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毌丘俭☜
楼主
《史记·货殖列传》说:“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南通齐、赵, 东北边胡。……北邻乌桓、夫余, 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在西汉初期的燕国之东, 居住着朝鲜、真番以及秽貉等人类集团, 这大概是司马迁生活的公元前2世纪期间人们的普遍认识。《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诸左方王将居东方, 直上谷以往者, 东接秽貊、朝鲜”和“汉东拔秽貊、朝鲜以为郡”的记载, 也有类似的说法。只是《货殖列传》中的“秽貉”在《匈奴列传》中作“秽貊”, 可知“貊”“貉”相通, 应是指同一古代部族。但是秽和貊, 究竟是同一个集团还是两个不同的集团, 研究者的意见却大不相同。
秽貊 (貉) 连称的说法, 在从《史记》开始的汉代及其后的文献中屡见不鲜。相当多的学者正是根据这样的一种说法, 认为秽貊是同一人类集团, 即主张秽貊同一论。但是, 在先秦以及《史记》以前的文献中, 却并不见秽貊 (貉) 连称的说法, 有关秽和貊 (貉) 的文献, 均为分别记载。
关于秽和貊较早的记载, 见于《诗经·大雅·韩奕》:“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 以先祖受命, 因时百蛮。王锡韩侯, 其追其貊, 奄受北国, 因以其伯”。毛传曰:“追、貊, 戎狄国也”。此处之“追”, 从《韩奕》前后文来看, 并非追赶之动词, 而应如毛传所释, 是与貊并称的另一个人类集团。近人陈奂、 (2) 蒙文通 (3) 根据古代音韵指出“追”、“秽”相通, 得到了近现代中国多数学者的赞同。
《韩奕》所记, 一般认为是周宣王时之事。宣王封韩侯为统治秽人和貊人的北方之伯, 且燕人又为韩侯筑城, 可知当时的中原人已经知道在距燕国不远的北 (东北) 方, 有秽人和貊人这两个部族的存在。
先秦文献中对秽人的记载非常之少, 仅见于《逸周书》和《吕氏春秋》。《逸周书·王会》记:“成王之会, ……正北方, 稷慎大麈, 秽人前儿, 良夷在子。”《解》曰:“前儿, 猕猴立行, 声似小儿。”孔晁注:“稷慎, 肃慎也, 贡麈似鹿。……秽, 韩秽, 东夷别种。……良夷, 乐浪之夷也, 贡奇兽。”王应麟《逸周书补注》说:“鲵鱼, 似鲶, 四脚, 前似猕猴, 后似狗, 声如小儿啼, 大者长八九尺。”可见, 秽人向周王贡献的特产, 应是一种内陆不见的海兽。日本学者三上次男认为, 应该是海豹或海狮。 (4) 总而言之, 在《逸周书·王会》的作者看来, 在周王国的北方或东北方, 当时生活着能贡献奇异海兽的秽人。此外, 《王会》在叙述各方部族时, 均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如按孔晁所注, 良夷是居住在朝鲜半岛西北部的乐浪之夷的话, 秽人则应居住在良夷北边和东边、肃慎西边和南边的朝鲜半岛东部、南部和辽东半岛一带。此外,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夫余国在玄菟北千里, 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 北有弱水, 地方二千里。本秽地也。”《三国志·魏书·东夷乌桓鲜卑传》也记载:“夫余在长城之北, 去玄菟千里, 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 北有弱水, 方可二千里, 户八万。……今夫余库有玉璧圭瓒, 数代之物, 传世以为宝, 耆老言先代之所赐也。其印文言, 秽王之印。国有故城, 名秽城。盖本秽貊之地, 而夫余王其中, 自谓亡人, 抑有是也。”可知汉代夫余国所在的今以吉林市为中心的长白山北麓第二松花江流域一带, 先秦时也应是秽人的居住地。
《吕氏春秋·恃君览》记:“非滨之东, 夷秽之乡。大解, 陵鱼。其鹿野摇山扬岛, 大人之居, 多无君。”毕沅《吕氏春秋校正》曰:“非疑当作北, 犹言北海之东也。”应为正解。北滨就是北海, 也就是渤海, 秽人居住在其东的朝鲜半岛, 应该是吕不韦及其门人们在当时的认识。另外, 对于大解和陵鱼, 《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有“大蟹, 在海中。陵鱼, 人面手足鱼身, 在海中”的记载。大解即大蟹, 陵鱼则应是一种海兽, 而这种海兽与《逸周书·王会》所记秽人向周王贡献的儿, 似乎是同一类。可知, 《逸周书·王会》和《吕氏春秋·恃君览》的作者都认为, 某种奇异海兽是秽人居住地的特产。“多无君”是《恃君览》的作者对当时秽人社会组织状况的认识, 这种状况一直到汉魏时期似都无大的变化, 因为《三国志》和《后汉书》都记载了秽人的社会“无大君长”。
分析先秦时期文献关于秽人情况的记载, 可以举出以下要点: (1) 秽人的居住地在当时中原的北方或东北方的渤海之东, 大致可以认为在今辽东半岛、朝鲜半岛以及吉林省一带。 (2) 在当时的中原人看来, 奇异的海产品是秽地的特产, 这表明秽人应该是一个渔业发达的部族。 (3) 秽人的社会发展状况比较落后, 尚未达到有君主统治的国家阶段。 (4) 先秦时期关于秽人的文献记载非常少, 这暗示着当时秽人与中原人的接触也非常少。
2019年07月30日 12点07分
1
秽貊 (貉) 连称的说法, 在从《史记》开始的汉代及其后的文献中屡见不鲜。相当多的学者正是根据这样的一种说法, 认为秽貊是同一人类集团, 即主张秽貊同一论。但是, 在先秦以及《史记》以前的文献中, 却并不见秽貊 (貉) 连称的说法, 有关秽和貊 (貉) 的文献, 均为分别记载。
关于秽和貊较早的记载, 见于《诗经·大雅·韩奕》:“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 以先祖受命, 因时百蛮。王锡韩侯, 其追其貊, 奄受北国, 因以其伯”。毛传曰:“追、貊, 戎狄国也”。此处之“追”, 从《韩奕》前后文来看, 并非追赶之动词, 而应如毛传所释, 是与貊并称的另一个人类集团。近人陈奂、 (2) 蒙文通 (3) 根据古代音韵指出“追”、“秽”相通, 得到了近现代中国多数学者的赞同。
《韩奕》所记, 一般认为是周宣王时之事。宣王封韩侯为统治秽人和貊人的北方之伯, 且燕人又为韩侯筑城, 可知当时的中原人已经知道在距燕国不远的北 (东北) 方, 有秽人和貊人这两个部族的存在。
先秦文献中对秽人的记载非常之少, 仅见于《逸周书》和《吕氏春秋》。《逸周书·王会》记:“成王之会, ……正北方, 稷慎大麈, 秽人前儿, 良夷在子。”《解》曰:“前儿, 猕猴立行, 声似小儿。”孔晁注:“稷慎, 肃慎也, 贡麈似鹿。……秽, 韩秽, 东夷别种。……良夷, 乐浪之夷也, 贡奇兽。”王应麟《逸周书补注》说:“鲵鱼, 似鲶, 四脚, 前似猕猴, 后似狗, 声如小儿啼, 大者长八九尺。”可见, 秽人向周王贡献的特产, 应是一种内陆不见的海兽。日本学者三上次男认为, 应该是海豹或海狮。 (4) 总而言之, 在《逸周书·王会》的作者看来, 在周王国的北方或东北方, 当时生活着能贡献奇异海兽的秽人。此外, 《王会》在叙述各方部族时, 均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如按孔晁所注, 良夷是居住在朝鲜半岛西北部的乐浪之夷的话, 秽人则应居住在良夷北边和东边、肃慎西边和南边的朝鲜半岛东部、南部和辽东半岛一带。此外,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夫余国在玄菟北千里, 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 北有弱水, 地方二千里。本秽地也。”《三国志·魏书·东夷乌桓鲜卑传》也记载:“夫余在长城之北, 去玄菟千里, 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 北有弱水, 方可二千里, 户八万。……今夫余库有玉璧圭瓒, 数代之物, 传世以为宝, 耆老言先代之所赐也。其印文言, 秽王之印。国有故城, 名秽城。盖本秽貊之地, 而夫余王其中, 自谓亡人, 抑有是也。”可知汉代夫余国所在的今以吉林市为中心的长白山北麓第二松花江流域一带, 先秦时也应是秽人的居住地。
《吕氏春秋·恃君览》记:“非滨之东, 夷秽之乡。大解, 陵鱼。其鹿野摇山扬岛, 大人之居, 多无君。”毕沅《吕氏春秋校正》曰:“非疑当作北, 犹言北海之东也。”应为正解。北滨就是北海, 也就是渤海, 秽人居住在其东的朝鲜半岛, 应该是吕不韦及其门人们在当时的认识。另外, 对于大解和陵鱼, 《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有“大蟹, 在海中。陵鱼, 人面手足鱼身, 在海中”的记载。大解即大蟹, 陵鱼则应是一种海兽, 而这种海兽与《逸周书·王会》所记秽人向周王贡献的儿, 似乎是同一类。可知, 《逸周书·王会》和《吕氏春秋·恃君览》的作者都认为, 某种奇异海兽是秽人居住地的特产。“多无君”是《恃君览》的作者对当时秽人社会组织状况的认识, 这种状况一直到汉魏时期似都无大的变化, 因为《三国志》和《后汉书》都记载了秽人的社会“无大君长”。
分析先秦时期文献关于秽人情况的记载, 可以举出以下要点: (1) 秽人的居住地在当时中原的北方或东北方的渤海之东, 大致可以认为在今辽东半岛、朝鲜半岛以及吉林省一带。 (2) 在当时的中原人看来, 奇异的海产品是秽地的特产, 这表明秽人应该是一个渔业发达的部族。 (3) 秽人的社会发展状况比较落后, 尚未达到有君主统治的国家阶段。 (4) 先秦时期关于秽人的文献记载非常少, 这暗示着当时秽人与中原人的接触也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