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666
楼主
《浪浪山小妖怪》于今正式上映,咱们就“真善美or阴暗讽刺”、“人与妖与神佛的关系”、“取经何用”等方面略谈下吧。
不可否认的是,制作组给“阴谋论”留出了一定的空间:黄眉在原著里是偷跑下界,这里改成弥勒指派,以完唐僧九九之劫,即凑难。
此处就会引发几个老生常谈的联想:“百灵下界”的妖怪是否都为神佛指派?即神佛与之爪牙;唐僧不去取经是否就不会有妖怪?即取经本身就是错误;不可一世、无法战胜的黄眉童儿对主人——弥勒摇尾乞怜,并且看他快被打死了,给他复活并强化以及赐下金铙人种袋,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孙悟空。主角团拼尽所有改变了什么,取经的“真人大戏”依旧回到了其原本的故事线,这一切到底有何意义?
小野猪蛤蟆黄鼠狼猩猩和瘸腿马,面对村中土生土长仅有50年道行的白鼠精尚无还手之力,仗猩猩爆发才将之击败,何况是黄眉怪?其手下的豹头领所展现的妖力都非他四者可以抗衡,可为什么他们不愿全心全意留在这号称“西方路上妖界待遇排第二”的小雷音寺,和吃了童男童女后涨完功力可以击败孙悟空的黄眉.plus版共分唐僧肉,以得长生不老呢?他们和白鼠精、双狗王,都是底层小野妖,何必放弃这“一步登天”的良机,要救走孩子并
反抗不可战胜的黄眉呢?
小猪妖为什么要离开浪浪山?躲避大王洞的追杀是一点,单干去闯闯也是一点。最初时的他和蛤蟆都认为村民大叔说的对,“取经成佛可以长生不老,再也不会被看不起”,而村民(包括后续村子的)对唐僧师徒的认知是通过说书人而道听途说来的,他们并不懂取经能干嘛、真经又有何用,只知道是一件听上去很厉害的事情。同样,他们也是这样忽悠黄鼠狼和猩猩的,四个浪浪山的小妖怪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赶在唐僧师徒前面踏上了未知的取经路。
“西天取经”毋庸置疑是一桩典型的佛教之事,《西游记》的原型便是“玄奘法师西天取经”,此不赘述。可以说:西天取经即为西游故事的主脉,无法绕开、无法回避。那取的经到底有什么用?这在历史上是宗教文化、人类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而在文学作品中,在其神魔世界观下,能否做到“度亡脱苦,寿身无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作者并未写明,我们不得而知。盖因“经”不再是中心,而“取”才为重点。
所记九九八十一难,其有八十难发生在取经路上,全书的重点亦是这条取经路。主角团自认为赶在唐僧头前到了西天就能成功取经,由此又引发一个问题,有人真的相信他们能成功取到真经吗?恐怕答案大家都心知肚明。正如黄眉威逼利诱他们时的pua一样“孙悟空和如来五百年前就认识,八戒沙僧也是天神转世,唐僧更是金蝉子转世”,包括黄眉自己也是弥勒的童子,大家都是关系户,你们四个草根野怪也配去取经?
故而草根和关系户的待遇自是天差地别,没有如来金旨、观音点化,只有荒山破庙、孤身老僧;没有不堕轮回、不惧水火的锦襕异宝袈裟,只有焚之一炬、化为埃烬的积年普通佛衣;没有太宗亲送、御酒践行,只有青灯烛曳,一顿饱饭而已。老和尚并非神佛显化,也是一样的草根凡人,却如师父般领他四个进了门,可修行还在个人。
然而草根和关系户的待遇也是如出一辙,一样的餐风饮露、卧雨眠霜;一样的降妖除魔、扶危济困;草根的本事差关系户千倍万倍,除不得牛王狮王,只好降些狗妖鼠妖;可只要是降妖,救回生灵、除去祸害,就一样能受到百姓的礼待,大个儿的西瓜、成袋的干粮、新纳的鞋底…和书中不只一处的“这家也开宴,那家也设席。请不及的,或做僧帽、僧鞋、褊衫、布袜,里里外外,大小衣裳,都来相送。”有何分别?
人与妖势如水火,妖要吃人、人要降妖,书里正经大妖王虽有憨傻的外表,内心多是凶残暴戾,片中的黄眉怪与其手下便是此类;而小妖怪呢,如精细鬼、伶俐虫、奔波儿灞、灞波奔儿、古怪刁钻、刁钻古怪等又像片中的主角团、双狗精,呆萌得有些可爱。
片中黄眉怪受了指派阻挡西行,可他因自认不敌孙悟空要吃童男童女提升功力,又以主角团做局抓来村中藏匿的孩子,还蛊惑主角团与他一道作恶,可谓坏彻之魔头;豹精等爪牙助纣为虐,都为很典型的“妖怪”。
书中有句话说得妙极——“还是自在为王好,还是与人为奴好”,被不少人奉为圭臬。可像黄眉、狮驼岭三魔、比丘国白鹿等这些给神佛当奴才的逃下界来自在为王,会有多少普通人不得自在、不得生存?片中很详尽的刻画了妖魔劫掠孩子们时的行径:父母挡在四散而逃的孩子身前,只求以血肉之躯阻那精怪片刻,被打翻踹远也要挣扎着扑回来抱它脚爪,和比丘国一处何其类似“冷气侵人怎出头,寒威透体衣如铁。父母徒张皇,兄嫂皆悲切。满地卷阴风,笼儿被神摄。”书中是孙悟空指挥神众救走笼中小儿,其父母不识真面,只道骨肉被扯下抢去,能不五脏俱焚、肝胆皆裂?徒张皇,连哭嚎的劲头都没有了,这种绝望感几近化为实质。片中父母亦是如此,哀情被妖魔利用,受蒙蔽化用对主角团,对救星的愤怒,也彻底摧跨小猪妖的心力。
2025年08月02日 14点08分
1
不可否认的是,制作组给“阴谋论”留出了一定的空间:黄眉在原著里是偷跑下界,这里改成弥勒指派,以完唐僧九九之劫,即凑难。
此处就会引发几个老生常谈的联想:“百灵下界”的妖怪是否都为神佛指派?即神佛与之爪牙;唐僧不去取经是否就不会有妖怪?即取经本身就是错误;不可一世、无法战胜的黄眉童儿对主人——弥勒摇尾乞怜,并且看他快被打死了,给他复活并强化以及赐下金铙人种袋,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孙悟空。主角团拼尽所有改变了什么,取经的“真人大戏”依旧回到了其原本的故事线,这一切到底有何意义?
小野猪蛤蟆黄鼠狼猩猩和瘸腿马,面对村中土生土长仅有50年道行的白鼠精尚无还手之力,仗猩猩爆发才将之击败,何况是黄眉怪?其手下的豹头领所展现的妖力都非他四者可以抗衡,可为什么他们不愿全心全意留在这号称“西方路上妖界待遇排第二”的小雷音寺,和吃了童男童女后涨完功力可以击败孙悟空的黄眉.plus版共分唐僧肉,以得长生不老呢?他们和白鼠精、双狗王,都是底层小野妖,何必放弃这“一步登天”的良机,要救走孩子并
反抗不可战胜的黄眉呢?
小猪妖为什么要离开浪浪山?躲避大王洞的追杀是一点,单干去闯闯也是一点。最初时的他和蛤蟆都认为村民大叔说的对,“取经成佛可以长生不老,再也不会被看不起”,而村民(包括后续村子的)对唐僧师徒的认知是通过说书人而道听途说来的,他们并不懂取经能干嘛、真经又有何用,只知道是一件听上去很厉害的事情。同样,他们也是这样忽悠黄鼠狼和猩猩的,四个浪浪山的小妖怪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赶在唐僧师徒前面踏上了未知的取经路。
“西天取经”毋庸置疑是一桩典型的佛教之事,《西游记》的原型便是“玄奘法师西天取经”,此不赘述。可以说:西天取经即为西游故事的主脉,无法绕开、无法回避。那取的经到底有什么用?这在历史上是宗教文化、人类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而在文学作品中,在其神魔世界观下,能否做到“度亡脱苦,寿身无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作者并未写明,我们不得而知。盖因“经”不再是中心,而“取”才为重点。
所记九九八十一难,其有八十难发生在取经路上,全书的重点亦是这条取经路。主角团自认为赶在唐僧头前到了西天就能成功取经,由此又引发一个问题,有人真的相信他们能成功取到真经吗?恐怕答案大家都心知肚明。正如黄眉威逼利诱他们时的pua一样“孙悟空和如来五百年前就认识,八戒沙僧也是天神转世,唐僧更是金蝉子转世”,包括黄眉自己也是弥勒的童子,大家都是关系户,你们四个草根野怪也配去取经?
故而草根和关系户的待遇自是天差地别,没有如来金旨、观音点化,只有荒山破庙、孤身老僧;没有不堕轮回、不惧水火的锦襕异宝袈裟,只有焚之一炬、化为埃烬的积年普通佛衣;没有太宗亲送、御酒践行,只有青灯烛曳,一顿饱饭而已。老和尚并非神佛显化,也是一样的草根凡人,却如师父般领他四个进了门,可修行还在个人。
然而草根和关系户的待遇也是如出一辙,一样的餐风饮露、卧雨眠霜;一样的降妖除魔、扶危济困;草根的本事差关系户千倍万倍,除不得牛王狮王,只好降些狗妖鼠妖;可只要是降妖,救回生灵、除去祸害,就一样能受到百姓的礼待,大个儿的西瓜、成袋的干粮、新纳的鞋底…和书中不只一处的“这家也开宴,那家也设席。请不及的,或做僧帽、僧鞋、褊衫、布袜,里里外外,大小衣裳,都来相送。”有何分别?
人与妖势如水火,妖要吃人、人要降妖,书里正经大妖王虽有憨傻的外表,内心多是凶残暴戾,片中的黄眉怪与其手下便是此类;而小妖怪呢,如精细鬼、伶俐虫、奔波儿灞、灞波奔儿、古怪刁钻、刁钻古怪等又像片中的主角团、双狗精,呆萌得有些可爱。
片中黄眉怪受了指派阻挡西行,可他因自认不敌孙悟空要吃童男童女提升功力,又以主角团做局抓来村中藏匿的孩子,还蛊惑主角团与他一道作恶,可谓坏彻之魔头;豹精等爪牙助纣为虐,都为很典型的“妖怪”。
书中有句话说得妙极——“还是自在为王好,还是与人为奴好”,被不少人奉为圭臬。可像黄眉、狮驼岭三魔、比丘国白鹿等这些给神佛当奴才的逃下界来自在为王,会有多少普通人不得自在、不得生存?片中很详尽的刻画了妖魔劫掠孩子们时的行径:父母挡在四散而逃的孩子身前,只求以血肉之躯阻那精怪片刻,被打翻踹远也要挣扎着扑回来抱它脚爪,和比丘国一处何其类似“冷气侵人怎出头,寒威透体衣如铁。父母徒张皇,兄嫂皆悲切。满地卷阴风,笼儿被神摄。”书中是孙悟空指挥神众救走笼中小儿,其父母不识真面,只道骨肉被扯下抢去,能不五脏俱焚、肝胆皆裂?徒张皇,连哭嚎的劲头都没有了,这种绝望感几近化为实质。片中父母亦是如此,哀情被妖魔利用,受蒙蔽化用对主角团,对救星的愤怒,也彻底摧跨小猪妖的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