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行天下
夏天行天下
夏卫,籍贯安徽,生于1962年7月3日,杨式小架148式第六代传人,中国武协会员,中国武术六段。
关注数: 734
粉丝数: 937
发帖数: 28,690
关注贴吧数: 9
希望贵吧更新快一些,同时请广大杨拳爱好者多发帖!
不要怪对方不会推手 吾师生前曾经常告诫我们师兄弟们:与别人较技时不要怪对方不会推手,不要怪对方力气大,被抓缠时,你要学会滑脱,对方或使绊时,你要灵敏觉察转换,传统太极拳武术就是讲究以柔克刚,岂有怪对方力气大之说?只能怪自己功夫不到家!
陈式太极大师陈友芹去世 刚看到消息陈拳第十二代传人,太极大师陈友芹离世,享年五十九岁。
请吧友们讨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其中“着熟”是什么含意?
这次四川省传统武术教练员培训班 于三月中旬在都江堰市举办为期四天,请王战军先生讲课。
习推手者应先树主干暂剪枝曼 观今初习推手者往往喜欢学习手法去如何制人。殊不知倘若没有扎下坚实之腰腿功夫焉能制人,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牵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笔者于实践中认为:腰腿功夫就是太极拳之主干功夫,主干尚不能扎根于肥沃之土,焉能枝蔓茂盛呼?脚下有了根,大椎能领起,方能真正做到上虚下实中间灵,于不丢不顶中讨消息,真正做到因敌变化示神奇,练就柔中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之本领。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平日里练桩功、盘架子等等无不为练就整刚之劲而服务,而整刚之劲来自于腰腿功夫之节节贯串之故,笔者认为这就是主干功夫,此功夫出的越早越好。观今许多习拳假柔者,因无刚整之劲,与人切磋交流时,不得不靠技巧变化也。虽变,然其不整;虽巧,然其不通。人一但逼入,即刻散溃或退步或以拙劲缠抱也。假柔安能克真刚乎?当今习太极拳者多犯此病也。而前贤们之所以能不畏彼刚,盖其自身本有刚整之劲。故唯真柔方能克刚,盖此乃寓刚之柔也。由此可见练就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之刚整之劲即主干功夫何等重要,望初习推手者参阅之。 杨氏小架148势拳第六代传人 夏卫 二O一八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午
竞技推手 RFxHN354oF %EF%BF%A5PE1K0k6dplT%EF%BF%A5
拳论云:气以直养而无害。请吧友们讨论"直养"是什么意思?
手机坏了,两天未签到,对吧友的问题未及时回复,请谅!
请吧友们讨论怎样理解吴孟侠前辈拳诀中的“定在有隙,中在得横”之
给初习推手者之点滴体悟 给初习推手者之点滴体悟 杨氏小架拳第六代传人 夏卫 先师曾言:于推手中倘若没有听劲即便会一百个招式亦等于零。此言不虚也。察古拳论、拳谱未曾提及“听劲”二字,倒是李亦畲前贤有"身挨在何处心意便用在何处。"于现实推手中,尤其是对抗性之散推手,听劲好的处处能得机得势,听劲稍差者则处处被动,倘若听劲水平相差不大者则推的不轻松。尤其是许多初习推手者有的故作轻灵,倘若只是按程序走圈打圆倒亦顺畅,若一拿住劲源问其根则马上用手乱拔,没有了圆转,没有了节节贯串而是节节败退。此乃是"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然凡身体健康者均对力的大小、快慢、方向等等均有感知本能,所不知的只是如何解脱、卸掉外来之力,不着己身而已。 倘若初习推手者不明"虚从实中来"、"极沉重方能极轻灵”之拳理。亦受力即退步避让躲避者,恐一辈子都练不出推手功夫也。故初习推手者不求外表之轻灵,而求内在之松沉。盖因火候未到而没有资格言轻灵也。粘(黏)不住对方,气息上浮,脚上无根,处处被动,受制于人,焉能言及轻灵?焉能言及引进落空?师爷张金龄前贤言:“练巧先练劲,练劲先练顺”。即言此理也。此"劲”实为根劲(中定劲)也。故初习推手者要练就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固劲整,尽量吞对方之力而尽量不动步。日久功深,练就根劲功夫。有了根劲才能言松,才能言及听劲。练至"两股前节有力,触之则旋转自如”时方能练就听劲功夫,方能引进落空。 夏卫 二0一七年十二月十六日晚
练拳杂谈 练拳杂谈 拳虽小技然哲理存焉,均是从无到有再到无,循环无端,韵味存焉。爱之珍之者无不穷研默识揣摩之,尚未能穷其妙也。传统太极拳武术之道,道传有心人,此言不虚也。所谓练天下至柔之术,修阴阳中和之气是也。存周前贤曾云:中庸者人之极品,中和者拳之极品也。吾思所谓中和者乃是混元一气矣。前人云:吾善养吾之浩然正气。何故?正气立,邪气祛。冷兵器时代虽离我们远逝,传统太极拳武术呈多远化发展实属正常,然武道存焉:危而不惧、难而不畏、百折不挠、敢为敢当、坦荡心性、达观向上!乃是从挨打与打人之不断实践中获得信心与韧劲,逐渐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故武道精神永存!即便当今之自由搏击亦不例外。拳如人生,人生如拳,拳品即人品。天地一太极,人身亦太极。何不向自身内里求?拳论云:多误舍近求远即言此理也。练拳不练心,拳与我两分,终归不属拳道。于为生计奔波尚能练拳不辍者亦谓有始有终之士也。望有缘传统太极拳之同志们定要珍之爱之恒之,更要用心灵感悟之。 夏卫 二0一七年六月十八日晚
练拳札记 练拳札记 老谱中云:“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平准者,称也。乃是指人体重心平衡。走圈划圆的目的莫不是为重心平衡服务。业内人均明白推手中只要控制住了对方的重心乃会稳操胜券。推手实乃是双方通过"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来控制与反控制对方重心。功高者圆转灵动,虚实变换于瞬间一气呵成,勿有或少有缺陷、凹凸、断续处,功低者相对就差些,面对势沉劲大者,抵抗不行,用招不行,逃离不行,而丢掉自己重心的份额,功高者占有了对方丢失的平衡重心之份额,功低者自然会跌出。初习推手者不要臆想"四两拔千斤",而要练就根劲,守住自己之重心,顺随对方之意,犹如师爷张金龄前贤所言:"不在好不好,能听能化,保住自己为上好。"此言不虚也。 杨氏小架拳第六代传人 夏卫二0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午
技术讨论:什么叫"精神内敛",练拳中怎样做到? 敬请朋友们讨论。
请吧友讨论:为什么说"十三总势莫轻视。”
我的回复怎么发不了? 关于莱月昂的“下盘不稳问题”
请朋友们讨论: 拳论中:意气君来骨肉臣 现有已逝高人王壮弘先生说:意气均来骨肉沉 不知谁正确,望吧友们讨论一下,谢谢!
请吧友们讨论“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怎么理解“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句话?
怎样理解"手到脚不到打人不精妙”这句话?
请吧友们讨论在太极拳基本功中什么最重要?
请朋友们讨论一下"滞在双重,通在单轻"于实践中的运用。
怎么许久未见德勇武术吧友的贴子了?
请问吧内有眉山市区内的吧友吗?谢谢!
告诉大家一个练拳养生的小方法 待练拳毕,气沉丹田后,两手下垂,乘双手劳功穴有热感和跳动感等等时,然后用双手竖掌对着自己的睁开的双眠,用眼睛去感应双掌劳宫穴的热气,肝主目,久久如此,双眼和肝就会得到很好的双向调节,身体也会逐渐强壮。不信?您可以试试!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 号称太极拳实战第一人的王战军先生,怎么才四十三岁就秃头了,发主气血,从中医角度分析属肾气不足啊!不知我这个思考有没有道理?
我的学生参加全省套路比赛获奖
重发其中的推手比赛请吧友们点评一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2FFa0AXa1yOEkMLN4_VRTXKQ&urlrefer=94dad2e1a3ae6b8bf582433be8589fc0
“战太极"好!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2FTc9uljMZ5jzkdl8c-RlsVw&urlrefer=62ca892b9c4ff7e453fa61de2252efb0
不知吧内有眉山丹陵县的吗?若有请告知!谢谢!
今天是我五十五周岁生日,特上传一个小视频,不喜者勿喷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v.qq.com%2Fplay.html%3Fvid%3Dw05217tgzw4%26ptag%3Dv_qq_com%2523v.play.adaptor%25233%26from%3Dgroupmessage%26isappinstalled%3D0&urlrefer=f670aa738ac5359af42e10a8853c9a4d
请吧友们讨论一下,谢谢!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2FZE_54tvl832O-20gg0Oouw&urlrefer=a822afa6cb4d0284326eb80e7f9cd7c0
所谓的马徐之战究竟是谁报的警? 我虽然十分热爱传统太极拳武术,但如果是马报的警,就他这人品,凡正直的习武之人是对马不屑一顾的!
三点钟要开打了,请吧友们及时上传视频
据说马徐之战是明天下午三点进行 请知道详情的同好及时通报情况,谢谢!
给吧友们推荐一篇文章,不喜勿喷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2FRJ6YGA-kMFOrGISofkrHHg&urlrefer=6b1bdbade38354ea03a81f42a3c9a888
看看搏击界的一些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pae.baidu.com%2Fs%3Fs%3Dbai-ofpy54&urlrefer=1476fd0e6761f01cb0ff103bf87ac418
练拳杂淡(原创),不喜勿喷 练拳杂谈 拳虽小技然哲理存焉,均是从无到有再到无,循环无端,韵味存焉。爱之珍之者无不穷研默识揣摩之,尚未能穷其妙也。传统太极拳武术之道,道传有心人,此言不虚也。所谓练天下至柔之术,修阴阳中和之气是也。存周前贤曾云:中庸者人之极品,中和者拳之极品也。吾思所谓中和者乃是混元一气矣。前人云:吾善养吾之浩然正气。何故?正气立,邪气祛。冷兵器时代虽离我们远逝,传统太极拳武术呈多远化发展实属正常,然武道存焉:危而不惧、难而不畏、百折不挠、敢为敢当、坦荡心性、达观向上!乃是从挨打与打人之不断实践中获得信心与韧劲,逐渐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故武道精神永存!即便当今之自由搏击亦不例外。拳如人生,人生如拳,拳品即人品。天地一太极,人身亦太极。何不向自身内里求?拳论云:多误舍近求远即言此理也。练拳不练心,拳与我两分,终归不属拳道。于为生计奔波尚能练拳不辍者亦谓有始有终之士也。望有缘传统太极拳之同志们定要珍之爱之恒之,更要用心灵感悟之。 夏卫 二0一七年六月十八日晚
转一篇文章供吧友们阅读,不喜勿喷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2Fl_RmHBsEkKAkfbdgbqLDWw&urlrefer=76bd2f211f3c50bbfe06a91470369bf5
什么是太极拳散手?怎么练? 请吧友们讨论!
我刚开始看见喷子们黑传统太极拳武术很是气愤,现在怎么觉得怎么样
拳论中"双沉则随”双沉究竟指的是什么? 请吧友们讨论一下
(重发)杨氏小架148势拳这一脉开展活动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2Fb0dSTM83ofP0rOEunJhy9g&urlrefer=d64530ac160439a3270ab493a3828277
杨氏小架148势拳这一脉在开展活动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2FFpCzD571iB9hKhRASfuR6g&urlrefer=dc2ad0b52ca8cb17bc0c21876f88783d
此篇文章蕴涵太极拳之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2FhoA3VNtW_Le83198juzw-g&urlrefer=b6ac289a92c779d89e8b4082f847bb5c
含(涵)胸拔背与立身中正矛盾吗?为什么? 纯技术讨论帖,望广大吧友踊跃发言,不喜者勿喷,谢谢!
推手比赛还是有许多观众的 baike.baidu.com baike.baidu.com 以上是今年5月28,29号在重庆梁平举行的太极推手项目80kg及80kg以上级别四强及冠亚军决赛的部分视频 以上是今年5月28,29号在重庆梁平举行的太极推手项目80kg及80kg以上级别四强及冠亚军决赛的部分视频
特献上本人视频,以祝福大家节日快乐!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v.qq.com%2Fplay.html%3Fvid%3Dc0508w11jgs%26ptag%3D1.wechat%2523v.play.adaptor%25231%26_out%3D10%26__t%3D1%26from%3Dgroupmessage%26isappinstalled%3D0&urlrefer=c6829aae7f8d1f355ef0ac37de66ffba
无题 我在与练自由搏击的朋友们切磋交流实践中始终觉得传统太极拳武术对头部防护意识与技术较弱,应该从技术上怎样提高呢?(纯技术讨论帖,不喜勿喷)
为什么太极拳贴吧与杨拳吧不同 吧务及吧主是怎么管理的?还号称太极拳贴吧,不脸红吗?我在杨拳吧看了,人家几乎都是吧友们在讨论太极拳技术贴,那里象太极拳贴吧简直是乌烟障气!
我今天遇到的 今早晨带学生到公园练拳与推手及散手,旁边的一个大场子里,有七十多个老头和大妈放着音乐在打杨氏八十五式拳,接着又是刀剑、扇子演练。练毕,我问一位八十六岁的老大爷及一些大妈们徐的事情,虽知不问还好点,一问这些大爷大妈们张口就骂徐,他们愤怒地说:徐就是个地痞和流氓,政府早该将他抓起来,让他坐牢,他说太极拳是骗子,我们就想问他,我们天天在这里放在音乐打拳,身心愉快,身体健康,自娱自乐,我们究竟骗了这个流氓什么?我走后,他们还在那里大骂流氓、痞子、人渣。我回家的路上心里暗想:徐真是不得人心啊!真是应验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古训。
对传统太极拳武术几点思维误区之 对传统太极拳武术几点思维误区之思 考(原创) 杨氏小架拳第六代传人 夏卫 二0一七年五月十三日于攀枝花市 误区一: 误区一:误认为推手就是实战搏击。其实推手之实质乃是从拳架过渡到散手之中间环节,是一种太极拳十三势之循环练习法让习练者于此种训练中体会劲路,培养触觉之灵魂,大脑之反应速度,还可检验拳架是否正确,也可用于测验习练者进步之程度,犹如战斗演习不是战争一样,杨氏老谱《太极文武解》中云:“独知体育之文,不知武事而成者即小成也”。若想对付其它搏击类,思维还需跳出推手之圈子,于扎实推手功夫之基础上再下一番苦功进行散手对抗性训练。当各类推手练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与别的武术门派多进行切磋交流,真诚虚心学习他门搏击长处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武学修为,只要做到真诚求教定会有所收获。在现实中许多老师与同门学生推手,学生们不还手,怎说怎做,有的老师就会真认为自己了不起,真遇到真打、真干时就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以失败而告终。这样的例子于现实中多的夫了。(未完待续)
吧主请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这场大事大非面前,有人在吧内无端漫骂太极拳,作为太极拳贴吧的吧主有无责任进行删除?
观徐与雷公太极较技反思之二 杨氏小架拳第六代传人 夏卫 我与许多练传武的人略有不同,除了常与练自由搏击的朋友切磋交流外,我每天晚上七时至八时均在观看《武术世界》频道中自由搏击比赛,有二年了吧,我认为人家岂是蛮力,运动员都十分灵动,如死神方便几乎打的就是智慧拳,现代自由搏击技术含量很高,但从这些比赛中其实都能看到中国传统武术技击技术的影子,中国自由搏击其实是中国传武的浓缩与升华,由中国传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然而遗憾的是被人为地割裂开了,其实武学修为高者彼此心理都明白。 许多爱好者还在幻想民间有高手,其实1928年中央国术馆国考之惨烈已经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 中国自由搏击界的教练、运动员、陪练等均十分了解目前传武的状况,反而练传武很大一部分不了解中国自由搏击界的状况,有人还说徐KO雷雷后不应再击打,不讲武德,其实这部分人很善良,有正义感,不过这部分人连MMA竞技规则都不明白,将公德、武德、规则混为一谈。现在徐这个在自由搏击界失意的疯子又在挑战陈拳的王战军,估计这些"金刚"们会保持沉默,不去较竞就不会有胜负,这些人永远是嬴家。陈、杨、吴、武、孙、赵堡还有许多太极拳门派,倒是杨拳敢于应战,昨天早晨四川新闻联播报道了此事,其它太极门的高手均保持沉默,不为太极拳正名,可能他们心里明白差距,装糊涂,拿文化说事,其实所谓的太极文化失去了搏击精髓这个载体,就会更加模糊,更具所谓的普适性,用来说明为人处事、养花、书法等等均多的去了。有网友叫我上,我坦诚告诉他们:五十五岁了,可能我打不嬴。我作为一个传统太极拳武术之爱好者认为传武与自由搏击有共性亦有差异性,我们为什么不去下功夫研究共性,反而强调所谓秘不传人的差异性呢?个人的武学修为不能代表整个门派,我猜想下一步有人可能会说雷雷不是入室弟子了。我个人愚想:作为传武人要清醒地看到这种差距,奋起直追,创建起一个科学完善传武竞技机制,制定科学完善训练与评估机制,广泛交流切磋,取长补短,才是正途,否则传统太极拳武术永远只能是一个"精神贵族”了。 二0一七年四月三十日
我的对话 崔师弟:通过徐与雷的比赛(因在一定规则内),雷的败北不得不引起热爱传武人的思考与反思,怎样建立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和评估标准是其重点。社会是现实的,武术搏击更现实。当然时代的变迁使传统太极拳多元亦谓必然。然既称作拳,其技击必存焉。传武在苦练,人家亦在苦练,二者均是汗水与鲜血凝聚。其实据我所知许多练自甴搏击的亦是自幼练起,有的亦是长达几十年。关健还是在练好本门功夫的基础上后,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将说手摸劲训练方法之一误认为实战。要多与别的门派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其实1928年中央国武术馆国考中名列前矛者均兼习西洋拳术(拳击),赵道新前辈有所论述。据传杨露禅前贤出陈沟后用了两年时遍访各门高手,才打出了“杨无敌”之称号。在中国传授传武压力颇大,要随时迎接挑战,一旦败北,学生就会散去。而自由搏击训练几乎天天都在倒地,然他们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怎么样。其实输赢对于一个直正武者实属正常,犹如阴阳关系互含其中。故我认为:理性、科学、探索、求证之态度对待传统太极拳武术才谓正途。若有不妥之处,请师弟斧正。 杨氏小架第六代传人 夏卫二0一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中午。
观徐与雷公太极较技之反思 观后,心里不能平静,夜不能寐。我思:社会是现实的,武术搏击更现实!天外有天,强中还有强中手。谁亦不敢称自己天下第一。雷的底细全部被对手了解,而雷对MMA专业技术不甚了解或者说没有深刻了解,更谈不上掌握其技术之核心。训练不到位,应当有自知之明,没有专门的有针对姓的对抗训练最不要与专业的MMA选手过招。不完全是步伐与格斗姿势问题,传统太极拳武术缺乏实战训练,差距在:步伐、距离感、打击速度、打击精准度与爆发力、比赛经验、比赛节奏、体能等等方面,是一个综合的差距。 虽然我不能代表全部练传武之人,但仅我而言存在着这些差距,我虽然还有两个月就满五十五周岁了,但我仍然要在实践中努力缩短这种差距,让自己的搏击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对雷的不屈精神与对武学之探索态度再度赞尝。 杨氏小架拳第六代传人 夏卫 二0一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夜零点十四分,
已经七点十四分了 比没比呀?
中国自由搏击排名前10位运动员有那些? 第一名:
雷公太极 我估计是四川青城山雅轩式风格115式王建业先生传人罗宇的弟子,此先生先前是练散打与自由搏击的,后拜罗宇为师习练传统杨氏太极拳。
我与学生的对答(七) 学生问:推手怎么练才能超越对方?吾答之:除非你比对方先练的松下来。不愿松、不敢松,盖因主观上的松不能代替躯体客观上的松,关健还是有怕吃亏的心态在作崇,推手训练就是要学吃亏,让对手训练你,你何乐而不为呢?学吃亏不是目的!而是从吃亏中练就听化劲,而要练就此劲,只有比对方松方能练就,随着时日增长对方制不了你时,你就进步了,不要心存怀疑。舍弃僵力是需要更大的勇气! 杨氏小架拳第六代传人 夏卫 二0一七年四月十三日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