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深最强的16寸主炮之争
战列舰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B777-8X
11.5度落角,6寸+水平穿深?这是地球科技能做到的么?
2022年09月28日 02点09分
73
level 5
攻克疗法。
补充一张美国炮弹引信手册里面的马克8
2023年01月06日 07点01分
74
level 11
科京同志1
动画前辈
如何评价
造船史中 460炮 30000m免疫区190mm MNC即可的记载?
2023年05月23日 10点05分
75
动画存储
只给你一次说话机会,不然就在我这贴闭嘴。你怎么知道日本人有没有考虑露天甲板的防护能力,你又怎么知道91弹的性能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呢
2023年05月23日 12点05分
科京同志1
@动画存储
前辈我猜您也会这样想,我也有这种想法。91蛋的性能的一成不变又怎么讲?那个樱花被帽?这数值我认为是硬化后的数据。
2023年05月23日 12点05分
动画存储
@科京同志1
九一弹只是个一系列穿甲弹的泛指,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炮弹,mk8的mod1到mod8性能难道是一样的吗?6号弹从甲型出到了庚型,难道是一样的吗?光是炮弹验收的标准就根据实情多次更改,甚至很多信息都不知道,性能自然有差别
2023年05月23日 13点05分
科京同志1
@动画存储
您的猜测是合理的。但是0-19也就提了确定FMs前的硬化被帽这一项改进。是不是其他的改进一定不存在,不确定,但是,目前没证据证明存在。
2023年05月23日 13点05分
level 1
雨裛红蕖冉冉香
冒昧问一下,94式和三年式用的都是相同的91式炮弹,94式的出膛初速是2559英尺,三年式的出膛速度也是2559英尺,在3w米的距离上三年式的末端速度也不如94式(一个462米一个475米),而410的91式弹落脚是34度94式的落角是31.2度,在3w米的距离上94式的水平穿身是189,作为一个只有2249磅的炮弹,在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水平穿深比3219磅的炮弹穿深还高,是不是有点反常识了啊
2024年01月08日 08点01分
76
动画存储
因为根本没有30km水平穿深410比460高这事,这贴里给的表都是460比410高
2024年01月08日 08点01分
雨裛红蕖冉冉香
@动画存储
但是现在大多数书里面460的3w米穿深都是在9英寸到11英寸之间浮动,这样算下来这表里的410穿深已经超过460了
2024年01月08日 09点01分
雨裛红蕖冉冉香
@动画存储
福田启二的书里面3w米穿深有两个(我也不知道该信哪个)一个是9.6英寸一个是8.5英寸,而松本喜太郎里给出的是9.1英寸,这么算的话上图中410的穿深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460在3w米的水平穿上,所以我感觉有点反常识了
2024年01月08日 09点01分
动画存储
@雨裛红蕖冉冉香
同一个表的才能相互比较,不同表的同一门炮表现都不一样说明不同表的情况不同根本没法放一起
2024年01月08日 11点01分
level 1
动画存储
楼主
2024年01月08日 13点01分
77
雨裛红蕖冉冉香
@动画存储
不管他等效是多少,但460的穿深对于410的穿深是绝无可能只从9.1英寸提升到9.6英寸的,如果410的穿身在9.1英寸,那么460的穿深也不会只有10.2英寸,1000多磅的重量相比410提升了二分之一,这些重量带来的穿深会是质变
2024年01月09日 03点01分
雨裛红蕖冉冉香
是的,但是这个公式也只能计算美国自己的炮弹公式,用这个公式算他国的是和实际不符的
2024年01月08日 14点01分
雨裛红蕖冉冉香
其次对于460的穿深问题,1937年的大和a140f6(也就是最后一版方案)方案中,大和的防护是在20000~30000米的距离中对其装备的460毫米炮免疫,而大和最后使用的主装甲带是410mmVH/20°的主装甲带,而主水平装甲的防护是200(水平部)~230mm(倾斜部)MNC
2024年01月08日 15点01分
雨裛红蕖冉冉香
而91弹的试射时间是1924年,按我的理解就是这套防护配置就是按照免疫自家460的91弹来设计的,但是94式的穿深在现在的互联网上版本很多
2024年01月08日 15点01分
level 1
雨裛红蕖冉冉香
2024年01月08日 15点01分
78
level 1
雨裛红蕖冉冉香
2024年01月09日 07点01分
79
level 1
雨裛红蕖冉冉香
2024年01月09日 07点01分
80
level 1
雨裛红蕖冉冉香
然后这是昭和8年时日本28000吨小型战列舰的计划图。该小型战列舰的防护设计指标为重要区域对36糎炮的免疫区是20000~30000米,对40糎炮为22000~26000米。装甲配置尚不清楚,推测为内置倾斜主装带,主装带厚度12.3in,水平装甲7.7in。
2024年01月09日 07点01分
81
level 1
雨裛红蕖冉冉香
ok,翻到个对16寸防护的大和级方案,误会解除
2024年01月09日 07点01分
82
科京同志1
这个图侧舷厚度仅有12.3寸 也挺奇怪
2024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科京同志1
图上标的倾角是27或29度? 量下来最接近26度。
2024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level 13
希腊(拜占庭?)王国
20km mk7取1.1开430,三年式手动加40速度开404,一个打的是cb,一个打的是vc,难说有没有差距
2024年03月27日 15点03分
83
幻想乡Mc
你搞错了,1.1是打35°CA的验收,对CB只有12寸MK8的50°1.1
2024年03月27日 15点03分
希腊(拜占庭?)王国
@幻想乡Mc
美国海军旧弹全都是弹道极限100%经验式速度,起爆110%速度,全角度打CB/CA。经验式的基础研究模型就是mk8 mod1 2700磅超重弹,在套用该弹时,在任何角度打ca和cb都是百分之100经验式速度弹道极限,在弹道极限标准上提高一成着速作为起爆标准,美国海军大口径旧弹都在这个规律左右。
2024年03月28日 03点03分
幻想乡Mc
@希腊(拜占庭?)王国
�国) :没有对CB的小角度测试就不要说话,间战的结论是15-45度CA优于CB,战后新弹才能小角度打CB优于CA,你没有证据证明此时CB小角度抗弹能力等于CA
2024年03月28日 03点03分
幻想乡Mc
@希腊(拜占庭?)王国
�国) :110%也不是你所谓的“全角度”,只是美国人的35/50度的验收点值而已,现在用110%算全角度是因为无其他角度数据,只能统一用35/50度数据,不过问题不大就是了
2024年03月28日 03点03分
level 13
希腊(拜占庭?)王国
如果NVNC在60度以上区间扛弹能力完全和CB相等,那这个结论就没有问题,然而实测是35度下就已经0.936了,还要考虑大角度着弹的弹体强度弯折,滑跳,冲塞,这些都会使均制甲之间的质量差异放大。更何况目前已知的91弹水平穿深数据大多数都是弹道极限标准,针对91这种药腔硬度巨大的东西,大角度下保持弹体完整WHOLE起爆的能力真难说
2024年03月27日 15点03分
84
动画存储
vc和classa看不出有什么质量差距。装甲质量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盲目认为大角度会增大差距不可取。有一例8寸91打classb的测试中,classb的表现不如日本8寸用nvnc的验收标准,说明装甲质量并不是那么简单换算的东西。
2024年03月28日 00点03分
动画存储
大角度下保持装药腔完整本身就是很难的事,美14寸新弹系数1的时候也已经脱落了,这个主要看弹底塞设计,反而是英国弹插得更紧,没有证据证明日本弹弹底塞更不牢固
2024年03月28日 00点03分
希腊(拜占庭?)王国
@动画存储
用8寸91举例子本来就结论不具备通用性吧,连APCBC都不是
2024年03月28日 03点03分
动画存储
@希腊(拜占庭?)王国
�国) :那就没有通用性的结论了,甲弹本来就只有那么几次少得可怜的测试,根本比不出强弱来。就目前的实验结果,nvnc和sts大角度没用同一种炮弹和标准对比过,小角度比较的结果,美国弹是sts比nvnc强,日本弹是nvnc比sts强。
2024年03月28日 03点03分
level 13
希腊(拜占庭?)王国
美国弹在开法国均制时起爆系数远低于1.1,开NVNC这种均制残次品能压到1.1根本不可能。而且VC和CA有质量差异,三年式开垂直时同距离穿深不计甲质就已经比mk7老弹低了1寸有余。要是按日本人的原始数据来计算压缩免疫区能力,那别说三年式91了,四一年式14寸都快和旧弹mk7打平了
2024年03月27日 15点03分
85
热爱隐身
nvnc也是到较高厚度质量才上来,例如被切成两半的3108英美各一块,英佬测试结果是其表现接近表面硬化。不过关键还是它们缺乏平均值,所以具体如何也难说。但应当不如美帝的classb
2024年03月27日 23点03分
热爱隐身
不过vc,总体而言只有在较大厚度上才不如vh,后者则大体和classa接近,当然,接近vh的必须是新的加大硬化层的vc,老vc硬化层不足
2024年03月27日 23点03分
希腊(拜占庭?)王国
@热爱隐身
差距不大不代表没有差距吧,vc-vh品控不稳的结论贴吧都扯了多少回了
2024年03月28日 03点03分
热爱隐身
@希腊(拜占庭?)王国
�国) :如果取极限值,那可能世界第一或倒数第一,所以综合来看才说VH/新VC和ClassA近似
2024年03月28日 03点03分
首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