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行天下 夏天行天下
夏卫,籍贯安徽,生于1962年7月3日,杨式小架148式第六代传人,中国武协会员,中国武术六段。
关注数: 734 粉丝数: 937 发帖数: 28,690 关注贴吧数: 9
习推手者应先树主干暂剪枝曼 观今初习推手者往往喜欢学习手法去如何制人。殊不知倘若没有扎下坚实之腰腿功夫焉能制人,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牵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笔者于实践中认为:腰腿功夫就是太极拳之主干功夫,主干尚不能扎根于肥沃之土,焉能枝蔓茂盛呼?脚下有了根,大椎能领起,方能真正做到上虚下实中间灵,于不丢不顶中讨消息,真正做到因敌变化示神奇,练就柔中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之本领。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平日里练桩功、盘架子等等无不为练就整刚之劲而服务,而整刚之劲来自于腰腿功夫之节节贯串之故,笔者认为这就是主干功夫,此功夫出的越早越好。观今许多习拳假柔者,因无刚整之劲,与人切磋交流时,不得不靠技巧变化也。虽变,然其不整;虽巧,然其不通。人一但逼入,即刻散溃或退步或以拙劲缠抱也。假柔安能克真刚乎?当今习太极拳者多犯此病也。而前贤们之所以能不畏彼刚,盖其自身本有刚整之劲。故唯真柔方能克刚,盖此乃寓刚之柔也。由此可见练就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之刚整之劲即主干功夫何等重要,望初习推手者参阅之。 杨氏小架148势拳第六代传人 夏卫    二O一八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午
给初习推手者之点滴体悟 给初习推手者之点滴体悟 杨氏小架拳第六代传人 夏卫 先师曾言:于推手中倘若没有听劲即便会一百个招式亦等于零。此言不虚也。察古拳论、拳谱未曾提及“听劲”二字,倒是李亦畲前贤有"身挨在何处心意便用在何处。"于现实推手中,尤其是对抗性之散推手,听劲好的处处能得机得势,听劲稍差者则处处被动,倘若听劲水平相差不大者则推的不轻松。尤其是许多初习推手者有的故作轻灵,倘若只是按程序走圈打圆倒亦顺畅,若一拿住劲源问其根则马上用手乱拔,没有了圆转,没有了节节贯串而是节节败退。此乃是"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然凡身体健康者均对力的大小、快慢、方向等等均有感知本能,所不知的只是如何解脱、卸掉外来之力,不着己身而已。 倘若初习推手者不明"虚从实中来"、"极沉重方能极轻灵”之拳理。亦受力即退步避让躲避者,恐一辈子都练不出推手功夫也。故初习推手者不求外表之轻灵,而求内在之松沉。盖因火候未到而没有资格言轻灵也。粘(黏)不住对方,气息上浮,脚上无根,处处被动,受制于人,焉能言及轻灵?焉能言及引进落空?师爷张金龄前贤言:“练巧先练劲,练劲先练顺”。即言此理也。此"劲”实为根劲(中定劲)也。故初习推手者要练就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固劲整,尽量吞对方之力而尽量不动步。日久功深,练就根劲功夫。有了根劲才能言松,才能言及听劲。练至"两股前节有力,触之则旋转自如”时方能练就听劲功夫,方能引进落空。 夏卫 二0一七年十二月十六日晚
观徐与雷公太极较技反思之二 杨氏小架拳第六代传人 夏卫 我与许多练传武的人略有不同,除了常与练自由搏击的朋友切磋交流外,我每天晚上七时至八时均在观看《武术世界》频道中自由搏击比赛,有二年了吧,我认为人家岂是蛮力,运动员都十分灵动,如死神方便几乎打的就是智慧拳,现代自由搏击技术含量很高,但从这些比赛中其实都能看到中国传统武术技击技术的影子,中国自由搏击其实是中国传武的浓缩与升华,由中国传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然而遗憾的是被人为地割裂开了,其实武学修为高者彼此心理都明白。 许多爱好者还在幻想民间有高手,其实1928年中央国术馆国考之惨烈已经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 中国自由搏击界的教练、运动员、陪练等均十分了解目前传武的状况,反而练传武很大一部分不了解中国自由搏击界的状况,有人还说徐KO雷雷后不应再击打,不讲武德,其实这部分人很善良,有正义感,不过这部分人连MMA竞技规则都不明白,将公德、武德、规则混为一谈。现在徐这个在自由搏击界失意的疯子又在挑战陈拳的王战军,估计这些"金刚"们会保持沉默,不去较竞就不会有胜负,这些人永远是嬴家。陈、杨、吴、武、孙、赵堡还有许多太极拳门派,倒是杨拳敢于应战,昨天早晨四川新闻联播报道了此事,其它太极门的高手均保持沉默,不为太极拳正名,可能他们心里明白差距,装糊涂,拿文化说事,其实所谓的太极文化失去了搏击精髓这个载体,就会更加模糊,更具所谓的普适性,用来说明为人处事、养花、书法等等均多的去了。有网友叫我上,我坦诚告诉他们:五十五岁了,可能我打不嬴。我作为一个传统太极拳武术之爱好者认为传武与自由搏击有共性亦有差异性,我们为什么不去下功夫研究共性,反而强调所谓秘不传人的差异性呢?个人的武学修为不能代表整个门派,我猜想下一步有人可能会说雷雷不是入室弟子了。我个人愚想:作为传武人要清醒地看到这种差距,奋起直追,创建起一个科学完善传武竞技机制,制定科学完善训练与评估机制,广泛交流切磋,取长补短,才是正途,否则传统太极拳武术永远只能是一个"精神贵族”了。 二0一七年四月三十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