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是绝对客观的,我们的思维和认识去符合他?
哲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5
Rugaseg 楼主
哲学里从康德开始走向一条错误的道路 现象界和物自体的划分,引至存在和实在的争论 。在这之前休谟也区分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认为事实问题是用真假衡量,价值问题是用对错衡量。
康德和休谟在那时做的区分也就此划分了主体和客体,主管和客观之间的隔阂,内在和外在的二元分立隔阂。很多吧友顺着这种思路就会推出一个极其诡异的问题何为真实?什么是真正的真实永恒的真实?我们如何从主观达到绝对的客观?似乎事物有个绝对的内核(客观)在那里 我们的用我们的思维去再现他(主观)层面,这样就会引起传统的哲学问题 我们的主观如何达到客观的符合?
2025年11月03日 03点11分 1
level 15
Rugaseg 楼主
传统的符合论认为,世界上每样东西都有一个独立、固定的“内在本质”,而真理就是我们的语言或思想准确“再现”这个本质。
问题在于这种想法要求我们能接触到一个脱离经验、永远不变的核心,但现实中一切事物都处在关系和变化之中。我们从不直接面对本质,只能在各种语境里用不同的方式去描述和使用事物。于是所谓的“再现真本质”其实变得无从谈起,我们看到的只是关系网络中不同角度的描述,它们随目标、语言、时代而改变。坚持“绝对本质”反而让知识变成追寻幻影,既解释不了语言和科学的变化,也容易把偶然的分类、价值或社会差异僵化为天生如此的东西。
2025年11月03日 03点11分 2
为什么说学院派是一群愚蠢的群体,是因为你们的言语,不靠谱
2025年11月04日 14点11分
@等你等很久0G8 是的,你的定义最靠谱[你懂的]
2025年11月04日 14点11分
@Rugaseg 用不用我教教你?
2025年11月04日 14点11分
@等你等很久0G8 你这句话用愚蠢,群体,学院派,不靠谱等词语,都是你说过的混账话。[滑稽]
2025年11月04日 14点11分
level 15
Rugaseg 楼主
罗蒂主张要打破传统的“内在/外在”、“再现/实在”、以及知道事物与使用事物之间的二分,把知道X理解为能用X做某事或以某方式对待X。
你看他举的例子X实际上是蓝色,尽管在某角度看起来黄色,用实用主义语言等同于说在大部分情境中,陈述X是蓝色比X是黄色更有用/更常被使用。颜色的真假不再是对内在性质的再现,而是语句的相对适用性
2025年11月03日 03点11分 3
“陈述X是蓝色比X是黄色更有用/更常被使用”。这样表达,已经调用了蓝色和黄色的的本质。并没有避开本质问题。如果不赋予蓝色本质的意义,这句话妀像打马赛克的脸没法辩识其意义。不给蓝色赋予奔质意义,蓝色可以称为黄色也可以称为红色。因为没有本质,语言的指向就部存在。甚至可以说蓝色重。
2025年11月06日 08点11分
关系是本质问和本质大关系,没本质关系怎么存在?物是没办法理解这个书上想表达什么,反本质概念,留下关系。就像男女爱情,爱情是男女的关系,去掉男女,这个关系还存在吗?
2025年11月06日 08点11分
@笑在清 关系的本质是在我们这里,不是在对象那里
2025年11月06日 08点11分
@笑在清 你似乎想说说“陈述 X 是蓝色比 X 是黄色更有用/更常被使用”其实已经预设了蓝色的本质(即把蓝色当作有固定本质的实体来指涉)
2025年11月06日 08点11分
level 15
Rugaseg 楼主
原文如下
说“价值比事实更主观”,就等于说“哪些事物是丑陋的?”或“哪些行为是邪恶的?”的问题,比“哪些物体是长方形?”的问题更难以达成共识。说“X实际上是蓝色的,尽管从一定的角度且在一定的灯光下它呈现为黄色的”,等于说语句“X是蓝色的”比语句“X是黄色的”更有用—即可以被更经常地使用。只是出于偶尔的瞬间的目标,后一个语句是有用的。
2025年11月03日 03点11分 4
真理是描述的一种,客观没有真理,因为太平洋,昆仑山,都没有发现过,
2025年11月04日 23点11分
你先研究真理面对的,是什么,清楚了,你会感觉你今天,很愚蠢
2025年11月04日 23点11分
@等你等很久0G8 与其说真理没有客观的 倒不如说真理就是客观的只是客观的意思是主体间性。估计这样说你听不懂
2025年11月05日 00点11分
@Rugaseg 听不懂,是对的,把握你,需要你举例、大量举例
2025年11月05日 04点11分
level 15
Rugaseg 楼主
这个观点很多吧友也持有之前有些吧友一直在追问我最接近真实的是什么?
是当下的感受。
什么是虚假?
主观的预设,没有在现实中验证的都是虚假的。
什么是真实?
除去虚假的,就都是真实的。
人类最悲哀的点在于什么?
把虚假的当做真实的。
这个吧友和传统观点认为有“X的内在本质”与“与X处于外在关系的属性”两类不同事物。
我拒绝这种区分:所谓内在特征在实践上无法与大量外在关系区分开来。
我觉得一旦放弃内在和外在的对立,表象 和实在 的二元对立也随之瓦解,我们对世界没有一道(屏障)将我们与实在隔开。
2025年11月03日 03点11分 5
level 15
Rugaseg 楼主
真实不是一个静态的、在那里的东西,
而是我们在人与世界的互动中、通过经验检验和行动效果,不断生成的东西。
感受、信念、语言都要在实践中接受考验;
它们若能让我们更好地生活、理解、协作就是真;若反之就是假。悲哀不在于我们看不见真,而在于我们拒绝更新自己对“真”的实践理解。这位吧友对假的定义就是典型的二元对立视角换言之,“虚假”不是某个命题与实在“对不上号”,而是它不能再帮助我们有效地生活、解释、预测、合作。
2025年11月03日 03点11分 6
level 15
Rugaseg 楼主
数的本质是什么呢?
关于数字17的所有描述(<22、6+11、289开方……)都只是关系性、偶然的描述,且没有哪个描述更“接近”17的内在本质。
从类比得出结论:不仅数字,桌子、电子、人类等也不应被看作具有某个脱离关系的内在本质,而应视为巨大关系网络中的节点。
2025年11月03日 03点11分 7
level 15
Rugaseg 楼主
对于康德物自体的重新反思
如果不存在脱离语言/陈述的待认识之物那么所谓的物自体(康德式的物自体)就会被重新引入为一种不必要的幽灵。
我会主张:关于客体的任何真陈述都是把客体与其他事物建立关系;描述本身就是关系的呈现
2025年11月03日 03点11分 8
level 15
Rugaseg 楼主
对于对象所谓的“本质”由“在研究者中间取得的共识的相对适宜度”来定义,而不是由对象的某种内在性质决定。
2025年11月03日 03点11分 9
level 15
Rugaseg 楼主
我的主张是不要把“事物”想成有一个不变的内核然后由我们的思想去“再现”它。事物更像关系网络的节点;我们用语言不是去复制某个内在本质,而是根据目的选择最有用的描述。数学里的17展示得最清楚:关于17的任何描述都是关系性的、偶然的,没有哪一句更“接近”17的某个隐藏本质。把这一想法推广到所有事物,就能把传统的表象和实在、内在和外在、客观和主观这些对立都拆掉。
2025年11月03日 03点11分 10
和维特根斯坦看法一样
2025年11月03日 06点11分
@ydhdah888 感觉你挺喜欢维特根斯坦的
2025年11月03日 07点11分
@Rugaseg 没办法,我最近读他[滑稽]
2025年11月03日 07点11分
@Rugaseg 上半年我在读存在与时间,所以我经常也会提海德格尔[滑稽][滑稽]
2025年11月03日 07点11分
level 10
真理并不是“绝对客观的”,现实才是绝对客观的,真理不过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而已,你把真理说成是“绝对客观的”是错误的。
2025年11月03日 03点11分 11
希望您能认真看完全文。这文章其实就是写给你这样的吧友的
2025年11月03日 04点11分
你如果主张主观反应客观现实那么我在楼下写了简单的8个反驳需要你每个都额外解释和说明
2025年11月03日 04点11分
@Rugaseg 你这文章第一句话“真理是绝对客观的”就是错误的,因为它颠倒了绝对客观与相对主观的关系,真理并不是绝对客观的,现实才是绝对客观的,真理是相对主观的。
2025年11月04日 01点11分
@真理论者 那么您的现实值得是什么?事物的本质?
2025年11月04日 01点11分
level 15
Rugaseg 楼主
如果还需要主张本质是客观的事物自身的属性,我们的认识是符合这样的客观属性的,那么需要主张者额外解释很多问题
1.本质的确定性难题(何为本质?)
主张者需要额外说明:若断言每一事物有一个绝对、本质性的属性,我们必须给出什么算作“本质”的标准(是什么性质、以何种方式存在)。但常常难以指定本质是外在关系、内在结构、还是某个解释框架下的特定特征?
例子:桌子的本质是木材构成?形状?服务于支撑用途?不同选项给出不同本质,难以一致化?哪个是这个桌子的终极本质呢???
2025年11月03日 04点11分 12
追求一种客观本质,可能恰恰反映出了物理本质在现在的人们心中的特殊地位,人们容易把物理属性凌驾于其他属性之上,可能对研究桌子本身没什么用,却能研究人类文化的构成
2025年11月03日 06点11分
@ydhdah888 其实这也是一种人类的本能即形而上学的冲动
2025年11月03日 06点11分
level 15
Rugaseg 楼主
2.本质的恒定性与变化的矛盾
需要你说明:若本质是绝对且不变的永恒的。那么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成长、退化、工程改造)如何解释?要么认定不是同一事物,要么强行为变化找到不变内核,两者都代价高昂。
比如一艘被慢慢替换所有木板的船是否仍然是原来的船(忒修斯之船问题)。
2025年11月03日 04点11分 13
如果事物的本质包含了一切时间切面的状态,是不是就不必讨论其恒定性了
2025年11月05日 06点11分
level 15
Rugaseg 楼主
3.多重实现和多重归属性问题
需要你额外解释:很多功能或特性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基础实现来完成。如果本质被限定为某一种实现,其他实现似乎被错误排斥。
举个栗子:心灵—意识的功能可以由不同物质结构实现(人脑、人工系统、不同生物);若限定“意识的本质”为某种特定物质属性,会排斥等价实现的合理性。
这个问题也是心灵哲学常常讨论的问题
2025年11月03日 04点11分 14
level 15
Rugaseg 楼主
4.本质的无限回输或穷尽性问题
还需要说明:若本质本身依赖于其它关系或本质来定义,就出现无限回归;若试图通过一套有限特征穷尽本质,又常常无法覆盖所有情况。
比如说:若把(人)的本质定义为“有理性、会语言、某种生理结构”,那么要定义“理性”、“语言”等又引入新的本质要求。最后会无限回溯
2025年11月03日 04点11分 15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