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6
记得十多年前杨式小架148式第五代传人宋金辉老师在温江授拳行医时,我一个师弟崔永聪东北人,身高1米83,体重180多斤,典型东北大汉,自幼在东北习练八极拳,因酷爱武术搏击,前老找宋老师比试,因他觉得太极拳软绵绵,慢动作,怎么能用于搏击,结果三试皆被老师化发跌到床上,崔师弟拜师,老师不肯收他,但见他热爱武术,便教了拳架,崔师弟在比试中感觉老师邓臂极沉,而自己无根,便苦练拳架,双手各持一只40多斤重的哑呤练拳,练了4个月再找老师比试,一接手老师笑着说,你的劲更好听了,崔师弟三试比上次输得更惨,便要求拜师,老师并没同意,只是要求他父母同来,才商议,后来崔师弟成了入室弟子,老师说太极拳练的是拳理,即阴阳,松沉,虚实,刚柔的变化,转换是重点,不要练僵力.现在崔师弟巳是四川省十大武术名人之一.望有志斯技者参考.也许对你有所帮助,这是星期天工作加班之暇写之.
2012年07月14日 04点07分
1
level 12
应该是练用结合!即必要的力量练到,同时对各种劲力也要摸(运用)。这就是逐步把僵劲、拙力消除,换成合理用力!
2012年07月14日 04点07分
3
一般情况下,练习者没有师傅指导,就没有合理用力一说。有师傅指导,三年内也谈不上合理用力。没有3-5年的认真刻苦练习用力就不可能合理!
2012年07月14日 06点07分
有3-5年的认真刻苦练习并且有明白的师傅指导,一般都不谈用力。
2012年07月14日 06点07分
协调用力,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恰到好处,以最小的消耗,获取最大的效率。这就是合理用力。通常所说的巧力、轻灵之力、整力(劲)。
2012年07月14日 08点07分
level 11
呵呵呵,拿过重的东西做静力训练本来就会练死,那是方法不对。
因为东西太重,你必须全身都绷紧了才能保持住姿势,久而久之你的肌肉就习惯了绷紧这个状态。当然力就死了。
拿重物练必须活练,抛,接,甩,抖都可以。这么练是不会出死力的。
2012年07月14日 07点07分
7
我对这个“活练,抛,接,甩,抖”比较感兴趣,老师能介绍一下具体用什么东西好,该怎么练吗?
2012年07月15日 07点07分
@酷爱太极2 先从抛接沙袋开始,然后到甩沙袋,最后到抖杆子或者抖绳子。。。。。八十斤沙袋妥妥的,抛吧。。。。。
2012年07月15日 07点07分
@巨大猫头鹰 八十斤沙袋我拿都拿不动,怎么抛哦
2012年07月17日 15点07分
level 9
我认为人的力量终有枯竭和极限之时,而听劲,化劲,得机得势,以及内劲随着时日的延伸还有提高之日,我想还是明了拳理练习进步更快吧.
2012年07月14日 08点07分
8
说得挺好,明理,赞一个!
2012年07月14日 09点07分
@以刀为掌 比那些个不明理,尽说些用力,用速度,打打杀杀的主聪明多了.武当山人
2012年07月14日 12点07分
level 9
今天白天看了这篇文章,晚上与师兄弟们推手又有了进步,真怪,谢楼主.
2012年07月14日 14点07分
9
level 9
蛮力越大越好听,有时候一搭手就觉得是僵力,感觉对方就算推过来,对我威胁都不大的感觉
2012年07月14日 14点07分
10
level 9
今早练完拳后再次学习这篇文章,我下载后给老师看,老师说对得.
2012年07月15日 00点07分
11
level 16
谢3楼朋友的指导,练理不练力,是指练太极功夫的侧重点,等有一定基础后即便练一些辅助性功力也要遵循太极拳原理去进行练习,才不至于练出拙力.
2012年07月15日 01点07分
12
level 16
谢杨式新手朋友关注,练太极功夫要有脱胎换骨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2012年07月15日 01点07分
16
level 16
谢以刀为掌朋友的关心,我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祝您再上一层楼.
2012年07月15日 01点07分
17
level 9
今晚又要进行对抗性的推手了,试一试刚柔是否转换的灵.
2012年07月15日 11点07分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