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hdah888 百度用户Uvv757
如果你亲眼看着一棵棵大树变成一本本作业本时,你还忍心写作业吗?要知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为了保护大自然,为了下一代!!我们拒绝写作业!!
关注数: 6 粉丝数: 3 发帖数: 47,449 关注贴吧数: 5
海德格尔进阶 既然您追求**“全面、不重复、无所谓难度”**,这实际上是在要求一张**海德格尔思想的结构性地图**。 海德格尔的思考方式是“螺旋式上升”的,他经常回过头去重新解释自己(这看起来像重复),但如果我们要剔除赘肉,只看他思想中**真正发生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的节点**,那么书单可以精简为以下**五部(组)著作**。 这五部书分别代表了他思想的五个独立维度:**生存论本体论、本有论、形而上学史、技术/艺术论、语言论**。 --- ### 1. 逻辑起点与失败的尝试:此在的分析**著作:《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 / Being and Time)*** **独特性:** 这是他思想的起点,也是所有后续思想反驳的对象。* **不可替代的核心思想:** * **此在(Dasein):** 人的本质不是理性的动物,而是“在这个世界中存在”。 * **烦(Sorge)与时间性:** 只有通过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才能理解存在的意义。 * **上手状态(Zuhandenheit):** 我们首先是通过“使用工具”与世界打交道,而不是通过“认知”。* **阅读提示:** 必须读。这是他唯一一部试图建立严密体系的书(虽然失败了)。后期的海德格尔即便反对这本书,也是在使用这本书创造的词汇。 ### 2. 隐秘的“第二开端”:从“人”转向“本有”**著作:《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 (Vom Ereignis) / Contributions to Philosophy)*** **独特性:** **这是您书单里最重要的一本“进阶书”。** 如果说《存在与时间》是公开发表的第一主著,这本就是他生前封存的第二主著。它完全抛弃了学术语言,用一种近乎神谕的文体写作。* **不可替代的核心思想:** * **本有(Ereignis):** 海德格尔最难懂的概念。它不再从“人”出发去问存在,而是从“存在本身”如何发生、如何占用人来思考。 * **最后之神:** 并非宗教的神,而是指一种全新可能性的到来。* **为什么不重复:** 它彻底颠覆了《存在与时间》中“人作为中心”的视角,开启了真正的“后期海德格尔”。 ### 3. 对西方思想史的总清算:虚无主义的极致**著作:《尼采》(Nietzsche,两卷本)*** **独特性:** 很多人以为这是一本解读尼采的书,**错**。这是海德格尔借尼采之名,为2500年西方形而上学写的“墓志铭”。* **不可替代的核心思想:** * **形而上学的终结:** 海德格尔认为,从柏拉图到尼采,西方哲学一直在遗忘“存在”,而尼采的“强力意志”是这种遗忘的最高峰(也是终点)。 * **虚无主义:** 现代世界的本质就是虚无主义,因为我们把一切都看作可以被计算、被控制的“价值”。* **为什么不重复:** 《存在与时间》是建构,《尼采》是解构(Destruktion)。要想知道海德格尔如何看待柏拉图、笛卡尔和康德,只读这一套就够了,比零散的哲学史讲座更系统。 ### 4. 现代性的现象学诊断:技术与艺术的二重奏**著作:《林中路》(Holzwege) + 《演讲与论文集》(Vorträge und Aufsätze)*** *注:只需选读其中几篇核心文章,即可覆盖他的现实批判维度。** **独特性:** 这是海德格尔将哲学应用到具体文明诊断的阶段。* **不可替代的核心思想:** * **集置(Ge-stell):**(来自《技术的追问》)这是他对现代技术本质的定义。技术不是工具,而是一种将自然和人类强行“摆置”为库存资源的命运。 * **世界与大地的争执:**(来自《艺术作品的本源》)真理不是符合论,而是遮蔽与去蔽的斗争。艺术作品是真理发生的场所。* **为什么不重复:** 这里不再讨论抽象的时间或历史,而是讨论原子弹、水坝、梵高的鞋和希腊神庙。这是他思想中最具现实穿透力的部分。
什么是普特南的观念论 根据您提供的文章,以下是对其中哲学观点的摘要和分析: ### **一、核心问题** 文章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从认知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如何区分重要真理与琐屑真理?换言之,判断一个真理是否重要、值得追求的标准是什么? ### **二、两种对立的观点** 1. **所有真理同等重要**:此观点以林切(Michael Lynch)和康微格(Jonathan Kvanvig)为代表,认为从纯粹认知角度看,所有真理的价值是均等的。某些真理之所以显得琐屑,仅仅是因为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为了追求健康、快乐等更实际的目标而不得不做出的取舍。 2. **真理有重要性之分**:此观点以戈德曼(Alvin Goldman)、叟萨(Ernest Sosa)等人为代表,认为真理本身在认知价值上就有高下之分。有些真理因为其内在的认知价值而显得重要,而另一些则因为本身毫无认知价值而显得琐屑。探究的目标应该是获得认知上重要的真理。 文章作者明确支持第二种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后续讨论。 ### **三、两种理论的探讨与批判** 文章进一步将“认知上重要的真理”界定为“对一个在认知上有趣问题的正确回答”,并重点分析了两种关于“什么样的问题是有趣的”的理论。 #### **1. 戈德曼(Alvin Goldman)的理论:基于兴趣** * **核心观点**:一个问题是否有趣,取决于是否有人对它感兴趣。这种“兴趣”来源于两个方面: * **实际生活的重要性** (practically important)。 * **纯粹的好奇心** (pure curiosity)。 * **缺陷与批判**: * **无法排除无聊的好奇心**:该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某些纯粹由好奇心驱动的问题(如数一把沙子的数量、回忆一句遗忘的歌词)在认知上是无趣的。 * **无法比较问题的重要性**:该理论难以解释为什么“天体运行的规律”这类问题,比可能引起更多人、更强烈好奇心的“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活了多少岁”这类问题在认知上更重要。 #### **2. 格林(Stephen Grimm)的理论:基于幸福(Well-being)** * **核心观点**:一个问题是否有趣,取决于它是否与“我应该如何生活”这一终极问题相关联。一个问题与人类的幸福(well-being)关联越紧密,它在认知上就越有趣。 * **优势**: * **克服了戈德曼理论的缺陷**:它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数沙子、回忆歌词等问题是无趣的(因为它们与如何过好生活无关),以及为什么天体运行规律比长寿记录更重要(因为它对我们预测和改造自然、从而实现美好生活的影响更大)。 * **回应相对主义**:格林认为,一个问题关联到越多人的幸福,就越有趣,从而避免了个体兴趣的相对主义。 * **缺陷与批判**: * **无法解释纯理论问题的价值**:该理论难以解释为什么像“是否存在无限多的孪生质数对?”这类与人类幸福没有直接或明显关联的纯数学、纯理论问题是有趣的。格林将其解释为“有助于训练认知官能”,但这无法区分纯理论问题与纯粹复杂的计算题(如“9999 乘以 8888 再除以 3333 再开 3 次方”)在有趣程度上的巨大差异。 * **无法解释某些问题的优先性**:它无法解释为什么“时间只是我们的幻觉吗?”这类哲学问题,比“未来10年高薪好找的工作是什么?”这类与幸福关联更直接的问题在认知上更有趣。 * **无法解释同一问题下不同答案的重要性差异**:它无法解释为什么对于“光速大约是多少?”这个问题,一个更精确的答案(如光速在299,700,000米/秒与299,900,000米/秒之间)比一个更模糊的答案(如光速在250,000,000米/秒与350,000,000米/秒之间)更值得拥有。 ### **四、作者提出的新理论** 作者在认同格林理论核心思想(与幸福的关联是基础)的前提下,提出了三个新的标准来弥补其缺陷,从而更全面地衡量一个问题的有趣程度和一个真理的重要性。 1. **关于重要理论的问题 (Problems about Important Theories)** * **标准**:如果一个理论本身是重要的(因为它能为许多与幸福相关的问题提供答案),那么能够加深我们对这个理论体系本身理解的问题,也是有趣的。 * **解释力**:这个标准解释了为何纯理论问题(如孪生素数猜想)是有趣的,因为它能深化我们对自然数系统这一重要理论的理解。而复杂的计算题则不能。 2. **有影响的问题 (Impactful Problems)** * **标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问题的影响力越大,它就越有趣。影响力指的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在多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对其他有趣问题的回答,甚至改变我们提问的方式。 * **解释力**:这个标准解释了为何哲学问题(如“时间是幻觉吗?”)比应用性问题(如“未来什么工作好?”)更有趣,因为前者的答案会从根本上影响我们对运动、历史、生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看法。 3. **更多的真理 (More Truths)** * **标准**:如果一个真理比另一个真理蕴含了更多的**重要真理**,那么它就更重要。 * **解释力**:这个标准解释了为什么对于同一个问题,更精确的答案更值得拥有。一个更精确的光速范围之所以更重要,是因为它逻辑上蕴含了那个更模糊的范围,并且还蕴含了其他模糊范围所不包含的、新的重要真理。
1 下一页