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的叶子 不是的叶子
关注数: 21 粉丝数: 96 发帖数: 3,218 关注贴吧数: 11
我与周围人“抗争”的经验 看到一些帖子,说献血不被理解,反而被骂,其实我的环境也不怎样,经常被人一脸嫌弃地说:啊你还献血啊。听起来就很不爽,但是过这么久了,其实慢点周围的同学朋友就能理解,而且还能带动部分人加入献血队伍。给大家分享下我的经验吧。 首先,就是自己有明确的想法。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同理,你自己都不了解,怎么抗拒别人的意见?看很多帖子其实是自己信念不足,所以很茫然。其实咱献血不为别的啥,就是做个好事,而且现在的献血健康标准,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献血者的健康,理解到这里,就是不损己而利人,一毛不拔而利天下,胡不为? 第二,尊重他人想法,适当回避话题。有些人就是很顽固,怎么办?其实我们只是献血者,很大程度上不需要与谣言等等做斗争,我们安静地做一个美男子,不,献血者就可以了。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那有些人就是转不过弯,那就回避。尤其比如楼主爹妈这样的,他们不怎么理解,从来我就不谈这个话题,反正楼主远在武汉他们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也拦不住,学点左耳朵进,又耳朵出的功夫,反正献血是个人行为,一般也没法干涉。 第三,接受血站补贴与各种福利。楼主觉得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好处的事没人做,血站为什么给献血者那么多福利?归根到底还是用现实利益推动献血者来参与献血。也许你很高尚,但是周围的人却不一定。你接受这些福利,其实是给周围人一个榜样。给大家举几个楼主真实的经历。楼主很早就在血液中心用积分换了一个台灯,那款台灯还不错,牌子的,去年坏了,联系了客服,武汉有专卖店能维修,联系那家店,开始说要30,去了,老板修的时候问起来哪来的,我说献血换的,他们就诧异了,先是免了我修台灯的钱,然后主动问去哪里献。他们知道这个东西的价值,所以是没想到能换这个,这样他们一下子就能接受献血了,我顺势再普及了下成份献血的相关知识。所以你接受福利,就是做出一个榜样,给血站做了宣传。 第四,抓住一切机会带朋友去参观血站。反正路费有报销,有机会就带朋友去,有护士比你专业,感受下氛围,其实很多人就动心了。 说来这些年慢点过来,周围不理解的还是很多,都是说不珍惜身体的,以前还想多解释下,现在觉得潜移默化用行动慢点诠释会更好,也希望大家坚定信念,共同推进献血事业。
我献血,我健康? 对于无偿献血的宣传来说,经常有一类说法,通过献血,能缓解高血压 高血脂,但是我认为这种宣传无有助益,原因如下: 第一,献血必然对身体有损害。有两点可以佐证,一是献血前对准献血者有体检,确保献血者身体素质;二是献血后有间隔期,保证献血者身体恢复;三是献血后有若干注意事项。这些说明献血本身对身体有一定损害,高血压等疾病根本无法献血,在初期就会被筛除。 第二,献血与健康的关系,前者是果,后者才是因,只有身体健康才能献血,而不是因为献血而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得益于平时的保养,献血是一项于此并没有明显的医疗数据证明有积极作用。 第三,这种口号忽视了献血的奉献性与公益性。这是这种口号最大失败的地方。献血宣传工作应该立足于真实,献血首先确定为一个严格标准的卫生活动,在此标准下,人所受损害成为可控的,因此变得很小,并可以随之恢复。所以,献血是一个在明确其负面效果下的积极奉献,本质上是一种利他行为。而我献血我健康,内在隐含的是一种利我动机,二者是有冲突的。献血宣传应当着眼于利他动机的宣传,强调的是,你损失一点可恢复的东西,对别人可能就是一次重生的机会。唤醒社会对利他的需求。 在联想到捐髓的悔捐率,何尝不是对捐髓的认识不够深入。湖北的主动建设QQ群强化志愿者的联系,多次希望通过成分献血了解捐髓的真实情况与损害,这就是积极的做法。 人人都有自利心,捐血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要的是去除这种自利心,唤醒互相的爱,从而实现利他,这样于献血事业才有真正推动。
献血不望回报 不是说很高尚的话,只是说自己的一点心得。 有次献血很巧遇见@fivewood 就在我旁边,就聊起来了。我就记得他说一句,献血久了以后,对生命的认识也会更深。 我想这也是很多老献血者的感受吧,不是因为珍惜生命,也不会走进这条路。 我从18岁开始,基本到现在也没有怎么停,7.8年间也有六十多次了,说实话,自己内心也经历了一些过程。最初的时候,其实没有想到奉献,纯粹是好玩。我一直觉得年轻人就是要不计后果什么都体验一把,才算来到了这个世界。但是每次献血以后,护士都会说谢谢你,或者指着采集的血小板,告诉我你今天又帮助了几个人,我开始觉得自己的事是有那么点意义的,可以帮助别人。11年去北京学习,住在个老教授家,他说人的意义就在奉献,其实看到他也是那么做,反而自己能过得很充实,于是深信不疑。 所以现在也觉得,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多多少少要把意义寄托在别的事情上,才能让自己有意义。其中,献血就是一种方式。 很多宣传说献血好,就当买保险,其实内心里一点都不会希望这种事落在自己头上。12年头外婆离世,彻骨心痛更觉得生命可贵,免费血液在生命面前显得什么都不是。所以现在我也非常惜命,过马路一定看红绿灯,饮食作息一定规律,心态保持平衡,为自己的命,也为能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继续献血。
太极拳的动静之间 今天早上练拳,结合前几天师兄对我的指点,突然对太极拳的动静有了新的理解。也不算很新,吧里的老人也都说过这些问题,这里就只简单说下我自己的体会吧,还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练拳都说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到底怎么看?以前不是很理解,今天算是有了一些小小的想法。我觉得要理解这两句话,还是得从中医来说。 外国人说中国是一个治水社会,对于一个多灾的农业社会而言,水利尤为重要,所以中国人很多经验都是对治水的总结。其实对于人体来说也是这样,人体内有一股生气,这股生气如果蓬勃,人就会健康,反之就不健康。而这股生气会沿着经脉运行,大的就是大周天 小周天,然后运转到四肢百骸。 那么这一道道经脉就是人的沟渠,所谓以行导气,就是要用形体上的引导,保证气的正常运行,那么怎么算引导么?一个字,顺。 顺,就是大禹治水的秘诀,与他爹鲧不同,鲧的方法是堵,所以最后依然泛滥成灾。因此对于体内的气,就是要让其顺行,不要淤积,一旦淤积在某一块,就会在那个地方形成病痛。 太极的静,就是要让形体顺直。这个听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因为人在一系列生活习惯中,养成了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了解放双手,我们开始直立行走,但是由之引发的问题,是脊柱承受了不应当承受的力,我们通过训练松直,把脊柱承受的力有效引导到胯,再传导出去。这本身就是一种气的引导,不让气长期淤积。这个反例就是很多人都容易患上坐骨神经痛,很多开车的司机都会腰痛,根本原因就是坐姿不正,不能放松,导致气机不顺。 所以,静中求动的根本就在于让气更加顺,在身体内运行更加完整。与之想同的,就是动中求静,就是说在运动中,也要把握每一个要领的实现,这是我这几天练拳最大的心得,没有很多要领,身体是否正直,有没有低头驼背翘臀等等不规范的动作,在每一个动作中都把握静止状态下的合理状态,才是联系太极拳应该掌握的真正要领。 以上就是关于这几天的心得,因为功夫不到家,所以还无法体会其中的积极内涵,不足之处还请提出,积极方面也希望大家多多指导。
拳架重要论 不要小觑拳架,拳架很重要,我尽量少说自己体会,毕竟也是新人,就尽量从典籍以及师傅传授里面证明我的观点吧。 杨澄浦先师谈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说得很清楚,“太极拳开始,先练拳架。所谓拳架者,即照拳谱上各式名称,一式一式由师指导,学者悉心静气,黙记揣摩,而照行之,谓之练架子。”客观点分析,澄浦传天下,定架之功自不待言,内心对这套拳架有很大期待,但是杨澄浦先师既然按照这个方法传授,非要有人说藏私,那么我也无法,至少他的传人也是这么教的。非说藏私,那么传天下岂不是都是伪太极拳? 或者说杨氏太极毕竟一家之言,我们来看赵堡架如何传授?我师傅传授赵堡架,强调单招练起,师傅慢点调整,这个过程叫做“捏架子”,这个作为基本功打牢,才能练习整个套路。不管如何,太极拳都是首先要“动起来”的学问。 吧里常常有人动则用《道德经》说事,那么《道德经》中有句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们全身关节不就是一扇扇户枢么?如果不活动起来,这些关节怎么活动?关节都是死的,谈什么养生乃至技击?单单站桩打坐,或者能够疏通经脉,但是如何活动关节。长期不说话会失去说话的能力,长期不运动,关节也会老化。都市白领常见关键病,不就是不运动所致么?中国不说最早的,比较早期的健身,叫五禽戏,也不是一动不动,而是参照动物姿势创造的动作。《内经》所谓春三月“广步于庭”,说的也是适当运动的道理。 或者说《道德经》、《内经》太过玄虚,那么务实点谈,《太极拳经》中所谓“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难道不是讲勤练架子么?技击,作为太极拳非常重要一个功能,其实拳架也由此看来非常重要,我相信每一个师傅在教授太极拳的时候都不会仅仅把手的动作摆出来教,更重要的是教授实战中的用法,以此来讲述其中劲力的运用及变化,这样学一个单招都要数日之久,何况是一套拳架。可以说,拳架中每一个招式,都蕴含了临战对敌的思路,对于技击而言,更像是一本字典,如果不练拳架,怎么掌握好这本字典? 也有人反对,说一开始就应该站桩,把身体站顺。我不反对,站桩很重要,但是站桩的作用在哪里?我觉得有位吧友说得很在理(忘记名字,还请原作者见谅),因为一开始体悟不到松的道理,所以通过站桩可以把身上站松。那么我想,既然叫基本功,那么就是基本之义,把身上站松,本身就是为练习拳架服务的。否则站松了有什么意义?我们说松是太极拳的根基,就如牛顿三律构建牛顿力学的基础,但是其中精神之处,是这三个律么?仅仅强调基本功而不强调拳架,岂不是本末倒置?且不说太极拳本身就是桩拳合一,架子练对自然有站桩之效。 最后回归一句,拳架是老祖宗精心传下来的好东西,不要擅改擅弃,老老实实练也不代表水平就低。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