左右算是长寿,不算是早死的人。 所以,从某种角度思考,会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快就死了;但站在另一种角度看,应该会想:「哇!我蛮长寿的。」这是思考角度的造成的差别。
悲桑法师給一位學生的病中教授01 致 病中的你 图滇悲桑格西 2023.4.5 起 教授 1 平常做课诵后,我经常向佛祈求。但我没有祈求你健康无虞,或这辈子过得快乐;我只向三宝祈求,愿你能投生净土、生起菩提心、成佛等等这些。我时常如此向佛祈求。 并非什么都控制在我们手上。还掌握在手上的就尽量做,包括疗养、治病等都去做;至于能力范围之外的,就算了。正如「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说的,还能做的,就去做;不能做的,就算了。 我们已受了菩萨戒、密乘戒等,至少已受了居士戒,我们现在这个所依身是有戒的。 所以,即使只多活一天,即使那一整天什么都没做,持戒的利益依然持续在。只要受了戒,以你来说,至少受了居士戒,它是别解脱戒,从受戒开始到死亡之前,善业都不分日夜地继续累积著。受戒与没有受戒,就是有这样的差别。 所以,就算一整天都不能思惟,不能课诵,不能利益他人,什么都不能做就这样待著,你依旧整天都在累积福德。要记得把这福德回向成佛,回向给有情。若能这样做,就是做了一件大事。即使什么都没做,但唸了一次咒语,就累积了无边福德;至少看了一眼佛像,就累积了无边福德。这些我想你应该听过,所以,首先要跟你说的是,要好好照顾身体。 就算没办法新造善业也没关系,回想以前做过的善,思惟它们带来的利益,然后修欢喜心。你要这么做。 长与短是观待的。从某个角度来说,人生很长;但从某个角度来看,所谓人生其实只有一刹那。以我来说,我也快六十岁了,就算能活再久,其实也没多久。我们只有一下子的时间,就算再大的折磨,再大的疼痛,再巨大的困苦,其实我们也不太有时间跟它们在一起,一下子就结再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的这个身是善趣身,是善业感得的果。在善业感得的所依身上,无法发生非常大的困难。如果困难变得非常大,就会死了。我们这个所依身不是困难身,没有负荷大困难的能力,一旦超过负荷就会死。所以,就算遇到很大的困难,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大困难,但不会是非常大的困难。如果是恶趣身,由于那个所依身是恶业感得的果,所以就算困难已经非常大了,身体依旧能继续存活。总之,我们遇不了太大的困难,因为这个所依身无法负荷。明白之后,这样去思惟,应该有助于你接纳目前的苦。 就算要死了,也不用太不高兴,这个部分之后会再跟你说。 以下要说的,以前我应该说过,我想你不但知道,应该偶尔也用过。我要说的是:重要的不是发生或没发生什么,而是如何运用,这才是主要。因为,完全没有那种由自己方面的坏,也完全没有由自己方面的好。好与坏,就看你要怎么用它。懂得用,毒可以转为药;不懂得用,药也会成为毒。这种看法,一般来讲我们都知道,不过有时虽然知道,但在遇到事情时,由于没有依止正知正念而没 想起来,这也是会发生的事,所以要刻意如此提醒自己。 重点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要怎么运用它。如果懂得运用,不论发生什么, 全都可以对自己有帮助;若不懂得运用,不论发生什么,全都会变得对自己没有帮助甚至带来伤害。所以,发生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论断发生的事是好事或坏事,重点不在这里。应该要想:「现在发生了这件事,我要怎么用它。」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这里,我想应该会比较好。
悲桑法师給一位學生的病中教授01 致 病中的你 图滇悲桑格西法师 2023.4.5 起 教授 1 平常做课诵后,我经常向佛祈求。但我没有祈求你健康无虞,或这辈子过得 快乐;我只向三宝祈求,愿你能投生净土、生起菩提心、成佛等等这些。我时常 如此向佛祈求。 并非什么都控制在我们手上。还掌握在手上的就尽量做,包括疗养、治病等 都去做;至于能力范围之外的,就算了。正如「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 不济事,忧恼有何益」说的,还能做的,就去做;不能做的,就算了。 我们已受了菩萨戒、密乘戒等,至少已受了居士戒,我们现在这个所依身是 有戒的。 所以,即使只多活一天,即使那一整天什么都没做,持戒的利益依然持 续在。只要受了戒,以你来说,至少受了居士戒,它是别解脱戒,从受戒开始到 死亡之前,善业都不分日夜地继续累积著。受戒与没有受戒,就是有这样的差别。 所以,就算一整天都不能思惟,不能课诵,不能利益他人,什么都不能做就这样 待著,你依旧整天都在累积福德。要记得把这福德回向成佛,回向给有情。若能 这样做,就是做了一件大事。即使什么都没做,但唸了一次咒语,就累积了无边 福德;至少看了一眼佛像,就累积了无边福德。这些我想你应该听过,所以,首 先要跟你说的是,要好好照顾身体。 就算没办法新造善业也没关系,回想以前做过的善,思惟它们带来的利益, 然后修欢喜心。你要这么做。 长与短是观待的。从某个角度来说,人生很长;但从某个角度来看,所谓人 生其实只有一刹那。以我来说,我也快六十岁了,就算能活再久,其实也没多久。 我们只有一下子的时间,就算再大的折磨,再大的疼痛,再巨大的困苦,其实我 们也不太有时间跟它们在一起,一下子就结再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的这个身是善趣身,是善业感得的果。在善业感得 的所依身上,无法发生非常大的困难。如果困难变得非常大,就会死了。我们这 个所依身不是困难身,没有负荷大困难的能力,一旦超过负荷就会死。所以,就 算遇到很大的困难,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大困难,但不会是非常大的困难。如果是 恶趣身,由于那个所依身是恶业感得的果,所以就算困难已经非常大了,身体依 旧能继续存活。总之,我们遇不了太大的困难,因为这个所依身无法负荷。明白 之后,这样去思惟,应该有助于你接纳目前的苦。 就算要死了,也不用太不高兴,这个部分之后会再跟你说。 以下要说的,以前我应该说过,我想你不但知道,应该偶尔也用过。我要说 的是:重要的不是发生或没发生什么,而是如何运用,这才是主要。因为,完全 没有那种由自己方面的坏,也完全没有由自己方面的好。好与坏,就看你要怎么 用它。懂得用,毒可以转为药;不懂得用,药也会成为毒。这种看法,一般来讲 我们都知道,不过有时虽然知道,但在遇到事情时,由于没有依止正知正念而没 想起来,这也是会发生的事,所以要刻意如此提醒自己。 重点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要怎么运用它。如果懂得运用,不论发生什么, 全都可以对自己有帮助;若不懂得运用,不论发生什么,全都会变得对自己没有 帮助甚至带来伤害。所以,发生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论断发生的事是好事或坏 事,重点不在这里。应该要想:「现在发生了这件事,我要怎么用它。」把关注的 焦点放在这里,我想应该会比较好。
十轮经,智圆法师 【具谛语谛见 谛善住牟尼 普为众弘宣 谛究竟坚法 令诸有情类 灭苦及苦因 何缘于此中 现诸云雨等 令举众欢悦 咸生净信心 皆发趣大乘 度疑生实见】 无垢生天帝释请问第一个问题。首先赞礼世尊:具有真谛语、真谛见,安住真实善的牟尼世尊!请您为一切大众弘宣真谛究竟坚实之法,使得有情类都能灭除苦和苦因。什么因缘在这次法会里显现这样的云雨等,使所有大众如此欢欣悦意,都生起清净信心,都发趣大乘,度过疑虑而生起如实的见? 【天人大众身 地界增坚重 不能自胜举 此相有何缘 两手皆珠现 雨众宝放光 照十方除罪 息苦获安乐 导师复何因 令举众皆见 种种香鬘等 各各自严身】 再者,在场的人天大众,身体的地界忽然变得沉重、增强、坚固,好像举不起来一样。出现这个相是什么因缘呢?而且,两只手都有如意宝珠出现,从珠中雨出各种妙宝、放出光明,照耀十方,能够遣除罪障、息灭苦患获得安乐?导师!又是什么因缘,使得大众都见到种种香鬘等各各严饰自己的身体呢? 【天人普犹豫 不测何因缘 有谁将欲来 现此神通力 为是佛菩萨 为梵魔释天 唯愿大导师 速为众宣说】 人、天们普遍犹豫,测不到是什么因缘。有谁快要来而显现此种神通力吗?是佛菩萨,还是帝释天王、梵王或魔类呢?唯愿大导师速疾为大众演说。 尔时世尊,告无垢生天帝释曰:汝等当知,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今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俱为欲来此礼敬亲近供养我故,观大集会生随喜故,并诸眷属作声闻像将来至此,以神通力现是变化。 ——地藏十轮经,智圆法师讲
十轮经,智圆法师 【具谛语谛见 谛善住牟尼 普为众弘宣 谛究竟坚法 令诸有情类 灭苦及苦因 何缘于此中 现诸云雨等 令举众欢悦 咸生净信心 皆发趣大乘 度疑生实见】 无垢生天帝释请问第一个问题。首先赞礼世尊:具有真谛语、真谛见,安住真实善的牟尼世尊!请您为一切大众弘宣真谛究竟坚实之法,使得有情类都能灭除苦和苦因。什么因缘在这次法会里显现这样的云雨等,使所有大众如此欢欣悦意,都生起清净信心,都发趣大乘,度过疑虑而生起如实的见? 【天人大众身 地界增坚重 不能自胜举 此相有何缘 两手皆珠现 雨众宝放光 照十方除罪 息苦获安乐 导师复何因 令举众皆见 种种香鬘等 各各自严身】 再者,在场的人天大众,身体的地界忽然变得沉重、增强、坚固,好像举不起来一样。出现这个相是什么因缘呢?而且,两只手都有如意宝珠出现,从珠中雨出各种妙宝、放出光明,照耀十方,能够遣除罪障、息灭苦患获得安乐?导师!又是什么因缘,使得大众都见到种种香鬘等各各严饰自己的身体呢? 【天人普犹豫 不测何因缘 有谁将欲来 现此神通力 为是佛菩萨 为梵魔释天 唯愿大导师 速为众宣说】 人、天们普遍犹豫,测不到是什么因缘。有谁快要来而显现此种神通力吗?是佛菩萨,还是帝释天王、梵王或魔类呢?唯愿大导师速疾为大众演说。 尔时世尊,告无垢生天帝释曰:汝等当知,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今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俱为欲来此礼敬亲近供养我故,观大集会生随喜故,并诸眷属作声闻像将来至此,以神通力现是变化。 ——地藏十轮经,智圆法师讲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