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毌丘俭☜ 幽州刺史毌丘俭
⛳遼東百戰穿金甲🏆不破丸都终不还⛳
关注数: 71 粉丝数: 141 发帖数: 8,497 关注贴吧数: 72
给某些不学无术学识疏浅的垃圾科普一下元朝疆域最北为什么可以推定在北冰洋沿岸。这个问题19年9月就发过帖子,今天再发一次。 ①《双溪醉隐集》“诏瑞等入北海,往返数年,得日不落山。”只有北极圈内夏至前后才会有日不落现象。 ②《庶斋老学丛谈》说到保定刘敬之,即(刘好礼)任断事官时,到昂可剌部发现有“日不落山”仲夏“日不落”现象。和瑞,刘好礼等人发现的日不落之山,必然在北极圈内,对照今天地形图可知日不落山指今叶尼塞河下游普托腊纳山脉,已达叶尼塞河河口的北冰洋地区。 ③《元史》:“北海,北極出地六十五度,夏至晷景長六尺七寸八分,晝八十二刻,夜一十八刻。”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制定《授时历》时,为使历法更准确,当时全国共设27处测验所。其中最北的北海站,北极出地65度,夏至晷景长6尺6寸8分昼82刻夜8刻,据此推算,北海测验所在北纬64度5分处,即岭北行省所辖昂可剌部地区。 ④《元史·地理志》:“谦河(今叶尼塞河)注于昂可剌河(安加拉河)北入于海(北冰洋)”,按元人的观念不是安加拉河注于叶尼塞河,而是叶尼塞河注于安加拉河。安加拉河是主流,因安加剌河水量大,故整条河命名昂可剌河,而谦河仅为支流。可见元人对昂可剌河及支流北注北冰洋的地理方位是何等清晰。 终上所述☞元人进入北极圈到达北冰洋沿岸, 才能知道叶尼塞河入海的方向,才能出现太阳不落的天象。能够在北极圈附近随便设置天文观测所,这些都只有元朝的势力到达北冰洋才能够实现的。
胡诌八咧的赖皮猿,《高丽史》又把你脸打肿了,从新罗☞高丽时期,靺鞨人☞女真人一直生活在半岛中北部。 ①《高丽史·地理志》东界本高勾丽旧地成宗十四年(994年)分境内为十道以★★★和州★★★溟州★★★等郡县为朔方道,靖宗二年(1035年)称东界[与北界为两界],文宗元年(1046年)称东北面[或称东面东路东北路东北界。] 根据史料①可知王氏高丽前期的东北界朔方道的溟州、和州。二州具体位置在《朝鲜舆地图》都有标识。 ②《高丽史·溟州》溟州本濊国……汉武帝遣将讨右渠定四郡时为临屯高勾丽称河西良。[一云何瑟罗州。] 新罗善德王为小京置仕臣,太宗王五年(658年)以地连★★★靺鞨★★★罢京为州,置都督以鎭之,景德王十六年改今名,惠恭王十二年复古。 太祖十九年(936年)号东原京,二十三年(940年)又以为溟州。” 根据史料②可知新罗太宗王五年(658年)时期溟州以北就是靺鞨的地盘。 ③《高丽史·和州》和州本高勾丽之地或称长岭鎭或称唐文[唐一作堂。]或称博平郡高丽初为和州成宗十四年(994年)改和州安边都护府,显宗九年(1017年)降为和州防御使为本营。 高宗时(1257年)没于蒙古★★★为双城摠管府,★★州因合于登州★★。 犹称防御使后倂于通州,忠烈王(1274年-1308年)时复旧。 恭愍王五年(1378年)出师收复为和州牧……[德宗朝(1031年─1034年)平章事柳韶所筑起自州之鸭绿江入海处至★★★东界和州海滨★★★。] 根据史料③可知高丽长城东端在和州,蒙古在和州置双城总管府,蒙古占领时期和州与登州合并。 ④《高丽史·靖宗》靖宗十年(1043年)……冬十一月乙亥兵马使金令器奏: "今筑★★★长、定二州★★★及元兴鎭城不日告毕劳效甚多……且三城之地元是★★贼巢侵扰★★可虑兵马军事分屯要害水陆御贼不得近……军人及梢工水手加乡职且赐物有差。 当筑城时出战有功。癸未★★★东女眞将军★★★乌乙达等男女一百四十四人来献骏马奏曰: "我等在★★★贵国之境★★★慕化臣服★★★有年矣,每虑丑虏来侵未获奠居今筑三城以防贼路故来朝谢恩。" 王优赏遣还。 根据史料④可知高丽靖宗(1043年)向北发展筑长州、定州、元兴镇三城,三城以南居住的东女真“慕化臣服”多年,三城是防御东女真的前沿要塞。 ⑤《高丽史·定州长州》:“长州[一云 林一云端谷。]显宗九年为长州防御使后改为县属定州。 ○定州古称巴只[一云宣威。]靖宗七年为定州防御使置关门,恭愍王五年升都护府别号中山。 ” 根据史料⑤可知定州又叫中山,长州合并到定州。具体位置在《朝鲜舆地图》 ⑥《高丽史·咸州》:“咸州大都督府久为女眞所据,睿宗二年命元帅尹瓘等率兵击逐,三年置州为大都督府号鎭东军,筑大城徙南界丁户一千九百四十八以实之,四年撤城以其地还女眞。” ⑥《高丽史·咸州》:“咸州大都督府久为女眞所据,睿宗二年命元帅尹瓘等率兵击逐,三年置州为大都督府号鎭东军,筑大城徙南界丁户一千九百四十八以实之,四年撤城以其地还女眞。” 根据史料⑥可知,女真人在咸州今咸兴生活很久了,也与史料②④完美对应,半岛在新罗☞高丽时期一直居住着靺鞨☞女真人。 终上所述:结合《朝鲜舆地图》,可以很确定的说,从新罗☞王氏高丽,半岛北部一直居住着靺鞨人☞女真人。王氏高丽靖宗开始北拓,设置了定州等三城,三城以南的东女真“慕化臣服”归顺高丽。三城以北以东的女真就是曷懒甸部女真。 @青衫薄16 @豹哥142 @🍼首尔牛奶🍼 @市长777 @TYSLGMYDON
赖皮猿,《高丽史》中有详细的记载,公险镇就位于前往吉州的行军线路上,立碑的先春岭必然位于北侧附近山区。不需要你东拉西扯胡乱引用后世不靠谱的史料忽悠人。 ①《高丽·地理志》 :“睿宗二年以平章事★★★尹瓘★★★为元帅知枢密院事★★★吴延宠副之★★★。 率兵击逐女眞置九城立碑于公险鎭之先春岭以为界至明宗八年称★★★沿海★★★溟州道。” ②《高丽史·尹瓘列传》“瓘又城英、福、雄、吉、咸州及公险鎭,★★★遂立碑于公险镇★★★,以为界。” ③《高丽史· 延宠》:“女眞复聚远近诸部★★★围吉州数月★★★去城十里筑小城立六栅攻城甚急城几陷兵马副使李冠珍等训励士卒一夜更筑重城且守且战,然役久势穷死伤者多。 延宠闻之愤然欲行,王复授钺遣之,行至★★★★★公险鎭★★★★★贼遮路掩击,我师大败,将卒投甲散入诸城陷没死伤不可胜数。 延宠具状自劾与瓘勒兵将再赴★★吉州★★会贼遣使请和遂还。” ④《高丽史·地理志》“四年(1109年)……始自★吉州★以次收入九城战具资粮于内地,遂撤崇宁通泰眞阳三鎭及英福二州城又★撤咸★雄二州及宣化鎭城以还之。” ①元帅尹瓘副元帅吴延宠攻击女真,先春岭位于公险镇,尹瓘所筑9城应该离海都不远。 ②尹瓘列传记载其立的碑在公险镇。 ③女真反击围攻吉州,王氏高丽王派吴延宠带兵救援,走到公险镇时遭到女真伏击惨败而归。 ④王氏高丽迫于女真的军事压力,从吉州开始撤兵归还女真土地。 终上所述☞☞☞很显然公险镇位于王氏高丽内地通往吉州的行军路线附近,那么先春岭必然也在这条线路的北侧附近山区,我在图中画出了先春岭的大致区域。高丽控制这一区域仅仅持续1年左右,就归还女真退回高丽长城以内。某些人妄图靠意淫先春岭来开疆拓土的美梦破灭了。@青衫薄16 @豹哥142 @🍼首尔牛奶🍼 @市长777 @TYSLGMYDON
赖皮猿,高氏高丽灭亡时的都城平壤是王氏高丽的西京平壤府,也是学界定论,就像国内城丸都城在集安附近一样,不容争辩。 ①《高丽史》:“西京留守官平壤府本三朝鲜旧都唐尧戊辰岁神人降于檀木之下国人立为君都平壤号檀君是为前朝鲜周武王克商封箕子于朝鲜是为后朝鲜逮四十一代孙准时有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千余人来夺准地都于王险城[险一作俭卽平壤。]是为卫满朝鲜。 其孙右渠不肯奉诏汉武帝元封二年遣将讨之定为四郡以王险为乐浪郡。高勾丽长寿王十五年自国内城徙都之……太祖元年以平壤荒废量徙白黄海凤诸州民以实之为大都护府寻为西京光宗十一年改称西都成宗十四年称西京留守。 穆宗元年又改镐京文宗十六年复称西京留守官置京畿四道肃宗七年设文武班及五部。 仁宗十三年西京僧妙淸及柳 分司侍郞赵匡等叛遣兵断 岭道于是命元帅金富轼等将三军讨平之除留守监军分司御史外悉汰官班寻削京畿四道置六县。 元宗十年西北面兵马使营记官崔坦三和校尉李延龄等作乱杀留守以西京及诸城叛附于蒙古,蒙古以西京为东宁府置官吏 慈悲岭为界。 忠烈王十六年元归我西京及诸城遂复为西京留守官恭愍王十八年设万户府后改为平壤府。……★★★有大同江[卽浿江又名王城江★★★。……★★★东明王墓[在府东南中和境龙山俗号'眞珠墓。★★★” 西京平壤的历史沿革清晰。是高氏高丽最后灭亡时的都城。 ②《高丽史》义州本高丽龙湾县又名和义。 初契丹置城于鸭绿江东岸称保州文宗朝契丹又设弓口门称抱州[一云把州。]睿宗十二年辽刺史常孝孙与都统耶律宁等避金兵泛海而遁移文于我宁德城以来远城及抱州归我我兵入其城收拾兵仗钱谷王悦改为义州防御使推刷南界人户以实之于是复以鸭绿江为界置关防。 仁宗四年金亦以州归之。 高宗八年以叛逆降称咸新寻复古恭愍王十五年升为牧。 十八年置万户府别号龙湾。 有鸭绿江。[一云马 水一云靑河。] ③《高丽史》“有淸川江[古称萨水卽高勾丽*乙 文德{乙支文德}败隋兵百万之地]” ④唐朝从二品的鸡林都督新罗王金法敏上《赐土地谢表》称:“伏奉恩敕,★浿江以南★,宜令新罗安置。”。 至此新罗夺取了百济故地和高句丽在大同江以南的土地,实力有所增强。 ⑤《高丽史》“太祖二年(919年)城龙冈县…… 城平壤。 三年(920年)城咸从县……四年城(921年)云南县。 五年(922年)始筑★西京在城★[在者方言 也。]凡六年而毕…… ”王建开始越过大同江筑城向北展。 ⑥【《高丽史》918年,丙申谕群臣曰: "丙申谕群臣曰: "平壤古都
赖皮猿,你拿点真刀真枪的硬货来,别在那光靠意淫啊。1044年竣工的王氏高丽长城起自鸭綠江口附近,这些发生在鸭綠江的故事很辣眼睛吧。高丽占据辽东只能靠一些荒谬史料的意淫了。 ①《辽史》:“太祖9年(925年)……冬十月戊申,钩鱼于★★★★★鸭渌江★★★★★。★新罗遣使贡方物★,★高丽遣使进宝剑★,吴越王钱镠遣滕彦休来贡。” ②《辽史·高丽传》:“圣宗统和……十一年(993年),王治遣朴良柔奉表请罪,★★★★★诏取女直国鸭绿江东数百里地赐之★★★★★。” ③《辽史·高丽传》:“二十八年(1010年)……五月,★★★★★高丽西京★★★★★留守康肇弑其主诵,擅立诵众兄询。八月,圣宗自特伐高丽,报宋,遣引进使韩杞宣问询。询奉表乞罢师,不许。十一月,大军渡★★★★★鸭绿江★★★★★……” ④《辽史·高丽传》:“高丽礼部郎中渤海陀失来降。遣排押、盆奴攻开京,遇敌于京西,败之。询弃城遁走,遂焚开京,至清江而还。二十九年(1011年)正月……次鸭绿江。” ⑤《辽史·高丽传》:“大康二年(1075年)三月,皇太后崩,遣使报哀。六月,使来吊祭。四年(1077年),★★★★★王徽乞赐鸭绿江以东地★★★★★,不许。九年八月,王徽薨,以徽子三韩国公勋权知国事。” 赖皮猿别光拿什么金土人言、宋朝皇帝听说等等这些含糊不清的史料啊,拿点真刀真枪的硬货,那里有王氏高丽占领鸭渌江以西的具体史料啊。@青衫薄16 @市长777 @祁连山下😞😞😞 @◆◎阿布凯♬ @🌹多勿🌹
赖皮猿,《高丽史·地理志》的叙述跟你歪曲史料得到的结果差之千里。白·痴看看起自鸭綠江口的高丽长城在哪。 简单科普一下半岛南部政权新罗☞王氏高丽是怎么越过大同江的。 ①唐朝从二品的鸡林都督新罗王金法敏上《赐土地谢表》称:“伏奉恩敕,★浿江以南★,宜令新罗安置。臣生居海裔,沐化圣朝。虽丹素为心,而功无可效;以忠正为事,而劳不足赏。陛下降雨露之恩,发日月之诏,锡臣土境,广臣邑居,遂使垦辟有期,农桑得所。臣奉丝纶之旨,荷荣宠之深,粉骨糜身,无由上答。”。 至此新罗夺取了百济故地和高句丽在大同江以南的土地,实力有所增强。 ②【《高丽史》丙申谕群臣曰: "丙申谕群臣曰: "平壤古都平壤古都荒废虽久基址尙存而荆棘滋茂蕃人游猎于其*闲因而侵掠边邑为害大矣。 宜徙民实之以固藩屛为百世之利。" 遂为大都护遣堂弟式廉广评侍郞列评守之。】 高氏高丽的古都平壤处在大同江北岸已经荒废多年。 ③《高句丽史》太祖五年年“是岁,徙大压质、荣行波等父兄子弟及诸郡县良家子弟。★以实西京、幸西京,★新置官府员吏,始筑在城,新定牙善城民居”。王建以高氏高丽都城平壤开设西京。 ④《高丽史》:“德宗元年城朔州八百六十五*闲门八水口二城头十七遮城五。 二年命平章事柳韶创置北境关防起自西海滨古国内城界★鸭绿江入海处★东跨威远兴化静州宁海宁德宁朔云州安水淸塞平虏宁远定戎孟州朔州等十三城抵耀德静边和州等三城东傅于海延千余里。” ⑤《三国史记》:“<平壤城>似今西京,而<浿水>则<大同江>是也。何以知之?『唐书』云:"<平壤城>,<汉><乐浪郡>也,随山屈 为 ,南涯<浿水>。"又『志』云:"<登州>东北海行,南傍海 过<浿江>口<椒岛>,得<新罗>西北。"又<隋><炀帝>东征诏曰:"沧海道军,舟 千里,高帆电逝,巨舰云飞,横絶<浿江>,遥造<平壤>。"以此言之,今<大同江>为<浿水>,明矣。则西京之为<平壤>,亦可知矣。”
简单科普一下半岛南部政权新罗☞王氏高丽从大同江的到鸭綠江口千里长城。 ①唐朝从二品的鸡林都督新罗王金法敏上《赐土地谢表》称:“伏奉恩敕,★浿江以南★,宜令新罗安置。臣生居海裔,沐化圣朝。虽丹素为心,而功无可效;以忠正为事,而劳不足赏。陛下降雨露之恩,发日月之诏,锡臣土境,广臣邑居,遂使垦辟有期,农桑得所。臣奉丝纶之旨,荷荣宠之深,粉骨糜身,无由上答。”。 至此新罗夺取了百济故地和高句丽在大同江以南的土地,实力有所增强。 ②【《高丽史》丙申谕群臣曰: "丙申谕群臣曰: "平壤古都平壤古都荒废虽久基址尙存而荆棘滋茂蕃人游猎于其*闲因而侵掠边邑为害大矣。 宜徙民实之以固藩屛为百世之利。" 遂为大都护遣堂弟式廉广评侍郞列评守之。】 高氏高丽的古都平壤处在大同江北岸已经荒废多年。 ③《高句丽史》太祖五年年“是岁,徙大压质、荣行波等父兄子弟及诸郡县良家子弟。★以实西京、幸西京,★新置官府员吏,始筑在城,新定牙善城民居”。王建以高氏高丽都城平壤开设西京。 ④《高丽史》:“德宗元年城朔州八百六十五*闲门八水口二城头十七遮城五。 二年命平章事柳韶创置北境关防起自西海滨古国内城界★鸭绿江入海处★东跨威远兴化静州宁海宁德宁朔云州安水淸塞平虏宁远定戎孟州朔州等十三城抵耀德静边和州等三城东傅于海延千余里。” ⑤《三国史记》:“<平壤城>似今西京,而<浿水>则<大同江>是也。何以知之?『唐书』云:"<平壤城>,<汉><乐浪郡>也,随山屈 为 ,南涯<浿水>。"又『志』云:"<登州>东北海行,南傍海 过<浿江>口<椒岛>,得<新罗>西北。"又<隋><炀帝>东征诏曰:"沧海道军,舟 千里,高帆电逝,巨舰云飞,横絶<浿江>,遥造<平壤>。"以此言之,今<大同江>为<浿水>,明矣。则西京之为<平壤>,亦可知矣。”
赖皮猿,再问问你《辽史》中的鸭绿江是就是今天的鸭绿江,你认不认? 《辽史·高丽传》 圣宗统和三年秋七月,诏诸通各完戎器,以备东征高丽。   八月,以辽泽沮洳,罢师。十年,以东京留守萧恒德伐高丽。   十一年,王治遣朴良柔奉表请罪,诏取女直国★鸭绿江东数百里地赐之★。十二年,入贡 …………五月,高丽西京留守康肇弑其主诵,擅立诵众兄询。八月,圣宗自特伐高丽,报宋,遣引进使韩杞宣问询。询奉表乞罢师,不许。十一月,★大军渡鸭绿江★,康肇拒战于铜州,败之。 …………遣排押、盆奴攻开京,遇敌于京西,败之。   询弃城遁走,遂焚开京,至清江而还。二十九年正月,班师,所降诸城复叛。至贯州南岭谷,大雨连日,霁乃得渡,马驼皆疲乏,甲仗多遗弃。★次鸭绿江★,以所俘人分置诸陵庙,余赐内戚、大臣。 …………三年,资忠复使,如前索地。五月,诏国舅详稳萧敌烈、东京留守耶律团石等造★浮梁于★鸭绿江★,城保、宣义、定远等州。四年,命北府宰相刘慎行为都统,枢密使耶律世良为副,殿前都点检萧虚烈为都监。慎行挈家边上,致缓师期,追还之;以世良、虚烈总兵伐高丽。 …………四年,王徽★乞赐鸭绿江以东地★,不许。九年八月,王徽薨,以徽子三韩国公勋权知国事。十二月,勋薨。大安元年,册勋子运为国王。
武王灭殷商之后封微子于宋国,管理殷商遗民⒈《史记·宋微子世家 武王灭殷商之后封微子于宋国,管理殷商遗民 ⒈《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武王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使管叔、蔡叔傅相之……於是武王乃封箕子於朝鲜而不臣也……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行政当国。管、蔡疑之,乃与武庚作乱,欲袭成王、周公。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开代殷後,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馀民甚戴爱之。” 史料⒈说殷商灭亡后 以殷商遗民成立了宋国,封箕子朝鲜的记载。 ⒉《汉书地理志》:“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①沛、②梁、③楚、④山阳、⑤济阴、⑥东平及⑦东郡之须昌、寿张,皆宋分也。” 史料⒉说明汉朝哪些郡县是宋国的疆域。 ⒊《汉书地理志》①沛郡……户四十万九千七十九,口二百三万四百八十……②梁国……户三万八千七百九,口十万六千七百五十二……③楚国……户十一万四千七百三十八,口四十九万七千八百四……④山阳郡……户十七万二千八百四十七,口八十万一千二百八十八……⑤济阴郡……户二十九万二十五,口百三十八万六千二百七十八……⑥东平国……户十三万一千七百五十三,口六十万七千九百七十六。……⑦东郡……户四十万一千二百九十七,口百六十五万九千二十八。 史料⒊记算出这7个郡总户数是155万零8529户,人口508万零9634口。也就是到西汉时期,殷商人后裔人口发展到500多万。 为什么宝马金鞍声称朝鲜人是殷商人呢?那是因为周武王封箕子朝鲜,箕子带领的这部分殷商移民,给东北亚及半岛带去文明,所以今天的半岛才会有很多殷商人元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