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0
风引翼在天
楼主
历史上,河络与人族也发生过多次大规模冲突。在需要鼠骑兵(铎洛可)们扮演河络步骑结合军阵的矛头时,它们往往从己方步兵方阵侧翼出击,以多个杜库(五骑的基本单位)平行布置构成战线,在运动中统一步伐,并由第一杜库的莫沃(长)选择攻击点。战线接触前的一刹,继、中流帕什(僚)的拓岩弩齐射压制敌军的长兵器,末流帕什则以一记凶猛的前冲突跃撕裂对方的战线,莫沃和首流帕什旋即突入掩护末流帕什,放弃弩机的全队跟进挥戟砍杀散乱的敌兵。多个杜库的突击往往瞬间在敌军战线上凿出多个突破口。当敌军第二线的步兵调整队形准备围攻突进的鼠骑兵时,却发现自己刚刚展开的侧翼已经暴露在队形严整的河络步兵面前。
这种层层掩护突进的战法根源在于河络对细化分工的追求,河络武士往往倾向于在杜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后便进行专业的训练,通过杜库成员间长期训练配合养成的默契发挥整体战力。轻重骑兵复合构成小队既保持了单兵战力的最优,也兼顾了集团作战的多功能和灵活。同时,这种战法也利于在接战瞬间发挥河络火力的优势,进而掩盖体型的不足。历史上但凡以非职业军人编组为步兵方阵和轻装骑兵的人类军队,通常都难以对抗高度专精而配合默契的河络鼠骑兵。在胤朝中期人族大入侵前的长期和平中,杜库一级单位已经可以有效应付小规模的领地、商业争端,河洛也没有建立鼠骑兵紧急扩军机制的必要。
但在胤朝中叶,情况发生了变化。葵花之乱的蛮族入侵对于胤朝军队虽然是一场灾难,但蛮族轻装骑兵的大范围机动突袭和重装正规骑兵的线式冲锋也开启了东陆骑兵的复苏。多年和平相处中吸收的河络技术与人族长年的战争经验相结合,令人族骑兵的装备有了长足进步,在此基础上,新的战术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
人族轻骑兵的箭雨虽然依旧无法洞穿鼠骑兵的砂钢重甲,但也足以迫使其低头举盾以保护眼缝颈窝等薄弱部位,由此降低了莫沃们的观察能力和鼠骑兵进攻的灵活性。战士与骑鼠长时间被箭雨覆盖带来的疲劳、对射中的弹药消耗和无法在骑鼠上进行装填也大大降低了拓岩弩临阵扫射的威胁。若鼠骑兵们放弃密集队形,执弓开始还击,则将面对人类重骑兵的强大突击。
为充分发挥身高臂展和马力的优势,人族重骑兵以相对于长戟更利冲锋的加长马槊发动多列密集横队的突击。由于战列密度的差别,每一名鼠骑兵往往要面对二至三根马槊的攒击,若没有拓岩弩火力的压制,哪怕个人武艺再高也难以幸免。即便遭遇时第一列人族骑兵被装备完整的鼠骑兵突破,但及时跟进的第二列恰好可以把握住鼠骑兵刚刚完成突击、楔形队形拉长散乱的一刻。哪怕鼠骑兵在后续杜库的帮助下能够击退人族第二列骑兵,也往往发现人族后续骑兵已在线列两端队长的指引下运动到自己的侧翼形成了新的战线,而此时鼠骑兵楔形队形分工过细的弱点暴露出来,难以像线式队列一样及时转变进攻方向,最终因遭到多个方向夹击而失败。
在逐渐拉平武器系统差距并使用优势战术队形的同时,人族进一步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数量。河络的人口基数本就远少于人族,鼠骑兵又是在专门从事军事训练的火山河络部族中遴选精锐,愈发显得稀少;而在杜库一级进行的专业化分工训练过于精密,也导致鼠骑兵成军缓慢;再加上骑鼠培育中的不确定性,鼠骑兵数量往往不到河络全军的十分之一,远不足以同人类拼消耗。反观彼时的人族骑兵:底层军士往往来自中州北部的牧场,虽然单兵战力并不突出,但民风淳朴求上进,既能服从命令也不乏凶猛,且在蛮族入侵时饱受蹂躏,对任何异族均充满仇恨;中下层军官则来自于葵花之乱时流落王域的世家子弟,通常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又急于通过军功重拾失去了的财富与家庭荣誉。当胤朝皇室求服众、世家求地位、诸侯求扩张、商会求发展的各方博弈共同指向入侵河络这一结果时,立时便发现已经拥有了一支兵员素质良好可塑性强、中下级军官素质过硬,且野心勃勃的骑兵部队。这支军队被胤朝中央精心选定的“敉平异族、勘复皇土”口号煽动着向河络发起了一场种族战争,以高涨的种族主义热情吸引无数盲目的人族参军,不但数量愈发膨胀,战斗中的勇气也被催谷得无比高涨。
毫不犹豫地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