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2
人性学探初 政治和道德都是表象,人性才是根本 , 虽然人性是复杂的,但并不不可知的 正视人的本性,可以使这个世界更美好 人性本善本恶之争是没必要的,因为人是可以思考的动物,即使人性本恶,人也是可以用理性来压制恶念的 没有洁白无瑕的人性,只有坦坦荡荡的心灵。
2006年12月17日 00点12分
1
level 2
人性学的内涵,发展条件,历史 就每个个体来讲,他的行为可以分为三种,植物性行为,动物性行为,人性行为。 而控制这些行为的主要依次为植物性神经,动物性神经,人性神经。 人性神经主要就是指人的思维意识,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和显意识,显意识是表现出来的,通常情况下可以描述的思维,主要包括逻辑思维,潜意识是指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意识,通常情况下为很难觉察到的习惯性行为或者是“无意识”行为。而人性学的研究范围,就是主要以人的潜意识对人行为的作用为主的,哲学呢就是以研究人的显意识对人的行为作用为主的。心理学属于人性学的一部分。心理学是研究人性学的基础,哲学是研究人性学的工具,所以在哲学和心理学都有了很大突破的今天,人性学才有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最早是哲学,后来心理学从中分离出来,人类开始关注个体的意识,在研究人性学的历史上,苏格拉底是鼻祖,叔本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宗师,因为哲学界对人类幸福问题的研究在沉寂了千余年以后,又开始被人注视了,虽然叔本华的哲学被认为是悲观主义哲学,但是他确确实实又开始关注人了自身的问题了,而不是如其他哲学家一样关注的过多的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因为这些问题跟人类的幸福没有直接的关系。) 这个人性学就是研究人类绝大部分个体心理中共性部分的学科。 这里要说明一下我研究这些东西的初衷:人是生活在尘世中的,尘世的幸福才是最需要追求的,真正的天堂应该在人间,所以我觉得我有必要人们的幸福而思考而奋斗,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也许是我不想看到苦难的延续在伤害到我,也许是我想我爱的人幸福,只有人人都幸福,我爱的人才能过安稳的享受幸福。
2006年12月17日 00点12分
2
level 2
研究人性学的意义 每一件具体的事情,具体的行为,都不是由一种因素左右的。个人认为主要是这么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文化习俗,个体心理。 上层建筑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意识形态主要是哲学的研究范围,社会文化习俗主要是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主要是心理学人性学的研究对象。 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文化习俗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他们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反应和必然后果,而人性学虽然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但是主要的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是贯穿人类生存史始终的。所以从人性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 研究人性学,可以使人类更好地了解自己,使人类能够更好的监督自己的行为,杜绝人心中的阴暗面对社会的危害,发扬人性的光明面来缔造幸福,采用不危害社会的方式发泄心中的阴暗面。 萨特认为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有一块具体的人学的空场,萨特自告奋勇的要把社会学和精神分析学整合到马克思主义中去。并整合进去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 人性是复杂的,但不是不可知的,但是正是因为人形是复杂的,所以研究人性学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但是人性学确实是我们应该给与高度重视的,因为思考者的使命是遏制苦难,制造幸福,把人类由原始纯朴引向理性纯朴,把人类由原始幸福引向理性幸福。 虽然什么都不懂,就无所谓苦难但也就无所谓幸福了,但那是无知的无畏。而且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开化,越来越明白,但是现在只是开始开化了,还处于懵懂状态,所以有必要实现人性学的突破,和人性学的大众化,使人类真真正正明白,正视人类自身,实现通达的逍遥。那才是真正的极乐。
2006年12月17日 00点12分
3
level 2
研究人性学的方法和心态 研究人性学,首先还要正视研究者自己,这是最最关键和首要的 就个体而言,其个体与个体之间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是不可比较的,有时候我说一件事情,只是在描述那么一种状态,虽然可能这件事情放到社会角度来讲是不好的,甚至是恶的。在做研究的时候,就应该放弃善恶之争,善恶的不同时状态的不同。 任何状态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研究这些状态形成的原因,找出产生这些状态的真正原因。所以研究的时候是不应该有善恶之分的,否则会被情感左右了理性。 任何状态的形成都是有各种原因存在的,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看看,到底是那些原因导致了这些状态的产生,然后通过改变其中一个和数个条件,使情况有所改变,这就像自行车链条一样,你把其中一个或两个关键的槽对准了,这链子自然而然就步入正轨了。这个于谔遏制人性中的阴暗面和发扬人性中的光明面,也都是一样的。 所以根据这条理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说战争可以扭曲人性,其实并不是人性被扭曲了,而是在战争那种残酷的条件下,引发了人性阴暗面的显现。战争中,有些原本彬彬有礼,待人友善的人却会变得嗜血性,而战中诱发的这种嗜血性,又会由于人性中的群体无意识行为,得到大面积扩散。不是战争的错,是人类心理本身就有这种东西。 (而人性中的这种群体无意识行为,在用到革命事业中时,是会被人忽视其破坏性的,因为这种特性在这个时候对社会公共利益时起着维护作用的,但是如果因不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种特性就会在反社会行为,如战争,种族仇杀中起到严重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作用。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不应该是否得到利益来判断人性特质的善恶) 但是在实现学术的经世致用的时候,确实是要考虑善恶的,因为任何学术都应该是服务于社会的。服务于社会,就要考虑社会的价值观念。 对于人性中的阴暗面,你既不能放纵他,也不应排斥他。你应该去主动的包容他,把它吸收称自己的东西,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那样你才能去控制他,改变它,这也是道家修为的最高境界,海纳百川,天人合一。包容,并不是只接受,包容是为了研究,为了控制,而不是去顺从,去适应. 放纵就是迷失自我,走向自我毁灭。 对抗要么耗能巨大,要么像大禹他爹治水一样,靠围堵,最后失败。 总之要采用虚怀若谷的心态和方法,吸取一切思想中的精华,为研究人性学服务。 我们在这里讨论问题,都是想遏制苦难,缔造幸福, 只要能遏制苦难,缔造幸福,一切思想都是应该可以接受的,我们不应该把手段当成目的. 研究学问不仅是锻炼思维的过程,还是提高境界的过程。 研究人性学还需要从细微处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各种资料。向万物学习。 只有掌握的资料比较多,才能更接近事实,考虑问题才能更客观。 研究人性学还需要站在研究对象的立场上,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比如说,可能在你眼里,一个辛苦谋生的民工是不幸的,但是他也许会觉得这样辛勤的为家人操劳是幸福的,所以,不应该把自己的立场强加到别人的角度上。 人的幸福感源于内心的平衡,所以幸福的人都是在平衡之中的,不幸的人都是处在不平衡之中的,幸福的人是处在不不同的平衡之中的,不幸的人却处在同样的环境中--不平衡之中. 不能把你所认为的那种平衡态强加到别人身上,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就不要随便去干扰和打破别人原有的平衡,因为那样很残忍。 等等还有许多方法,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具体体会。 我的这些理论皆为本人原创,如有雷同,全属巧合。不足之处请指正。 我写这些的目的,是希望大家了解人性学,关注人性学,有可能的话请有能力的有决心的朋友来投入这项研究和推广。
2006年12月17日 00点12分
4
level 2
一些相关文稿,这些文章及思想也皆为个人原创,如有雷同,全属巧合。 关于欲望 佛教要人们消除欲望,忍耐顺从,以为这样就可以脱离苦海 其实是不可能的 因为人都是有欲望的,欲望是遏制不住的,只能节欲,不能禁欲 人有欲望,就会付出,付出当然会要求回报,但是当个体觉得不能得到预期的回报时,或者说付出与回报严重不成比例时,就会觉得愤怒,愤怒过后就会痛苦。 说消除欲望就是说不能有预期回报的念头,可能吗?不可能 所以要想消除痛苦,就可以适当降低对回报的预期,或者适当降低付出 这只是从纯理性角度讲 但是人都是活在自己的意识之中的,也许付出的不多但个体认为很多,回报很多但个体认为不多,这也会产生痛苦和仇恨,除了交流以外,学会爱和感恩是很重要的 另一种相反的情况是实际上付出的很多但觉得不多,受到的回报很少但觉得很多,虽然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无私的高尚的行为,但是却不是理性的行为,对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害的,因为会助长一些人不劳而获的心理 虽然我也可能会这么做 而且大部分人是希望别人不计回报的对自己,自己去不想这样对别人 应该说这种念头是正常的,但也应该被认为是不应该的 有欲望不见得会产生邪恶,经济学存在的基础就是假定所有人都是理性人,假定所有人都是自利的,人有自利性说明人是有欲望的,有欲望人类才会进步,关键是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欲望
2006年12月17日 00点12分
5
level 2
关于仇恨 我想人世间的仇恨大部分是因为歧视与偏见而生的,比如基督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相互歧视与偏见,比如种族仇杀中双方的相互歧视与偏见。 而避免歧视与偏见产生的条件是,矛盾双方能开诚布公的交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考虑到对方所处的地位和立场,要表达清楚自己的内心,还要积极了解对方的内心,当你了解了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对方没有那么可恨。大家坐下来,采取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实在谈不妥再付诸于武力也不迟。 一上来就付诸于武力只会衍生出更多的仇恨,恨不止很,爱能止恨。 其实,《金刚》中的大猩猩不是被美女杀死的,而是被人类的歧视与偏见杀死的。 没有人会做自己都认为是错的事情,一个人选择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是因为他在选择的时候,认为这样做更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而当他这个判断的思想依据比较短浅,比较短视的时候,就会犯错误。 所以大部分人犯错误,其实是由于他们还不够理性,认识层次还不够高,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所以我们不应该采取对抗的方式,而是要向他阐明利害得失,阐明责任,使其实现自我超越。如果我们方法不得当,不仅得不到受益,而且还会衍生出更多的仇恨。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越打越叛逆。 包容万物,万物也会为你所用,但是需要知道要用到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其实真的包容了万物就会明了为万物谋福利乃是自己的天职。
2006年12月17日 00点12分
6
level 2
人的天职 任何生物都有繁衍本种族并使本代和后代昌盛的天职,万物的本性也是这个,人的核心本性人的天职也应为此,所谓食色性也,只是这种本性的外在显现,而非本性的根源。所谓趋利避害也只是同食色一样,只是实现这种本性的手段,而非本性本身。战争是维护该生物种族中,不同部落(国家)间利益而产生的。人类是理性动物,应该避免人类自身因部落间利益而诉诸武力。最终避免战争的办法是全世界都没有部落(国家),而这部正是共产主义的目标和结果之一吗?只要人类不灭亡就会做到。 除了这个核心本性外,其他的一切都只是手段,我们不应该拿手段当目的。 先前文中那些人性是指这个核心本性的外显,并不是真正的人性本源。 所以那些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先贤们,他们是真正的在顺天而为,因为他们回归了人的本性,所以他们具有了无穷的动力,所以他们才能历经艰难困苦而不退缩,奋斗到底。 自然界最大的规律是平衡,水往低处流,是要平衡,热量由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播,也是平衡,虽然永远不可能达到平衡,但是自然界却一直在努力使万物趋于平衡 人类社会也应该是这样的,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一切也是建立在自然界之上的,也应该遵循这个最大的规律 所以那些为大众利益而奋斗的人,为追求平等而奋斗的人实际就是在顺应天意,也就是说替天行道 当然那些奋斗的人不仅指政治家,还包括 科学家等一切为公众利益而奋斗的人 大众,就不是美国或者伊拉克的小众,而是全人类的大众。当然大众也有相对来讲的时候。 我要说的是大众利益和天意是不画等号的,天意是平衡,而不仅仅是大众利益。
2006年12月17日 00点12分
7
level 2
精神的轮回 很多人会考虑自己死了以后会去哪里,这源于人的自我确证心理(我听易中天讲的)。 于是,所有的宗教都会考虑设置类似于天堂和地狱的地方,来安排人死后的所在。 但是随着宗教信仰的崩溃,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宗教,现在正是个缺乏信仰的时代。 缺乏信仰,是因为人们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所以就麻醉自己,像是自己彻底的意识不到自己,但是这样可能吗?不可能!!! 人的肉体是会消亡的,人的精神却不会随着消亡,一个人死后,他的精神会在和他抱着同样精神的人生上延续下去,意识到这一点,人就能知道自己死后的所在了,就能实现在死后的自我确证。但是,什么样的精神才会一代代延续下去呢?就是那种最符合人类本性的精神才会一代代延续下去,也就是所谓的人的天职。遵从这个天职的人所具有的精神才会在人类销往以前不会消亡。 人生最倒霉的事是什么?不就是死亡吗?虽然死了以后就不会再感到痛苦,但死了以后也同样不会再感到快乐。所以死是最倒霉的。但是死亡是不可感知的,死了以后,就什么感觉都没有了,就无所谓喜怒哀乐了,那么既然死都不是那么可怕的,那还有什么值得可怕呢? 所以我们为了人类的天职而奋斗甚至献身,就根本算不得什么了。 正是历代坚守人类天职的人们,带着我们走向光明,虽然一路上我们走得并不顺利,但是我们不是一直在前进的么?
2006年12月17日 00点12分
8
level 2
结束语 先人告诉我们做什么,而我要解决的是为何做和如何做的问题. 我不怕会没有人认同我的思想,我就怕会有人曲解滥用我的思想。
2006年12月17日 00点12分
10
level 2
政治和道德都是表象,人性才是根本 , 虽然人性是复杂的,但并不不可知的 正视人的本性,可以使这个世界更美好 人性本善本恶之争是没必要的,因为人是可以思考的动物,即使人性本恶,人也是可以用理性来压制恶念的 没有完美无瑕的人性,只有坦坦荡荡的心灵。
2006年12月17日 00点12分
11
level 2
我们在这里讨论问题,都是想遏制苦难,缔造幸福, 只要能遏制苦难,缔造幸福,一切思想都是应该可以接受的,我们不应该把手段当成目的.(最后一句话送经验主义者和教条主义者)
2006年12月17日 00点12分
12
level 11
理论性很强,哲理很深,看来吧主造诣很深,内功深厚,哈哈,支持!
2006年12月17日 11点12分
13
level 6
内容含蓄深奥,但深读后就很容易体会里面的至高境界,楼主煞费苦心了,顶一把!不错!
2007年01月03日 11点01分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